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小教育教學改革探究【通用多篇】

國小教育教學改革探究【通用多篇】

國小教育教學改革探究【通用多篇】

國小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一

一、實施背景

新頒佈的課程標準較之以前的教學大綱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理念由“知識為本”到“育人為本”的轉變;課程目標由“雙基”到“四基”的轉變;內容方法由“結果性”到“結果性”加“過程性”的轉變;評價目標與方法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使得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方法以及評價不在適應也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不適應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目標要求,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校決定在全校五年級推行課堂教學改革。以五年級數學為實驗年級進行課改實驗,在有了初步經驗和成果後全面鋪開。

二,指導思想

為了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理念,改革課堂教學結構,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中過分束縛學生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課程標準為綱領,以“嘗試教育理論”和“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力求我們的數學課堂達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使教師由“教會”發展到“會教”,使學生由“學會”發展為“會學”,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全面打造“興趣數學、生命課堂”品牌。

三、具體實施環節

第一個環節:課前兩分鐘

課前兩分鐘是用來給學生們來展示的舞台,展示的內容可以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不拘一格。可以是口算比賽、數學古詩、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要聞、數學成語、數學符號的由來,或者誦讀數學公式和定律等等形式多樣。在這短短的兩分鐘時間內,通過自信的主持,精彩的展示和表現帶給學生快樂、自由和成長。這個環節組織的好的話會成為師生的最愛。

第二個環節:預習性作業

“興趣數學、生命課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完成老師佈置的預習性作業。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合理的設計“預習性作業”。預習性作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預留預習性作業,也就是課前要完成的預習性作業。在預習性作業的設計要注意目標明確,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如果好的預習性作業的話,設計要儘量富有啟發性、開放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做預習性作業的過程中,能得到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訓練,也能暴露出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引發討論。二是在課堂上完成的預習性作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預習”移到課堂中,即在上課開始時,就讓學生緊緊圍繞着學習目標,按照教師的“預習性作業”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實踐、自主學習。這時的學生學習是在老師指揮下的統一行動,是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的探究、實踐與學習,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增強了時間觀念,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個環節:小組合作學習

“興趣數學、生命課堂”以學生為本,以生命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給每一個孩子創新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體現了這個原則。

教學流程是: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6—8人小組成員開始小組學習課前小研究,結合本組成員感受最深的部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補充,準備好上台向全班彙報。小組成員以 6人小組為宜,組成一般按優良中差搭配。選出成績優秀,管理能力強的學生為組長,組長的任務有分工、協調、幫助、評價等。

第四個環節:小組彙報

小組內達成一致的建議向全班彙報是一堂課重要的也是最能張揚學生個性的環節。小組彙報時的要求是:

1.組內每個學生都要發言。

2.發言完畢,組長要承擔和台下的同學 交流互動的任務。發言完,組長要問: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疑問?

3.組長還要承擔或指定其他同學提煉出發言內容的中心詞在黑板上板書的任務。

4.每個小組要認真傾聽其聽發言,及時針對發言內容進行評價、補充或質疑, 補充時切忌重複。在小組向全班彙報的過程中,少不了教師的點撥。

點撥要掌握以下兩點:

1.點撥的語言要儘量精煉,儘量少點用時間。

2.點撥要起到表揚、激勵和“收”(不要讓一個問題沒完沒了擴展出去,注意收局) “放”(比如有些重點或難點可以拓展)“引”(引導學生將精力和注意力往本節課想要 達成的目標方面作點撥)的作用。

第五個環節:師生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提到:“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在教學中,通常的評價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口述式、文字式、評“星”式、稱號式等,評價的標準應多維、評價方法應多樣、評價主體應多元、尤其突出對學生合作探究,創新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第六個環節:自我挑戰

設計數學課堂練習。課堂練習要設計有挑戰性習題,可以通過遊戲、猜謎、闖關練習等形式,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當學生沉迷在問題的情境之中時,他們的無意注意就會轉化為有意注意並趨於主導地位,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的目的。

當然,數學課堂教學的流程也可以在上述的流程中根據課型的不同進行刪減,但“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的核心部分應在教學中體現出來。

