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如何寫好一篇小説(通用多篇)

如何寫好一篇小説(通用多篇)

如何寫好一篇小説(通用多篇)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小説!? 篇一

我首先不否認你可以寫出3萬~5萬字的小説。也不否認你的想象力可以幫助你勾畫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

但是你得記住。文章不可能只靠靈感。

這時該怎樣。接下來會怎樣。要順暢是吧。怎麼順暢呢?靠的是韻律。

我當然不是讓你把小説寫的像歌詞或者東北二人傳一樣壓韻。那樣的文章很噁心。

雖然沒讀過你的小説。但我想這是普遍年輕寫手的通病。要改正也不難。那就是去讀。

看看林少華是怎麼把挪威的森林翻譯的跟中國故事一樣的。看看金孩是如何翻譯悲慘世界的。

看了你就能明白了。字和字之間。詞和詞之間。句和句之間。段落和段落之間。應當如何聯繫。

這個很重要。別小看了韻律。韻律是小説整體性的體現。這話王小波説的。不是我説的。

再次關於情節的安排。其實這是還得靠你自己。我提幾點你聽聽看。

你可能想的少了。你可能總是在想感人的部分是什麼樣。高潮的劇情是如何。或者結局怎麼寫才夠唯美。但忽略了平平無奇的過渡部分。

過渡部分若缺少了。文章就廢了。不管你寫的再美再好。讀者都會認為你非常的業餘。

這方面該去讀讀雨果。處理的非常不錯。而且每一個去譯雨果的譯者都比十個郭敬明還強大。

想要有質的提高。還是多讀多想吧。不要覺得我説的片面。教科書上教的比我教的還片面。多讀譯著可以幫助你瞭解文字的韻律。多翻辭典可以提高你的文筆。多想不是讓你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而是結構。

説實話好文章的結構之所以嚴謹往往是神來之筆。有時結尾一句話就足夠了。像歐亨利。有時伏筆與伏筆之間的聯繫夠清楚。也OK。像錢德勒。

還是想。就是這樣。

如何寫好短篇小説 篇二

短篇小説是整個文學殿堂裏的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有其獨特的寫作規範和寫作技巧。

1、“理論準備”分六章:短篇小説的界定和特徵、主題的確定、人物的塑造、情節的展開、場景的設置、視角的選擇,從理論上闡述短篇小説的特徵和組成要素。

首先,短篇小説應該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包括開篇、衝突、高潮和結局等因素,設置與人物性格相協調的場景,傳達一個特定的主題,遵循始終一致的敍述視角,運用與人物性格相符的對話,通過簡練精確的描寫來展示人物、主題和衝突,運用富有想象的語言和文學手段,保持一貫的語氣和情調,長度適當,併產生唯一的文學效果。

2、主題是小説要傳達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説的靈魂,沒有主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説創作

短篇小説為讀者提供閲讀娛樂的同時,也激起讀者的某些情感,傳達某個主題。

這一主題並不總是一個清楚表達出來的寓意,有時是寓於小説字裏行間的對生活或人類本質的一種洞識。

主題一般來源於作家生活中的具體經歷,如周圍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擾着自己的社會問題。

為了傳達一個清晰的主題,短篇小説要避免過於複雜的故事情節。

3、小説創作的成敗取決於人物的塑造,因為正是人物的行為傳達了小説的主題。

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於刻畫“圓形”人物,即主要人物。

刻畫人物的具體方法一般有三種:描寫、行為和對話。

具體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徵、所處環境、內心活動、行為方式、語言特徵、他人對人物的反應等。

當然,在人物刻畫中性格特徵的描寫比外部特徵的描寫更重要。

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須清楚地“瞭解”人物的各個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終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4、情節是由於主要衝突而發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開場的偶發事件、漸漸激烈的行為、高潮、漸漸平緩的行為、結局等。

在展開情節的過程中,作家會在整個的時間安排中運用倒敍的手法,還會運用伏筆的手段造成一種懸念。

場景在情節中起到關鍵的作用,作家在寫作中往往讓讀者通過推理、暗示來了解場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寫來闡明場景。

5、短篇小説的敍述視角決定小説的主題,因此視角的選擇至關重要。

短篇小説的傳統寫作方法是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第三人稱視角又有三種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稱、受限的第三人稱和全知全覺的第三人稱。

受限第三人稱視角的敍述者不是小説的組成部分,不能瞭解任何人物的思想。

全知全覺的第三人稱視角幾乎總是作者就是敍述者的視角,作者知曉一切,目睹一切,也瞭解一切。

無論採用哪種視角,小説的敍述視角必須保持一以貫之,前後一致。

6、“形諸筆端”共五章,主要論述了對話的寫作、描寫的運用和小説的開頭和結尾。

首先,對話是短篇小説的必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助於人物的刻畫,而且人物在採用對話表達觀點或講述故事時也推進了衝突的發展。

