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上下五千年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上下五千年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上下五千年經典故事【精品多篇】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5 篇一

張儀拆散聯盟

自從孫臏打敗魏軍,魏國失了勢,秦國卻越來越強大。秦孝公死後,他兒子秦惠 文王掌了權,不斷擴張勢力,引起了其他六國的恐慌。怎樣對付秦國的進攻呢?有一些政客幫六國出主意,主張六國結成聯盟,聯合抗秦。這種政策叫做“合縱”。還有一些政客幫助秦國到各國遊説,要他們靠攏秦國,去攻擊別的國家。這種政策叫做“連橫”。其實這些政客並沒有固定的政治主張,不過憑他們能説會道的嘴皮子混飯吃。不管哪國諸侯,不管哪種主張,只要誰能給他做大官就行。

在這些政客中,最出名的要數張儀。張儀是魏國人,在魏國窮困潦倒,跑到楚國去遊説,楚王沒接見他。楚國的令尹把他留在家裏作門客。有一次,令尹家裏丟失了一塊名貴的璧。令尹家看張儀窮,懷疑璧是被張儀偷去的,把張儀抓起來打個半死。

張儀垂頭喪氣回到家裏,他妻子撫摸着張儀滿身傷痕,心疼地説:“你要是不讀書,不出去謀官做,哪會受這樣的委屈!”

張儀張開嘴,問妻子説:“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説:“舌頭當然還長着。”

張儀説:“只要舌頭在,就不愁沒有出路。”

後來,張儀到了秦國,憑他的口才,果然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當上了秦國的相國。這時候,六國正在組織合縱。公元前318年,楚、趙、魏、韓、燕五國組成一支聯軍,攻打秦國的函谷關。其實,五國之間內部也有矛盾,不肯齊心協力。經不起秦軍一反擊,五國聯軍就失敗了。

在六國之中,齊、楚兩國是大國。張儀認為要實行“連橫”,非把齊國和楚國的聯盟拆散不可。他向秦惠文王獻了個計策,就被派到楚國去了。

張儀到了楚國,先拿貴重的禮物送給楚懷王手下的寵臣靳尚(靳音jìn),求見楚懷王。

楚懷王聽到張儀的名聲很大,認真地接待他,並且向張儀請教。

張儀説:“秦王特地派我來跟貴國交好。要是大王下決心跟齊國斷交,秦王不但情願跟貴國永遠和好,還願意把商於(今河南淅川縣西南)一帶六百里的土地獻給貴國。這樣一來,既削弱了齊國的勢力,又得了秦國的信任,豈不是兩全其美。”

楚懷王是個糊塗蟲,經張儀一遊説,就挺高興地説:“秦國要是真能這麼辦,我何必非要拉着齊國不撒手呢?”

楚國的大臣們聽説有這樣便宜事兒,都向楚懷王慶賀。只有陳軫提出反對意見。他對懷王説:“秦國為什麼要把商於六百里地送給大王呢?還不是因為大王跟齊國訂了盟約嗎?楚國有了齊國作自己的盟國,秦國才不敢來欺負咱們。要是大王跟齊國絕交,秦國不來欺負楚國才怪呢。秦國如果真的願意把商於的土地讓給咱們,大王不妨打發人先去接收。等商於六百里土地到手以後,再跟齊國絕交也不算晚。”

楚懷王聽信張儀的話,拒絕陳軫的忠告,一面跟齊國絕交,一面派人跟着張儀到秦國去接收商於。

齊宣王聽説楚國同齊國絕交,馬上打發使臣去見秦惠文王,約他一同進攻楚國。

楚國的使者到咸陽去接收商於,想不到張儀翻臉不認賬,説:“沒有這回事,大概是你們大王聽錯了吧。秦國的土地哪兒能輕易送人呢?我説的是六裏,不是六百里,而且是我自己的封地,不是秦國的土地。”

使者回來一回報,氣得楚懷王直翻白眼,發兵十萬人攻打秦國。秦惠文王也發兵十萬人迎戰,同時還約了齊國助戰。楚國一敗塗地。十萬人馬只剩了兩三萬,不但商於六百里地沒到手,連楚國漢中六百里的土地也給秦國奪了去。楚懷王只好忍氣吞聲地向秦國求和,楚國從此大傷元氣。

張儀用欺騙手段收服了楚國,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説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5 篇二

燕昭王求賢

打從孟嘗君被撤了相位以後,齊湣王又和楚、魏兩國滅了宋國,更加驕橫起來。他一心想兼併列國,自己來當天子。這一來,列國諸侯對他都不滿意;特別是齊國北面的燕國,受到齊國的欺負,更想找機會報仇。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裏,聽信了壞人的主意,竟學起傳説中堯舜讓位的辦法來,把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燕國將軍和太子平進攻子之,燕國發生大亂。齊國借平定燕國內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後來燕國軍民把太子平立為國君,奮起反抗,把齊國軍隊趕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説:“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現在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説:“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説不上,請允許我先説個故事吧。”接着,他就説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説,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準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裏,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説:“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説:“人家聽説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説完這個故事,説:“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趙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湣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説:“現在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髮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

樂毅説:“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湣王聽説五國聯軍打過來,也着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齊湣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佔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為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勞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朋黨亂朝政 篇三

正當唐文宗處心積慮地要除掉宦官時,朝中的大臣們卻結成“朋黨”,明爭暗鬥地吵得不可開交。所謂“朋黨”,就是官僚們為了爭權奪利而結成的派別。一派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他們大多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另一派以李德裕為首,他們大多是父祖輩做官的公卿子弟。兩派在政治主張方面並沒有太多的區別,也不代表什麼階級或利益集團,只是兩幫政客為了爭權而吵來吵去。他們的爭吵,使晚唐的政治局面變得更加糟糕。文宗曾向李訓感歎道:“除掉藩鎮不一定難,去掉朋黨實難。”

