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簡介範文(精選57篇)

簡介範文(精選5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7篇《簡介範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簡介範文》相關的範文。

簡介範文(精選57篇)

篇一:簡介

簡介_作文

我性格開朗,活潑可愛。在學校尊敬老師,樂於助人,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我成績優異,積極向上,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課後喜歡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並解決問題,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如:演講比賽、書法比賽、作文比賽等等。

在這次四川大地震中,學校組織了捐款活動,我踴躍參與,把自己的零花錢就按了出去,與此同時還為他們捐贈了一套文具,並向他們寄去了一封慰問信

作為一名學生,和班上的班幹部一起管好班級,熱情地為同學服務。當同學學習上遇到難題時,我會耐心位同學分析,讓他們明白為止。當同學遇到困難時,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他。並且維持好課前紀律,課前讓大家安靜的讀書,或唱唱歌;課間時,我會組織好大家做眼保健操,讓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作為一名大隊委幹部,則配合輔導員調查學生衞生、檢查儀表。我誠實待人,能面帶微笑對待身邊每一人,不抄襲及不作弊,拾金不昧。

我很珍惜集體榮譽,每一次學校組織得的`檢查中,從不為班級丟分;在一三五按時穿校服。每個星期五,我都會帶着錦帶,站在校門前,給每一位走進校門的同學、老師敬禮,向他們問好。

在家中我尊老愛幼,經常幫家人做家務活,使他們的好助手,鄰居眼裏的好孩子。

在學習之餘,我會到市場賣賣報紙,偶爾到大街上去採訪,珍惜每一次的鍛鍊機會,與不同的人接觸,讓自己近距離接觸社會,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當然,我也深刻的體會到自己的不足:做是有些粗枝大葉,經常寫錯別字。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克服這些困難一定會做得更好!

篇二:簡介

集合的三要素

1、確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要麼在集合中要麼不再,二者必居其一;

2、互異性,集合裏相同的元素不允許重複出現,比如{a,a,b,b,c,c}是錯誤的寫法,應該寫成{a,b,c}。

3、無序性,集合裏的元素的排列不考慮順序問題,例如{a,b,c}與{a,c,b}表示同一個集合。

篇三:簡介

簡介樣本

簡介:是為闊大組織或產品的知名度,樹立組織形象或產品形象,廣泛地對社會進行宣傳、溝通信息而常用的傳播性應用文。也可配以圖片。

格式:1.標題。

2.正文:主要內容(要抓住獨特之處)。

3.聯繫線索:單位、聯繫人、聯繫地址、電話、郵編、傳真等。

範例:

某航空館

某航空館是新中國第一個航空館。其宗旨是向社會普及航空航天科學知識,交流航空科技信息,同時擔負某航空航天大學教學任務。航空館展覽廳面積1600平方米,專題展出世界航空發展史、中國航空發展史、中國航空工業之窗。展品數百架飛機模型、數百幅珍貴歷史照片、大型畫廊、飛行原理演示設備、飛機設備、發動機、火箭、導彈等。停機坪面積70000平方米,陳列不同時期各國珍貴飛機數十架。吸引着大批中外遊客,特別受到廣大青少年歡迎。

篇四:馬致遠簡介

馬致遠(約1250~1321至1324?),字千里,號東籬,元代戲曲作家,漢族,河北省滄州市東光縣人,因《天淨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另據考證,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東光縣誌和?東光馬氏族譜都有記載。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青年時期仕途坎坷,中年中進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後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馬致遠?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死後葬於祖塋。

從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雲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後,他看透了人生的恥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着“林間友”、“世外客”的閒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是“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當時最著名的“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馬致遠從事雜劇創?作的時間很?長,名氣也很大,有元代“曲狀元”之譽。他的作品見於着錄的有16種,今存《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卧》、《任風子》6種,另有《黃粱夢》,是他和幾位藝人合作的。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有《東籬?樂府》。小令《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匠心獨運,?自然天成,絲毫不見雕琢痕跡。

惜緣

[馬致遠簡介]

篇五:心經簡介

關於心經簡介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系將內容龐大之般若經濃縮,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典。全經舉出五藴、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語,即是出自本經。

心經內容闡釋

經名闡釋

整段話的概略意思是“透過心量廣大的通達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徑”。

“摩訶”:無邊無際的大、心量廣大。比喻宇宙萬物大自然之間的規律與特質,約略相當於中國傳統文化指稱的道與廣義的命。

“般若”為梵語音譯,指通達妙智慧;

“波羅”為梵語音譯,指到彼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有解脱掛礙的意思;

“蜜多”為梵語音譯,意為無極。可聯想比如蜜蜂採花釀蜜,能融合眾多不同來源成分而歸納為一。

“心”:根本、核心、精髓。一方面表示內容所探討的主體重心,另一方面也表示全篇內容的重要性。

“經”:字義是線、路、徑,引申為經典。代表前人走過的路途、獨特而深入的經歷或見解,藉口述語言或文字記載來傳承後世,以供人們做為參考指引

經文闡釋

心經經文以“觀自在菩薩”開頭,以“菩提薩婆訶”結尾(薩婆訶本為祝頌語,亦有觀自在的意思,與經文開頭相呼應)。 “舍利子(舍利弗)”是心經全文關鍵字詞之一。

心經起源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先説四聖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説明空性之理。第二轉無相法輪,藉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有些論師不瞭解甚深空性,佛陀便對無自性再做解釋,第三轉善分別法輪的《解深密經》、《如來藏經》、慈氏菩薩的《相續本母經》,詳細説明心的.體性是惟明惟知,具有原始自然之光明。

《般若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説,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説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

《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瞭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槃,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槃,即無上的菩提果位。因為解了空性貫穿三乘,故解空被稱為三乘之母,詮釋它的般若經亦稱為母般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

佛説《心經》的緣起,是在靈鷲山中部,為諸菩薩聲聞弟子所圍繞,當時觀自在菩薩正在觀修般若波羅密多、專注思惟觀修而照見五藴皆自性空。心經主要內涵是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有關空性的問答。佛出定後,認可菩薩所説,歡喜讚歎。

心經內涵可分兩種,顯義與隱義。顯義為觀空正見,為龍樹菩薩的《中論》所闡釋。隱義則為現觀道次第,間接顯示空性所依的有法,為彌勒菩薩所造的《現觀莊嚴論》所詮釋。

有學者認為《心經》經文結構之來源,大部分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觀照品第三之二,即《大品般若》習應品第三)。“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一段,出於《大般若經》第二會功德品第三十二,即《大品般若》勸持品第三十四。咒文則出於《佛説陀羅尼集經》第三卷,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故《心經》是出自《般若經》的精髓,附加密咒真言,同時奉請觀自在菩薩為其説法主,才完成現今《心經》組織的型態 。

《大般若經》中所開示之般若法門是專為已發菩提心之眾菩薩們所宣説的。其最重要的觀念在於以空性智慧覺悟諸法實相(即一切外在事物的名相,皆是自心的虛妄分別而已),既不體證、進入涅槃而自願生生世世輪迴生死救度眾生,其行為看似有違一般所認知的脱離輪迴觀念,而實際上這才是《大般若經》開悟菩薩的主旨所在。因為以慈悲喜捨之心平等救護一切眾生才是真菩薩行,而自己逃離生死輪迴卻棄眾生於不顧則有違菩薩自度度他之初衷誓願。

在《大般若經》中數度出現 “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與 “觀諸法皆空,不捨一切有情”字句。此即表示若離開對眾生的慈悲濟度,則一切修行的意義則大打折扣,不能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正果。

篇六:《本願經》簡介

《本願經》全文計分13品,原分為上下2卷,上卷由第1品至第6品,下卷由第7品至第13品。而現今流行本分上中下3卷,主要是便利讀誦。第1品至第4品為上卷,第5品至第9品為中卷,第10品至第13品為下卷。

13品內容大意分述如下: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1 : 文殊菩薩請釋尊廣説地藏菩薩的因地修行本願,如何成就不思議事。地藏菩薩因地修行,為婆羅門女,為救其母脱離地獄罪苦,供養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並於佛塔像前立弘誓願,願盡未來劫,廣設方便,度脱罪苦眾生。

分身集會品第2 : 百千萬億不可稱計阿僧祗世界,所有地獄處的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會於忉利天宮。釋尊特殷勤付囑地藏菩薩於彌勒菩薩未出世前,度脱娑婆世界苦難眾生,地藏菩薩再三請佛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觀眾生業緣品第3 : 佛母摩耶夫人請問地藏菩薩有關閻浮眾生造業及因果報應之事,並廣説無間地獄之罪報。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4 : 定自在王菩薩問釋尊有關地藏菩薩過去因地修行事宜。菩薩過去生為小國王,發願若不先度脱罪苦眾生,令得安樂,得至菩提,則不成佛。又菩薩過去生為光目女時,其母犯殺生、毀罵2業,墮地獄報。光目為救其母永離三惡道及下賤、女人身之苦,於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度脱三惡道及一切罪報眾生,方成正覺。最後又提到地藏菩薩依此閻浮提眾生造業感果的差別,而施以種種不同方便教化。

地獄名號品第5 : 普賢菩薩請地藏菩薩説明娑婆眾生受報處和地獄種種名號及惡報等事,令眾生知是果報,有所警惕,去惡向善。

如來讚歎品第6 : 釋尊略説種種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得種種人天福德、因緣果報等事。又因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眾生,本經名為:地藏本願、地藏本行和地藏本誓力經。

利益存亡品第7: 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業,是故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唸佛、供佛,引導正念,切忽殺生,添造新業;或於身死亡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奉獻佛僧,則能生亡兩利。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8 : 閻羅天子及無量鬼王,齊贊地藏菩薩不可思議功德願力,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脱。主命鬼王告閻浮提人,欲生產時,但作善事,利益母子,切勿殺生供給產母,或飲酒食肉,能令母子不得安樂。

稱佛名號品第9 : 地藏菩薩代眾生請問釋尊,有關生時死時,自得大利,不墮惡道的法門,佛告以稱念諸佛名號及所得種種不可思議利益。

校量佈施功德緣品第10 : 佛為地藏菩薩説種種校量佈施功德因緣,依發心不同,所做善事不同及佈施對象不同,所得佈施功德而有殊異。

地神護法品第11 : 於住處供養瞻禮地藏形像,是人居處可得10種利益:

1. 土地豐壤; 2. 家宅永安;3. 先亡生天; 4. 現存益壽;5. 所求遂意;

6. 無水火災;7. 虛耗闢除; 8. 杜絕惡夢;9. 出入神護; 10. 多遇聖因。

若人供養地藏菩薩,轉讀本經,或依本願所教示而修行,能得堅牢地神及釋梵、諸天眷屬擁護。

見聞利益品第12 : 觀世音菩薩請世尊為現在未來一切眾生稱揚地藏不思議利益之事,令天龍八部,瞻禮獲福。釋尊為眾生開示,見地藏菩薩形像,聞地藏菩薩名號之種種利益功德。

囑累人天品第13 : 釋尊以殷重心付囑地藏菩薩,於未來世救度一切眾生。地藏菩薩勸請世尊不以為慮,將以百千方便度脱一切眾生。釋尊再應虛空藏菩薩之請,為眾生略説聞此經及地藏名號或瞻禮形像,所得之28種福利及7種利益。

拓展閲讀:讀《本願經》給予我的啟示

在前一陣子,我有幸看到了影片《山西小院》一連六集。看完之後,我更是心情澎湃不已,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影片中主要介紹了一批山西小院裏的學佛居士們。以真誠至誠之心來念誦《本願經》。一心執持地藏王菩薩名號,而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感應,使得重疾得以痊癒,消災免難,家庭幸福和睦的一個個生動而感人的故事。他們中有老人,有中年人,更不乏有少年人。他們在疾病災難得以免除後,均願意大膽勇敢地站在了電視攝相機鏡頭前,陳述懺悔自己過去以往,因為貪嗔痴無明而曾經犯下的過錯,後得以經過唸誦《本願經》,使得宿世業障得以消除,重疾痊癒,更不乏有將要入死門的人硬是又從鬼門關裏走出來,重新做人,深信因果,重塑自我的感人故事。他們也是想通過自己的現身説法, 來教育更多的人們都來學習地藏王菩薩大孝大順,先人後己的精神。在鏡頭中,看到他們個個都是紅光滿面,幸福的笑容還時不時地洋溢在了他們的臉上時,我已經深深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了。是的,他們的確是很幸運而很幸福的,我則更是為他們已經找到了人生正確的方向而感到慶幸,他們即將很快就會到達幸福的彼岸!

受到這些善良的居士們的勤懇教誨與鼓勵開示,我以虔誠之心,來翻開了這一部不可思議,萬民敬仰的《地藏菩薩本願經》。在這一經典之中,世尊釋迦牟尼佛, 則更是對地藏王菩薩多次殷勤讚歎,稱揚其誓願功德不可思議,不可限量!世尊還三次從頂門上放大光明,出大音聲,普告大眾,應以至誠之心來供養,瞻禮,稱名,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名號。能使獲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地藏王菩薩則是在世尊的面前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來世尊則更是把“至阿逸多成佛以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脱”的重任交給了地藏王菩薩。

皆因地藏菩薩累劫以來,曾為大長者子,孝順婆羅門女,光目女.大國王。。。。。。在她曾為婆羅門女的時候,為救度墮在無間地獄的母親,設供修福,設食供養佛像,用自己的大孝心感動了佛菩薩,將母親度脱免了地獄的時候,她卻沒有因此而止步,而是“便於覺花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願我今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脱, 而我自身,方成佛道。”發了如此廣大的誓願,要趕快去搭救天下間所有自己的累生累世尚在惡趣受極大苦的六道父母眾生,繼續自己的一片孝心。她的這一種“先眾生之憂而憂,後眾生之樂而樂”的大悲大願大孝的精神,真的使我深受其感動,以此再反觀自己在平日中的以我為尊,獨來獨往,自私自利,麻木不仁更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更是覺得自己羞愧難當。懊悔不已。

讀了《本願經》,我自己才真正進入到了佛門,覺得自己以前真的是書都是白讀了,因為我直到現在才明白了什麼是仁義道德,因果報應,應該多去孝順父母。有人説《本願經》才是學佛,入佛門的基礎,到現在我知道了這一句話其實一點也不假。以前我也曾讀過大乘的佛經典像《金剛經》,《心經》,但卻是因為自己的業障深重,不知經中所云何謂,始終是得其門而不得其入,所以自己一直是徘徊在了佛門之外。原來就是因為自己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地去學習這一部大孝經典——《本願經》。就好象一個小朋友,他連國小一年級都還沒有念,字還沒認識,根基還沒打好,你就叫他去看大學的課本,他怎麼可以吃得消呢?這就叫做欲速而不達!

但是,通過現在學習了《本願經》,我終於明白到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父子至親,無肯代受的道理。地獄也是自己的唯心所現,“生死業緣,果報自受”。我們現在要趕快認清自己過往的罪業,多行善業,常孝順父母來改造自己的命運。要去向地藏王菩薩學習,更要常稱念讚歎地藏王菩薩的聖號,來回向給自己多生累劫的冤親債主,六道過去父母。

自己再去認真地去反思一下,地藏菩薩蒙佛世尊殷勤讚歎付矚,“於千百劫,頭頭救拔閻浮提造業眾生”,然我等“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脱。”然卻我等眾生卻是如此的難化剛強,難調難伏。“地藏菩薩以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脱時。”“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脱入暫出,又復遭網。”以至於”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我等眾生真的是可悲可憐,苦不堪言啊!

我觀於此,自己真的快要感歎流淚了,經典裏面所説的,不就正是在形容描述自私自利的我自己嗎?因果業緣就是那麼的可怕,我到現在還有什麼理由不讓自己趕快生起正知正見,趕快生起唸佛求懺悔的心呢?

所以我等眾生,若尚還有半點的良知,尚還有覺悟之心,就應該趕快生起皈依恭敬地藏王菩薩,因為在經典中説到,“猶未畢願,慈憫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地藏菩薩始終在忠守着自己累劫中所發的誓願,我等眾生實在是很應該好好地去珍惜,接受地藏王菩薩的教化,依止於善道,好好去吃素唸佛修行,趕快搭救自己還有自己無量劫中還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着的六道父母,趕快逃離這心頭的牢獄,脱掉這自己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離開這無邊的苦海啊!

我覺得《地藏菩薩本願經》就像是一面鏡子,把自己拿來一跟地藏菩薩累劫以來所發的重誓,廣度人天,至今由未盡數。而反觀到自己仍然是輪轉六道輪迴之中,還是過去生中由於迷惑顛倒,以妄心來造業,是傷害過無量無邊眾生的儈子手,到如今依然是如此的不知悔改,還以為這是無人知曉,以為無罪。自己真的是個千古的'罪人,即使現在馬上就把自己帶到無間地獄去受最大的苦,最大的難,也一點也不為過分,一點也不是誇張。自己真的是跟地藏菩薩大慈大孝,大行大願相比,自己真的是哪一點也跟不上,或毫髮許也更比不上啊!真的是深感自己相當相當的業障深重,更是慚愧不已啊!

所以從今往後,我定更發奮地去讀誦記憶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時時刻刻都要反觀懺悔審視告誡自己的罪業深重,明白到自己如今還是一位凡夫俗子,所以至今仍然是迷惑障難,輪轉六道,仍未得出離,我更要以《本願經》中,諸佛菩薩的淳淳教誨,去重新做人,改過自新,重塑自我。應向地藏王菩薩的大慈大孝,大悲大行大願的精神趕快看齊併攏,模仿學習地藏精神,應明白知曉佛世尊曾教誨“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的道理。更願天下間所有的六道眾生,也能因此而趕快生起無上的菩提之心,一心歸依恭敬稱念南無地藏王菩薩聖號,早登覺岸,有了成績,就趕快去搭救自己累劫,尚在苦海之中的六道父母!

過去的自己是愚昧無知,但現在讀了《本願經》以後,自己以前不知道,不明白的道理,世尊,地藏菩薩,還有諸位佛菩薩都已經在經典裏清楚明白地告訴了自己,絕沒有半點的嚇人,虛假和迷信。因為“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啊?自己則更沒有理由再去重走舊路,明知故犯。才不枉費了佛菩薩對自己的一番苦心教誨啊!

來,朋友們,讓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努力,吃素放生,精進唸佛,孝順父母,爭取早日成佛覺悟,將來也要有地藏王菩薩那麼大的成就,廣度眾生,才能不辜負了諸佛菩薩犧牲了自我,頭頭救拔我們的苦難眾生,對我們的殷切期盼,就讓我們現在馬上就去行動實踐吧!

篇七:劉華清簡介

劉華清(1916—2011),湖北大悟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1985年、1987年相繼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9月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劉華清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2011年1月14日6時,劉華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篇八:戰爭與和平簡介

1805年,在拿破崙率兵征服歐洲之後,法國和俄國之間也發生了戰爭。可是在俄國上層社會,人們的生活依舊恬靜悠閒,社交舞會照常舉行。青年公爵安德烈·保爾康斯基把已有身孕的妻子交給退隱於領地“禿山”的父親及妹妹瑪麗婭之後,就擔任庫圖佐夫將軍的副官,向前線出發去了,他希望這次戰爭能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

安德烈剛剛留學歸來的好友皮埃爾·別祖霍夫,是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是社交界的寵兒。居心叵測的監護人庫拉金公爵看到這一點,便企圖把美貌但品行不端的女兒愛倫嫁給他,結果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同年11月,安德烈所屬的俄軍在奧斯特里茨之役戰敗。安德烈歷盡種種艱難後回到禿山。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時死去了。安德烈陷入孤獨和絕望中,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結束,便下定決心終老於領地。另一方面,婚後不久的皮埃爾發現妻子愛倫與好友多勃赫夫之間存在暖昧關係,為了保護自己的名聲,他與多勃赫夫進行決鬥。在幸運地擊倒對方後,皮埃爾即與妻子分居,他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問題的困擾之中。不久,皮埃爾加入了共濟會,得出了一套生活的哲學。他又懷着寬宏大量之心,接回了妻子。

1807年2月,俄奧聯軍在埃爾勞與法軍進行了一場殘酷的鏖戰,雙方損失都很慘重。6月拿破崙與沙皇簽署了和平協定,暫時的和平生活開始了。1809年春天,安德烈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羅斯托夫公爵。在公爵家裏,他立即為充滿生命力、美麗動人的公爵的女兒娜塔莎所吸引,娜塔莎答應了他的求婚。但禿山老公爵認為她不夠富有,年齡太小而加以反對。最後雙方相約一年後成婚。不久,安德烈出國了。娜塔莎傷心地答應等待一年,卻又無法忍受寂寞。她結識了愛倫的兄弟阿納托爾。在他的誘惑下,兩人決定私奔。至此,她與安德烈的婚約宣告無效。這對安德烈驕傲的性格是一次極其沉重的打擊,為此他痛苦不堪。然而由於軍務纏身,他對此事又漸漸淡忘了。

1812年,拿破崙率先撕毀原來的和平協定,指揮軍隊跨過涅曼河,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年邁的庫圖佐夫將軍決心阻止法軍繼續向前推進,但由於戰術失誤和其他原因,並未使俄軍畢其功於一役。戰役還不斷進行着,雙方損失都很慘重。最後,俄法軍隊在博羅狄諾展開了一場異常激烈的爭奪戰。顯然,這是俄軍所進行的最糟糕的戰役。庫圖佐夫不得不痛心地宣佈軍隊無力保衞莫斯科,拿破崙則作為勝利者進抵又一座空城。安德烈在博羅狄諾戰役中身負重傷。羅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塔莎意外地在傷員中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她向他謝罪,並精心地看護他。彼此間又舊情重萌,但為時已晚。安德烈傷口惡化,不久即在睡夢中逝去。

皮埃爾留在莫斯科,決意做一名民族英雄。他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在解救一位遭受法國士兵凌辱的俄國婦女時,他被捕成為俘虜。皮埃爾的妻子愛倫在戰火中仍然難以抑止自己的放蕩行為,最後,因誤食墮胎藥而死亡。拿破崙的軍隊在空城莫斯科完全分崩離析,他疲勞地等待着,寄希望於沙皇要求他簽訂和平協定。但是這一天遲遲不來,他只好放棄莫斯科回師法國。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軍徹底瓦解,成為一羣落荒而逃、恣意搶掠的烏合之眾。在哥薩克人的不斷騷擾下,大量俄國戰俘被解救,皮埃爾也重獲自由。俄國終於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皮埃爾又回到了莫斯科,恢復了同羅斯托夫和保爾康斯基一家的友誼。娜塔莎吸引了他,而他也突然意識到娜塔莎已長大成人。於是時機一成熟,他就恭請她父母同意他們的婚事。與此同時,娜塔莎之兄尼古拉也正在考慮娶安德烈之妹瑪麗婭為妻。皮埃爾與娜塔莎結為伉儷,生活幸福。這位曾經單純而輕浮的女子變成了一個勤勞能幹的妻子。他們結婚8年後,養育了4個可愛聰敏的孩子。娜塔莎完全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丈夫和孩子們。他們發現彼此的生活實現了他們過去的夢想。尼古拉雖然無法完全肯定自己對瑪麗婭的愛,卻懂得這樁婚事明智適宜。他們收養了安德烈的兒子尼古路什卡,生活也十分快樂幸福。

篇九:高老頭簡介

內容簡介:

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麪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為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且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把兩個女兒嫁給上流社會,可他的兩個女兒生活放蕩,揮金如土,他的愛輕而易舉就被金錢至上的原則戰勝了,兩個女兒在高老頭身上一次又一次的榨取金錢,當無法再榨出油水後便不再理會他,最終連高老頭的葬禮也沒有參加,只派來兩輛空車。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懷着一腔熱情來到巴黎,結識了同在一個屋檐下的高老頭,目睹了這一切悲劇,最終為了早日飛黃騰達泯滅了良知,成為一個野心家。

作者簡介:

巴爾扎克(Honorede Balzac,1799~1850),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説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為《歐葉妮·格朗台》、《高老頭》。

巴爾扎克出生中產階級,1816年入法律學校學習,畢業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但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詩體悲劇《克倫威爾》卻完全失敗。而後他與人合作從事滑稽小説和神怪小説的創作,曾一度棄文從商和經營企業,出版名著叢書等,均告失敗。商業和企業上的失敗使他債台高築,拖累終身,但也為他日後創作打下了厚實的生活基礎。

篇十:四世同堂簡介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衚衕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鬥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曆程及生活畫卷,可歌可泣,氣度恢宏,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是一部感人的現實主義傑作。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裏的住户,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係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後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後,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閲歷和抗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給北平人的共和麪,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麼殘忍的暴行!

