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多篇)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多篇)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多篇)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 篇一

從善如流的意思是指採納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暢快而自然。

比喻樂於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出自《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公元前585年,鄭國不敵楚國的進攻,求救於晉國。晉將欒書奉命前去救援,使楚軍退兵回國。

後欒書又去攻打蔡國,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軍救蔡。

晉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準備率兵攻打援蔡的楚軍。

這時,欒書的部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阻止説,此次與楚軍交戰,勝了也不光榮,敗了則會令人羞恥,於是建議收兵回國。

欒書採納了他們的建議。軍中有人對此持異議,認為輔佐欒書的有十一個人,只有知莊子等三人主張收兵,而主戰的人佔多數,因此應按多數人的想法行事。

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知莊子他們是賢人,他們的正確意見便能代表多數人的想法。”

於是,他下令退兵回國。過了兩年,欒書率兵攻下了蔡國後,又想去攻打楚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後,又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而去攻沈國。

欒書又一次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稱讚欒書以從善如流的意思説:“欒書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而又自然。”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 篇二

【出處】

《左傳》。

春秋時,一次楚軍攻打鄭國。鄭國因抵擋不住,便派人向晉國求救,晉景公馬上派欒書率領大軍去救援鄭國。楚軍見晉軍來勢兇猛,立即退兵撤回楚國。

欒書對楚國的侵犯非常惱火,就領兵去攻打楚國的盟國蔡國。蔡國連夜派人向楚國求救。於是楚國派公子申、公子成二人,率領申縣、息縣的軍隊趕來救援。

晉國大將趙同與趙括,向中軍元帥欒書請求出戰,迎擊楚軍。欒書正要答應,這時他的部下知莊子、範文子、韓獻子三人勸阻欒書説:“楚軍去而復來,一定很難對付。

如果是我軍勝了,也只是打敗了楚國兩縣軍隊,不值得炫耀;如果我軍敗了,那就恥辱到極點了,因此不能與楚軍相爭。”

欒書聽後,感覺很有道理,準備收兵。可是欒書的其他部將不同意知莊子三人的看法,他們對欒書説:“元帥卿佐共有十一個人,只有他們三位反對出戰,可見還是主張迎擊楚軍的人佔多數。元帥怎麼不按多數人的意見來決策呢?”欒書回答道:“多數人的意見不一定正確,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知莊子他們的意見深謀遠慮,是正確的建議,所以能夠代表大多數人。因此,我應當接受他們的意見。”於是。他下令退兵。

《左傳》的作者在講述了這個故事之後,感歎地説:“聽從正確的意見像流水一樣迅速啊(從善如流)!”

釋義

形容樂意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 篇三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講的是鄭國防禦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楚軍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禦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説:“楚軍已撤,鄭國轉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

對此,《左傳》稱讚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出處】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左傳·成公八年》

【解釋】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釋】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出處】《左傳·成公八年》:“從善如流;宜哉!”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改過自新 疾惡如仇

從善如流的成語故事點評

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説:“楚軍已撤,鄭國轉危為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從善如流”指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8dv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