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教師語言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師語言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教師語言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一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動物的傘》是一首充滿童趣的詩歌,分別描繪了小鳥、螞蟻、青蛙這些小動物在遇到雨天時,開動腦筋想出的各種躲雨的好辦法。這些小動物恰似一羣天真、活潑、好動的孩子,充滿了無限的歡樂和生機。這首詩語言質樸、清新,重複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而依據詩歌內容製作的課件,生動形象,配以優美的朗誦,更容易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好的瞭解詩歌的內容。

2、幼兒現狀分析:中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好奇心強。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象容易引起幼兒觀察和學習的興趣,使幼兒樂於探索大自然。通過詩歌的學習,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3、目標定位: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以往在語言活動中的學習經驗,結合本次活動,我制定瞭如下活動目標:

①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②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活動重點和難點:依據〈綱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美”上。難點則是: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5、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調動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更直觀的感受詩歌的內容,我製作了課件《動物的傘》,並在動手操作的環節為幼兒準備了人手一份的大樹、荷葉、蘑菇、小鳥、螞蟻、青蛙圖片。

二、説教法:

在活動中,我是通過集體討論、小組操作來組織活動的,並運用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動一動、玩一玩中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他們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法、動手操作法進行學習,在輕鬆的氛圍中表現自己,提高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對詩歌美的感受力。

三、教學過程與安排:

本次活動我共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我利用雨聲導入新課,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2—3分鐘)首先我帶幼兒進入到佈置成森林環境的活動室,讓幼兒在活動室中觀察玩耍。然後放雨聲,並提出問題“這是什麼聲音?”“下雨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引導幼兒説出“下雨了,我們應該打傘等”。對於這些生活性較強的問題,我可以請一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回答,並加以表揚肯定,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教師在本環節中起到啟發引導的作用,並關注幼兒能否想到不同的躲雨方法,是否敢於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學習詩歌。(10—12分鐘)首先我通過提問“小朋友都知道了打傘可以躲雨,那你們想一想,森林中的小動物把什麼當做自己躲雨的傘呢?”引導幼兒説出不同的小動物都是怎樣來躲雨的。這部分可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我又通過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課件的學習“小朋友,森林播放室正在播放小動物躲雨的好辦法,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在課件學習時,我先採用分節播放學習。點擊第一幅畫面,問“誰是小鳥的傘?”引導幼兒根據課件説出“大樹是小鳥的傘。”緊接着我又提出“哪裏的大樹是小鳥的傘?”使幼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思維方向,回答起來也比較有條理。同樣,我繼續點擊第二、第三幅畫面,引導幼兒説出“哪裏的蘑菇是螞蟻的'傘”“哪裏的荷葉是青蛙的傘”點擊第四幅畫面,問“天怎麼了?”“小動物有傘嗎?”引導幼兒説出“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傘”。第二遍,我採用整體演示課件,同時給幼兒提出明確的要求:“小朋友,我們可以邊學説邊用自己優美的動作來表現詩歌的內容,看看誰的動作最美”。讓幼兒在邊説邊模仿小鳥飛,螞蟻爬,青蛙跳中充分展示自我,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教師在本環節中通過演示、提問、鼓勵等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説説,玩玩中理解了詩歌的內容,感受了詩歌的美,激發了每個幼兒學習詩歌的願望,這是解決教學重點的有效方法。

第三個環節,我安排的是幼兒分組粘貼活動。(8—10分鐘)在這一環節中,我為幼兒準備了粘貼用的背景圖四張:有大樹、蘑菇、荷葉和組合圖。小動物圖片:青蛙、螞蟻、小鳥。讓幼兒自由選擇圖片,以小組形式進行粘貼。粘貼完成後,引導幼兒在組內自由講述圖片內容。我考慮到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準備圖片的難易程度也不同,為的是給不同能力的幼兒都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教師在本環節中起到了支持、引導的作用,並鼓勵幼兒要同伴間相互幫助。通過這一環節,鞏固了幼兒對詩歌的學習,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保護了幼兒的自信心。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一個活動結束了,但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幼兒的興趣在延伸,為此在活動的延伸部分我請幼兒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設計一把傘,來提高幼兒的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最後我來説一説效果預測:由於本次活動加入了課件教學及動手操作的環節,能更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能使幼兒更直觀的學習詩歌的內容。教師有目的的提問引導,讓幼兒的活動思路更加明確,學習效果會很好。在動手操作環節,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達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機會。能使幼兒在邊玩邊學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及小組中相互關心、幫助、合作的情感。由於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活動中個別幼兒容易被周圍事物影響,出現溜號現象。我會通過有意識的引導、提問,將幼兒帶入活動中,使全體幼兒都能很好的進行活動。

