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七步詩》與《反七步詩》詩句賞析(精品多篇)

《七步詩》與《反七步詩》詩句賞析(精品多篇)

《七步詩》與《反七步詩》詩句賞析(精品多篇)

《七步詩》與《反七步詩》詩句賞析 篇一

《七步詩》

曹植著

其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二: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創作背景

曹植《七步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這是詩人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之事的悲憤與斥責。《七步詩》千百年來使人們對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對曹丕多懷厭棄,並一定程度影響到在文學上對曹植、曹丕的評價。《七步詩》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對兄弟骨肉相殘的悲哀指責,情真意切,十分感人。現代著名文學家、學者郭沫若在史實與文學的。方面,對“抑丕揚植”提出反對。他認為在文藝批評和七言詩的發展史上,曹丕佔有開山地位,是三國時期重要的詩人,並認為南朝梁·劉勰的評價:“文帝以位尊減才,子建以勢窘益價”是較為公允的。

【一】

郭沫若著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創作背景

詩寫於1943年7月7日,當時郭沫若居重慶,抗日戰爭正處相持階段,“大後方”的文壇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風氣,但郭沫若敢於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為今用”的旗幟。為此,“有點歷史癖”的郭沫若,以飽滿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氣呵成地寫作了長達萬言的史論宏文《論曹植》,這首《反七步詩》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書前序言中,説明自己研究歷史人物,“主要是憑自己的好惡,我的好惡的標準是什麼?一句話歸宗:人民本位!”在此標準和原則的指引下,作者對於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國文學史上所佔的地位:另一方面,則指出他的多項不足,諸如驕縱任性,恃才傲物。至於歷代被人傳頌的曹植的神來之筆《七步詩》,郭沫若則認為“過細考察起來,恐怕附會的成分要佔多數”。他憤憤不平地寫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説,固然可以感覺到萁的煎迫未免過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説,不又是富於犧牲精神的嗎?我因而作了一首《反七步詩》。”

名家評價

陳志歲《論郭沫若〈反七步詩〉》:郭沫若《反七步詩》雲:“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豆是一種生態,是生命的一種形式,以與他物互適共生為原則。粗看郭詩似借物倡揚自我犧牲,細味卻是一種以個人拗見強加於物的言不傳心的種類共滅思想。郭沫若《反七步詩》寫於1943年7月7日,是其《論曹植》一文的尾筆。當時我國正處抗日戰爭社會背景下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大後方”的文壇上,颳起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之風,身居重慶的郭沫若,在其逆風所舉“以事求是,古為今用”幟下作此《反七步詩》。郭沫若對歷代被人傳誦的曹植《七步詩》的論説可歸為兩點:一是有着“過細考察起來,恐怕附會的成分要佔多數”的認為。二是操“古為今用”器,對詩中“豆”、“萁”所代表的兩種事物分別提出自己的看法。只不知自稱以“人民本位”標準研究歷史人物的郭沫若,在《反七步詩》中,斯“豆”何指?斯“萁”何指?“萁”以己故滅“豆”之性,“豆”有何幸?“萁”有何德?“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國共共“自毀”乎?或中日共“自毀”乎?!

【二】

魯迅著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

創作背景及鑑賞

對於這首膾炙人口的“七步詩”,歷代有不少仿作。現代文學大師魯迅就曾反其意而作,賦詩以新旨,作有題為《替豆萁申冤》的“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這首詩寫於1925年6月5日,發表於1925年6月7日《京報副刊》,是附在雜文《咬文嚼字(三)》中問世的。此詩涉及的歷史背景是:1925年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楊蔭榆與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氣,專事迫害進步學生。學生忍無可忍,奮起自衞,並由劉和珍、許廣平等倡導組織了學生自治會,與其展開鬥爭,是為女師大學生風潮。楊蔭榆為了製造輿論,責令其親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於1925年6月2日,在《晨報》上發表致全國教育界意見書,極力頌揚楊蔭榆功德,指責反楊學生,謂之“今反楊者,相煎益急”,將楊蔭榆壓迫進步學生,説成是“兄弟相煎”。魯迅當時在女師大任教,他對於受迫害的青年學生深表同情,對於楊蔭榆之流深惡痛絕,而對於幫閒文人汪懋祖之輩的奇談怪論則嗤之以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此“反七步詩”一首,旨在為“豆萁”鳴屈申冤。詩中的“辦教席”,指的是1925年5月7日楊蔭榆在北京西安飯店宴請女師大評議員之舉。在此宴席中商議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六位學生自治會的負責人之事。汪懋祖當時也出席宴會。魯迅藉此“反詩”,以辛辣的筆觸,針對楊、汪之流,投以絕妙的諷刺和鞭笞。

《七步詩》與《反七步詩》詩句賞析 篇二

建安七子對被譽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文學(尤其是詩、賦、散文)創作貢獻極大。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建安風骨為後人景仰。七子中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最為有名。兩兄弟骨肉相殘的故事最為後人熟記。

一、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後人根據曹植的原詩凝縮為通俗易懂的四句話。

《七步詩》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來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殘害弟弟,這是詩人對兄弟相逼、骨肉相殘之事的悲憤與斥責。千百年來,人們對曹植抱有深切同情,而對曹丕多懷厭棄,並一定程度影響到對曹植、曹丕的文學評價。

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為同根生,緣何甘自毀?

鍋裏煮着豆子,豆莖在鍋下燃燒,豆熟之時,豆萁早已化為灰燼。熟豆變成席上的佳餚,化成灰燼的豆萁則成了田中肥。如果不是同一條根長出來的,怎麼會願意犧牲自己為兄弟奉獻呢?

1943年7月7日,針對當時“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文風,郭沫若逆流而上,樹起“以事求是,古為今用”大旗,冒着巴蜀盛暑,飽滿激情地一氣呵成創作了萬言史論宏文《論曹植》。這首《反七步詩》即附在此文之末。他對“抑丕揚植”提出反對,並憤憤不平地寫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説,固然可以感覺到萁的煎迫未免過火;但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説,不又是富於犧牲精神的嗎?”

文帝以位尊減才,子建以勢窘益價。南朝梁·劉勰的評價是較為公允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5ozv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