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多篇)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多篇)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多篇)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 篇一

1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着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户,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梅花

王安石〔宋代〕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3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面。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裏。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 篇二

1傷仲永

王安石〔宋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金溪縣有個百姓叫方仲永,祖祖輩輩以耕種為生。仲永出生五年,還沒有見過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驚奇,就向鄰居借書寫工具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了四句詩,並且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以贍養父母,團結族人為主旨,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就能立刻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到老家金溪,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他説:“方仲永已經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説: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賦予的,遠勝過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麼,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後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2登飛來峯

王安石〔宋代〕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飛來山 一作:飛來峯)

登上飛來峯頂高高的塔,聽説每天雞鳴時分在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不怕層層浮雲遮擋我遠望的視線,是因為如今我站在最高層。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 篇三

1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宋代〕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歸帆 一作:征帆)

登山臨水,舉目望遠,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氣已變得颯爽清涼。奔騰千里的長江澄澈得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峯俊偉峭拔猶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陽往來穿梭,西風起處,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飄揚。華麗的畫船如同在淡雲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鷺時而停歇時而飛起,這清麗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筆也難描畫。

念往昔,繁華競逐,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遙想當年,達官貴人爭着過豪華的生活,可歎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懷古,無不對歷代榮辱喟歎感傷。六朝的風雲變化全都隨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煙慘淡、綠草衰黃。直到如今的商女,還不知亡國的悲恨,時時放聲歌唱《後庭花》遺曲。

2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宋代〕

茅檐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茅舍庭院由於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庭院外一條小河環繞着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峯彷彿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王安石變法期間詩詞 篇四

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宋代〕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勉強勸説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因此只是很簡略地覆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辯護。後來又考慮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所以我現在詳細地説出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後或許能諒解我吧。

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説,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有本來知書識禮的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注重於名實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實—經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們的職權,惹是生非製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接受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責。我卻認為從皇帝那裏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開議訂法令制度並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給有關部門官吏去執行,這不屬侵犯官權;效法先皇的賢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是生非;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至於那麼多的怨恨和誹謗,那本來預料到它會這樣的。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人們習慣於苟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麼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麼那些人又為什麼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後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麼可以後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幹一番大事業,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麼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説現在應該什麼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嚮往之至!

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心不勝仰慕至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j86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