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第四單元 王安石變法 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1、瞭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2、歸納王安石變法的的主要內容,評價其歷史作用。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1)識記王安石在理財、軍事、人才方面的各項改革措施,以實現改革目的;

(2)理解王安石變法時北宋的社會背景,體會改革的艱鉅性;

(3)掌握改革成敗的依據及改革留給後人的啟示

2、過程與方法:通過文史結合、材料展示、自主學習、問題探究把握王安石變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王安石關心百姓,洞察民情,大無畏的革新精神;

(2)改革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推動力,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

(3)改革充滿阻力,過程是艱難的,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態度,改革才能成功。

重點難點

重點: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歷史作用。

難點:王安石變法措施的分析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留給後人的經驗教訓。

教學設計

【導入】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繫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強調文章的現實功能和社會效果。文學寄託着他的理想,反映着他的心態,記錄着他的沉浮。我們從中精選出三首代表性的詩作,這些詩濃縮了他變法前、中、後的三種心態,是改革的濃縮,再結合問題探究,希望同學們能對王安石和他的變法有更深刻、更細緻的瞭解。

【問題探究】

第一首詩  《登飛來峯》(製作ppt)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説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評析:初涉官場的王安石,面對宦海沉浮,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峯發抒胸臆,寄託壯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

【探究一】結合下面的圖示材料和北宋當時的時代背景,請同學們分析王安石不凡的抱負應當是什麼?(ppt展示)

材料一:宋開國時,設官分職,尚有定數,其後薦闢之廣,恩蔭之濫,雜流之猥,祠祿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紀及。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減天下宂吏十九萬五千餘人。所減者如此,未減者可知也。

——【清】趙翼《二十二史札記》

材料二:宋太祖建國之初,中央軍隊和地方軍隊的總額才22萬,太宗至道時達66萬,真宗天禧年間為91萬,到仁宗慶曆時激增到126萬之多。

材料三: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況對比

年代

收入(貫)

支出(貫)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萬餘

12677萬餘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萬餘

所出無餘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萬餘

13186萬餘

【思考】王安石所處的北宋中期,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學生回答:三宂問題)

回顧必修1相關內容,思考:”三宂”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導致什麼結果?完成填空【學案】。                              

(ppt展示)1、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吸取唐代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經驗教訓,建國伊始就致力於加強______________

2、宋太祖集權的具體措施是:

政治:在中央分割宰相的權力,相權一分為三,設_______分宰相的行政權;設______分財權;設________分軍權

軍事:擴充軍隊,______權和_______權分離;為限制統兵三衙將領權利的膨脹,經常換防各地駐屯軍隊,導致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通過以上材料,得出北宋當時的社會問題之一:三宂二積;再通過事先的預習情況,得出北宋社會問題之二:階級、民族矛盾尖鋭,慶曆新政的失敗。由此,歸納出王安石當時的抱負:富國強兵。

第二首詩   《元日》(製作ppt)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户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評析:這是一首描寫宋代人過春節的場面。王安石此時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所以這首詩的字裏行間都洋溢着他對革除時弊、推行新法的堅定信念及樂觀情緒。抒發了他春風得意躊躇滿志的心情。

【探究二】詩中“新桃”暗喻的是什麼?試結合材料分析,他的“新桃”包括哪些內容?又取得了哪些成效?(ppt展示)

【教師總結】王安石變法主要有三塊內容: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主要是針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提出的。

【思考】通過這些變法措施,北宋社會取得了哪些成效?結合材料分析之。

材料一:熙寧、元豐(宋神宗的年號)之間,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      ——《宋史》

材料二:(宋神宗熙寧六年冬十月)時在京諸軍出戍還營,教閲多廢忘。上初置內教場,訓練有法,旬一御便殿,程其能否而勸沮之,人人奮勵。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247

材料三:惠變農無乏,輸均役不騷。保兵知警守,吏祿絕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萬里耕桑富,中原氣象豪。河淤開億頃,海貢集千艘。

——據北宋韋驤的《錢塘集》整理

【教師總結】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變法的進步性)。

雖然變法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執行過程中,又出現了這樣的變化。

材料一:蘇轍認為,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即“棰”,意:鞭打)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                   ——轉引自湯江浩《王安石———勇進人生》

材料二:歐陽修認為,春季“青黃不相接之時,雖不户户缺乏,然其間容有不濟者。以為惠政,尚有説焉”。秋季“正是蠶麥成熟、人户不乏之時,何名濟缺?直是放債取利爾”。                            ——摘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1)蘇轍、歐陽修認為青苗法有哪些問題?

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標準是年息二分,即貸款一萬,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體做法是,春季發放一次貸款,半年後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發放一次貸款,半年後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結果,貸款一萬,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於執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達到原先設定的35倍!向官府貸款,先申請後審批,道道手續都要求人,交“好處費”。          ——摘編自易中天:《帝國的惆悵》

(2)作者是怎樣看待青苗法的?

【總結】執行不善,反加重人民負擔(侷限性)。

【過渡】所以,在變法後期,王安石發出瞭如此的感歎:

第三首 《梅花》(製作ppt)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評析: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探究三】説説你對“獨自開”的理解。從其孤獨、高傲的心境中,你能嘗試預測改革的結果如何了嗎?原因有哪些?(ppt展示)

材料一:司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別不更造也。大壞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無,臣恐風雨之不庇也 。” ——《宋史》

材料二:上(明太祖)曰:“昔漢武帝用東郭咸陽,孔僅之徒為聚斂之臣,剝民取利,海內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財,小人競進,天下騷然,此可為戒。”

材料三: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參知政事。七月行均輸法。九月行青苗法。閏十一月行農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舉。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學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軍器監。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將兵法。           ——《太祖實錄》

【總結】變法失敗的原因:

①執法不善,反加重人民負擔

②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對

③宋神宗在變法後期的動搖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勢

④執行過程中用人不當,引起民間不滿

⑤推行新法操之過急。

【課堂拓展】(製作ppt)

【拓展一:小組討論】鑑於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小組討論,如果通過歷史隧道與王安石對話,請您提出合理化建議,助其變法成功(格式:王安石,我想對您説,改革應注意……),以此得出對改革的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反作用於實踐,通過對以上改革問題的認識,請談談對於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我們國家,能否從王安石變法的經驗教訓中得到啟示,更好地落實現代化改革。

【拓展二:能力提升】評價王安石變法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評價:王安石變法“禍國殃民”,各項新法是聚斂之術,較為集中地對王安石變法進行評論和批判。

梁啟超在20世紀初為王安石及其變法徹底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國家”的銀行,把免役法視作“與今世各文明國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還認為保甲法“與今世所謂警察者正相類。”

列寧:“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建國以來,對於王安石變法的評價有肯定説、否定説和不完全肯定説.你對此有何看法?

【指導方法】從變法的性質、變法的進步性及變法的侷限性方面採集信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41d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