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踏莎行》宋詞賞析(多篇)

《踏莎行》宋詞賞析(多篇)

《踏莎行》宋詞賞析(多篇)

《踏莎行》宋詞賞析 篇一

晏殊《踏莎行》

長亭別宴

香塵已隔猶回面

居人匹馬映林嘶

行人去棹依波轉

畫閣魂銷

高樓目斷

斜陽只送平波遠

無窮無盡是離愁

天涯地角尋思遍

作品賞析:

此詞上片開始寫送別場面,然後分別從居者、行者兩方面寫離情,一方面表現居者依依難捨,另一方面敍寫行人不忍離去。下片單從居者方面寫思念。因行者從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緊扣水波寫。“只送平波遠”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之意境相同。

起二句,寫餞別情依依。古人出行時祭祀路神,因稱餞別宴會為“祖席”。“長亭”為送別之地。

“離歌”與“別宴”同屬一事,而“別宴”又與“祖席”意同。此處不避重複,是為了強調送別的場面《本站·》。

“香塵”句,寫剛分手時的情景:落花滿地,塵土也帶有芬芳的氣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塵,彼此還一再含情回顧。“回面”,雖未點明是“居人”還是“行人”,但可以想見雙方都繾綣纏綿,不忍別去。四、五句從送者與行者分別寫來,兩相對照,令人尤難解頤。儘管在頻頻回望對方,總有不能再看到的時候。

一個小樹林,隔斷了人的視線,那馬兒也象瞭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長嘶,而“行人”已乘船漸行漸遠,終於隨着江流的曲折而隱沒不見了。馬嘶、棹轉,從側面襯托出別情之深。

過片兩句,寫“居人”登上畫閣,不禁黯然魂消,憑倚高樓,獨自含愁極望,惟見江波映照着落日餘輝,伸展向遙遠的天邊,徒令人增添別恨而已。居人登樓,只是惘惘離懷,有所不甘,並不必為了繼續目送行舟。詞語不粘不脱,有悠然遠意。在時間上,下片與上片亦不一定緊密銜接,登樓極目,只是別後的情事,遙念行人,無時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極恨極而又無可奈何,語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寫別後的思量,自上句“平波遠”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縱自己的想象,讓此情隨波而去,繞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無窮無盡的離愁,意境本已深遠,再以“天涯地角”補足之,則相思相望之情幾趨極致。

此詞寫餞別相送及別後的懷思,均情景逼真,含藴無盡。如一幅丹青妙手繪的春江送別圖,令讀者置身其間,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繾綣深情。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謂這首小詞“足抵一篇《別賦》”,當非過譽。

《踏莎行》宋詞賞析 篇二

踏莎行 晏殊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欄總是銷魂處。

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

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鑑賞

此詞以悽婉温潤的筆調,抒發傷春情懷的同時,流露出對時光年華流逝的深切慨歎和惋惜,深微幽隱。

起筆細草愁煙,幽花怯露,寫的是:小草上的煙靄迷濛,花蕊上的露珠微顫。這兩句表面看來都是寫外的景象,但內含的卻是極鋭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現了作者極細膩的情思,且與細密的對偶形式完美地結合為一體。那細草煙靄之中彷彿是一種憂愁的神態,那幽花露水之中彷彿有一種戰驚的感覺。用愁來表達草煙靄中的感受,用怯來描寫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説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實際上是通過草與花的人格化,來表明人的心情。晏殊另一首《蝶戀花》之檻菊愁煙蘭泣露句,可以與此相參看,境界相同,只是一個是秋景,一個是春景。

憑欄總是銷魂處,收束前兩個四字短句,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欄干上所見到的景物。詞人只因草上的絲絲煙靄,花上的點點露珠,就消魂,足見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為上片結拍。前面由寫景轉而寫人,這兩句則是以環境的襯托,進一步寫人。靜無人是別無他人,唯有一個憑欄消魂的詞人。日高深院之靜,襯托着人的寂寥。海燕雙飛反襯出人的孤獨。時時海燕雙飛去意為:海燕是雙雙飛去了,卻給孤獨的人留下了一縷綿綿無盡的情思。

過片帶緩羅衣,香殘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轉向室內,仍寫人。這裏的帶緩羅衣,以衣服寬大寫人的消瘦,暗示着離別之苦。香殘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種以蕙草為香料製成的薰香,古代女子室內常用。殘即一段段燒殘。炷指香炷,即一炷香的炷。香殘蕙炷寫室內點的蕙香,一段段燒成殘灰,又暗示着室內之人心緒的黯淡。以香爐裏燒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薰香的殘灰,比擬自己內心千迴百轉的愁腸已然斷盡,比擬自己情緒的冷落哀傷,也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這裏只是客觀地寫出帶緩羅衣,香殘蕙炷,更見其含蓄。唯其不直説出來,才不會受個別情事的侷限,才能給人無限深遠的想象與聯想。

接着天長不禁迢迢路一句為上二句作結,兩個對偶的雙式短句緊接一個長句,嚴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攔。天長與迢迢路,結合得很好,天長路遠,這是無論如何也難以阻攔的。不禁二字,傳達出一種凡事都無法挽回的哀傷,緊接帶緩羅衣的思念與香殘蕙炷的銷磨之後,更增加了對於已失落者的無可奈何。結句垂楊只能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歎的口吻出之:楊柳柔條隨風擺動,婀娜多姿,這多情、纏綿的垂柳,不過是那裏牽惹春風罷了,它哪一根柔條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條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這兩句中寄託有極深遠的一片懷思悵惘之情,象徵着對整個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全詞通過寫景抒寫離愁、思念和慨歎,充滿了淒涼悲傷的感情色彩。上片寫的是室外之景,草愁花怯,都染上了這種色調:海燕雙飛去。己暗逗懷人之意。下片寫的是室內之景,蕙炷殘,衣帶緩,進一步渲染離愁。結二句方借埋怨垂楊點明是思念遠方的行人。李調元《雨村詞話》中説:晏殊《珠玉詞》極流麗,而以翻用成語見長。如‘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又‘東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等句是也。反覆用之,各盡其致。這段話,恰切地點出了此詞的藝術特色所。

《踏莎行》宋詞賞析 篇三

踏莎行·春暮

作者:寇準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墉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8、“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 是從哪兩個角度寫景的? 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面面?(5分)

9、這首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又是如何表達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詩句是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進行描繪的(2分)開篇描繪出一幅暮春風物,鶯兒聲老,紅英落盡後,梅樹上也結出了小小的青色果子。由所聞到所見,猶如畫卷般,營造一片清幽的景象。(3分)

9.要點:表達了抒情女主人公對於紅英落盡、芳歇春去的感傷與惋歎,思念之情,孤寂情懷(3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全詞情景交融(3分)

【鑑賞】

宋人胡仔稱寇凖“詩思悽婉,蓋富於情者。”這一評語,用以評析寇準的詞作也是恰當的。這首閨怨詞便體現了上述藝術特色。詞中以細膩有致、沉鬱多情的`語言,以寫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寫景結,以景結情,將暮春時節一位閨中思婦懷念久別遠人的孤寂情懷抒寫得委婉動人。全詞情景交融,意境渾然,風格清新,語言曉暢,堪稱閨怨詞中的佳作。

這首傷時惜別之作,寫得情思綿綿,悽婉動人。詞中雖然先寫景後寫情,但景中也是寄寓深情的。全詞於字裏行間處處躍動着抒情女主人公對於紅英落盡、芳歇春去的感傷與惋歎,流露出一種美人遲暮、青春易逝的惆悵之情,讀之令人銷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6j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