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淺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就業乃民生之本,無業則意味着生活無保障。幾年來,我縣農村勞動力從長期單一從事農業生產逐步發展成為農業與非農業就業、一人多業的多元化就業格局。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發生了明顯改善,勞動力收入大幅增加,有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由於受傳統思想束縛,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還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應認真加以解決。

淺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和特點

(一)勞動力轉移基本情況。我縣現有農村人口462007人,農村勞動力254127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截至目前,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134803人(就地轉移51484人,佔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總量的38.2%,勞務輸出83319人,佔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總量的61.8%),佔勞動力總量的53.2%,未就業11265人,佔勞動力總數的4.3%。

(二)勞動力轉移主要特點。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構成為:從年齡結構看,16-20週歲6299人,21-30週歲44979人,31-40週歲28910人,41週歲及以上54615人,分別佔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數的4.67%、33.37%、21.45%、40.51%。從文化結構看,大專及以上文化1237人,高中(中專)文化8291人,國中文化116299人,國小及以下文化8976人,分別佔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數的0.92%、6.15%、86.27%、6.66%。從轉移行業看,建築業36550人,採礦業18175人,住宿餐飲業15124人,批發零售業13050人,家政服務業13564人,其他行業38340人,分別佔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數的27.11%、13.48%、11.22%、9.68%、10.06%、28.45%。從轉移去向看,縣內轉移65063人,縣外市內轉移38616人,市外省內20853人,省外國內9859人,境外412人,分別佔農村勞動力轉移總數的48.27%、28.65%、15.47%、7.31%、0.31%。可以看出,我縣勞動力轉移人員文化水平以國中及以下為主,轉移去向以市內為主,從事行業以建築、採礦、住宿餐飲服務、家政服務等行業為主。

二、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勞動力技能水平偏低。我縣勞動力轉移人員文化水平低,缺乏勞動技能,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多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工作量大,工作條件差,勞動報酬低。同時,一些農村勞動力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對集中脱產培訓的意願和積極性不高,增加了轉移就業難度。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新興產業的興起,缺乏就業技能的農村勞動力就業難度越來越大,農村勞動力素質亟待提高。

(二)部分勞動力觀念陳舊。部分農村勞動力觀念陳舊, 鄉土情節濃厚,農本意識較強,始終不願離開家鄉甚至不願離開土地,即便轉移就業也傾向於選擇在離家較近的市內各地區就業。部分農民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滿足於吃穿不愁,就業創業意願不強,不願走出去闖一片天地。部分農民對就業工種存在偏見,不願意從事服務員、保安、家政服務等工作,從而喪失就業機會。

(三)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輸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有部分勞動力由於對自身的知識結構、專業技能等方面缺乏正確認識,選擇依託地緣或血緣關係,通過在外務工的親戚、同鄉介紹或自發外出,轉移就業處於零散、無序、自發狀態,往往難以找到合適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組織化輸出程度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四)勞動者法律意識淡薄。相當一部分勞動者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甚至有勞動者擔心自己受企業約束,不願簽訂勞動合同,還有一部分人只顧眼前利益,不願參加社會保險,致使自身權益缺乏保障。此外,面對出現的部分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延長勞動時間、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參加社會保險等問題,部分勞動者不知道該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甚至採取威脅、圍困、衝擊等過激行為,結果權益非但得不到保護,相反卻可能因行為違法而受到法律制裁。

三、加快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建議

就業是民生之本,和諧之基。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對促進我縣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針對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培訓,着力提升技能水平。一是強化技能培訓。堅持把加強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作為提升轉移就業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性工作來抓,着力加大外出務工人員培訓力度。在培訓方式上,堅持以勞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廣“訂單式”、“定向式”、“儲備式”培訓,着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勞務人員的就業技能。在培訓載體上,積極依託縣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縣職教中心、農廣校等基地的培訓職能作用,採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方式,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訓,有效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在培訓內容上,根據勞務市場要求,結合我縣勞動力特點,大力開展專業化、特色化、實用性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形成我縣的外阜品牌。二是強化創業培訓。組織工商、税務、勞動保障等部門為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創業項目推介。邀請縣內大型企業的成功人士,同有創業願望人員交流自身的創業經歷以及創業的成功經驗,併為創業者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進行把脈、支招。

(二)強化宣傳,着力轉變就業觀念。加大對外出務工脱貧致富典型事蹟的宣傳報道,幫助農村勞動力不斷更新觀念,克服“小富即安”、“唯有家鄉好”等“小農”思想,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通過發放資料、組織外出人員介紹經驗等形式,大力宣傳走出家門、外出務工的現實意義,提高外出創業的積極性,並營造“外出務工光榮,在家守靠無能”的氛圍,使“勞務輸出光榮,勞務致富光榮”的觀念深入人心,促進勞務經濟發展。

(三)強化服務,着力提高輸出水平。一是依託勞務市場。不斷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產業,實現規模化、組織化輸出。

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為依託,定期舉辦大型招聘會,將“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項招聘常規化;各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採取集市設點等方式,隨時隨地將企業用工、農民求職的橋樑搭建在農村的街頭巷尾,將企業臨時用工招聘日常化。二是打造輸出品牌。進一步挖掘潛力,打造青龍特色勞務品牌,實現以品牌擴輸出規模、提輸出質量。通過外地考察、參加勞務洽談會等形式,積極推介和擴大已有“滿鄉服務員”、“建築外裝工”、“村鎮建築工匠”等品牌的知名度,充分發揮勞務品牌效應,實現以品牌帶動就業,以品牌促進增收。三是推廣就業協會。進一步推廣以村兩委負責人為會長,村裏有一技之長、一定組織能力的人員及承包工程人員為會員的“農民就業協會”,由村裏的外出致富能手、勞務輸出帶頭人帶動勞動力外出就業。同時,通過協會成員互幫、互帶、互動,最大限度實現勞動力資源共享,實現勞務輸出由自發性、小批量輸出向有組織、成建制輸出轉變,由臨時性、季節性輸出向長期性、穩定性輸出轉變,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流動。

(四)強化引導,着力增強維權意識。勞動保障部門要多形式、全方位的廣泛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使農村勞動力知法懂法,增強維權意識,提高維權能力,引導農民工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紮實推進“兩網化”建設,加強日常巡視檢查和專項檢查,積極開展“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專項檢查”等專項行動,嚴厲查處用工單位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w9m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