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前言】《古代詩歌五首》教案共含2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第1篇:《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古代詩歌五首》教案的寫法與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學習目標:

1、 瞭解詩詞有關知識;

2、 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4、 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並背誦。

第一課

《觀滄海》

導入新課:

曹操,一代梟雄,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已經一覽他的風姿。但是由於《三國演義》褒劉貶曹的創作傾向,導致作者並未能給曹操一個公允的`評價。其實,據史料記載,曹操也是一代良君,他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曹操也是以豪放悲愴的創作風格被古代文壇所稱頌。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一首《觀滄海》就是寫在曹操事業的巔峯時期。那時,他即將統一北方,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經親臨的碣石山,又臨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也是如滄海般澎湃。就讓我們趕快來欣賞一下這首氣壯河山的大作吧,來感受它的雄渾氣勢。

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掃除文字障礙,教師糾正讀音。

探究問題:

1、 全詩圍繞哪幾個字展開?

2、 這首詩歌寫了幾層?哪些句子是寫實?哪些是寫虛?

3、 詩歌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研討探究: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詩句,請你運用想象,繪製一幅《曹操觀海圖》,並體會其中表達詩人何種情感?

《次北固山下》

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是很不發達的,即使古代的皇帝也未能坐上現代的公交車。因此,流落他鄉或在外謀職的人是很難定期回家的,自然會不是產生故園之思,因此,表達思鄉之苦就成為類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唐代詩人王灣的詩歌《次北固山下》,來共同感受一下作者那種濃濃的鄉愁。

整體感知:

1、 詩歌描繪了怎樣的內容?

2、 詩歌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思考品味:

請你用生動的語言或者圖畫來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所描繪的景象?

作者看到了歸雁,這時候想到了什麼?他為什麼要藉助歸雁表達自己的思鄉之苦?

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作者,你漂泊在外,你將會有哪些感受,與同學們一同交流一下。

《錢塘湖春行》

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我們就會更加細緻入微的體味到西湖的美麗景色,彷彿就會更真切地看到含涕一笑得西施的影子。朗讀這首詩歌,我們來感受一下這首詩歌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1、 詩歌描繪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象?你從詩歌中哪些詞語得到了印證?

2、 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已經陶醉於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讀探究:

詩歌中的“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拓展延伸:

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來擴展本首詩歌的內容,寫成一篇寫景散文。

第二課時

《西江月》

導入新課:

檢查背誦,導入課文內容的理解。昨天,我們隨着白居易領略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卻領略農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吧。

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

2、本首詞分為兩片,分別描寫了什麼內容?

3、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研讀賞析:

1、 詞人為什麼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2、 “忽見”一詞有什麼表達作用?

3、 你認為詞中哪些詞語描寫的充滿意境?請你找出來,並在全班範圍內進行交流。

《天淨沙 秋思》

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以來,當人們提起“鄉愁”這個詞語,人們就自然會聯想到這篇作品。它巧妙地運用了名詞的串聯,運用景物烘托的手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一個特定的氛圍中,使作者的主觀情緒和客觀的環境有機的統一在了一起,生動地表達了長期飄泊在外的遊子的深沉的悲哀。

整體感知: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仿讀。

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繪場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着一匹瘦弱的老馬,迎着凜冽的寒風,在古道上躑躅獨行。他走過纏滿老藤的古樹,看見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就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温暖圖畫,炊煙裊裊,一派安適、清雅的景象。這時候太陽就要下山了,自己卻沒有投宿的地方,迎接自己的依然只是漫漫長夜。哎,自己卻是有家難歸,令人心腸寸斷,更添愁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研讀賞析:

詩歌一共描繪了幾幅圖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拓展延伸:

1、 學生進行詩歌交流和朗讀比賽;

2、 教師範唱《滿江紅》,學生進行自由譜曲,演唱詩歌。

3、 將本首詩歌改寫成散文。

課後記:

本文講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解讀能力,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生活儲備來理解詩歌內容。同時,培養學生對於詩歌的鑑賞積累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