(三)作業佈置與批改

作業既是加深理解和鞏固新知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學以致用,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有環節。作業批改既是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又是獲取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

1、作業種類

可分為課堂作業、家庭作業、計算本。

2、作業數量

(1)數學課堂作業本。配合每天課堂教學佈置有代表性的有層次性的作業,要求課堂上留出10分鐘時間當堂完成。

(2)家庭作業。一二年級原則不留書面作業,三四年級作業量不超過30分鐘,五六年級作業量不超過45分鐘。

課外作業應當能使學生的知識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是他們掌握課堂知識的準備;教師要告訴學生,怎樣把學過的理論知識跟完成實踐作業結合起來;分析、研究、比較——這些積極思維活動應當貫穿在做家庭作業的過程中。

(3)計算本。每個同學都要有一個計算本,把每天做的計算題寫在上面,並及時訂正,老師要做到當天批改。

3、作業要求。作業的內容要精選,要符合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重視系統訓練,體現梯度,做到題量適當,難易適度,並注意分層要求,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佈置適當的必做題作業和選做題作業。

4、作業格式、書寫用筆

(1)學生書寫要工整,字跡清楚,如有作圖、製表、橫線必須使用直尺畫。

(3)1-4年級作業一律用鉛筆書寫,5-6年級作業要用碳素筆書寫,要規範學生的書寫習慣。

5、作業的批改

(1)批改作業要及時、認真、細緻、不漏批錯批。針對學生的特殊情況適當加入批語,批語要有針對性、指導性、鼓勵性,字跡要工整。

(2)課堂作業、家庭作業、錯題本應全批全改,當天的作業做到當天批改。

(3)教師批改作業一律用紅鋼筆或紅圓珠筆,且書寫要規範,字跡要清楚工整。批改符號大小要適中(2釐米左右)。

(4)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幫助,對他們能按時完成作業要給予鼓勵。批改他們的作業要側重於面批面改,及時訂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其增加信心,不斷進步。

(5)作業要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教師要做好摘記,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講評並予以糾正。對好的作業要加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訂正錯誤,對無力訂正的學生應進行面批、個別輔導。

四、實施步驟

為了在全校紮實推進數學課堂改革,全面打造“興趣數學,生命課堂”,避免只是形式上適應,缺少實質上的改變,準備分以下三個步驟實施:

(一)準備階段(9月中旬---10月中旬)

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嘗試教育理論、生本教育理論等知識,做到更新觀念,明確目標、清晰理念。瞭解本班學生的學情,做到對學生以前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心中有數,並有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為課堂改革的實施打下基礎。

(二)實施階段(20XX.10——20XX.6)

在實驗班級嘗試應用以“興趣數學、生命課堂”為目標的教學法,在實踐中摸索、總結,並逐步改進完善。

(三)階段性總結(學期末)

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驗證效果,和兄弟學校間交流,制定改進措施,以便向其他年級和學科推廣。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學習方式的三個基本維度,適時有效地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自悟、自得,從而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和諧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於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注重加強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能力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儘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數學教學一方面要使學生了解人類關於數學方面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建立起正確對待周圍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學會使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從現實生活事例中看出數量關係的能力,這兩者都是不可偏廢的,都是學生是否具備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特別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中發現數量關係的能力;要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已具有的能力,認真研究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以學法定教法。

二、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

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是素質教育研究的重點。我們知道,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中,沒有潛能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

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發揮其潛在能力,這是數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要“應試教育”還是要素質教育的大問題。一般地説,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是學習的範例,學生要通過例題的學習,瞭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並不是説,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更需要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學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學生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水平。

學生學習時説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課堂教學缺乏統一性,但教師從學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瞭解學生是怎樣思考的,哪些學生處於較高的理解層面,哪些學生理解得還不夠深入或不夠準確,並從中調整了一步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以恰當地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於思考、勇於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習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相反地,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讓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説出正確的解題方法,雖然這樣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惰性。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力發展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的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也不斷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對於國小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教師要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三

