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詩詞詩歌鑑賞之岑參【新版多篇】

詩詞詩歌鑑賞之岑參【新版多篇】

詩詞詩歌鑑賞之岑參【新版多篇】

尋少室張山人,聞與偃師周明府同入都 篇一

[唐] 岑參

中峯鍊金客,昨日遊人間。葉縣鳧共去,葛陂龍暫還。

春雲湊深水,秋雨懸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餘丹灶閒。

拓展閲讀: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篇二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 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 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脱, 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 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 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註釋】

⑴戈相撥:兵器互相撞擊。

⑵走馬川行雪海邊:一作“走馬滄海邊”。雪海:在天山主峯與伊塞克湖之間。

⑶輪台:地名,在今新疆米泉境內。封常清軍府駐在這裏。

⑷匈奴:借指達奚部族。《新唐書·封常清傳》:“達奚諸部族自黑山西趣(趨)碎葉,有詔還擊。& rdquo;

⑸金山:指天山主峯。

⑹漢家:唐代詩人多以漢代唐。

【譯文】

您難道不曾看見嗎?那遼闊的走馬川緊靠着雪海邊緣,茫茫無邊的黃沙連接雲天。

輪台九月整夜裏狂風怒號,到處的碎石塊塊大如鬥,狂風吹得斗大亂石滿地走。

這時匈奴牧草繁茂軍馬肥,侵入金山西面煙塵滾滾飛,漢家的大將率兵開始徵西。

將軍身著鎧甲夜裏也不脱,半夜行軍戈矛彼此相碰撞,凜冽寒風吹到臉上如刀割。

馬毛掛着雪花還汗氣蒸騰,五花馬的身上轉眼結成冰,營幕中寫檄文硯墨也凍凝。

敵軍聽到大軍出征應膽驚,料他不敢與我們短兵相接,我就在車師西門等待報捷。

【賞析】

首先圍繞“風”字落筆,描寫出徵的自然環境。這次出征將經過走馬川、雪海邊,穿進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是典型的絕域風沙景色,狂風怒卷,黃沙飛揚,遮天蔽日,迷迷濛濛,一派混沌的景象。開頭三句無一“風”字,但捕捉住了風“色”,把風的猛烈寫得歷歷在目。這是白天的景象。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對風由暗寫轉入明寫,行軍由白日而入黑夜,風“色”是看不見了,便轉到寫風聲。狂風像發瘋的野獸,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顯示了風猛風大。接着又通過寫石頭來寫風。斗大的石頭,居然被風吹得滿地滾動,再著一“亂”字,就更表現出風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寫天,“石亂走”句寫地,三言兩語就把環境的險惡生動地勾勒出來了。

下面寫匈奴利用草黃馬肥的時機發動了進攻,“金山西見煙塵飛”中“煙塵飛”三字,形容報警的烽煙同匈奴鐵騎捲起的塵土一起飛揚,既表現了匈奴軍旅的氣勢,也説明了唐軍早有戒備。下面,詩由造境轉而寫人,詩歌的主人公——頂風冒寒前進着的唐軍將士出現了。詩人很善於抓住典型的環境和細節來描寫唐軍將士勇武無敵的颯爽英姿。如環境是夜間,“將軍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寫將軍重任在肩,以身作則。“半夜軍行戈相撥”寫半夜行軍,從“戈相撥”的細節可以想見夜晚一片漆黑,和大軍銜枚疾走、軍容整肅嚴明的情景。寫邊地的嚴寒,不寫千丈之堅冰,而是通過幾個細節來描寫來表現的。“風頭如刀面如割”,呼應前面風的描寫;同時也是大漠行軍最真切的感受。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戰馬在寒風中奔馳,那蒸騰的汗水,立刻在馬毛上凝結成冰。詩人抓住了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進行細緻的刻畫,以少勝多,充分渲染了天氣的嚴寒,環境的艱苦和臨戰的緊張氣氛。“幕中草檄硯水凝”,軍幕中起草檄文時,發現連硯水也凍結了。詩人巧妙地抓住了這個細節,筆墨酣暢地表現出將士們鬥風傲雪的戰鬥豪情。這樣的軍隊必然無人能敵。這就引出了最後三句,料想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樣自然。

