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精品多篇)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一

一、説教材

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已有了較好的活動常規,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可以跟着老師的思路學習新的內容,接受新的知識,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都能積極踴躍的回答,也願意獨立動手操作。因此我設計活動時儘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時我以幼兒認識事物具體到抽象為依據,通過運用教具演示直觀的讓幼兒理解,再提供遊戲加以引導,使幼兒能將加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經掌握10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幼兒探究10的加法的計算過程,並能準確的進行運算,知道交換兩個相加的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最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

二、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將科學領域的目標之一定位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根據《鋼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的能力水平,我將本活的目標定位為:

1、學習10的加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説教法

在教學上,我採用了遊戲法引導幼兒複習10的組成,然後,我選用了直觀演示法和幼兒動手操作法,讓幼兒學習10的加法。在思維活動組織上。我還通過講解、比較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分析,從而突出教材的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幼兒認識規律和年齡特點,最後再讓幼兒自己嘗試,進一步鞏固知識。

四、説學法

1、語言表達法

語言表達是最為直接的一種學習方法,針對本班幼兒的情況,語言表達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形式,他們也會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偶爾還會向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所以,語言表達是幼兒進行活動最樂於接受的。

2、觀察法

通過觀察算式,利用交換規律列出另外兩組算式。請幼兒觀看學具,讓幼兒先點數模塊,最後得出結論。

3、嘗試活動法

要讓幼兒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嘗試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幼兒極為感興趣的形式。幼兒在活動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探索。

五、説活動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重點是讓幼兒學買10的加法運算,為此我利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圓形卡片比較直觀的學習運算。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讓幼兒通過觀察兩道算式的異同,再請幼兒點數圖卡,懂得兩位加數的位置不同,得數相同。

六、説活動過程

我根據預定目標,進行了以下系列活動:

(一)導入部分,複習10的組成。通過口答,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習10的加法作好準備,既避免了數學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又能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10的組成,現在來做一個小遊戲吧,請小朋友把手伸出來。”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1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9”(打9的手勢),1和9合起來是10。

(二)基本部分:

1、利用點數圓形卡片學習10的加法,活動中我注重幼兒與我的互動,鼓勵幼兒參與,以本環節直觀演示法,讓幼兒獲得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教師演示的過程中用明確的語言來啟發幼兒,讓幼兒思考。

出示圓形卡片,玩遊戲《找朋友》。

師:“今天張老師想請很多好朋友跟我一起玩,現在就讓我把它們請出來吧,‘我有許多好朋友,站在一起手拉手,只是人還沒到齊,才到9個好朋友’,咦,原來有1個好朋友遲到了,大家告訴我,我一共有幾個好朋友呢?”教師出示笑臉卡片,引導幼兒回答,並用算式9+1=10表示。

用同樣方法學習:8+2=10、7+3=10、6+4=10、5+5=10。

2、觀察算式,發現加法的交換規律,為了突破難點,我讓幼兒按相反的數序點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數字位置不同,但得數相同。

理解交換規律。

師:“剛才我們是從上到下的順序數了一遍,如果我們倒過來數,那好朋友的數量會一樣多嗎?我們一起試一試。”幼兒數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把數字調換,得數相同。請幼兒觀察算式:“張老師發現了一件事,8+2=10和2+8=10這兩道題很像,小朋友們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了嗎?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8+2=10馬上就想到2+8=10,這樣的兩道算式我們叫它們朋友題,請小朋友們再找找還有哪些是朋友題。”

(三)操作部分

創設“超市”的情境,讓幼兒扮演顧客,到超市購物付錢,進一步鞏固10以內數的加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使得數學與生活連接在一起。

1、師:“小朋友們,今天張老師要帶着你們一起上超市買東西去,大家可以拿着10元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是有一個小要求,每個小朋友都要買兩樣東西,這兩樣東西的價格加起來是10元。”