可恨的是,現在的日本極其右傾。執意搶奪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刻意製造中國威脅論,有意修改和平憲法,不承認侵略歷史,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把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輕描淡寫為南京事件,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走越深,引起中韓鄰國人民的不滿和憤怒。面對這些,我們的態度是堅決的,我們曾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有着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更要在維護主權和國家尊嚴上進行艱苦卓越的鬥爭!

掩卷沉思,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

篇十一:紅與黑簡介

《紅與黑》是法國作家司湯達創作的長篇小説,也是其代表作。作品講述主人公於連是小業主的兒子,憑着聰明才智,在當地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時與市長夫人勾搭成奸,事情敗露後逃離市長家,進了神學院。經神學院院長舉薦,到巴黎給極端保王黨中堅人物拉莫爾侯爵當私人祕書,很快得到侯爵的賞識和重用。與此同時,於連又與侯爵的女兒有了私情。最後在教會的策劃下,市長夫人被逼寫了一封告密信揭發他,使他的飛黃騰達毀於一旦。他在氣憤之下,開槍擊傷市長夫人,被判處死刑,上了斷頭台。

紅與黑簡介

木匠的兒子於連從小就希望通過自身奮鬥來進入上流社會,但在家中,他因為不擅長做力氣活,喜歡讀書而不受父親喜愛,但也正因精通拉丁文而被市長德瑞僱為家庭教師。其實市長僱傭他只是為了在與瓦列諾先生的明爭暗鬥之下,為了面子來顯示自己高人一等。

於連與市長的妻子德·萊納夫人產生了愛情,於連對於德萊納夫人的愛只是因為一種野心,他覺得自己出身卑微但卻能得到地位高貴美婦人的愛情,並因此十分自豪。

後來,市長髮現了他們的私情,卻礙於臉面以及擔心把妻子逐出家門後自己會損失一大筆財富而裝聾作啞作罷。於連因事情敗露離開了維利葉爾,去往貝藏鬆的神學院,恰逢彼拉院長受到排擠辭職不幹了,並介紹了於連去當木爾侯爵的祕書。

於連在如此貴族社會的環境中也很快成了一個上流社會的花花公子。他開始追求木爾侯爵的女兒瑪蒂爾德,而瑪蒂爾德認為自己敢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相愛是很浪漫的事,且把於連看作一位英雄,委身於他。但只要於連表示對她的愛慕,她就開始侮辱他。

後來於連因公事去往國外,遇上了情場老手俄國柯哈莎夫王子,他教於連假裝追求另一個女人,以達到降服瑪蒂爾德的目的。於連開始轉抄俄國王子準備好的情書給元帥夫人,瑪特爾見了再也忍受不住了,開口求於連愛她。

瑪特爾以懷孕威脅父親接受於連,侯爵拗不過女兒,便給了他們一份田產,授予了於連貴族稱號。於連陶醉在個人野心滿足的快樂中,誰知道瑪蒂爾德來信説,德萊納夫人寫信給木爾侯爵揭露了於連曾是自己情夫的真相,惱羞成怒的於連立即趕回維拉葉爾,朝德萊納夫人開槍,並因此被捕。

德萊納夫人醒來之後買通獄吏,於連得知後感動落淚,而對於為營救自己而從巴黎趕回來的瑪蒂爾德卻無動於衷。開庭的時候於連開始攻擊資產階級,被法庭宣判死刑。於連死後,瑪蒂爾德買下了他的頭顱,親自埋葬了他的頭顱,而在於連死後的第三天,德萊納夫人也離開了人間。

篇十二:呼嘯山莊簡介

《呼嘯山莊》通過一個愛情悲劇,向人們展示了一幅畸形社會的生活畫面,勾勒了被這個畸形社會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種種可怖的事件。整個故事的情節實際上是通過四個階段逐步鋪開的。第一階段敍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亨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第二階段着重描寫凱瑟琳因為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第三階段以大量筆墨描繪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恨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最後階段儘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突出地揭示了當他了解哈里頓和小凱瑟琳相愛後,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甦,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作者介紹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是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詩人和小説家。她在這個世界上僅僅度過了三十年,便默默無聲地離開了人間。她寫過一些極為深沉的抒情詩,包括敍事詩和短詩,有的已被選入英國19世紀及20世紀二十二位一流詩人的詩選內。

她與《簡·愛》(Ja ne 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及她們的小妹妹——《艾格尼絲·格雷》的作者安妮·勃朗特——並稱“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國19世紀文壇上煥發異彩。

篇十三:劉華清簡介

國 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湖北黃安

出生日期:1916年

逝世日期:2011年1月14日

職 業:軍人

軍 銜:上將

劉華清履歷

劉華清(1916—2011),1916年生於湖北黃安,原籍湖北大悟。

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任鄂東遊擊總司令部科長。1934年任第二十五軍政治部科長。參加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戰役,並參加長征;後任第十五軍團政治部科長、第三十一軍司令部科長等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司令部祕書主任、政治部宣傳科科長。1941年後任冀南軍區和冀魯豫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第六軍分區副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第6旅政治委員。1949年1月任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後任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西南軍區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第十軍副政治委員,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等職。

1954年7月至1958年進入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歷任海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海軍副參謀長,國防科委副主任,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海軍司令員,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副祕書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得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任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委員。1985、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92年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

1997年,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1998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卸任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後退休。

2011年1月14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2011年1月24日,劉華清同志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錦濤、吳邦國、温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賀國強等前往八寶山送別;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解放軍四總部及駐京各大單位和武警部隊負責人,以及劉華清的生前好友和家鄉的代表也前往送別。

著有《劉華清回憶錄》 、《劉華清軍事文選》 。

篇十四:劉華清簡介

早年時期

劉華清1916年10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二程區花橋鄉劉家院子村(今屬大悟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入私塾,10歲在村辦新學堂學習,開始接觸進步思想。1927年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農民政府和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先後成立,他成為紅色小交通員和本村兒童團長。192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革命工作,任村團支部書記,1935年10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5月起,劉華清同志任少共黃安二程區委書記、遊擊武裝中隊長。同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陂安南縣軍區指揮部少共團委書記,紅安中心縣軍區指揮部團委書記兼少共縣委書記,中共鄂東北道委會祕書及鄂東北遊擊總司令部交通隊政治指導員、祕書科科長,在極其困難的遊擊歲月裏堅持鄂豫皖邊區武裝鬥爭。1934年11月,他參加了紅25軍長征。先後任軍政治部組織、宣傳、文印科科長,刻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先遣隊北上抗日宣言》。他作戰英勇,不畏艱險,在獨樹鎮戰鬥中腿部負重傷,憑着堅定的信念,拉着馬尾巴堅持行軍。在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的鬥爭中,他負責編輯和刻印軍政治部《戰士報》、起草文件、刻印佈告等,有力地配合了反“圍剿”鬥爭。1935年9月,紅25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15軍團政治部敵工部科長,紅78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紅31軍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紅軍援西軍機要科科長,參加了陝甘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和勞山、榆林橋、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戰鬥。宣傳工作中,他和有關同志一起,採用鄂豫皖地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將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改成歌曲,傳唱至今。西征中,他受命單身策馬到敵軍圍寨下喊話,宣講紅軍的抗日主張,成功爭取和談,避免了紅軍傷亡,受到紅軍西方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同志的表揚。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劉華清同志先後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幹部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129師司令部祕書主任,參加了七亙村、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並受命護送鄧小平同志由八路軍總部到129師赴任。1938年8月,任129師政治部宣教科科長。1939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黨總支書記。同年9月任129師供給部政治部主任。1940年在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中,他帶領供給部夜以繼日地生產和調運軍需物資,有力保障了前方部隊作戰。同年11月起任冀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在日本侵略軍不斷殘酷“掃蕩”、合圍的艱苦歲月裏和大家頑強堅持鬥爭。1944年任平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45年2月,任冀魯豫軍區第6軍分區副政治委員,率部參加對日偽軍的攻勢作戰,收復了夏津、高唐縣城。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11月,劉華清同志任晉冀魯豫軍區第2縱隊6旅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上黨、邯鄲、出擊隴海路、定陶、鉅野、鄄城、滑縣、豫皖邊戰役和豫北反攻作戰。1947年6月,率部隨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羊山集戰役中,在友鄰部隊進攻受挫、戰場態勢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他冷靜觀察、判明敵情、正確指揮、大膽建議,率部英勇戰鬥,迅速擊破敵軍陣地,所部榮立大功一次。1948年率部參加淮海戰役,轉戰桐柏、江漢地區,牽制敵黃維、張淦兵團,配合北線野戰軍主力作戰。他運用靈活多樣的作戰樣式,率部協同友鄰部隊阻擊黃維兵團,後奉命阻擊李延年兵團,為淮海戰役勝利作出了貢獻。1949年春,任第二野戰軍11軍政治部主任,參加了渡江戰役。同年6月起任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校黨委委員,為解放和建設大西南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軍政幹部。

共和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華清同志先後任西南軍區軍政大學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高級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2年5月,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政治委員、校黨委書記。1953年3月,任第一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主持學校日常工作。1954年8月,赴蘇聯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學習,比較系統地學習了海軍專業理論和高級指揮學。1958年回國後,相繼任海軍旅順基地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他組織基地部隊參加旅大海岸防禦戰役演習,主持編寫修改海軍40餘種條令、訓練大綱和教材,提出並組建了基地核心戰鬥部隊。1961年8月,任國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長。他帶領全院人員白手起家,艱苦創業,開展新型艦艇的自主研究設計。經過4年努力,初步形成了艦艇科研設計體系。1965年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部黨委成員兼第七研究院院長。在部院合併、廠所合併中,他堅持正確意見,使七院各配套專業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確保了人心不散、力量不散、研究不斷線。

十年時期

劉華清同志受到迫害。他敢於堅持原則,同林彪集團進行堅決鬥爭。同時頂住逆流,努力為科學研究工作的恢復和開展創造有利條件。1966年10月,任國防科委副主任,協助聶榮臻同志組織全軍裝備科研工作,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促成遠洋測量船和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衞艦、新型常規動力潛艇的上馬,組織展開核潛艇研製工作,組織研製和改進高炮系統、地空導彈、反坦克武器以及高空高速殲擊機。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研製中,他敢於負責,積極支持技術人員大膽工作,保證了研製工作順利進行。1970年12月,任海軍副參謀長。1975年9月,他向鄧小平同志專門寫了《關於海軍裝備問題的彙報》,受到鄧小平同志的關注和重視。同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促成了一批重要工程上馬。

1977年底,劉華清同志任國防科委副主任。1979年2月,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助理。1980年1月,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主管裝備、軍務和動員工作。他直接參與和組織制定了國防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創造性地組織擬定了全軍常規武器裝備體制等文件,對明確軍隊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保證了軍隊武器裝備研製、生產、採購、保障等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體系化。他推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軍隊裝備維護和管理,提高了裝備完好率。他領導總參軍務部起草軍隊精簡整編方案,為軍隊精簡整編提供了依據。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部隊管理教育特點規律,推動頒發《貫徹共同條令檢查標準》。積極推動民兵組織調整改革、修改兵役法、建立退伍軍人預備役登記制度、改進民兵軍事訓練和戰時動員工作。1981年5月,任軍委戰略武器定型委員會主任,領導定型和生產了20多項常規和戰略武器。

海軍司令員時期

1982年8月,劉華清同志任海軍司令員、黨委副書記。他與海軍黨委一班人在海軍進行全面整頓,果斷處理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消除派性,增進團結,使海軍面貌發生重大變化。他着眼建設強大海軍,強調增強海洋意識、維護海洋權益、經略海洋,提出並確立了中國海軍戰略理論,提出了海軍作戰方針和海軍裝備發展方針。組織擬製了《海軍2000年前發展設想和“七五”建設規劃》、《2000年的海軍》、海軍裝備發展規劃。他領導進行海軍軍事訓練、院校教育、裝備管理、編制體制、後勤保障、戰場建設等各方面的改革,開創了海軍建設新局面。他領導制定和頒發了《海軍師以上首長機關訓練大綱》,領導組織首次西太平洋海域遠航合成訓練、首次驅逐艦編隊出訪南亞三國、首次南極考察等,在海軍訓練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他高度重視海軍裝備建設,參與領導了導彈驅逐艦等一大批新型艦艇、飛機、導彈武器裝備的發展決策和研製生產,組織指揮了水下發射運載火箭,使海軍裝備水平大幅度提高。他積極推動建立海軍裝備論證中心、海軍學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領導大力開展與外國海軍代表團及編隊互訪,並率中國海軍代表團訪問了英、美、法等多個國家,促進了與各國海軍的友好往來與學習交流。

中央軍委委員時期

1987年11月,劉華清同志任中央軍委委員、副祕書長。1988年初,他組織力量自主研製空中加油機,歷經6年努力通過了定型審查,結束了國產飛機不能空中加油的歷史,為海空軍的空中遠程作戰提供了保障。為建設永興島機場,他三赴西沙調研。為適應軍隊建設的戰略性轉變,他參與領導調研論證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工作,組織擬製了《加快和深化軍隊改革的工作綱要》,經中央軍委批准後頒發。1988年6月,任中央軍委國防科技裝備體制改革小組組長,提出加強武器裝備集中統管的建議和方案。他負責主持制定加快空軍建設發展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對一些需要儘快攻關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點和久拖不決的問題大膽拍板,勇於負責。1989年8月,他根據當時的國際環境及時向中央提出獨立自主加快武器裝備發展的建議。

中央軍委副主席時期

1989年11月,劉華清同志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90年4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軍委軍隊建設“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領導小組組長,組織制定了《中央軍委關於“八五”期間軍隊建設計劃綱要(草案)》。

1992年10月在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上,劉華清同志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進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續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軍委主席江澤民同志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他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貫徹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積極推進人民解放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堅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發揚老紅軍優良傳統,強調加強軍隊黨的自身建設和軍隊宗旨教育,保證人民軍隊建設的正確方向;積極研擬和堅決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着眼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提高解放軍在現代化條件下的防衞能力;堅持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位置,從難從嚴訓練部隊,加強院校建設,培養和造就大批現代化軍事人才;走中國特色精兵之路,堅持精兵合成、提高效能、平戰結合的原則,不斷優化軍隊的編制體制,強化軍隊質量建設;重視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堅持公道正派地培養、選拔和使用幹部,狠剎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保證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幹部得到提升使用;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科學管理部隊,發揚尊幹愛兵的優良傳統;堅持艱苦奮鬥、勤儉建軍,充分挖掘現有物質條件的潛力,努力提高後勤保障能力;堅持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他不顧年事已高,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部隊建設中的問題。劉華清同志非常重視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建設,在堅持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裝備和技術,在對外軍事技術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快了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步伐。他針對現代戰爭的特點和世界軍事技術的發展趨勢,根據經濟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增強的實際,堅決貫徹科技強軍戰略,跟蹤世界水平,着眼長遠發展,着重規劃和組織研製了一系列高新武器裝備。他幾乎走遍了國防科研一線廠、所、院校、試驗基地,直接瞭解情況,解決問題。他積極推進陸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推動發展新型飛機、艦艇、導彈、電子裝備等一系列重大武器裝備,推動實施衞星、載人航天工程,為軍隊裝備現代化、為國防工業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劉華清同志積極推動對外軍事交流與合作,多次率領軍事代表團出國訪問和接待外國軍事代表團來訪,參與決策參加國際軍事觀察、軍備軍控談判、軍事維和等涉外工作,增進了解放軍與外軍的瞭解和友誼,提升瞭解放軍的國際地位,開創了中國軍事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劉華清同志十分重視做好香港迴歸的有關工作,堅決執行中央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一系列重大方針原則,認真謀劃了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的籌建和進駐準備工作,先後三次到駐香港部隊調研視察,現場解決實際問題,指導駐香港部隊全面做好進駐香港履行防務的各項準備,為駐香港部隊順利進駐香港履行防務職責奠定了基礎。

劉華清同志作為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員,參與了黨、國家和軍隊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參與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等重要文件的討論,並認真推動貫徹落實。他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以及廣大人民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晚年時期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閉幕後,劉華清同志退出領導崗位,但他仍然關心黨和國家的事業,關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關注改革開放事業的發展,關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關心人民羣眾的疾苦,關心革命老區的發展,關心香港、澳門的繁榮與穩定,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表現出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赤誠與忠貞。2011年1月14日6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2011年1月24日,劉華清同志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軍旅事蹟

孤軍長征

1934年11月16日,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3000餘名紅二十五軍將士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先遣隊”的旗幟,踏上長征之路。這支部隊的長征很特殊,自從撤離鄂豫皖蘇區,就一直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繫,連遵義會議都不知道,成了一支獨立作戰的孤軍。直到1935年7月,才得知中央紅軍的消息。長征中,劉華清被編入軍政治部機關,任組織科長,後又當宣傳科長。

獨樹鎮負傷

1934年11月25日,劉華清所在紅二十五軍進入獨樹鎮。26日,寒流氣温陡降,雨雪交加,25軍突然遭遇了襲擊,軍政委吳煥先帶領225團與敵展開白刃戰。劉華清在戰鬥中左腿踝骨上側中彈。戰後,劉華清拒絕組織就地安置,堅持負傷上路,“就是死也要死在紅軍隊伍裏”。政治部主任戴季英知道後,送給劉華清一匹小馬,讓其隨部隊一起轉移。

創辦《戰士報》

紅二十五軍長征分兩個階段,中途有一次停頓,創建了鄂豫陝新蘇區。期間,軍政治部創辦了《戰士報》,當時劉華清為宣傳科長,負責報紙的籌稿、編輯、刻印,以及起草文件、擬定標語口號、組織布置羣眾大會等、部隊的宣傳教育工作等等。

創建新蘇區過程艱難。給養不濟,生活異常艱苦。在劉華清的參與下,及時將部隊的好人好事收集起來,在報上刊登。為配合羣眾反抗捐税的鬥爭,又在報上提出抗捐、抗債、抗糧、抗夫、抗丁的五抗鬥爭口號,積極配合宣傳。

《戰士報》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很快成了全軍上下關心的報紙。雖然簡單粗糙,但很及時很實際,富有戰鬥力,對新蘇區創建起了積極作用。

絕處中逢生

1935年9月初,合水縣板橋鎮,國軍35師騎兵團對劉華清所在部隊發起進攻。225團1營迅速搶佔一座山頭,阻敵進攻,掩護徐海東等突出重圍。此戰,225團損失200多人,團長方炳仁犧牲。

此後,劉華清所在部隊繼續北進,途遇崎嶇山路、荒草野地、以及小面積沙漠,部隊官兵極其虛弱,部分將士因飢餓疲勞而犧牲。在此艱難環境中,全軍指戰員採取互助形式,互相扶助,全軍上下團結一致,以頑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經數天跋涉最終走出了荒漠區。

1935年9月7日,劉華清所在部隊到達了合水東北的豹子川(今屬華池縣),地處陝甘蘇區邊緣。9月15日,到達延川縣永坪鎮。9月16日,與劉志丹等率領的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會師,並於永坪一條幹涸的河道里舉行會師大會。9月18日,永坪鎮又舉行了盛大的聯歡會,慶祝兩支隊伍勝利會師。

劉華清所在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歷時10個月,轉戰萬餘里,勝利結束長征。此時,全軍總共3400餘人。

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成歌

1935年9月,劉華清所在部隊與陝甘紅軍會師後,統一合編為紅15軍團。軍團政治部機關,是紅二十五軍政治部改編的,劉華清任宣傳科長,程坦任政治部祕書長。

紅15軍團接連取得勞山、榆林橋兩仗勝利,此時,部隊補充了大批新兵。在對新兵進行紀律教育中,程坦祕書長提議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編為歌曲,此建議得到了劉華清等一致同意。隨後,借用鄂豫皖蘇區流行的《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歌譜,配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內容編成歌曲,並在《紅色戰士報》刊登,很快歌曲便傳唱開來。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今吳旗)。在慶祝會師大會上,紅15軍團的官兵唱起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隨即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會後不久,歌曲傳播到了很多部隊中。

太行歲月

八路軍第129師成立

1937年8月25日,劉華清所在的紅31軍和紅4軍、陝北紅29軍、紅30軍、獨立第1、第2、第3、第4團以及第15軍團的騎兵團等部隊一起,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訓處主任張浩。下轄第385、第386兩個旅、教導團和5個直屬營等共1.3萬餘人。

劉華清所在的第31軍改編為第386旅。原第91師改編為第771團,原第93師改編為第772團。劉華清任第386旅幹部大隊大隊長兼政治委員。9月上旬,任第129師師部祕書處主任。

劉華清師部上任後不久,第129師移駐富平縣裏莊鎮,各部隊改編後都在進行抗戰出征前的各種準備。9月6日,第129師在陝西三原縣石橋鎮召開全師改編和抗日出徵誓師大會。

第129師東渡黃河到敵後

此時,華北局勢十分危急,日軍佔領北平和天津後分三路大舉進攻,一路沿平綏鐵路向西進犯,一路沿平漢鐵路向南進犯,一路沿津浦鐵路南下。國民黨在華北有70餘萬軍隊,節節敗退。中共中央對局勢的分析是:未來華北抗戰局面,只能依靠開展敵後游擊戰爭來贏得勝利。遂決定八路軍的3個師分別進駐恆山、五台山、呂梁山等地區,形成向敵佔交通線和中心城市四面包圍的態勢,有利於相互協同,擴大回旋餘地,保持戰略主動,迅速實現戰略展開,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

根據八路軍總部的指示,10月 6日,第129師大隊人馬,經過韓城芝川鎮趕到風陵渡,準備從渡過黃河。劉華清所在部隊到達風陵渡時,先遣部隊已經備好一些船隻、木筏和羊皮筏子,請了一批船工和水手駕舟協助擺渡。師首長先分開渡河,張浩主任殿後,劉華清隨其最後一批渡過黃河。

周恩來副主席當時正在太原,與國民黨協調八路軍在山西的作戰任務。劉伯承師長和徐向前副師長趕到太原與周副主席會合。劉華清所在部隊則由張浩主任帶領,在侯馬站登上敞篷列車,沿同蒲路北上,到達太原。在太原停了一天,劉華清陪着張浩主任,見到不少在山西的國民黨要員。不久,徐向前去五台山需要參謀人員,劉華清便帶了司令部的參謀和警衞排的人員跟隨去了。

經歷的亙村戰鬥

劉華清所在129師東渡黃河後,劉伯承師長率先頭部隊第769團,於1937年10月10日進抵五台縣東冶村。這時,日軍經雁門關南犯,攻陷了代縣、原平,正繼續向忻口進攻;經保定南犯的日軍,已攻陷石家莊,繼而向娘子關進攻,太原已處在日軍包圍之中。不過,日軍的交通線已被八路軍第115師、第120師切斷。129師的任務是在娘子關地區配合友軍,阻止日軍向太原攻擊。

10月18日,129師第386旅和第385旅第769團進抵平定縣東南地區。沿正太線西犯的日軍正猛攻娘子關;舊關已落入敵手。守衞娘子關的是川軍和閻錫山的部隊,有數萬兵力。129師部署在娘子關東南,於日軍側後尋機殲敵。129師一邊側擊、阻擊日軍,一邊收容潰散的友軍。

