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愛國的名人故事(通用多篇)

愛國的名人故事(通用多篇)

愛國的名人故事(通用多篇)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一

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裏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説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麼不説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説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吉鴻昌當即怒斥:“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二

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持蔣**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持蔣**,就運來一些麪粉,説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麪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着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捱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三

陸游是我國宋代傑出的愛國詩人。最近我學習了他的一的首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的大意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心痛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記把這好消息告訴我!

這首詩是陸游八十九歲高齡,重病在牀時寫給兒子的決筆詩,也是遺囑。人死之後,本應無牽無掛了,但詩人偏偏“但悲不見九州同”。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他不悲;即將與家人永別,他也不悲;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才是他心中唯一悲傷的事情。這其中既充滿對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又包含對屈辱求和的南宋王朝的不滿和譴責。這種拳拳愛國之心,殷殷愛民之情,感天動地,催人淚下,又令人振奮。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朝。他所見所聞的都是祖國分裂、女真入侵帶給人民的災難和痛苦。因此,他念念不忘的就是祖國統一。他的一生寫了九千多首詩,篇篇都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

讀着陸游的詩,我想到了杜甫、辛棄疾、文天祥、吉鴻昌,想到了寧願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想到了用筆吶喊的魯迅,想到了為祖國的自由而戰鬥的黃繼光、董存瑞,想到了為祖國爭光的奧運健兒,想到了為香港迴歸而做出巨大貢獻的鄧小平爺爺……

正是這千千萬萬愛國人士,用他們深沉而熱烈的愛國激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的頌歌。

《示兒》是一首充滿了愛國主義思想的詩歌,它激勵着每一個讀者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繁榮和富強而努力奮鬥!

國中水平

胸懷壯志身先死,

卻恨未能雪國恥。

不求千古傳芳名,

只盼北定中原日。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四

為了拯救祖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愛國志士們開始了-清朝的革命。這些志士中,有個叫陳天華的,是位傑出的革命宣傳家。陳天華是個感情激烈的人,他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聽説俄國企圖侵佔我國東北,就咬破手指,寫了幾十幅血書寄回國內,號召開展反侵略鬥爭。他想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侵略者踐踏,禮貌古國一天天衰落,而有些中國人喪失了信心,就奮筆寫了《警世鐘》、《猛回頭》兩本小冊子,用長長的詩句,歌頌我們的山河、人民和歷史。他寫着:“我中華,原是個,有名大國;不比那,彈丸地,僻處偏方。論方里,四千萬,五洲無比;論人口,四萬萬,世界誰當?論物產,真是個,取之不盡;論才智,也不讓,東西兩洋。”

他又十分憤恨地寫了外國侵略者佔我國土殺我人民的罪行。最後他呼喚人們趕快覺醒:“睡猛獅,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仇恥,驅外族,復我冠裳;到那時,齊叫道,中華萬歲;才是我,大國民,氣吐眉揚。”

陳天華寫的小冊於,對宣傳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許多人就是讀了他的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自己之後為了喚醒民眾,不惜投海自盡,用生命報效祖國。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五

抗日名將張自忠

現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張自忠命名的街道。因為張自忠是為國捐軀的將軍,是“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經常教育部下:軍人只有以必死的決心去戰勝敵人,才能對得起國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民黨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軍在湖北襄樊一帶抗戰。大洪山一戰,他們消滅了1000多名日寇。日軍瘋狂報復,派重兵包圍過來。張自忠和士兵們堅決抵抗,他手舉步槍高喊:“弟兄們,一定把敵人消滅!”一天過去了,陣地還在,他們卻一天沒吃東西。第二天,敵人用飛機大炮轟炸。張自忠幾次率軍反擊,沒有成功。部下勸他突圍,他説:“我要撤了,這一帶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體來保衞湖北西部河山!”後來他們被困在杏兒山上,無法衝出去。張自忠左肩受了傷,他説:“我是不打敗仗的,敗只有死,我不能對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敵保國。”

日軍衝了上來,張自忠身中數彈,仍然立在山頭,堅持抵抗。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胸部,血噴不止。他倒在地上對副官説:“我這樣死得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心裏平安。”説完,他又頑強地站起來,向敵人撲過去,敵人的子彈又射中他的腹部和頭部。張自忠為國盡忠了,他是在抗戰中犧牲的中國軍人中職務最高的一個。

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直是愛國軍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別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難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戰中犧牲的鄧世昌就是這樣的人。

文天祥寧死不屈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着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説:“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説:“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説什麼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華羅庚獻身祖國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説:“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於帶着妻兒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國後,他不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衞州、懷州、郾城等地,並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枴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朮歎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万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陳天華遙寄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回到宿舍後,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書,在書裏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鬥……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裏還在不停地鹹:“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後,他堅持把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吳玉章維護國家尊嚴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有氣節的外交官楊儒

楊儒是清朝駐俄國公使。1901年,他到任後不久,就開始和俄國政府談判我國東北問題。當時,俄國政府藉口鎮壓義和團,派兵佔領了東北大部分土地,又想在談判桌上逼迫中國代表承認他們在東北的特權,永遠霸佔東北。楊儒堅決不同意,拒絕在俄國人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俄國人威脅他:條約文本已由沙皇批准,一字不能改。你不簽字,就不必談判了。俄中兩國也就無“友好”可談了。楊儒不怕對方的威脅,回答説:“我寧願與你們決裂,寧願被我國政府治罪,也決不簽字!我不能出賣祖國的權益。”

俄國代表又假意安慰説:“你們政府已授權給你,出了問題責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簽了字,貴國政府要治你的罪,我們俄國會出面保護你的。”楊儒感到受了莫大的污辱,氣憤地説:“你何出此言!我是中國的官員,怎麼會尋求你們的保護呢?那不就太無顏面了嗎?我難道會那樣做嗎?”

