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淺談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

淺談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

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迫切需要,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甘南州村集體經濟發展措施有力、成效顯著,中央三部委和組織部門的扶持幫助更是為發展提綱擎領、賦能添翼,但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甘南州下轄的18個純牧業鄉鎮村集體經濟發展普遍緩慢、亟待注力,如何在牧區掀起村集體經濟發展熱潮是痛點、難點,也是關鍵點、機會點。

淺談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發展村集體經濟是推動基層經濟社會長穩發展的現實需要。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鞏固基層政權的有效舉措,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物質基礎,是提升鄉風文明的精神保障,是提高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徑,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選之路。要始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總體目標,緊緊圍繞努力打造“五無甘南”,着力創建“十有家園”歷史使命,牢牢把握“三新一高一促”發展導向,以黨建引領凝聚發展合力,推動特色產業“乘風而上”,扶持村集體經濟“破浪前行”,不斷增強黨組織在農牧區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全面提高農牧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幾個關鍵原因。

牧區的生產生活方式、基層治理模式、人口分佈格局、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與農區相比有顯著差異和不同,因而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和短板。一是人口分佈疏稀分散,基層組織力量薄弱。牧區地廣人稀,加之冬夏季牧場遷移、草場沒有承包到户等生產生活方式特殊,導致人員管理不便、村組組長人微言輕等問題逐步顯現。二是生態保護意識強烈,綠色發展理念不明。牧民羣眾千百年來賴牛羊為生、視草原為寶,紅線意識強烈,生態信仰堅定,羣眾自我管理、互相監督,制定村規民約壓茬推進草畜平衡工作,但對新時期綠色高質量發展理念不清不明,對高原生態畜牧產業發展模式瞭解甚少。三是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羣眾內生動力不足。牧區羣眾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缺少大學生、致富帶頭人,懂經營、有技術的人才也少,無法發揮“標杆表率”作用,部分羣眾仍存在“等靠要”思想,盼發展謀發展的定力不穩、動力不足。

三、有效推動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直面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要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不斷探索發展壯大牧區村集體經濟的新辦法、新路子。一是建強基層組織,夯實“堡壘”根基。加強村級換屆“回頭看”,不斷優化結構、人崗相適、適時調整,注重從德才兼備和羣眾公認的人員中選拔,真正選出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同時,加強對村幹部的監督管理,隨時對工作開展不力的村組幹部進行調整、任免。二是注重示範引領,發揮“蝴蝶”效應。以黨建為引領,率先在一些集中中連片、基礎較好、特色鮮明、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牧區鄉鎮高標準建設試點項目,形成一批可學、可看、可複製的示範村輻射一個片區、帶動一方發展,然後宣傳引導其他相同類型的鄉鎮複製成功經驗,聯村成線、併線成帶、以帶促面、全面振興。三是引導羣眾參與,強化“抱團”發展。村集體經濟只有真正姓“公”,才能激發村民的集體擁護和參與。要按照“政府引導、黨建指導、羣眾自願、共同參與”的方式帶動農牧民羣眾參與發展,不斷深化農牧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牧村集體產權制度,加強股份合作制改革,明晰產權,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成為擁有明晰產權權利的股東,讓集體經濟組織成為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讓牧民羣眾像石榴籽一樣“簇團相擁”,像糌粑一樣“抱團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39mgz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