七亙村戰鬥之前,129師已打了兩仗。一仗是10月19日徐向前副師長指揮第769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團長陳錫聯以第3營為突擊隊,偷渡滹沱河,隱蔽進入機場,距機羣約 30米時發起猛烈攻擊。經一小時激烈戰鬥,將24架敵機全部炸燬,殲日軍警衞部隊100多人。這是第129師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10月20日,又打了長生口戰鬥。

七亙村位於太行山中部,在山西、河北兩省交界處,是井陘、平定、昔陽三縣交匯點。太行有“八陘”,井陘就是“八陘”之一。井陘有兩個大門可穿過太行山:北門為娘子關,南門就是七亙村。七亙村四面環山,峽谷陡峭,溝樑縱橫,道路險峻,是屯兵設卡要地。七亙村邊有—條不足兩米寬的村道,道南是一溜大坡,高有10多米,道北則是幾十米深的深溝。

10月25日,吃過午飯,劉伯承師長帶參謀人員去七亙村觀察地形。劉華清帶上20多名警衞人員跟去了。到了七亙村附近,山谷口衝出一股日軍,向劉華清所在部隊猛烈射擊。在劉伯承指揮下打退了敵人。不久,日軍派出一架飛機在頭頂上盤旋,劉伯承在劉華清等再三勸阻下,仍鎮定地繼續察看地形。此次出發前,參謀處長李達曾指示劉華清,要寸步不離劉師長,一定要保證安全。劉華清暗自捏着一把汗,死死盯住敵機動靜,一旦需要,隨時準備用身體擋住敵機的掃射。

七亙村是日軍第20師團進犯平定、太原的必經之路,地形利於設伏。劉伯承決定在此處伏擊日軍。

當天下午,日軍第20師團開始向平定方向進犯。其後續是輜重部隊,1000多人,在距七亙村10公里的測魚鎮宿營。劉伯承命令第772團副團長王近山帶領第3營設伏在路南的土坎上,任務是切斷日軍第20師團的交通,奪其輜重。

26日拂曉,第772團3營進入伏擊地區。第11連的陣地設在村南通向平定大道的南側,第12連及團特務連一個排在道北坡上佔領地,第9連、第10連為預備隊,控制七亙村南側高地。各伏擊部隊的位置,距大道最近的只有二三十米,遠的也不過四五十米。9時左右,日軍掩護部隊200餘人,先通過了伏擊區;輜重部隊見沒動靜,便跟進到了伏擊區;其後尾掩護部隊100餘人,則還在東石門地區。劉伯承命部隊突然發起攻擊,敵人大亂,倉皇向東石門回逃,又遭截擊。不到兩個小時,戰鬥結束,共計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和大批軍用物資。僅傷亡30餘人。

劉伯承在七亙村“重疊待伏”

七亙村戰鬥僅過兩天,劉華清所在部隊又在七亙村打了一次伏擊。師首長分析,日軍西犯,急需補給,其後方輜重部隊肯定需要繼續西進;而一旦西進,就別無選擇,只有走七亙村這唯一的道路。這就為再次設伏提供了機會。

28日晨,測魚鎮日軍輜重部隊,在100餘名騎兵和 300多名步兵掩護下,再次出動西進。因此前已經探知情報,又設了埋伏。日軍雖有警惕,但沒想到僅過兩天會再次設伏。上午11時,敵先頭部隊通過伏擊區時,並沒察覺。等輜重部隊進了伏擊圈後,突然展開猛烈火力攻擊。敵人這次比上次準備得充分些,掩護火力很強,一時未能將敵打亂。天不作美,戰鬥到黃昏,下起大雨,支援部隊也沒趕上參戰。敵一部向平定竄去,後續部分逃回了測魚鎮。這次戰鬥斃敵100餘人,繳獲騾馬數十匹,傷亡20餘人。

10月底,日軍先後佔領了陽泉、平定,沿正太鐵路及南側幾條主要平行的大路向榆次、太原逼進。八路軍總部率部從五台山地區進至壽陽以南地區,第129師奉命率第386旅轉至昔陽附近。11月初,在劉伯承指揮下,又在昔陽以東的南、北界都和黃崖底,打了一場伏擊日軍的戰鬥。

劉伯承判斷:日軍第109師團第135聯隊的一個大隊,由九龍關進犯昔陽,必然要經過南、北界都和黃崖底。這一帶是河谷山間地形,便於設伏。遂決定第386旅第771團埋伏在黃崖底以南風居村,第772團埋伏在黃崖底以東鞏家莊,師指揮所設在黃崖底附近。11月2日,日軍的一個大隊進入伏擊區,772團集中機槍、迫擊炮猛烈殺傷敵人,3次打退敵人向陣地的衝擊。此役共擊斃日軍300餘人,射殺及繳獲戰馬200餘匹,劉華清所在部隊傷亡30餘人。11月4日,第769團先後兩次配合第343旅在昔陽的廣陽以西伏擊日軍,斃、傷日軍300餘人,射殺及繳獲戰馬60餘匹。11月7日,129師3個團與第115師主力又一次在廣陽、户封地區設伏,斃、傷日軍250餘人。劉伯承師長把這三次成功的伏擊戰稱作“重疊的待伏”。

第129師抗日初期的這些戰鬥,劉華清一直在劉伯承師長身邊,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劉華清護送鄧小平到第129師上任

1938年1月5日,中共中央軍委任命鄧小平為第129師政治委員,劉華清在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接受了護送鄧小平政委到遼縣第129師上任的任務。當時,和鄧小平政委同行的還有彭真同志,彭真同志時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長。

劉華清等一路需經曲沃、冀城、陽城、晉城、高平等地,才能到達長治。山西路途崎嶇,走了3天,到達長治。隨後,劉華清等繼續坐汽車到了武鄉縣。次日,劉華清等乘坐汽車故障,劉華清奉命去縣政府尋覓馬匹。在縣政府幫助下,劉華清帶回4匹馬。鄧小平政委和警衞員騎馬先行,其餘的徒步行軍。一天後到達遼縣西河頭第129師師部。

由此,劉伯承便與鄧小平合作,統率129師。此後不久,第129師在劉、鄧首長的直接指揮下,先後進行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三次伏擊戰,均取得勝利。

夢牽航母

航空母艦的應用,是20世紀艦艇發展的偉大成就。中國對航母作過可行性研究,劉華清也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劉華清根據上級指示,組織過航空母艦的專題論證,並上報過工程方案。1980年5月訪問美國時,美國軍方安排劉華清等訪美團參觀了“小鷹”號航空母艦。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空母艦。

1982年,劉華清就任海軍司令員,航空母艦在劉華清的心中越來越重要。劉華清分析到:中國是一個瀕海大國,有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隨着海洋開發事業和海上鬥爭形勢發展,中國面臨的海上威脅和過去大不相同,要對付具有遠戰能力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艦載航空兵。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海軍的實力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中國的海防邊疆遼闊,卻只有中小型艦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發生戰事,有時只能望洋興歎。發展航空母艦,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當時,國家經濟力量有限。1984年初,在第一屆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上劉華清曾提出:海軍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時間了,現在國力不行,看來要等一段時間。兩年後,劉華清又一次提到:航母總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總要考慮。1986年11月,劉華清主持召開海軍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了軍內外領導和著名專家。不少同志從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及收復南沙、台灣迴歸等戰略任務的需求出發,建議海軍發展航母。

1987年1月,召開海軍裝備技術工作會議,劉華清又提到,要把航空母艦搞得能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要很好地研究和論證。當時,各國都在注意發展航空母艦,無論是攻擊性的或垂直短距其間的,都是為了解決防空和海上攻擊問題,都在注意發展。因此,劉華清要求早論證,早點把這個問題研究透。

劉華清還認為,解放軍搞航空母艦,目的不是為了和美國、蘇聯比賽,主要是用於解決對台鬥爭需要、解決南沙羣島爭端和維護還有權益等方面的任務。平時還可以用於擴大維護世界和平的政治影響。海軍有了航空母艦,海軍的質量就會發生大變化,海軍的作戰能力也將有較大提高,有利於提高軍威、國威。

1987年3月31日,劉華清向總部機關彙報了關於海軍裝備規劃中的兩大問題:一是航母、一是核潛艇。這兩個問題涉及到海軍核心力量的建設,是關鍵性問題。從長遠看,對國防建設是有利的:這亮相裝備不僅為了戰時,平時也是威懾力量。

劉華清設想,對航母的發展,“七五”開始論證,“八五”搞研究,對平台和飛機的關鍵課題進行預研,2000年視情況上型號。

人物評價

自我評價

作為公民,我為國家和民族盡心盡力,貢獻了自己的全部才智;作為軍人,我一直在衝鋒陷陣,沒有讓軍裝沾上污點;作為下級,我完成了小平的重託,將來彙報,可以不用汗顏。

中央政府評價

劉華清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黨、國家和軍隊的卓越領導人。

新華社評價

劉華清同志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無論是生死關頭,還是身處逆境,都百折不撓,奮鬥不息,體現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革命事業的矢志不渝。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事業。

他堅決擁護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決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強的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經受住了各種風浪的考驗。劉華清同志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非凡膽略和領導才能。他注重宏觀籌劃,善於統攬全局,在解放軍的軍事、政治、後勤、裝備工作方面均有重要建樹。他身經百戰,有勇有謀,軍政兼優,指揮部隊打了許多硬仗惡仗,經歷了無數次槍林彈雨的洗禮和生死的考驗,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藝術。他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堅忍不拔,敢作敢為,積極推動軍隊的改革和全面建設,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表現出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他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劉華清同志具有共產黨人的崇高風範和優秀品質。他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心繫國防、服務人民,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他講政治、講原則、顧大局,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政治生活準則,堅決維護黨的團結。他光明磊落,公道正派,誠實厚道,為人謙和,善於團結同志一道工作。他模範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作風民主,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他堅持求真務實,不尚空談,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紮紮實實解決實際問題。他廉潔奉公,嚴於律己,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保持了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他崇尚科學,尊重人才,關心同志,愛護幹部,德高望重,贏得了全軍指戰員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崇敬與愛戴。

國外媒體評價

劉華清歷任海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兼旅順基地司令員,海軍副參謀長,海軍司令員等職,在職期間為中國海軍的現代化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的“現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布衣將軍”

從大別山到中南海,從將軍到平民百姓,劉華清不改的是愛民心腸,不變的是布衣本色。

劉亞洲對劉華清晚年評價

在主持軍委日常工作期間,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間,他沒有辜負小平同志的重託,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認真履行職責,給江澤民同志當好助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劉副主席為自己的晚年,寫出了完美的一章。

李傑大校的評價

劉上將作為海軍的司令,也是國家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是經過了長征的考驗,同時也在前蘇聯海軍學院系統的學習過海軍理論,既有戰爭的經歷,同時具有很好的軍事理論功底。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首次提出了新時期中國的海軍戰略,其後又根據海軍的發展提出了建設和發展航母的建議,首次提出海軍戰略,這在中國海軍發展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筆,劉華清上將是解放軍卓越的領導人,他對中國海軍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楊毅少將的評價

劉華清同志對中國軍隊的發展,特別是對海軍的發展有着巨大的歷史性貢獻。在20世紀80年代,他對中國海軍建設嘔心瀝血,付出巨大努力。劉華清同志擔任中國海軍司令員時,在中國首先提出創立海軍戰略問題,這對於中國海軍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海軍建設上,劉華清傾注了很大的心血,包括在院校改革、增加海軍武器裝備論證建設、海軍軍事學術機構建設、海軍武器裝備建設,以及現代海軍軍事人才建設都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人民海軍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是與劉華清同志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分不開的。

人物家庭

夫人,徐紅霞。

長子,劉維明,曾在解放軍總裝備部任職。妻子鄭莉。

次子,劉卓明,曾在海軍裝備中心任職。

長女,劉朝英,曾在長城工業公司任職。丈夫潘岳,曾任中國國家體改辦副主任。

次女,劉小莉。旅美。

篇十五:司馬懿簡介

司馬懿簡介

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温(今河南温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的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懿為晉宣帝。

個人年表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闢司馬懿為文學掾。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薄等職。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曹操征討張魯。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進封魏王后,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轉為丞相軍司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次子司馬昭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黃八年級年(221年),免去督軍官職,升任侍中、尚書右僕射。黃九年級年(222年),和黃初五年(224年),曹丕兩次伐吳,都以司馬懿鎮守許昌,並改封司馬懿為向鄉侯。

黃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轉任撫軍大將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馬懿與曹真、陳羣、曹休為輔政大臣。八月,孫權出兵攻魏。司馬懿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吳將張霸,斬首千餘級。十二月,升任驃騎將軍。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馬懿駐紮宛城,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馬懿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大司馬曹真一起伐蜀。八月,司馬懿從西城沿沔水直達朐腮,克新豐縣,駐軍丹口,後遇雨班師。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議建立上邦軍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開始主持對蜀的戰爭。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諸葛亮率軍10萬出斜谷攻魏,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兩軍對峙。五月,吳軍10萬三路攻魏,以配合蜀軍作戰。魏明帝派秦郎率2萬人援司馬懿,自率主力反攻吳軍。七月,吳軍撤走。八月,司馬懿與諸葛亮相持百餘日。諸葛亮當月病故於五丈原軍中,蜀軍撤走。

青龍三年(235年),司馬懿升任太尉。

景八年級年(238年)正月,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徵公孫淵,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築京觀。

景九年級年(239年)正月,司馬懿與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共執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孫權攻魏,六月,司馬懿統軍增援,吳軍退。與鄧艾籌劃在淮南淮北創建軍屯。七月,增司馬懿食郾、臨潁,前後共四縣,食邑萬户,子弟十一人皆為列侯。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馬懿在率軍徵吳。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馬懿偽裝生病,不問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馬懿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揚、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軍討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馬懿病(另一説法為司馬懿是被箭射死的),夜間常夢見賈逵、王凌為崇。八月,司馬懿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司馬懿被葬於河陰,諡文貞,後改為文宣。晉武帝受魏禪,給司馬懿上尊號為宣皇帝,稱其陵墓為高原,廟號高祖。

篇十六:劉禹錫簡介

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 21 歲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來,他參加了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的革新活動,失敗後被貶往邊遠地區。

劉禹錫是個非常有骨氣的人,在被貶十年後應召回京時,因不滿長安新貴們的所作所為,寫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諷刺當朝新貴。詩云: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當權者知道後極為不滿,他因此再度被貶。可時隔十四年後他再次奉召入京時,又在《再遊玄都觀絕句》一詩中寫下了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篇十七:劉禹錫簡介

晚年,劉禹錫變得性格乖戾,很少和人往來,以專門從事創作來消閒度日,自得其樂。他常和白居易往來,酬和頗多。劉“善詩精絕”,白居易讚揚他的詩説:“劉君詩在處,有神物護持。”推劉禹錫為“詩豪”,意即詩人中的豪傑、出眾者的意思,後人也就據此而稱之。

比柳宗元大一歲的劉禹錫,雖然因為參加政治革新活動同樣遭受打擊,但心理承受能力卻大的多。劉禹錫貶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時,是三十四歲。正感到春風得意,一覺醒來卻被趕出了朝廷,苦悶是可想而知的。但他這個人求異心理很強,幹什麼都想與眾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篇十八:劉禹錫簡介

禹錫(772-842),字夢得 ,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代表作品有《陋室銘》、《烏衣巷》、《石頭城》、《蜀先主廟》等。

篇十九: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水災,飢鴻遍野.他上任以後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害中走出,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劉禹錫詩集】

“東邊日出”是“有晴”,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一千多年來劉禹錫的詩卻永遠滋潤着後人的審美快感。

楊柳青青江水平,“人間要好詩”,都像枯葉一樣凋落了。然而,當年瘋狂地彈還劾劉禹錫的那些官僚,何必那麼不可一世!是啊,看到了幾百看到了幾百年前顯赫赫一時的王謝兩大家話的煙消雲散。其實也是提醒當時那些炙手可熱的官不要得意忘形:歷史無情,運實入。睜開幻想的,但第三句詩突然一跌,説不上有什麼新廳的,這是人人都能看到眼前實景,燕子在普通百姓家裏飛出飛近,野草野花映昭着夕陽,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篇二十:劉禹錫簡介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士後,官至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後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權貴寵臣,被德宗皇帝貶至安徽和州當通判。按當時地方官府的規定,他本應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一文,並請大書法家柳公權書碑勒石,立於門前,以示“紀念”,一時轟動朝野。

篇二十一:孔子簡介

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於防。叔梁紇死後,顏徵在失去庇佑,為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埠闕里,過着清貧的生活。孔子長大後,亦不得不為生活做許多粗活。孔子後來曾説:“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雖然家庭貧困,但孔子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遊戲。孔子長成後,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鄉人稱其為“長人”。季氏曾饗士,孔子也前去,但為季氏家臣陽虎所絀,於是孔子返回。

篇二十二: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為了加深瞭解,我們再來看看他的簡介吧。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説。《舊唐書》本傳雲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説:“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閒居》之作。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遊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於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説他們為京城人。《河嶽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篇二十三:孔子簡介

孔子帶弟子先到了衞國,衞靈公開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魯國的俸祿標準發給孔子俸粟6萬,但並沒給他什麼官職,沒讓他參與政事。孔子在衞國住了約10個月,因有人在衞靈公面前進讒言,衞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開監視孔子的行動,於是孔子帶弟子離開衞國,打算去陳國。

路過匡城時,因誤會被人圍困了5日,逃離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衞國貴族公叔氏發動叛亂,再次被圍。逃脱後,孔子又返回了衞國,衞靈公聽説孔子師徒從蒲地返回,非常高興,親自出城迎接。此後孔子幾次離開衞國,又幾次回到衞國,這一方面是由於衞靈公對孔子時好時壞,另一方面是孔子離開衞國後,沒有去處,只好又返回。

魯哀公2年(孔子59歲),孔子離開衞國經曹、宋、鄭至陳國,於是派服勞役的人將孔子師徒圍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後不靠店,所帶糧食吃完,絕糧7日,最後還是子貢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師徒才免於一死。孔子64歲時又回到衞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孔子的家境相當貧寒。由於身處亂世,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入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壟斷,開創了私學先驅,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賢士。七十二人中有很多為各國高官棟樑,又為儒家學派延續了輝煌。這“七十二賢士”中,又數顏回,是孔子最愛的弟子。

篇二十四:孔子簡介

魯哀公十二年冬,孔鯉先孔子而死。魯哀公十四年,顏回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哀公十四年夏,齊國陳恆弒其君,孔子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懇請伐齊,哀公讓他“告季孫”,孔子又向季孫請求出兵,結果遭到拒絕。

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衞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一這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前479年的一天,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對子貢説:“賜,你自怎麼來得這麼晚?”於是歎息道:“太山(即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説完,流下眼淚。接着他又對子貢説:“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殯於西階,殷人殯於兩柱間。我昨晚夢到奠於兩柱之間。我是殷人。”

七天後,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被葬於曲阜城北的泗水岸邊。眾弟子為其服喪3年,子貢為孔子守墳6年。

篇二十五:孔子簡介

傳説,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着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説:“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説:“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麼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裏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幹什麼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説不出話來。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丘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篇二十六:王昌齡簡介

他家境比較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祕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後貶龍標尉,世稱“王龍標”。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羣倫,於是改任汜水縣尉,再遷為江寧丞。

開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癒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於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復發,竟因此而死,在這時期,王昌齡又結識了大詩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詩,還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與孟浩然、李白這樣當時第一流的詩人相見,對王昌齡來説,自是一大樂事,可惜與孟浩然一見,竟成永訣,與李白相見,又都在貶途。當時李白正流放夜郎。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齡離京赴江寧丞任,此時已與名詩人岑參相識,岑參有《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王昌齡也有詩留別。途經洛陽時,又與綦毋潛、李頎等詩人郊遊,也都有詩。

王昌齡作為一代詩傑,流傳下來的資料卻很少。除了上文所説貶嶺南外,還曾遭過貶,具體時間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認為在天寶六載秋。《詹才子傳》説他“晚途不謹小節,謗議沸騰,兩竄遐荒”。《河嶽英靈集》説他“再歷遐荒”,《舊唐書》本傳也説他“不護細行,屢見貶斥”,被貶為龍標尉。

更為可悲可歎的是, 後來連龍標尉這樣一小小的職務也沒能保住,離任而去,迂迴至亳州,竟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唐才子傳》載:王昌齡“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後張鎬按軍河南,曉衍期,將戮之,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曉大漸沮。”一向同情詩人的張鎬終替王昌齡報了仇。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一著名詩人,當時即名重一時,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昌齡”。因為詩名早著,所以與當時名詩人交遊頗多,交誼很深,除上文談到與李白、孟浩然的交遊外,還同高適、綦毋潛、李頎、岑參、王之渙、王維、儲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誼。他因數次被貶,在荒僻的嶺南和湘西生活過,也曾來往於經濟較為發達的中原和東南地區,並曾遠赴西北邊地,甚至可能去過碎葉(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一帶。因他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廣泛的交遊,對他的詩歌創作大有好處。王昌齡擅長七言絕句,被後

世稱為七絕聖手。如《出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慨歎守將無能,意境開闊,感情深沉,有縱橫古今的氣魄,確實為古代詩歌中的珍品,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又如《從軍行》等,也都為膾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宮女們不幸遭遇的《長信秋詞》、《西宮春怨》等,格調哀怨,意境超羣,抒寫思婦情懷和少女天真的《閨怨》、《採蓮曲》等,文筆細膩生動,清新優美。送別之作《芙蓉樓送辛漸》同樣為千古名作。沈德潛《唐詩別裁》説:“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閻丘曉因忌才而殺害了王昌齡,實在是對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大破壞,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王昌齡成就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峯,故人稱“七絕聖手”。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於入樂的七言絕句。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他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詩歌語言圓潤藴藉,音調婉轉和諧,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由於王昌齡的詩歌最專於七絕,並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人稱其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人物評價

唐詩人岑參: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遠。唐文學家殷璠:“風骨”的代表。

唐文學家殷璠在《河嶽英靈集》: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嶽英靈也。

《全唐詩》:緒密而思清。

明文學家王士貞: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

明詩人焦宏《詩評》:龍標、隴西,真七絕當家,足稱連壁。

王昌齡軼事典故

投筆從戎

大約二十歲,王昌齡離開家鄉,開始一段學道的經歷。開元年間,王昌齡從軍行詩意畫是盛唐氣象的鼎盛時期,王昌齡在詩中對盛世景象竭盡全力、忠貞不已地加以歌頌。對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齡一生最堅實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後長期身處讒枉和淪棄之境,也難以改變。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齡這樣有抱負的時代青年,只是把學道當成了一種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長安謀求發展,沒見什麼成效,於是他西出長安,投筆從戎,從此踏上西出長安,踏上出塞之路。

一片冰心

王昌齡經過堅持不懈的追求,廣泛精心的研讀,終於在開元十五年,應進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祕書省校書郎。王昌齡終究心有不甘,他於開元二十二年再應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並再次登第。然而,二次登第後官職仍舊未見升遷,僅被授予祀水尉。科場頗為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王昌齡受到打擊。在做了祀水尉五年後,即開元二十八年,他被遠貶荒僻的嶺南,任江寧丞。失意之後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從長安赴江寧任所,他故意遲遲不去報到,在洛陽一住就是半年,每天借酒銷愁。到江寧後,又曾去太湖、浙江一帶遊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種明顯以消極怠工作為反抗的手段,過於意氣用事也實在容易授人以柄。

飲酒論詩

一日,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旗亭這個地方飲酒論詩。當時,有幾名歌女也被叫來歌詩助興。王昌齡首先提議:“我們幾人在詩壇上也算小有名氣了,但沒有分出名次。今日可以聽歌女都唱誰的詩,誰的詩被唱得多,誰就是第一。”一位歌女光唱了王昌齡的.兩首絕句,又一歌女唱了高適的一首絕句。王、高二人都喜形於色。王之渙説:“這兩個歌女都是唱的下俚之曲。”説着指着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説:“且聽這位所歌何人?”果然檀板一響,宛轉的歌喉悠然而起:“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渙的得意之作《涼州詞》。歌女又唱了兩首絕句,都是王之渙的作品,三人相視大笑。