2、幼兒自由選購商品,提醒幼兒做文明顧客,輕拿輕放。教師引導幼兒説説自己買了哪兩樣東西,加起來是不是10元錢。

3、小結:記錄幼兒“購買”的物品價格,列出算式。

七、活動效果預想

本次活動我通過讓幼兒點數兩部分的卡片學習得數是10的加法,讓幼兒跟着老師的演示進行學習,再引導幼兒發現互換規律,最後聯繫生活經驗,讓幼兒以通過上超市購物的活動進一步鞏固知識。活動中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較快的掌握所學的知識,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學習,所以説這是一節生動、活躍,幼兒很感興趣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 篇二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圖形寶寶》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啟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較為具體的感知,對圖形有了一個較規律系統的認識。並且和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既培養了幼兒對圖形的感受力和認識力又培養了幼兒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班級情況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於新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特別喜歡遊戲這種活動類型。數學《圖形寶寶》這次教育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遊戲形式的猜想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數學教法的單一、枯燥,是幼兒在遊戲中掌握了對各種圖形分類,充分發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和思維的敏捷性。

2、説教材

《我的圖形寶寶》是讓幼兒通過測量的方法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建立對形狀的基本認識,並且可以讓幼兒從生活中拓展,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以及正方形,讓他們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讓幼兒掌握初步的測量技能和認識以及辨別生活中各種各樣形狀的知識。

3、説教育目標

實施這個活動的目標在於:

認知方面:通過觀察瞭解形狀的構造特點,使幼兒對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能力方面:通過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形狀特徵的學習和了解,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形等形狀的物品,並且可以説一説它們是做什麼用的。

情感目標:通過對圖形的學習,可以拓展知識,用結構玩具搭建基本的圖形,並且介紹他們的功能。

4、重點難點重點:能從一堆的圖形中找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難點:學習用測量的方法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

活動準備老師使用的正方形,長方形娃娃及圖形各一個,貼絨數字卡片若干。

幼兒每人兩張紙:一張紅色的長方形紙(長邊為六個回形針長,短邊為四個回形針長1張綠顏色的正方形紙(每邊為4個回形針長)回形針若干。

幼兒用書第一冊第10—11頁。

二、説教法

《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模擬法遊戲法操作練習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模擬法:我準備正方形,長方形娃娃各一個,先讓幼兒找出兩個娃娃的不同之處。之後我在用回形針教給幼兒測量的方法,帶領幼兒一步一步的測量,直到幼兒可以自己完成為止。

操作練習法:比較一下測量的結果,看看兩個娃娃是一樣長的嗎?

讓他們總結一下經驗。

遊戲練習法:把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帶領幼兒從活動室裏找出和長方形,正方形相似的物品,找的最多而且又正確的幼兒給予獎勵。

三、説學情學法

中班的小朋友經過小班的學習,對圖形有一個較基本的認識,但是在腦海中還沒有形成關於圖形的具體印象。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學習的知識與法則應該儘量的避免老師直接交給他們,而是應該在幼兒操作體驗中去探索,去發現為幼兒設置遊戲化的情景,通過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

為此我將採用小組討論,探究實踐,自主學習,觀察法,歸納分析法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先準備了一個正方形娃娃,一個長方形娃娃,引起幼兒的關注。然後提問“兩個娃娃長得一樣嗎?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發展幼兒的動腦能力。

講授新課

我引導幼兒用回形針測量,通過動手確定答案,提出測量的要求,步驟如下:

測量時先要將回形針的一頭與圖形的邊對齊圖形與回形針要貼緊回形針與回形針之間不能有空隙用相應的數字在每條邊上都記錄所有回形針的數量。

比較操作結果,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徵。

交流測量結果,引發幼兒的思考:

紅色的圖形和綠色的圖形邊長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嗎?哪裏不一樣?引導幼兒歸納出兩者的不同,由此得出結論: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

在運用摺疊的辦法,比一比,驗證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引導幼兒總結:

長方形有四條邊,對邊一樣長,有四個角,四個角一樣大。

而正方形有四條邊,四條邊都一樣長我指導幼兒進行遊戲練習引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找一找類似長方形的物品有哪些?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操作如小棒毛線尺子等等。

五、教學反思

1、鼓勵幼兒回家找找哪些物品像長方形?