一、改變職前老師對數學教學的看法

數學老師做數學教育教學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正確的數學教育看法。數學是一門技術,是生活和學習的工具,教師擁有了數學這一門技術,才能走上傳授數學知識的工作崗位。依靠準確的教育看法和他在教學實習中的效果,老師的數學教學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數學是來自於生活的,有助於培養髮散思維,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學科基礎。可是教師所認為的“數學是學生考試的內容,是十分縝密的系統”的絕對數學觀還沒有得到正確轉換。

二、更新國小教育手段

學校對國小數學教師的培養往往是藉助國小教育專業的相應課程來完成,可是有些數學類基礎內容,大多數還是傳授數學教育理論與技能知識。然而,用講解的數學方式並沒有改變學生的教學觀,所以我們要努力更新國小教育專業數學類有關課程的教育手段。如“國小數學教學論”,這是國小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旨在培養就職前國小數學教師的數學教育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這門課會對就職前國小教師的教育看法有着深遠持久的意義,我們一直不懈地尋找教學手段。

三、加大探究國小數學的知識和內容

國小數學教師的專業化提升與國小數學內容知識的認真學習和不懈探究是分不開的。簡潔明瞭的國小數學內容後面往往有着典型的數學教育思想和方法原理。我們知道,數的組成中包含着簡單的函數思想。例如,數式計算包含着近似代數的基本思想,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中藴含着微積分中的極限思想,數的運算藴含着近似代數的映射內容,數的整除包含着初等數學的理論知識。

國小數學教師只有認真傳授國小數學內容,才能真正將教育落實下去,才能把持住國小數學的教學課堂,這樣才能生動解答出國小生針對課本知識提出的有趣問題。還有對國小數學內容的不斷探索,才能反映和處理現在國小數學教學設計中出現的跟風“情景化”“生活化”,進而引起的“數學化喪失”現象和數學研究指導教學中的“異化”問題。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指引學生對國小數學內容的知識和有關問題進行探究。

國小數學教育論文 篇四

所謂教育現代化或現代教育是指以現代生產和現代化生活方式為基礎,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文化為背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人為目的的教育。現代教育植根於現代社會的現實,又面向未來急劇的變化和發展。

現代教育的特徵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層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當前我國提出的素質教育,就是現代教育的直接體現。

一、重新認識數學和數學教育

數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矗國家的繁榮富強,關鍵在於高新科技的發展和高效率的經濟管理,這一結論已為各發達國家的歷史所證實。隨着時代的進步,本世紀數學得到空前發展,尤其是數學各學科、數學與其它科學之間的相互滲透,大批應用數學科學的產生,計算機的應用已形成了數學技術。現在的數學已不再是20年前的“數學”了,現代數學深深地融合着來自算術、代數、幾何等傳統領域的成果和來自統計學、運籌學、計算機科學等應用領域的新方法。在信息時代,數學已是一個應用極為廣泛的有力工具;作為一門思考性很強的學科,數學又是發展人的思維和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作為一種文化,數學還是培養與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充分發揮數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的同時,更要進一步明確數學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加速數學教育的改革。

二、我國國小數學教育現狀

國小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是為兒童提供關於世界輪廊圖景的第一個循環圈,是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的奠基工程。xxxx年以來,隨着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數學教學大綱》的頒佈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試用,國小數學教育改革有了很大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指導思想逐步明確,開始注重素質教育;某些教學內容刪繁就簡(如計算和應用題降低了一些要求);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整個教學過程開始出現了3個轉變:一是由以教為主轉向以學為主,二是由只重視學習結果轉向既重視學習結果又重視學習過程,三是由只研究教法轉向研究學法。據xxxx年6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合作完成的《全民教育目標監控項目報告》,xxxx年6月對我國8個省的四年級與六年級各24000餘名學生進行數學水平測試,其中計算能力成績最高,正確率達92%以上。

但是,從教育現代化的高度審視,國小數學教育也還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一)升學競爭導致學生厭學

在升學競爭的指揮棒下,國小生精神壓力大,學習負擔過重,數學亦成為將學生分類排隊的“篩子”,淘汰學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學生厭學,甚至棄學。