失孟交李

王昌齡在襄陽與孟浩然一見,孟浩然因舊疾復發而死。王昌齡因此在離開的路上很悲傷,沒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見李白,當時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們倆一見如故,在江邊的小船上,邊泛舟邊吟酒,暢談文壇圈裏的交往故事。臨別,王昌齡寫了一首詩《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李白對王昌齡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後來聽説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李白的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冤死途中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56年,59歲的王昌齡輾轉回老家途中,經亳州,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閭丘曉為什麼要殺害王昌齡?史書記載甚少,留下千古之謎。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王昌齡”名下,有一句發人深思的話:“以刀火之際歸鄉里,為刺史閭丘曉所忌而殺”。公元757年,張鎬奉命平定“安史之亂”。這年秋天,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之圍,令亳州刺史閭丘曉率兵救援。為人傲慢、剛愎自用的閭丘曉,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張鎬,更怕仗打敗了“禍及於己”,於是故意拖延時間,按兵不動,致使貽誤戰機,宋州陷落。張鎬以貽誤軍機罪,處死閭丘曉。在行刑時,閭丘曉露出一幅可憐相,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餘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贍養。張鎬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話就把閭丘曉擋了回去:“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

王昌齡後世影響

中唐

王昌齡的詩風和詩境最先影響的是中唐的皎然,他在王昌齡之後,又把意境的研究推進了一步,他關於意境方面的論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當的深入,他繼承了王昌齡以“境”論詩的方式,提出了諸如“緣境不盡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題。

晚唐

其次便是晚唐時期的司空圖,他在王昌齡提出的意境概念的啟發下對意境作出了全面總結,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觀點。

宋代

宋代意境理論中最有成就的是南宋的嚴羽,他針對一部分宋詩以理勝而不講求意境的傾向,在緬懷盛唐詩歌並在王昌齡及唐代所有對詩歌意境的審美經驗的啟發下,提出“興趣”説。此説見諸於其論著《滄浪詩話》。

清代

清末的王國維是意境範疇發展史的最後一位總結者,亦是其終結者,集大成者。其著作《人間詞話》在探求歷代詞人創作得失的基礎上,借鑑王昌齡等歷代文人對“意境”範疇的探討並結合作者自己藝術鑑賞和藝術創作的切身經驗,提出了“境界”説,為王國維藝術論的中心與精髓。

王昌齡後世紀念

江蘇鎮江芙蓉樓芙蓉樓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濱,其原建於古鎮江城內三山(日精山、月華山、壽丘山)中的月華山上。為東晉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猶存。為了開發風景名勝資源,發展旅遊事業,於1992年將這座歷史名樓遺址重建。總體建築由芙蓉樓、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組成。

芙蓉樓坐落在沅、舞水匯流之處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鎮,為古典園林建築,佔地4250平方米,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築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蹟”,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芙蓉樓一色青瓦屋面,屋頂泥塑丰姿多彩,地方風味濃郁。

篇二十七:王昌齡簡介

王昌齡簡介100字

劉禹錫是個很有才華的一名詩人,他所寫的邊塞詩有獨特的風格,並被人們時代傳頌。

【詩人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説法)。

【作品風格】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所作之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尤其是將七絕推向高峯,故人稱“七絕聖手”。其詩歌體裁很大一部分是易於入樂的七言絕句。內容基本上選用樂府舊題來抒寫戰士愛國立功和思念家鄉的心情。他善於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想象力。其詩歌語言圓潤藴藉,音調婉轉和諧,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他的許多描寫邊塞生活的七絕被推為邊塞名作,《出塞》一詩被推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由於王昌齡的詩歌最專於七絕,並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後人稱其為“七絕聖手”。清沈德潛説:“五言絕右丞(王維)、供奉(李白);七言絕龍標(王昌齡)、供奉。妙絕古今,別有天地。”

【詩歌鑑賞一】

原文: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詩歌鑑賞二】

原文: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賞析: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裏,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説。有的説,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説,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對象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裏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評價】

王昌齡是盛唐時享有盛譽的一位詩人。殷璠《河嶽英靈集》把他舉為體現“風骨”的代表,譽其詩為“中興高作”,選入的數量也為全集之冠。這些都可見他在詩壇上的地位。王昌齡的詩以三類題材居多,即邊塞、閨情宮怨和送別。 《全唐詩》對昌齡詩的評價是“緒密而思清”,他的七絕詩尤為出色,甚至可與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絕聖手”的名號。尤其是他的邊塞詩,流暢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後人推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藴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寬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於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於時間與空間中永恆的思考;最具代表的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篇二十八:邊城簡介

邊城簡介

內容簡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着一户人家。獨門獨院裏,只有爺爺老船伕和孫女翠翠兩個人,還有一隻頗通人性*的黃狗。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裏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是個灑脱大方,喜歡交朋結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樣豪放豁達,不拘俗套小節。老二的氣質則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説話,秀拔出羣,叫儺送。小城裏的人提起他們三人的名字,沒有不豎大拇指的。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先儺送一步託媒人提了親。兄弟兩人都決定把話挑明瞭,於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訴了弟弟,説這愛是兩年前就已經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話聽下去,且告訴哥哥,他愛翠翠是三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實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爺爺自然是曉得孫女的心事,卻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弟弟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他聽説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也忘不了兒子死的原因,所以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老船伕操心着孫女的心事,後終於耐不住去問,儺送卻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責老船伕,自己下桃源去了。船總順順也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畢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説起什麼。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説,翠翠莫怕,翠翠説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着儺送的歸來。儺送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篇二十九:《邊城》簡介

《邊城》是沈從文小説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本書為“世界文學名著”叢書中的一本,由著名作家劉心武主編,配合語文教學,對《邊城》這部名著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進行分析,並附有名家導讀、讀後感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地位與影響

沈從文先生一生寫下很多部小説和散文集,但是在他眾多的著作之中,《邊城》則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正是《邊城》奠定了沈從文先生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1999年6月,《亞洲週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排行榜”,對20世紀全世界範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説進行了排名,遴選出前100部作品。

參與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內外著名的學者、作家,如餘秋雨、王蒙、王曉明等。在這一排行榜中,魯迅的小説集《吶喊》位列第一,沈從文的小説《邊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單篇小説計,《邊城》則屬第一。《邊城》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

●內容精要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着一户人家。獨門獨院裏,只有爺爺老船伕和孫女翠翠兩個人,還有一隻頗通人性的黃狗。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裏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是個灑脱大方,喜歡交朋結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樣豪放豁達,不拘俗套小節。老二的氣質則有些像他的母親,不愛説話,秀拔出羣,叫儺送。小城裏的人提起他們三人的名字,沒有不豎大拇指的。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先儺送一步託媒人提了親。兄弟兩人都決定把話挑明瞭,於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訴了弟弟,説這愛是兩年前就已經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話聽下去,且告訴哥哥,他愛翠翠也是兩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實吃了一驚……

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爺爺自然是曉得孫女的心事,卻願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約定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弟弟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到了城裏,人們卻告訴他:原來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也忘不了兒子死的原因,所以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老船伕操心着孫女的心事,後終於耐不住去問,儺送卻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責老船伕,自己下桃源去了。船總順順也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畢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説起什麼。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説,翠翠莫怕,翠翠説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着儺送的歸來。儺送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篇三十:老人與海簡介全文

老人與海簡介全文

1、內容簡介

《老人與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紀中葉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配角是一個叫馬諾林的小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着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經過兩天兩夜之後,他終於殺死大魚,把它拴在船邊。但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他一一地殺死它們,到最後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最終,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牀上,只好從夢中去尋回那往日美好的歲月,以忘卻殘酷的現實。

2、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本小説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明威移居古巴,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沉沒,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於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50年聖誕節後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他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後僅用了八週。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去古巴訪問他的友人們傳閲,博得了一致的讚美。海明威本人也認為這是他“這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篇三十一:楊玉環簡介

楊玉環簡介

生平簡介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樂人(山西永濟人)。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説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玉環(公元 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曆六月七年級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楊玉環(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開元二十二載(734 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環嗎?

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芳名是什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舊唐書》與《新唐書》裏沒寫,《資治通鑑》裏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説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 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裏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説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裏説:“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説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暱稱。

管楊貴妃叫什麼,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説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 22歲,而他已經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麼,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衞道士哭鬧着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枱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説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裏,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后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説。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

裏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鬱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歎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牀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裏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後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曲》

楊玉環除卻容貌出眾,更令玄宗神魂顛倒的是她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這就難怪他會將她視為自己的藝術知音和精神伴侶了。這一點,從他“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的欣喜語氣裏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對曲樂、舞蹈都頗有研究,不少貴族子弟在梨園都曾受過他的訓練。《舊唐書》裏記載,玄宗曾組建過“宮廷樂隊”,選拔子弟300人,宮女數百人,招呼他們作指導。對於這樣很有才情的“藝術”帝王,精通音律的楊玉環自然顯得格外有魅力。據説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貴妃積極應和。當時貴妃懷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此,有白居易詩為證:“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楊玉環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為討得美人歡心,特意令人以藍田綠玉精琢為磬,並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

,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鬱寡歡。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薦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兒媳楊玉環。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后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楊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註》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

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温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此外,楊玉環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今陝西興平縣有楊貴妃墓,佔地3000平方米,墓側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歷代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傳為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遺蹟,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為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池側有“涼發亭”,傳為貴妃浴罷涼髮梳頭之處。這些名勝古蹟因為與古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有密切關係,而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相關故事詩辭

楊玉環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髮上。玄宗對後宮人説:“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祕記》卷三)複製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時宮中未立新皇后,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後位。鄭處誨講了一個故事,説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後,嶺南貢上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玄宗令詞臣教以詩篇,數遍之後,這隻白鸚鵡就能吟頌出來,逗人喜愛。玄宗每與楊貴妃下棋,如果局面對玄宗不利,侍從的宦官怕玄宗輸了棋,就叫聲“雪花娘”,這隻鸚鵡便飛入棋盤,張翼拍翅,“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明皇雜錄》)後來這隻可愛的“雪花娘”被老鷹啄死,玄宗與楊貴妃十分傷心,將它葬於御苑中,稱為“鸚鵡冢”。元朝詩人楊維楨《無題效商隱體詩》雲:“金埒近收青海駿,錦籠初放雪衣娘。”(《鐵崖集》)就是詠及玄宗與楊貴妃的寵物白鸚鵡的。玄宗對寵物白鸚鵡尚且如此珍惜,其對楊貴妃的厚寵更不待言了。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玄宗遊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孃家。可是,貴妃出宮後,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土只得又把她召回來。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邠的紫玉笛,獨吹自娛。事發,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後,剪下一綹青絲,託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張祜《分王小管》詩云:“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詩叩彈集》卷五)就是詠此事的。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李肇説:“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唐國史補》捲上)杜牧《過華清宮》詩云:

長安回望繡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嶺南貢荔之事,後世嶺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據説得名於此。

天寶中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立過邊功,深得玄宗寵信,令楊氏姐妹與祿山結為兄妹,楊貴妃則認祿山為乾兒子。祿山以入宮謁見乾孃為名,竟明目張膽地調戲起楊貴妃來。

楊貴妃在長安慶祝最後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於華清宮,玄宗令梨園置樂,於長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適廣東南海進荔枝到,遂以《荔枝香》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玄宗倉皇入川,次年途經馬嵬驛(今陝西省興平縣西),軍隊譁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時年38歲。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敍玄宗與貴妃的悲劇故事。

楊貴妃能詩,《全唐詩》收有其《贈張雲容舞》一首雲: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梟梟秋煙裏。

輕雲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這是以女人寫女入的舞姿,比之秋煙芙容,若隱若現;複比之嶺上風雲,飄忽無定,更比之柳絲拂水,婀娜輕柔,襯以羅袖動香,可謂出神入化。在詩詞中反映楊貴妃的故事是很多的,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雲: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貴妃放事。至於李白《清平調詞》三首,其:“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名句(《李太白全集》卷五)更成為千古絕唱。貴妃死後,玄宗人蜀, “行至扶風道,……又至斜谷口,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聲,隔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因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楊太真外傳》)這就是後來宋詞《雨霖鈴》詞牌的由來。

在戲劇中演楊貴妃的故事更多,元朝白樸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記》傳奇、吳世美《驚鴻記》傳奇、無名氏《磨塵鑑》傳奇,清朝有洪昇《長生殿》傳奇,京劇有《百花亭》、《貴妃醉酒》、《太真外傳》、《馬嵬坡》等,其它地方劇種也有許多演楊貴妃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尤以梅蘭芳主演的京劇《貴妃醉酒》,以其獨創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飲譽海內外。小説則有《楊太真外傳》、陳鴻《長恨歌傳》、《隋唐演義》等。

楊貴妃與含羞草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複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談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樸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説楊玉環初人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捲了起來。宮女們都説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明皇聽説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

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裏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裏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楊貴妃下落之謎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逃至馬嵬驛,軍士譁變,殺死民憤極大的楊國忠,又逼唐玄宗殺死楊貴妃。玄宗無奈,便命高力士賜她自盡,最後她被勒死在驛館佛堂前的梨樹下,死時38歲。傳説運屍時,楊貴妃腳上的一隻鞋子失落,被一老婦人拾去,過客要借玩,須付百錢,老婦人藉此發了財。

有人説,楊玉環可能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認為“賊本尚在”,請求再殺楊貴妃以免後患。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遂縊死於佛室”。《資治通鑑·唐紀》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唐國史補》記載:高力士把楊貴妃縊死於佛堂的梨樹下。陳鴻的《長恨歌傳》記載:唐玄宗知道楊貴妃難免一死,但不忍見其死,便使人牽之而去,“倉皇輾轉,竟死於尺組之下”。樂史的《楊太真外傳》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貴妃於佛堂前的梨樹之下。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樂史謂妃縊死於梨樹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帶雨’句之影響。果爾,則殊可笑矣。”樂史的説法來自《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説法恐怕是受《長恨歌》的影響。

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此説主要見於一些唐詩中的描述。杜甫於至德二年 (公元757年)在安祿山佔據的長安,作《哀江頭》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之句,暗示楊貴妃不是被縊死於馬嵬驛,因為縊死是不會見血的。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託君休洗蓮花血”和“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也反映了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華清宮三十韻》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宮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豔”;温庭筠《馬嵬驛》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血濺馬嵬驛,並非被縊而死。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説她系吞金而死。這種説法僅見於劉禹錫所用的《馬嵬行》一詩。劉氏之詩曾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裏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羣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説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裏兒中”,故而才與眾説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裏兒中”才傳得此説。

還有人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流落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蓋另有所長。如果以“長恨”為篇名,寫至馬嵬已足夠了,何必還要在後面假設臨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職是之由,俞先生認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當時六軍譁變,貴妃被劫,釵鈿委地,詩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載的賜死之詔旨,當時決不會有。陳鴻的《長恨歌傳》所言“使人牽之而去”,是説楊貴妃被使者牽去藏匿遠地了。白居易《長恨歌》説唐玄宗迴鑾後要為楊貴妃改葬,結果是“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連屍骨都找不到,這就更證實貴妃未死於馬嵬驛。值得注意的是,陳鴻作《長恨歌傳》時,唯恐後人不明,特為點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而“世所不聞”者,今傳有《長恨歌》,這分明暗示楊貴妃並未死。

有一種離奇的説法是楊貴妃遠走美洲。台灣學者魏聚賢在《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聲稱,他考證出楊貴妃並未死於馬嵬驛,而是被人帶往遙遠的美洲。

還有一種説法認為,楊貴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間和學術界有這樣一種看法:當時,在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一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惜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行至現上海附近揚帆出海,飄至日本久谷町久津,並在日本終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種種説法。有一種説法是,死者是替身,楊貴妃則逃往日本的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替身是個侍女,軍中主帥陳玄禮憐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於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車運來貴妃屍體,查驗屍體的便是陳玄禮,因而使此計成功。而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縣“楊貴妃之鄉”建有楊貴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電視觀眾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譜,説她就是楊貴妃的後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稱是楊貴妃的後裔。

由上述可見,隨着時間的推移,關於楊貴妃之死的傳説愈來愈生動,有一種論點是,這些傳説離開史實也愈來愈遠。這種論點認定,楊貴妃在馬嵬驛必死無疑。《高力士外傳》認為,楊貴妃的死,是由於“一時連坐”的緣故。換言之,六軍將士憎恨楊國忠,也把楊貴妃牽連進去了。這是高力土的觀點。因為《外傳》是根據他的口述而編寫的,從馬嵬驛事變的形勢來看,楊貴妃是非死不可的。縊殺之後,屍體由佛堂運至驛站,置於庭院。唐玄宗還召陳玄禮等將士進來驗看。楊貴妃確實死在馬嵬驛,舊、新《唐書》與《通鑑》等史籍記載明確,唐人筆記雜史如《高力士外傳》、《唐國史補》、《明皇雜錄》、《安祿山事蹟》等也是如此。

民間傳説楊貴妃死而復生,這反映了人們對她的同情與懷念。“六軍”將士們以“禍本尚在”的理由,要求處死楊貴妃。如果人們繼續堅持這種觀點,那麼,楊貴妃就會被當作褒姒或者妲己一類的壞女人,除了世人痛罵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讚揚。即使她是人間什麼絕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會在人們的潛在意識中產生憐憫與寬恕。全部的問題在於:楊貴妃事實上不是安史之亂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貴妃誠無罪”,這話雖不無片面,但貴妃不是罪魁禍首,那是毫無疑問的。安史之亂風雨過後,人們開始反思,總結天寶之亂的歷史經驗,終於認識到歷史的真相。民間傳説自有公正的評判,對歷史人物的褒貶往往比較客觀。楊貴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為犧牲品的一面。於是,人們幻想確實已死了的楊貴妃能重新復活,寄以無限的追念。

編錄者堅信隨着考古新發現,從科技發展觀點看問題,楊貴妃下落謎底,離開史實一定會愈來愈近。根據具有正史參考價值的唐朝時許子真編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一文所記載,楊玉環最少應有三個籍貫是不足為奇的。第一籍貫是生父楊 維祖籍的容縣十里鄉楊外村;第二籍貫是當年在容州府後軍都督署任職的義父楊 康的祖籍;第三籍貫是當年在容州府任長吏的義父楊 琰,楊 琰祖籍陝西弘農華陰,後遷居山西蒲州永樂。

2004年,隨着坐落在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完成,考證了高力士本姓馮,名元一,是當年容州府所轄14個州中的潘州(今廣東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宮中,賜姓高。專家在研讀高力士生平的墓誌銘時,意外發現當年驛馬傳送進宮供楊貴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種產自高力士與楊玉環家鄉的名為“白玉罌”的優質早熟荔枝。高力士與楊玉環同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鄉與楊玉環的容州普寧縣家鄉相距僅100公里,這一考古新發現,考證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的荔枝來自何處的長期爭議。這一考古新發現,還從另一側面,支持了日本山口縣油谷町的二尊院內藏有兩本古文書記載着當地關於楊貴妃的傳説:軍中主帥陳玄禮憐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於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替,而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到四川,沿長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揚帆出海,漂流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由於高力士與楊玉環是老鄉,加之在宮中接觸較密切,深知楊玉環身世,因此高力士曾斷言“貴妃誠無罪”,陳玄禮與高力士協助楊玉環出逃的唯一安全可靠的線路就是,南逃四川,沿長江乘船到上海附近揚帆出海,漂流至海外。

馬嵬坡的楊貴妃墓

楊貴妃墓的陵園小巧玲瓏,進門正面是一座三間仿古式獻殿,穿越獻殿就是墓冢,佔地約一公畝,高約三米,墓家冢以青磚包砌。在墓東、西、北三面有迴廊,鑲嵌有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史名人的遊記和題詠。

楊貴妃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擴建的白居易《長恨歌》畫廊和“安史之亂”展館正在加緊建設。楊貴妃漢白玉雕像已豎立於前期擴建的陵園之中。

説來也奇,日本也有兩座楊貴妃墓,京都等古城還有她的塑像。歷史上的楊貴妃自縊死於馬嵬坡,日本何來貴妃墓一直是個迷。但國內學者俞平伯、周作人先生早年著文説:“楊貴妃輾轉到日本定居。日本學者渡邊龍策在《楊貴妃復活祕史》一文會考證説,楊貴妃逃脱馬嵬坡後得到唐代舞女和樂師的幫助,輾轉到揚州,在那裏不僅見到樂其兄楊國忠、長子楊暄之妾及其幼子,還見到日本遣唐使團的藤原制雄,在藤原的協助下,楊貴妃搭乘日本使團的船到日本久津登陸,時間為公元 757年。到日本後楊貴妃受到天皇孝謙的熱誠接待。後來,楊貴妃以她的智謀幫助孝謙挫敗了一次宮廷政變,從此在日本名聲大震,獲得日本人民,尤其是日本婦女的好感。至今還有日本婦女説她是楊貴妃的後代。一些日本婦女到馬嵬坡訪問時,總喜歡裝一袋白色的“貴妃土”帶回去。而當地人傳説貴妃潔白的皮膚把周圍的土染白了,婦女取“貴妃土”搽臉美容,墳土因此變少,後來不得不砌磚蓋頂和圍邊。

《詩海沉帆》楊貴妃馬嵬後歷史的研究成果

《詩海沉帆》——內容提要:

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素以難解多偽作而著稱,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困惑。本書從研究李白兩首最著名的詞──《菩薩蠻》和《憶秦娥》入手,逐步揭開了籠罩在李白作品上的層層迷霧,並由此解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系列重大疑案:

一.在李太白的詩詞中,隱藏了一大批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作品,其中有很多是他們馬嵬坡事變之後的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是指:

1.李白的大部分詞作;

2.《宮中行樂詞》、《寄遠》、《長相思》等。

二.揭開了白居易、陳鴻的《長恨歌、傳》,李商隱的《馬嵬·海上徒聞更九州》的本事之謎。他們並不是在民間傳説的基礎上添枝加葉,而是確有所據的。

三.揭開了李商隱《無題》詩的本事之謎,其相當一部份是以李、楊馬嵬後的愛情悲劇為“本事”的。初步證明與此有關的有《錦瑟》、《碧城》、《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等作品。

四.揭開了楊貴妃馬嵬後的生死之謎,其要點是:

1.楊貴妃確實未死於馬嵬事變,她被宮人救起後,帶領着她們在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流亡,並於乾元元年與唐玄宗接通了聯繫。

2.唐玄宗和楊貴妃於乾元二年七月在襄陽城外的漢江島上有過一次祕密會見,並在那裏發出了“在天願為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

3.漢江島相會引發了當年八月的襄陽康楚元叛亂,為此太真決意流亡日本。唐玄宗委派日本客卿晁衡(阿倍仲麻呂)以出任安南都護為由掩護太真出亡。晁衡與日本遣唐使合作,使太真於上元元年三月東渡日本。

4.太真的出亡行動引發了上元元年四月的襄陽張維謹叛亂,唐玄宗等人的祕密活動終於敗露,於是導致了上元元年七月的西苑宮變,肅宗把玄宗關入西宮,高力士、陳玄禮、韋倫等人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5.唐肅宗查明事情的真相之後十分後悔,他向父親認了錯,並派人去日本接楊妃回國。但楊妃不願回國,終於鑄成了千古長恨。

此項發現將使中國文學史和唐代歷史面臨重大改寫。

【唐玄宗後宮之爭:楊貴妃VS梅妃】

今天的人們大多知道楊貴妃,而知道江采蘋的人恐怕不多。其實,楊貴妃和江采蘋是唐玄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對勢均力敵的情敵。

江采蘋,即梅妃,出生於福建莆田江東村,父親江仲遜是個詩書滿腹的秀才,同時也是個懸壺濟世的醫生。江采蘋是家中獨生女,她聰慧靈秀,能詩能文,9歲就能背誦許多詩歌名篇,15歲時即已寫得一手好文章,所寫的八篇賦文,更在地方上傳誦一時,是當時有名的才女,被譽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

多才多藝的江采蘋,不僅長於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

適逢玄宗開元盛世,唐朝國家興盛,四海昇平,內有賢相,外有名將,一派昌榮之景。這時,深受玄宗寵愛的蕭淑妃不幸離開了人世。唐玄宗極重夫妻之情,雖有後宮佳麗數千人,卻對蕭淑妃情有獨鍾。蕭淑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勝悲痛,日見憔悴。唐玄宗在萬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託。

有個叫高力士的近侍宦官,看到唐玄宗悲傷的樣子,自然憂心忡忡,擔心玄宗從此一蹶不振。於是,他力勸玄宗徵選天下絕色多情美女,來改變悲傷心境,重新振作起來,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高力士奉旨挑選秀女,親自出使閩粵,發現了剛剛及笄的江采蘋,他疑其為天人,如獲至寶。隨即把她帶進了宮中,侍候玄宗皇帝。

當時江采蘋雖是淡粧輕掃,仍難掩如花容顏,她温柔文雅的言語,優美大方的舉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時就擄獲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對她疼愛有加,將當時眾多的後宮佳麗視為塵土,專寵江采蘋一人。

梅妃比楊貴妃進宮早19年之多,她纖麗秀雅的風格令玄宗由衷敬佩,為之傾倒。恬靜嫻雅、端莊明秀的江采蘋,從小就喜愛和她一樣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為“梅妃”,並在她居住的宮中,種植了各式各樣的梅樹,每當梅花盛開,便與梅妃流連花下,賞花賦詩,其樂融融。

然而,當豐滿、冶豔,渾身散發嬌情媚態的楊貴妃出現之後,玄宗開始目眩神迷。

楊貴妃與梅妃成了並立於玄宗後宮的兩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潔;楊玉環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豔。這倆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經分出楊玉環和梅妃的高低。十幾年他面對孤芳自賞、清雅高潔的梅妃,現在已經審美疲勞了,不免有些意興大減。而突然出現的楊貴妃,不但豐滿的體態充滿了性感,楚楚動人,還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潑的性格,就像一團熾熱的烈火撩撥着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這樣,楊貴妃與梅妃自然展開了明爭暗鬥。一個要死守“陣地”,一個要佔領“陣地”,戰鬥異常激烈。

而她們的戰鬥,開始表現出來的是一篇篇有感而發的詩文。

我們先看梅妃寫的一首詩:

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這首詩中,表面上讚歎楊貴妃的美貌,其實際上是在諷刺她原來是唐玄宗的兒媳,不顧人倫,從壽王府中轉入皇宮,竟然鑽進了公公的被窩,還迷惑皇帝,耽誤朝政,並譏嘲她如月般的痴肥。其實,當時梅妃説的都是事實。

楊貴妃讀罷,立即反擊:

美豔何曾減卻春,梅花雪裏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草,不與凡花鬥色新。

詩中的含義是説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寵得過頭了,哪能與新春的鮮花爭奇鬥豔呢!

