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資源環境報告多篇

資源環境報告多篇

資源環境報告多篇

【第1篇】資源環境班班長的辭職報告

尊敬的輔導員:

在擔任班長的這段期間裏,承蒙關照,但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且實際也已經表明,我的能力不足以繼續擔任資源環境班的班長。我在擔任班長的期間,沒有任何作為,班級管理中出現多處疏忽,導致班級總體情況十分差。在班風建設上因為自己的私人問題也給同學們帶了一個不好的風氣。

以前總覺得魚與熊掌可以得兼,在上學期的考試中高數掛科,自己的成績沒有上去,身為一個班幹部特別是一個班長是不行的,承蒙輔導員的信任,讓我繼續擔任我班級的班長,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讓我管理好我的班級,但是我發現自己的能力實在有限,沒有能力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讓我在管理班級事務的同時,完成學習任務。這個學期開的課程十分的多,自己的精力沒有辦法兼顧兩方,如若繼續作為班長工作下去,必定會掛科。

我自進入大學被選為臨時負責人的那天也許就已經做了錯誤的選擇,我沒有能力去做一個管理者,只是一個平常的人,只想平平常常的和很多的人一樣好好學習,大學畢業考研或者是去工作。先前落下了很多的學業,我想從現在開始也許還能夠補得回來。記得剛掛科後輔導員您問我四年之後有什麼打算,我説考研,您笑了,説我這個高數成績還想考研。我努力了,可是時間並非像格言中説的那樣能擠出來,我在努力同時做好兩件事,對我來説看來是極其的不現實。

現在的我想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也許我最後考研不會成功,至少我應該現在開始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像夢想靠近。而做一個班長,並不是我的夢想。

在此,我請辭去班長一職。交由石祥或者其他人擔任班長。

此致

敬禮!

辭職人:xx

【第2篇】關於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調查報告

根據自治區發改委批准的調研計劃,我會組織自治區和有關盟市的老同志、老專家組成調研組,對我區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護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調研組自7月13日至9月28日,先後深入到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阿拉善盟、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的16個牧業旗開展了實地調查,廣泛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和幹部羣眾及部分廠礦企業的意見。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區礦產資源的開發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我區是礦產資源大區。在世界上已查明的140多種礦產中,我區已發現各類礦種135種,探明儲量的有83種,其中有5種位居全國第一,居全國前三位的有28種,有67種居全國第十位。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全國90%以上,居世界之首,特別是煤炭資源十分豐富,遠景儲量7000多億噸,保有儲量2981.5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預測石油儲量2030億噸,天然氣地質儲量7903億立方米。可利用風能總功率1.01億千瓦,居全國首位。此外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以及建材、化工原料等非金屬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潛在的經濟價值巨大。

奎年來,隨着西部大開發和“資源轉化戰略”的實施,全區各地加大了資源勘探和礦產開發的力度。通過政府投入、招商引資、信貸支持、企業及社會投資等,加快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促進了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生產化,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和交通、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的大幅提升,地方經濟實力和財政收入顯著增強,農牧民收入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昔日貧困落後的鄂爾多斯的崛起、錫林郭勒的騰飛,最能説明問題。這次我們通過對錫林浩特市、東、西烏旗、烏審旗、鄂托克旗、達茂旗等地的實地調研,無數典型和事實證明,礦產資源開發對拉動牧區經濟乃至全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概括地講,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礦產資源開發促進了牧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快速發展。長期以來,牧區以傳統的畜牧業為主,經濟結構單一,二、三產業非常薄弱;其次是經濟成分單一,基本是以牧民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礦產資源的開發,不僅帶動了二、三產業迅速發展,而且引進了不少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民營經濟、股份制經濟,既為繁榮牧區經濟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和動力,也為農牧民就業和增收拓寬了渠道。去年,錫盟農牧民來自非農收入達到184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鄂爾多斯市農牧民人均收入7052元,其中非農收入超過農牧業收入。西烏旗三次產業比重由2022年的51:21:28轉變為去年的14:71:15,地方財政總收入達8億元 ,年均增長87%。據調研組調查,凡礦產資源富集、開發較好的牧業旗,現在工業經濟已成為地區的支柱產業,第二產業税收成為當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牧區經濟型態和結構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二是礦產資源開發增強了地方經濟實力,拉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建設,促進了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烏審旗通過天然氣和煤炭的開發,推動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由牧業大旗變成了工業大旗,去年財政收入達到12.5億元,今年可能會突破15億元。鄂爾多斯市預計今年gdp將達到2022億元、財政收入400億元、可用財力達180—190億元、城市居民收入可達2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可達8000元。地方經濟實力的增強,不僅加大了交通、電力、城市建設、教育、文化、衞生等方面的投入,而且對牧民上學、醫療、養老保險、移民安置和生產、生活等方面補貼標準大幅提高。西烏旗2022年以來,累計投入城市建設資金5.8億元,城鎮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熱率分別達到96%和60%;累計投資公路建設13.6億元,完成省臼、縣際公路355公里,蘇木嘎查公路650公里,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改變。在這次調研中,各地城鄉面貌和羣眾生產、生活方式、精神面貌的鉅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是礦產資源開發為生態保護與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牧區旗市區為加快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建設的步伐,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擴大禁牧休牧範圍,延長補貼期限。達茂旗為在全旗推行全面禁牧,每畝草場市旗政府補貼5元,僅這項支出每年達1.2億元。西烏旗為了支持牧民冬羔早出欄以減輕夏秋對草場壓力,對7月15日以前羔羊收購予以價外補貼,一年財政支出達2380多萬元。為了恢復和保護草原生態,減輕草場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對轉移安置牧區人口和禁牧休牧輪牧等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如:解決移民住房、就業培訓、子女上學、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資金補貼等。由於資源開發拉動了地方經濟快速發展、財力明顯增強,為牧民轉移、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提供了經濟保證,部分牧區草原生態得以修復、局部地區生態惡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轉。2022年鄂爾多斯市植被覆蓋度達到75%,而2022年僅不足30%;烏審旗植被覆蓋度達78%、森林覆蓋率達30.24%,而上世紀70年代僅不足7%。

