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鑑賞精品多篇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鑑賞精品多篇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鑑賞精品多篇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一

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千年偉人最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馬克思心臟停止了跳動。在馬克思逝世後的第三天,恩格斯發表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悼文。這是一篇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文獻。又是一個最親蜜的戰友悼念千年偉人的傳世奇文。全文準確、親切、自然,委婉、含蓄、遒勁、有力。並運用了富於感人至深的感情語言,又充滿了沉痛卻不壓抑,儘管悲傷但並不消沉的邏輯文筆。通篇悼詞是以上述的情感追思,不斷地起到了激勵人,鼓舞人的追悼情意和效果。

作者指出,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偉大的發現有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説二個。正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第一次使對人類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正像達爾文發現了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這就是唯物史觀。在馬克思以前,全人類都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由少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推動的,是他們主宰了人類社會。馬克思則持不同見解:“人類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等其它活動。”所以,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辨證運動,是構成人類歷史發展的基礎,其中生產力是決定因素。因此,人們吃、喝、住、穿的情況如何就取決於生產力發展的水平,但離開了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生活,來談社會生產力發展就成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GDP的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並不矛盾,而是互相促進、辨證發展。聯繫去年十月,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主要精神之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衞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評價:“從這幅藍圖來看,全會之前呼聲很高的保障和發展民生問題成為公報中的最大亮點。而公報涉及問題之全面,也是此前歷次籌劃五年規劃大計的五中全會所未見的。”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前提下,具體結合中國實情,在探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實踐過程中,重力轉變發展生產方式,不斷完善、改進、調整工作步驟的成熟體現。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心願與期待。

社會歷史領域複雜紛繁,撲朔迷離,各個民族、國家、制度和各種宗教、思想、學説,林林種種,五光十色。從中探尋客觀規律所必需的重複性和常規性現象是何等困難。而正是馬克思從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基礎領域處,劃分出經濟領地。從一切社會關係中劃分出生產關係,決定了其餘一切關係的最基本的關係。這樣,人類歷史便顯示出了重複性和常規性。為此,馬克思不僅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運用這個規律性的認識,來實際分析最複雜的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其中起着關鍵作用的是剩餘價值的發現,找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形態中特殊的運動規律。

僱傭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價值之所以能夠被無償佔有,其根源出於資本主義私有制。一端是資本家,佔有生產資料;一端是僱傭勞動者,除了自己的勞動力而外,一無所有。於是就出現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由此派生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個別企業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生產的不斷擴張和消費的相對萎縮之間的矛盾等等,解決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便是以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資本主義必然滅亡。這就是“兩個必然”別無他途。

列寧曾經指出:“自從《資本論》問世以來,唯物主義歷史現已經不是假設,而是科學地證明了的原理。”這畫龍點睛地揭示了唯物史觀與剩餘價值學説這兩大發現的內在聯繫。如硬要把二者割裂開來,那麼,只有想把二者割裂開來的人,表面上還承認唯物史現,似乎他們否定的只是剩餘價值學説,其實,在他們否定剩餘價值學説的同時,把唯物史觀也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聯繫現實社會某些地區、某些原為馬列理論信徒並已掌握一定權力的人與某些專家一起合唱:什麼“共產主義渺茫論”、“社會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言論頗有市場,原因也就十分清楚了。因為他們從否定剩餘價值學説開始,已把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理想早已搬到腦後了。

作者還從革命實踐和理論兩方面的貢獻進行具體評價。在評價理論貢獻時,詳述兩大發現,略述馬克思對其他學科的關注,這種詳略安排極符合馬克思作為偉大思想家的身份。在評價革命實踐貢獻時,又詳述馬克思參加革命鬥爭的主要事實,略述甚至忽略馬克思參加革命鬥爭取得的成績,因為這樣寫才符合歷史真實,而且事實勝於雄辯,從中讀者可以感到馬克思不僅是思想的巨人,更是戰鬥的巨人。

作者還指出:馬克思之所以成為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並不單單因為他的兩大發現對於世界的解釋,更重要的是因為他親自參加革命鬥爭實踐去傳播他的兩大發現。並試圖去改變世界。正如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一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恩格斯要強調的就是:“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

作者接着又説:“而我敢大膽地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這既是對馬克思大公無私的高度評價,又是恩格斯對馬克思沉痛追悼的委婉表達,是的,這樣一個以全人類的幸福為自己的幸福的最大公無私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悼念嗎?