唐玄宗沒有為梅妃的詩鼓掌,卻為楊貴妃的詩叫好。楊貴妃的美,是另一種不同的風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轉移到了楊貴妃身上,漸漸冷落了梅妃。梅妃的愛情也從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時,還要承受楊貴妃時時在玄宗面前的數落和誣告。後來,梅妃終於被迫遷入上陽東宮,過着和冷宮一樣的悽清生活。

這時的楊貴妃,把她的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以及八姐秦國夫人全都招來了。她們四個就像四株香花,團團環繞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綠,奇幻萬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煥發;她們又像四隻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採花粉一樣,吸取唐玄宗的“精華”。唐玄宗終日與她們周旋嬉鬧,無暇顧及朝政,更把上陽東宮的梅妃忘到了九霄雲外。

然而,畢竟梅妃和楊貴妃風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樣,一個“葷”,一個“素”。唐玄宗過度香豔之後,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時間後,唐玄宗不曾與梅妃見面,心裏就時不時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樣子。一個梅花綻放的季節,唐玄宗漫步梅園,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與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絲悲涼,一種愧疚,一種和梅妃相見的慾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楊貴妃知道,藉口身體不適,沒去楊貴妃宮中,獨宿在翠華西閣,密遣一貼身小太監,用馬把梅妃馱來敍舊.

“既然是陛下寵召,為何要深夜暗中而來?”“堂堂一國之君,為何如此怕那個肥婆?”梅妃雖然心中覺得窩囊,卻不忍讓玄宗久等,還是乘馬來到了翠華西閣。一雙舊日鴛鴦又相擁在一處,説不盡的纏綿,道不盡的悱惻。

這事還是被楊貴妃知道了。楊貴妃不待宣召,到翠華西閣推門而入,劈頭問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處?”玄宗假裝若無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陽東宮嗎?”楊貴妃見唐玄宗賴賬,話題一轉,説:“何不宣來,我們一同到驪山温泉享樂一番!”説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楊貴妃裝出一副正經的樣子説:“這裏亂七八糟,牀下有婦人金釵,枕邊留有餘香,這夜是何人為陛下侍寢。為何歡睡到日出還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見羣臣?”她竟然説,妾要留在這裏,等唐玄宗上朝回來。

唐玄宗惱羞成怒,氣急敗壞,臉色已經鐵青,但他卻不大嚷大叫,就以矇頭大睡的方式反抗。楊貴妃畢竟聰明,也怕事情鬧僵,無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領,裝痴賣嬌,哭鬧了一番,然後憤憤而去,回孃家去了。

楊貴妃回孃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宮中,據説接了三次才接回來。

當然,唐玄宗有時舊情難忘,常懷着一種憐憫和補償的心理對待梅妃。有次唐玄宗嘗荔枝時,又憶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見珍珠,觸景生情,無限傷感,即寫了一首詩,夾在珍珠裏退還給玄宗。詩云:“柳葉雙眉久不描,殘粧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此詩人稱《一斛珠》。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陽東宮已經度過了10年寂寞歲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還有她梅妃的一絲影跡。她想,如果皇帝舊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線希望。於是,她寫成一篇《樓東賦》,來陳述心中的許多感慨。

據説,這首詩寫了她在上陽東宮的悽慘心情,抒發了她對玄宗,對貴妃的不滿和對新生活的嚮往。然而,不但於事無補,還差點被殺。如果不是觸動了玄宗的愛憐之心,恐怕她當時就在楊貴妃的挑唆下,命歸黃泉。

在這場愛情的爭奪戰中,楊貴妃那一方是人多勢眾,風頭正盛;而梅妃這邊則人單勢薄,已經徹底敗下陣來。

之後,“安史之亂”爆發了,唐玄宗攜楊貴妃逃往西南,後來,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被留在宮內的梅妃為了不讓叛賊污辱,也為負心於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將自己層層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殞。

1000多年過去了,家鄉的人們仍然懷念她,稱為“祖姑皇妃”,並修宮造像以供祭,宮名就叫“浦口宮”。該宮雄偉壯觀,八根大石柱支撐着巨大的頂棚斗拱結構,神龕護欄鏤空木雕,極為精美,吸引了不少遊人前往瞻仰。舊時興化府衙門口的對聯寫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篇三十二: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簡介300字左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説,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作者曹雪芹,續作是由高鶚完成.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紅樓夢》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篇三十三:紅樓夢簡介

賈寶玉,幼號絳洞花主,原籍金陵,榮府賈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寵愛。也生於仕宦世家,容顏姣好,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暝視而有情。因住怡紅院結詩社時起號怡紅公子,資質聰穎,個性温柔、終日嬉戲於脂粉隊裏,養成一種偏僻乖張的性情。

林黛玉,字顰卿,別號瀟湘妃子。原藉姑蘇,賈母心愛的外孫女。先傷母,其父亦不久去世。作者形容她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閒靜如姣花照水;形動如弱柳扶風一幅古代病態美人圖,躍然紙上。她性情孤高,胸懷狹窄,才情之高,為十二金釵之冠。

薜寶釵,別號蘅蕪君,與寶玉原系姨表姊弟。生得臉若銀盆,眼同水杏,脣不點而丹,眉下畫而橫翠,肌膚也豐澤而白皙。她性情温和貞靜,行為豁達大度,處事隨分安時,才情之高,亦只她堪與黛玉匹敵。故賈府中自賈母起,上上下下沒有不稱讚她的,不過她在滴翠亭外嫁禍黛玉更足見她心機之深。

王熙鳳,小名鳳姐兒,渾號鳳辣子,賈璉之妻。生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掉梢眉,身材苗條,體態風騷,粉面含威春不露,丹脣未啟笑先聞。由這段的描寫,不難想像出她是怎樣一個人物。她爭強好勝,處處不肯落人褒貶,工於心機,把一個複雜的大家庭榮府治理得當,不能不説是她的長處。但她虛榮,貪財、陰險、毒辣、邀功、諉過等缺點,亦不為少。

史湘雲,別號枕霞舊友,原藉金陵。賈母的內侄孫女。 生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面貌非常美麗。雖然亦出於仕宦世家,但幼年傷父母,寄食叔家,其際遇當然差些。然而這種遭遇並沒影響到她的性格。在<紅樓夢>十二個奇女子中,她是活潑、天真爽朗,不受穿着,樂觀主義的典型代表;如冒失地以戲子比黛玉,大吃鹿肉,搶聯即景詩等,無不顯出她的天真可愛。

秦可卿,金陵十二釵之一,賈蓉之妻。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從養生堂抱養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係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

妙玉,自稱檻外人,有時亦稱畸人。出身世宦之家,因自幼多病而遁入空門,她有潔癖,性情孤僻。文墨極通,經典極熟從她送寶玉生日帖,寶玉索紅梅一索即得,以後寶玉伴送她回櫳翠庵,x聽黛玉彈琴走火入魔看來,她實塵心未盡後遭強徒劫去,不知所終。

賈迎春,別號菱州。賈赦庶出女兒,排行第二。生得肌膚微豐,身材閤中,腮凝新荔,鼻膩鵝脂。她性情誠厚怕事。

賈巧姐,小名巧姐兒,又名大姐兒。鳳姐的獨生女。雖然自幼多災多病,而且自鳳姐死後,幾乎被他舅舅王仁和叔叔賈環賣給藩王作妾。但卻同她母親生前偶然間、念念善,濟助村婦劉姥姥,終得逢凶化吉;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她的結局,在大觀園偌許奇女子中,算是幸運

賈惜春,別號藕榭,賈珍之妹,排行第四。她天性孤僻,不喜和人親近,在本書中作者為她安排的最出色的一件事,要數畫大觀園圖了。雖然這圖畫成以後,不無褒貶之處。但她小小年紀很是難能可貴了。賈母死後,又接連因為她留妙玉奕棋而發生盜案,使她受了嫌疑;這兩件不幸的事,可能使她幼小心靈受到嚴重的創傷,而萌出世之念。終於皈衣三清。

賈探春,別號蕉下客。賈政庶出女,排行第三。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鵝蛋臉兒,俊眼修眉,頰盼神飛。她精明能幹,不亞鳳姐,才意天賦,足以與其她姊妹匹敵。試看她和李紈,寶釵等代理家務時,興除利弊,把這個複雜的大家族處理頭頭是道。

賈元春,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自幼由賈母教養。作為長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已教他讀書識字,雖為姐弟,有如母子。後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賈家為迎接她省親,特蓋了一座省親別墅。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元妃雖給賈家帶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時,她説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説成“終無意趣”“得見人處”。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機會,後暴病而亡。

李紈,字宮裁,賈珠之妻,生有兒子賈蘭。她出身金陵名宦,父親李守中曾為國子祭酒。她從小就受父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幾個 賢女便了,每日以紡織女紅為要。賈珠不到二十歲就病死了。李紈就一直守寡,雖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只知道撫養親子,閒時陪侍小姑等女紅、誦讀而已。她是個恪守封建禮法的賢女節婦的典型。

平兒,賈璉之妾,生得花容月貌,姣俏非凡,性格温和,處事手腕靈活,以賈璉之俗,鳳姐之威,她竟能周旋於二者之間安然自如。她幫助鳳姐掌理家務多年,其辦事之老到,不亞於鳳姐。園滑則更過之。

花襲人,賈寶玉的丫頭。細挑身子,生得非常姣俏。她原是賈母房裏的,本名蕊珠,賈母疼寶玉,恐別人服侍得不周到,便把她撥給了寶玉。寶玉讀詩見有花氣襲人知晝暖因改名襲人。她性情温柔誠厚,服待寶玉,無論衣食冷暖,真是無微不至。

鴛鴦,賈母的大丫頭。她長得蜂腰削肩,鴨蛋臉,烏油頭髮,高高的鼻子,兩邊腮上微微的幾點雀斑。父母在南京為賈家看房子,哥哥是賈母房裏的買辦,嫂子是賈母房裏管漿洗的頭兒。賈赦看上她,非要納她為妾,讓邢夫人、鴛鴦的哥嫂來勸她,威逼她,但她堅決不從,發誓説∶ “我這一輩子,別説是‘寶玉’,就是‘ 寶金’、‘寶天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從命!”賈母死後,她自知逃不出賈赦等人的玩弄,懸樑自盡。

晴雯,從小被賣給賈府的奴僕賴大家為奴。賴嬤嬤到賈府去時常帶著她,賈母見了喜歡,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她長得風流靈巧,眉眼兒有點像林黛玉,口齒伶俐, 針線活尤好。她的反抗性最強,她蔑視王夫人為籠絡小丫頭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諷向主子討好邀寵的襲人是“哈巴狗兒 ”;抄檢大觀園時,唯有她“挽著頭髮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盡情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還當眾把狗仗人勢的王善 保家的痛罵一頓。她的反抗,遭到了殘酷報復。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況下,從炕上拉下來,硬給攆了出去。當天寶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 為感動,便絞下自己兩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貼身穿的舊紅綾小襖兒贈給他。當夜,睛雯悲慘地死去。寶玉深感哀傷,特作《芙蓉女兒誄》,祭奠晴雯。

王夫人,賈政之妻,在下人們的心目中,她是“佛爺似的”一個人。實在她本性仁厚,為人庸懦,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名雖?督理家務,而實際都委之鳳姐。

賈母,賈代善之妻,出嫁前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賈家從重孫媳婦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孫媳婦,憑著她的精明能幹,才坐穩了賈家最高統治者的位置。她雖已 年老,也不管家,但餘威猶在。當她發現有下人在園中聚賭時,便立即一一查實,並作嚴厲的處罰。她是個典型的享樂主義者,她的兒孫成了淫棍、賭徒,只要他們 不來攪擾她的享樂,她是不干涉的。她不大喜歡大兒子賈赦和大兒媳邢夫人,偏愛小兒子賈政和小兒媳王夫人。她喜歡眾孫女,溺愛孫子寶玉,但並不支持寶黛的愛 情。她批准了王熙鳳的“掉包計”,使寶玉被迫娶了薛寶釵。後以八十三歲高齡去世。

賈瑞,賈代儒之孫。他好色,竟死於色,熙鳳的相思局雖然毒辣了些,但色不迷人人自迷。究竟還是他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別人。

賈政,賈代善之次子。自幼好讀書,為人端方正直,謙恭厚道。惟失之於迂腐。他是深受儒家思想薰陶的人物,他孝順賈母,亦想嚴厲管教子女;他想作好官,但可惜不諳世情,受人矇騙,弄得聲名狼藉。政、諧音、正。

尤三姐,尤氏繼母帶來的女兒,尤二姐的妹妹。尤三姐模樣兒風流標致,她又偏愛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種萬人不及的風情體態。賈珍、賈璉、賈蓉等好色之 徒,對她頗為饞涎。但尤三姐不願像姐姐那樣遭人玩弄,她用潑辣作為武器,捍衞自己的清白。她看中柳湘蓮後,就一心一意等他。但因柳湘蓮誤聽他人傳言,懷疑 尤三姐也是個不乾淨之人,要索回定禮,剛烈的尤三姐在奉還定禮時拔劍自刎。

尤二姐,尤氏繼母帶來的女兒。尤二姐模樣標緻,温柔和順。賈珍饞涎妻妹的美貌,對尤二姐無所不至,當他玩膩後,就把她讓給了賈璉。賈璉因懼怕王熙鳳的淫威,只得偷偷娶尤二姐為二房,並把她安置在榮國府外,但不久被王熙鳳發現,在她的借劍殺人計謀下,尤二姐備受折磨,當胎兒被庸醫打下後,她絕望地吞金自盡。

柳湘蓮,原繫世家子弟。他父母早喪,讀書不成。他性情豪爽,酷好耍槍舞劍,賭博吃酒,以至眠花宿柳,吹笛彈箏,無所不為。他生得又美,是一個業餘的戲劇演 員,最喜串戲,擅演生旦風月戲文,不知他身份的人,都誤作戲子一類。他和寶玉最合得來。有一次薛蟠向他調情,被他打了個半死,事後,遠走他鄉。尤三姐説出 她擇柳湘蓮為夫後,賈璉巧遇柳湘蓮,遂定下婚事,柳湘蓮贈“鴛鴦劍”為定禮。後因聽寶玉一番言論,誤以為尤三姐是不乾不淨之人,要索回定禮,尤三姐在退還 “鴛鴦劍”時用雌鋒自盡,柳湘蓮深為感動,大哭一場,掣出“鴛鴦劍”的雄鋒,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隨瘸腿道士出家去了。

劉姥姥,王狗兒的岳母,是個久經世代的老寡婦。她膝下沒有兒子,只靠兩畝薄田度日。女婿狗兒見兒女無人照管,便將姥姥接來,一起過活。姥姥也就一心一意, 幫著女兒女婿過活。有年秋盡冬初,家中冬事未辦,狗兒在家中閒得尋氣惱,劉姥姥看不過,便替他們想出一個辦法來,到榮國府去打秋風。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 府,王熙鳳給了她二十兩銀子。劉姥姥一直不忘這次幫助,收穫季節便送些瓜果菜蔬來謝,被賈母得知,留下做了幾天客。劉姥姥樸實善良,脾氣隨和,被王熙鳳等 人捉弄也不氣惱。賈府敗落後,她來看望王熙鳳。巧姐要被狠舅奸兄騙賣時,正巧劉姥姥又來賈府,她急中生智,讓巧姐喬裝改扮逃到她家去,躲過了這場災難。

賈璉,賈赦之子。他捐了個同知的官位,但不務正業。住在叔父賈政家裏,和妻子王熙鳳幫著料理榮府家務。他一味好色縱慾,女兒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 房,他一離開王熙鳳就找“多姑娘兒” 鬼混。王熙鳳去過生日宴會,他就把鮑二媳婦勾搭上手,見了尤二姐,又貪圖其美色,騙娶為二房。父親賈赦卻誇他能幹,又把自己的丫環秋桐賞給他。他和王熙鳳 同牀異夢,也不知她背地裏重利盤剝,是個典型的紈子弟。?

焦大,寧國府的老奴。從小 跟寧國公賈演出過三四回兵,曾從死人堆裏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來。沒有飯吃,他餓著肚子去偷東西給主子吃,沒有水喝,他自己喝馬尿,把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 喝。由於以往的功勞情分,寧府的主子們對他另眼相看,不大難為他。他對寧國府後代糜爛的生活深惡痛絕,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後敢大罵他們∶“每日偷狗戲雞,爬 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嚇得眾小廝魂飛魄喪,把他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填了他一嘴。

薛蟠,表字文龍,外號“呆 霸王”,薛姨媽的兒子。因幼年喪父,寡母又縱容溺愛,終日唯有鬥雞走馬,遊山玩水而已。雖上過學,不過略識幾個字,雖是皇商,卻全然不知經紀世事。他驕橫 跋扈,倚財仗勢,強買英蓮〈即英蓮〉為妾,喝令手下豪奴打死馮淵;他荒淫無恥,喜好男色,在賈府家學裏,假説上學去勾搭學生,在賴大家的酒席上,碰到柳湘 蓮,又動了勾引之意,被柳湘蓮打了個半死。娶妻夏金桂後,又把其陪房丫頭寶蟾勾搭上手。在一次去南邊置貨時,途經一小酒店喝酒,因堂倌換酒遲了些,就一時 性起,拿起酒碗照他打去,一下子就把堂倌打死了。這次薛蟠被判了死罪,後因賈、薛兩家託人和賄賂,又被放出。

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 蓮,甄士隱的女兒。三歲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燈時被騙子拐走,十二三歲時,被薛蟠強買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裊娜纖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靜,夏金桂極為嫉妒她。香菱備受夏金桂的折磨,不僅名字被改為秋菱,還險遭謀害。薛蟠出獄後,把香菱扶了正,後難產而死。

司棋,賈迎春的丫頭。她身材高大豐壯,與做小廝的表弟潘又安相愛。有一次在園內幽會時,被鴛鴦無意撞見。潘又安害怕鴛鴦會説出此事,嚇得連家也不敢回,逃走了。司棋得知此事,又氣又怕,也生了重病,幸虧鴛鴦勸解,身體才逐漸好起來。抄檢大觀園時,周瑞家的.在她箱子裏抄出一雙男人的綿襪、緞鞋,一個同心如意 以及潘又安給她的一封信,被攆出大觀園。後來,潘又安到她家來探望,司棋的母親對他又罵又打,司棋懇求媽媽成全他們,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司棋無法,便一頭 撞死在牆上;潘又安見狀,也用小刀自刎。

麝月,賈寶玉的丫環,深受襲人影響,一味小心服侍寶玉,故也得王夫人的信任。

雪雁,林黛玉從蘇州家裏帶來的小丫頭。寶玉成親時,她是扶新娘的,致使寶玉誤以為林黛玉是新娘,後給她配了個小廝過活去了。

紫鵑,原名鸚哥,是賈母房裏的二等小丫頭。賈母見林黛玉來時只帶了兩個人,恐不中使,便把鸚哥給了黛玉,改名為紫鵑。她和黛玉關係很好,情同姐妹,一時一 刻離不開。她見黛玉是個孤兒,又和寶玉相愛,就勸黛玉趁老太太還硬朗的時候作定大事要緊。為此,她想出林家要接黛玉回蘇州的話來試寶玉,使寶玉痴病大發。 黛玉死後,她被派到寶玉屋裏做丫頭,後跟賈惜春出家終身服侍惜春。

金釧兒,王夫人的大丫環。有一天王夫人午睡,金釧兒坐在旁邊給她邊捶腿邊打瞌睡,寶玉見後,便和她開玩笑,金釧兒説了句俏皮話,被假寐的王夫人聽見,翻身起來,照著她的臉打了個嘴巴,罵她 “下作小娼婦兒!好好兒的爺們,都叫你們教壞了!”嚇得寶玉一溜煙逃走,金釧兒一聲不敢言語。王夫人要攆她出去,金釧兒跪地哀告,百般苦求,王夫人執意不肯收留,逼得金釧兒投井自盡。

抱琴,賈元春的丫鬟。

碧痕,賈寶玉的丫鬟。

尤氏, 賈珍之妻,寧國府的女主人。她是一個不善治家的人,?一個寧國府,始終是一團糟的樣子。由於她的平庸,更襯出鳳姐的精明幹練。

邢夫人,賈赦之妻,只知一味順從丈夫,不明事理,耳根軟,貪婪實在是一個糊塗人。

賈芸,賈族近支子弟。人生得很是清秀,乖巧,善於鑽營拍馬,背地裏卻是作奸犯科、無惡不作的典型小人。

賈芹,賈芸同。其人品亦與賈芸類似。在賈府專管尼僧,不但窩娼聚賭,且奸女尼和道士,因而被攆。

賈珍,賈敬之子,因賈敬一心求道,寧國公世職,反由他承襲了。本來他為官作宦,且已是寧國府的當家人了。但世家子弟,總不脱紈絝心性。

賈珠,賈政長子。甚聰慧,娶妻李紈,生一子名蘭。不幸早夭。

賈敏,賈母之女,黛玉之母,嫁林如海為妻,早逝。

賈赦,賈代善之長子,賈政之兄。襲榮國公世職。只圖縱情享樂,行為不檢,毫無禮教觀念。

賈敬,賈代化之次子,終燒丹練汞,一心想作神仙,結果卻被丹砂毒死。

賈容,賈珍之長子,生得面清秀, 身段妙條。舉止輕浮,完全是紈絝子弟的本色,他幾次跟鳳姐在一起,

那一種鬼鬼祟祟的神情,啟人生疑。

賈環,賈政第三子,為趙姨娘所出。生得人物委穢,舉止粗糙,己經可嫌。卻還鬼計多端,十足的小人物。

賈薔,賈府中正派元孫、外容俊美,內性也頗聰慧。但一般的也不脱紈絝習氣。書中第一件寫他挑唆焙名鬧書房,可見他聰敏刁乖處,他和齡官的一段深情,倒也可稱多情種子。

賈蘭,賈珠之子。生得文雅俊秀。平時攻讀甚勤,十三歲能作詩。就賈氏子弟中,他是一個佼佼者,難怪他能重振賈氏門庭了。

李貴,賈寶玉奶媽李媽媽的兒子。任寶玉的親隨。

李嬤嬤,賈寶玉的乳母。一次是她阻止寶玉喝酒,另一次是喝了寶玉的茶,又一次是她吃了寶玉特地留給襲人吃的乳酪,又大罵襲人,幾次都顯出她的心胸狹窄,倚老賣老,而反襯出襲人的厚道。

侍書,賈探春的丫頭。

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

芳官,怡香院中的女伶,面目和寶玉生得很像。自撥歸寶玉房中後很得寶玉喜愛。後來王夫人因恐怕她們帶壞了寶玉,與晴雯一齊被攆。她從此看破世情,削髮為尼。

包勇,甄府家奴。因甄府敗落,甄家便把他推薦給賈家。包勇身長五尺有零,肩寬背闊,濃眉爆眼,磕額長髯,氣色粗黑,人甚憨厚。來到賈府,包勇便想真心辦 事,見有人欺瞞主子,就時常不忿,偏因是新來之人,一句話也插不上,他便生氣,每日吃了就睡。有一日,喝了幾杯酒後到榮府街上閒逛,聽人説賈雨村對賈府落井下石,便在賈雨村路過之時大罵∶“ 沒良心的男女,怎麼忘了我們賈家的恩了!”賈雨村見是個醉漢,也不理會就過去了。榮府裏的人本來就嫌棄包勇,便將包勇喝酒鬧事的話回了賈政,賈政此時正怕風波,也將包勇罵了幾句,讓他去看園子。包勇本是個直爽脾氣,立刻收拾行李,到園中看守澆灌去了。有天夜裏,一夥盜賊來園中偷盜,包勇手執木棍,奮力抵 擋,打死一賊。眾賊見鬥他不過,只得跑了。

智能兒,水月庵的小尼姑。自幼在榮府走動,無人不識,也常和寶玉秦鍾玩笑。長大後漸知風情,看上秦鍾人物風流,秦鍾也愛她妍媚。兩人情投意合,在饅頭庵時幽會數次,秦鍾返回家後,她從水月庵私逃出來找秦鍾,不意被秦鍾父親知覺,將她逐出,後不知去向。

馬道婆,賈寶玉寄名的乾娘,是個見錢眼開,邪魔歪道的混帳東西。她一面要賈母每日捐五斤油點海燈讓寶玉免災.

