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李白《黃鶴樓送孟廣然之廣陵》翻譯及賞析(多篇)

李白《黃鶴樓送孟廣然之廣陵》翻譯及賞析(多篇)

李白《黃鶴樓送孟廣然之廣陵》翻譯及賞析(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古詩 篇一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裏,大地早已脱去厚厚的白衣,換上了薄薄的春穿,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生機勃勃。

李白和孟浩然相約來到黃鶴樓,酒桌前,兩人靜靜地坐着,誰都沒有説話。李白拿起酒壺給自己和孟浩然斟酒。他緩緩舉起酒杯,對着孟浩然做了一個“請”的動作,眼眶微紅地説道:“孟兄,此次黃鶴樓之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了。”孟浩然也端起酒杯,不爭氣的淚水已奪眶而出,他聲音有些哽咽,“是啊!賢弟,此次一番別離,不知再過多少歲月才能再見了。“説罷,他們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這時,船伕上來説道:”客官,時辰不早了,趁着天還亮,趕快起程吧!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再怎麼傷心,始終也是要分開的。“船伕説完,孟浩然才緩緩起身向停在江邊的小船走去。孟浩然上了船,此時岸上的李白已是泣不成聲了,他努力擠出一個笑容,對着孟浩然説:”孟兄,保重!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再相見的。“”賢弟,你也保重,我相信那一天不會太遙遠。“孟浩然擺了擺手,船開了。

李白目送着那條小船漸行漸遠,終於消失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長江的不停地翻滾着,潮濕的風帶着涼意輕拂着李白的面頰,一抹孤獨的背影在江邊佇立,許久,許久……

孟兄啊,想從前,我們春天喝酒吟詩,夏天賞花觀景,秋日泛舟江上,冬日踏雪而行。而如今這已然都是回憶了。李白輕歎了一聲,緩緩離去,為了排解心中的離愁別緒,提筆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 篇二

陽春三月的一天清晨,一抹温暖的陽光透過新糊的窗户紙,照在大詩人李白的臉上,這會兒李白還在牀上休息。突然門外傳來侷促不安的腳步聲,一位僕人進來説:“老爺,門外有一位騎馬的人來求見你。説是有一封比雞毛信還緊急的信給老爺過目。”李白在牀上一想,哎呀,都怪昨夜又喝酒誤事,今天這日子,如何都不能忘了啊。他一個鯉魚打挺翻身起來,洗完臉漱了口,穿一件寬袖大衣大,腳蹬一雙紫面布鞋,匆忙出門。

李白為什麼這麼急呢?因為他昨天去集市時碰上了好友孟浩然。孟浩然説:“賢弟呀,大哥能和賢弟相識,十分投緣,但終有一別,聽説廣陵是風水寶地,我很想去那遊玩散心,明天我會派人請你,我們在黃鶴樓喝個告別酒吧。”李白是豪爽之人,連連答應。

結果,李白差點喝酒誤事了。他準備了四兩銀子,一吊銅錢包,包在一個絲綢包袱裏,騎馬飛奔黃鶴樓而來。

到了黃鶴樓,李白剛下馬,一個店小二上來説:“客官如果我沒猜錯,您一定是李太白大學士對吧。“對啊,你怎麼知道?”李白問。“剛剛有位孟客官,讓我迎接您。”店小二説。

店小二把李白引上樓,只見孟浩然正揹着手,站在窗前遙望江水,一轉身,看到李白,連忙請他到一間廂房那邊。他們一邊喝酒吃菜,一邊高談闊論。過了一會兒,孟浩然站起來説:“對不起,李賢弟,我該走了,此地一別,不知何時再能相見,賢弟多保重。”

李白邊走邊説,把孟浩然送上了船,他説:“孟兄一路保重,煙花三月,祝願孟兄揚州旅行愉快。”

長江江水滾滾,孟浩然的船順流而下,越行越遠,直到碧空如洗的天邊,剩下一個小小的黑點。但是,李白站立江邊,望着水天一色的地方,久久不願離去……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 篇三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在古代眾多的送別詩中,此詩堪稱是千古絕唱、婦孺皆知的壓卷名篇。