2、用摺疊的物品進行户外遊戲活動。

六、佈置作業

讓幼兒回到家以後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像長方形正方形的物品,把看到的這些在家長的幫助下都拍下來,拿到班裏的展覽區展覽。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 篇三

説教材: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兒主動學習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因此我選擇了遊戲性較強的《數學宮》,本次活動撇開了以往數學活動枯燥乏味的特點,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幼兒通過刺激性的闖關遊戲,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説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

目標一是: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的進行運算。

目標二是: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説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一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

説準備:

本次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胸飾24份,每份胸飾上有算式題,彩旗3面(上面有數字)數學宮牌子,停車場標誌,皺紙,1——10數字卡24張(貼在停車場,請幼兒對號停車),每人一套數字卡(1——10),白紙,記號筆,卡片3張(用於寫闖關的要求,貼在每一關的入口)

説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導入遊戲,由老師提議”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讓我們開着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隨着老師的話,聽着輕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進入活動室後,老師提要求,“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千萬別停錯啊!”車子停好後老師帶着幼兒一起進入數學宮。

第二部分是闖關遊戲:請配班老師模仿錄音説:“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老師打開第一關的要求卡,和幼兒一起看看第一關的要求是什麼,即老師説一個數,小朋友對一個數,兩數合起來的數是小旗幟上的數,這樣就能順利闖關。這一關我設計了3面小旗幟,幼兒答對後進入第二關。進入第二關時,再請配班老師説”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佔圈。“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慾望,進入第二關後,老師再次打開要求卡,讀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師説題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去佔對應得數的圈,這個遊戲可根據時間反覆多次。第二關結束後,請配班老師説出第三關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快快來闖最後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寫的多。老師帶小朋友來到第三關的場地上,打開要求卡和幼兒一起讀要求:聽一個數,請你寫寫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於它 ,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紙上,然後老師逐個檢查,這一關相對來説比較難,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祝賀小朋友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啊在教室裏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小朋友開好汽車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 篇四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課《分類統計》。

一、説教材:

本冊教材選自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新編幼兒多元智能整合領域課程。《分類統計》是選自大班數學上冊主題三《我們會分類》中最後一篇活動,因為分類這一主題的內容前面都接觸過,尤其分類統計對於本班幼兒學起來也都比較容易。所以我按複習課來完成的本節內容,特設計了幾個遊戲來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按特徵分類》的認識,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選用平時孩子們都能看到的物體給他們操作既培養了興趣也熟悉了分類的方法和培養了觀察能力,而且也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分類統計》這一教材是因為:

1、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幼兒的生活,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

2、在“分類統計”這個數學活動中,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分類”的特徵。因為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3、這樣的活動放成複習課,更適合孩子們完成。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本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顏色、大小的簡單分類,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徵進行再次分類。而且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遊戲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三、説活動目標: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按特徵分類”的規律。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並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2、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鼓勵幼兒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獨立完成統計表。

3、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四、説活動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會用顏色,大小形狀分類,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這一目標進行遊戲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根據幼兒平時的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五、説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顏色不同的筐子(為指令分類準備的)

2、課件(為觀察思考、分類統計準備的)

3、紅、黃、藍三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寶寶和三種顏色的小房子和音樂。(這是為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4、小磁鐵各色圖形(為孩子自由操作而準備的)

5、課本分類統計(為活動延伸而準備的)

六、説活動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指令操作、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觀察法是因為通過觀察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認真的思考,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指令操作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興趣鞏固按特徵分類。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學習玩中學、學中玩的方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碰一碰》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積極參實現重點,突出難點。

七、説活動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做做、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印象。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碰一碰》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找一找來分類。充分體現了五大領域各領域的相互滲透。

八、説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已經學習過的分類知識和本班幼兒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一)觀察與討論,引起幼兒學習分類的興趣:

通過課件,讓幼兒觀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來思考,引出這麼多蝴蝶飛來飛去一點都不整齊,蝴蝶妹妹也想請小朋友們來為他們整整對,就像我們平時站隊一樣男孩一隊女孩一隊。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平時的知識來完成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由於沒有電,所以我直接以觀察區分顏色引入課。進入指令分類)