總計:

十二金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李紈、妙玉、史湘雲、王熙鳳、賈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環:晴雯、麝月、襲人、鴛鴦、雪雁、紫鵑、碧痕、平兒、香菱、金釧、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賴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烏進孝、包勇、吳貴、吳新登、鄧好時、王柱兒、餘信。

十二兒:慶兒、昭兒、興兒、隆兒、墜兒、喜兒、壽兒、豐兒、住兒、小舍兒、李十兒、玉柱兒。

十二賈氏:賈敬、賈赦、賈政、賈寶玉、賈璉、賈珍、賈環、賈蓉、賈蘭、賈芸、賈薔、賈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藥官、玉官、寶官、齡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圓信、大色空、淨虛。

七彩:彩屏、彩兒、綵鳳、彩霞、綵鸞、彩明、彩雲。

四春: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

四寶:賈寶玉、甄寶玉、薛寶釵、薛寶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寶釵、薛寶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鳳、王子騰、王仁。

篇三十四:劉邦簡介

劉邦簡介

漢高祖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説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人,漢族。出身平民階級,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稱沛公。秦亡後被封為漢王。後於楚漢戰爭中打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高祖,漢景帝時改為太祖,自漢武帝時期司馬遷開始,多以最初的廟號“高祖”稱之,諡號為高皇帝,所以史稱漢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漢高帝。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生平

戰國時的魏安釐王21年·周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乙巳歲,即公元前256年生於楚國泗水郡(即漢“沛郡”)豐邑縣中陽裏家中,父母為劉太公(據野史記載名為:劉煓,字執嘉)和劉媪(野史記載名為:王含始),劉邦有兩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個弟弟(《史記》記載:大哥劉伯。二哥劉仲,漢朝建立後改名劉喜。四弟劉交。)劉邦為老三,故名字為季,人稱劉季。 公元前221年庚辰歲,秦國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秦帝國,之後劉邦試吏為秦國泗水郡的泗水亭長。

公元前209年楚人陳勝、吳廣在起義,劉邦在楚故地沛縣響應,參與秦末的推翻暴秦行動。

公元前206年劉邦首先進入關中要地,秦王子嬰請降,秦國滅亡。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之後是四年零三個月楚漢之爭,消滅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建立漢朝。於二月九年級甲午日(即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在定陶即皇帝位,建都洛陽,高祖三年再遷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

劉邦在位十二年(公元前206年二月—公元前202年二月在漢王位,公元前202年二月—公元前195年五月在皇帝位),從登基後,劉邦一面平定諸侯王的叛亂,鞏固統一局面,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迅速恢復生產發展經濟,不僅安撫了人民、凝聚了中華,也促成了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可以説劉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國真正的統一起來,而且還逐漸把分崩離析的民心凝集起來。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他死後,諡號是“高皇帝”,廟號太祖。

篇三十五:小寒簡介

小寒簡介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公曆1月5—7日交節。小寒,標誌着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温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天氣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俗話有講:“冷在三九”,由於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該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温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温低於小寒的。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在我國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温亦明顯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時候是小寒及雨水和驚蟄之間這兩個時段。小寒時是乾冷,而雨水後是濕冷。

小寒天氣如何變化

中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温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温卻很少低於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見。

我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温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並配合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温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

小寒時節都有哪些習俗?

小寒習俗之一:畫圖數九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説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鈎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着密切聯繫。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裏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小寒習俗之二: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人們會用糯米加生薑、矮腳黃、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着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

南京菜飯中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禦寒邪的能力;生薑味辛性温,具有發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產矮腳黃、香腸、板鴨,藥食雙補,美味可口,冬日裏吃完後特別暖和,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話説,“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南京人在小寒季節裏有一套地域特色的體育鍛煉方式,如跳繩、踢毽子、滾鐵環,擠油渣渣(靠着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鬥)等。如果遇到下雪,則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小寒習俗之三: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飯裏面吃。

小寒習俗之四: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

上述食品均為甘温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説: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説:“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篇三十六: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代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説,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豬悟能、沙僧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最後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西遊記》資料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敍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篇三十七: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説,主要描述了唐僧、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最後取得真經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僅資料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和藝術境界上都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資料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敍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篇三十八:西遊記簡介

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是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明靈石猴。在花果山中,有一羣猴子只着花果山水簾洞洞天説了一聲,有誰敢進去,為我們尋個按家之地,不傷身體者,我等拜它為王,石猴藉此機會將“石”隱去了。後歷經八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此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飄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最後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疾惡如仇,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孫悟空也是傳説的舍利子中最主要一顆名叫無谷舍利的利子後原身。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豬悟能、豬烈剛,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在高老莊搶佔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號為淨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惰,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沙僧。原為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蝨精),後觀音菩薩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為師,保他去西天取經。因他最好拜唐僧為師,明白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唐僧:小説裏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説裏的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脱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到達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藉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蔘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超多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説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篇三十九: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話小説,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優秀的神話小説,也是一部羣眾創作和文人創作相結合的作品。

《西遊記》一百回,大致分三部分。

前七回中寫石產仙猴、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主要是寫西天取經的保護人孫悟空的非凡出身和神通廣大的本領,突出體現了全書戰鬥性的主題,也是全書最精彩的部分。孫悟空原系破石而生的美猴王,無父無母。他縱身一跳,在那水簾洞火鐵板橋下發現了一個“洞天福地”,領着羣猴過着“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的自在生活。他又隻身泛海,訪師求道,學得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這才向龍宮索得寶盔金箍棒,去冥府硬勾掉生死簿上名。孫猴子打亂了“三界”的秩序,龍王、閻王上告天廷。玉帝“遣將擒拿”不成,又來“降旨招安”,封了他個“齊天大聖”,任做天廷“弼(bì)馬瘟”,進行欺騙,反被孫悟空識破詭計,一叛再叛,先後放了天馬,偷吃了蟠園的所有成熟仙桃,吃光了老君的仙丹,被擒獲之後又煉就火眼金星,可惜最終鬥但是如來的“無邊佛法”,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苦渡了五百年的艱難歲月,直至伴隨唐僧西天取經。

第八回至十二回寫如來説法,觀音仿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等,主要介紹了取經的緣起和取經集團中其他四名成員的出身經歷,是兩個主要部分的銜接和過渡。

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經。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取經,在八戒、沙僧協助下,一路斬妖除怪,到西天成了“正果”,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共四十一個故事。在西天取經的全部旅途中,歷經寶象、烏雞、車遲、西樑、祭賽、朱紫、比丘、滅法、天竺等九國和鳳仙郡、玉華州、金平府(均屬天竺國)三個地方,這些是人間的國度;又戰勝了白虎嶺的白骨精、黑松林的黃袍怪、平頂山的金銀角大王、號山火雲洞的聖嬰大王(紅孩兒)、黑水河的鼉龍、通天河的靈感大王、金兜山的獨角犀大王、解陽山的如意真仙、假司空六耳獼猴、火焰山的羅剎女和牛魔王、木仙庵的草木之怪、小雷音的黃眉老佛、七色山的蛇精、盤絲洞的蜘蛛精、黃花觀的百眼魔君、駝嶺的青毛獅、黃牙老象和雲程萬里鵬、隱霧山的南山大王和隱空山的地湧夫人;還經歷了一場誤會:與五莊觀的鎮元大仙鬥了一番。

需要指出的是,唐僧師徒在人間國度所遭逢的磨難,除滅法國,鳳仙郡、寇員外等少數幾處外,都與妖魔有直接間接的關係。在烏雞國,與青毛獅子精鬥;在車遲國,與虎力、鹿力、羊力大仙鬥;在西樑女國,與毒敵山琵琶洞的蠍子精鬥;在祭賽國,與萬聖龍王鬥、九頭駙馬鬥;在朱紫國,與麒麟山的賽太歲鬥;在比丘國,與清華洞的白鹿精鬥;在金平府,與青龍山的犀牛精鬥;最後,在天竺國與蟾宮下凡的玉兔精鬥。總之,在唐僧師徒西行途中所遭逢的全部磨難之中有百分之九十是由妖魔造成的;只有少數,如稀柿?h、荊棘嶺之類是自然力所造成的和其他性質的磨難。這樣,後八十八回的主題自然就歸結到為民除害這一點上,因而也仍然是用心樂觀的。

神話小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式與其他小説是有顯著區別的。它採取現實生活的矛盾作小説題材,不但經過典型化,而且經過抽象化。正如高爾基説過:“神話是一種虛構”,並且是“依據假想的邏輯加以推想”。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還有夸父逐日、羿射九日,精衞填海等。

篇四十:西遊記簡介

解讀《西遊記》是一件費腦筋的事情,而總結81難且要做到短、精、全等更難。連續奮戰,將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做出簡短總結:

金蟬遭貶――第一難:

唐僧前世為如來佛祖的二徒弟,名喚“金禪子”。佛祖講法。金蟬子不聽説法、輕慢佛教。如來佛祖將其貶去真靈,轉生東土。

出胎幾殺――第二難:

唐僧父親為新科狀元陳光蕊,母親為當朝宰相殷開山之女殷温嬌。陳光蕊江州赴任途中遭賊人劉洪與李彪謀害。劉洪假冒陳光蕊江州赴任,殷温嬌決定暫時屈服,以待之後報仇。某日殷温嬌在花亭上感歎,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此子為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所送。殷温嬌醒來,恰好劉洪回來,要淹殺此子,殷温嬌自稱天色已晚,待明日拋去江中。

滿月拋江――第三難:

劉洪忽有緊急公事遠出,殷温嬌寫血書,將孩子推放江中。

尋親報冤――第四難:

孩子被金山寺的法明長老發現,並抱回寺中撫養,叫做江流。十八年後,江流兒被酒肉和尚罵為業畜。回寺後哭着詢問父母姓名。長老告之,江流兒尋親且替父報仇。

出城逢虎――第五難:

唐僧帶領隨從踏上取經路,出城之後,便遇到虎妖。

落坑折從――第六難:

唐僧等三人失足,連馬帶人跌落坑坎之中,被虎妖抓住。幸好太白金星相救。

雙叉嶺上――第七難:

剛脱妖穴,又遇大蟲,得鎮山太保劉伯欽相救。之後,伯欽一家招待唐僧,唐僧幫忙劉伯欽超度亡父。

兩界山頭――第八難:

唐僧與劉伯欽行至兩界山時,遇到孫悟空。唐僧揭下了如來佛祖的“金字壓帖”,救出孫悟空,且收其為徒。

陡澗換馬――第九難:

唐僧師徒行至蛇盤山鷹愁澗,唐僧所騎白馬被玉龍三太子吃掉。孫悟空找到觀音菩薩,菩薩將玉龍三太子化為白馬做唐僧腳力。

夜被火燒――第十難:

唐僧師徒行至觀音院,老院主攀比顯富,孫悟空炫耀唐僧的袈裟。老院主為長留袈裟,遂起歹心,打算將唐僧燒死。幸好孫悟空找廣目天王借來“闢火罩”,唐僧躲過一難。

失卻袈裟――十一難:

孫悟空為懲罰老院主,藉着眾僧所放之火,燒了整個寺院,結果漫天通紅驚動了黑熊精。黑熊精前去,發現包袱中的佛門異寶錦?[袈裟,之後偷走袈裟。孫悟空得知妖怪信息之後,前去索要。難敵妖怪,求救觀音菩薩,菩薩降伏妖怪,且帶回做守山大神。

收降八戒――十二難:

唐僧師徒來到高老莊,高太公説小女兒於三年前不幸嫁給妖怪,現被困在洞中。孫悟空化作高翠蓮,遇到了被貶下凡間,在此等候唐僧的豬悟能。一番較量之下,豬悟能得知唐僧到來,與孫悟空一齊前往拜師。唐僧收豬悟能,起別名豬八戒。

黃風怪阻――十三難:

唐僧師徒行至黃風嶺時,黃風怪手下虎先鋒將唐僧擒至黃風洞府中。

請求靈吉――十四難:

孫悟空、豬八戒鬥但是黃風怪的“三昧真風”。孫悟空找靈吉菩薩出面降妖,隨後,靈吉菩薩降伏黃風怪,解救出唐僧。

流沙難渡――十五難:

唐僧師徒行至流沙河,難以渡河。

收得沙僧――十六難:

沙悟淨受觀音指示,在流沙河等待唐僧到來。由於不識唐僧,孫悟空與豬八戒也不曾提起,於是大動干戈。最終,木吒前來勸和,告知和尚便是唐僧。隨後,唐僧收沙悟淨為徒。

四聖顯化――十七難:

黎山老母、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化身母女,假意招唐僧為夫婿。唐僧不為所動,孫悟空早已識破真相卻不説破;沙悟淨一心追隨師傅,不為所動;豬八戒動了凡心。最後,豬八戒被四聖用珍珠?G汗衫捆住,吊在樹上。

五莊觀中――十八難:

鎮元大仙與唐僧前世金蟬子有過一面之緣,金蟬子曾與他傳茶。鎮元大仙因到上天彌羅宮聽講,不能親自接待唐僧,特留清風、明月二童子接待,並交代給唐僧吃兩個人蔘果。唐僧不吃人蔘果,二童子自己吃掉。此事被豬八戒發現,八戒好吃,慫恿孫悟空去偷。不巧,此事被二童子發現。人蔘果少了四個,孫悟空師兄弟只承認每人吃了一個(另一個掉在地上之後不見)。為此,雙方互相責難,孫悟空一氣之下推到了人蔘果樹。

難活人蔘――十九難:

唐僧師徒偷偷離開五莊觀,鎮元大仙將其擒回。鎮元大仙讓孫悟空救人蔘果樹,否則就殺了唐僧。孫悟空四處求救,找來了三星。最後,觀音菩薩出面救活果樹。

貶退心猿――二十難:

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先後三次變換人形來哄唐僧師徒。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並打殺白骨精。唐僧埋怨孫悟空濫殺無辜,於是敢走孫悟空。

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難:

唐僧師徒行至黑松林,豬八戒化齋未果,怕唐僧不信他走了很久,於是晃點睡覺。唐僧等不到豬八戒,沙悟淨前去尋找。唐僧獨自一人前行,結果錯入波月洞。

寶象國捎書――二十二難:

唐僧被捉之後,黃袍怪掠來的寶象國公主放掉唐僧,唐僧到寶象國倒換官文且送上公主的書信。

金鑾殿變虎――二十三難:

唐僧送信到寶象國,豬八戒與沙悟淨前去搭救公主。結果不敵黃袍怪,黃袍怪化為英俊凡人前去寶象國,自稱救了公主,自己是駙馬。然後栽贓唐僧,用法術將其變為老虎囚禁。白龍馬變回人形大戰黃袍怪,怎奈變為白馬時,法力受到限制,再變回人形也無濟於事。沒經幾回合便受傷落敗,恰巧豬八戒回到寶象國。白龍馬推薦豬八戒去找孫悟空,豬八戒智激孫悟空後,孫悟空回心轉意,與豬八戒一齊回到寶象國,打敗妖怪,救了唐僧。之後,師徒和好如初。孫悟空經此一事,變得更加睿智。

平頂山逢魔――二十四難:

唐僧師徒來到平頂山,遇到了太上老君的童子化為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銀角大王轉成道士,哀求唐僧搭救。孫悟空無奈之下背起銀角大王,結果被銀角大王用移山倒海之法將須彌山、峨眉山、泰山壓在身上,孫悟空差點命喪西天。趁此機會,銀角大王將唐僧攝去。

蓮花洞高懸――二十五難:

孫悟空得山神土地與五方揭諦搭救之後,去鬥妖王。先是戲耍精細鬼、伶俐蟲,騙了法寶。再是打殺壓龍洞老母,拿到幌金繩後,用《緊繩咒》扣了魔頭,可不知有《鬆繩咒》,老魔念動《鬆繩咒》擒住孫悟空。孫悟空將金箍棒轉成鋼挫,割斷幌金繩,又用假身糊弄妖怪,真身逃脱。之後用者行孫戲弄老魔,結果不留意答應老魔的話,被吸進紫金紅葫蘆。孫悟空從紫金紅葫蘆裏逃脱且偷走葫蘆後,又化名行者孫與老魔鬥智鬥勇,老魔被孫悟空吸進紫金紅葫蘆。之後,孫悟空大戰金角大王,打敗妖魔,得到羊脂玉淨瓶,救了師父和師弟。金角大王回到洞中,滿目瘡痍,悲哀不已。孫悟空再次索戰,老魔與孫悟空大戰三四十合,敗陣,逃往壓龍山。壓龍山的狐阿七大王是老母的弟弟,得知此事之後,與金角大王一齊對抗孫悟空師兄弟,結果狐阿七被豬八戒殺死,孫悟空用玉淨瓶收了金角大王。最後,太上老君及時出現,帶走兩個童子。

烏雞國救主――二十六難:

國王好善齋僧,佛祖差文殊菩薩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不可原身相見,文殊菩薩變做凡僧。烏雞國國王被文殊菩薩幾句言語相難而動氣,將其捆了放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後得救。佛祖為懲罰烏雞國國王,讓青獅下界轉成道人將國王推入井中,青獅變作國王。唐僧來到烏雞國,國王託夢給唐僧,訴説冤情。

被魔化身――二十七難:

孫悟空攜師父、師弟、真國王等,出此刻金鑾殿上。假國王不敵孫悟空,轉成假唐僧。無奈之下,靠念緊箍咒分辨真假唐僧。妖怪被識破,文殊菩薩出現,帶走妖王。

號山逢怪――二十八難:

唐僧師徒來到八百里號山,紅孩兒早已埋伏在此。紅孩兒假裝自己被強盜綁在樹上,想智取唐僧。誰成想,被孫悟空識破。唐僧的固執,孫悟空的無奈,最終留下了禍患。

風攝聖僧――二十九難:

孫悟空馱着紅孩兒,趁機將他摔死,紅孩兒使解屍法逃脱,攝走唐僧

心猿遭害――三十難:

孫悟空得知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後,前去攀親戚。紅孩兒不信孫悟空所説,用三昧真火將其擊敗。豬八戒請觀音菩薩,紅孩兒假扮觀音,戲耍豬八戒。

請聖降妖――三十一難:

孫悟空變做牛魔王被紅孩兒識破後,到南海求助,觀音菩薩收服紅孩兒,將其帶回南海做善財童子。

黑河沉沒――三十二難:

唐僧師徒來到黑水河,涇河龍王之子鼉潔將唐僧、豬八戒攝去。沙悟淨不敵鼉潔,孫悟空問罪西海龍王。太子摩昂前去收伏鼉潔,帶鼉潔回西海受罰。

搬運車遲――三十三難:

唐僧師徒來到車遲國,國王因和尚求不得雨,道士能求雨而滅佛,僧人成為了苦工。孫悟空放走眾僧,與豬八戒、沙悟淨到三清觀中吃供養,且吩咐豬八戒和沙悟淨將三清像扔進茅廁。之後,車遲國三大仙求仙藥,孫悟空師兄弟用尿戲弄他們。

大賭輸贏――三十四難:

第二日,唐僧師徒前去倒換官文,三大仙認出他們。恰逢百姓需要求雨,唐僧師徒與三大仙打賭,最終大獲全勝,且殺死了三大仙。

祛道興僧――三十五難:

殺死三大仙之後,孫悟空告訴國王三教歸一。

路逢大水――三十六難:

唐僧師徒來到通天河,借宿陳家莊。得知有一靈感大王可降甘雨,但每年需吃一對童男童女,今年輪到陳家之女與其弟之子。於是,孫悟空轉成童男,豬八戒轉成童女,去抓妖怪。

身落天河――三十七難:

抓妖不成,反被妖怪跑掉。妖怪回去之後,採用下屬之法,將通天河凍住,唐僧上當受騙,被妖怪做法拿去。

魚籃現身――三十八難:

孫悟空就不出師父,於是找觀音菩薩求助。觀音菩薩得知鯉魚跑到下界作亂,來不及梳粧,編好竹籃助孫悟空捉妖。之後,將鯉魚精靈感大王帶回。老黿馱唐僧師徒過河,並讓唐僧幫他問佛祖,何時能得人身。

金山遇怪――三十九難:

唐僧飢餓,孫悟空臨走之時畫圈,囑咐唐僧以及師弟不要出圈。可豬八戒不信邪,帶唐僧和沙悟淨出了圈子,誤入獨角兕大王妖洞。孫悟空前去交戰,獨角兕大王用金剛琢收去他的金箍棒。

普天神難伏四十難:

孫悟空難敵妖怪,先後請來托塔天王父子等仙佛,結果徒勞無功。

問佛根源――四十一難:

孫悟空無奈,只好到靈山求助。十八羅漢金丹砂被妖怪收去之後,告知孫悟空妖怪來歷。孫悟空請來太上老君,將怪制伏,怪是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

吃水遭毒――四十二難:

唐僧師徒來到西樑女國,唐僧和豬八戒誤飲子母河水。孫悟空前去索要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兒紅孩兒被孫悟空擊敗且到南海成為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而記恨孫悟空。孫悟空索要泉水未果,叫來沙悟淨,聲東擊西取得泉水,幫唐僧和豬八戒落胎。

西樑國留婚――四十三難:

西樑女國國王愛上唐僧,要與其結婚。由於都是女人,孫悟空不忍下手,於是讓唐僧假裝同意騙其倒換官文,然後悔婚。

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難:

女王與唐僧出城為孫悟空師兄弟送行,唐僧趁此機會與徒弟上路。結果,琵琶精攝走唐僧,欲取其元陽,唐僧不從,雙方爭鬥一宿。孫悟空被琵琶精用倒馬毒傷到,請來了昂日星宮。星官現出大公雞本相,高叫兩聲,琵琶精死。

再貶心猿――四十五難:

唐僧路遇強盜,被吊在樹上。孫悟空救下唐僧,打殺二人。入夜,唐僧師徒借宿老楊家。老楊之子是強盜,白天被孫悟空嚇跑。回家之後,發現唐僧,欲報仇。老楊報信,唐僧師徒走脱。老楊之子繼續追趕,被孫悟空殺死。唐僧大怒念緊箍咒,後敢走孫悟空。

難辨獼猴――四十六難:

孫悟空走而復返,唐僧依舊不依不饒,孫悟空再度離去,前往觀音菩薩處。孫悟空走後,豬八戒與沙悟淨先後去取水。假孫悟空出現,將唐僧打昏。豬八戒與沙悟淨回來之後,唐僧説孫悟空打昏了他。沙悟淨前去花果山,發現假孫悟空以假亂真,變出了假唐僧、豬八戒和自己。於是,前去觀音菩薩處論理。孫悟空正好在觀音菩薩處,二人動手。孫悟空聽説有一個假的自己之後,與沙悟淨前去查看。

孫悟空看到一模一樣的自己,於是找觀音菩薩、玉皇大帝、地藏王菩薩求助,結果都難辨真偽,諦聽清楚誰真誰假,但不敢言。於是,孫悟空到靈山。如來佛祖分辨真偽,將假孫悟空六耳獼猴打死。

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難:

唐僧師徒來到火焰山,被火焰山擋住,無法前行。

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難:

孫悟空前去求芭蕉扇,結果羅剎女恨孫悟空將其兒子降伏且成為觀音菩薩的善財童子,難以相見。因此,拒絕孫悟空。孫悟空幾次三番難以取到芭蕉扇,於是去找牛魔王。牛魔王也恨孫悟空,因去喝酒,沒有時間搭理孫悟空。孫悟空化作牛魔王的模樣騎避水金晶獸前去騙到芭蕉扇,牛魔王得知此事之後,又變作豬八戒把芭蕉扇騙回。

收縛魔王――四十九難:

孫悟空師兄弟打但是牛魔王,牛魔王驚動了道佛高層,兩方皆派出仙佛征討。最終,哪吒持斬妖劍制伏牛魔王。孫悟空按照羅剎女的辦法,扇滅了火焰山。

賽城掃塔――五十難:

唐僧師徒來到金光寺,孫悟空陪唐僧掃塔。孫悟空遇到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得知九頭蟲駙馬盜取了舍利子佛寶。

取寶救僧――五十一難:

國王請求抓妖,孫悟空與豬八戒前去。二人難鬥九頭蟲駙馬,恰巧遇到二郎神與梅山六聖,在其幫忙下擊敗妖怪,拿回舍利子佛寶和萬聖公主從天庭偷來的九葉靈芝。之後回到國王處,將舍利子安在第十三層塔頂寶瓶中,把龍婆鎖在塔心柱上。之後,金光寺改名“敕建護國伏龍寺”。

棘林吟詠――五十二難:

唐僧師徒來到荊棘嶺,唐僧被木仙庵的勁節十八公轉成的假土地公攝走。到木仙庵之後,十八公等妖假意與唐僧吟詩,實為助杏仙取元陽。幸好孫悟空師兄弟及時趕到,打殺眾妖怪。

小雷音遇難――五十三難:

唐僧師徒遇到假的雷音寺,唐僧取經心切,固執己見,入寺拜佛,被妖怪抓住。孫悟空被困金鐃之內,揭諦找來二十八星宿,孫悟空得救。孫悟空打碎金鐃,京東老魔,黃眉大王用人種袋將眾人收走。半夜,孫悟空救出眾人,再被捉回。

諸天神遭困――五十四難:

孫悟空求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派出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但沒起到作用。孫悟空苦惱之時,功曹出現,讓孫悟空找大聖國師王菩薩幫忙。大聖國師王菩薩派出小張太子和四大神將,結果被黃眉大王裝入人種袋。孫悟空無計可施,彌勒佛出現,告知孫悟空黃眉大王是自己司磬的黃眉童。之後,彌勒佛幫孫悟空制伏了黃眉大王。

稀柿?h穢阻――五十五難:

唐僧師徒來到七絕山,山中有蛇精,孫悟空與豬八戒殺死蛇精。豬八戒現成本相,沿稀柿?h一路拱去,千年稀柿變得乾淨如初。

拯救疲癃――五十六難:

孫悟空巧行醫(用到了白龍馬的尿和龍王的涎津溢),國王病好,講明為何得病,孫悟空去抓妖,欲搶回金聖宮。

朱紫國行醫――五十七難:

唐僧師徒來到朱紫國,望見皇榜,孫悟空揭榜為國王治病。

降妖取後――五十八難:

孫悟空與賽太歲對戰不敵,在金聖宮的幫忙下,偷來了賽太歲的金鈴。交戰過程中,觀音菩薩出現,告知孫悟空賽太歲是其座下的金毛吼,下界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報當年朱紫國國王為太子時射傷其子女之仇。幸好金聖宮有紫陽真人送的一領霞裳衣,否則定被賽太歲玷污。之後,金聖宮得救,妖怪被觀音菩薩帶走。(文/萌書生)

七情迷沒五――十九難:

唐僧師徒繼續趕路,唐僧執意自己去化緣,結果進入七仙姑下界的莊院。莊院以及濯垢泉早已被七蜘蛛精霸佔,唐僧望見蜘蛛精,春心蕩漾,結果被抓。

多目遭傷――六十難:

孫悟空師兄弟救出唐僧,來到了黃花觀。觀主是七蜘蛛精的師兄,沒有被打殺的蜘蛛精告訴師兄唐僧肉能夠長生不老。百眼魔君用藥毒唐僧師徒。孫悟空及時發現,躲過一劫,但不敵百眼魔君,敗退。之後遇見黎山老母,老母讓孫悟空去找毗藍婆菩薩。毗藍婆菩薩用其子昴日星官眼中練出的繡花針擊敗百眼魔君,並帶他回去做看門人。

路阻獅駝――六十一難:

唐僧師徒來到獅駝嶺,太白金星化作凡人警告唐僧師徒前路險阻。

知怪分三色――六十二難:

孫悟空打探消息,發現了獅駝嶺獅駝洞的青獅怪、黃牙老象、金翅大鵬雕。因七十二變的缺陷,孫悟空身體沒有發生變化,導致被拆穿,裝入陰陽二氣瓶中。孫悟空用觀音菩薩給的三根救命毫毛鑽透瓶子逃出。之後大戰,結果被青獅怪吞下。孫悟空在其肚子內撒潑,青獅怪疼痛難忍,答應放掉唐僧。

城裏遇災――六十三難:

三魔暗中決定,在城池外再抓唐僧。唐僧師徒西進四百餘里,與城池很近時,三魔再次出現。經過惡戰,唐僧師徒再被抓。唐僧師徒被三魔放上了蒸籠,孫悟空逃脱請來了北海龍王敖順,龍王變作一陣冷風,吹入鍋下,盤旋圍護,保護唐僧、豬八戒、沙悟淨。之後,孫悟空趁三魔熟睡之機就走師父和師弟。結果,小妖發現,唐僧師徒再被抓。

請佛收魔――六十四難:

孫悟空無計可施,只能前去靈山,佛祖告訴孫悟空,他的師父無礙,並説金翅大鵬雕是自己的孃舅。之後,如來佛祖親自前往,制伏金翅大鵬雕。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收走了青獅怪和黃牙老象。

比丘救子――六十五難:

唐僧師徒來到比丘國,發現城中滿是小孩。幾番打聽之後,才知國王有病,國丈欲用1111個小兒心做藥引子給國王治病。孫悟空命眾仙佛偷走小孩,藥引子丟失,國王擔心。唐僧倒換官文,國丈決定用唐僧的心代替小兒心做藥引子。之後,孫悟空轉成唐僧,前去覲見國王。當着國王和國丈以及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用刀拋開胸膛,拿出了眾多心。

辨認真邪――六十六難:

孫悟空現出本相,打敗國丈。之後,與豬八戒前去降妖,將要打殺妖怪之時,壽星公出現,説妖怪是自己的坐騎白鹿。壽星公帶走了坐騎,並給了國王長壽的棗子。

松林救怪――六十七難:

唐僧師徒來到黑松林,孫悟空再次警告附近有妖。怎奈,妖怪套路太深,變化成受難女人騙過唐僧。唐僧師徒帶女妖來到了鎮海禪林寺。

僧房卧病――六十八難:

唐僧睡覺醒來生病,然後寫下了辭職信。

無底洞遭困――六十九難:

唐僧師徒住在寺院三日,寺院死了六個和尚。孫悟空化作和尚,女妖上當。之後大戰,女妖攝走唐僧。無底洞中,妖怪要與唐僧成親,想取元陽,以成太乙金仙。孫悟空師兄弟救師不成,看到妖怪供養的李天王和哪吒的大金字牌。之後,孫悟空到天庭告狀,李天王派哪吒降妖。哪吒降妖之後,帶白老鼠回去受罰。

隱霧山遇魔――七十難:

唐僧師徒來到隱霧山,隱霧山折嶽連環洞艾葉花皮豹子精決定吃唐僧肉,聽獅駝嶺逃來的小妖説孫悟空的厲害,一度放棄吃唐僧肉的想法。有一小妖給豹子精出謀劃策,智取唐僧。於是,豹子精與眾小妖上演了“調虎離山”之計的改良版“分瓣梅花計”。找會變化的小妖全部轉成豹子精,逐個引開孫悟空師兄弟,擒住唐僧。之後,豹子精及其下屬謊稱唐僧已死,給孫悟空師兄弟假唐僧人頭。孫悟空師兄弟上當,以為師父死了。埋葬“師父”頭顱之後,孫悟空與豬八戒尋仇,結果發現唐僧沒死。於是,孫悟空師兄弟剷平折嶽連環洞,誅殺眾妖,救出師父。

滅法國難行――七十一難:

唐僧師徒來到滅法國,國中僧人誹謗滅法國國王,國王憎恨僧人,誓言要殺一萬個和尚,已殺9996名,只差最後4名。觀音菩薩指點唐僧師徒,讓他們留意。孫悟空剃光滅法國國王、後宮佳麗以及文武大臣的頭髮。滅法國國王知錯,孫悟空勸其該國名為“欽法國”,國王欣然同意。

鳳仙郡求雨――七十二難:

唐僧師徒來到乾旱了幾年的鳳仙郡,上官郡守請求孫悟空幫其降雨,孫悟空找來龍王,龍王説無旨意不能下雨。孫悟空無奈,前往天庭求旨。結果,當年鳳仙郡守侮辱了玉皇大帝,玉帝下旨懲罰,並設米山、面山和銅鎖。孫悟空回到鳳仙郡,讓郡守誦經。此舉感動玉帝,於是準其降雨。

失落兵器――七十三難:

唐僧師徒來到玉華縣,玉華縣三小王子拜孫悟空師兄弟為師。孫悟空師兄弟將各自神兵交給鐵匠,讓他們仿製。神兵霞光萬丈,驚動了妖怪,妖怪趁夜偷走了兵器。

會慶釘鈀――七十四難:

黃獅精準備請“祖翁”九靈元聖來參加“釘鈀會”,結果被孫悟空師兄弟發現。三人化作生意人前去送吃喝,豬八戒忍不住,拿回兵器,現出本相。之後大戰,黃獅精敗走竹節山九曲盤桓洞。

竹節山遭難――七十五難:

黃獅精惡人先告狀,九靈元聖決定幫他出氣,帶領猱獅、雪獅、狻猊、白澤、伏狸、摶象諸孫等前往玉華縣。九靈元聖簡單拿住唐僧以及玉華縣皇親。孫悟空與沙悟淨索戰,不幸被擒。孫悟空逃脱回到玉華縣,各廂土地神?o與城隍之神迎空拜接。之後,孫悟空明白了九靈元聖的來歷,是東極妙巖宮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騎。孫悟空請天尊出手,九靈元聖被帶回天庭。之後,孫悟空誅殺眾獅子王,分食其肉給百姓。

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難:

唐僧師徒來到金平府,唐僧官燈之時遇佛便拜,衝撞了假扮佛爺騙取“酥合麻油”的三妖怪,被妖怪拿去玄英洞。孫悟空師兄弟前去索戰,結果豬八戒和沙悟淨被抓。

趕捉犀牛――七十七難:

孫悟空自知敵但是妖怪,於是去天庭搬救兵。玉皇大帝派四木禽星下界協助降妖。井木軒咬死闢寒大王,闢暑大王和闢塵大王被抓後被豬八戒殺死。孫悟空拿珍貴的犀牛 角給天庭和靈山送禮。

天竺招婚――七十八難:

唐僧師徒來到天竺國,先是在布金寺發現有女子哭泣,後是唐僧被繡球打中,成為了準“駙馬”。孫悟空識破假公主,太陰星君出現。將假公主玉兔精帶回天庭。之後,孫悟空師兄弟救出真公主,還給天竺國國王。

銅台府監禁――七十九難:

唐僧師徒來到銅台府,恰遇寇員外齋萬僧只差最後四名。唐僧師徒圓了他的宏願大誓。不巧,送別唐僧師徒的過程中,寇員外露富,被銅台府強盜盯上。強盜夜入寇府,殺死員外,搶了金銀珠寶。寇老婦人誣告唐僧師徒,唐僧師徒在路上巧遇強盜,拿了強盜回銅台府交給官府。結果,官府聽信寇老婦人一面之詞,將唐僧師徒拿下。孫悟空清楚唐僧該有此難,不急救出唐僧,自己靈魂出竅到寇家以及官府作怪。第二日,官府放人。孫悟空去地府要寇員外,地藏王菩薩給寇員外還陽且送他一紀陽壽(十二年)。

凌雲渡脱胎――八十難:

唐僧師徒來到靈山,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唐僧望見有一屍體落下,孫悟空師兄弟皆賀唐僧脱胎換骨,修成正果。(文/萌書生)

陰魔奪經――八十一難:

唐僧師徒幾經周折拿到經書,但因少一難,難滿九九歸真之數。觀音菩薩命揭諦追上八金剛,金剛把風按下,將唐僧師徒連馬與經,墜落下地。下地之後,本該待至夜晚,出現陰魔奪經。恰巧落地之處為通天河,白黿再次幫唐僧師徒渡河,問起唐僧是否幫自己問佛祖何時得人身,唐僧因高興而忘記。白黿將唐僧師徒淬下水去,唐僧師徒上岸之後,陰魔奪取經書。幸好經書濕透,唐僧以正法身壓住經書,孫悟空輪金箍棒,使純陽之性,護持經書。天明之後,陽氣又盛,陰魔奪經失敗。

佛門九九歸真,唐僧師徒歷“九九八十一難”大圓滿。

篇四十一: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共一百回,六十餘萬字。分回標目,每一回目以整齊對偶展現。故事敍述唐三奘與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經過八十一次磨難,到西天取經的過程。的寫作時代為明朝中期,當時社會經濟雖繁榮,但政治日漸敗壞,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對此不合理的現象,透過故事提出批評。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到達西天取回真經。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藉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蔘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

《西遊記》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説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着諷刺小説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説的高峯,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篇四十二:《弟子規》簡介

《弟子規》簡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其中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敍”,然後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鄧衞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指後學。“規”就是規範,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2006年以來,和諧中國網總編、台灣孔子學院特聘教授李耀君在學習研究《弟子規》過程中,與時俱進,對其進行修訂,形成了與時俱進的現代修訂版《弟子規》,並應邀在全國各地講解《弟子規》數百場。他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綜合論述,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通過對現代社會問題的深刻剖析,認為只有學習踐行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它採納《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擴展,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的禮儀與規範,是中國文化的典範。

“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衞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就是規範,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弟子規》這本書僅次於《三字經》,弟子規

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 》“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後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蜕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基本着手。圖挽犯法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基本為枝末,認枝末為基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作問題。正人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為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念,須在幼小時造就;凡是身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絕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為力矣!

《弟子規》的前身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的《訓蒙文》,顧名思義就是教育兒童的啟蒙文。而後,清朝賈存仁先生對《訓蒙文》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修改和訂正,把文體變成了詩體,並採用了《三字經》的格式,最終成就了流傳至今的傳統優秀文化《弟子規》。

《弟子規》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集中國傳統家訓、家規、家教之大成!也是當今社會做人的基本教導,倡導通過在生活中學習、力行以達到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人生第一規,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規》是除《三字經》以外影響最大的三字句的'兒童訓蒙教材。為了讓青少年朋友瞭解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繼承和發揚優良的傳統美德,作者對本書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對每句話增加了講解和能充分反映這句話主體思想的故事,配以活潑有趣的插圖和通俗的英語翻譯,定會增加閲讀的樂趣。相信少年朋友通過對此書的閲讀,一定能增長不少有益的知識,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

篇四十三: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里),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説:“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但也有一種説法指黃月英本人極美,因此遭到鄉里其他年輕女性的嫉妒而詆譭她的容貌。

篇四十四:諸葛亮簡介

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税,充實軍資。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孟達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至次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當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劉備提供資援。

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八年級年(221年),羣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説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篇四十五:離騷簡介

離騷簡介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歎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註》、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作品原文: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唯 通:惟)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茞!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餘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捨也。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餘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兮,非餘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餘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掔木根以結茞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眾不可户説兮,孰雲察餘之中情?世並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衖。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餘身而危死兮,覽餘初其猶未悔。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餘鬱邑兮,哀朕時之不當。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駟玉虯以桀鷖兮,溘埃風餘上徵。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溘吾遊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遊。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餘乃下。望瑤台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雄鳩之鳴逝兮,餘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懷朕情而不發兮,餘焉能忍而與此終古?索瓊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餘佔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雲察餘之善惡?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户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蘇糞壤以充禕兮,謂申椒其不芳。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並迎。皇剡剡其揚靈兮,告餘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説操築於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甯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餘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委厥美以從俗兮,苟得列乎眾芳。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既幹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沬。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及餘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靈氛既告餘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為餘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邅吾道夫崑崙兮,路修遠以周流。揚雲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麾蛟龍使樑津兮,詔西皇使涉予。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抑志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伕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篇四十六:阿甘正傳簡介

天空搖搖欲墜的羽毛點化了一個人的心間,他回憶起了自己的一生,這個人就是福瑞斯特.甘。(簡稱阿甘)

阿甘從小因智商75不能被送入到公立學校,他的母親一再堅持,最終將他送到學校,他認識了詹妮,也會是一生他要守護的女孩,當然,小時候的阿甘總是被人欺負,這鍛鍊了他長跑的特質,有一次他的才能被橄欖球教練發掘,他成為那個團隊的得力干將。他也因此獲得一些榮譽,之後他上大學,發現與詹妮總擦肩相望,但無法相愛。緊接着他大學畢業去參軍,在越南戰場上,他記得詹妮給他説的話:“如果遇到緊急危險的事情,不要逞強,只管跑,跑就對了。“阿甘記得詹妮的話,順利躲過越南戰場上的一次轟炸。屁股受傷療養期間,他像孩子一樣吃冰激凌,也和別人一起打乒乓球,他發現自己最擅長的是乒乓球,白天晚上,他都在想這一件事,當然也會想自己的女神—詹妮。最終阿甘被選為美國代表去參加國家隊打乒乓球,也獲得了一份殊榮。阿甘一生見到三位總統,高中橄欖球時,肯尼迪表揚,他參軍入伍時,約翰遜接見,尼克松訪華時,乒乓球無敵,他為阿甘佩戴榮譽勛章。

阿甘退役後,他將獲得的榮譽獎金都拿去投資捕蝦船,別人都問他,是不是傻,他説:“只要不幹傻事就不傻。”多麼樸實的回答,也是為了昔日戰友巴布的夢想啊!一場海嘯銷燬船隻,可阿甘的蝦船倖存下來,緊接着他和丹中尉一起經營蝦船,隨着生意越做越大,他們成立巴布阿甘蝦業,也一舉成為百萬富翁,丹中尉還投資“水果公司”—蘋果電腦。就當阿甘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卻傳來母親病危的消息,阿甘永遠記得母親臨終的話:“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人生就像風味各異的巧克力,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顆的味道。”

阿甘突然接到詹妮的來信,他找到了詹妮,詹妮告訴他,面前的孩子就是他的孩子,詹妮也告訴他,自己染上了一種病毒,連醫生都查不出是什麼病毒,詹妮問他,是否願意娶她?阿甘又激動欣喜,同時面臨他的是愛人的死亡,在詹妮的墳前,阿甘再也忍不住,竟像個孩子一樣哭泣起來,他説:“我們的孩子很聰明,什麼都學得快。我母親説,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我不知道對不對,人是否有註定的命運,還是我們生命中只有偶然,像在風中飄,但我想,也許兩者都有吧,也許兩者同時發生着......

