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調研與思考報告多篇

調研與思考報告多篇

調研與思考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婦女土地權益工作的調研報告與思考

隨着我國對農村的投入,“三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土地作為農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生活保障,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更是農村婦女的命根子,如果喪失土地權益,就會使農村婦女自身的生存權、財產權受到侵害,其他社會權利也就難以保障。雖然《農村土地承包法》、《婦女權益保護法》等國家法律對農村婦女土地權益進行了立法保護,但由於農村婦女受傳統思想約束,經濟地位獨立性弱等特點,侵害農村婦女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同時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新的情況是法律未曾覆蓋的,也易於對婦女土地權益造成侵害。比如城郊土地的徵用,出現了侵害婦女土地權益的事例,土地穩定30年不變的政策,可能使婚變婦女土地權益得不到保障等等。

一、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婦女婚姻狀況的改變,對其享有土地權益產生了嚴重影響,存在土地承包經營權得不到落實問題。農村婦女離婚後,土地往往仍依附於前夫,無法單獨分出來;如户口移回孃家,夫家所在地將承包土地給再婚妻子,而孃家所在地也不給或無法落實其承包土地。大齡女青年、户口仍在本村的農嫁居婦女、離婚婦女難以單獨立户批房,如某城效村一離婚婦女,離婚時女兒判給她,原房屋判給前夫,本人沒有房屋居住。村裏一直沒有批宅基地給她,她只好自己靠着經營小店還貸款買了一套房子,在拆遷補償分配時,她卻拿不到補償,村裏的答覆是以户為單位發放的,補償款全部被她前夫家領走,要拿錢自己協調。

二、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原因分析

農村婦女土地權益糾紛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交融着歷史和現實、法律和傳統、政治經濟和文化、改革與發展等諸多方面的矛盾和衝突:

(一)相關法律政策缺乏性別視角。一些法律政策表面上看來是中性的,但是由於沒有充分考慮中國現實的社會性別利益關係,法律法規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給女性帶來不利,如我國現有的土地法律法規,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以户為單位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但並沒有充分考慮到基於不同性別利益上的差異,忽視了由於婚姻關係而流動的農村婦女的權益,造成對出嫁女、離婚女土地權益以及相關權益的保護力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

(二)土地承包政策導致的不公平。由於實行了 “三十年不變”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絕大多數鄉村在土地承包或延包過程中都沒有預留機動地、也沒有新開墾地和村民自願交回的承包地,所以婦女結婚後在新居住地很難取得承包地。

(三)村規民約監管存在盲點。《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頒佈後,農村強調“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理”,村規民約很多,什麼事情都用村規民約來規範,忽略了“依法”的限制。如《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對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和地位平等都有明確規定,但是部分村仍以貫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由,以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決議、村委會決定或村規民約的形式,侵害作為少數人的農嫁女、離婚婦女、大齡女的土地權益,出現了諸如“規定婦女結婚後,必須遷走户口或雖可保留户口,但不得享受村民待遇”等與法律法規相牴觸的村規民約,侵害了婦女土地權益以及由土地承包權衍生出來的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土地徵用補償等財產權益。

(四)利益驅動導致矛盾加劇。目前農村特別是城鄉結合部村級集體經濟迅速壯大,當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經濟收益及宅基地。農村户口利益的優厚使經濟發達村的出嫁女不願意把户口遷到其他村去,而同城鎮男子結婚的“農嫁居”婦女更不願隨其夫將户口遷往城鎮。“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們認為自身的利益被搶走了,所以紛紛排斥“出嫁女”、“離婚婦女”等邊緣人羣。

(五)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仍有殘餘。長期以來,在廣大農村仍留有殘餘的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傳統觀念在農村的影響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部分村民重男輕女觀念十分頑固,法律意識也很淡薄,認為“嫁出去的女兒”理應不和當地的村民爭土地、爭飯吃。這是諸多損害“出嫁女”權益的村規民約得以通過的思想基礎。男性是“頂門立户之人”的觀念在農村得到極為普遍的認同,最為明顯的表現是在農村幾乎户主都是男性,女孩往往只被看作家庭的暫時成員,早晚是“人家的人”,一旦結婚,就不得再享有孃家的權利,當然包括土地權益。婦女出嫁後只有依靠丈夫在夫家及其家族中取得財產和繼承權,從而使農村婦女在土地權益的爭取上永遠只能處於依附地位。

(六)各類保障措施不力

土地權益遭受侵害的農村婦女在找村幹部解決問題時,村幹部往往以村規民約的規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對而無能為力;找鎮政府解決,他們認為土地是村裏的,村民思想做不通,是不能強制執行的。起訴到法院,由於法律條文中對婦女土地承包權缺乏詳細的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釋,法院在受理、判決此類案件時難度很大。即便婦女勝訴,執行起來也很難。因此係統性的保障措施乏力是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受損的最重要原因。

三、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護的對策

目前農村婦女所面臨的土地權益困境,涉及到農村户籍制度、農民內部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在現有的社會保障程度以及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之下,維護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特別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護,需要有效的司法救助,需要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積極介入和監督,婦聯組織則應當正確審視自身的職能,既不越位越權,又積極奔呼協調,切實為廣大農村婦女維護土地權益營造一個更好的社會環境和法制環境。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一是要進一步開展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教育,提高領導決策層、執法者、基層幹部的男女平等意識,徹底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二是要廣泛深入地抓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學習。三是要提高婦女羣眾的法律意識,使她們充分了解國家法律賦予自身的權利,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爭取男女平等權利的實現。

(二)正視性別差異,完善法律條文。各鎮(街道)應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各自實際,儘快研究制定新時期農村土地承包權以及土地補償和村級集體福利分配的實施細則,出台有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障的規範性文件,使農村婦女不論結婚與否或婚姻狀況改變後都享有應有的户籍、居住地選擇權及相應的土地權益。積極探索將婦女個人的土地承包權從家庭中剝離出來、從婚姻中剝離出來的合理有效方式。

(三)提高婦女參政議政比例。當前農村,女性參政的比例偏低,婦女雖然已進入村民委員會,但在農村重大事務的決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制度安排和規則制定過程中,婦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見難以得到充分的表達,往往是由男性村幹部和村民代表決定,婦女在利益分配中處於不利地位。建議出台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代表大會中婦女應占有的一定比例,保證農村婦女在農村重大事項決策中的參與權。

(四)加強和完善對村規民約的審查和監督。規範政府監督和管理村規民約的具體權限和程序,確保村民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行使自治權,確保村規民約與法律的一致性。

(五)政府協調支持,多渠道解決婦女土地承包權問題。政府應在土地徵用、實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以及城鎮化改造過程中,前瞻性地出台相關政策保障男女平等原則的落實,指導規範集體經濟組織的行為,依法監督村居委會對集體財產、土地安置費、土地補償費的合法使用。政府的行政職能部門要健全土地承包仲裁機構,完善仲裁程序,妥善解決農村婦女與村委會之間的土地權益糾紛。同時,就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落實問題開展督查,對未能享受土地承包權益的人口,應在經濟補償、税費等方面進行利益調整。

【第2篇】保密工作調研報告:新時期海關保密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保密工作調研報告:新時期海關保密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思考

伴隨着新年的鐘聲,一個嶄新的時代來到了我們面前。這是一個飛速發展和深刻變化着的世界,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極化趨勢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進一步擴大,科技進步一日千里,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

作為一個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戰略問題,保密工作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回首歷史,保密工作為我黨的建立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級海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形勢下保密工作的決定》,先後制定了多項規章制度,全員保密意識不斷提高,保密工作走向經常化、法制化,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對海關的各項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擴大,現代通訊技術、信息傳播方式將在海關廣泛運用,這就給海關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保密工作面臨着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如何才能適應新形勢,再創新輝煌,這是每一個海關工作人員都極為關心的問題。

我認為,新時期海關保密工作面臨的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我國即將加入wto使海關保密工作的環境更加複雜,難度明顯加大。改革開放給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時,保密工作的難度也比計劃經濟時期大多了,因為窗子開大了,蒼蠅蚊子也會乘虛而入,所以保密與竊密的鬥爭更為尖鋭複雜。

