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教師教學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幼兒教師教學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幼兒教師教學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幼兒教師教學教育隨筆 篇一

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看,21世紀將是生態文明構建和發展的世紀,而今天的嬰幼兒將是承擔這一任務的主力軍。因此,引進生態觀以深化幼兒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確,我們迫切需要樹立生態觀,形成生態意識,並落實到我們的教育行為中去。

觀念的更新是一個持續發展逐漸提高的過程。當今世界關於嬰幼兒身心發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論和研究成果異常豐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和借鑑用以指導我們的實踐,而不需要從頭做起。然而,學習和借鑑是為了提高,這就必須通過實踐,在實踐中消化吸收並轉化為自己的意識。這就是説要走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實際上,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經歷的正是這樣一個過程。20世紀70年代末,我們開始從幼教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借鑑有關理論來解決實踐問題,促進改革向前發展。然而,每前進一步都會出現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又促使我們去尋找相應的理論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理論的能力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運用理論的能力越來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來越好。今天,我國幼教領域出現了異常豐富的前所未有的創新成果就是明證。

但在這裏我想強調的是,“觀念更新”不是一般地從理論上提出一個新觀點,而是從我們的幼教改革實踐中昇華而形成新觀念,這種觀念應該成為我們自己思想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隨着幼教改革的不斷向前發

展而持續深化更新。

現在以“綜合教育”改革為例,來回顧我們這些年來在實踐中觀念更新的過程。

80年代初,有些幼兒園老師向我們理論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學,把幾門學科綜合起來教學,以減輕教師和幼兒的負擔。當時,我們找到並運用了系統論的一個觀點:系統是有一定結構的,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形成一個整體,其效果將大於各部分相加之和,從而提出教育內容的綜合、手段的綜合、過程的綜合,並據此建立起主題系列。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這種改革缺乏對教育目標的研究。因此,在1987年開始的“農村學前一年綜合教育課程”的探索中,我們首先對教育目標進行了反覆研究,從而使綜合課程的結構得到了改進。同時,我們認真研究了陶行知、陳鶴琴當年創辦農村幼兒園的理論和經驗,並以此指導我們的課程設計。從那時開始,我們意識到在課程研究的理論指導方面,繼承與發揚我國幼教先驅者的思想和引進西方理論都是必要的,而且兩者要儘量相互結合,從而建立起我們自己的觀念。

也是從那時起,我們開始接觸到人類發展生態學,並提出了“重視社會生態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的觀點。關於前一點,我們積極提倡充分利用農村的各種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但對後一點“利用生態變遷促進幼兒發展”,直到1993年開始探索“2至3歲兒童綜合教育課程”時才有所思考,思考的重點是如何使孩子順利地過好入園關的問題。

上述觀念更新的過程實際上受到多種思想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吸收有關信息進行加工,一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討。可以説,這種觀念的更新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再以兒童觀的發展為例,來回顧我們觀念更新

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受建構論(由蒙台梭利和皮亞傑先後提出)的影響,認識到“兒童的認知是由他自身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結構”,因此開始重視為兒童提供操作的機會,強調變灌輸知識為發展智力,提倡將發揮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起來。後來我們認真研究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哲學的主體發展觀,把我們的教育目標定在“使幼兒的身體、認知、個性、社會性情感等方面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幼兒創設有利於全面發展的、輕鬆自由的環境,使他們擺脱人為的束縛,得到科學的發揮,促進他們的主動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課程改革方面,廣大教師就開發幼兒的潛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進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來,老師們又開始通過直接觀察來認識和了解孩子的潛能和發展需要,並採取相應的教育策略,而不是單純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更強調從兒童發展的實際出發制訂教育計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兒童觀的一大進步。

從上述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幼教觀念的變化是廣大幼教工作者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研究自己面對的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的現狀而得以實踐的。

