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一

愛因斯坦曾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在保守的閲讀教學中,師生間的一問一答,使小朋友們沒有足夠的個體自由學習空間,也沒有時間潛心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他們在老師的問題牽引下,被動地圍繞老師團團轉。新課程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保護小朋友的好奇心、求知慾。如何使小朋友們在閲讀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呢?下面,我結合課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學,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小朋友們帶着問題走進文本,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願的事情,“要我學”成為“我要學”。小朋友們問題愈多,好奇心愈強,興趣愈濃,注意力就愈集中。如設計《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時,我設計了三個課文的導入:

1、讓同學觀看北京的美麗風光,然後引入課題。

2、讓同學談自身參與的每週一升旗儀式的感受,再引入課題。

3、媒體出示一位和同學同齡小朋友的照片,告訴大家這位小朋友想和大家説一句悄悄話,大家想聽嗎?然後出示課題,齊讀後請小朋友們説説你有什麼問題嗎?

思前想後,第1個方案,因為後面我還要出示北京風光,因此推翻了。第2個方案雖然能通過談話的方式,以瞭解同學對升旗的感受,但同學沒有主動參與文本。因此,我選擇了第3個方案。教學時,“小朋友悄悄話”的引入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聽了小朋友的悄悄話後,當我問他們有什麼問題時,小手如林。有的説:“真奇怪,他想去看什麼呢?”有的説:“他想去哪兒看看呢?”有的説:“他為什麼想去看看呢?”小朋友們進入一個個“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讓他們帶着自身的問題進入文本,從文本中尋找答案,小朋友們的情緒高漲,學得積極主動。

二、小朋友們的質疑如顆顆珍珠,串成教與學的美麗過程

《我多想去看看》這首兒童詩以一個山村小朋友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身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課文才短短的三句話,該如何品讀課文,使小朋友們能自然發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呢?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在他們讀熟課文後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後指導同學討論、理解,再指導朗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説話也不太完整的他們居然也能象模象樣地提出問題了。有的問:“北京在哪兒呢?”有的問:“北京離我們很遙遠,什麼叫遙遠?”有的問:“壯觀是怎樣的呢?”……雖然有的問題很幼稚可笑,但我都給予了褒揚,但有的問題卻是本堂課上的重點。這樣,問題由同學提出,在老師的調控下進行教學,真正落實“以同學為本”的理念,使“教”真正有效地為“學”服務。不論問得怎樣,讓我感動,讓我欣喜的是──他們能嘗試着問了。小朋友們的問題如一顆顆珍珠晶瑩透亮,串成了課堂上教與學的美麗過程,讓我收穫了一份驚喜,一份意外。

三、課外拓展,在質疑中走出課堂,延續學習熱情

假如説這節課只停留在品讀課文後就結束的話,同學對首都北京的情感就不會那麼深刻,那麼深入。在課的後面,我佈置了讓小朋友們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請他們説説自身的心裏話。有一位小朋友説:“我真想去北京看看,老師,北京什麼最有名呢?”是北京的美麗風光感染了他,不叫他問,他也迫不和待地想問一問了。在《我愛北京天安門》的歌曲聲中,我鼓勵着大家的熱情,説:“我想小朋友的願望一定會實現的。北京的名勝古蹟有許多許多,課後,老師願意和大家一起收集資料,再來説説北京。”我想:對北京的熱愛,對北京的嚮往已深深直根於小朋友們的心田。

當然,培養小朋友多思的品質,善問的能力,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適時誘導點撥,教給發現問題的方法,相信他們能個個成為愛問的小朋友!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二

〖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如教學《我多想去看看》,這是一首兒童詩,表達了山裏的兒童嚮往首都北京的情感。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查找有關北京的資料,課上,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交流着對北京的瞭解和嚮往,還有的帶來了在北京旅遊時拍攝的照片,演唱了有關北京的歌曲,朗誦了兒歌。

〖在識字教學中豐富情感〗

語文課堂中任何活動都應該伴隨情感,情感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多想去看看》飽滿了作者對北京首都的深情熱愛。學生讀時,眼裏流露的是嚮往,心中浸潤的是激情,語言中包含的是熱切。我時時不忘在識字過程中進行情感薰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當字、詞在學生的有機體中洶湧奔流時,他才會成為學生心靈深處抹不去的記憶。很多學生都説:“老師,我讀了課文以後很想去北京看看。”“老師,我很感動。”“讀到最後一句,我都想哭了。”

