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古代成語古代典故

古代成語古代典故

古代成語古代典故

古代成語古代典故篇一:世外桃源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着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裏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裏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裏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村裏的人聽説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説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説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歎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裏人告辭離開。村裏的人對他説:“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説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着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裏去,報告了這番經歷。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古代成語古代典故篇二:一意孤行

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

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為在當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任御史,後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責制定國家法律。

為了用嚴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行了補充和修訂。

當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迴旋的餘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

幾次以後,不少人説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製定“知罪不舉發”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去勸説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太苛刻了。

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閒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在説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麼看法嗎?

他説:“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託,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

成語一意孤行便出自這個典故,是指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現在用來形容獨斷專行,不聽他人勸告。。

古代成語古代典故篇三:外強中乾

春秋時代的晉獻公死後,晉公子夷吾結束逃亡生活,回到晉國繼承王位當上了國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經答應過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夠有機會回國當上國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鎮割讓給秦國,當作救命之恩。可是,當上國君之後的夷吾並沒有實現諾言。

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晉惠公也沒有伸出援手幫助秦國,秦穆公為此懷恨在心。後來,秦穆公發兵攻打晉國,很快就打到晉國的一個城鎮,為了抵抗強大的秦軍,晉惠公親自領兵反抗。他下令拉戰車的馬,一定要用鄭國的駿馬。有位大臣看到,連忙對晉惠公説:“鄭國的馬看起來雖然很強壯,但是實際上卻很虛弱,打起仗來一緊張就會不聽指揮。到那時,進退不得,大王還是不要做此決定吧!”但是晉惠公一點都不願意聽大臣的勸告,果然,沒多久晉惠公的馬車就出不聽指揮,而晉惠公一下就被秦軍捉住,當了俘虜,晉國因此而大敗。

慶鄭所説的“外強中乾”這句話,後來就成了成語。“外”是外表,表面;“中”是中間,內部;“幹”是乾枯、空虛。用來形容外表強大、實際上內部力量空虛。

外強中乾本意指馬外表強壯,實際上很虛弱。後形容人外表看其來很強大,其實不堪一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dq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