聯想到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為中華民族、為中國人民、為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留下了一筆最優秀、最豐厚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馬列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具體實踐蜜切相結合的理論財富,更留下他一生為民請命,解放人民,依賴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偉大實踐。他説:“我這一輩子惟有主義之爭,其他的什麼都可以放棄。”毛澤東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他不僅重“有字之書”,更傾“無字之書”,這是他不同於古代乃至今天文人最光輝的方面。他是在偉大的革命、建設實踐中的社會實踐家,他一生獨特的全展出平民情懷和公僕作風,他把眼光放到未來,放到他無限信賴的人民身上,所以人民無限信仰他,無限敬重他,無限懷念他。

而在毛澤東老人家過世後,社會現實上有些人,不僅對毛澤東犯的錯誤無限放大,而且對其正確的經驗也進行不斷的抹黑、誹謗和詆譭,採用拿着放大鏡甚至顯微鏡的可惡手段來觀察毛澤東的失誤,明目脹膽地掀起反毛澤東思想的惡浪,舉起反左實右的狼皮,大斯散佈歷史虛無主義、民族分裂主義、殖民文化及愚昧迷信、偽科學、拜金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等思潮,這些實際上反過來進一步證明了國內外敵對勢力不甘心、也不允許我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他們一味大幹推動經濟私有化、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爛貨、他們採取顛倒歷史、顛倒黑白、斷章取義的手段欺騙善良的人民。不僅要阻礙我們的社會主義的前進步伐,而且,要顛覆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依然突出,集中、危險。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直至滅亡。這是一切反動派的本質決定的。這是一場思想意識上嚴重博鬥,一切善良、正直、想真正對得起中華民族祖宗的人們應該明白:捍衞毛澤東思想,捍衞毛澤東同志在中國歷史上巨大貢獻地位,就是捍衞中國共產黨,捍衞社會主義中國,捍衞廣大勞苦大眾自已!為了後一代的子孫真正幸福,讓我們高唱起國歌和國際歌吧:一切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這是最後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全文轉載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文原文: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間裏不過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着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着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使人感覺到。

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的發現,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膚淺地研究的。這位科學巨匠就是這樣,但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即使它的實際應用甚至還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當有了立即會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產生革命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悦就完全不同了。例如,他曾經密切地注意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發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注意了馬賽爾·德普勒的發現。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這實際上就是他畢生的使命。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最早的《萊因報》(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1847年),《新萊茵報》(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鬥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後是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做為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實説,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別的什麼也沒有做,也可以拿這一結果引以自豪。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後地誹謗他、詛咒他。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抹去,只是在萬分必要時才給予答覆。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二

自己不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而哲學一直是自己無法深入涉足的領域。最近讀了部分哲學原著,許多問題仍然不敢妄加評論,只有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易懂但震撼人心,對馬克思的人生感觸頗深。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的同盟。”這句《共產黨宣言》開篇的話長久無法忘懷,而再次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我只是覺得那是一顆何其睿智,睿智到難以形容的頭腦。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進化論,而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在直接的物質生產資料的基礎上產生了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物質、意識、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這些在今天只是簡單的一句結論,但我卻難以想象在一個半世紀前那個愚昧落後的年代,馬克思如何語出驚人的做出這一跨時代的發現。