而海關作為進出境管理機關,肩負着維護進出口秩序,打擊走私,對進出境人員、物品實施監管等重任,是國家防範經濟入侵,保護民族工業,抵禦資產階級腐朽思想侵襲的第一道防線,海關工作涉及和產生大量的國家祕密,比如內部掌握的價格資料,監管信息,又比如打私情報、行動方案,這些往往都極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如果泄露,將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然而我們中的一些人,往往容易放鬆警惕,極少數意志薄弱者甚至經不起誘惑,被竊密分子,出賣國家祕密。

所以説,海關保密工作面臨嚴重威脅。

二、加入wto會對海關保密範圍、保密重點產生重大影響。按照傳統的定密規定、原則,有關税收、價格資料在海關保密範圍中佔有重要地位,這是由我國長期實行的高税率關税政策決定的。

然而,加入wto以後,關税水平將逐步降低,貿易將更為自由,相應的,有關税收、價格資料的密級亦會有所降低。隨着海關監管重點轉向打擊盜版、查禁毒品等方面,隨着商業祕密的保護問題不斷突出,與之相關的工作、信息的重要程度將不斷上升,所以,如何因應入世給海關職能帶來的轉變,適時調整定密範圍、定密重點,是海關保密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在海關的廣泛運用,使得海關保密工作突破傳統的概念,走向嶄新的領域,傳統的保密觀念、保密防範手段將面臨嚴峻挑戰。高科技的發展和運用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近年來,中國海關也加快了新技術的應用步伐,edi遠程報關係統、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建成給海關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

未來幾年,海關將逐步建立政務信息系統,引入電子手冊,實現真正的電子口岸,這些都建築在電子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基礎上,所以,對海關而言,保密與竊密的鬥爭愈來愈有高技術抗衡的特點。過去,國家祕密主要以紙介質的形式存在,用三鐵一櫃就鎖住了,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祕密信息儲存在磁介質裏,傳輸在網絡和各種通訊設施上。

海關如何在應用高新技術的同時,確保計算機、網絡的保密安全,需進一步深入研究。面臨着上述挑戰,我認為,海關保密工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突破傳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改革創新。

從當前情況看,我認為應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努力實現兩個轉變:

一、抓好保密基礎工作。繼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形勢下保密工作的《決定》和江總書記關於保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央和海關的中心工作,加強領導,密切聯繫實際,深入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強化保密管理,加強保密檢查,認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抓緊研究制定急需的規章制度,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條不紊,同時加強涉密人員特別是重點涉密人員的教育和管理,從多方面提高他們的待遇,穩定保密工作隊伍。

紮實的保密工作基礎是保密工作能適應新形勢的前提條件,目前,海關保密基礎工作方面尤需注意兩點,一是加強對機要人員、兼職保密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廣大保密幹部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二是加大檢查力度,搞好重點監控,力促各項規定落到實處。

二、保密工作的思路要從單純的保轉到保放結合,確保重點上來。這突出表現在定密工作上,海關傳統的定密工作主要在保上作文章,定密範圍過寬過泛,對放的問題考慮不夠,致使有些該放的沒放開,該保的也沒保住。

目前,海關正大力推進政務公開,陽光作業,這就要求保密工作既要研究保,還要研究放,不要把保密工作神祕化,海關工作要加大透明度,要擴大企業的知情範圍,勇於接受各界監督 。保的過多、過死,既影響信息的交流利用,與社會發背道而馳,也不利於保密工作職能的發揮。

同時,加入wto也要求海關定密方向隨之而調整,只有把握重點,把該保的堅決保住,該交流的充分交流,才能真正體現縮小範圍,縮短戰線;突出重點的指導思想,更好的為海關各項工作服務。

三、保密工作的重點要逐步從抓常規載體保密管理轉抓信息安全保密上來。當前,以計算機網絡為重點的信息系統已廣泛應用於海關工作各個方面,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要求我們加快發展保密技術,儘快改變保密技術手段薄弱的狀況,要求我們要重點加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技術防範和管理,把信息安全保密作為保密工作的重點。

當然,這並不是説傳統的紙質載體不重要了,傳統載體的保密工作仍需加強,但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信息安全保密上來,這是大勢所趨。我認為,現階段海關急需做好兩件工作,一是加強學習研究,更新設備,採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技術防範能力;二是要抓緊研究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的計算機、信息網使用管理規定。

只有一手抓技術、一手抓管理,才能建立安全可靠的保密防護體系。江澤民同志指出,革命戰爭年代,保密就是生存,保勝利;和平建設時期,保密就是保安全,保發展。

海關保密工作作為國家保密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國家利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息息相關,本文對新時期海關保密工作作一粗淺分析,旨在拋磚引玉。我相信,只要我們以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不斷加大理論研究力度,鋭意進取,大膽創新,我們就一定能把海關保密工作推向新的輝煌!

【第3篇】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實踐與思考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設作為貫徹xx大精神,回報農民兄弟,服務城鎮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際行動,“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從領導到羣眾抓村村通公路的勁頭不斷提高,使全市農村公路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村公路網基本形成,通達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鄉公路現狀

截止XX年底,全市擁有公路394條,通車裏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養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條,75.57公里;縣道139.61公里;鄉道鄉道327.01公里。全市411個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現有通車裏程722.6公里,其中101個村(含沿省、縣道路邊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個,里程657.66公里。目前,應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兩橫、三縱,一外環為主骨架,干支相連、內早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一條路帶動一個產業,一條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條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場、沿路開園區、借路跑運輸……在城鄉公路上,當地農民因路制宜闢財源,XX年全市現實國內生產總值89.5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29元。

二、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經驗

1、精心組織,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為“愛民工程”實施。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了公路建設指揮部,加強工程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各處、鎮、場和開發區也相應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市交通積極配合做到了指導勘測設計到位,工程質量監督到位,驗收合格後申報補助資金到位。截止XX年底我市通鄉公路已完成了上級下達三年通鄉油路計劃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籌資,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為“親民工程”落實。XX年,在通鄉公路建設中,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採取“城市支援農村,機關支援基層,幹部支持農民”的方式,號召全市幹部職工為通鄉公路建設捐物捐款,短短一個月時間,全市17000多名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人士捐款630多萬元,為市通鄉公路全面啟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通村公路建設中,全市各鄉鎮、行政村繼續發揮這一光榮傳統,積極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營業主發出“月是故鄉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議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門通過支援農村小康建設紛紛向駐點村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矛盾。於此同時,全市各處、鎮、場和開發區積極出台了優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設的徵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市直各相關部門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設指揮部的統一要求,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證質量,把村村通公路作為“示範工程”建設。一是大力推行“雙五個一”的工作方法,即實行一條通鄉油路一名市級領導、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員、一個工作專班、一名專業監理人員,一條通村公路一名鄉鎮主要領導、一名交通局技術顧問、一個籌資和建設專班、一塊質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條通村公路,在人民羣眾中樹一座豐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設、廉政建設雙合同制。在簽訂工程建設合同的同時,簽訂廉政建設合同,確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設中,做到“工程優質,幹部優秀”。三是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應城市從公路部門抽調十名工程技術人員派駐各施工合同段,對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藝流程現場監督檢查,並擠出資金購置了回彈彎沉儀、鉛孔取樣機等檢測設備,及時糾正工程質量問題,同時市交通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經常到施工現場巡迴檢查,發現質量隱患,限期整改,不留後患。四是採取投標的方式和應城市廣宇監理公司簽訂了監理合同。作為通鄉公路建設的社會監理,監理公司嚴格執行公路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範,嚴格履行監理合同,監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實施,進行工程質量檢測,參加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和工程驗收。五是以施工單位自檢為主,不斷提高施工單位質量意識。質量是效益,質量是生命,為使施工單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證質量的義務,應城市對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集中進行技術培訓,並提出了確保路面施工質量的“三個到位”(路槽處治的深度、土質、輾壓),“確保五度”(寬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實度)及“嚴把六關(備料、配比、拌和、攤鋪、輾壓、養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單位都建立了質量自檢機構,在監理公司的督辦下,每個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後都按規定出具了自檢資料。六是加強村村通公路建設的財務管理。為保證村村通公路建設資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資效益,應城市對國債資金的使用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實行單獨建帳,專人管理,單獨核算,同時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的到位。