《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學生對於課文其實是似懂非懂的,因此我在教學完這課後,組織學生唱一唱歌。學生就唱起了音樂課所教的《國旗,國旗,真美麗》。我還讓學生學唱《我愛北京天安門》等歌曲,在深情並茂地演唱中,每個學生情緒高昂,激起了嚮往北京的強烈願望。愛北京,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激發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生的,藉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

如教學《我多想去看看》這篇文章,我先出示課件:“一位媽媽拿着一幅圖畫在向兒子介紹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壯觀景象。(配音樂)”於是便會有很多小朋友們都迫切地想去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於是,再次運用教學媒體展示課件:“一幅莊嚴的升旗圖,天安門上,五星紅旗隨着國歌的奏響冉冉升起,廣場上站立着來自各階層的人,氣勢雄偉,體現出了升旗時的壯觀。”此時此刻,小朋友們身臨其景,情緒高漲:“那有些什麼人觀看?國旗在天安門是什麼時候升起的?……我多想去看看呀?”四面八方的問題一湧而上,學生思考的問題越多,對課文理解就越深,教學目的就越易達到。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三

本課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為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的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一、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由於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但是,我選這個升國旗錄象不太壯觀,因此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初讀時,我讓他們學習自己解決字詞,然後再重點交流。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我一次次出示北京名勝古蹟的圖片,使孩子們的激情再次達到昇華。

三、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説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讀完課文就結束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在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歡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再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四

在這一節課中,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標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孩子當作朋友,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説一説如果你去北京的話,你會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和朗讀訓練,整堂課學生都是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這一節課,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從一開始的自由讀——重點句子的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評選“朗讀能手”,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朗讀,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最後,通過讓學生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更加激發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不足之處:

1、在做識字遊戲時,當學生猜對了卡片後面的字,應讓猜對的同學領讀卡片上的生字,這樣學生對生字識記的會更好。

2、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差,今後應加強讀的訓練。

3、在學課文時,“多想”沒有解法,在講時如果讓學生用換詞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五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首小詩,共三大句話:第一句話交待了“我”的出身——一個山村的孩子;第二句是講遙遠的北京城,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第三句寫山村孩子嚮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我在引導學生識完字,讀熟課文後,沒有逐字逐句的理解、分析課文,而是讓孩子們提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我原以為孩子們不會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我這樣做只是嘗試,但出乎意料:萬和林一開始就直奔文章的核心句子:課文結尾為什麼連用兩個“我多想去看看”?我沒有直接解答這個問題,而是以它為理解文章的一條線。 我問:誰看出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哪裏看出的?孩子們的思路又進入了課文。

在文中他們從“走出大山”、“遙遠”等處看出了“我”是一名山村孩子 。有一位孩子提出“壯觀”是什麼意思?我請幾位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看過升旗儀式的孩子描述了升旗的場面,同時就有孩子在驚歎。表達能力強的楊金頤同學還結合學校的升旗儀式作了想像,用兒童特有的語言闡釋了“壯觀”一詞的含義。這時我趁熱打鐵:這樣壯觀的場面,老師真想和同學們一起站在天安門廣場看看啊!

但對一個山村孩子講,這是多麼難又多麼遙不可及啊!這是她的夢想,她已經多次向媽媽説“我多想去看看”啊!從這兒看出小姑娘。孩子們補充: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去北京;看出小姑娘多麼渴望看升旗儀式啊!提出問題的萬和林也説自己明白了:其中一個是作文章結尾,另一個用來點題。

至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劃上了句號。課後我作了深刻的思考,對待這些優秀的孩子,我應該大膽放手,給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和學習空間。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六

本節課是《我多想去看看》的第一課時,在整節課中,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1、體現了以學生為發展中心的特點。

從整個教學活動來看,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學習,而是主動的,充滿熱情和好奇地學習。從一開始的自讀,互相讀,自己理解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到學生對不同問題的相爭,辯論,發表不同見解,都可以看出,學生們是在主動地學習、探究、並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了以學生為發展中心的特點。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思維火花。在本節課中,教師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現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美麗的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雄偉的萬里長城,看後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再如富有挑戰性的朗讀,識字等比賽形式,都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熱情,使整個教學充滿了情趣。