四是牧區礦產資源開發推動了牧區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礦產資源的開發及現代工業的興起,對傳統的放牧畜牧業生產方式及廣大牧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思想觀念是一個巨大的衝擊,使牧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錫盟依託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以重點項目帶動基地建設、以基地建設帶動生產力佈局調整,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推動特色優勢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和工業園區集聚。在工業經濟的強勁推動下,財政收入得到快速增長,2022年財政收入達51億元,僅投入“三農三牧”資金達11.3億元,是2022年的13倍,工業反哺農業能力明顯增強。2022年全盟城鎮化率達55%,較2022年提高12.7個百分點,城鎮經濟總量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8.1%。“三化”的快速推進,拓展了就業渠道為農牧民轉移創造了空間和條件,2022年以來,全盟穩定轉移農村牧區人口12萬人。

二、部分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重挑戰

在充分肯定礦產資源開發對促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巨大作用和歷史功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部分牧區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如何切實做到開發與保護並重、發展與環境“雙贏”,是我區面臨的一個亟待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在調研中我們瞭解到,目前有的地方在礦產資源開發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功近利、低水平重複、盲目無序、一哄而上等問題,不僅破壞浪費了寶貴資源,而且引發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牧民意見多,潛在的風險大。特別是露天煤礦的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尤為明顯,使本來十分敏感、脆弱的生態環境形勢更加嚴峻。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水資源緊缺的形勢日趨嚴重。乾旱少雨、水資源短缺是我區牧區生態環境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而大多數礦產資源開發耗水量都很大。我們在錫盟勝利煤田神華西一號礦區現場瞭解到,每天疏幹水外排2萬噸,據有關部門反映,錫林浩特西郊地下水位已明顯下降, 80米深井以前能抽半天水不幹,現在5—6分鐘就抽不出水來了。再如扎來諾爾煤礦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百年老礦,由於長期、大量的疏幹排水破壞了地下水均衡系統的平衡,使開採層水質惡化,第四紀地層含水層普遍下降6—8米,礦區近一半居民用水緊張,而且礦區大量排放的礦井水、洗煤水、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嚴重污染了附近的河水、濕地和草原。牧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如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並有利於草原的永續利用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躲不過去的難題。

二是植被和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如:礦區及周圍草原植被破壞了,草原的固碳(或碳庫)功能大大降低;有些礦山剝離的表層土沒有分層分區堆放,堆土場沒有表層土覆蓋,對礦山採掘跡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帶來極大困難;有的堆土場土質疏鬆,有的沒做邊坡沙障固定處理,有的堆土場沒有植被保護等,極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風力侵蝕,形成新的沙塵源或流動沙丘。

三是導致區域大氣、土壤、水源等質量下降。有的礦區作業路面灑水降塵不到位,礦區上空塵土飛揚,再加上發電產生的大量粉煤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礦區大動力作業設備、車輛排放的尾氣,對大範圍空氣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礦產中含有的ca、mg、k、na等可溶性鹽分溶解於地表、水中,容易形成次生鹽鹼化,一些酸性、磁性、重金屬、放射性物質也對地表水、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

四是改變了草原自然景觀和地質結構。有的礦山採掘區和堆土區不僅佔用了大量土地,破壞了大面積的草場和植被,而且不斷形成堆積上億到幾億立方的土山和上百米深的礦坑,使地貌及地質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可能誘發泥石流、塌方、滑坡等地質災害。

五是部分地區“重開發,輕監管”,“重發展,輕環保”。目前有的地方已經進入煤、油、氣、有色金屬等全面推進、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的階段,礦產資源開發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任務。但礦產資源管理與環境保護監管工作的法規、政策、機構隊伍及工作條件、手段等與繁重的任務極不相稱;部分礦山企業對資源、環境保護缺乏自我約束機制,有的甚至拒絕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部分領導片面追求cdp,少數企業急功近利、追求超額利潤等,造成礦山開發中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被大打折扣,監督管理很不得力甚至缺失。如:自治區政府明令要求資源就地轉化率要達到50—60%,審批的礦山總體規劃設計也有就地加工轉化建設項目。但有的地方或企業往往以金融危機、資金短缺為由,只停留在賣原料階段。惠及地方和羣眾的生態保護、擴大就業、資源綜合利用等長遠效益受到損害。