4、建管結合,大膽嘗試,把村村通公路作為“長效工程”管理。一是採取“誰受益,誰養護”。農村公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地方,應城市以此為原則實行市、鄉、村三級負責制,即縣道由市政府負責,鄉道由鄉政府負責,村道由村委會負責,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範路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户養護的積極性。二是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對農村公路實行分段招標,分村組、分户承包,以承包養護、委託養護形式,確保減少養護成本,增大社會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門人才資源,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技術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養的公路部門養護人員20餘人,在行業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經長期在公路養護崗位工作的協議工40餘名。通過引導,讓有勞動能力的退休退養人員、協議工、下崗人員繼續到農村發揮技術優勢,再找崗位,解決農村養護技術力量問題。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實施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建設速度上不來,差距大。在XX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上明確提出,到XX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到XX年,行政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地處平原微丘地區的我市,是全省經濟強市、文明城市,我們的規劃應高於這個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務艱鉅,按上述標準衡量,我們的建設速度明顯滯後。

二是配套資金上不來,啟動難。據測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價是每公里12萬元,除上級交通部門每公里補助5萬元外,其餘均需自籌,因此,各地雖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設的迫切願望,但由於配套資金缺口較大,啟動十分困難。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建議

為加快應城市通村公路建設步伐,儘早實現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標,我們建議如下:

1、建議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設領導專班”,由市政府領導掛帥,相關部門(計劃、財政、交通、建設、國土、農業、供電、林業、廣電、電信、移動、聯通、公安、水利)和各鄉鎮場、辦事處、開發區負責人為成員,以加強對全市通村公路建設的組織領導,負責全市通村公路建設的統一指揮和協調。

2、建議全市各處、鎮、場和開發區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許可範圍內,在不新增債務包袱的前提下,通過以下辦法籌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一是交通部門爭取一點: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資金補助政策是每公里5萬元(路基寬度6米,路面寬度3.5米),工程竣工後,經省、孝感市交通部門驗收合格的,由交通局爭取補助到位。

二是財政部門補助一點:市政府對通村公路建設給予一定的補貼,其補貼標準可據市財政收入情況每公里1至2萬元,財政補貼原則上不封頂,即修多少按政策補貼多少。

三是鄉鎮村自籌一點:在羣眾自願的原則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用民主方法籌集資金。

四是社會捐資一點:可發動“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對家鄉有感情)人士對家鄉公路建設進行贊助,也可採取立“功德碑”的形式,發動農民羣眾捐資。

五是部門幫扶一點:利用省市扶貧對口單位、市直聯繫單位、小康工作隊駐點單位幫扶修建通村公路,解決部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六是項目資金列一點:在扶貧資金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優質稻基地建設項目等與通村公路相關聯項目資金中列一部分用於通村公路建設。

3、建議相關部門配合支持,給村村通公路建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各處、鎮、場、開發區應出台相應優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做好涉及工程建設的徵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橋涵等配套工程,國家和市政府“以獎代補”的資金只能用於路面建設。通村公路建設佔用土地,以處、鎮、場、開發區為單位統計,按程序報國土部門審批。國土部門要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涉及供電、林業、水利、廣電、電信、移動、聯通等部門的拆遷工作,由各部門自行負責解決,原則上不予補助。涉及鄉鎮村的拆遷工作一律由所有地鄉鎮解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藉故推諉、阻撓。

【第4篇】關於女職工權益維護情況的調研報告與思考

為了瞭解馬集鎮企業女職工的生活生產狀況,深入瞭解婦女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需求,發揮婦聯組織的職能,5月份馬集鎮婦聯到鎮內金派、威龍等企業開展調研。調研採用聽取企業負責人彙報、查看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

一、基本情況

馬集鎮位於儀徵市北郊,鎮域總面積 64.55平方公里,人口 3.03 萬人。近年來,鎮區工業有內燃機配件、汽車零部件等支柱產業,給女性就業帶來了機遇,許多返鄉女民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從調研情況看,企業都能夠正常運轉,效益較好,能正常發放工資,女職工勞動保護狀況較好,大多數企業都與女職工簽訂了勞動合同;女職工勞動權利、經濟權益基本得到保障;大部分企業都為女職工繳納了醫療、養老、工傷、事業等保險,企業女職工還參加了生育保險,參加生育保險12個月以上可以每年到市婦幼保健院進行一次免費婦科體檢。威龍等大企業都建立婦聯組織,經常組織開展以《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等普法宣傳,暢通女職工述求渠道,推動有關法律法規的落實和完善。這些成果的舉得得益於:

1、法律法規保障。近年來《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企業職工生育保障暫行辦法》等與女職工合法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出台,為女職工維權提供了法律依據,增強了女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

2、維權渠道的暢通。馬集鎮新建了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婦聯、工會、勞保等部門都設有窗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工會、婦聯、勞動保障等部門積極發揮部門職能,履行好管理監督職能,對前來上訪的女職工所提出的問題,鎮婦聯做到及時調查,合理的訴求要求企業整改,遏制侵犯女職工勞動權益行為的發生,使女職工權益保護的整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3、政策資金的支持。近年來,國家為企業出台了一系列資金扶持政策,大開信貸之門,為企業的正常運轉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例如婦聯出台的女性創業小額貸款,為創業婦女積極爭取低息、貼息貸款。馬集鎮金派內燃機有限公司,是女性創業的典型,女職工佔職工總數的60%,前年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資金鍊出現了問題,鎮婦聯積極幫助企業申請貼息貸款,幫助企業度過了難關,恢復正常運轉。

二、存在的問題

1、少數小企業未能為女職工繳納醫療、養老等保險,尤其是工藝品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是來料加工,職工流動性比較大,大多是農村靈活就業婦女。許多都是通過加工點加工,不便於管理,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

2、“四期”保護仍有不到位。雖然有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制約,但仍有企業對國家的法律法規熟視無睹,有與女職工生育前即終止勞動合同、女職工產假工資無保障,生育費用得不到報銷等現象。

3、殘疾女性就業難。馬集鎮有殘疾人1304人,其中女性 580人,這個弱勢羣體需要社會的關心,而他們往往在求職中被企業拒之門外,從而是他們失去了自食其力的機會和信心。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1、企業思想認識不到位,法律意識淡薄,不重視婦女工作,企業老闆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本着只要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就行,男女同工不同酬,女職工權益沒能得到維護。

2、女職工自身法律意識淡薄。由於農村婦女文化素質不高,缺乏法律維權意識。她們只要能有班上又能兼顧家庭就行,受到不平等待遇也是忍氣吞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家幹不好就換家幹。

3、有些小企業既沒有成立婦聯也沒有成立工會,婦女組織處於空白狀態,致使有的企業婦女工作基本沒有開展。即使配備了婦女幹部,也是如同虛設。

四、建議和措施

1、積極爭取支持,創造良好環境。希望上級婦聯推動出台相關文件,鼓勵和督促企業建立婦女組織,發揮組織基本職能維護女職工的合法利益。

2、加大宣傳力度。以輿論宣傳為先導,開展經常性宣傳。將《勞動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企業職工生育保障暫行辦法》等與女職工合法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列入普法規劃,營造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的氛圍,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女職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廣大女性真正受到法制教育,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時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理解和幫助女性的良好氛圍。

3、穩定殘疾女職工就業。鼓勵福利企業安置殘疾女職工,大力支持殘疾人創業,加大殘疾女職工的就業比例。就業是殘疾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殘疾人就業,實施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穩定殘疾人就業,促進殘疾人脱貧。同時要深入調查研究,針對殘疾人工作的新狀況、新問題,分析研究,提出新政策、新方法,及時解決殘疾女職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保證這一特殊羣體跟上時代的步伐,共享現代社會文明成果。

