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生教育案例(新版多篇)

國小生教育案例(新版多篇)

國小生教育案例(新版多篇)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一

一、學生的自然情況。

姓名:周xx

性別:男

年齡:12歲五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制力,責任感淡薄

2、處事情緒化,易衝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打架罵人。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周xx同學在家裏從小在爺爺奶奶及父母的共同關心和呵護下長大,由於是幾代單傳,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父母愛於面子,多數時間在外打工也放鬆了對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説,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案例分析

針對周xx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我進行了家訪,走訪了她的鄰居,找他的夥伴瞭解。經調查瞭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鑑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小皇帝,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裏,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根據周xx的實際情況,他對事情的好壞還是分得清的。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我經常找他談心,委任他做班上紀律委員,對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認識到老師非常愛他,沒有放棄他,慢慢使他利於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針對周xx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爺爺奶奶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在班上表揚他,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一年的瞭解及教育,周xx有了很大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www.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把班上的紀律管理的很好。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衝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幹,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還會主動到老師那兒認錯,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但是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有信心把它轉變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二

不知不覺為人師已五載,一路走來,回想起與孩子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其中有一幕幕説不完的感動與驚喜。於是反思着,收穫着。隨着國小生年齡的逐漸增長,年級的逐漸增高,問題兒童越來越多,例如心理上自我封閉,遊離集體氛圍,家庭親子關係冷漠,怯於交往、社會生活難於融入,實際上這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現象,更是一種心靈孤獨情緒的表現,因此教學中我們更有必要分析這些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並尋找改變這種現象的策略,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心靈孤獨情緒產生的原因

1、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問題家庭”是相對於“和諧家庭”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家庭關係的處理上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不和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關係緊張,“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往往處在緊張不安之中,甚至被父母當作出氣筒;

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把子女當作“皮球”任意踢來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經濟負擔沉重,一天到晚奔波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變態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父母忙於事業難顧家庭,久而久之使子女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

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生活的節奏更快,競爭意識更加突出,作為父母工作壓力更大。於是他們為了工作,平時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要麼把子女託付給爺爺奶奶,要麼僱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願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3、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民主性,方法簡單,親子關係緊張。

目前,中國小生的家長大多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瞭解,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獲得。一位家長曾對我説:“老師,説來慚愧,如今稀裏糊塗的當了家長,卻不知道怎樣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

一是由於家長補償心理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非常心切,結果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緊張,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是重養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父母與子女的心靈溝通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二、減少“心靈孤獨”現象的對策

在我們班有個叫李超凡的男生,父母親常年在外地打工,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開始變得自暴自棄,經常違反紀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搗蛋鬼”。教過的老師談到他時,都直搖頭。可我卻執着地認為: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的感情心會消融。可當我滿懷信心,盡己所能給他悉心地呵護,試圖用愛去温暖他時,才知道,原來事情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他照樣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大聲説話,照樣三天兩頭和同學打架。我不禁自問:難道這個孩子真的無藥可救了嗎?難道我的付出真的對他毫無作用嗎?那些日子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戰敗的將士,感到灰心喪氣可所幸的是自己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因為我堅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

於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噓寒問暖。細心觀察他平時表現,抓住點滴進步去燃起他奮進的火花。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枚枚激勵的小貼畫,一張張“進步之星”的小證書在這無盡的愛的感召下,他變了,變得乖巧,變得懂事了。愛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中間少了驕橫和多疑,自私和冷漠,班上多了團結與友愛,互幫與互助。同學們比學趕幫超,師生間談笑風生,平等互助,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智慧樂園。反思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感悟:

1、做好問題家庭父母的工作,孩子是無辜的。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一所永不畢業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好子女是父母的天職。工作之餘利用家訪、主題班會、QQ聊天、打電話等方式與家長溝通,家校攜手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2、家長應多留些時間陪孩子

作為父母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關心孩子的內心和精神世界。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忽視和冷漠會導致很多心理問題和品德問題。為此,作為家長應多與子女進行思想交流,瞭解自己子女的思想脈搏。,多安排一些時間給孩子。可以陪孩子游玩、下棋、看書、説話等不同方式,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的心理需要,騰出時間與孩子共度快樂時光。

