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唐宋古詩詞名篇帶賞析【精品多篇】

唐宋古詩詞名篇帶賞析【精品多篇】

唐宋古詩詞名篇帶賞析【精品多篇】

唐宋古詩詞 篇一

趙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

盡日沉煙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簡析】

深垂的珠簾,遮隱瞭望歸的倩影。清明的寒雨,卻令你如此關情!紅杏枝頭的花淚,不也印着你的啼痕?繽紛如雲的春夢,就這樣一朝消歇。一個“又”字,見歸期被燕兒誤了幾春?一樓沉香,究竟將伴你度到何年?宿酒醒遲又何如不醒,屏風西江終竟歸舟緲影!

【賞析】

這首抒寫閨中懷人之情的詞,語不多,情無限,寫得清超絕俗,澹雅疏秀,別具一格。

上片首句寫冬春之交閨客佳人“欲減羅衣”,卻又躊躇起來,因為她感到此時寒意猶未消去,暗示了女主人公因氣候變化無常而最難將息的心情。“不卷珠簾,人深深處。”雖未直接説出閨中人的心緒,卻畫出一位佳人惆悵自憐之態,使人隱隱感受到她心中的愁悶。

以下兩句點明女主人公愁悶的表層原因——清明時節的連綿春雨。這場雨,不僅使氣候“寒未去”,“欲減羅衣”不能,更重要的,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雨打花枝,落紅無數!所以,簾雖未卷,而女主人公十分關切庭院中的花兒,迫不及待地問詢:“紅杏枝頭花幾許?”當然,不消問,她也料到嬌豔的杏花定然會遭到的命運了。她彷彿看到那枝頭稀稀拉拉幾朵殘存的紅杏,依稀還帶着雨痕,像啼哭一樣,憎恨那殘酷無情的清明雨呢!當然花兒哪有悲與恨,只不過是人的感情折光而已。但按其情緒之劇烈程度看,閨中人因此而啼哭而憎恨,看來不像是一般傷春、惜花的意緒了。詞是中女主人公之“止恨清明雨”,當別有感恨。人世間有許多人和事有如花兒般的美好,結果卻被一場無情“風雨”破壞了。“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這兩句詞實是頗富有象徵意味的。

詞之上片,將女主人公惜花傷春的意緒表達得頗為動人。

過片三句,轉寫閨中人內心極度的悽寂和苦悶。“盡日沉煙香一縷”,她終日對首一縷裊裊香煙出神,深閨之寂寞冷清和人的百無聊賴可想而知。“盡日”,即李清照所説“愁永晝”也。盡日苦坐愁城,無法排遣,唯有借酒澆愁。“宿酒醒遲”,可見恨深酒多,以致一時難醒了,而醒來仍然是空對“沉煙香一縷”而已,此種境遇何等難捱!“惱破春情緒”,關合上片惜花恨雨,極力渲染出一個“愁”字。

結尾兩句點出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深層原因——佳人懷人心事。“飛燕又將歸信誤”,她多麼希望春燕給她帶來遠人的信息,而它們卻如史達祖筆下那“便忘了,天涯芳信”的雙燕,非常令人失望。於是她只好空對屏風悵望:“小屏風上西江路”,淡煙流水的畫屏上畫的正是通往西江之路,回想當初心愛之人正是從這水路遠去的!歇拍寫出了閨人佳人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讀之令人感到意猶未盡,一詠三歎。

《草堂詩餘正集》評此詞結句曰:“末路情景,若近若遠,低徊不能去。”這一評語,極為準確,精煉地概括出此詞含蓄藴藉、語婉意深的風格。

唐宋古詩詞 篇二

月夜憶舍弟·賞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從范陽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在戰亂中,杜甫的幾個弟弟就分散在這些地區,戰亂中音信全無,於是,引起了詩人無限的擔憂和思念,便作下這首詩寄託自己的心情。

詩人在詩文的開始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繪了一幅蒼涼 、孤寂的邊塞景象,“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戍樓的更鼓阻斷了人們的行路,天邊的一隻大雁在孤鳴。一隻孤雁的鳴叫沒有打破第一句的沉悶,反倒是以動襯靜,反襯了這種沉悶的氣氛,使 詩人筆下的環境更加單調冷寂。“斷人行”點明瞭社會環境,體現了戰事持續久且頻繁,所以道路都受阻。這兩句詩烘托了悲哀悽涼 的氛圍,也點明瞭詩人寫作的背景環境,這樣寂寥的蒼涼 的環境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離愁別緒。