從以上這些問題可以看出,牧區礦產資源開發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可大大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如果處理不當,違背了自然規律、經濟規律,也會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利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造成嚴重危害。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要頭腦清醒、高度重視、趨利避害、因害設防、積極穩妥地處理好各種矛盾。要努力改變傳統工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促進牧區礦產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對草原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關係。牧區草原是我區乃至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區草原地處北中温帶內陸地區,屬於半濕潤半乾旱氣候,降水少、蒸發強、風力大,海拔多在1000m以上,土層薄,植物羣落演替緩慢且相對穩定,草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受到破壞很難恢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大規模的墾草種地,以及長期的超載過牧、亂採濫挖和無序開礦等,使廣袤的草原遭受重創。再加上近年來氣候的變化,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面積逐漸擴大,生產力和承載力大幅度下降,一些昔日水草豐美的草原已向荒漠化演替。為了遏制草原生態嚴重惡化的態勢,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先後啟動了退耕還林、退牧退草、京津風沙源綜合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投入了鉅額資金,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草原生態迅速惡化的趨勢才得以初步遏制。在這樣的背景和條件下,牧區開發礦產資源一定要認真貫徹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對那些可能造成嚴重生態惡果的項目要堅決禁止開發,對可能造成環境影響的項目要實行限制性開發和保護性開發。我們要吸取世界上許多國家工業化過程中破壞生態環境的慘痛教訓,寧可犧牲一時的速度和效益,也不能破壞生態環境。決不能再走“先發展,後治理”、“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老路。

2、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依據地域生態主體功能區的劃分對牧區礦產資源開發科學規劃,合理佈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密度、發展潛力,以及基礎設施條件、環境保護監管能力和永續利用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和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四類主體功能區。對禁止開發的地區堅決“剎車”;對限制開發區要嚴格限制;對優化、重點開發區要突出重點、合理有序,不搞遍地開花,不籠統地 “有水快流”。要從法規、財税政策等宏觀調控的層面對不同地區實行區別對待。如,領導班子配備、區域績效評價和財政轉移支付等,不能讓以生態功能為主、為社會提供生態綠色公共產品地區的領導和羣眾“吃虧”;對確定的礦產資源開發的地區,要防止片面追求速度和效益,要鼓勵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資源能源、節省土地,支持開發應用低碳技術,積極推進清潔生產、綠色經濟。對適宜開發區要嚴格規範開發秩序,對開發規模、開發強度、開發時效都要有明確規定,確保牧區礦產資源開發走科學、有序和持續發展的路子。

3、加強對引進企業的篩選和監管,提高企業和全社會的自律意識和環保責任。企業是礦產資源開發的主體,同時也承擔着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責任和法定義務。目前我區東、中、西部的發展已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規劃,各地都在積極推進能源、重化工、礦產採選冶煉、建材等工業項目。對這些項目的建設、改造,特別是招商引資、引進企業必須認真篩選。除了企業的實力、水平、規模、誠信等條件外,要把企業的環保意識、能力和業績作為重要內容加以考察。嚴防那些重在佔土地、搶資源的企業和轉移落後生產力及“三高”的項目落户。

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基礎。要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開發資源,必須提高全社會的法制理念和環境意識。因此必須加強對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的環保法制宣傳教育,使企業遵紀守法、嚴格按照建設項目環評要求和“三同時”的原則,建立自我約束的內部體制和機制,全面認真地開展礦山環境保護,自覺接受當地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自治區應建立正常的環保信息網絡,定期通報生態環境質量測評情況。對錶現突出單位政府要給予表彰獎勵,對不達標企業通報批評、降低信用等級直至停產整頓。

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制建設、監管體系建設;國土、環保、草原等部門要切實負起對資源利用、生態環保的監管責任。嚴格監控和防治污染,加大對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監察力度;堅持以預防為主、生產與治理同步的原則。不治理、治理不達標即必要時賦予環保不達標一票否決權。

4、規範企業、地方、羣眾的利益關係,使礦產資源開發成果更多地惠及地方和牧民羣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逐步轉變城鄉。

【第3篇】煤炭資源開發引起地質環境問題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因資源開發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對當地羣眾的生活、生產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不但引起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也受到國內多種媒體的關注。根據省、市領導的批示精神,市委辦公室召集有關部門人員,組成專題調研組,於4月29日至5月13日,深入榆陽、神木、府谷、橫山4區縣,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煤炭開採引發的主要問題

榆林煤炭資源富集,全市石炭一、二疊紀煤田含煤面積與國土面積相當,侏羅紀煤田含煤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56%,煤炭資源預測儲量為2714億噸,探明儲量為1470.74億噸。全市現有榆陽、神木、府谷、橫山、子洲、米脂6個產煤區縣。 xx年生產原煤1.269億噸,其中,榆、神、府、橫4區縣生產原煤1.237億噸,佔全市總產量的97.48%。

四區縣xx年煤炭採空塌陷區情況統計表

表一 單位:平方公里、億噸

儲煤面積 生產井 煤炭

產量

(萬噸) 採空區 已塌陷區

面積 佔總

面積% 面積 户 人口 面積 户 人口

榆陽 5400 76 21 800 8.2 47 0.55 27 122

神木 4500 59 190 10366 170 56.2 1928 8197

府谷 1359 42 132 xx 110 6.5 89 310

橫山 1838 45 30 335 51.4 10000 1 861 956

合計 373 12366 339.6 64.25 2805 9585

一、環境和社會問題

(一)煤炭資源開發引起地表塌陷

據本次調查統計,到xx年底,全市因煤炭開採形成的採空區面積達339.57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增加。已塌陷面積64.25平方公里,造成大量的地表設施損毀。據不完全統計,已造成2805户、9585人受災,已損毀和影響房屋4500多間,損毀水澆地3160多畝、旱地21500多畝、林草地55290多畝。此外,還有道路、工廠、水壩、輸電線路等設施的損壞。