全篇奇句豪氣,風發泉湧,由於詩人有邊疆生活的親身體驗,因而此詩能“奇而入理”,“奇而實確”,真實動人。

全詩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這在七言古詩中是不多見的。全詩韻位密集,換韻頻數,節奏急促有力,情韻靈活流宕,聲調激越豪壯,有如音樂中的進行曲。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天寶十四載(755年),當時岑參擔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判官。這期間,封常清曾幾次出兵作戰。岑參對當時征戰的艱苦、勝利的歡樂,都有比較深的體會,曾經寫了不少詩歌來反映。這是岑參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創作的送行詩,與《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系同一時期、為同一事件、饋贈同一對象之作。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篇三

[唐] 岑參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題三會寺蒼頡造字台 篇四

[唐] 岑參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階有鳥跡,猶似造書時。

送樑判官歸女幾舊廬 篇五

[唐] 岑參

女幾知君憶,春雲相逐歸。草堂開藥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時小,新花舊處飛。可憐真傲吏,塵事到山稀。

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 篇六

[唐] 岑參

剖竹向江濆,能名計日聞。隼旗新刺史,虎劍舊將軍。

驛舫宿湖月,州城浸海雲。青門酒樓上,欲別醉醺醺。

詩詞詩歌鑑賞之岑參 篇七

1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唐代〕

輪台城頭夜吹角,輪台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軍屯在輪台北。

上將擁旄西出徵,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脱。(雪片闊 一作:雲片闊)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這首七古與《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內容不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未寫戰鬥,是通過將士頂風冒雪的夜行軍情景烘托必勝之勢;此詩則直寫戰陣之事,具體手法也有所不同。此詩可分四層。

2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參〔唐代〕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脱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這首詩作於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載)舊曆六月。當時,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師西征,李副使(名不詳)因公從姑臧(今甘肅武威)出發趕赴磧西(即安西都護府)軍中,岑參作此詩送別。

3春夢

岑參〔唐代〕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裏。

岑參集中,凡懷念朋友的詩篇,每每在題目中明言其人,如《宿華陰東郭客舍憶閻防》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等皆是。其實這也是古人寫詩的通例,不獨岑參如此。而此詩卻題作《春夢》 ,很是曖昧。根據詩題,根據詩中“洞房”“春風”“枕上”“春夢”等措辭以及全篇的風格來玩味,它的抒情主人公又似應為女性,是一首傳統的閨思詩。

送張升卿宰新滏 篇八

[唐] 岑參

官柳葉尚小,長安春未濃。送君潯陽宰,把酒青門鍾。

水驛楚雲冷,山城江樹重。遙知南湖上,只對香爐峯。

詩詞詩歌鑑賞之岑參 篇九

1磧中作

岑參〔唐代〕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在唐代詩壇上,岑參的邊塞詩以奇情異趣獨樹一幟。他兩次出塞,對邊塞生活有深刻的體會,對邊疆風物懷有深厚的感情。這首《磧中作》,就寫下了詩人在萬里沙漠中勃發的詩情。

詩人精心攝取了沙漠行軍途中的一個剪影,向讀者展示他戎馬倥傯的動盪生活。詩於敍事寫景中,巧妙地寄寓細微的心理活動,含而不露,藴藉感人。

2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唐代〕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詩。唐玄宗天寶十載(751)三月,詩人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隨高仙芝來到春光初臨的涼州城中。在經歷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後,詩人驀然領略了道旁榆錢初綻的春色和親見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誘人場面,他怎能不在酒店小住片刻,讓醉人的酒香驅散旅途的疲勞,並欣賞這動人的春光呢?

3山房春事二首

岑參〔唐代〕

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遊蜂亂入房。

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牀。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全詩分前後兩部分,筆法不同,色調各異,然而又並非另起爐灶,“庭樹”與“飛鴉”暗相關合(天空有鳥,地上有樹)。篇末以“舊時花”遙應篇首“梁園”,使全詩始終往復回還於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情之中。歷來運用反襯手法表現弔古主題的作品固然不少,但有如此詩老到圓熟的,卻不多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67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