剩餘價值的發現,正像恩格斯所説的“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在那個機器大生產使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的年代,馬克思竟然透過一切迷霧揭示了剩餘價值的存在。其對資本主義剝削本性,對資本家赤裸裸的榨取工人剩餘價值的揭露,可謂給資本主義社會所謂的上層資本家致命的批判,也給予了無產階級所有鬥爭最強有力的理由和武器。也難怪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給人類的舊思想以撼動,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開朗,人們再也不會在迷霧裏猶豫徘徊,人們終於有了堅定的信念:無產階級就要反抗醜陋的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就要解放全人類!是啊,有什麼比思想的力量更強大的呢。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我想這也正是馬克思比以往的哲學家更偉大的地方所在。雖然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但總覺得哲學家們更多的是對事物本身的研究和闡釋,較少的提出讓這個社會更好地發展的方法。而馬克思不但有了對自然和社會的這兩個偉大發現,他更為整個人類歷史指明瞭最終的出路——共產主義。而且馬克思還創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

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一門科學,但我始終認為其從一定角度是自然科學所無法比擬的。無可否認,達爾文的進化論對人類發展的意義巨大,但自然科學產生於用先進的工具和研究手段去追究事物的客觀本源。而社會科學本身就是抽象的,並沒有事物本身的物質面貌。雖然説馬克思主義哲學“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但馬克思只是用一個人的大腦、幾十年的時間竟然創造了跨自然、社會、思維、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的哲學思想,實在是讓人震撼。

但就是這樣一位偉人的一生卻是貧困潦倒,坎坷痛苦的。今天我們總是談論馬克思是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奉獻一生,但我不知道他當時在外人眼裏是否是一個沒有責任沒有擔當的人,他讓妻子一生為其奔波,他的孩子無錢治病而死,他一生都在躲藏,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和父親;我不知道他是否為自己的選擇猶豫過;他對他的那些當時遭受資本主義批判與迫害的理論著作懷疑過嗎;他一直堅定地認為共產主義一定是人類社會的最終階段嗎……但不可否認的卻是,他的思想曾使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震撼驚和恐慌;他的《資本論》是當今無論社會主義或是資本主義社會爭先研究的一部不朽鉅著;而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種意識被稱為科學,幾乎讓人難以發現它的錯誤;他的一些理論在一個半世紀後仍深奧的需要人們深入理解;他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的預見又是何其的具有前瞻性……也許只要是偉人,他們早已超越了個人和家庭的境界吧。

“最偉大的頭腦停止思想了”,在這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悼文中不是個人的悲傷,而是像其所説的“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恐怕再也難有人有這樣一顆睿智的頭腦,馬克思達到了所有想要不平凡的人追求的人生理想:這位大鬍子哲學家的畫像百年被世人敬仰,永垂不朽。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書心得筆記 篇三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篇文章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已經學過了,它是恩格斯在馬克思目前的致辭,記得當時我們僅僅只是學習了它的表面的含義,僅從文學方面來揭示這篇文章,但到現在我們再次閲讀這篇文章時不得不正視它所藴含的正真的價值。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而我們也是從小就知道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故事。

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那是他發現了剩餘價值,就像恩格斯在講話中所説的:“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

其實這個今天在我們看來簡單的事情,簡單的原理,很難想象在當初那個愚昧落後的年代裏,馬克思對它的提出是多麼大的意義,同時深深影響到了我們今天的發展。

我們甚至可以説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剩餘價值的發現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在那個機器大生產使生產力飛速發展,資本主義處於上升階段的年代,馬克思透過層層紗霧揭示了剩餘價值的存在。他揭示了資本家對工人的的剩餘價值的的揭露。這給了資本主義社會一個深深的痛擊。

也難怪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他給人類的舊思想以撼動,他使人的思想以豁然開朗,他是一位真正偉大的思想家。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為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的同盟。”這句《共產黨宣言》,在《講話》中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作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不僅僅是看到了讓社會更好的發展的方法,而這不僅在自然社會上,更是在人類社會上,更為偉大的是他提出了一條道路,一條為整個人類歷史文明指出的最終出路——共產主義。

正如恩格斯所説,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者,他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他幾乎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社會主義事業,甚至於今天我們都還滋潤在他的思想下,深深地被他的思想所影響。