(二)引發地表水及地質水系的破壞

榆林地下水的藴藏較淺,煤炭開採必然穿過隔水巖層,破壞地下含水層結構,造成區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據調查,神木縣已有10條河斷流,20多眼泉井榦涸。境內主要河流窟野河全年2/3時間斷流,變成季節河。中雞鎮束雞河村受活雞兔礦影響,3座水庫、18眼水井全部乾枯,當地羣眾被迫到10裏外取水。大柳塔鎮母河溝村、雙溝村受大柳塔煤礦影響,造成水源枯竭,200多畝水地、100畝果園全部棄耕絕收,户均經濟損失每年約1萬多元。全省最大的內陸湖紅鹼淖近6年水位下降3米,水面由6年前的10.5萬畝縮減到不足7萬畝。全市湖泊由開發前的869個減少到現在的79個。

(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

資源開發過程中,礦井建設、道路修建、露天開採、廢棄物堆置、地面沉陷、水位下降等,直接間接造成了大面積地貌和植被的破壞。據市林業局不完全統計,截止xx年全市礦區直接佔用和破壞林地面積已達130平方公里;定、靖的油氣開發破壞地表植被面積達100多平方公里。據環保局資料顯示,榆林水土流失面積3.69萬平方公里,佔總面積的84.7%,年輸入黃河泥沙約2.9億噸。

(四)“三廢”污染影響人居環境

大氣污染,由於煤層氣排空、煤炭加工企業廢氣直接排放、運煤道路揚塵等,造成大氣污染。部分礦區大氣中的sd2、no2、總懸浮顆粒三項污染指標嚴重超標。水體污染,窟野上游烏蘭木倫河穿礦區流過,沿河5家煤礦和1家洗煤廠的廢水、廢渣直接排入該河,導致窟野河下游水質嚴重惡化,進而使黃河水受到污染。廢渣污染,礦石、廢渣等固體廢物中含有酸、鹼、毒及放射性或重金屬成分,經風雨陽光及自然作用後,通過地表水體徑流、大氣飄塵,對周圍的土地、水域和大氣造成污染,其影響遠超堆置場所的地域和空間。

(五)煤炭資源開發引起的民生問題

在本次調查的4個區縣中,榆陽、神木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府谷、橫山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煤炭資源的開發,不但沒有使當地羣眾富裕起來,而且造成了新的貧困羣體。採空區塌陷,使2805户、9585人受災,眼前的生活困難和長遠的生計問題,成為礦區不穩定的重要誘因。近年來,礦區羣眾針對神東公司上訪已達100多批、4000多人次,其中有300多人次集體進京、赴省,越級上訪。

二、治理環境和安置受災羣眾的主要做法

(一)各縣的恢復治理和羣眾安置工作

1、規範管理辦法

在國家法律法規沒有具體標準和辦法的情況下,各縣積極探索恢復治理的有效途徑。府谷縣先後出台了《府谷縣煤炭採空區塌陷恢復治理搬遷補償標準暫行規定》、《關於要求各礦山企業開展植樹造林綠化整治礦山生態環境的通知》、《府谷縣xx年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年度計劃》等文件;神木縣制定了《關於煤炭行業地企糾紛調處工作的意見》,都從規範開採、評估鑑定、補償標準、實施辦法等多方面做出具體的可操作的規定,但只能對市縣管理的地方煤礦起一定作用。

2、多方籌集資金

府谷縣補償費按煤礦的生產或銷售數量提取,縣境內國有、鄉鎮煤礦按銷售數量每噸提取3元,縣境內大型煤電、煤化工等項目的配套煤礦按實際產量每噸提取1元;神木縣對鄉鎮煤礦因煤炭開採造成的耕地起旱、林草枯死、環境污染、水源滲漏的按噸煤2元提取。統一收取,納入專户管理。但中省企業並不執行地方規費。

此外,還有動員企業捐資和政府投資等辦法。

3、加強環境治理

神木縣結合退耕還林等全縣整體工作,十多年來累計造林360多萬畝,種草180多萬畝,林草覆蓋率較過去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府谷縣要求一礦一企治理一山一溝,xx年以來累計投入綠化資金4643.4萬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總體上看,並未能遏止環境惡化,環境欠賬越來越多。

4、認真解決礦區受災羣眾生活問題

(1)政府主導,企業出力。府谷縣結合新農村建設“雙百”工程,動員企業捐資1.6億元,對礦區羣眾進行集中搬遷,有效地解決了羣眾的生存、生活、生產問題。據統計,xx年以來,已累計投資20234.8萬元;神木縣地方煤礦xx年用於礦區塌陷治理和搬遷費用40099萬元,使地方煤礦塌陷區受災的羣眾得到了較好的安置;橫山縣按照退耕還林的補償標準和辦法,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

