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翰《涼州詞》全詩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王翰《涼州詞》全詩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王翰《涼州詞》全詩翻譯賞析精品多篇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一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彷彿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註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製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於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裏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君:你。

征戰:打仗。

賞析:

涼州在今甘肅武威,唐時屬隴右道,音樂多雜有西域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諸國的胡音。唐隴右經略使郭知運在開元年間,把涼州曲譜進獻給玄宗後,迅即流行,頗有詩人依譜創作《涼州歌》、《涼州詞》者,以抒寫邊塞風情。這體現了唐人以毫不介懷的態度,對外來文化進行吸收、消化和創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國風範。葡萄自漢朝由西域傳入中原,但用來釀酒的風氣到唐朝還是以西域為盛。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用白玉精製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調的馬背上琵琶彈奏來助興,幾個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襯,就把邊地軍營的開懷痛飲,渲染得華豔不俗,神采動人,而又淋漓盡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場上,你也莫要取笑啊——這既是微帶醉意的話,又是帶有沉痛、卻能放達的生命體驗的話。你看古來征戰有幾人生還呢?既然生命是從戰場上揀回來的,就不妨看得開一點,活得瀟灑一點,讓它在美酒、奇盃和胡樂中,實現自己悲壯的輝煌好了。面對茫茫沙場和胡風酒筵,此詩對戰爭與娛樂、生與死的體驗,也帶有幾分唐人的豪華感和豪放感。

--楊義

邊地荒寒艱苦的環境,緊張動盪的征戍生活,使得邊塞將士很難得到一次歡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麼一次,那激昂興奮的情緒,那開懷痛飲、一醉方休的場面,是不難想象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生活和感情的寫照。詩中的酒,是西域盛產的葡萄美酒;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精製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稱“夜光杯”;樂器則是胡人用的琵琶;還有“沙場”、“征戰”等等詞語。這一切都表現出一種濃郁的邊地色彩和軍營生活的風味。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餚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採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裏的“催字”,有人説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儘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 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説:“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説法。清代施補華説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説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為什麼“作悲傷語讀便淺”呢?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歎。讓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吧:耳聽着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着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二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註釋:

涼州詞:樂府曲名。

夜光杯:玉製的酒杯。這裏指精美的酒杯。

沙場:戰場。

翻譯:

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滿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們正要開懷暢飲,卻又被急促的琵琶聲催促着要上戰場。如我醉倒在戰場上,請君莫笑話我,從古至今外出征戰又有幾人能回?

賞析: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餚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採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裏的“催字”,有人説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儘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説:“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傷感、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是一種誇張的説法。清代施補華説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説詩》)這話對讀者頗有啟發。“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歎。再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着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我們不是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嗎?”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着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給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這首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涼州詞》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三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一門關。

涼州詞註釋

涼州詞:《樂府詩集》卷七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引《樂苑》雲: “《涼州》,宮曲名,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遠進。”鄺隴右道涼州,治姑臧 (今甘肅武威)。此詩用《涼州》曲調,並非歌詠涼州。

萬仞:一仞八尺,萬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種管樂器,有二孔。

楊柳:漢橫吹曲辭名《楊柳枝》的省稱。又名《折楊柳》。唐俗,贈別常以柳枝,取其“絲長”(與“思長”偕音)之意。故《楊柳枝》也多用作送別曲。

玉一門關: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涼州詞翻譯

九曲黃河向西扶搖直上,遠遠地、高高地伸到白雲之間,隱隱約約,有一座孤城,背倚着萬仞高山。不要埋怨羌笛吹奏摺楊柳的悲涼曲子,既然春風吹不到玉一門關外,楊柳自然也就不會返青吐綠,還怨它有何用?

涼州詞賞析

王之渙,公元688-742,字季凌,原籍晉陽,五世祖隆遷居絳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謗辭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縣,卒於官舍。王之渙善作邊塞詩,與高適、王昌齡、崔國輔等唱和,名動一時。靳能為作墓誌,稱其“歌從軍,吟出塞,皎兮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一聲,傳乎樂章,布在人中”。《全唐詩》存絕句六首,為歷代所傳誦。

本詩旨在寫涼州之荒涼,偏僻,險峻,進而烘托戍邊條件之艱苦以及將士們無盡的思鄉愁緒,還有無以寄託情思的無奈。

開篇兩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首先就顯示了詩人於眾不同的視角選擇。王之渙的立足點與李白《將進酒》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有着明顯的不同。他們兩人詩句的不同點一方面在於:李白的目光是由遠而近,寫的是來勢迅猛而又無法攔留的一種動感流逝;而王之渙的目光是自近及遠,故而展現了黃河扶搖遠上的一種壯美奇觀。另一方面還在於他們在詩作中滲透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懷:上下句貫穿起來看,李白的詩句流露的是一種對現實的無奈,表現在個人心智上的是放棄,有以酒消愁的頹廢;而王之渙流露於字裏行間的則是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烘托邊地的荒涼、偏僻、險峻和戍邊條件之艱苦,表現的是企盼早日結束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與無奈,是在為國、為百姓、為戍邊將士抒情言志。