自古聖賢皆寂寞很多偉人的成功都伴隨着坎坷與不幸,就像中國古代就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馬克思的人生道路也不例外,儘管他是有如此的貢獻,但是也是因為他的思想與革命方向,他生活的很貧窮,甚至有時連吃的都沒有,常常會靠恩格斯的資助。馬克思的三個女兒因無錢醫治而逝,小女兒也因為重病,不治而亡。馬克思忍受着難以忍受的痛苦,常年被驅逐,他流離在各個國家。

直至2008年資本主義國家迸發了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威脅,雖然中國或多或少的受到經濟危機的波及,但是對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來説,這次危機我們的損失最為輕微,而也是的原因,馬克思的思想,他的書籍等等在資本主義國家大受歡迎,而對於他曾經所受的遭遇來説,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

馬克思走了,在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他停止了想象,他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的革命卻永遠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他的影響不只是曾經的,也不僅僅是當前的,更是對於我們看不見得未來。

馬克思是人類史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精神應當被我們所瞭解所學習,正如恩格斯所説:“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他雖然逝世很久了,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思想永遠的影響着我們,並不僅是對於社會主義國家,更包括資本主義國家。

我們不僅要發揚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同時也應該發揮自己的潛力,更好的為人名服務。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課文解讀 篇四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裏還不到兩分鐘①,當我們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永遠地睡着了。(①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裏還不到兩分鐘:1883年1月,馬克思帶着嚴重的支氣管炎病從英國南部的文特諾爾回到倫敦梅特蘭公園路41號。這時併發的喉頭炎使他幾乎不能吞嚥。2月間,肺部發生膿腫。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氣管炎逐漸痊癒,吞嚥食物也比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來臨是意外。3月14日下午兩點多,恩格斯到馬克思那裏去,護理馬克思的女僕海倫上樓去看了一下,下來説馬克思處於半睡眠狀態。她隨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樓去,當恩格斯走進馬克思的卧室時,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樂椅上安詳而毫無痛苦地長眠了,他的寫字枱上還放着《資本論》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這時距海倫離開房間不過兩分鐘。)

首段敍述馬克思的去世,表達了對死者的深切悼念。“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睡着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着了”,從用字的角度看,兩句話都用了拈連的手法,而後一個“思想”“睡着”又是避諱,表達了作者不忍説出馬克思的去世卻又不能不説出來的那種極其矛盾和萬分痛苦的心情。精確地介紹馬克思逝世的時間,表明這是一個應當永載史冊的悲痛時刻,必須鄭重記錄。“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無限欽佩和崇敬,也説明了恩格斯的謙虛美德。“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裏還不到兩分鐘”,表達了恩格斯的內疚和遺憾。“安靜”表現馬克思與世長辭時從容、安詳而沒有痛苦,流露出作者萬分悲痛中的一絲安慰。

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到。

這一段是全文的總綱,從反面,也就是從他去世後所帶來的損失和形成的空白説明馬克思在生的巨大貢獻和偉大作用,為下文正面論述馬克思的貢獻作鋪墊。作者用兩個“對於”,將馬克思一生的巨大貢獻高度概括為革命實踐和革命理論兩個方面。“空白”借代“不可估量的損失”,極具視覺上的形象感。兩個句子,一句從理論概括,一句用形象描寫,表達同一個意思,揭示了馬克思巨大的歷史貢獻不可企及、無可取代。

正像達爾文①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①達爾文,1809-1882,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説。)

這段文字承上文“對於歷史科學”而來,是本文的重點,由一個結構複雜的長單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段落。

這個句子闡明瞭馬克思在理論上的第一個貢獻,即“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這是“發現”一詞的狀語,作者用類比的方法,突出了馬克思這一發現的偉大歷史意義。“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是對“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作補充説明。而冒號以後的文字,則與“簡單事實”構成復指關係,是對馬克思這個偉大發現的內涵進行具體闡述,包含三層意思:①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這是説: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②物質資料的生產,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是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③必須由經濟基礎來解釋上層建築,而不是由上層建築來解釋經濟基礎。這是説:對於歷史的發展變化必須採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而不能用歷史唯心主義的方法。