(二)教學內容偏窄、偏繁,有的陳舊過時

國小數學大部分內容是數與計算(至今還保留三位數乘以三位數和相應的除法)、繁雜的四則混合運算,這在現代數學和人類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作用,可仍被視為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再則,佔相當比重的應用題,不少是脱離學生生活實際、題材虛構並按題類選材的,這些人為編造的“應用”題,正是使後進生望而生畏的最難學的內容。而對現實生活中有廣泛應用的統計、數據處理、估算等知識卻很不重視。

(三)教師素質偏低

我國國小教師的學歷達標似乎已經基本解決,但相當多教師的教學水平距他們要培養全體國小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達到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還相差甚遠。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陳舊,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啟發,只要求學生聽懂記牢,正確再現,不注意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至於創造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三、關於我國國小數學改革與現代化的若干思考

(一)轉變觀念

國小數學教育的改革,絕不能僅從數學內部着眼,必須從科技迅猛發展的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質的戰略高度出發,從國小教育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的出發,徹底擺脱“應試教育”的桎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國小數學教育才能沿着現代教育的軌道登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精簡傳統的數學內容

教育現代化是教育由傳統走向現代的不斷改革的過程。傳統和現代既有對立的一面,也有相互整合的一面。就教育而言,這需要正確處理好傳統知識與現代信息之間的關係。國小是基礎教育,是為培養人才打基礎的階段。先進的現代技術和知識並不都能作為基礎知識納入國小教材,而且許多現代知識的產生也不都是對傳統理論的否定,相反,它往往是對已有原理綜合運用的結果。數學的發展尤其如此。

因此,國小數學改革的宗旨是必須選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學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作為基本內容。具體説來,需從以下4個方面着手:

1、精簡傳統的算術內容。

計算機(器)的廣泛應用,大數目的計算完全可以利用機器來完成,三位數乘以三位數和相應的除法(據瞭解,世界各國只有我國還保留這一內容)應刪去;四則混合運算必須簡化,降低不必要的難度。應用題要從根本上加以變化。應用題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某些簡單問題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它是經過數學處理了的簡單模式,對條件和問題都作了篩選,與現實生活中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相距甚遠,與當前國際上數學教改中提倡的“問題解決”更是迥然不同。正如有人指出的,“傳統的‘應用’題不應用”。要大力刪去那些情節虛構、脱離學生實際的問題;要控制文字應用題的比重;要從實際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如對話、文字、圖表等)的條件和問題,培養學生逐步學會選擇信息、重新組織信息、分析其中數量關係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較複雜的文字應用題提倡用方程解答,要避免由於過多訓練算術方法而對方程解題產生負面效應。

2、適當增加估算、統計等有實用價值的內容。

3、在國小高年級引進計算器(機)的使用。

4、切實加強空間觀念的培養。總之,要使國小數學內容廣一點,淺一點,讓每一個國小生學習更多有用的數學知識。

(三)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1、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起來。

數學教學要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他們的眼裏,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遊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

2、動手、動口、動腦,使數學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

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操作性與非操作性的)進行教學。除了運用教具、學具外,還要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使教與學生動形象,化難為易。我們主張:“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使數學學習活動更加生動活潑。

3、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對學生來説,學習動機是實現自己理想目標而力求學好的內部動因,它總是和需要直接關聯的。國小生入學前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包括一些模糊的數學活動經驗,他們對數學知識有一些膚淺的潛在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供誘因,把學生那些膚淺的潛在的需要變成正在“活動”的、實實在在的需求,並不斷喚起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而主動地獲取知識。

4、千方百計讓學生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

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內部的活動。為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兒童認知結構的特點,根據教材結構與兒童的認知結構來建立高效的教學結構。按照國小生數學學習的規律,數學教學應突出以下3個方面:

一要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結點,以便築起“認知橋樑”;

二要剖析新舊知識的分化點,以便增強新舊知識的可辨別性;

三要讓學生展現自己的建構過程,不僅知其結果,而且瞭解自己所得結果或結論的過程及先決條件,必要時能用圖表、圖示及語言等方式展現自己的建構過程。

作為教師,應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凡學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替代;凡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要儘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成功愉快的體驗。