(2)企業主動,積極奉獻。府谷縣保榆煤焦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劉彪,目前已投資xx多萬元,將塌陷區的新民鎮蘆草畔村整村搬遷,為80户村民每户修建一棟320多平方米的別墅式住宅,並統一供水、供電,配套學校、醫院、戲院、書店等;為村上興修水地300多畝,發展大棚蔬菜,綠色養殖等;為村上組建扶持一支施工隊,解決了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以井口占地,為全村每户農民每年補助4—6萬元,從根本上解決了羣眾的長遠生計。神木縣店塔鎮老張溝煤礦,年產15萬噸,佔有儲量僅1000多萬噸。礦長楊文清,吸收老張溝村的所有農户在礦上入股,每户年分紅2—3萬元;吸收所有失地村民在礦上打工,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主動出資40萬元為村上修了一條水泥路。使全村户均年收入7萬餘元,家家都有小轎車,生活安定富裕。

(二)省屬煤炭企業的恢復治理和安置工作

陝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榆陽煤礦,在沒有發生塌陷前,提前實施地面搬遷事宜。xx年10月,建成23套新房,每套佔地1畝,二層小樓,三室兩廳二衞,每户還有一個牲畜圈。

目前,已投入資金1068.42萬元,其中舊房補償9户、户均18.43萬元,計165.9萬元;耕地補償40畝,每畝1200元,計48.00萬元;徵地費用59.27畝,每畝7萬元,計414.89萬元;新建住房每户建築面積200 m2,計439.63萬元。由於各項工作到位,羣眾非常滿意。

其餘省屬企業煤礦沒有發生塌陷,也沒有搬遷。

(三)中央所屬煤炭企業的恢復治理和安置工作

神東公司所屬煤礦8個,均在神木縣境內。xx年生產原煤0.618億噸,佔神木總產量10366萬噸的59.6%;已形成採空塌陷區55.3平方公里,佔神木縣塌陷區的93.5%;涉及人口7792人,佔神木縣塌陷區涉及人口8197人的95.1%。

1、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據神東公司介紹,對塌陷區環境治理方面主要採取地表裂隙回填和植樹種草等方式進行治理。在資金保障上,公司從噸煤成本中提取0.45元環保資金,目前已達每年5000萬元,專門用於環境保護。截至xx年底,公司集中治理投入累計達8.1984億元。礦區開發面積59平方公里,生態治理面積達到153平方公里。

據本次調查,煤田開發以來,神東公司在神木縣境內的造林面積累計不足7平方公里,且主要集中在公司總部及生活區周圍,對遠離城鎮和交通幹線的大面積採空區和塌陷區沒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神東公司原煤售價及企業利潤增長了十幾倍,而支付地方噸煤0.2元的地表塌陷治理補償費,十年沒有改變,相對於恢復治理所需的鉅額資金來説,只是“滴水車薪”。

2、塌陷區羣眾的安置工作

根據神東公司介紹,神東礦區安置工作始於xx年,主要是與羣眾協商,採取貨幣補償的辦法;xx年以後,調整為統一建房搬遷安置,累計用於塌陷補償資金為15560萬元,以7792人計人均19970元;截止xx年末,共搬遷26個村民小組820户約2507人,近一半的搬遷人口得到了有效的移民安置,並先後在神木境內投資800萬元,通過打井和實施引水等方式,解決了部分人的飲水問題。

據本次調查發現:神東公司的安置遠不及地方煤礦,近年來國內各種媒體記者關於“生態災民”的報道,均屬其採空塌陷區。一是安置人數少。已搬遷安置2507人,佔塌陷涉及人口7792人的32.2%,尚有5285人沒有解決。二是補償標準低。神東公司給搬遷户補償:每户拆遷費2.65萬元,磚混結構房480元/m2,窯洞補200元/ m2;收取搬遷户每户徵地等雜費 1.5萬元,住房均價860元/ m2。除補償款外,入住户要每人另籌約1.1萬元左右。本是件好事,卻增加了羣眾負擔,入住後的物業費、煤水電費約xx—3000元,不少户住不起,有的困難户則根本無錢入住。三是生計無着落。異地搬遷使搬遷户成了失地農民,沒有經濟來源,兩手空空的農民長遠生計成了最大的問題。記者毛海峯、丁靜的報道:“陝西煤炭塌陷區見聞:誰奪走了我們的家園?”(《經濟參考報》),記者陳鋼的報道:“陝西神木:財政收入、生態災民雙激增”(《各界導報》xx.4.2)、“富財政與窮百姓:西部強縣的艱難民生”(《瞭望新聞週刊》xx.4.9)、“誰為‘生態災民’的長遠生計埋單”(《新華調查》xx.4.18),記者原二軍的報道“誰動了神木的‘根’?”(《中國環境報》xx.5.6第5版)等等,反映的都是神東公司所屬塌陷區受災羣眾的生活狀況。

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

一、超設計能力開採

由於近年煤炭價格一路上揚,逐利的本能使煤炭企業超設計能力開採成為普遍現象。神東公司所屬8個煤礦設計生產能力為1990萬噸/年,xx年實際生產原煤6180萬噸,是設計能力的3.1倍。這種超設計能力的掠奪式開採,其結果:一是使較長時期內顯現的環境問題在短期內疊加,加劇了對地質環境的破壞;二是企業只顧多挖快採,忽視保水採煤、綜合利用、採空區的防護處理等等,使開發中增加了不應有的環境破壞。三是煤礦服務年限縮短,生態難以恢復,《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變成了一紙空文。

二、資源的無償使用

由於市場配製資源的制度尚未形成,企業大都以無償劃撥或不合理的低價獲取資源,其結果一方面是開發者不珍惜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粗放式經營。資源浪費嚴重,環保缺少資金;另一方面是社會收入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拉大,社會矛盾凸顯。