朋黨之爭是從唐憲宗時開始的。公元808年,憲宗舉行考試,選拔直言敢諫的人才。牛僧孺、李宗閔在考卷中極力批評朝政,主考官韋貫之看了,大加讚賞,把他們推薦給憲宗。那時的宰相是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他本來就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官員,現在牛李二人又來批評他的過失,更加生氣。他對憲宗説,牛李二人被推薦,完全是因為和考官有私人交情。唐憲宗相信了,把韋貫之等人都貶了官,牛李二人也沒有得到提拔。兩派由此結冤。

李吉甫去世後,他的兒子李德裕成了公卿派的首領。李德裕從小熟讀經書,寫得一手好文章,但卻不肯參加科舉考試,還聲言:“好騾馬不入行。”意思是説,像他這樣的傑出人才,是不屑參加科舉考試的。他和他父親一樣,看不起科舉出身的官員,認為科舉考試未必能選出真有才學的人才,而公卿子弟熟悉朝廷的禮儀制度,有利於從政,應該讓他們擔任較重要的官職。他的這些看法,決定了他繼續與牛僧孺等人對立。

李吉甫做宰相時,李德裕按唐代的“門蔭”(因祖輩的功績,子弟被授予官爵)制度,被補官校書郎。穆宗即位後,他被召為翰林院學士。

公元821年(穆宗長慶元年),又舉行了選拔進士的考試。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節度使段文昌等人,要求主考官錢徽照顧與他們有關係的人。但他們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於是他們向穆宗告發選舉不公。那年,牛黨的李宗閔,他的女婿也參加了考試,而且被錄取了。穆宗向翰林院學士詢問有關情況,李德裕等人便回答:“段文昌説的是事實。”穆宗很生氣,下令複試,並把錢徽貶為江州刺史,李宗閔則被貶為劍州(今四川劍閣、梓潼一帶)刺史。

當時,李德裕和牛僧孺都很有名氣,都有當宰相的可能。但當時的宰相李逢吉不喜歡李德裕,他任命李德裕為浙西觀察使,推薦牛僧孺做了宰相。

唐文宗太和年間,李德裕被召還京城,擔任兵部尚書。四朝元老、宰相裴度認為他很有才幹,極力舉薦他做宰相。可是擔任吏部侍郎的李宗閔因為走了宦官的門路,搶先做了宰相。李宗閔又向文宗推薦牛僧孺,把當時擔任鄂州刺史的牛僧孺調回來任兵部尚書,後來又提升為宰相。牛、李二人恨裴度舉薦李德裕,先讓裴度丟了相位,後來又把他調為興元節度使。李德裕則被調到西川,任節度使。從此,牛李“權赫於天下”。

李德裕到了西川后,經過整頓,西川的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吐蕃、南詔(治所在今雲南大理)不僅不再來騷擾,而且在公元831年,南詔主動放還了被他們擄去的四千人,吐蕃的維州(治所在今四川理縣)守將悉怛謀則在九月率部到成都投降。李德裕一面上報朝廷,一面迅速佔領了維州,使這個喪於吐蕃之手達四十年的城市,又歸還了唐朝。

悉怛謀投城時,正巧吐蕃也派使者去長安,表示願意停戰修好。文宗將這些事交給大臣們評議,大家都同意李德裕的做法,只有牛僧孺要求將維州還給吐蕃,悉怛謀等人也要交給吐蕃處制。文宗本無主見,便聽了牛僧孺的話。結果,維州再次失守,悉怛謀等人也慘遭殺害。

因為政績顯著,李德裕於公元832年再次任兵部尚書。文宗很討厭黨爭干擾朝政,曾和李德裕談過這事,李德裕説:“朝中大臣,三分之一是朋黨。”不久,文宗就把屬於牛黨的官員楊虞卿、張元夫都貶到外地去做刺史了。當文宗再次議論朋黨時,李宗閔説:“我素來知道有這事,所以像楊虞卿他們,我是不把要職給他們做的。”李德裕聽了很不客氣地説:“給事中、中書舍人還不是美官,還有什麼官是美官!”不久,李宗閔便被調出京都,任山南西道節度使去了。

太和八年,鄭注為文宗引薦李訓。但李德裕認為李訓是奸邪小人,堅決反對授予他官爵。這使文宗很不滿意,也使宦官王守澄心生怨恨。於是他們召回李宗閔輔政,把李德裕又貶為鎮海節度使了。

唐武宗即位後,李德裕終於當上了宰相。公元843年,他幫助武宗平定了劉稹的叛亂。劉稹是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的侄兒,劉從諫病死後,他要求襲任節度使,朝廷沒有答應,便發生了反叛。李德裕在平叛後上奏武宗,説劉從諫在牛僧孺、李宗閔為宰相時,曾來朝廷,牛李二人不僅不將他留下來,反而加給他宰相頭銜,讓他回去。這是放虎歸山,所以劉稹反叛,罪在牛李。武宗聽了大怒,將牛李二人全都貶到外地去了。

公元846年春,武宗病逝,宣宗即位。他聽政的第二天,就把李德裕貶出朝。第二年,他又找了個差錯將李德裕貶為潮州司户。公元849年九月,李德裕到潮州不久,又被貶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瓊山東南)司户,後死於任上。牛僧孺雖升任太子少保,但公元848年就病死了。李宗閔在武宗時被貶到封州,宣宗時任命他為郴州司馬,但他還沒來得及離開封州就死去了。

持續了四十年的“朋黨之爭”終於結束了,但大唐政權也進入了風雨飄搖的末期。它所面對的,是風起雲湧般的農民起義。

標籤: 五千年 多篇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kjg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