(四)探索新的綜合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工作的集結點,是現代教學的實體。針對班級授課制不能在課堂上充分照顧個別差異的缺陷,可以探求一種班級授課、小組合作學習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其中,以班級授課為主,小組合作學習與個別指導為輔。小組合作學習可視年級不同而佔不同的比重。它的特點是:根據學生學習水平、智力、性別、性格的差別進行異質分組,以利於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每一小組是由有一定共同目標的個體所組成的集體,在這一集體中各個體目標的達到又與集體的目標達成度息息相關;在組內既注意競爭(滿足國小生的爭強好勝心),更強調同學間的合作。它是一個既利於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又利於集體獲得成功的活動方式。個別指導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個別特殊指導,包括設問、討論和作業等。如果配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則可採用靈活多樣的人機交互方式進行個別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五)大力提高教師素質

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在於提高教師素質。從我國目前情況看,教師的培養與提高已刻不容緩,需要採用多種不同形式和途徑來提高師資水平。教師首先要學習先進的現代教育理論,轉變教育思想,加強師德修養;同時還必須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教學能力。教師只有具備現代人的素質,才可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國小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篇五

一、秉承理念與指導原則

(一)秉承理念

1、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以思維為主線;(語文課堂就是思維的課堂)

3、以情感為動力;(情感是搞好語文教學的根本動力)

4、以互動為形式;(合作探索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途徑)

5、以提升為目的。(提升學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指導原則

在知識教學中,講求“基礎性”,緊扣一個“實”字;

在能力訓練中,講求“實用性”,突出一個“活”字;

在課堂教學中,講求“文化性”,強調一個“厚”字;

在授課方法上,講求“探索性”,力求一個“新”字。

(二)開展好“三化五步”教學模式(重點學習)

我們結合校本實際,不斷完善“三化五步”教學模式,即:“三化”(教學活動化、學生主體化、能力層次化)為主要理念,以“五步”教學流程(導、學、探、練、結。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學: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探: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練:訓練反饋,當堂檢測。結:拓展延伸、師生小結)為具體操作手段,探索打造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途徑。

1、三化”:教學活動化、學生主體化、能力層次化

(1)教學活動化:從活動入手激起孩子學習慾望,要以歌謠、遊戲、故事、動畫、小組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起來。但是活動不是簡單為了熱鬧而組織的,而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的情景,預設有趣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主動學習,達到課堂即遊玩,遊玩及學習的境界。

(2)學生主體化:讓學生的全面參與課堂,讓學生全面發展,讓老師在不斷重複的課堂灌輸中解脱出來,把老師一湘情願的主動變為被動,把學生的不情願變為主動,需要課堂教學主體化。

(3)能力層次化: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課堂培養目標上,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起步就規劃和制定不同層次的能力達成目標。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培養具有層次化,在知識和能力兩方面都具有可達性,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都能夠收穫成功的自信。

2、“五步”:導、學、探、練、結

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學: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時間控制在11分鐘左右;

探: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練:訓練反饋,當堂檢測,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

結:拓展延伸、師生小結,時間控制在6分鐘左右。

(注:時間安排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環節具體解讀:

(1)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5分鐘左右)

導入新課一定要從學生興趣入手,選取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和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創設相應情境,使文本問題化,從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堂。為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將新授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及對應的學習水平層次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一節課的“最近發展區”)。並根據教材的知識及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特徵,為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而設計導學研討問題和學法指導,引導、激發學生進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生疑激思情境之中。

“導”主要有三導:一是目標引導。教師在深鑽教材、研究學情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是教師引導。教學目標出示後,教師引導學生明白該課時主要任務,明確學習要求。三是學習方法指導。告訴學生本學科及本課時主要學習方法。

(2)學:自主學習,自我感知(11分鐘左右)