對話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間的談話,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語,即內心的獨白。

要想寫出真實可信的人物對話,就必須用心去聆聽,留心觀察;再者,描寫是短篇小説中經常使用的文學手法,逼真的描寫依賴於五官感覺,也是能夠準確傳達信息的前提。

描寫是支撐短篇小説語氣情調的細節,為了使描寫生動形象,有些作家會大量使用修辭格。

描寫中要使用適合題材的詞彙,運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避免導致詞藻華麗或過多修飾語,句子結構要變化多樣。

總之,描寫要乾淨利落,簡潔有力,直截了當,運用展示的方式;第三,短篇小説創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寫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開頭,使讀者很快融入小説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編輯的注意力。

短篇小説的開頭可以考慮三種可能的方式:運用對話揭示人物和場景,並引入初始衝突;讓主要人物開始實施行為,進而引向初始衝突;確定場景,提供足夠的細節以營造出氣氛。

小説的結尾應該完成小説的情節構思,展示主要人物由於衝突而經歷的任何變化,並使讀者獲得閲讀上的滿足。

結束一篇短篇小説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簡單地消解衝突、向讀者稍作透露、提供一個出乎意料的結尾。

第二部分還以短篇小説《土豆》為範例,分析了短篇小説的全部基本要素。

最後一章是“創作小説的檢查z,敍述了對小説初稿進行檢查時可以提出的各種問題,而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小説初稿中存在的不足,進而作出適當的修改和潤飾,直至小説通順流暢,有趣易讀,真實可信。

如何寫好一篇小説 篇三

1、從事件的中間開始,以動作開始。

2、持續描寫動作,不要讓意義侵擾動作;讓意義通過易卜生所説的“掩蓋”的技巧,通過暗示點滴地滲入場景裏。

3、永遠不要過多地解釋。

4、不要介入自己的故事。

5、不要賣弄自己的風格。

6、在尋找詞語替代“説”這個詞的時候,除了戲劇幻象的破滅,你可能什麼也得不到。“説”是一個近乎透明隱形的詞,其他詞則在文中過於顯眼。

7、讓一個故事結束就跟説晚安一樣難。學會乾淨利落地結尾,不要留下殘羹剩飯,不要拖泥帶水。

如何寫好一篇小説 篇四

寫小説最怕沒有中心思想,不知道寫這部書的目的是什麼,一定要有主線。

(本人剛剛開始寫小説,對於文筆這塊,自歎不如,可是構思方面偶有心得)

我認為寫小説精彩有三大原則:

1、立意新穎,想象力豐富,不要落入俗套 ;

2、對人物的性格刻畫一定要十分細膩,不要讓讀者對所寫人物難以評價;

3、情節前後要相輔相成,應是一氣呵成,不是一點點拼湊出來的。

其次,就是創作、構思方面的研究:

第一:創作技巧的研究。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角度。

一些初入門的小小説作者最關心的也是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寫小小説”、“怎樣寫好小小説”。

這方面,劉海濤、邢可等人做過很出色的努力,近來侯德雲先生在《小小説選刊》上專題《小小説課堂》也頗有些這種色彩。

他們的研究把小小説技巧研究,特別是劉海濤教授的技巧研究,非常工整、系統,他提出的小小説模式、結構技巧、寫作規律等,發前人所未發,言前人所未言,頗具研究功力,貢獻極大。

有心人雪弟對近年來小小説批評著作進行了統計,在他所枚舉了的30多部著作中,研究的也大多數都屬於這類方向。

我個人看重技巧和技巧的研究,是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技巧,才能得心應手。

“技巧”中到底還有多少風景,還是很值得有興趣、有功力的評論者們深入探究的。

侯德雲持一套自己的“技巧”觀,他用自己的工具(術語)來寫小小説,因此,他的“小小説課堂”裏,關於技巧的論述或者如何關於運用某些技巧,也都是很“自我”的,具有很強的個人標誌。

這是“技巧無窮”的具體體現。

我自己也曾“發明”過一些寫作“技巧”,但我覺得那些“術語”並沒有真正切入小小説體內,帶有很強的摹仿或者試探的色彩。

當然,我個人還有另外幾個問題要問:技巧如何來?一個作者光看“技巧研究”,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怎樣寫好小小説”?事實上,對於小小説作者來説,入門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這時的“技巧”研究對於小小説來説,過於靜態了。