幼兒園教育心得隨筆 篇二

我是淮北師範08級幼師的學生,在20xx年畢業將至我被學校分到淮北市商業局幼兒園實習。在沒到幼兒園實習之前我的心裏很興奮,想着不用在坐到教室裏聽那些枯燥乏味的內容,不用再每天面對老師們像催眠曲一樣的碎碎念道了,可以去幼兒園和孩子們一起玩了。因為考慮到孩子大了難管而且現在的孩子還那麼聰明古怪,為了能順利的輕鬆的完成這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所以當我來到商幼時我就主動向園長提出到小班實習,那時我覺得小班的孩子好帶只要帶他們玩就行了,可是在那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我發現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樣,這一個多月的實習也使我更深刻地瞭解到一名幼兒教師的工作;更深刻地瞭解和掌握了這一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同時也認識到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管是大班的孩子還是小班的孩子除了做好幼兒的教育工作外,還要做好與保育員、其他教師及家長的合作、協調工作也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較注重於對有關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幼兒教育研究理論的學習,常常忽略了對幼兒生活常規的關注。這次實習第一次完整地觀察了幼兒的一日生活,發現其實訓練幼兒的生活常規,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一門值得重視的學問。要會利用機會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把有計劃的教育和隨機教育相結合。日常生活的突發事件都成為教師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機會。

淮北市商業局幼兒園是淮北市唯一一家早上管早飯的幼兒園,我們每天早上七點半要到幼兒園做好清潔的問題,再等孩子來吃早飯,每天總有幾個孩子不願意自己吃飯,總想讓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喂,這時帶班老師會鼓勵幼兒讓幼兒自己吃飯,並和其他的孩子比賽去吃飯。中午午睡時老師要協助幼兒自己學會脱衣服穿衣服,在幼兒午睡時老師也不敢有半點鬆懈,因為總有那麼幾個孩子好尿牀,所以老師必須要隔半小時喊孩子們起來尿一次尿。這也是培養孩子們的習慣。每天中午也有那麼幾個孩子不願意睡覺,其中就有兩個孩子總要方老師抱着睡,方老師想想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她用了一招苦肉計,面帶痛苦之色對孩子説:“你們愛方老師嗎?”幼兒不假思索的説:“愛”方老師又説:前兩天方老師抱你們抱的,這兩天胳膊好疼,如果我以後再抱着你們睡覺,那麼老師以後再也不能抱你們了該怎麼辦啊?”只見這時孩子面露憐憫之色對老師説:“方老師你去休息吧,我自己睡覺,這樣等我睡醒了方媽媽就可以抱抱我了”方老師開心的對欣蕾笑笑説:“真是方媽媽的乖寶寶,等你醒了方媽媽再抱你。”就這樣沒一會她就睡着了,可見孩子是可以溝通的,有些道理她們還是懂的。

在實習初期的時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的不整齊,我就會幫他們放整齊。他們告訴我飯菜吃不完,我就會告訴他們不要吃了;他們要上廁所,不管當時在做什麼活動,我都以為應該讓他們去上廁所;他們不會脱衣服的時候,我會主動幫他們脱等等,我以為我是在幫助他們,可事實並非如此,後來有經驗的老師告訴我不可以幫小朋友處理生活中的瑣事,如果有小朋友遇到什麼不會的,做不了的,只可以耐心引導他們去完成。如果幫他們做了,後果就是他們永遠都不能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的行為的出發點是關愛幼兒,但結果卻是溺愛他們。所以經過反省我覺得教師心中應有一把尺,這把尺其實就是教師堅守的原則,這些原則的出發點和終點都應是發展和提高幼兒的能力。

幼兒教師教學教育隨筆 篇三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教學的隨筆,請參考。

不再直接給幼兒餵飯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個幼兒因為吃了涼的飯菜而嘔吐。嚇壞的我馬上帶幼兒到洗漱間進行清洗,並告訴了其他的教師,而大家卻覺得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視無睹。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刺激。由於幼兒吃飯比較慢,冬天飯菜沒有吃完就已經冰涼。加之教師不停督促讓幼兒吃乾淨,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頓涼飯。所以我從那時起堅持每個中午晚回家一個小時,對平常吃飯慢的幼兒直接進行餵食。

我以為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去照顧好了孩子,是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做的。殊不知,由於我的餵食而剝奪了幼兒自己進食技能的培養。代勞不是幫助幼兒。

我們老師平時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是關心幼兒吃飯的多少,快慢、挑食等問題。很少考慮到幼兒進食時的心情,胃口等。這樣一味的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所以才會出現催食、餵食等現象。有時,教師在反覆催食,或着特殊強調照顧時,也會給幼兒小小心靈帶來無形的壓力。進而更加恐懼甚至厭惡吃飯。