三、恢復治理機制缺失

目前,雖有《礦產資源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法規,但只是對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損失範圍和程度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要求,對賠償方式、補償標準和恢復治理措施並無統一具體的規定,企業生產的環境成本外部化、社會化,“誰破壞、誰治理、誰賠償”的機制無法落到實處,治理經費懸空,生態環境破壞無人埋單。

四、財税體制不完善

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賴以進行的生態系統,在性質上屬於公共產品。當行政號召和市場機制都無法保證和激勵人們去保護生態環境時,就應當由政府來承擔責任,但由於現行税制不完善,導致資源開發過程中利益分配機制失衡,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地方政府根本無力負擔。xx年,全市財政總收入158.6億,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1億元。據有關專家測算,每採一噸煤,就會破壞地表水2.84噸,破壞和消耗與煤炭伴生的礦產資源8噸,破壞生態資源的總價值達66.1元;依此計算,榆林市xx年產煤12366萬噸,僅採煤的環境代價81.74億元,遠大於當年地方財政收入50.1億元。

在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榆林將面臨着改善生態環境、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等多重社會重任,然而,低下的經濟效益,薄弱的資金積累能力卻使地方財政入不敷出,這種負擔過重與可支配財力有限的矛盾,形成了榆林未來經濟發展的兩難選擇,根本無法支付修復、治理環境的鉅額費用。

五、補償安置缺乏依據

目前,對資源開發造成的“生態災民”,沒有一個有法律效力的鑑定辦法、補償標準、具體措施。每當出現災情,只能是企業和羣眾協商,必要時政府居中協調並盡力資助。一般只是解決了羣眾眼前的困難,而長遠的生存和發展則沒有着落,由此形成和積累了許多問題。“誰為生態災民的長遠生計埋單?”説到底應當出台相應的政策,靠體制機制來回答,否則,問題就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六、資源開發難以惠及百姓

由於種種原因,榆林能源資源開發,逐步形成了中、省企業和外來資本為主體的開發模式。而在轉化項目配套的大型井田中,幾乎全部為外來資本。在這種開發模式下,利潤企業拿走了,税費大都上劃或轉移到資源輸入地了,只有環境破壞長留當地。既使資源開發產生的巨大利潤大部分流向市外,又制約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及礦區羣眾的脱貧致富。最終是“央企‘吃肉’,地方‘喝湯’”(《市場報》,xx年12月8日第1版,記者王欲鳴、楊一苗、劉文國),也給日漸增多的“生態災民”的搬遷安置,以及解決他們的長遠生計帶來很大困難。

對策與建議

上述問題,是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經濟快速發展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完善體制、機制和各項政策。為此,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一、申請綜合配套改革

榆林在近xx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比如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税收與税源嚴重背離的矛盾、經濟增長快與農民增收慢的矛盾、基地建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矛盾等等,在資源型城市中具有明顯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制機制的改革。為此,建議省上,抓住國家正在部署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政策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將榆林列為“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期通過綜合配套改革,克服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促進能源化工基地及地方經濟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災民”的生存、生活和長遠生計問題。

二、試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管理辦法

建議省上,參照外省區的做法,儘快研究制定陝西省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管理辦法。1、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應當停止對各類資源的行政劃撥,停止無償或低價出讓資源。國家應儘快制定資源價格體系,為開發企業配置資源,應“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2、創新制度設計,建立平等的市場準入機制。應深化能源工業市場化改革,由政府做好開發項目的前期工作,用招、拍、掛的方式選擇投資者,為各類企業參與能源資源開發,創造平等的准入和競爭機制;外來投資的大型資源開發企業,應吸收當地企業以資本入股,保障開發地有一定的投資權。3、制定資源綜合開發的詳細規劃。通過國家規劃、法律和法規的的權威性,解決煤、氣、油、鹽等資源重疊的開發和伴生資源綜合開發的問題,解決超計劃、超設計能力開採和資源浪費的問題,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開發礦產資源,必然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結果。關鍵是榆林的資源開發重蹈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沒有做到資源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環境並重,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榆林市跨越式發展,最重要的是跨越“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為此,建議省上:1、組織有關專家,對榆林資源開發所造成的環境問題進行普查,作出權威的鑑定評估,並研究修復方案。2、建立“誰破壞、誰付費,政府統一治理”的環境補償機制。按照國家環保總局《關於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全國人大或省人大制定礦區沉陷、“三廢”污染等治理補償辦法及細則,建立生態補償標準體系,明確企業環境保護和補償的主體責任,明確補償資金來源、補償渠道、補償方法等,形成地方法規。3、對所有開發企業收取環境治理保證金,防止礦井關閉後所屬採空區出現的塌陷問題。4、所有用於生態環境的經費全部納入“環境保護治理基金”專户,由政府統一治理。

