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之渙《涼州詞》通用多篇

王之渙《涼州詞》通用多篇

王之渙《涼州詞》通用多篇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一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彷彿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註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製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於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裏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君:你。

征戰:打仗。

賞析:

涼州在今甘肅武威,唐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後,迅即流行,頗有詩人依譜創作《涼州歌》、《涼州詞》者,以抒寫邊塞風情。這體現了唐人以毫不介懷的態度,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消化和創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國風範。葡萄自漢朝由西域傳入中原,但用來釀酒的風氣到唐朝還是以西域為盛。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用白玉精製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調的馬背上琵琶彈奏來助興,幾個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襯,就把邊地軍營的開懷痛飲,渲染得華豔不俗,神采動人,而又淋漓盡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場上,你也莫要取笑啊——這既是微帶醉意的話,又是帶有沉痛、卻能放達的生命體驗的話。你看古來征戰有幾人生還呢?既然生命是從戰場上揀回來的,就不妨看得開一點,活得瀟灑一點,讓它在美酒、奇盃和胡樂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好了。面對茫茫沙場和胡風酒筵,此詩對戰爭與娛樂、生與死的體驗,也帶有幾分唐人的豪華感和豪放感。

--楊義

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盪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麼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製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餚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採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裏的“催字”,有人説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儘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 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説:“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説法。清代施補華説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説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麼“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歎。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着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着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原文: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譯文

關內此時應該已是暮春時節,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

夜晚聽着淒涼的胡笳曲《折楊柳》,讓人的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註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秦中:指今陝西中部平原地區。

闌:盡。

胡笳:古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類似笛子的樂器,其聲悲涼。

折楊柳:樂府曲辭,屬《橫吹曲》,多描寫傷春和別離之意。

意氣:情意。一作“氣盡”。

長安:這裏代指故鄉。

賞析: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唐人七絕多是樂府歌詞,涼州詞即其中之一。它是按涼州地方樂調歌唱的。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胡笳是西北流行樂器。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所以是一首邊塞詩。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三

涼州詞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註釋

蕃:吐蕃。

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註釋

蕃:吐蕃。

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賞析

這首《涼州詞》與其説它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莫不如説更具有史料價值。從詩中“沙州”、“涼州”等地名可以推斷,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帶的戰事。此地本是吐谷渾領地,後來因鬧內鬨,國王被部下殺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裏的軍隊。但兇悍的吐蕃不斷侵擾,經過多年的戰爭,便把這片土地爭奪過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裏,沙州的節度使(又稱都護)張義潮乘吐蕃的內亂,率領當地的蕃兵(為唐朝守邊的少數民族士兵)一舉奪取了涼州,收回了被吐蕃佔領的屬地,這便是詩中頭兩句:“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第三句的“黃河九曲今歸漢”,頗有自豪的味道,流過九十九道彎的、綿延數千裏的黃河終於又回到唐朝(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轉出了悲涼:“塞外縱橫戰血流!”戰亂並沒有因這次軍事上的勝利而終止,人民依然在流血。這句是指吐蕃內部的紛爭,論恐熱發動叛亂長達二十餘年,據《通鑑》所載:“所過殘滅,屍相枕籍”,“殺其壯丁……焚其室廬,五千裏間,赤地殆盡。”由此看來,詩人為祖國軍隊收復失地而產生的喜悦之情,又為吐蕃人民深受內亂之苦而沖淡。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這首小詩的主題從愛國主義的層次上升到人道主義的領域。詩人是愛國的,但他更呼籲把和平和安寧還給各族人民!