【第5篇】困境兒童工作的調研報告與思考

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生存環境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強對困境兒童弱勢羣體的保護,使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均衡發展,從而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邗江區婦聯就全區困境兒童情況展開調研,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邗江區共有困境兒童40名,其中因父母服刑在教、涉黃賭毒、離異單親等原因隔代監護不到位甚至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17名,佔比42.5%;因家庭成員患重病、殘疾、喪失勞動力或其他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兒童13名,佔比32.5%;因兒童重病、殘疾等原因有失學、生活或救治困難的兒童9名,佔比22.5%;異性收養家庭導致孩子有安全隱患的兒童 1名,佔比2.5%。

二、存在問題

1、生活救治困難。困境兒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較困難,主要親人資助、社會捐助和政府補貼,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且居住環境比較差,衞生條件堪憂,使得困境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面受到很大影響。此外,殘疾兒童或重病兒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筆醫療費或康復保健費,且持續時間長,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後續的治療往往得不到保障。

2、安全存在隱患。部分困境因父母服刑在教、涉黃賭毒、離異單親等原因隔代監護不到位,學校的老師也不能將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全面反映給家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無法進行有效銜接,缺少應有的監管和督促,一些孩子沉迷網絡或交友不慎,行為出現偏差。此外,異性收養家庭還存在因房屋面積小,養父與養女同睡一張牀的現象,對女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3、文化教育匱乏。多數困境兒童承擔了家裏很多家務和農活,不能保證足夠的學習時間,有的家庭由於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低,未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重養輕教。對於學習,家庭不能充分給予這些兒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導致了一些困境兒童學習成績跟不上,或者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甚至影響到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4、親情關愛缺失。困境兒童不僅物質生活匱乏,同時也存在心理狀態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撫慰,缺乏與家人的溝通交流,特別是在押服刑人員家庭的兒童、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他們大多數靠祖父母輩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視吃飽穿暖,往往忽視對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產生孤獨的心理,容易產生封閉、孤僻、自卑不合羣頑皮任性,衝動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為。

三、對策建議

1、增強責任意識,營造關愛社會輿論氛圍。一是利用媒體,廣泛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傳播作用,通過錄制專題節目、開闢專版專欄等形式,宣傳熱心參與救助活動的先進典型,激發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二是利用節日,加強宣傳。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是全社會最關注兒童的時刻,也是宣傳關愛睏境兒童的最佳時機。通過宣傳關愛兒童主題活動,爭取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重視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廣泛支持。

2、出台政策法規,拓寬困境兒童救助內容。圍繞困境兒童開展更深入的調研,針對他們的特殊困難、實際需要和成長要求,出台針對困境兒童的助困、助醫等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困境兒童上學難、看病難、生活難等問題。此外拓寬救助內容,從錢物幫扶延伸到情感與物質同時幫扶,實現開展困境兒童心理幫扶工作的專業化、標準化和職業化,彌補其監護人或臨時監護人因親情溝通不足而留下的缺陷,促進困境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3、整合社會資源,發揮職能部門聯動作用。困境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參與,齊抓共管。在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衞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文體科技、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困境兒童教育管理體系。使救助工作從婦聯自發的公益活動變為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長期職責和自覺行為。

4、規範運作管理,促進救助工作有效開展。要建立完善科學、系統、規範化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困境兒童救助工作堅持“四個到位”和“三個清”,即:調查研究到位、宣傳發動到位,工作落實到位,典型挖掘到位;困境兒童底數清,愛心捐款賬目清,善款使用效果清;要在困境兒童調查研究、救助款申請發放和救助反饋工作環節,強化管理,嚴格監督,保證救助工作持續健康紮實有效開展,把好事辦好、辦實。

【第6篇】困境兒童的工作調研報告與思考範文

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和生存環境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強對困境兒童弱勢羣體的保護,使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利益均衡發展,從而保證社會的和諧穩定,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xx區婦聯就全區困境兒童情況展開調研,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xx區共有困境兒童40名,其中因父母服刑在教、涉黃賭毒、離異單親等原因隔代監護不到位甚至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17名,佔比42。5%;因家庭成員患重病、殘疾、喪失勞動力或其他原因導致家庭貧困的兒童13名,佔比32。5%;因兒童重病、殘疾等原因有失學、生活或救治困難的兒童9名,佔比22。5%;異性收養家庭導致孩子有安全隱患的兒童 1名,佔比2。5%。

二、存在問題

1、生活救治困難。困境兒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較困難,主要親人資助、社會捐助和政府補貼,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且居住環境比較差,衞生條件堪憂,使得困境兒童的身體健康方面受到很大影響。此外,殘疾兒童或重病兒童家庭需要支付大筆醫療費或康復保健費,且持續時間長,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後續的治療往往得不到保障。

2、安全存在隱患。部分困境因父母服刑在教、涉黃賭毒、離異單親等原因隔代監護不到位,學校的老師也不能將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全面反映給家長,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無法進行有效銜接,缺少應有的監管和督促,一些孩子沉迷網絡或交友不慎,行為出現偏差。此外,異性收養家庭還存在因房屋面積小,養父與養女同睡一張牀的現象,對女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3、文化教育匱乏。多數困境兒童承擔了家裏很多家務和農活,不能保證足夠的學習時間,有的家庭由於監護人受教育程度低,未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重養輕教。對於學習,家庭不能充分給予這些兒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導致了一些困境兒童學習成績跟不上,或者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甚至影響到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4、親情關愛缺失。困境兒童不僅物質生活匱乏,同時也存在心理狀態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撫慰,缺乏與家人的溝通交流,特別是在押服刑人員家庭的兒童、父母離異的單親家庭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他們大多數靠祖父母輩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視吃飽穿暖,往往忽視對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產生孤獨的心理,容易產生封閉、孤僻、自卑不合羣頑皮任性,衝動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為。

三、對策建議

1、增強責任意識,營造關愛社會輿論氛圍。一是利用媒體,廣泛宣傳。充分發揮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傳播作用,通過錄制專題節目、開闢專版專欄等形式,宣傳熱心參與救助活動的先進典型,激發社會各界的參與熱情。二是利用節日,加強宣傳。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是全社會最關注兒童的時刻,也是宣傳關愛睏境兒童的最佳時機。通過宣傳關愛兒童主題活動,爭取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重視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廣泛支持。

2、出台政策法規,拓寬困境兒童救助內容。圍繞困境兒童開展更深入的調研,針對他們的特殊困難、實際需要和成長要求,出台針對困境兒童的助困、助醫等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困境兒童上學難、看病難、生活難等問題。此外拓寬救助內容,從錢物幫扶延伸到情感與物質同時幫扶,實現開展困境兒童心理幫扶工作的專業化、標準化和職業化,彌補其監護人或臨時監護人因親情溝通不足而留下的缺陷,促進困境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3、整合社會資源,發揮職能部門聯動作用。困境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參與,齊抓共管。在涉及教育教學、扶貧助困、公共衞生、法制宣傳、預防犯罪、權益保護、文體科技、勞動用工、經費保障等諸多領域,紮紮實實地開展工作,逐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職能部門各負其責,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的困境兒童教育管理體系。使救助工作從婦聯自發的公益活動變為政府及職能部門的長期職責和自覺行為。

4、規範運作管理,促進救助工作有效開展。要建立完善科學、系統、規範化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困境兒童救助工作堅持“四個到位”和“三個清”,即:調查研究到位、宣傳發動到位,工作落實到位,典型挖掘到位;困境兒童底數清,愛心捐款賬目清,善款使用效果清;要在困境兒童調查研究、救助款申請發放和救助反饋工作環節,強化管理,嚴格監督,保證救助工作持續健康紮實有效開展,把好事辦好、辦實。

【第7篇】分類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問題與思考調研報告範文

事業單位作為向全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載體和平台,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業單位發展中的問題不但影響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效率,也嚴重地制約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目前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已全面展開,但分類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還面臨不少問題。

一、主要問題

當前,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事業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與市場經濟不能並軌的問題,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人民羣眾對提供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的需要,同時也制約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具體表現為:

(一)管理體制不順,監管制約不力。一方面由於事業單位部門所有、條塊分割的管理結構,導致在機構設置、編制配備出現不盡合理的地方。有些事業單位因不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職責任務、工作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職能萎縮,編制閒置,一定程度上存在機構龐雜、人員臃腫、人浮於事等現象。另一方面職能加強、任務增加部門的用編需求得不到調劑,特別是有利於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維持社會和諧穩定等重點領域編制資源得不到動態調整,使得編制資源不能全面發揮其應有作用,阻礙了社會事業的發展。這些問題根源在於編制管理法津法規體系不盡完善。雖然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機構編制管理方面的條例和法規,但具體到事業單位機構設置、人員編制配備方面還是缺乏嚴格的控制措施。有些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核定無操作標準和依據,只是根據當前的工作情況所謂的“量體裁衣”,致使主管部門要求設立事業單位編制核定時上下聯繫、左右攀比;有些事業單位設立以達標為要挾,以審批資金為“誘餌”,造成機構設置重複、職能交叉。不但增加財政負擔,而且容易出現推委、扯皮現象。

(二)缺乏法人資格,阻礙自身發展。部分事業單位不具備獨立的事業單位法人的資格,其任務由行政主管部門下達,辦公地點不明確,人員混用,財務不分,行政機關人員兼任事業單位法人。這樣的事業單位不能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只能靠財政“吃飯”、政府“餵奶”、主管部門“輸血”生存。致使事業單位服務功能弱化、萎縮,不同程度地阻礙了事業單位根據自己的特點,按照社會需要和市場經濟規律尋求自身發展的步伐。

(三)政事、事企不分,工作效率不高。一是有些事業單位享受着事業單位的待遇,卻從事着與政府部門一致的行政管理事務,甚至還擁有比一般政府部門更大的行政權力。一些並非法定承擔政府職能的事業單位,執行着由主管部門直接或間接轉移過來的行政職能。二是有的事業單位本身擁有執法權力,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國家財政資金的供養,卻仍然從事經營活動,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三有些事業單位佔用着國家資源,享受着財政扶持,卻未充分有效地提供相應服務,積極公正地履行應盡職責。

(四)事業單位撤併難度大。按照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要求,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予以撤銷;對佈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於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部分事業單位將面臨着撤併,人員編制核銷、核減和安置。對應該撤銷或整合的事業單位,很少有主管部門或事業單位自己主動提出進行撤銷整合,而是以上級部門批資金、上項目等為理由,要求保持現有事業單位,或者一味強調本部門本單位的困難,反對撤銷整合所屬事業單位,加大了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工作難度。

(五)改革配套政策遲遲不能啟動。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涉及事業單位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過程中沒有養老保險、人員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會保障,必然會影響社會穩定大局,致使改革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目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財政管理、轉企改制等配套政策遲遲未能出台,成為制約改革順利推進的瓶頸。

二、思考與建議

(一)調整規範機構設置,搞好清理整合。根據縣級事業單位不同的類型、性質、運行機制以及發展趨勢,按照事業單位清理規範的要求,進一步搞好清理整合。一是堅決撤銷。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原有的一部分事業單位,有的職能萎縮甚至消失,已經無所作為;有的運轉艱難,既無社會效益,也無經濟效益;有的依靠財政撥款養人,終日無所事事;有的名存實亡,長期無人員、無資產、不運作。對這此事業單位予以撤銷,其人員按政策進行妥善分流和安置。二是合理合併。有些事業單位規模過小,有的職能相近或交叉。對這類單位應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予以合併。三是調整佈局。對條塊分割、重複設置的事業單位,應統籌兼顧,科學調整佈局,裁長補短,優勢互補,優化人力、財力、資產等資源配置。通過清理整合,逐步界定和規範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機構名稱、人員編制和經費形式。

(二)全力推進事業單位分類的改革。根據國家和省市對事業單位的有關分類標準,本着先易後難、分期分批、逐步推進的原則,對清理規範後的所屬事業單位進行科學分類。行政類事業單位,依法調整界定職能任務,整合精簡機構編制,嚴格規範管理。公益類事業單位,優化佈局結構,完善運行機制,逐步實現舉辦單位主體的多元化。此類事業單位的管理辦法,主要是政策引導、依法監督、搞好服務,重點管好其領導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監管其國有資產的

保值增值。經營類事業單位,按照事企分開的原則,借鑑國有企業改制的政策辦法,搞好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改企轉制,使其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和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的活力。

(三)賦予事業單位獨立的法人地位。國務院《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未取得《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不得以事業單位名義開展活動。近年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工作雖然得以全面推進,但其他配套政策法規滯後,事業單位仍處於主管部門的附屬地位,與市場接軌的“准入證”作用也沒能充分發揮,制約了事業單位的市場化進程。許多事業單位習慣於按主管部門的行政命令辦事,對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主動參與的少,不願意面向社會尋求生存空間,造成事業單位社會化服務功能的缺位。因此必須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管委會等多種形式的治理結構。

(四)徹底解決合力不強的問題。在事業單位的改革中,政府職能部門、政府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這三者雖然都主張進行事業單位的改革,但改革的目標和方向並不一致。一般來説機構編制、人社、財政等政府職能部門主要是加強規範化管理,儘量控制或減少財政供養人員。而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則往往是站在事業發展,同時也站在維護本位利益的立場上儘量保留和發展一些事業單位,在改革中常常充當事業單位的代言人和事業單位的改革協調者等角色。事業單位自身則希望通過改革在既得利益不變的情況下,儘可能多地增加財政供給,同時又能獲得自主權。這三者難以形成合力。所以只有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黨委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果斷決策,才能在事業單位的改革形成合力。

(五)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改革必須注意維護社會的穩定和促進社會的和諧,不能給社會帶來新的不穩定和不和諧因素,尤其不能象以往改革那樣把“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因此,需解決四個問題:一是根據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二是要解決好改革前後新老退休人員待遇的平穩過渡問題;三是進一步完善工作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係的轉移和銜接辦法,切實解決人員身份轉換以及醫療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保障問題;四是要解決好人員分流安置問題,認真研究以單位、行業為基礎的,多層次、多種形式的人員安置政策,對達到一定年齡或工作年限的職工,研究較為寬鬆的提前退休政策。

(六)推動事業單位配套改革。一是逐步取消事業單位行政級別,實現事業單位職級制,推行職員制;二是探索實行公共財政“購買服務”新模式,可由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通過公開招標、向有資質的社會組織“購買服務”;三是改變財政供給方式,告別單純“以人定費”的形式,從“養人”轉變為“養事”;四是鼓勵與支持社會力量辦公益事業,對社會力量興辦公益事業的,在設立條件、資質認定、職業資格與職稱評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與事業單位公平對待。

(七)管好盤活機構編制資源。在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的前提下,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增減平衡”的要求,採取切實措施,核減職能減少、工作任務不飽和單位的人員編制。儘量把有限的編制資源向重大民生保障方面傾斜,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向關乎全局工作方面傾斜。

【第8篇】我縣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現狀與思考調研報告

農村實用人才一般是指在農村經濟活動中,掌握一技之長,具有一定經濟頭腦和經營創新能力,能不斷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在農村經濟實踐活動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的農村勞動者。他們活躍在廣大農村,紮根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是學習、接納、應用、傳播先進實用技術的重要力量。就如何發揮好農村使用人才在農村產業化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問題,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一、我縣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現狀

據調查統計,我縣現有農村實用人才5106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4,從人才類別來看,主要集中在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採、企業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手工業、人畜醫療、外出務工及其他,其中種植業172人,養殖業362人,加工業239人,商飲服務、營銷人員1169人,人醫、獸醫人員441人,個體私營企業67人,能工巧匠1675人,其他行業941人。這些人被當地羣眾公認的農村實用人才或者被稱為“土專家”、“田秀才”。