學生依據前面導的環節中提出的要求,自讀課文,看註釋、看例題,做實驗,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內容。找出疑難問題,標記後作為下段合作探究內容。以學生個人自學或小組互助學習為主要形式。教師在課前精心選擇與創設與導學研討問題相關聯的素材(實物、實驗、模型、圖示、表格、文字材料等),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判斷、推理分析、概括歸納等形式先自學感知,獲得初步知識。學生自學時,老師到學生中巡視指導,關注每位學生,邊巡查邊進行“第二次備課”,為下面的環節“析”和“練”設計新的“問題”。本着“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學生進入課堂後,要在教師自學提示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這一階段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自學氛圍,帶着問題,圍繞目標,充分接觸文本,抓住學習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和吸收。遇到疑惑、疑難問題個人難以解決的,可以通過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達成初步共識,形成學習成果。

“學”主要是三學: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按學習興趣自願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注意好、中、差學生的搭配,便於相互幫助。“學”的核心是根據學習目標,學生自學、同桌互學、組內幫學。力求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參與度,強調學習效果。80%的基礎知識要通過“學”得以解決。在“學”這一環節,教師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無事可做,要巡迴指導,掌握學情。

(3)探:合作探究,精講點撥(10分鐘左右)

教師組織剖析當堂學習的重難點知識,歸納總結知識網絡。學生在自學感知後獲得了初步知識,先在小組(一般為前後四人小組)內進行無序的發散性討論,此時學生一般會知道某個知識“是什麼”,然後是全班交流、討論辨析,以小組為單位選發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彙報,引導學生論證説理,整理編排獲得的知識,把零散的知識信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使之形成條理網絡結構清晰的理性知識,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樹”。此時學生不僅知道了“是什麼”,而且知道了“為什麼”,從而獲得較為全面的知識。

“講”主要是兩析:對學生學習情況,一是組內學生評析:逐人評析,逐題評析,對每種答題表現進行評析。二是教師評析:主要是講共性的問題、知識缺陷、易犯錯誤、方法引導等。“悟”的核心是悟出規律,悟出方法,悟成習慣。

(4)練:訓練反饋、當堂檢測(8分鐘左右)

在這一環節,教師要用課前準備好的訓練題進行練習,以檢測學生自學的效果。教師設計的練習題要緊扣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要通過練習暴露學生在自學環節中還未搞清的問題,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教師還要用事先已根據教學目標定好的檢測題進行課堂即時形成性檢測與評價,反饋當堂教學效果,瞭解當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達標的程度,並根據反饋的信息採取對應的矯正措施,調控後續教學。對未達標的學生和未達到的知識點,及時採取對應的矯正方法進行補償矯正,減少學習中的“負積累”和“負遷移”的效應。保證大面積學生達標,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將獲取的知識運用於又一個新的情境中進行開拓創新,為學習新的內容作好鋪墊。

“練”主要有兩項任務:在“導、學、析”的基礎上,一是學生做練習題。要注重知識的覆蓋面,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變式訓練。二是做課堂測試題。試題要抓重點、抓關鍵、抓熱點,不強調面廣,要強調精,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要獨立完成、要書寫工整。

(5)結:拓展延伸、師生小結(6分鐘左右)

本階段主要任務是在鞏固練習和當堂檢測後,對所學知識整理、理解、內化,並以此知識點為核心,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相關的知識和運用,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結時,要先讓學生進行總結、概括本節課知識和能力要點,談談學習的收穫,最後教師進行全面的小結。

3、把握操作方向

目標導學:“三全”,“三化”:“三全”: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全程關注學生的發展,全方位關注學生的發展。“三化”:化信息為知識,化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德性。

自主學習:“五個解放”,“五個放手”:“五個解放”:解放學生的手腳,解放學生的嘴巴,解放學生的思維,解放學生的課堂,解放學生的天性。“五個放手”:課本放手讓學生閲讀,新知識放手讓學生探索,重難點放手讓學生討論,問題放手讓學生解答,課堂放手讓學生評價。

合作探究:“三個小組”:“三個組”:學習小組、管理小組、研究小組。

精講點撥:“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怎麼也學不會的不講。“五體現五不準”:教師指導學生要體現啟發性、差異性、結構性、規律性和拓展性;不準重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z9q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