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精品多篇)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篇一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着寫着,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説:“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他們倆,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人,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接着,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納了他的建議,就派他帶着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膽量,度過各種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與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篇二

【成語】: 投筆從戎

【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釋】: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出處】: 《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舉例造句】: 他象同世交子弟閒話一樣,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形,“投筆從戎”的經過。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近義詞】: 棄文就武

【反義詞】: 解甲歸田

【歇後語】: 秀才當兵

【燈謎】: 秀才當兵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棄文就武

【英文】: renounce the pen and join the army

【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着寫着,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説:“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着,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着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能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篇三

【注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着去了。當時,因家境並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着寫着,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説:"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後來,班超出使西域,終於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着,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着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着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出處】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後漢書·班超傳》

【解釋】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棄文就武

【相近詞】棄文就武

【相反詞】解甲歸田

【成語例句】

◎ 他毅然投筆從戎,輾轉天津、煙台、濟南,投身於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之中,先後經歷了無數次浴血戰鬥。

◎ 1972年冬,黃建國投筆從戎,從無線電報務員到電台台長,一干就是十載。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篇四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

意思:形容文人從軍、棄文就武。戎:軍事。

《漢書》的作者班固的兄弟班超,是一位出使西域的英雄。他從小刻苦耐勞,勤工好學。因家境貧困,青年時代常給官府抄寫文件,也替私人抄寫書籍,得些報酬,供養老母,補助家用。

當時,北方的匈奴時常侵犯漢朝的邊境,班超很是憤慨;同時,他又看到西域各國同漢朝的交往,已斷絕了五十多年,更是心懷憂慮。有一天,他一面抄寫文件,一面覺得十分煩悶,忍不住立起身來,將筆猛地一扔,大聲道:“大丈夫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立功異域,怎能長期把時間消磨在筆硯之間?

在班超以前,傅介子和張騫都曾通西域,為漢朝立過功。傅介子在漢昭帝時,出使西域,曾到過大宛國、龜茲等國。張騫的通西域,比傅介子還早,在漢武帝時,就出使月氏(ròuzhì),經過匈奴,被扣留了十多年才逃回來;後又出使烏孫,並分遣副使通大宛、康居、大夏等國,一時西北各國,都和漢朝建立了友好關係,尊漢朝為上國。但是到東漢班超的時候,漢朝和西域之間的往來,久已斷絕,班超就在這時立下傅介子、張騫式的雄心壯志。

班超扔下筆,考慮之後,決定從軍,當了一名軍官。隨後,他在新疆的哈密一帶,打過匈奴,得了勝仗。接着,他建議通西域,東漢朝廷同意,他被任命為副使,隨同正使郭恂出使西域,那時他四十歲。他在西域工作了三十一年,同五十多國建立了關係,回來時已經七十二歲。他在青年時代許下的心願,終於實現。

投筆從戎成語故事 篇五

成語釋義:

扔掉筆去當兵。形容棄文就武,讀書人蔘軍入伍。從戎:參軍。

來源追溯:

《後漢書·班超傳》:嘗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子介、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故事鏈接:

班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小兒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的弟弟。他從小胸懷大志,雖然不注意修飾外表,不拘細節,但很孝順長輩,常常在家幹粗活、累活。他擅長辯論,並且閲讀過各種圖書和典籍。

漢明帝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班超被召到京城洛陽做官,30歲的班超與母親隨同前往。由於家境貧寒,他經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時間久了,班超對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厭煩,覺得長期幹這種事沒有出息。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歎地説:“大丈夫縱然沒有雄才大略,也應當像傅子介、張騫一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獲得封侯的賞賜,怎麼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

同他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説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反感地説:“你們這些庸碌的小人,怎麼能理解壯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參加了軍隊。他作戰英勇,身先士卒,得到了升遷。後來,漢明帝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他只帶着數十個隨從,憑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加強漢朝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以致用:

從文和習武,都可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為了保家衞國,許多男兒做出了投筆從戎的選擇,使自己的身軀出現在祖國的最前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6o3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