總的來説,一是數量多,分佈廣。數量多達5106人,分佈在全縣各地經濟條件較好的牛寨、興隆、落雁和區位優勢較強的鹽井、普洱、柿子等的實用人才相對較多。二是拔尖、關鍵人才少。就目前的縣情決定了人們發展經濟選擇的空間小,種植業覆蓋全縣,從事第一產業的較多,而從事農產品精深加工、營銷的緊缺、關鍵人才極少。三是沒有機構和制度去有序管理。四是文化素質相對較低。高中文化的佔20,國中文化的佔55,國小或沒有文化的佔25。

二、農村實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農村實用人才作為農村經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由於農村實用人才長期活躍在市場與生產者之間,能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因此他們的經營範圍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為生產者無形的訂單,成為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指揮棒。二是創新了農業經營體制。一些農村實用人才通過組織成立專業協會,運用產業化的經營形式,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實現了對傳統農業經營體制和方式的創新,增強了農户抵禦風險能力和競爭能力。目前,我縣各類經營、生產性質的協會已有14個,擁有會員300餘人,社員467人。有的已達到一定規模,發展勢頭良好。三是搞活了農產品流通。在農產品賣難問題突出的情況下,農村實用人對幫助農民及時將農產品推向市場,為農民提供生產和技術信息,解決農民的盲目種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帶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一些農村實用人才在學了一技之長後,主動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場,帶動本地農民外出務工,較好地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20__年,我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達到6.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3億元,其中有較大部分外出務工者屬於能人帶動的。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着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一批農村實用人才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斬頭露角,他們常年在農業生產第一線摸爬滾打,帶領當地羣眾致富奔小康,是推動我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從我縣農村實用人才的現狀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管理難度大。農村實用人才分佈不平衡,現有村級農村實用人才結構不盡合理,普通農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進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內容與農村對人才需求的脱節,存在着學非所用的現象。一方面造成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中對實用人才、實用技術、技能的短缺現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資源的浪費。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對不足。我縣大多數農村實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長起來的“土專家”、“田秀才”,靠的是經驗積累,掌握一定專業技能的絕大多數都是國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數年齡偏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培訓。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多數農村實用人才小農經濟意識、保守思想重,加之沒有激勵機制,導致農村實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另外,在農村實用人才的使用和培養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四是結構不盡合理。從事種養業的多,而從事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開拓型農村經營管理人才極其短缺;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較多,複合型人才相對較少特別是創業型人才嚴重缺乏。五是資金投入不足。六是規模小,帶動性不強。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培訓,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素質。一是在培訓對象上,要實行多層次培養。對象選擇上按工種和行業特點,對種養大户進行重點培訓,技術人才強化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要打破傳統觀念,拓展培訓對象。從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實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打破傳統的農村實用人才觀,充分認識到外出打工返鄉優秀青年、農村外來的各類經紀人隊伍、優秀的部隊轉業軍人等都是農村新型人才,明確了只要是對推動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有一定貢獻、起到積極示範帶動作用的一律納入培養範圍。二是在培訓內容上,要實行多樣化培養。要緊密結合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突出重點,把握實際,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制定重點培養內容及規劃,同時明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類別和數量。三是在培訓方式上,要實行多渠道培養。利用“高校”培訓,要爭取與農業大學聯合,組織種養大户及致富能人等參加學習,並充分利用好農大畢業的待業青年,發揮他們的才智,鼓勵他們創業。要利用“活動載體”培訓,充分利用“三下鄉”、“科普宣傳”等形式開展科普知識培訓。利用“基地”、“示範點”進行現場感官性培訓,利用科技示範點、種養大户現場培訓的方式,通過講解和現場參觀,更加直觀地對大批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學習的方式對農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

(二)建立市場開發機制。建立市場化的農村實用人才開發機制。結合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以優勢產業帶動或以示範基地建設帶動農村實用人才開發。要充分發揮現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勵採用“公司 基地 農户”、“協會 基地 市場 農户”等的形式,由公司、協會提供技術指導和專業培訓,將技術、人才、市場結合起來開,發農村實用人才。

(三)加強管理服務,引導農村實用人才自我開發。對農村實用人才實行優惠政策,在開展農業科技示範項目推廣,科技服務,申報科技獎勵等方面,提供輔助資金和農資資料。在教育、考察、學習、培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保護農村實用人才的技術成果、知識產權以及取得的合法權益,把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採取農民自籌、政府資助、社會力量支持的辦法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一是提供優惠政策支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開發農業產業上,出台優惠政策,提供信貸、用地、品種、技術、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給予肯定。對年紀輕、文化素質高、技能技術過硬的農村實用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符合條件的及時吸收加入黨組織並選拔到村幹部隊伍中,加強鍛鍊,帶領村民致富。三是榮譽上激勵。積極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創先爭優”、“農村十佳優秀實用人才”等創評活動,樹立典型,加強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蹟和成功經驗,擴大其知名度和影響力,並開展每年一次的獎勵表彰大會,授予榮譽證書,增強其榮譽感。

(五)成立機構,強化管理。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積極把農村實用人才吸收到黨團組織及村組領導崗位上來。縣鄉要成立領導機構,做到有機構、有人管。

【第9篇】縣實現安居樂業調研與思考調研報告

縣實現安居樂業調研與思考調研報告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解決好羣眾安居樂業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調研,對__如何羣眾安居樂業形成如下初淺的認識和思考。

全縣轄9鎮、78個行政村,總人口5.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0494人,非農業人口9103人。人口年齡結構為:16週歲—60週歲勞動力資源39083人,佔總人口的77.7%。文化結構為:文化程度國中及以下30411人,高中6019人,大專及以上 2653 人。性別結構為:男性20185人、女性18898人,性別比為1:1.07。

(一)着力提升安居水平。從目前住房數據上看,沒房住的問題基本解決,當前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才能住得好。在縣城建設上,老城重點是完善城鎮功能,加快推進綠化、亮化、淨化、美化工程,完善排水、雨污分流系統,按照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細節的打造,提升宜居指數;__片區重點要加快路網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工程進度,搞好山體綠化、路網綠化和公園建設,以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功能和休閒宜居的環境,吸引優質資本實施市場化的開發。在集鎮建設上,要突出重點,加快曾家縣域副中心建設,完善規劃、拉大骨架、健全功能,儘快完成一河兩岸路網體系建設,提升曾家對縣域人口的吸納聚集能力;其他7個鎮區,要注重完善集鎮公共服務功能,搞好居住環境建設,提升宜居水平。在新村和新型聚集社區建設上,要搶抓陝南移民搬遷政策機遇,完善社會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鞏固並優化升級村莊整治成果,打造建設美麗鄉村。

(二)着力做強城鄉居民增收的產業支撐。樂業的問題,關鍵是要讓羣眾有事幹、能掙錢。產業是富民的基礎,在農業產業上,發展的重點要聚焦,建議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大力發展生豬、藥材、茶葉、烏雞和富硒洋芋種植,鼓勵農民結合自身實際和特長,發展山林特色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在發展的模式上,採取園區承載、龍頭引領、品牌支撐、大户帶動的模式,鼓勵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權、圈舍、勞務、技術等入股的方式與市場經營主體合作發展,分享集約經營、品牌化生產帶來的產業發展紅利。工業是強縣的'支撐,在工業發展上,建議圍繞富硒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重點,培育市場經營主體,鼓勵各類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發展重點和方向,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統一的品牌。在工業發展的空間佈局上,啟動安康高新區__飛地經濟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同步啟動標準化廠房建設,招商引進企業,利用好“飛地”資源。同時,在縣域內建立工業集中區,對產品進行初加工。旅遊是興縣的方向,在三產發展上,把生態旅遊業作為重中之重,加快生態旅遊開發,圍繞飛渡峽.__壩aaaa級景區的創建,加快星級賓館、農家山莊和家庭旅館建設、旅遊線路打造、旅遊紀念品的開發,不斷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配套服務產業建設。同時,圍繞__、__、__、__等優質旅遊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深入開發建設,努力實現景區開發新突破。