上述三層意思之間有個嚴密的推理過程。作者從分號以前的第一層意思推出分號以後的兩層意思,因果推理的語言標記是“所以”。分號以後第二層意思既是從第一層意思推出的結論,又是推出第三層意思的依據,這個因果推理的語言標記是“因而”。概括起來,這個句子表達的基本意思是,由於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所以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按照這個觀點來解釋歷史就是歷史唯物主義,否則就是歷史唯心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就是馬克思發現的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於剩餘價值①的發現,這裏②就豁然開朗③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④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⑤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①剩餘價值:僱傭工人剩餘勞動所創造並被資本家佔有的價值。②這裏:指代對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規律所進行的研究。③豁然開朗: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豁然,形容開闊。豁,huò。開朗,開闊明亮。④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指英國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衞·李嘉圖等人。他們“研究經濟制度的時候奠定了勞動價值的基礎”。但由於他們的資產階級侷限性,不可能從根本上揭示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而把資本主義看成是一個永恆不變的制度。⑤社會主義批評家:指空想社會主義者,如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英國的歐文等。他們抨擊資本主義制度,但未能徹底揭開資本主義剝削的祕密,找不到真正的出路。)

這一段論述馬克思的第二大發現,即剩餘價值學説。“不僅……。還……”在結構上使上下兩段緊密相聯,在內容上準確地揭示了馬克思的兩個發現的內在聯繫,第一個發現,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是普遍的一般的規律;第二個發現,剩餘價值的規律,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從一般到特殊,反映了馬克思的認識的深化。作者用“豁然開朗”與“在黑暗中摸索”形成對比,暗示馬克思所發現的剩餘價值規律是夜空的閃電,是真理的陽光,為這個領域帶來了一片光明,從視覺上生動形象地揭示了馬克思這一發現的偉大意義。

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使只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

這段文字的第1、2句是對上文的歸結,“但是”後面則是向橫的方向進一步拓展,讚頌馬克思在科學理論上的廣泛建樹。“很夠了”“幸福的了”,通過抒發自己對馬克思無限欽敬和無限羨慕的感情,從側面烘托馬克思學説的偉大。“每一個領城”“任何一個領城”“這樣的領城是很多的”,反覆突出馬克思學識的淵博。“獨到的發現”“都不是淺嘗輒止”,一再強調馬克思學識的高超。

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歷史發展立即產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尋常了。例如,他曾經密切注視電學方面各種發現的進展情況,不久以前,他還密切注視馬賽爾·德普勒①的發現。(①馬賽爾·德普勒:法國物理學家。他在慕尼黑的電氣展覽會上,展出了他在米斯巴赫至慕尼黑之間架設的第一條實驗性輸電線路。)

這一段論述馬克思的科學觀。第1句承第5段,“這樣”指代“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繼續讚頌馬克思學問的高超淵博。下面“但是”一轉,“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那麼什麼才是“主要的”?自然地逼出第3句:“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是本段的中心,概括了馬克思的革命的科學觀,揭示馬克思研究科學的目的在於指導和推動革命實踐活動。下面的句子都是用概括的和具體的事實來證實這一説法。在這段文字裏,藴含了恩格斯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那便是正確的科學觀比具體的科學成果更重要。