本詩約作於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暮春,寫的是時年二十八歲的作者與友人孟浩然的分別。孟浩然儒雅風流,詩名遠播。李白在上年秋末北遊汝海(今河南臨汝),途徑襄陽,與孟結識,二人意趣相投,一見如故。“紅顏棄軒冕,白首卧鬆雲”,長李白十二歲的“孟夫子”,成為他仰慕的對象。此詩相傳是其與孟浩然在黃鶴樓飲酒賦詩、相與為樂之後,送孟浩然揚帆東下的即興之作。全詩由兩幅畫面組成:前兩句描繪的是江南煙景;後兩句營造的是江邊送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既是敍述,又是寫景,也是抒情。敍述,指出送別的時間、地點和故人將去的地方;寫景,一是黃鶴樓,二是煙花三月。“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着墨不多的黃鶴樓,因了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説,擁有了無限豐富的意藴。“騎鶴下揚州”,成為無數詩酒風流、尋仙問道如李白者的夢想。一個地名,寥寥三字,讓人幽思遐想,飄然欲舉。有人説:“唐人詩用地理者多氣象”,此可佐證。第二景之“煙花三月”,更是如詩如畫,似夢似幻。但這四字,不只是表明了離別的時間,釀造了離別的氛圍,還表達了詩人在最美麗的季節,送別最仰慕的朋友,那種依依不捨的心緒。

詩中的“煙花”二字乃傳神之筆,它突出了江南春日的景象,是“陽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生動寫照。“煙”是江南春景的一大特色,更是詩人慧眼的`發現和妙手的創造,於是就有了“煙柳”、“煙村”、“煙波”,就有了“煙鎖秦樓”,就有了“煙籠十里堤”。

句中的“下揚州”的“下”字,用得很精當,一字承上啟下。“下”,順流而下,自然是從黃鶴樓乘船去揚州,為接下來的“孤帆”句做出鋪墊,句意一脈貫通,既簡且明。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一幅境界開闊,令人騁目的畫面,歷來為人所稱道。下游的長江,岸寬水闊,達海連天,成為詩人送別友人的宏偉背景。浩渺之巨,孤帆之微,渾然納於一處。只此一點,已見李白天縱的才氣。

這兩句詩,細細推敲,還有更妙之處:從字面看,李白與孟夫子揮手告別,船隻離開江岸走了――遠了――連船身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帆影――又遠了――連帆影也看不到了,唯一能看到的只是流向天際的江水――目逐江水去,思緒似水流。李白一直望到“孤帆遠影碧空盡”,仍久久不忍離去,一腔離情別緒,已呼之欲出。語言含蓄,意在言外,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古人論詩,認為詩應當具備三真(藝術的真實):寫情宜真,寫景宜真,寫事宜真,唯真才能傳神。這首詩,語言清新,意脈流暢,感情真摯。更重要的是語近情遙,餘味無窮。

與作者另外一首《贈汪倫》相比,在藝術上,更勝一籌。

自古送別之作,多為江淹“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一語所籠罩,但此詩既充滿青春之氣,又飽含真摯之情,實不多見。我們在重温旖旎詩章的同時,彷彿遙隔千年,一睹大詩人的風流文采。

賞析 篇四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當在李白出蜀漫遊以後。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遊,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省)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這時他正想出遊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著名詩篇。詩題中之廣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詩中的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意思是老朋友要告別黃鶴樓向東遠行了。因為黃鶴樓在廣陵之西,所以説西辭那麼去的地方也就必然是在東面了,接着第二句 煙花三月下揚州揚州既廣陵,由武漢乘船到揚州是由長江下行所以説下揚州。這句説孟浩然在陽春三月的時節去,那景如煙花的揚州。揚州本來就以風景美麗而著稱,特別是春天花木繁盛,景色豔麗,所以李白用煙花來形容孟浩然即將去到的地方,也多少透露了孟浩然對此行的羨慕之意。以上兩句寫送別情況,還沒有寫離別之情。

第三四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留。,寫作者送走了好友,獨自在黃鶴樓遙望風帆遠去的情景,江面上一隻載着過人東去的船,漸行漸遠,終於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夠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絕的長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隨着視線遠去,直望到船兒都已經在碧空中消失。他還佇立着凝望天邊的長江流水,可見他對好友的惜別之情了。這種離別之情,倘不是在文字知音之間,是不會如此深刻的。而寫離別之情的手法,也只取離別之地的眼前的景物。把感情藏在景物之中;並不直接抒寫感情,卻越發使人體會到真味情切。

着首詩中的第三句,在宋朝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寫成孤帆遠影碧山盡,在陸游的《入蜀記》中,則寫成孤帆遠映碧山盡,並且竭力稱讚他描寫入微。此後不同的版本往往就出現不同的寫法,不過無論是何者,都不失為絕佳詩句。

意思翻譯: 篇五

陽春三月,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李白辭別,順江而下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色天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6l96o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