“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這兩句描寫點題,描寫了月夜 的環境,也點出了詩人寫作的時間,即一個有白霧的夜 晚。白露在月亮清輝的照耀下越發顯得清冷。“月是故鄉明”,這一句不似寫露那樣客觀描寫景物,詩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樣的,但是在詩人眼裏,故鄉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滿了肯定色彩。其實,這裏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微妙變化,表明詩人對家鄉的分外懷念之情。這兩句寫得雄健有力。“月是”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題,即詩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詩人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詩人在這樣悲傷的環境中想到同胞兄弟們音信全無、生死不知,擔憂之情可見一斑。所以,這兩句表達的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離散,家已經不存在了,感情悲傷真摯。這兩句詩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亂中廣大百姓的共同遭遇。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緊承第五、第六句,詩人進一步説明自己的憂慮心情。兄弟們四處離散,在平日裏寄書就難以保證到達,更何況是現在戰亂紛繁的時候呢,所以,親人生死難料啊,言外之意,充滿了詩人深深的擔憂和眷念之情。

這首五律,語約義豐,結構緊密,上下承接自然。

【後人點評】

宋人王得臣:杜子美善於用故事及常語,多離析或倒句,則語峻而體健,意亦深穩,如“露從今夜 白,月是故鄉明”是也。(《麈史》卷中)

唐宋古詩詞 篇三

佳人·賞析·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這首詩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辭官取道秦州入蜀途中所作,這時“安史之亂”發生已經有五年,詩人主要描寫了“佳人”在戰亂後的悽慘遭遇和她的高潔情操。

這首詩按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八句,主要寫了佳人的家庭在戰亂中支離破碎。第一句用“絕代”形容了佳人的絕美容貌,接着居於“空谷”體現了她情趣的高潔,而“幽”字暗示了佳人內心的孤獨寂寞。三四句説明了佳人本是富貴人家的女子,落難到此。絕代的美麗女子竟然淪落到鄉野空谷中,表現了佳人命運的悲苦,境況的悲慘。這裏我們不禁對佳人的身世產生了好奇,那麼,她的家人在哪裏呢?他們怎麼不來接女子呢?接着佳人説到“關中昔喪敗,兄弟遭殺戮”,原來,“安史之亂”中,她的兄弟們慘遭殺戮,所以,她的孃家已經家破人亡了。女子不禁感歎“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語言率直坦誠。

第二部分從“世情惡衰歇”到“那聞舊人哭”,這部分主要寫了佳人丈夫薄情拋棄了她。“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這兩句寫了女子對世態炎涼 ,人情冷暖,世事變化無常的感歎。詩人用“轉燭”比喻世事變化之快,非常恰當、貼切。這兩句為下面對丈夫的變心做了鋪墊。接着女子言其丈夫“輕薄”拋棄了她,另娶了“新人”。詩人用合歡樹和鴛鴦作比喻,表現了佳人丈夫的絕情和佳人內心的痛苦,合歡樹尚且開合有時,鴛鴦還 知道不獨宿,而佳人丈夫竟然比植物、動物還 要絕情,佳人對丈夫的憤怒溢於言表。“新人笑”、“舊人哭”這對鮮明的對比,表現了佳人的激憤心情。孃家人已經破敗了,而丈夫又無情地拋棄了她,可見佳人遭遇的坎坷悲慘。

第三部分是最後八句。主要描寫了佳人的清貧生活,讚美了佳人的高潔情操。“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這句中清澈的山泉水象徵了佳人清淨高潔的品格,語言慷慨莊重、純潔端麗。佳人生活清苦,派婢女賣珠,用松蘿植物修補茅草屋,佳人生活清貧,卻沒有愁苦,忙着修整這個小家,有安貧樂道的意味。佳人頭不插花,常常採柏動盈掬,雖然天氣寒冷衣服單薄,佳人在日暮中靜靜地倚修竹。此時彷彿一個不卑不亢,傲然獨立在竹林中的美女形象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描寫表現了佳人不被坎坷遭遇打倒,像柏和竹那樣有着高潔的情操。描寫細膩形象,清幽意境自生,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這首五言古體詩,詩人通過描寫佳人這個形象,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情況,也從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志向和情操。佳人的悲慘遭遇和她美麗高潔的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頓生同情和敬佩之情,引起很多人思想上的共鳴。語言樸素誠懇,含蓄藴藉,感人肺腑。

【後人點評】

清人黃生: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杜詩説》卷二)

唐宋古詩詞 篇四

長相思二首·賞析·李白

其一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

美人如花隔雲端。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第一首賞析:“長相思,在長安”,第一句直接表白自己身居異地,思戀的人在長安。

接着詩人描寫景物,寄情於景。“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紡織娘在金井欄邊鳴叫着,微霜冷悽悽,落在竹蓆上,使 竹蓆都透着一股寒意。這個深秋充滿寒意的景色,也透露出了詩人內心也是和這景色一樣孤單寒冷。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在這個微寒的日子裏,詩人在一盞昏暗的燈光下思念欲絕,捲起內心煩躁,於是捲起窗簾對月長歎。“孤”字形象深刻地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欲絕”兩字極言思念之苦,痛徹心扉。

詩人在前兩聯極力烘托那種淒涼 的氛圍,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極度思念。那麼詩人在思念着誰呢?一句“美人如花隔雲端”,讓我們知道,原來他在思念美人呢。