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設施的事業,參加現代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正是他第一次使現代無產階級意識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識到自身解放的條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最早的《萊茵報①》(1842年),巴黎的《前進報②》(1844年),《德意志-布魯塞爾報③》(1847年),《新萊茵報④》(1848-1849年),《紐約每日論壇報⑤》(1852-1861年),以及許多富有戰鬥性的小冊子,在巴黎、布魯塞爾和倫敦各組織中的工作,最後,作為全部活動的頂峯,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⑥,──老實説,協會的這位創始人即使沒有別的什麼建樹,單憑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①萊因報:1842年1月1日至1843年3月31日在科隆出版的日報。1842年4月,馬克思開始為該報撰稿,同年10月起擔任該報編輯。②前進報:1844年1月至12月在巴黎出版的德國報紙,每週出兩次。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該報發表過文章。馬克思從1844年夏天起開始經常參與該報的編輯工作。該報對普魯士反動制度展開了尖鋭的批評。根據普魯士政府的要求,法國內閣於1845年1月下令把馬克思及該報其他一些撰稿人驅逐出法國,《前進報》因而停刊。③德意志-布魯賽爾報:僑居布魯塞爾的德國政治流亡者創辦的報紙。1847年創刊,1848年2月停刊。1847年9月起,馬克思和恩格斯成了該報的經常撰稿人,對該報的方針開始發生直接影響,1847年最後幾個月,他們實際上已經掌握了該報的編輯工作。④新萊茵報:從1848年6月1日至1849年5月19日每天在科隆出版,總編輯是馬克思。參加編輯部工作的還有恩格斯。⑤紐約每日論壇報:一家美國報紙,1841年至1942年出版。在19世紀40至50年代,該報站在進步的立場上反對奴隸佔有制。馬克思為該報撰稿,持續了10年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馬克思約恩格斯寫的。⑥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1864年秋由馬克思創立。1876年正式宣佈解散。馬克思和恩格斯所主持的第一國際,領導了各國工人的經濟鬥爭和政治鬥爭,並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流派進行了激烈鬥爭,鞏固了各國工人的國際團結。)

這段文字承第二段“對於歐美戰鬥的無產階級”而來,敍述了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第1句既是為上段申述理由,馬克思為什麼會有革命的科學觀?因為他“首先是一個革命家”。同時又自然地引出本段的敍述,所以這個句子實際上又是本段的中心句。第2句則對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進行了高度的概括。“畢生的真正使命”,強調革命實踐活動在馬克思一生中所佔的地位。“這種或那種方式”是指下面敍述的撰寫文稿、創辦報刊、參加各種組織、創辦國際工人協會等。兩個“參加”概括了馬克思的全部革命實踐活動。兩個“意識”説明了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使無產階級由自發自在而覺悟到自覺自為。第3句説明革命鬥爭對於馬克思的重要性。第4句是對馬克思在革命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鬥爭精神的高度讚美。“滿腔熱情”寫革命的激情,“堅忍不拔”寫革命的意志和毅力,“卓有成效”寫輝煌的革命成果,三個詞語從不同側面準確地概括了馬克思偉大的鬥爭精神,排列順序由虛而實、由因而果,具有極強的邏輯性。下面的文字則是具體地敍述馬克思一生中主要的革命實踐活動,“老實説”這個句子突出了國際工人協會的意義。

正因為這樣,所以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①;資產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競相誹謗他,詛咒他。(①各國政府……都驅逐他:馬克思曾四次被各國政府無理驅逐,1845年1月被逐出法國,1848年被逐出比利時,1849年5月被逐出德國,同年8月第二次被逐出法國。)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只是在萬不得已時才給以回敬。現在他逝世了,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革命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膽地説: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這段文字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説明馬克思在全世界的巨大影響。先從反面敍述所有反動派對馬克思的種種迫害,説明統治階級對他的恐懼和害怕。“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表現了馬克思無所畏懼的氣概和對反動派的蔑視。接着從正面敍述全世界革命戰友對馬克思的尊敬和悼念。作者用沙俄流放革命者的“西伯利亞礦井”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開發區“加利福尼亞”來借代世界各地,生動地表現了全世界千百萬戰友對馬克思逝世的悼念之情,説明馬克思是全世界無產者的領袖。最後一句“許多”同“一個”對照,“敵人”和“私敵”對照,表明馬克思一生大公無私、光明磊落,從不為個人利益得失結怨,把全部精力獻給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無私無畏的偉大人格。

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

結尾用悼詞總結全文,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堅定信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6g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