好的小小説,除了技巧,還有創作氛圍、個人閲歷、思想深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無視技巧的存在當然不客觀,但如果片面強調“技巧”,也屬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第二,小小説事件的研究。

小小説世界裏經常發生很多事件,這些事件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意義?它們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者影響了小小説的發展,不管是個體的,還是小小説整體的?這雖然與具體的作品關係稍微遠了點,但並不是對作品沒有一點影響。

事件的研究既包括具有普遍意義的“大事件”,也包括許多具有私人意義的“小事件”。

通常的情況是,透過種種事件,我們很可能發現小小説作品中隱藏着更多的祕密。

譬如,幾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天池》雜誌編輯鄒麗楊辭職,另謀生路;一些小小説作者改弦易張,或離或歸;當地的宣傳文化部門突然發現自己的轄地有一個全國知名的小小説家,然後就出台了一些扶持或獎勵青年作者的文件……這些事件並不是無聊和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的,而是與小小説的發展可能有着某種深刻聯繫的。

我確信這些事件研究出來之後,對於我們看待我們的小小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可惜,目前對此作深入研究的人不多,甚至上還是空白——那些散文式的憤慨算不上研究。

第三,小小説現象的研究。

之所以提出“小小説現象的研究”這麼個角度,是因為我個人對這個問題有某種程度的偏愛。

“現象”不是“事件”。

“現象”比“事件”大一些、宏觀一些,帶有潮流、趨勢的色彩。

這個角度的研究可以分解為這麼一些“子”問題:小小説為什麼會在80年代的中國突然崛起?是哪些因素使得這種崛起一直到今天還依然堅挺,創造了不俗的集發行、娛人、培育作者、在鞏固陣地的基礎上擴大陣地?小小説對於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哪些啟示意義?小小説的未來走向?它到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還是純粹的個人或者小團體的智慧?小小説在繁榮和促進文體建設方面,對於其他文體是否具備啟示意義?如果有,是什麼?記者柳萌對這一問題以新聞的形式進行這全面的報道。

前一段時間,在首屆小小説節上,中國作協也終地注意到了這一情況,吉狄馬加首肯小小説選刊對於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我滿懷期望地等待着有人在吉狄馬加之後,來一番“深入研究”,填補這一空白。

這有助於整個中國文化產業乃至於文化事業的發展。

如果這個問題可以稱之為“小小説必然性研究”,那麼,“小小説事件的研究”也可以稱之為“小小説偶然性研究”。

第四,小小説評論的研究。

小小説評論不能光看別人——也就是俗語所云:烏鴉落在豬身上——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這個工作滯後了。

有兩個原因:一是早期評論太少,還形不成被關注的氣候;二是很少有人想到這也是一個問題。

按照我個人的資料,雪弟似乎是較早地涉足這個領域的人,是他提醒我們還存在着這樣一個角度——我覺得雪弟在這一點上表現出十分的專業精神來。

這麼多年來,評論小小説的文字不少了,那麼,這些評論的方法是什麼?這些評論有什麼特點?方法本身的客觀和不足體現在哪些方面?我想,有關小小説評論的研究如果多起來了,小小説評論才算得上步入到一個真正成熟的階段。

那個時候,也許就不會有人説我們“太缺少小小説評論”了。

因為,“裁判員”也有了裁判。

第五,小小説作品的'研究。

這個不用多説,大量的小小説評論幾乎都是選用了這個角度。

一些評論家的入門評論也是“作品研究”。

沒有認真研究作品,沒有閲讀足夠數量的作品,就敢於指手劃腳——對這樣的評論者,我只能驚歎其“膽子實在太大了”。

第六,小小説作家的研究。

作家研究當然離不開作品。

但這二者並不完全一致。

作家研究是把作家除作品之外的思想感情軌跡、成長經歷、學識等綜合起來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是對“作品”本質的研究,是對作品根基的研究 。

現在對作家的研究風氣很盛。

早先有侯德雲寫過一大“堆”的“小小説的XX”,把作品特性、主題走向、作家性情等研究了個遍,然後,馬新亭又寫了“百家爭鳴之XX篇”,等等。

這些努力是有意義的,將會使我們更關注作家、更關注作品深層次的東西——它的影響力,將會超過對“技巧”的研究。

這六個角度只是比較浮在表面上的角度,也可能還有更豐富的角度可供我們切入小小説。

如果真的找到了那樣的角度,小小説研究、小小説評論必定會別有一番天地——我們一直在説“小小説的百花園”,也許,新的研究角度誕生的那一天,我們再説這句話時,心裏才不會發虛,才真正覺得“腰身壯、膽氣豪”。

希望能對您起到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9z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