第2篇:《古代詩歌五首》教案

這篇《古代詩歌五首》教案範文是我們精心挑選的,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

【教材】

《古代詩歌五首》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具有長於吟誦、激發想像、娛悦性情的特點。這五首古代詩歌,集美景、美情、美言於一體,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揚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感受作者的審美情感,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激發審美想像、培養審美意識。二是析美情、賞美景、聚美言。品味課文精彩生動的優美語言,吟誦涵泳,薰陶感染,積累詩文語句、積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貯豐富的閲讀體驗,積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積聚優雅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課前自學是學生個性化的個人學習階段,必須保證充分的準備、思考時間,為課堂上建構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經驗方面的鋪墊。

1、鋪墊認知的台階──疏通文意。上網或查書檢索五首詩歌的含義,瞭解作者的身世、詩歌創作的背景,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激發探究的慾望──標出每首詩歌每行的最後一個字的拼音,探究樂府詩、律詩、詞、曲在表現形式上的規律。

3、關注以往的經驗──回憶、檢索自己以前曾經讀過的有關鄉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詩文,想想是否與本課有什麼聯繫。

4、形成初步的語感──大聲朗讀詩歌,感覺一下重音和節奏怎樣處理更有表現力,作出標記。

【教法】

一、教法

1、方法導學,授人一漁。對五首古詩採用分着教,合着比。通過學習本課的五首詩歌,學會賞析品評古代詩歌的方法。

2、貼近文本,以讀貫串。誦讀是對課文語言以及課文內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進入課文情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條最有效的途徑。在本課要教會學生帶着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美讀課文:吟讀,讀出韻味;譯讀,讀出意境;背讀,積累語句;品讀,品評意趣;説讀,拓展詩意。

⑴ 體會詩情──吟讀《觀滄海》,體會詩人豪放的情懷,品味詩情美。

⑵ 想像畫面──譯讀《次北固山下》,對重點語句展開畫面想像,想像畫面美。

⑶ 穿插聯想──説讀《錢塘湖春行》,插頁聯繫有關描寫春天的古今詩文進行比較,賞析詩意美。

⑷ 品味意趣──評讀《西江月》,評説詞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⑸ 析詞補白──品讀《天淨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飾詞的作用,補白想像空間,體會作者煉詞美、語言美。

⑹ 積累美句──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背誦,激活學生多維的思維空間,快速背誦古詩、感悟古代詩歌的音樂美。

二、學習形式

在充分的語文活動中,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個性,體驗、感悟、參與、創造。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授樂府詩《觀滄海》和律詩《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詩情美──吟讀《觀滄海》,體會作者豪情

劉勰説: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課即緊緊抓住作者情感的抒發點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詩歌的基調,為深入理解詩歌內容作好鋪墊。

設置小組學習活動:五首詩分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詩句中看出?劃出關鍵句。

《觀滄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 ,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

《次北固山下》──歸雁洛陽邊,思鄉。

《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抒發了詩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裏説豐年,秋天豐收的喜悦。

《天淨沙·秋思》──斷腸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飾詞,表現了蕭條寂寞悲涼的情緒。

重點以《觀滄海》為例進行示例分析:

1、插頁──補充背景: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國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篇,是作者於建安12年北征烏桓,凱旋歸來時所作。當時他經過擒呂布、降張繡,在官渡打敗了主要對手袁紹,接着又誅袁譚,平高幹,北征烏桓一舉獲勝,統一了北國,正可以南征孫劉,實現統一,完成宏業。眼下鎧甲未卸,征塵未洗,佇立峯頂,面對大海,浮想聯翩,寫下這篇樂府詩。

2、問題切入:

全篇以觀字統領,説一説作者觀到的海是怎樣的?滄海的寓意是什麼?表現了作者什麼感情?──引導仔細觀察、閲讀文本,自主學習。

3、背讀──強調積累,快速記憶。分兩步:

⑴ 合作探究:題目為觀滄海,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作者觀到的景象有哪些?