説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篇二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教學目標,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説“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説語言“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如下:玩具電話機、積木、掛圖。對於託班幼兒來説,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積木當成電話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三

有趣的影子

一、教材分析(設計意圖)

班上有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張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戲,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

於是,我緊緊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這一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為導入,在循序漸進地深入,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

而且《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因此,這是我選擇了“影子”這一現象作為科學教育的內容的又一依據。

在活動中,我利用實驗比較、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二、目標確定

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

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並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的位置的關係。

3、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1、難點: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

2、重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和《綱要》中指出的,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做了以下準備:

1、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教學活動。

2、把多功能廳佈置成一個光影實驗室、投影儀五、教法與學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我主要運用了: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培養幼兒探索科學時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悦,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悦感。

六、教學過程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

1、玩手影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2、引導幼兒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

3、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

4、延伸活動。

(一)、玩手影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我設計了玩手影遊戲,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等手影。

(讓幼兒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這時我可以這樣的指導語:為什麼會產生影子呢?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

(二)、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帶領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幼兒尋找影子。

看一看影子是怎麼來的呢?通過實驗觀察讓幼兒瞭解: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提高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後面的探索積累了經驗,也為後面的活動提供了依據。)

(三)、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為什麼會有影子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做另一個實驗:發現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會有影子。

這時我就可以用這樣的指導語: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導幼兒帶着另外兩個問題回到草場上,你發現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麼?你的影子是在太陽的另一邊嗎?(幼兒自由交流講述)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影子與光源的位置關係,啟發幼兒開動腦筋知道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

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

(四)、活動的延伸

1、在玩踩影子的遊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真的是其樂無窮。

讓幼兒帶着有趣的問題在意猶未盡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這一環節調動了幼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

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除了太陽光能產生影子以外,還有什麼也會產生影子?

(在這裏,其實活動還沒結束,我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進一步探索影子的有趣現象。 )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四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聽説能力。故事《龜兔賽跑》用淺顯的故事內容不僅能讓幼兒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驕傲、認真、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裏的動物對話,會激發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慾望,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喜歡欣賞童話故事,在傾聽與欣賞中體會出人預料的故事結尾。

2、理解烏龜和兔子不同性格特點,懂得故事所表達的驕傲使人落後的寓意。

3、能大膽連貫的講述。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指導幼兒大膽連貫的講述。因為中班幼兒的語言還很不豐富,所以要教師引導和教授幼兒用藝術的語言表述故事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

充分利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引起幼兒注意,訓練聽説能力。主要採取直觀法、練習法和遊戲法(小品)。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採用直觀看圖(有條件時看光盤)引起幼兒注意,能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做充分的準備。通過練習法可以刺激幼兒的表達慾望。(有時間全讓幼兒參加小品演出和説圖片意思,沒時間就用活動區的語言區讓幼兒練習)又根據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邏輯思維在發展的特點,採用對話的形式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口語對話能力。

三、説學法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始終與聽説能力貫穿始終。逐句學習打到連貫語言表達故事內容。

四、活動準備

示範掛圖、頭飾、小旗、花環、錄音機(或光盤)等

五、説教學過程

(一)示範法:教師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二)直觀法:看圖,説圖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印象幫助理解記憶。

(三)(重點)説動物的話。

(四)分角色幾人一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要是做錯事要知道錯了就改,就是一個好孩子。看又一次龜兔賽跑。(結合實際進行教育)

(五)準備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兒興趣。

(六)佈置作業,回家講給家長聽。用激勵的語言讓幼兒舉手動起來符合幼兒好動特點。用獎勵小紅花引起幼兒興趣和高興地心理,有益幼兒健康。

(七)小結:今天我很高興,小朋友們也很高興。我們知道了驕傲使人落後的道理,並且你們會講故事了。如果還想表演小品老師就把頭飾和小電視放到語言區供小朋友繼續演出和講述。豐富了語言區,有利於幼兒練習。