楊儒因為擔憂國事,心情沉重,加上年事已高,一次談判歸來,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傷,一病不起。可是他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向俄國人屈服。

後來,清朝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同意了楊儒的意見,拒絕簽約。楊儒的鬥爭勝利了,他不愧是一位有氣節的外交官。

鄧世昌的北洋艦隊

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是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説:“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國和日本之間爆發了甲午戰爭。鄧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艦相遇,遇到危險,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這年9月的一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一場海戰打響了。中國擔任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前後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感到最後時刻到了,對部下説:“我們就是死,也要壯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

不幸,致遠號中了魚雷,船體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獻出了生命。

清末抗英名將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2.26),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董存瑞捨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燬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碉堡被炸燬,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楊靖宇獻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裏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頑強戰鬥,使敵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日酋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困。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説:“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後,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後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肚裏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樹皮、草根和棉絮。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六

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鋭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羣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説:“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説:“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鋭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亭,時年僅39歲。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鋭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郭子儀和李光弼團結為國

郭子儀和李光弼都是唐朝時的大將。當時,兩人因為平時的一些誤會,積怨很深,感情很不好。平時即使同桌吃飯,互相都懶得瞧上一眼,更別提説話了。

後來安祿山造反,皇帝命令郭子儀做朔方(今寧夏一帶)節度使,李光弼成為他的部下。當時的節度使大致相當於戰區司令長官兼行政長官,權力極大。

李光弼這時有些擔心,怕郭子儀公報私仇,藉故殺他,他甚至想偷偷逃走。哪知郭子儀反向皇帝極力舉薦他,結果皇帝就任命李光弼為河東節度使,同時,郭子儀還將自己部下的一萬精兵分給了他,讓他帶兵東征。

郭子儀此舉,讓李光弼產生了更大的誤會,心想郭子儀這次一定不會放過他了。於是他橫下一條心來,找到郭子儀説:“今後不管怎麼處置我,我都不抱怨,只圖不連累妻小。”

郭子儀聽後,很是詫異,忙離開座位,抱住李光弼,眼含熱淚説:“國家危急,我們應該同心協力,不能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

李光弼見郭子儀心胸如此坦蕩,便帶隊請戰。此後,將帥一心,在平判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衞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衞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衞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00餘人,戰功冠於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鬥中,霍去病顯露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餘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着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着後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七

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裏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裏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着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讚歎。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着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讚。

陳天華遙寄血書:

革命家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他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後,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裏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鬥……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裏還在不停地鹹:“救國!救國!”

華羅庚回國:

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説:“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安徒生跟老友斷交: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跟德國的奧古斯登堡原來是要好的老朋友。

1848年普魯士侵入丹麥的國境,這種侵略行為引起安徒生的極大憤怒。四年後,他到德國去旅行。許多德國朋友湧到車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説:“奧古斯登堡公爵夫婦在家裏等您,希望您去和他們會見。”“我不願去見他們,奧古斯登堡參加了四年前普魯士侵丹麥的戰爭,我怎麼能去看這家人呢?”安徒生憤怒地説着。從此,兩位老朋友斷交了。

愛國的名人故事 篇八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負責記錄歷史。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他離開長安,到各地遠遊,考察歷史古蹟,蒐集到了許多珍重的史料,瞭解了英雄豪傑和人民羣眾的動人事蹟。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傳給後代的人們。之後他父親去世了,他之後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開始寫作。

沒想到這時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捲了進去。司馬遷為國家着想,説了幾句真心話,得罪了漢武帝,被處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錢贖身或理解腐刑。司馬遷家裏沒錢。他萬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腐刑是最殘忍的刑罰,受刑人被割掉生殖器,失去男性特徵,成了宦官一類的人。這對司馬遷是多大的打擊呀!有的人認為他不該怕死貪生,甘受污辱;朋友們也疏遠了他。司馬遷不去辯解,只是夜以繼日地寫作。多少年後,他最後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記》。這時候,他才説出了自己的想法:“人都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死了有如九牛亡一毛,有什麼可怕的?我是為了寫這部史書而求生的呀!我不願意我們國家的歷史在我手裏中斷,英雄的事蹟在我心中埋沒。此刻書寫成了,就是讓我死千次萬次,我也不怕了!”

司馬遷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傳揚,甘受屈辱。他的愛國情感多麼深厚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gzy4r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