“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接着詩人轉筆將我們帶入了一個遼闊的空間範圍裏,為下一句抒情做鋪墊。接着詩人承接上兩句寫到“天長地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天高地遠,兩人分隔這樣遙遠,連魂飛來飛去都很艱難,艱難還 不能阻止我們相見,就怕是魂魄飛不過高山,那兩人相見就更難了。這裏詩人用豐富的想象,生動鮮明地表現了思念之痛。

“長相思,摧心肝”,這樣相思,日日夜 夜 長久下去,怎不摧折人心肝?詩人直抒胸臆,表達思念之情,表達直率,言盡而意無窮。

這首詩語言樸素明朗,感情真摯,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第二首賞析:首句“日色慾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詩人寫了在春日裏的一個黃昏,夜 幕降臨,花朵此時好像含着煙霧,變得朦朧。明月升起,皎潔的月亮照得人愁悶得無法入眠。詩人在這裏用“日色盡”、“花含煙”、“月”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恬淡肅靜的環境,用筆細膩,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詩人用一個工整的對仗句,寫詩中女子剛剛彈過趙瑟,鳳凰形狀的瑟柱剛剛停下來,接着她又拿起蜀琴,又準備彈奏鴛鴦弦。“鳳凰柱”和“鴛鴦弦”暗示了女子實在思念自己的愛人啊。女子內心不能平靜,綿綿思念之情,就寄託在了趙瑟和蜀琴中了,樂聲不止,思念不停。

接下來“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女子希望春風能把曲中之意寄送到愛人所在地嫣然。男人如火之熱情,女人則如水,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滿懷心事託與春風,希望春風能把曲中意帶給愛人。“寄燕然”點名了她的愛人是出征了。詩人將女子的思念之情寫得曲折委婉而又情感綿長真摯。

“憶君迢迢隔青天”,雖然詩人已經讓春風送給愛人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女子還 是歎道,和愛人像隔着青天那樣遙遠。看來春風也不能緩解女子的思念,女子依然是一片惆悵茫然。

“昔日橫波目,今為流淚泉”,詩人在這裏用了誇張的手法,真率地刻畫了女子往昔和現在不同的情態。曾經的女子眉目清秀,眼神流動生輝,而現在她總是淚流泉湧,愁容滿面。同樣的一個人,前後的表現差距這麼大,這鮮明的對比深刻地體現了此時女子內心的痛苦。

最後,詩人以“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結束全詩。這兩句是女子直接傾訴,説如果你不相信我思念如肝腸寸斷,那麼你回來的時候看看我這樣憔悴的臉就知道了,一個可憐又可愛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這樣一個忠貞、善良的女孩日夜 受相思之苦,讓人讀來更加心痛。

這第二首比第一首的言語更樸素自然、委婉曲折,因為這首描寫的是女子的思念,所以在表達上明顯比第一首要委婉。詩人在這裏靈活運用想象、比喻等手法,將一個多情可愛的女子思念丈夫的心理描繪得惟妙惟肖、細膩生動。

【後人點評】

明人桂天祥:音節哀苦,忠愛之意藹然。至“美人如花”之句,尤是驚豔。(《批點唐詩正聲》卷七)

唐宋古詩詞 篇五

月夜·賞析·杜甫

今夜 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長安淪陷的時候,天寶十五年(756)秋,詩人被叛軍俘虜到長安,詩人藉此詩抒發了自己思念家人的感情。

“今夜 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詩人開篇沒有寫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直接就寫到了親人避難的鄜州,可見詩人急切想要見到家人,心情焦躁不安。因為自己深困長安,今夜 ,就只能有妻子一個人看月了。那麼,家中還 有兒女們呢,可以和妻子一同賞月啊。

接着在第二聯詩人寫到“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句點明,妻子不是單單看月,而是看月懷念詩人,此時,兒女都很小,還 不知道思念父親,孩子不能分擔母親的思念,這反襯了妻子更加孤單。一個“憶”字飽含了辛酸之情。曾經和妻子在一起賞月、共渡難關的日子,可能在詩人的腦海裏不斷地閃現吧。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這一句詩人想到了妻子獨自賞月時的情景。秋霧打濕了妻子的雲鬟,月亮發出寒冷的清光,照耀在妻子的玉臂上。這兩句表現了妻子獨自思念之深,甚至霧打濕衣服,天氣漸漸寒冷,還 不知道,只想着在遠方丈夫的安危。這些完全是詩人想象到的,詩人想象得這樣真切,實際也反襯了詩人思念之切。

詩人思念之情達到了極點,不免感傷落淚,於是寫道,“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表達了詩人迫切想要結束這種思念之苦的心情。“雙照”兩字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平定和家人團聚的渴望之情。

這首五律用詞委婉貼切、簡潔自然,結構嚴密,想象豐富,筆觸細膩真切,感情深沉真摯。用設問、對比等機構全篇,構思巧妙。這首詩雖然借望月抒發離別之情,但內容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詩人內心的擔憂之情。

【後人點評】

清人浦起龍: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讀杜心解》卷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wr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