3、轉變教師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為教師都瞭解兒童青少年成長的生理、心理知識,並按照他們的生理、心理規律來辦。對孩子要講民主和平等,要給孩子更多的發言權,使民主成為課堂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大家是平等的,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學會做循循善誘的導師,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真誠的朋友。從我班分析看,國小生喜歡“朋友式”的教師,而不喜歡“命令式”的教師。因此在我的班裏和孩子越發:

⑴不訓斥孩子,經常訓斥會形成厭煩的氣氛。

⑵不當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⑶糾正缺點不要籠統,總體否定,應具體就事論事。

⑷不要顯示權威,而是提出具體辦法。

⑸不打擊孩子,如“我教你這孩子真倒黴”一類的話,與孩子常交流談心。

⑹儘量應用表揚和鼓勵語,尊重孩子的意見。

4、創造空間,營造良好的夥伴交往環境。

老一輩的教育家劉紹禹先生曾語重心長地談到了教育兒童的原則:“兒童應與年齡相同的兒童生活,然後才能學得與人相處之道。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與小夥伴交往的時間和空間。多組織合作性活動:例如兩人運氣球、共誦一篇文章、三人綁腿走、共唱一首歌等有趣的活動。在合作活動中,孩子才能夠與別人正確相處,才能夠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從而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總之,日常教育教學中,班主任是孩子美好心靈的引導者,只有通過不同的方式,給孩子的心靈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克服“孤獨心靈”,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在幸福和諧的大家園中健康茁壯快樂地成長。

國小生教育案例 篇三

你對他了解有多少?

學生案例:

小藝: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成績還可以,尤其是數學和英語,他愛看課外書,只要一看課外書,他就會坐在那兒,連續看上幾個小時,講到他感興趣的的科學、電腦知識時,他就會眉飛色舞的,在電腦課上,他知道的、能夠回答的問題要比同班的學生知道的多,照理説,他是非常出色的孩子,可是,上課他會偷偷的低着頭看課外書,大部分的時間似聽非聽,手裏還不停的做小動作,有時不肯寫作業,別的老師見他都很頭痛,課後他總是跟別的同學發生衝突,上次在無意中還造成了一個同學的手受傷,別的同學也不喜歡他,説他不遵守紀律,欺負同學。在校期間,他不知道什麼叫團結同學,什麼是文明行為,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在家裏有媽媽盯着,媽媽會全力以赴地負責他的學習,對於他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沒有及時地去教育,引導,讓他糾正錯誤。怎樣才能轉變他呢?我觀察了很久,發現他是個感性的孩子,正巧我有一次上課喉嚨不舒服,沙啞,上課前我説了這麼一句話,“今天老師喉嚨不舒服,可能講話會比較小聲,希望後面的同學諒解一下”。説也奇怪,那堂課他上的很認真,下課了,他還到辦公室來找我了,對我説,“老師,你可能是這段時間上課講話太大聲了,還是感冒? ”,我當時好感動,也很驚訝,這是出自於他的話嗎?我欣喜萬分(那時雖然是很不舒服)。我乘機跟他談心,跟他講他的優點,他的不足,並鼓勵他改掉缺點,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見人愛的好學生,這次的談話非常有效,接連幾天,他做作業的速度快了很多,我故意在同學面前,別的老師面前誇她進步了,並讓他參加科學興趣小組、電腦程序小組,回來後還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介紹,之後,他與同學的關係融洽了很多與家長聯繫,家長也説現在輕鬆很多了。現在會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與別人相處融洽,做到互幫互讓,不文明的行為改變了很多,進步非常大。

案例分析:

反思:在這個孩子的轉變上,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使一個學生有所提高,老師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優點和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温暖,給予他們的信心,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改變的辦法,與此同時又會在學生的心理產生一種對老師的喜愛與敬佩之情,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很好,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為我以後的教學起到良好的作用。從這個案例中,我也領悟到:要想真正做好“問題生”的工作,一定要深入該生,深入瞭解他的各種實際情況,例如,在家的學習環境,學習狀態,在校的表現,與同學之間的`相處等等,所以我們一定要深入去調查、瞭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4m81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