3、增強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課標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地合作,愉快地交流,遇到不懂問題也能主動地探究,這説明教者在平時是十分注意這方面的培養。例如,有一組國小生對“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他認為,這兩句話是一樣的,為什麼要重複,而且中間用了一個句號。他百思不解,經過討論,反覆朗讀,大家明白是這個山裏的孩子太希望到北京去看一看,這是在表達“他”強烈的願望。問題弄明白了,個個學生的臉上掛着幸福的微笑。這樣主動地探究式的學習,要比教師的灌輸的效果不知要強多少倍。

總之,這是一節比較符合新課標的一節課,由於受學生年齡限制,有些地方體現還不夠到位,但我堅信,堅持用新理念培養訓練,不久將來一定會有明顯效果。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七

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課文《我多想去看看》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從題目導入開始精心策劃:小朋友,我們每週一都要進行的一件事是什麼?學生回答:升國旗。我順勢引導學校裏升國旗都很隆重,而北京天安門前升國旗場面就更壯觀了,想不想去看看。學生都説想去,我就板書:我想去看看。指名學生練習朗讀,學生通過讀,感受到重點是想,也讀得不錯。於是我把課前找的一些升旗的圖片讓學生欣賞,此時我引導有一位山裏的孩子真想馬上就去看看,所以他寫下了一首兒歌,我把課題補充完整,請小朋友讀一讀:我多想去看看。學生強調讀多想,誰知課堂裏盡然爆發出陣陣大笑,他們覺得很滑稽,很好玩,還沒有體會到那份想去的心。此時我急了,把學生批評了一通,自顧自的上了下去,可想而知,本節課效果不好。我課後想了很多,覺得朗讀指導不能急於一時,應該在平時時時處處滲透,而不能把學生當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今天我要倒什麼他就必須接受什麼?也在網上學習了一番,找到了一些朗讀教學的指導方法,於自己學習。以下是本節課我的反思:

第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閲讀興趣在讀中體驗角色,昇華情感。從心理學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被別人肯定和表揚,兒童尤其喜歡鼓勵和讚美。課堂上,一句親切的 “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發自內心的鼓勵,滋潤了學生幼小的心靈,“小笑臉”的物質獎勵使學生感受到器重、關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肯定學生讀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朗讀的領悟能力。

第二、以讀為主,以積累為重,閲讀教學要以讀為主,特別是低年級的閲讀,強調的是朗讀和積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從而達到閲讀教學的目標。因此,國小低段閲讀教學應以“讀”為主線,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中萌發讀的慾望,激發讀的興趣,迸發讀的熱情。

第三、教師示範,學生榜樣。在平時注重以教師自身的示範和學生榜樣作用來引導學生感悟,體會。

第四、抓住重點詞句,恰當進行朗讀訓練。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 篇八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分別借兩個孩子之口講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遙遠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蓮,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瞭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願。

1、自主閲讀,注重感悟。

一年級的國小生感性意識比較強,教學中,我儘量避免抽象的説教講解,利用鮮活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自主閲讀意識,從具體形象的事物中去感悟人物情感。“壯觀”一詞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天安門廣場真實的升旗儀式,晨曦中,廣場上人山人海,雄壯的音樂聲中,眾人齊唱國歌,莊嚴的氣氛使學生受到感染,也跟着唱起了國歌。此時,孩子們置身其中,直接有效地感受到了了“壯觀”的含義。藉着這份真情,我引導孩子們把剛才看到的場面讀出來。孩子們在反覆誦讀中,激起熱愛祖國的情感。

2、拓展課程資源、構建美妙課堂。

對於北京,學生基本去過,並不陌生。而新疆大多數孩子沒有去過,沒什麼印象。我在課前充分備課,自己認真學習了新疆百科,首先讓孩子們在地圖上找到新疆的位置,感受新疆和北京的距離,播放新疆高清漂亮的的特色大圖。課堂上,孩子們看到這些,驚羨不已。此時,引導學生讀“我多想去看看”,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想“去看看”的迫切心情表現地恰到好處。一堂課,輕鬆活潑,自然有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dv3w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