(三)着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搞好優生優育政策落實。繼續落實孕產女免費檢查、服葉酸、住院分娩等政策,促進優生優育。二是辦好教育。繼續完善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和教師隊伍能力素質建設,提高辦學水平,解決“上好學”的問題,樹立民眾對教育的信心。三是強化勞動技能培訓服務。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建立勞動者就業培訓檔案,根據個性化需求,組織開展免費的創業就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四是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下大力氣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加大選派本縣醫療人才到大醫院臨牀學習培訓,帶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實現“病有良醫”的目標,構建相互信賴的醫患關係。五是落實好各類保障政策。認真落實農村五保、低保、城鎮低保、職工養老等社會保障政策,高度關注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問題,建立留守羣體關愛幫扶和權益保障救助機制,確保留守羣體生活能安定、權益有保障。六是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建立幹部幫扶羣眾機制,每户羣眾均落實一名幹部實施跟蹤幫扶服務,在幫助羣眾發展中,做好羣眾思想疏導和政策宣傳工作,努力營造全縣幹部羣眾齊心共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第10篇】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的調研報告與思考

為準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連雲港市灌南縣婦聯歷時兩個多月時間,深入新安鎮、新集鎮、三口鎮、李集鎮農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250餘份,訪談留守兒童家庭100餘份。

一、基本現狀

調查顯示,我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較之過去有轉變,具體體現在:

1、家教觀念深入人心。96%的受訪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狀況非常關心,62%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大專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品格修養,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家教行為趨於理性。80%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選擇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75%的家長會選擇討論溝通,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服從。81%的家長熱衷於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有過廣播電視、報刊閲讀、親友探討等學習經歷。

3、親子關係逐步改善。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的佔96%,雖然長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夠保證每週至少一次跟孩子聯繫,56%的留守兒童願意向父母傾訴煩惱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務工。

4、學教困難有所緩解。62%的受訪留守兒童很喜歡上學,65%的孩子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滿意,僅15%的孩子覺得父母外出務工 對學習有不好的影響。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的生活、學習管教也較以前有了大的改觀,73%的留守家庭會督促孩子的學習。

二、存在的問題

1、家長培訓渠道不暢。調查顯示,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佔76.6%,母親佔65.8%。他們的家庭教育經驗有40%是來自長輩的經驗,35%是自己從小的體驗。因此,他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積極性非常高,90%的家長有培訓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長有過相關的學習機會。

2、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話題,60%的家長選擇了學習和健康,過於集中的關注給留守兒童的學習帶來壓力。數據顯示,70%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另有26.6%的學生認為“自己成績未達到父母的期望”,家長和孩子對成績的認可度有較大差距,體現了孩子們在學習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現象依然存在。調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沒時間,顧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電話溝通。但留守兒童對這種溝通並不滿意,63%的留守兒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聯繫一次,48%的孩子承認父母不在,缺乏保護,膽小怕事。

三、建議與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牽涉面較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建議如下:

1、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建議各級黨委政府着眼未來,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勞動等政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規辦事。二是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羣眾團體的作用,支持他們依據章程開展關愛活動和志願服務,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適當傾斜技能培訓、貧困助學、社會救助等資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公共財政,做到有錢做事。

2、家庭要成為關愛留守兒童的“第一陣地”。各級婦聯要繼續深化以家庭為載體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送家教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家長和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

3、學校要成為留守兒童的“家外家”。推廣和完善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當前留守兒童“家裏管不好,學校不好管”的難題;開設學生心理疏導課程,幫助留守兒童化解心理問題;鼓勵教師對留守兒童傾注更多的關心關愛,鼓勵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友情彌補親情。

4、社會要肩負起留守兒童的“監管職責”。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組織動員巾幗志願者、婦女幹部、退休幹部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讓留守兒童享受到愛的温暖和社會的關愛;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兒童託管”機構,讓孩子放學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養”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假期擁有“知識充電站”和“快樂加油站”,實現“離校不離教”。

【第11篇】關於積極推進社區黨委建設的實踐與思考調研報告

xx街道xx社區黨委成立於XX年8月,它是xx市首批試點成立的7家社區黨委之一。它的成立是適應企業退休職工社會化要求,探索新形勢下企業退休黨員管理的有效途徑,創新基層黨組織設置的重要嘗試,它提升了社區黨建工作層次,有利於更好地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一、xx社區黨委成立的背景和過程

xx社區黨委建立在xx社區居委會,居委會轄區的主體是xxxx空降設備廠(xx廠)家屬區。xx空降設備廠是個具有五十多年廠史的大型軍工企業,擁有一大批退休職工,其中有退休黨員239名,隸屬於廠黨委退休黨支部。長期以來,由於退休黨支部與廠黨委的中心任務難以合拍,支部工作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條件不配套、職責分工不明確、管理服務不規範、活動場地缺乏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挫傷了老黨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退休黨員教育管理及作用的發揮,退休黨員也逐漸地成為廠黨委的包袱。

XX年6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了《關於積極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此後市委組織部也部署了《加強和改進黨員管理的有關規定》。新時期新階段對社區黨建提出了新要求,xx街道工委與xx廠黨委協商決定將退休黨員整建制移交給社區黨支部,成立社區黨委。

為了實現社區黨委的構想,街道工委、xx廠黨委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xx社區黨委籌備領導小組,形成了街道工委書記、xx廠黨委書記親自掛帥,街道黨羣工作科、廠組織部、退休黨支部、社區黨支部共同參與的強有力工作班子,制定了《關於在xx社區成立社區黨委的實施方案》,經歷了調研摸底、宣傳教育、組織實施、組建成立、揭牌儀式五個階段。

一是調研摸底階段。在區委組織部帶領下,我們前往武漢百步亭社區黨委學習調研。調研結束後立即對廠黨委退休黨員總數及分佈情況登記造冊、研究分析,充分了解了退休黨員的想法。

二是宣傳教育階段。多次召開黨員大會,對未到會的老黨員逐一上門宣傳並徵求意見;先後佈置了15塊宣傳板報,並利用櫥窗、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成立社區黨委的意義。

三是組織實施階段。10月24日,退休黨員整建制穩妥地移交給黨支部;制訂社區黨委下屬7個支部的設置方案,醖釀社區黨委及支部委員名單人選,對黨員電教室、活動室等硬件設施進一步投入和裝修。

四是組建成立階段。完成社區黨委成員班子及7個支部班子的組建工作。

五是揭牌儀式階段。配齊各類軟件資料,12月25日舉行了社區黨委成立揭牌儀式。 在成立過程中,我們着重把握好四個環節: 一是黨員接轉。退休黨員整建制移交給社區,不僅僅是簡單的組織關係的接轉,更涉及到退休黨員的多方利益。為切實維護好退休黨員的利益,消除思想顧慮和誤區,街道工委與xx廠黨委多次溝通、協調,召開10次專題會議,用近一個月時間重點做好退休黨員的宣傳思想工作;廠黨委書記親自參與動員,作出行政關係不變、工資待遇不變、內部福利不變的“三個承諾”,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順利實現了239名退休黨員的穩妥接轉。二是組織設置。組織設置關係到社區黨委功能作用的發揮。街道工委按照便於活動、體現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進行社區黨委組織設置:以合唱團、書法班等為主體成立了第一黨支部(即社區學校黨支部);按自然區域劃分成立了第二、第三、第四黨支部;根據樓幢、院落特色設置了兩個樓幢黨支部(第五、第六黨支部)及一個院落黨支部(第七黨支部)。三是配強支委。一是考慮現有支委年齡偏大的情況,新增部分年齡相對較小的退休黨員擔任助理職務,形成“老同志帶新同志”的格局。二是分片召開黨員會議,在社區居民骨幹、原黨務工作者及熱愛黨務工作的老同志中推舉產生召集人。通過籌備階段對召集人進行多方考察,將有較高素質和較強號召力、活動力的召集人選進黨委委員會。優化了黨委委員、支委的年齡結構和知識層次。 四是整合資源。社區各項資源是社區黨委開展工作的現實基礎和依靠力量。社區原有資源相對缺乏,實行退休黨員屬地化管理後,社區黨委以此為契機,積極進行資源的整合及有效利用。一是整合陣地資源,新增三個黨員電教點、活動室,並由街道和xx廠各投資1.5萬元進行裝修,添置了會議桌、3台電視、3台dvd等相關設施,保證每個支部都有一個黨員之家;二是整合人才資源,對屬地化管理後的239名老黨員進行逐一瞭解,做到組織關係清,現實表現清,才藝特長清,積極引導、鼓勵他們發揮特長。

