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24節氣中的立春時節老北京吃什麼(通用多篇)

24節氣中的立春時節老北京吃什麼(通用多篇)

24節氣中的立春時節老北京吃什麼(通用多篇)

立春的習俗 篇一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俗稱“打春”。

立春,有時在農曆十二月,有時在農曆正月。一過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

我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説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山西民間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

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一稱春官,一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報春人遇到攤販商店,可以隨便拿取貨物、食品,店主笑臉相迎。這一天,州、縣要舉行隆重的“迎春”活動。前面是鼓樂儀仗隊擔任導引;中間是州、官率領的所有僚屬,皆穿官衣;後面是農民隊伍,都執農具。來到城東郊,迎接先期製作好的芒神與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禮。執事者舉壺爵,斟酒授長官,長官接酒酹地後,再行二跪六叩首禮。然後到春牛前作揖。禮畢,與來時一樣熱鬧,將芒神、春牛迎回城內。

第二天立春時分,地方長官仍率僚屬、農民鞭春。陰陽官先要舉行一定的傳統儀規。地方官主持迎春儀程,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然後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眾農民將春牛打爛。

現在,城裏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一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説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為娛樂。立春日,村裏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農事開始。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田。呂梁地區盛行用春牛土在門上寫“宜春”二字。晉東南地區習慣用春牛土塗耕牛角,傳説可以避免牛瘟。晉南地區講究用春牛土塗灶,據説可以祛蚍蜉。

立春節,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立春節,女孩子剪綵為燕,稱為“春雞”;貼羽為蝶,稱為“春蛾”;纏絨為杖,稱為“春杆”。戴在頭上,爭奇鬥豔。晉東南地區的女孩子們,喜歡交換這些頭戴,傳説主蠶興旺。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晉北地區講究縫小布袋,內裝豆、谷等雜糧,掛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葱、麪餅,稱為“咬春”。運城地區新嫁女,孃家要接回,稱為“迎春”。臨汾地區則習慣請女婿吃春餅。

立春的祝福短信 篇二

1、乘着清風的力量,積蓄温暖的幸福;藉着花兒的芬芳,捕捉愛情的味道;攀登挺拔的高山,探尋幸福的路徑;沿着春天的方向,一路快樂向前。立春到了,願你的人生繁花似錦。

2、或許天氣依然寒冷,或許冰霜還沒融化,或許鮮花尚未綻放,但立春的到來,帶來了春天的温暖,帶來了春節的快樂,帶來了心情的舒暢,祝願你立春愉快!

3、陽光明媚立春早,偶有春寒不料峭。漂泊天涯到海角,踏遍青山人未老。讀罷詩經吟離騷,唱着山歌把妞泡。莫有憂愁多壯志,事業愛情一肩挑。立春快樂!

4、清風送暖立春早,淡淡煙雨籠樹梢;水光瀲灩桃夭夭,花紅柳綠人醉了;踏青歸來聞香草,千金一刻在今朝;情誼一點意闌珊,願君幸福春送抱。立春快樂!

5、立春到來心歡笑,天氣漸暖寒冬跑。生機盎然花歡笑,溪水潺潺冰凍消。青山綠水環境好,空氣新鮮健康保。願你珍惜春光妙,幸福生活直到老!

6、一年之計在於春。願春風陪伴你事事成功,春光照耀你前程輝煌,春雨帶給你一生福氣,春意點綴你美妙心情,春花燦爛你幸福生活。立春快樂!

7、春風融化了寒氣,春陽迎來了立春,春意盎然春之韻,春風得意美妙音,花兒待放青草綠,歡歡喜喜過“春節”,立春節氣祝福你,日子越來越好生活比蜜甜。

8、春意盎然人陶醉,流水潺潺楊柳垂,桃花粉紅佳人面,杏花芬芳惹人憐,立春節氣祝福你,滿面春風,大踏步的走向輝煌的明天。

9、楊柳依依風舞蹈,鵲上枝頭花姣俏。溪水潺潺早鶯叫,温暖一片豔陽照。田野廣闊人歡笑,辛勤勞作熱情高。春來大地多熱鬧,無限風光正美好。立春到了,願你快樂不斷。

10、春風吹,大地新,山清水秀楊柳青。蜂蝶舞,燕子翔,香花野菜滿山崗。抓時機,在春曉,播種五穀希望苗。精耕耘,勤操辦,秋獲碩果糧滿倉。願朋友,爭朝夕,幸福生活全靠你。

老北京立春吃的食物 篇三

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葱、麪餅,稱為“咬春”。運城地區新嫁女,孃家要接回,稱為“迎春”。臨汾地區則習慣請女婿吃春餅。河北南部地區有“打春吃瓜,活到八十八”的民諺,瓜指的是南瓜,當地居民有在這天吃南瓜餡兒餃子或南瓜餡兒包子的習慣。

立春這天,山東及北京、天津、山西、江蘇、河北、福建等省市許多地方都有“咬春”、“嘗春”的習俗,但其具體內容、形式卻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盡相同。咬春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吃春盤的立春食俗。到了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正月·春盤》中載:“新春日獻辛盤。雖士庶之家,亦必割雞豚,炊麪餅,而雜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沖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紅蘿蔔,名曰‘咬春’。”

吃春盤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春盤的內容已發生了更大的改變,變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肉絲、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加海蔘、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立春這天,民間還有吃春餅的習俗。最初的春餅是用麪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傳説吃了春餅和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有的地區認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餅,會使人們更加勤(芹)勞,生命更加長久(韭)。

除了春餅之外,春捲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這種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餡、用油炸制而成。其具體制作方法為:麪粉和成漿狀,放些許在平鍋底,用文火燒,時時旋轉平鍋,製成薄如蟬翼的春捲皮,然後包餡,捲成約二寸長的長筒狀,兩頭以麪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裏嫩、色香味俱佳。春捲皮一般用麥面,也有用雞蛋皮、豆腐皮者。至於餡料則分南北兩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絲等,而江南則多用白菜、肉絲、蝦絲、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

咬春和嘗春作為一種傳統的飲食文化,原本是立春節慶習俗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是,現在這種節慶習俗已經淡化了很多,甚至於許多年輕人都已經不知道這一習俗了。現在,人們更多地用吃麪條和餃子代替了吃春盤、春餅、春捲,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故民間廣泛流傳有“迎春餃子打春面”的説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4lm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