因此,詩人在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和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之後,緊接着便由景及人,重筆渲染戍邊將士思鄉之情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一門關。”春風吹不到“玉一門關”,楊柳就不能返青吐綠,就一抽一出新枝,就不能折楊柳新枝以寄託情思,羌笛還有必要吹奏那悲涼傷感的曲子嗎?詩人在此不説戍邊將士思家懷鄉,而以“怨楊柳”喻之,實在是絕妙無比。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將生怨恨,眼下“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皆為枉然,因而作“何須怨”,根本就沒有必要“怨”。雖説只不過是一句寬慰,然而這種寬慰着實含蓄而又委婉,深沉而又熾灼,耐人尋味,引人深思,堪稱邊塞詩之絕唱。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四

涼州詞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夜光杯之中,正要暢飲時,馬上琵琶也聲聲響起,彷彿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場上,也請你不要笑話,古來出外打仗的能有幾人返回家鄉?

註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製成的酒杯,當把美酒置於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將要。

琵琶:這裏指作戰時用來發出號角的聲音時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鳴奏助興。

沙場:平坦空曠的沙地,古時多指戰場。

君:你。

征戰:打仗。

賞析

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打動過無數熱血男兒心靈深處最柔弱部分的千古絕唱。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一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琅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欲飲琵琶馬上催”是説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但是這一句的最後一個“催”字卻讓後人產生了很多猜測,眾口不一,有人説是催出發,但和後兩句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儘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應該是着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最末兩句“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順着前兩句的詩意來看應當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這樣理解的話,全詩無論是在詩意還是詩境上也就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了,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説:“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一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沉、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一種誇張的説法。清代施補華説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説詩》)這話對我們頗有啟發。

之所以説“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歎。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着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麼,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麼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徵的“理由”。“醉卧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着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一致的。

這是一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一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五

涼州詞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註釋

蕃:吐蕃。

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註釋

蕃:吐蕃。

沙州:治所在今敦煌。

賞析

這首《涼州詞》與其説它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莫不如説更具有史料價值。從詩中“沙州”、“涼州”等地名可以推斷,反映的是中唐河湟(今青海)一帶的戰事。此地本是吐谷渾領地,後來因鬧內鬨,國王被部下殺死,唐朝一度降服了那裏的軍隊。但兇悍的吐蕃不斷侵擾,經過多年的戰爭,便把這片土地爭奪過去。

公元851年一天的夜裏,沙州的節度使(又稱都護)張義潮乘吐蕃的內亂,率領當地的蕃兵(為唐朝守邊的少數民族士兵)一舉奪取了涼州,收回了被吐蕃佔領的屬地,這便是詩中頭兩句:“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第三句的“黃河九曲今歸漢”,頗有自豪的味道,流過九十九道彎的、綿延數千裏的黃河終於又回到唐朝(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可是第四句便轉出了悲涼:“塞外縱橫戰血流!”戰亂並沒有因這次軍事上的勝利而終止,人民依然在流血。這句是指吐蕃內部的紛爭,論恐熱發動叛亂長達二十餘年,據《通鑑》所載:“所過殘滅,屍相枕籍”,“殺其壯丁……焚其室廬,五千裏間,赤地殆盡。”由此看來,詩人為祖國軍隊收復失地而產生的喜悦之情,又為吐蕃人民深受內亂之苦而沖淡。這悲喜情感的起伏,使這首小詩的主題從愛國主義的層次上升到人道主義的領域。詩人是愛國的,但他更呼籲把和平和安寧還給各族人民!

這首詩,是反映張義潮收復涼州、吐蕃內亂史實的唯一的一篇作品。

涼州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篇六

原文: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譯文

關內此時應該已是暮春時節,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

夜晚聽着淒涼的胡笳曲《折楊柳》,讓人的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註釋

涼州詞:唐樂府名,屬《近代曲辭》,是《涼州曲》的唱詞,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涼州詞:王翰寫有《涼州詞》兩首,慷慨悲壯,廣為流傳。而這首《涼州詞》被明代王世貞推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秦中:指今陝西中部平原地區。

闌:盡。

胡笳:古代流行於塞北和西域的一種類似笛子的樂器,其聲悲涼。

折楊柳:樂府曲辭,屬《橫吹曲》,多描寫傷春和別離之意。

意氣:情意。一作“氣盡”。

長安:這裏代指故鄉。

☆☆

賞析: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唐人七絕多是樂府歌詞,涼州詞即其中之一。它是按涼州地方樂調歌唱的。從標題看,涼州屬西北邊地;從內容看胡笳是西北流行樂器。這些無一不與西北邊塞風情相關。所以是一首邊塞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9lodm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