(二)通過剛才的內容,出示課題,進行指令分類

我出示準備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兒邊聽老師説將大的黃的放在大的黃的筐子裏,小的綠的放在小的綠的筐子裏,邊討論邊分)。

為了進一步確定孩子們是否分對我又將筐子拿起讓孩子們再重複一遍黃色大的放在黃色大的筐子裏。為此給擺對的孩子們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種種類的分類,

出示紅黃綠磁鐵圖,正方形和圓。提問老師這樣擺很亂,沒有規則,誰願意幫老師擺的有規則?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併到講台上面表現自己。

讓舉手的幼兒到黑板上來擺,並説出自己是按什麼來分的?這麼分好不好,還可以怎麼分,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比如剛才是按顏色分的,那你還怎樣分和他們分的不一樣,鼓勵多個幼兒上來分,以此來實現重點,按顏色,形狀等來分。

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在提問時幼兒大膽地説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遊戲活動。

1、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麼顏色突出重點。

教師説遊戲:找個朋友碰一碰?(幼)碰哪裏?

2、進一步遊戲。

這個遊戲還可以怎麼玩,比如紅色衣服的和紅色衣服的,扎辮子的和扎辮子的等,這就突出了難點按特徵分類。

活動延伸

1、分類統計,圖形寶寶玩累了,我們一起送他們回家吧!這裏有三座房子,我們應該怎樣把圖形寶寶送回家呢?引導幼兒將紅寶寶貼在紅房子裏,黃寶寶貼在黃房子裏,藍寶寶貼在藍房子裏。數一數紅房子裏一共有幾個寶寶回家了,將數字寫在下面進行統計。

2、在討論中完成27頁《分類統計》。

九、説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還是沒有實現遊戲的目的性:

1、我為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孩子們喜歡的積木雪花片,體現不到的用課件完成可惜沒有用課件。

2、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因為平時不愛講話的方傑在本節課表現的佷不錯,敢於到黑板上擺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活動目標都能夠突出。課後孩子沒有完成統計表非常快,也會按顏色,大小分這一重點實現了。

3、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靜下心來觀察,並且想像看別的小朋友做對了沒有。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課件沒有用,好多環節需要觀察的沒有進行,我隨機換了兩個遊戲來完成本節的內容,所以原有的遊戲材料太少,只能一組一組來分。以致組織不夠好有些孩子都沒有參與到當中,引導的不到位。

2、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圖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過於侷限想到的知識顏色大小,不願意動腦這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有關係,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説話。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擺。

3、幼兒把站起遊戲時大多幼兒都説你看我的是什麼顏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樣,所以這環節我沒有引導直接遊戲,導致後面的遊戲孩子們不敢參與,時間拖長了但效果沒有,以致後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間有什麼不同找朋友活動沒有進行。在小朋友們不敢參與的時候我就應該換個遊戲,要麼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來引導。

4、整個活動時間長了,以至於後來讓完成統計表的時候都有些忙,只能把書本中的知識讓孩子們下去完成。不過下午我去檢查時孩子們都完成了,問不喜歡遊戲還是不會説不敢玩。

以上是我對大班數學活動《按特徵分類》的説課稿,本節課存在很多問題還請大家給我多提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幼兒園數學説課稿 篇五

活動目標

1、瞭解三個物體之間輕重關係,具有初步的輕重守恆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感受過物體的輕重。

物質準備:

教具:實物鵪鶉蛋、鴿子蛋、雞蛋各一個,天秤一架。

學具:《幼兒用書》(P32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可愛的蛋寶寶。

——教師:爸爸帶寶寶出去玩,他們在小河邊發現了一些可愛的蛋寶寶。你認它們嗎?

——教師分別出示鵪鶉蛋、鴿子蛋和雞蛋,請幼兒辨認。

2、誰輕誰重。

——教師:寶寶想知道它們哪個輕哪個重,你知道嗎?