二、社區黨委成立以來工作進展情況

社區黨委成立以來,堅持以黨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服務羣眾為宗旨,以7個支部為依託,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廣大退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有力推進了社區建設。

(一)積極探索,完善黨委自身建設

一是規範黨的組織生活。堅持每半年召開一次黨委擴大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黨委成員會議,堅持每月黨支部黨員活動和中心組學習,做好黨員電化教育管理,落實電化教育要求;二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先後制訂了《社區黨委關於對社區重要問題審議決策制度》、《社區黨委委員會議事規則》、《彙報制度和民主監督制度》、《黨員聯名建議、意見辦理制度》、《黨員聯繫社區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二)注重學習,提高黨員思想素質

定期召開黨委成員會議,通過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三會一課”、對黨委成員、支部委員加強黨建知識培訓,提高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各支部結合黨日活動、民主生活會建立相關學習制度,組織支部黨員定時在《學習園地》交流學習,併為每位黨員準備了筆記本。在平時的學習中充分考慮社區黨員的實際情況,採取了靈活多樣、實事求是的學習形式,如針對體弱老黨員的上門教和學,針對在職黨員不能請假的情況,用思想彙報、學習心得等形式督促他們學習並積極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等。同時,由擔任過領導幹部、政治理論水平較高、熱衷於學習的10位老黨員成立了退休黨員政治理論學習研討班,加強對黨員學習的理論輔導。

(三)周到細緻,精心打造黨員之家

結合重大節慶活動,組織演出、展覽,以多種形式豐富了退休黨員的生活,使他們真正實現了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先後開展了慶“七一”書畫展、集郵展、黨員知識競賽等系列活動;組織200餘名老黨員“遠看xx、近看xx”,分別參觀了xx老年公寓、文化服務中心、玄武湖隧道和集慶門隧道,通過對比,暢談感想,為xx的發展獻計獻策;建立黨支部黨員聯繫箱,及時瞭解黨員對社區建設的建議和要求,民主決定社區建設中的重大事項;針對大部分黨員年齡偏大、身體欠佳、收入較低的狀況,建立了“三訪問”、“四必訪”、“五進行”制度。即主動訪問高齡黨員、體弱黨員、生活特困黨員、做到黨員生病必訪、有困難必訪、有思想問題必訪、有紅白喜事必訪,隨時掌握黨員的生活狀況、思想狀態,及時帶去黨組織的關心,使黨員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温暖,在為社區黨員服務的過程中,加強對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同時,以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為本支部生病黨員進行看護,輪流值班,併力所能及地解決其家中困難,形成了自發的互幫互助的良好風尚。目前,已到黨員家中或醫院走訪生活困難黨員、患病黨員共計40餘次,社區黨委對退休黨員的關心、愛護贏得了全體退休黨員對社區各項工作的積極支持,增強了新成立社區黨委在黨員羣眾中的凝聚力。

(四)發揮作用,主動參與社區建設

屬地化管理後社區黨員呈現“三多”的結構特點:一是老幹部多。90%的黨員都是xx廠退休職工,許多老同志曾經是廠領導幹部和省、市級勞模,他們思想覺悟高、文化素質高、民主意識高、參與程度高。二是社區建設骨幹多。他們中有老年協會會長、社區學校、科普大學校長、合唱團教師、三支志願者隊伍的骨幹等。三是有才藝特長的多。擅長書法、繪畫、集郵、園藝、聲樂、象棋、編織的人才濟濟,可謂門類齊全。為了使餘熱生輝,社區黨委充分發揮“三多”優勢和作用,吸收更多黨員羣眾積極參與一團(老年合唱團)、兩協會(象棋協會、集郵協會)、三校(社區學校、科普大學、社區黨校)、四班(書法班、聲樂班、編織班、剪紙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組建了社區法律諮詢服務隊、環保護綠服務隊、夕陽紅巡邏服務隊三支志願者服務隊和科普宣傳團,設立了便民服務站、老年醫療站、日間照料室、心理疏導站、陪聊室。每週一定期設立高血壓門診,定期舉辦醫療知識、健康知識講座及義診活動,併為55位獨居老人發放愛心卡,社區黨委通過廣泛開展便民服務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社區建設。

三、成立社區黨委的五點思考

xx社區黨委成立以來情況表明,社區黨委的成立對於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是對退休黨員管理的有益探索,是保持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平台,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社區建設有機結合,有力地推動了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社區黨委的成立,我們的體會是:

(一)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

成立xx社區黨委實現了社區黨組織規模的擴大、職能的提升,改變了原來的社區黨支部規模小、功能單一、服務水平跟不上的實際,進一步理順組織關係,社區黨建工作在社區改革中得到鞏固和加強;構築了社區黨建工作領導機制和協調機制,實現社區黨建工作向社區建設、管理、服務等領域滲透,形成社區黨委和xx廠黨委共同進行社區黨建的良好局面;定期邀請xx廠黨委負責人共同參加會議,研究有關社區黨建、經濟發展、環境治理、安全穩定等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通過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退休黨員為主體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格局,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

(二)黨員管理模式的積極探索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作為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結構主體的社區正在發生着深刻的變化。特別是機構改革以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需要社區逐步承擔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轉移的一些社會職能,社區成為日益重要的社會單位,如何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黨對社區建設的領導,探索黨員管理工作的新機制和新方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xx街道工委以成立xx社區黨委為突破口,進行了大膽探索,重新調整社區黨建的組織構架和工作平台,實現了200多名退休黨員組織關係的平穩接轉,使得黨員管理對象突出、目的明確、效果顯著。這對於進一步做好我街道所屬改制企業黨員的屬地化、企業退休黨員的社會化、“村民轉居民”黨員的社區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xx社區黨委實踐基礎上xx街道又成功地完成了所屬肉類市場改制黨員屬地化管理及東風村“村民轉居民”黨員社區化管理工作。

(三)有利於保持黨員先進性

一是屬地化管理後,退休黨員成為社區黨建工作的主要對象,社區黨委在黨員活動中注重結合退休黨員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為退休黨員提供展示先進性的舞台。二是街道工委高度重視社區黨委的成立,加大了對黨委委員、支部書記的培訓,使之能儘快提高素質,勝任工作。先後通過召開冬訓班、黨務工作者培訓班、《兩個條例》輪訓班等提高黨委骨幹素質,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先進性作用。三是退休黨員進入社區,社區黨委能及時掌握退休黨員思想狀況,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對於進入社區的退休黨員,社區黨委積極做好登記,根據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分類管理,注重在思想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切實解決實際困難,真正為退休黨員安家。

(四)有效整合了社區資源

一是進一步整合了陣地資源。原來社區黨支部陣地缺乏,僅有兩個黨員電教點。社區黨委成立後,社區與企業關係如一家,各方對於陣地資源共享的認同感也趨向一致,更大範圍地實現了企業、社區陣地資源的共享。二是進一步整合了社區政治資源,加強了黨組織自身力量。按照有利於教育管理、開展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原則組建了7個社區黨支部,通過重新合理設置所屬黨支部,整合了黨組織領導合作資源,提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三是進一步整合了黨員人才資源。以社區黨員教育活動中心為陣地,在黨員、職工和居民羣眾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充分發揮黨員才藝,為他們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作用提供平台。

(五)有利於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社區黨委構築了企業退休黨員在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參與平台,把黨員教育管理融合、滲透到社區活動、社區服務中,組織和引導社區黨員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特長、技術,在社區活動、社區服務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對有專業技術和各項特長的退休職工黨員,組建了多支志願者服務隊,每支志願者服務隊都有活動計劃、有組織領導、有服務承諾,帶動社區成員立足社區辦實事,深入家庭辦好事,切實為民解難事,從而成為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增強了黨的影響力,有效地推動了社區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標籤: 多篇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e1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