四、均衡利益分配機制,提高地方自我發展能力,解決“生態災民”的長遠生計問題

建議省上爭取國家在以下四個方面調整完善財税體制:1、按照税收與税源相一致原則,改變納税地點。在資源地從事開發的企業,應在税源地納税,以解決税收與税源背離的問題,防止不合理的税收轉移,提高市縣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能力。2、調整原煤、原油、天然氣資源税收政策。將計徵依據由從量計徵改為從量從價合併計徵。從量,要依據企業消耗的資源量而不是銷量。從價,要依據市場價而不是調撥價或內部結算算價。達到合理徵税,保護資源的目的。在計徵依據未改之前,調整榆林資源税税額,原煤調整為5元/噸,原油調整為30元/噸,天然氣調整為15元/噸。以此調節級差收益,增加地方財政收入。3、充分發揮西部大開發税收優惠政策的作用,對總部設在西部的企業實行税收優惠,而總部不在西部、僅在西部設立分支機構的企業不實行優惠,以此加快西部發展,縮小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4、完善分税制財政管理體制。一是適當提高地方分享比例。將增值額和所得税在中央與地方之間按60%和40%進行分成,達到既保證中央又兼顧地方的目的。二是建議中央對資源輸出地加大專項轉移支付的力度,增強地方統籌經濟、自我發展的能力。三是建立資源輸入地對輸出地的補償機制。

五、制定解決礦區羣眾生產生活問題的暫行規定

目前,對煤礦塌陷區羣眾的搬遷安置沒有相應的政策依據,隨意性很大。農民是弱勢羣體,很難保障自身權益。政府又無法採取行政措施,只能居中調停。若是中央企業,根本不執行省及省以下政府規費,即便是屬於行政屬地管理的事項,市縣政府也不能有效行使職能。因此,建議省上研究制定完善安置礦區受災羣眾生存生活生產問題的暫行規定,並通過省人大形成地方法規。着重解決好以下問題:一是確定損害鑑定標準;二是確定補償標準,並細化到土地、樹木、房舍、棚圈、水井等等;三是明確安置搬遷辦法。屬於搬遷的農户,新建房應該等面積置換;對已有損毀房屋又不能及時搬遷的,則應在遷居前補償房租、生活費(中能煤礦每户每月補償900元)等等;四是對異地搬遷的農户,要考慮他們長遠的生產生活問題。對井田範圍內的農民,以土地入股企業,解決他們失地後的經濟來源問題;可用開發收入設立基金,定期向失地農户發放補貼。借鑑國外的“社會分紅”理論,將政府投資從資源和土地中獲得的利潤,拿出一部分作為“社會分紅”分給失地農民;可由煤炭企業創造條件,力爭為失地農户提供一個就業崗位;對無勞動能力的,企業要參照農村“低保”、“五保”等方式,為他們的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以解決他們的長遠生計問題。

【第4篇】環境資源專業大學生實習報告範文

環境資源專業實習報告

在我國許多城市社區及城鄉結合部區域,由於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長的壓力,使得大面積裸露的土地受到長期的侵蝕和沙化,原由樹林植被被輕易伐棄;水資源短缺,垃圾、廢水處理系統不完善,環境污染加劇等情形在生態上個社區的健康生存發展帶來長久的、潛在的危機。

另一方面 ,社區中舊有的建築街道、溪水及文化名勝等歷史文化景觀在社區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輕易拆除、解體或毀壞。這顯然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不相符合。而在北京市,這樣的情況同樣存在。我們在北京西郊的實習當中,就見到了很多這樣的情況。

'首都城市現代化建設,要按照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正確處理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促進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努力開創經濟繁榮、生活富庶、環境優美的城市文明發展道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會報告給人們描繪出了一幅未來5年美好的藍人均綠地面積將更多,空氣將更加清新,百姓的住房將更加寬敞,道路也將越來越寬廣,堵車現象越來越少……北京人居質量會變得越來越高。

市政府已經確立投資上百億元來打造'碧水繞京城'的美景,目前,許多昔日的臭河道已變成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場所。北京還將再投入54.5億元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河道整治,xxxx年市區將不再有臭河過市。萬泉河的變清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北京市政府還確定了138項城市環境整治重點工作,即開展包括圓明園遺址公園搬遷騰退規劃、中央電視塔周邊整治規劃、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周邊地區環境整治規劃、頤和園周邊環境整治規劃、明城牆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等重點地區環境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然而這種重點整治,實行起來似乎並不是那麼順利。

《北京晨報》xx年12月01日報道,'在北京大學西門外蔚秀園南牆和暢春園北牆之間,有條三四米寬的小衚衕,這就是簍鬥橋地區。這裏擠滿了私搭亂建的小平房,環境堪稱髒亂差。

眼下,這裏成了拆遷現場,半年後,將建成一條寬闊、整潔的花園式新道路。簍鬥橋地區和它南面的西苑操場路,兩條小路才兩三百米長,卻集中了幾十家小商店、六七個髮廊,還有飯館、酒吧。環境髒亂,與北大校園文化氛圍極不協調。

為此,北京市和海淀區兩級政府與教育部和北大共同努力,籌集整治拆遷費1.3億元。簍鬥橋地區拆遷範圍南到暢春園、北至蔚秀園、東臨頤和園路、西至簍鬥橋,涉及84户拆遷户、7198.06平方米拆遷面積和227名拆遷人口。目前,絕大多數人已經搬走了,昔日嘈雜的小街現在變成了拆遷現場。不久,這裏將建成寬10米的平整街道,配上綠化美化,簍鬥橋地區將變成簍鬥橋花園。'

眼下距報道時期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然而我們在實習經過的時候,簍鬥橋地區似乎還是描述中的情形,'寬闊、整潔的花園式新道路'似乎還在搖籃之中,這不能不説是城市環境整治工作中的一個欠缺和漏洞。只規劃不辦事,整治過程阻力重重,即使在首都北京也是如此,真是讓人有些寒心。