篇四十七:雙城記簡介

1775年12月的一個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輕醫生梅尼特散步時,突然被埃弗裏蒙地侯爵兄弟強迫出診。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個發狂的絕色農婦和一個身受劍傷的少年飲恨而死的慘狀,並獲悉侯爵兄弟為了片刻淫樂殺害他們全家的內情。埃佛瑞蒙德侯爵用金幣收買曼特內醫生,遭到了醫生強烈的拒絕,並寫信揭露他們的罪行,但被貴族兄弟(侯爵大人)截獲,從此梅尼特醫生被關在巴士底獄十八年。而在告發貴族兄弟時,梅特內醫生向妻子作了隱瞞,丈夫的失蹤導致妻子心碎而死,他們的女兒在好友羅瑞(銀行家)的幫助下護送到了英國,並在倫敦長大。

十八年後,梅尼特醫生在獄中無罪釋放,被他昔日的僕人德伐日接到自家酒館,羅瑞先生知情後,通知他的女兒露西將醫生接往英國,露西事先不知道自己的父親還活在人間,於是,她用自己的愛喚醒了迷糊不清的父親,他們從法國趕往英國的船上,遇上了同船的年輕人查爾斯·達爾內(文後簡稱達爾內),露西與達爾內一見傾心,兩人相談甚歡,他們所談被一個叫巴薩的人聽見,巴薩認識達爾內的貴族身份,想以叛國罪誣陷他以獲取不菲的財富。隨後,達爾內入獄,被好心律師斯特菜佛和他的助手卡爾頓相救,斯特菜佛和卡爾頓也被露西的美麗和善良所動,尤其是卡爾頓,愛得極為濃烈,但也只能是單方面的,在露西眼中,他早已把卡爾頓當成了自己最為尊重的好友。

出獄後,露西嫁給了達爾內。在婚前,達爾內向露西的父親坦白了自己的身份,原來他就是埃佛瑞蒙德侯爵的侄子,不過他受伏爾泰(哲學家)等人的影響,主動放棄了自己的貴族身份和姓氏,去英國當了一名普通的法語教師。在得知自己的女兒嫁給仇人侄子時,梅尼特醫生不但沒有記仇,反而被這個真誠善良真心的年輕人所打動,並且讓達爾內不要告訴露西自己的身份,在適當的時候由他來告知自己的女兒。

在法國,達爾內父母相繼去世,叔父埃弗裏蒙地侯爵繼續為所欲為。當他那狂載的馬車若無其事地軋死一個農民的孩子後,終於被孩子父親用刀殺死。一場革命的風暴正在醖釀之中,德伐日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動的聯絡點,德伐日太太將仇人一個個編織在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毛衣上,並且以她的酒店為中心正在醖釀一場大的革命風暴。(團結在德伐日太太身邊的平民雅克將埃佛瑞蒙德侯爵暗殺,以報兒子的殺害之仇)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風暴終於襲來了。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憤怒的人民不分善良邪惡,國王和王后的腦袋被砍下,男女老少,只要是貴族和貴族關聯的人一個個送上斷頭台。

遠在倫敦的代爾納為了營救管家蓋白勒,冒險回國,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獄。梅尼特父女聞訊後星夜趕到。醫生的出庭作證使達爾內回到妻子的身邊。可是,幾小時後,達爾內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日伐宣讀了當年醫生在獄中寫下的血書:向蒼天和大地控告厄弗裏蒙地家族的最後一個人。法庭判處達爾內死刑。

得知達爾內被判死刑的消息後,深愛着露西的卡爾頓利用自己外貌與達爾內驚人相似之處,買通巴士底獄間諜巴薩,混入獄中,騙過巴薩和獄卒,達爾內獲救,卡爾頓帶着對露西至死不渝的愛英勇的走向了斷頭台。

瘋狂的德伐日太太不但不放過達爾內,連他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為他們的孩子有着貴族的血統,甚至連露西也不放過。此前卡爾頓已讓羅瑞先生辦好了他們一家回英國的護照,德伐日太太趕到露西的住處時,她的僕人普洛絲正在家收拾衣物行李,為了阻擋德伐日太太的瘋狂行為,兩人發生了爭鬥,因為槍支走火,德伐日太太命喪黃泉。

最後,露西一家獲救……

篇四十八:蕭紅簡介

蕭紅簡介資料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曾用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在蕭紅不到10年的創作生涯中,為祖國文學寶庫留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場》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鬥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

著名作品還有回憶性長篇小説《呼蘭河傳》等

1911年6月1日(農曆五月初五),蕭紅出生於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1919年8月母親病故。同年12月,父親張廷舉續娶,繼母樑亞蘭對蕭紅姐弟感情一般。

1920年蕭紅進入呼蘭縣立第二國小女生部讀書。

1924年升入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國小。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呼蘭縣也掀起反帝愛國熱潮,蕭紅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

1926年蕭紅國小畢業,因父親阻撓、逼婚,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

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鐵路的遊行,蕭紅表現得堅定勇敢。

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

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1年10月,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違心地與王恩甲同居,懷孕臨產期近時王恩甲卻不知去向。

1932年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

1934年到上海,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生死場》.

1935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開始用蕭紅作筆名,蜚聲文壇。

抗日戰爭爆發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

後應李公僕之邀到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

1940年去香港。

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説還有一部長篇《馬伯樂》,但質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説《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

這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有着寫作天才的女性命運悲涼,1942年1月22日死在香港,時年31歲。當時,她生命中的兩個男人都不在身邊。

篇四十九:校徽簡介

校徽,顧名思義就是學校徽章,上面標有學校名稱,是一所學校的象徵與標誌。

校徽,是一名學生的標誌,佩戴校徽不僅是學生形象的一部分,也是一名學生的行為規範。校徽,在老一代知識分子心中,包含着自豪、榮耀,還有對母校的歸屬之情。而自2000年以來,絕大多數校園中很少能看到佩戴校徽的學生,更有學生認為,戴校徽,透着炫耀的膚淺,再説別在衣服上,活動也受限制。

校徽一般分為,大學校徽(也稱為高校校徽), 高中校徽,國小校徽等。

篇五十:唐太宗簡介

“貞觀之治”是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並採取了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並大力平定外患,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最終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故史稱“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為後來全盛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鼎盛時期。 政治 唐太宗即位後,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令隋末動湯之局得以穩定下來。 分權行政 中國君主專制體制的主要特徵是權力高度集中,中央集權。這種政治體制極大地限制了國民的創造性、主動性和靈活性,且極易釀成暴政。 中國君主專制社會的中央政府組織實行“三省六部制”,但貞觀王朝的三省職權劃分則初步體現了現代化政治特徵――分權原則。中書省發佈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發佈詔書。詔書發佈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頒佈。只有門下省“副署”後的詔書才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當時的賢臣魏徵就供職於門下省)。這種政治運作方式很有點類似現代民主國家的“三權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紀興起的分權學説,唐太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運用於中國的政治體制,進一步説明了貞觀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唐太宗規定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後才能生效,從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來潮和心情不好時作出有損他清譽的不慎重決定。中國歷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個帝王,只有唐太宗一人擁有如此傑出智慧和胸襟。 君臣論治 隋末民變,使太宗認識“民依於國,國依於民”的道理。隋末之混亂,使二十七歲登基、英氣勃發的太宗時時引以為戒,叮嚀自我剋制慾望,與大臣們經常議論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叮囑臣下勿懼上不悦而停止進諫,致力糾正前朝君臣猜疑之失,這是貞觀君臣共濟致治的基本因素。 選賢任能 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因此能夠從各階層蒐羅許多傑出人才。 初期延攬房玄齡、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後期任用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皆為忠直廉潔之士;其他如李積、李靖等,亦為一代名將。 此外,太宗亦不計前嫌,重用建成舊部魏徵、王珪,降將尉遲恭、秦瓊等,人才濟濟。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佈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正是這些棟樑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諫如流 唐太宗重用人才,虛懷納諫,得人善任,從諫如流,營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圍,保證了較為開明正確的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實施。 太宗以煬帝拒諫亡國為戒,即位後盡力求言,他把諫官的權力擴大,又鼓勵臣下直諫。朝中以魏徵最能犯顏直諫,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納,又如王珪、馬周、孫伏伽、褚遂良皆以極諫知名。唐太宗在位23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5人,其中魏徵一人所諫前後200餘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唐太宗能夠兼聽眾議,注意納諫。其臣下敢於犯顏直諫,形成了中國君主專制社會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風氣。 唐太宗善於用人和納諫,既是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之一,又是貞觀之治的重要表現之一。 整飭吏治 太宗十分重視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齡省並宂員,派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吏治;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並將其功過寫在宮內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另又規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一時政治清明。 貞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基本沒有貪污的歷史時期,這也許是唐太宗最值得稱道的政績。在唐太宗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範,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尢為可貴的是:唐太宗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污,主要是以身示範和制定一套儘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治者面前,官吏貪污的動機很小,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範貪污主要取決於一套科學修明的政治體制,光靠事後的打擊只能取效於一時,不能從根子上剷除貪污賴以滋生的社會土壤。 完善制度 唐太宗在位期間使隋制更趨於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續了三省六部制,特設政事堂,以利合議問政,並收三省互相牽制之效;地方上沿襲了隋代的郡縣兩級制,分全國為十個監區(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皆有所發展。這些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擴大統治基礎。 他還下令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輕刑訂律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説:“國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為準。”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一和穩定。 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覆思考,慎之又慎。他説:“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史書記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集權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官吏多自清謹。制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跡,無敢侵欺細人。商旅野次,無復盜賊,囹圄常空,馬牛布野,外户不閉。又頻致豐稔,米鬥三四錢,行旅自京師至於嶺表,自山東至於滄海,皆不糧,取給於路。入山東村落,行客經過者,必厚加供待,或發時有贈遺。此皆古昔未有也。” 在重視法治的同時,唐太宗讓臣下按寬簡原則修訂法律,制定出《貞觀律》。減輕刑罰,修訂法律,制定了貞觀律。貞觀時期的社會秩序穩定,最少的一次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貞觀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一年的歲末,唐太宗准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一逃亡。那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少之又少,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軍事 太宗即位時年僅27歲,唐王朝在太宗統治下,文治武功均有所發展,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着名的治世。唐太宗在位期間武功全盛,將唐帝國發展為當時東亞地區最強、文化最盛的國家。唐太宗大力推行府兵制,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先後平定東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徵高句麗,聯姻吐蕃、高昌,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加上太宗能維護外族風俗,並設置都護府制度,終貞觀之世,四方服悦,太宗則被周邊諸族尊為“天可汗”,並築“朝天可汗道”,向唐室進貢。唐太宗成為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國家得以步入安康之世。 貞觀二十二年,王玄策作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劫持唐使。王玄策隻身逃到吐蕃,借來吐蕃軍和尼泊爾軍向印度進發。連戰三天,印度軍大敗。唐軍斬首三千餘級,水中淹死印度兵約萬人。阿羅那順棄城逃跑,副使蔣師仁追上並俘虜之。此戰虜男女一萬二千人,牛馬三萬餘匹。 疆域 由於唐太宗勵精圖治,在政治上加強對西域等地區的管轄,在外交上加強與亞洲各國的友好往來,在軍事上積極平定四夷,在民族關係上對待少數民族“愛之如一”,貞觀年間,唐代版圖空前遼闊,超過漢宣帝在位時期,至唐高宗龍朔元年(661)達到鼎盛,是時領土東臨於海,西逾葱嶺,北逾漠北,南至南海。

篇五十一:皇太極簡介

皇太極簡介

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時-1643年9月21日亥時),滿族,又譯“黃台吉”、“洪太主”、“紅歹是”,乾隆年間改用現譯,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極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又稱天聰汗,同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早年經歷

皇太極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時,努爾哈赤第八子,母為葉赫納拉氏,名孟古哲哲,是葉赫貝勒布齋和納林布祿的妹妹。

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見她孃家母親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通知這事情,納林布祿沒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極時年12歲。孟古生前的時候,做大福晉時間較短,皇太極當了大汗後,尊奉孟古哲哲為孝慈高皇后。

征戰四方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萬曆四十年(1612年),從父出征海西女真烏拉部,克六城。

後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稱大汗,任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簡稱四大貝勒。

天命三年(1618年),隨父攻明,獻計襲取撫順(今屬遼寧)。次年(1619年),在薩爾滸之戰中,與諸貝勒率兵大破明軍西路杜鬆部、北路馬林部,與代善破東路劉綎部。不久隨父攻取明開原、鐵嶺,滅葉赫部。

天命十年(1625年),與兄阿巴泰率精騎5000馳援科爾沁,迫使察哈爾蒙古首領林丹汗遠遁。

繼位為汗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因病去逝。大妃烏拉那拉氏和兩個庶妃殉葬。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擁皇太極嗣汗位。代善的長子貝勒嶽託和三子貝勒薩哈廉,對諸貝勒大臣説出了擁戴皇太極的原因:“才德冠世,當速繼大位”。由於身為長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眾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皇太極“辭再三,久之乃許”,被擁舉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極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佈次年為天聰元年。

故鼎革新

繼位後,皇太極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促進了後金政權的封建化進程。他派人丈量土地,將“各處餘地”歸公,發給民户耕種,不許旗主、貴族再立莊田。又把原來每13名壯丁編為一莊改為每8名壯丁編為一莊,“其餘漢人,分屯別居,編為民户。”並下令編審壯丁,解放部分奴婢為編民。這些措施,使滿族貴族的特權受到一定製約,有利於發展農業生產。他極力學習漢族文化,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

天聰六年(1632年)正月,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突出汗位獨尊地位。繼而尋機削除異已,剷除了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使汗權得到鞏固。仿明制,設內三院,六部,“停王貝勒領部院事”,獨主政務。又設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備的國家機構。集中了汗權,加強了專制統治。

為了擴大兵源,創立了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命人在老滿文的基礎上增加圈點,將老滿文改造成新滿文。為了聯絡蒙古和西藏,大力扶植和宣揚喇嘛教。

登基稱帝

皇太極決意承襲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統治。在即位後“邦家未固”時,一方面對明廷採取議和策略,同時又屢次入關,擄掠漢地大批人畜、財物。

為解除後顧之憂,兩次出兵朝鮮,統一蒙古和黑龍江流域。在鞏固了內部統治,並基本上消除了來自朝鮮和內蒙的威脅後,於天聰十年(1636年)五月,稱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其後將主要兵力用於對明戰爭。

崇德五年(1640年)七月,帶病急援鬆錦之戰,指揮清軍取得鬆錦大捷,生擒洪承疇,殲滅明軍五萬餘人。在降服松山、錦州後,清軍佔領了除寧遠外的明朝關外全部城鎮。

崇德七年(1642年),再次遣軍入關,連破遠至山東的八十餘城。同年十月,西藏達賴五世羅卜藏嘉木錯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圖和厄魯特蒙古戴青綽爾濟等向清朝通好。皇太極一再盛讚佛教,向藏使表白他對佛教篤信不疑。

無疾而終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諡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温仁聖睿孝文皇帝,後累加諡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温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廟號太宗。葬瀋陽昭陵(北陵)。

陵墓

昭陵位於盛京古城北約10華里(皇姑區北陵大街北端),俗稱北陵。是清朝關外3陵中最大的陵園。始建於1643年(清崇德八年),1651年(順治八年)竣工。昭陵保護區佔地面積近48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38座(組),所有的建築以神道為中心軸線對稱分佈,形成平面佈局規整、禮制設施齊備的皇陵規制。自南向北依次有下馬碑、華表、神橋、石牌坊、正紅門、石像生、神功聖德碑亭、方城、隆恩門及門樓、角樓、隆恩殿、東西

瀋陽昭陵

配殿、二柱門與石台,明樓、月牙城、寶城、寶頂等建築。

昭陵的建築風格保留了清初關外的某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多則是按中原王朝的陵寢規制建造。陵區莊嚴肅穆,主體建築設計精道,施工精細,造型華麗。建造在精雕細琢的月台之上的隆恩殿、城堡式的方城、高聳的隆恩門樓,造型別致的角樓,充滿神祕色彩的地宮,氣勢非凡的神功聖德碑及碑亭等,皆為昭陵頗具特色的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精美傑作。清朝入主中原後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10次親臨昭陵祭祀。

父母

父:清太祖努爾哈赤。

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

后妃

元妃(1593―1612),鈕祜祿氏。弘毅公額亦都的女兒,皇太極原配夫人,首任大福晉。生一子,洛博會,幼殤。明萬曆四十年卒,年二十。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所有博爾濟吉特氏都是蒙古科爾沁部人),名哲哲。正宮皇后。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生一子,二歲而殤。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麟趾宮貴妃。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下嫁噶爾瑪索諾木。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衍慶宮淑妃。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生一子,順治帝。三女,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繼妃,烏拉納喇氏。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側妃,葉赫那拉氏。生一子,碩塞。

側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戴青貝勒女。生兩女,一女固倫公主下嫁誇扎,一女下嫁哈尚。天聰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被皇太極給了葉赫部的南褚。

庶妃,納喇氏。生一子,高塞。二女,下嫁輝塞、拉哈。

庶妃,奇壘氏。察哈爾部人。生一女,第十四女建寧公主,下嫁吳應熊。

庶妃,顏扎氏。生一子,葉布舒。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生一子,常舒。

庶妃,生一子,韜塞。

庶妃,生一女,下嫁班第。

篇五十二:《紅樓夢》簡介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歎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温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閲讀:

1.紅樓夢一百個字讀後感

2.紅樓夢讀後感600字國中

3.紅樓夢讀後感悟400字

4.紅樓夢作者的簡介

5.紅樓夢內容簡介50字

6.紅樓夢全國基礎知識考試試題

7.《紅樓夢》人物關係(全)

8.五分鐘讀完《紅樓夢》

9.紅樓夢第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

10.《紅樓夢》的讀後感

篇五十三:亞洲簡介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亞洲的歷史和文化都非常悠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中國、印度和古巴比倫都位於亞洲大陸。亞洲的經濟和文化水平曾經在世界上長期居於領先地位,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度人發現“0”、發明阿拉伯數字等等,許多科學上的發明創造,都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篇五十四:朝花夕拾簡介

主要作品: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生活經歷與體驗的散文集。

主題思想: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思念之情,同時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諷刺。

各篇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狗?貓?鼠》文章裏,作者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侯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尖鋭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小時侯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充滿了尊敬、感激和懷念。

《二十四孝圖》

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閲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中國兒童的可憐。

《五猖會》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無常》

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於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

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

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飢如渴地閲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慾望。

《藤野先生》

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敍述在仙台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

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篇五十五:雷雨簡介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於1934年7月《文學季刊》。

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偽善的資本家大家長周樸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的少年周衝,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企圖逃離的周萍,還有意外歸來的魯媽,單純着愛與被愛的四鳳,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等,不論是家庭祕密還是身世祕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在敍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

這部劇作在兩個場景、劇中情節發展不到二十四小時內,集中展開了周魯兩家三十年的恩怨情仇。

三十年前,當週樸園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時,他愛上了女傭梅媽的女兒侍萍,並與她有了兩個兒子。但後來為了給他娶一位門當户對的小姐,周家逼得侍萍抱着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大海投河自盡。侍萍母子僥倖被人救起後,侍萍帶着二兒子流落他鄉,靠做傭人為生,而大兒子周萍被周家留下。

侍萍後又嫁與魯貴並與之生女四鳳。周樸園所娶的那位小姐沒有為周家生兒育女便去世,周又娶蘩漪,並與之生子周衝。在周樸園封建家長的專制意志下,蘩漪過着枯寂的生活。周經營礦山等現代產業,常年在外,蘩漪便有機會接近周的大兒子周萍,並與之私通。周萍既懾於父親的威嚴,又恥於這種亂倫關係,對蘩漪逐漸疏遠,並移情於使女四鳳。與此同時,周衝也向四鳳求愛。蘩漪得知周萍變心後,説服周萍未果。周萍為了擺脱蘩漪,打算離家到父親的礦上去。

蘩漪找來四鳳之母侍萍,要求她將女兒帶走。侍萍來到周家,急於把四鳳領走,以免重蹈自己當年之覆轍,但又與周樸園不期而遇。此時大海正在周家礦上做工。在作為罷工代表來與周樸園交涉的過程中,與周萍發生爭執,結果遭周萍率眾毆打。

魯家一家人回到家中,四鳳還在思念周萍。夜晚,周萍跳窗進魯家與四鳳幽會,蘩漪則跟蹤而至,將窗户關死。大海把周萍趕出,四鳳出走。

雷電交加之夜,兩家人又聚集於周家客廳。周樸園以沉痛的口吻宣佈了真相,並令周萍去認母認弟。此時周萍意識到了四鳳是自己的妹妹,大海是自己的親弟弟。四鳳羞愧難當,逃出客廳,觸電而死,周衝出來尋找四鳳也觸電而死,周萍開槍自殺,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經受不住打擊而瘋,周樸園則一個人在悲痛中深深懺悔。

篇五十六:紅巖簡介

《紅巖》小説描寫解放前夕革命者為迎接全國解放,挫敗敵人垂死掙扎而進行鬥爭的故事,作品有記實性,成功地塑造了許雲峯、江姐、成崗和華子良等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時對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揭示了他們的反動本質。作品語言樸實,筆調悲壯,通俗易懂,故事感人至深,我們深受啟發.。

小説以大量的篇幅描寫了革命者的獄中鬥爭,除了《獄中聯歡》所寫的新年聯歡活動外,還寫了獄中絕食鬥爭的勝利,為龍光華烈士舉行追悼會,寫了江雪琴的從容就義,許雲峯在地牢裏同徐鵬飛的最後一次交鋒,以及最後的武裝越獄鬥爭等。

1948年,重慶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處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為了配合工人運動,重慶地下黨工運書記許雲峯命甫志高建立沙坪書店,作為地下黨的備用聯絡站。甫志高為了表現自己,不顧聯絡站的保密性質,擅自擴大書店規模,銷售進步書刊。

一天,區委書記江姐要去華鎣山根據地,甫志高到碼頭為江姐送行,江姐囑咐他要注意隱蔽,他嘴上答應,心裏卻不以為然。江姐到離根據地不遠的一座縣城時,發現自己的丈夫、華鎣山縱隊政委彭松濤的人頭被高掛城頭。見到縱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後,她忍住悲痛,堅決要求到丈夫生前戰鬥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張吸收一名叫鄭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許雲峯知道情況後大吃一驚,幾經分析發現鄭克昌行跡可疑,便讓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員迅速轉移。甫志高卻根本不聽勸告,反認為許雲峯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績,結果被捕併成了可恥的叛徒。由於他的告密,許雲峯、成崗、餘新江和劉思揚等人很快相繼被捕。特務頭子徐鵬飛得意忘形,妄圖藉此將重慶地下黨一網打盡。然而,他使盡各種伎倆,都沒能從許雲峯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東西。兇殘的敵人為了得到口供,瘋狂地折磨政治犯。他們給犯人食用黴爛的食物,而且在炎熱的夏天限制飲水數量,妄圖用炎熱、蚊蟲、飢餓和乾渴動搖革命者的意志。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獄中難友趁放風時在牆角挖出一眼泉水,在保護泉水的鬥爭中,龍光華英勇犧牲,全獄難友絕食抗議敵人的暴行,敵人不得不妥協讓步,為龍光華舉行了葬禮。

叛徒甫志高帶領特務竄到鄉下,江姐不幸被捕,關押在渣滓洞裏。在獄中,她受盡了折磨,兇殘的敵人把竹籤釘進了她的十指。面對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秋去冬來,轉眼到了年底。全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國民黨當局在受到沉重打擊後開始放出和談空氣。陰曆年三十,渣滓洞全體難友舉行了一個別開生面的聯歡會。更令人高興的是,地下黨派人與他們取得了聯繫。敵人為了表示和談的“誠意”,假意釋放了一些政治犯,來自資本家家庭的共產黨員劉思揚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劉公館的第二天夜裏,一個自稱姓朱的人潛入劉家,説他受區委書記李敬原的委派,前來了解劉思揚在獄中的表現,並要他詳細彙報獄中地下黨的情況。正當劉思揚對此人懷疑時,李敬原派人送來情報,揭穿了這個偽裝特務鄭克昌的真面目。劉思揚來不及轉移,又被抓起來關進另一所監獄“白公館”。鄭克昌在誘騙劉思揚失敗後,又偽裝成同情革命的記者高邦晉打入渣滓洞,他妄圖通過苦肉計刺探獄中地下黨的祕密。餘新江等人識破了他的偽裝,並借敵人之手除掉了這個陰險的特務。

解放軍日益逼近重慶,地下黨準備組織獄中暴動。在白公館裝瘋多年的共產黨員華子良與獄中黨組織接上了關係。同時,關在地窖中的許雲峯用手指和鐵鐐挖出了一條祕密通道。當解放軍攻入四川,即將解放重慶的時候,徐鵬飛等狗急跳牆,提前祕密殺害了許雲峯、江姐、成崗等人。就在許雲峯等人被害的當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館同時舉行了暴動。劉思揚等一些同志犧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終於衝出了魔窟,伴隨着解放軍隆隆的炮聲,去迎接黎明時分燦爛的曙光!

篇五十七:亞里士多德簡介

亞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表述的觀點是,人類生活及社會的每個方面,都是思考與分析的客體;宇宙萬物不被神、機會和幻術所控制,而是遵循着必須的規律運行;人類對自然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是值得的;我們應當透過實驗和邏輯分析,得出自已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這種反傳統、反對迷信與神祕主義的主張,對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亞里土多德出生在馬其頓的斯塔吉拉,17歲時,他赴雅典在柏拉圖學園就讀達20年,直到柏拉圖去世後方才離開。也許是受父親的影響,亞里士多德對生物學和實證科學饒有興趣;而在柏拉圖的影響下,他又對哲學推理髮生了興趣。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靠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物本身包含着本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但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理解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構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帶給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到達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説,製陶者的陶土為陶器帶給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製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藴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着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到達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先設計的目的,即

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wwo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