對待吃飯慢的,可以先給幼兒少盛,循序漸進。不要刻意的強調或者批評幼兒吃飯慢,少。或者直接代勞,拿過碗勺餵飯。但是我絕不讓幼兒吃涼了的飯菜。飯前食慾的調動,舒適進餐環境的培養,及時的表揚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會有利於幼兒的進食。看似無所為,其實功效卓著。

孩子是我們的監督者

記得我第一次下幼兒園見習時……

早上,我起了個大早來到幼兒園,跟主班老師打過招呼後,便來到洗手間洗手。這時第一位到園的孩子也來到洗手間洗手,小女孩望着我叫“老師”。“哎”我心裏高興的應着。不一會兒小女孩突然瞪着我説:“鄧老師昨天才説要節約水資源,洗手時不能開那麼大的水,你還開那麼大,哼!”我聽完她的話後又驚又羞地冒一身冷汗。愣了一下後,我連忙整理一下臉部尷尬的表情。蹲下來對孩子説:“不好意思,我昨天沒來聽課,不過謝謝你告訴我,我以後一定注意的。你真聰明,老師説過的話都記着呢!”這時小女孩高興的對我説:“不用謝。”然後蹦蹦跳跳地出去了。真是深受教育啊……在幼兒園裏你的一行一舉都有這麼多的孩子在監督着,可不容得有一絲的錯誤和馬虎啊!

見習生活中,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

不要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

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只可惜太多的家長卻因為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在有意無意中剝奪了孩子許多成長的機會。比如,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孩子吃的橘子、雞蛋、蘋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為的是孩子吃起來容易,更不會遇到什麼危險。可是不知道這些父母有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為孩子提供這些方便的同時,不僅剝奪了孩子親手實踐的機會,而且剝奪了孩子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悦,甚至會因此養成孩子害怕挫折、不思進取的不良品性,從而耽誤孩子的一生。

多給孩子講故事

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3-6歲,正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能讓孩子多聽故事,多説兒歌,多朗誦散文,將對孩子以後的口語表達、説話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班的孩子年齡不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聽故事。

早上,孩子們到園的時間等等不一,為了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不讓早到的孩子感到無事可幹。每天早上,我都播放故事磁帶或音樂磁帶。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針對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將聽故事這一環節穿插在午飯、睡覺前後和放學前,個多月下來,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孩子們在午飯期間邊聽故事,邊做飯前的準備工作,一舉多得。

孩子們從聽的故事中學到了不少的生活常規,自覺性提高了。

孩子們敢大膽舉手講話,並且口語表達能力大幅度提高。

講故事有諸如以上的好處和功效。我們當老師的又何樂而不為呢?

關注每一位幼兒

今天剛走進活動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掉在地上的兩幅畫。通過我的仔細觀察,屬人為破壞。

“一定是維鎮乾的。”我心想。

維鎮是我班年齡最小的孩子,活潑聰明又調皮,類似的事件他幹過不止一次,這次肯定也不例外。

維鎮來園後,我把它摟在懷裏説:“告訴老師,你昨天干了什麼?”“我跟媽媽去姨媽家,跟妹妹玩了。”我這才記起維鎮昨天沒來園。

“老師,這是寒寒弄下來的。”鑫源大聲喊道。

怎麼可能呢?寒寒是個愛靜的孩子,説話聲音也很小,經常讓人注意不到她的存在。

“真的是你弄下來的嗎?”我問寒寒。她笑眯眯的看着我沒有辯解。“是不是你看到畫太陳舊了,想換張新的?”“不是,我想讓老師叫我的名字。”

原來是這麼回事,每天老師都會表揚很多優秀的孩子,鼓勵一些表現較差的孩子,而寒寒既不優秀,也不頑皮,所以老師極少叫到她的名字,她想用這種方法引起老師的注意。

這件事給了我不小的啟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老師的關懷和照顧,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於搶站排頭的孩子我是這樣做的

每次放學,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挨的近一點,以“小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説:“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和他們拍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説一句:“你的小手真有勁”。或者説:“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説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説:“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孩子們臉上都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説:“站隊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個個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隊,沒有搶排頭的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ny1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