滄海──水──山島──樹木──百草──秋風──洪波──日月──星漢

⑵ 抓住關鍵詞,突出重音,進行快速背誦。

4、譯讀──整體感知,疏通文意:

結合背景譯一譯,並進行畫面想像:作者在吟詠這首詩時的情景和情緒。

5、説讀──説一説作者筆下的海是怎樣的?滄海的寓意是什麼?表現了作者什麼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納。這首詩看似寫景,實則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構思獨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偉的藝術形象。表現了詩人的寬廣胸懷和豐富的想像力,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

學生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狀物是為了言志。

6、吟讀──體會感情,培養語感:

在理解的基礎上吟讀,體會詩情和語氣節奏,讀出氣勢與豪情。

二、想像畫面美

重點對《次北固山下》的畫面進行想像,兼顧聯想其他幾首詩歌。

1、説讀──拓展詩意,讀出畫面:

小組合作理解詩意,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析。

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激發想像,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

討論明確:春潮湧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着的樣子。

2、譯讀──想像意境,譯出韻味:

方法引導,鋪設台階,學生讀詩,老師翻譯首聯和頷聯,提醒注意押an韻,學生試着翻譯。寫在詞語積累本上,頸聯和尾聯由學生自己試着翻譯。

師譯:客居他鄉的遊子要行的路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盪漾,我正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頸聯和尾聯的翻譯指導:紅日從東海誕生了,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瀰漫着温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舊年。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呀,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不求答案的統一,只要譯出意境並且有一定的韻味即可。)

品評佳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品味生和 入字的煉字藝術,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該句表現的哲理。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還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這一句已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情呢?兩句煉字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和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強調,並且用生和入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情感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説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藴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走黑暗,江春入了舊年將趕走嚴冬,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此句被稱為千古名句。

第二課時

教授《錢塘湖春行》、《西江月》和《天淨沙·秋思》。

三、體會詩意美──聯讀比較賞析《錢塘湖春行》的詩歌內容

1、調動積累:運用聯想將原來學過的詩文來為該詩作註腳,用散文去詮釋詩句。本單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圖、春花圖跟《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幾家新燕着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有異曲同工之妙。啟發學生回憶背誦,比較兩種表現方式的異同,解讀、理解律詩的特點,欣賞律詩的聲律和聲韻之美,積累詩句。朗讀品味對偶句,讀出韻味。

2、插頁補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池塘生春草,園柳變禽鳴(謝靈運的《登池上樓》);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羣物。何物最先知?虛庭草爭出。(孟郊的《春雨後》);百草競春華,麗春應最勝。少須顏色好,多漫枝條剩。(杜甫《麗春》);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白樸的《天淨沙·春》)以上幾首詩中,哪些地方與《錢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進行比較閲讀?

3、研讀與賞析:幾處為什麼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奼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四、品味意趣──重點欣賞辛棄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頁題解:西江月是詞牌名,詞是一種和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也稱詩餘、長短句等。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道中。明月、清風、驚鵲、鳴蟬、稻香、蛙聲,詞人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觸覺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曠神怡。物象豐富、意趣盎然。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麼清幽,氣氛那麼恬靜,充滿了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1、評讀,品評意趣。尋找詞中有哪些地方表現出了詩的意趣?探究後明確:

⑴ 夜行山中忽逢陣雨, 恰好忽見住過的茅店,想什麼就有什麼,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⑵ 賞明月、拂清風、看驚鵲、聞稻香、聽蛙聲與蟬鳴,感覺閒適與喜悦。

⑶ 上片寫景色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2、吟讀,讀出詞的韻味,劃分節奏: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五、析詞補白──重點欣賞《天淨沙·秋思》中煉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現的景有哪些?給讀者的感覺是怎樣的?為什麼?

討論明確:小令的前三句,18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頓生色彩,都帶上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全篇純用白描勾勒出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愁苦之情。

2、閲讀比較:元代詞曲作家白樸的兩首《天淨沙》小令: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淨沙·秋》)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天淨沙·春》)在情緒上與《天淨沙·秋思》有何異同?

3、改寫:如果把修飾語和中心詞略加改動,讓詩的情緒變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詞補白:詩句的簡潔,為讀者創設了豐富的想像空間,正像繪畫和書法中的飛白,讓人產生無窮的聯想。請學生想像語詞之間的關係,為這首小令補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小令體現的意境表達出來。可以畫、可以講故事、可以配樂朗誦、可以翻寫新詩或者散文。

六、讓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七、作業

1、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2、課外查找資料,將下列詩詞補充完整,説説詩詞中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什麼景物,並背誦下來。

⑴ 風吹柳花滿店香(李白)

⑵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李煜)

⑶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陸游)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2篇《古代詩歌五首》教案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古代詩歌五首》教案範文。

標籤: 五首 教案 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elr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