3、城市環境藝術的思考

從萬泉文化公園,想到了城市環境藝術。

人類從洞窟與巢居中走出來,築土構木,為自己的生存營造了棲身之地。工業化與科技革命為人類創造了大量財富,也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人口、資源、環境等一系列問題越來越嚴重。面對嘈雜、擁擠、污染的城市,人們渴望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享受陽光的沐浴,為自己營造融入自然的新的生活環境。

矗入雲天的高層建築,蛛網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車輛,瑰麗閃爍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陸離的商品櫥窗,給現代社會繪製了一幅變幻萬千的現代生活圖景。今天,與其説人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了,不如説生活在一個無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

這個人工世界,雖然以自然世界為物質依託,但已使人遠離了原生自然,它啟發人們深思這樣一個問題:在工業社會的條件下、,能不能建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解決日益緊張的土地資源,日益擁擠的交通,日益惡化的城市環境等新問題。如何維護城市的風景線,是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

現代人工城市的環境空間,只有人工設計表現自然環境,寓自然於環境之中,才能使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處,才能建設人類美好的未來。環境藝術在創造人類現代生活的同時,也設計着人類未來的文明。

城市環境中,有許多方便人們生活、娛樂、

【第5篇】人口資源環境委副主任2022年度個人述職報告

2022年,本人在市政協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積極協助配合主任工作,加強學習,恪盡職守,務實創新,嚴格自律,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現將一年來工作、學習和廉潔自律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習理論,鑽研業務,努力提高“五種能力”。一年來,積極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學習政治理論、業務知識、法律法規,通過集體學習、幹部在線學習、委員培訓學習和理論自學,努力提高善於學習的能力、調查研究的能力、建言獻策的能力、勤幹實事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認真踐行“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不斷增強守紀律講規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職盡責。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注意突出主動性、敏鋭性、超前性,認真履行崗位和委員“雙重”職責,建肺腑之言,立發展之論,獻務實之策。組織發動本委委員積極撰寫大會發言材料和提提案;圓滿完成市十二屆政協五次會議和市十三屆政協一次會議的系列文字材料的起草、修改、審核工作和會議簡報編寫工作;統籌、協助市政協主席視察團《關於進一步綜合整治南渡河,力保雷州半島生命之源的建議》提案“回頭看”督辦調研活動;協助開展“走百校”專題視察調研,並綜合起草調研報告;協助開展“走百醫”專題視察調研;為促進我市深水網箱養殖業健康發展,協助本委農業界別委員開展專題視察調研,並起草《關於開展“促進我市深水網箱養殖業健康發展”視察調研的報告》;起草本專委會2022—2022五年工作報告等材料,認真負責地完成領導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堅持“三個不”,嚴於律己,廉潔奉公。一年來,堅持“政治上不搞自由化、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工作上不當一般化”。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工作紀律,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始終以“多商量、不爭論;多盡職、不爭功;多自律、不爭利;多交心、不猜疑;多補台、不拆台;多謀事、不謀人”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做到工作實、作風正、為人誠、經濟清,內強素質、外樹形像,人爭優秀、事爭一流。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等紀律、規定,自覺接受監督。

在新的一年裏,我將正視和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加強學習,開拓創新,務實進取,認真履職,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第6篇】人口資源環境委主任2022年度個人述職報告

2022年,本人在市政協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積極組織本專委開展各項工作,加強學習,恪盡職守,務實創新,嚴格自律,圓滿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現將一年來工作、學習和廉潔自律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習理論,鑽研業務,努力提高“五種能力”。一年來,積極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學習政治理論、業務知識、法律法規,通過集體學習、幹部在線學習、委員培訓學習和理論自學,努力提高善於學習的能力、調查研究的能力、建言獻策的能力、勤幹實事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認真踐行“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的要求,不斷增強守紀律講規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職盡責。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注意突出主動性、敏鋭性、超前性,認真履行崗位和委員“雙重”職責,建肺腑之言,立發展之論,獻務實之策。在分管副主席領導下,積極組織本專委同志完成市政協主席視察團《關於進一步綜合整治南渡河,力保雷州半島生命之源的建議》提案“回頭看”督辦調研活動;組織開展“走百校”、“走百醫”專題視察調研。認真負責地完成領導賦予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堅持“三個不”,嚴於律己,廉潔奉公。一年來,堅持“政治上不搞自由化、生活上不搞特殊化、工作上不當一般化”。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工作紀律,尊重領導、團結同志。始終以“多商量、不爭論;多盡職、不爭功;多自律、不爭利;多交心、不猜疑;多補台、不拆台;多謀事、不謀人”的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做到工作實、作風正、為人誠、經濟清,內強素質、外樹形像,人爭優秀、事爭一流。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對“四風”等紀律、規定,自覺接受監督。

新的一屆市政協順利完成換屆任務。新的一年裏,在市政協常委會議和主席會議領導下,我將領導我們專委組織委員加強學習,認真履行職責,努力克服“動力不足不想為、能力不足不善為、擔當不足不敢為”的傾向,積極培樹“講真話、建諍言、出實招、獻良策”過硬作風,確立“着眼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選準“切入點”,圍繞建設,創新工作;把握“落腳點”,圍繞和諧,關注民生。堅持“委員主體”思想,把我們的委員羣體打造成“好意見的儲存庫,好主意的智囊團,好良策的參謀部,化解矛盾的變換器”。

標籤: 多篇 報告 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7y5l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