這首詩,是反映張義潮收復涼州、吐蕃內亂史實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涼州詞》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四

涼州詞三首·其三

鳳林關裏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翻譯

流經鳳林關的河水向東流去,白草、黃榆樹已經生長了六十年。

邊城的將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賞賜,卻沒有人知道去奪回涼州。

註釋

風林關: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肅臨夏)境內。位於黃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細,幹熟時呈白色,為牛羊所喜食。

黃榆:喬木名,樹皮黃褐色。葉,果均可食。

六十秋:從吐蕃全部佔領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澤:恩惠賞賜。

涼州:唐隴右道屬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於吐蕃之手。此地以涼州泛指隴右失地。

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東下牧馬,佔據了唐西北涼州等幾十個州鎮,從八世紀後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詩人目睹這一現實,感慨萬千,寫了《涼州詞三首》。

賞析

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寫道:“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裏。平時安西萬里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温衣閒過日。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意收。”元稹的《西涼伎》也説:“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忽盡空遺丘。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説此曲能不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涼州淪陷未收的原因,是守邊將領的腐敗無能。張籍的第三首詩正是表達這個思想主題,而詩的風格迥然有別。“鳳林關裏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這兩句寫景,點明邊城被吐蕃佔領的時間之久,以及景象的荒涼蕭瑟。“鳳林關”,在今甘肅臨夏市西北。安史之亂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處在鳳林關以西,隨着邊城四鎮的失守,鳳林關亦已淪陷。在吐蕃異族野蠻掠奪、橫暴奴役下,鳳林關內,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歲歲年年只見寒水東流,白草叢生,黃榆遍地,一片蕭條。這裏,詩人既用“白草黃榆”從空間廣度來寫鳳林關的荒涼,又用具體數字“六十秋”從時間深度來突出鳳林關災難的深重。“六十秋”這不是誇張而是寫實,從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鎮失陷,到詩人公元824年寫這首詩時,已是六十年還未收復。國土失陷如此之久,邊民災難如此之深,為什麼沒有收復?原因在哪裏?由此詩人發出了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前句寫邊將責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澤”,説明了邊將肩負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國家的厚祿、擔負着人民的重望,守衞邊境、收復失地是他們的天職。然而六十年來失地仍在吐蕃的鐵蹄下,這不是國政內虛、邊力不足。後一句直指原因:守邊的將領無人提起收復涼州。邊將享受着國家優厚的待遇,卻不去盡職守邊、收復失地,可見其飽食終日、腐敗無能。這兩句一揚一抑,對比鮮明,有力地譴責了邊將忘恩負義,長期失職,實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歎。

此詩的主旨落在最後一句,詩人不是從正面圍繞主題來敍述,而是從側面落筆,這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色。一、二兩句從空間和時間描寫邊城深重的災難,看來似乎是控訴吐蕃的侵佔罪惡,而聯繫最後一句“無人解道取涼州”來看,詩人的用意是在用現實來譴責邊將,正是他們的失職而帶來的長期失陷,邊將已成了歷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鮮明的對照,嚴正譴責邊將無才無德,面對失去的山河熟視無睹。這一景一情,從側面有力地突現了卒句主旨的表達,義正辭嚴,酣暢淋漓。

《涼州詞》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五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註釋

1、涼州: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是戍邊的要地。

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產葡萄,可釀製美酒。

3、夜光杯:傳説中用白玉做成、夜間能發光的酒杯。這裏泛指珍貴精美的酒杯。

4、催:催促。

5、沙場:曠沙平野。後多用來指戰場。

涼州詞的翻譯

甘醇的葡萄酒裝滿了夜光杯,剛準備喝時馬上傳來琵琶的促催聲。我醉倒在沙場上你不要見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的有幾個人還能回來?

作者背景

王翰(生卒不詳),唐代詩人。字子羽,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詩。與後來的大詩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詩流麗暢達,七絕《涼州詞》是流傳很廣的名篇。

涼州詞的賞析

這首詩沒有直接描寫戰爭場面的險惡,也沒有具體敍述邊疆生活的艱苦,而是從出生之前的飲酒寫起。開篇第一句就充分寫出了地方特色。甘醇的美酒,精緻的酒杯,表明了美好的生活象徵着生命的珍貴。但是,這次痛飲之後,就要奔赴戰場,立即面臨生死的考驗。而從古到今,真正能從殘酷的戰爭中活着回來的又有多少人呢?難怪他們要一醉方休。詩中以生活的美好與戰爭的殘酷做對比,抒發了人生感歎,儘管這首詩的格調是悲壯蒼涼的,但不悲觀絕望;詩人對生活充滿熱愛,對死亡並不畏縮,“醉卧沙場”一語尤其顯示出豪邁的氣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klr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