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

作者:張春梅           任教學科:國小數學

單位:吉林省舒蘭市實驗國小  

教研主題: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

主題提出的背景

《新課標》特別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充分説明學生對數學的認識,不僅從數學家關於數學本項的觀念去領悟,還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更要從數學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繫中去尋找。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提倡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明確指出“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他們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應該生活化。

通過對我一學期數學課堂教學記錄的觀察、研究、統計發現,我當前數學課堂有的教學內容過時陳舊、有的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有的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有的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這些都嚴重影響着學生的數學學習。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着密切的聯繫,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化抽象的數學為有趣、生動易於理解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現生活尤為重要。

基於以上原因,我把我的教研主題確定為“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究”。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從生活中去體會一種數學思想,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領悟到數學的魅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能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數學,使每個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

主題的闡釋:(是什麼)

“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聯繫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啟於生活,服務應用於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同時,強化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對於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整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主題實踐:(怎麼做)

當我剛剛接觸到這個主題的時候,我有些困惑,不知道怎樣着手操作,於是我閲讀了王金戰編寫的《數學是怎樣學好的》和李永桃《論國小數學生活化問題編制原則與途徑》,並結合了2011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豁然開朗,有了自己的思路。

以往教學中,我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繫,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能靈活地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學習和知識應用的脱節,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數學語言生活化:教學中儘量使用風趣簡潔、幽默嚴謹、生動形象的數學語言從事教學,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複雜的知識簡單化。

2、數學情境生活化: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帶着生活問題走進課堂,將參與慾望化為參與數學活動的行為。

3、教學方法生活化:合理利用多種數學手段,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4、作業設計生活化:練習題中經常採擷乘車、購票、環境保護等接近於真實情境的數學開放題,有時適當安排一些多餘條件使問題答案不唯一,甚至靈活引進一些實踐作業。

下面我就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中的植樹問題為例具體闡述我如何在課堂中進行數學生活化教學的。

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主要是為了向學生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三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都不栽以及封閉圖形中的植樹問題。本節課是教材第117頁例1的內容,主要教學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

在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在生活中找間隔----在動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規律---在規律中學應用”的教學過程,首先從生活中引入植樹問題,然後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形式探究方法,使每個學生動腦、動手、合作探究,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目標:

1、掌握植樹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嘗試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植樹問題。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在合作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通過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髮現植樹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並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植樹問題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明確主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內容最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課的開始,我以學生靈巧的小手為載體,引入本課的學習主題,學生從張開的小手上首次清晰地看出手指的個數與間隔數是相差1的,讓學生在這簡單的手指中,體會到只要處處留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就能發現平常事件中藴涵的數學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實際問題。

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我靈敏捕捉教材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創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生活問題,創設了一個招聘啟示,要求應聘者在一段長20米的小路的一邊,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設計一份植樹方案,並説明設計理由。這裏我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或擺一擺的方法獨立設計植樹方案,然後再與小組成員交流設計方案及理由,既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又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

三、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我設計了一個統計表,讓學生仍然用畫一畫或擺一擺的方法完成統計表,同桌之間合作探究在小路的長度不斷延長的情況下植樹棵數和間隔數會有怎樣的變化,從而發現兩端都栽時植樹問題的規律。然後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出示例題。通過例題讓學生鞏固剛發現的規律,並且説清算理,體會成功的喜悦。

四、迴歸生活,實際應用。

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同學們列舉類似植樹問題的例子後我請學生欣賞與植樹問題有關的圖片。我還設計了四個方面的植樹問題練習題,即安路燈、隊列、鋸木頭、爬樓梯,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從而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從小養成事事處處巧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習慣。

主題探索後的論證與反思

美國教育界曾提出了“大眾數學”的教育理念,“大眾數學”的實質是指對數學進行再創造,使之順應學生的需要,順應社會的需要。生活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當我合理挖掘與運用國小生活數學資源,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有意注入生活內容,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時,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得更緊密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更強了。當然,研究過程中我的策略有時也引發了一部分學生不能靜下心來思考,沉浸於數學活動中,我會奮然前行,持之以恆、矢志不渝的深入研究,努力讓我的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知識形態的數學呈現給我們的不是“冰冷的美麗”,而是“火熱的思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oq8e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