——請幼兒猜測、比較蛋的輕重,並講述理由。

——教師分別引導幼兒比較鵪鶉蛋和鴿子蛋、鴿子蛋和雞蛋的輕重,請幼兒將蛋放在天平上稱一稱,瞭解它們誰輕誰重。

——教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鴿子蛋比鵪鶉蛋重,雞蛋又比鴿子蛋重,那麼鵪鶉和雞蛋誰輕誰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啟發幼兒從鵪鶉蛋、鴿子蛋和雞蛋三者的輕重關係上進行推理。

3、幼兒操作活動。

——給重的打勾。觀察畫面上小動物坐蹺蹺板的情景,感知動物的輕重,認讀字:輕、重。目測下面的三個動物,請你給最重的動物打勾。

——觀察數字天枰,感知兩邊的數量,並填寫二、<、>符號。

——觀察天平稱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輕重。目測旁邊三個水果的重量,請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大家檢查,並引導幼兒講述理由,進一步鞏固推算輕的能力。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有的同學説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夥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下面的解決問題:利用槓桿尺怎樣能夠將另一側進行翹起。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紛紛進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給出的問題是在位置3處,掛3個鈎碼,問在另一側掛幾個鈎碼才能夠將另一側的鈎碼進行翹起。在操作的過程週中,學生在另一側的掛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一個位置過一個,有的三三兩兩的掛。總之他們的將我提出的問題解決。但是這現象進行總結量化的時候就較為的複雜。而學生不需要進行這樣的複雜的學習。至少不是全部需要這樣複雜的探究。現在看來,可以在指導實驗的時候,指導個別現在的同學進行計算,然後進行彙報得出結論。或者再探究之前將這個問題簡化:比如在另一側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掛鈎嗎,要求掛一位置,要麼2位置,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明確的去操作了。然後在提出較為簡單的要求,但是實際操作較為複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操作。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因為學生進行進行較為長時間的操作,學生的實驗跨越兩節課。我想在以後的安排中,要進行更為優化的安排效果會更好的。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六

課題:比長短

一、説活動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比長短》。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遊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徵,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活動中問題的提出直接指向活動目標,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感受比較的需要,體會比較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發展水平,制定本次目標:

1、知道長和短,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

2、能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進行排序,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三、説活動準備

1、教師:吸管一根;一份從長到短排好隊的吸管。

2、幼兒:長短、粗細、顏色不同的吸管若干;不一樣長短的吸管每人3根,排序卡1張。

四、説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吸管的長短。

難點:通過比較,能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

五、説教法、學法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採用啟發探索法、觀察比較法與幼兒有效地進行互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在活動中以多感官觀察發現,探索、感知吸管的不同外形特徵以及用一端對齊比較吸管長短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等多種形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感受比較的需要,從而為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打下鋪墊。

六、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首先,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瞭解吸管的外形特徵;其次,通過兩兩比較使幼兒初步感知吸管的不同點,並通過探索比長短的方法;其次,引導幼兒將3根吸管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排序,強化比的方法;最後,將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分開展示,引導幼兒檢查排序情況。

第一環節,活動剛開始直接出示吸管,提問:“看,這是什麼?吸管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幼兒觀察吸管的興趣,通過看看、説説,多感官感知吸管的外形特徵,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吸管的認知。

第二環節,再次提供吸管,引導幼兒自選第二根吸管進行兩兩比較,通過觀察使幼兒感知吸管的多樣性,如吸管是五顏六色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豐富對吸管的瞭解。重點引導幼兒通過眼睛看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吸管有長有短,並探索比較的方法。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幼兒探究比長短的方法,拓展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環節中,在知道比長短方法的基礎上,讓幼兒通過比較3根吸管的長短再進行排序。強化幼兒比的方法,培養幼兒按長短排序的能力。通過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有助幼兒直觀地觀察、瞭解排序的方法,為孩子們下一步的操作奠定基礎。同時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發散幼兒的思維,從而幫助幼兒感知另一種從長到短的排序方法,豐富幼兒的排序經驗。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最後第四環節,教師有意識地將從短到長和從長到短的排序卡分兩邊展示在黑板上,讓幼兒檢查排序情況。這樣既有助幼兒再次直觀感知這兩種不同的排序方法,同時又能鞏固幼兒的排序經驗,使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8gpp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