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儒林外史的知識點

儒林外史的知識點

儒林外史的知識點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説,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儒林外史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儒林外史的知識點

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代小説家,字敏軒,號粒民,晚號、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詩説》等。

2.《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小説,全書共回。

它揭露了。

3.宋神宗下詔表彰的賢人中,唯一的女子是。

4.,元朝末年人,好讀書、善畫畫,雖被賞識,但拒絕入朝為官。

後隱居於會稽山中,以此自終。

5.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進媲美,被科舉制撥弄得神魂顛倒的可悲可憐可笑的人是。

6.,五河鄉下人,是一個秀才,當了興販行的行頭。

因説假話,在虞華軒家餓了一頓肚子。

7.在《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個巧取豪奪、橫行鄉里的奸詐、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現的,圍繞這點,作者記敍了好幾件事情,其中描寫最為生動傳神的是。

8.,曾在婁家人頭會事件中騙取婁式兄弟錢財。

此後,他以張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長杜府,後被蓬公孫“看破了相”。

9.原本與祖父相依為命,後隔壁開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孫女嫁與他做妻。

但後來卻恩將仇報,撇下妻子。為了結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頂替、到處招搖撞騙。

10.整書開首以“視功名如糞土”為引子“敷陳大義”,把歷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舊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個高人的形象。

11.《儒林外史》塑造了、等一批醉心於功名的八股學士

12.臨死時還因為燈盞裏多點了一根燈草,遲遲不肯斷氣的人是。

13.年過六十的徽州府窮秀才,年年科舉,屢試不中,但他卻刻守禮教綱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兒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勸親家讓女兒殉節。

14.《儒林外史》中以作者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他不熱衷功名,反對八股科舉,不願做官,被視為“自古及今難得的一個奇人”

儒林外史的藝術特色

第一,卓越的諷刺手法。

《儒林外史》以諷刺作為全書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諷刺手法又表現出多樣性,具有鮮明的獨創性。這是此書的最主要特色。

首先,《儒林外史》善於將諷刺對象的喜劇性與真實性結合起來。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時弊”(魯迅《中國小説史略》),以客觀的態度去處理事物,不以主觀偏見去閹割對象的豐富內容。小説中許多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如馬純上取材於馮粹中,杜慎卿取材於青然先生,,杜少卿也是以吳敬梓自己為生活原型等。作者注意表現對象身上的喜劇性因素,又將之還原到生活之中。例如馬二先生處處顯示出可笑的喜劇性格。但他同時又富有同情心,慷慨仗義,他出資埋葬了假仙人洪憨仙,他送錢送衣資助流落他鄉的匡超人。但是作者在寫他的義舉時,又揭示了他可鄙、可笑的一面。他出題目叫匡超人做八股文,囑咐匡超人以文章舉業為重,以爭取功名富貴來榮宗耀祖,顯親揚名。又如,王玉輝是受封建禮教毒害很深的人,為了“青史留名”,他鼓勵女兒殉節,在女兒死後,還“仰天大笑道:‘死得好! 死得好 !’”但到了大家送他女兒入烈女祠公祭的時候,他卻“轉為心傷,辭了不肯來”。後來在蘇州見到船上一個少年穿白的婦人,他卻又想起了他的女兒,“心裏哽咽,那熱淚直滾出來”。作者通過他矛盾心情的揭露,掌握了人物複雜的性格,同時又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面目。

其次,《儒林外史》還善於將諷刺對象的喜劇性與悲劇性結合起來,使這部書不僅成為一部儒林醜史,而且成為一部儒林痛史。吳敬梓善於“從悲劇中發現喜劇”。他筆下的喜劇性人物都有某種悲劇性;如周進、范進都是出身社會最下層、為了生活而不得不掙扎着向上爬的悲喜劇人物。周進考了幾十年,卻連一個秀才也沒考上,一直考到他鬍子發白也仍然只是一個老童生,還受盡年青秀才梅玖的欺侮凌辱。最後,周進連一個賴以維持生計的私塾教師的職位也弄丟了,可以説是窮困潦倒之極。以至參觀貢院時,見了號板痛器,“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當人們可憐他,要湊銀子為他捐個監生時,他爬到地上磕了幾個頭,説:“勞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進變驢變馬,也要報效。”

范進呢,幾十年來一直考試不中,弄得全家缺吃少穿,還受盡岳父胡屠夫等人的欺凌漫罵,有一天他的夢想突然實現了,自然喜出望外,以致他的精神難以承受而發瘋。范進發瘋的狀態和過程雖使人發笑,但更令人感到悲慘可憐。正因為吳敬梓給可笑注入了辛酸,給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更能發人深省。

再次,用誇張法和對照法將喜劇因素放大。

小説第五回寫嚴監生之死,就是著名的例子。

再如范進與張靜齋到高腰縣打秋風,湯知縣不在,只得暫住關帝廟。嚴貢生來拉關係,送來九個盤子,並且自誇説:“小弟只是一個為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正説着,他家的小廝來請他回去,説:“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裏吵哩。”嚴貢生強圈別人豬的行動,否定了他自己“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的謊言,使人啞然失笑。

又如五河縣鹽商送老太太入節孝祠,滿街是仕宦人家的牌杖,滿堂有知縣、學師等官員設祭悼念,顯得一派莊嚴肅穆。但鹽商方老大此時卻正和一個賣花牙婆伏在欄杆上看這些儀仗,“牙婆一手扶着欄杆,一手拉開褲腰捉蝨子。捉着一個,便一個一個往嘴裏送。”形成奇怪地比照,崇高莊嚴也就在這對照中消解了。

第二,《儒林外史》提供了全新的敍事框架,採用淡化情節與白描手法反映真實的生活。

《儒林外史》排除了激烈的戲劇化的矛盾衝突,大力描寫平平淡淡、細瑣平常的生活,這一特色比同樣是採用寫實手法的《紅樓夢》還要突出,如“馬二先生遊西湖”一節,只寫他如何在西湖邊拜宋徽宗字畫、請仙問功名、吃麪喝茶、看雞鴨魚肉、看女人等小事,便寫出了他的迂儒本色。由於《儒林外史》是一部主角不斷變換的長篇小説,基本上不可能通過詳細描寫其一生經歷,以及在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世界。所以,吳敬梓把重點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刺目的特徵上,從而深入細緻地表現一個相對靜止的人生相,用白描手法來速寫和漫畫人物,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儒林外史的小説主題

全書一開始就通過周進、范進中舉前後的悲喜劇,揭示了科舉制度是怎樣腐蝕着文士的心靈,以及士子們熱衷科舉不過是為了爬上統治階級地位,升官發財,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一羣考取科名的讀書人,他們出仕則為貪官污吏,居鄉則為土豪劣紳,從而進一步暴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政治的腐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v48o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