幼兒園語言説課稿 篇五

一、簡析教材

1、説教材內容:詩歌《家》選自南師大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大班上冊。《家》這首小詩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將幼兒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們熟悉的經驗內,將大海、雲朵、地下、森林想象為珊瑚、大雨、石油、蘑菇的家,讓幼兒產生無限的遐想,又調動起孩子已有的經驗,使幼兒有一種親切感,幫助他們從這樣的視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圍的世界。在結束句“小朋友到動物園玩,可別忘了回家”將幼兒的想象拉回現實,使他們更貼切地聯想到自己,更真實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這樣的結尾對幼兒很有趣,也有餘藴的感覺。這首詩歌語言簡潔、明瞭,整首詩歌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幼兒喜愛和接受。重複性的句式讓幼兒更加便於記憶和創編。符合大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學習理解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及作品的情感脈絡,依據文學作品提供的想象線索,聯繫個人已有經驗擴展想象,並創造性地進行表述。”因此適合大班教學。同時,通過仿編,可以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力,還能提高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能力,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説教學目標:《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確定以下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語言和畫面,把握這首詩內在的温馨和美的情感脈絡。

(2)引導幼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

(3)教幼兒按照詩歌的重複結構仿編,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3、説教學重點、難點: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因此,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內容,把握詩歌內在的温馨和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有感情的朗誦。在平時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在進行創編時有一定的困難,必須有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我把學習仿編詩歌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口語表達能力定為教學活動的難點。

二、説教法

1、在活動中,我本着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的原則,採用了以下教法:

(1)遊戲法: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為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使幼兒理解詩歌中描述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繫,感受家的內涵。在理解學習詩歌過程中採用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遊戲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2)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指幼兒的講述。包括自由結伴講、分組講,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每個幼兒想説的願望。視、聽、講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配合教師親切自然富有感情的激勵語言,自由寬鬆的學習氛圍等,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欣賞力及理解力。

2、教學準備:為了使活動寓教育於生活情景及遊戲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運用視頻資料、掛圖、圖書,利用散步、談話引導幼兒學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認識、瞭解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

(2)物質準備:根據詩歌內容,製作教學視頻畫面,藍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雲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動植物等。

三、説學法

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了給幼兒今後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奠定基礎,本次活動運用的學法有:

1、觀察法: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等引導幼兒以藝術的方式觀察周圍事物,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温馨和美。日常活動中利用掛圖、圖書、觀看視頻資料等引導幼兒觀察,想象事物之間的關係,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在仿編的過程中調動這些已有的經驗想象,讓孩子在活動中言之有物。

2、傾聽表述法:讓幼兒帶着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認真傾聽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和遊戲,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

3、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建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擴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視頻畫面,藍色的大海及海中生物,黑色的`雲朵及雨、雪等、深深的地下及地下生物,密密的森林及林中動植物等。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四、説教學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1、觀察感知,積累經驗

這是一個課前準備的環節,需要在日常活動中逐步完成。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利用視頻資料、圖片、圖書、周圍環境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於事物歸屬關係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2、操作探索,具體感知

這一環節為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做準備,在詩歌教學中,應將重點放在幼兒理解方面,不要讓幼兒機械記憶詩歌內容,減輕幼兒在學習時的記憶負擔,以便他們將注意更多地投向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設計了“找家”的遊戲置於學習詩歌之前。激發幼兒參與遊戲活動的興趣,提供人手一份材料,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操作材料。幼兒遊戲時,全面觀察幼兒操作,瞭解需要,及時予以幼兒適當的支持和幫助,使幼兒充分感受家的內涵。遊戲後,啟發性地提問:你幫誰找到了家,為什麼這麼找?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彌補感知的不足,為下階段活動奠定基礎。

3、理解學習詩歌

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遊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先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再提問引導幼兒結合圖片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掌握詩歌的重複結構,感受到詩歌的內在語言韻律。

4、擴展想象,仿編詩歌

在幼兒語言仿編活動中可要求幼兒通過交換詞句,使詩歌畫面出現新的內容。由於在平時的語言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本班幼兒在進行創編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1)擴展想象,回憶經驗。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如藍色的大海還是誰的家?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並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畫面上添加。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2)學習仿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範仿編:“現在老師要把大家説的這些東西都編進兒歌裏……”,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後半部分就可以了,掌握詩歌的重複結構,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自由創編。引導幼兒分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於嘗試,樂於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4)集體交流。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後,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並組織其他幼兒學習優秀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 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得到限度的發展。

五、活動特色

本次活動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嘗試、討論、趣味性遊戲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尊重理解幼兒,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限度的發揮,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3pd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