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白族節日習俗禮儀新版多篇

白族節日習俗禮儀新版多篇

白族節日習俗禮儀新版多篇

節日習俗 篇一

傳統節日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火把節則是在農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還有繞三靈, 石寶山歌會, 茈碧湖歌會、海西海歌會、朝雞節等其他的節日。

春節風俗

白族的春節不以“臘八”節為起點,而是以立春為起點。“立春”,白族俗稱“代處”[dain cvnl],意為“打春”,也是夏曆歲時第一個節氣。白族視立春為上年四時之終,下年四時之始。民間有“迎春”和“打春牛”之俗。舊時立春這天,縣官率僚屬耆紳着禮服至郊野的社稷壇,以五辛盤(俗稱春盤)和春酒迎祭春帝與芒神,稱為“迎春”。祭祀畢,象徵性地鞭打,俗稱“打春”,衙役把泥塑春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塊,放入處家田中,以祈莊稼避蟲害,得豐收。“打春”完畢,白鄉人回到家中焚香靜守,不出遠門,以永一年四季平安,春節就這樣開始了。

臘月三十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晚上,白語稱“陽汪機”[yanp nga jix]或“鬥己佳”[dop jit jia],即漢族的除夕節。白族人視這一天為春節的重大節日,為了過好這個節日,以講清潔衞生著稱的白族人於臘月二十四日起就要拆洗鋪蓋、衣物,並要把家中裏裏外外掃除乾淨,謂之“湊鞏”[co gonp],即除塵,寓意把一年苦愁掃除乾淨。就在這天,白家人還要進行“送灶”[sonx zop],用飴糖祭灶君老爺,寓意封嘴,從此忌講髒話、氣話和不吉利的話,也有封住灶君老爺的嘴、不讓他上天到玉帝那兒説壞話的説法。年三十晚飯後必須洗腳,民間有“年三十洗腳,吃喝都趕着”的愜民諺,寓意年三十洗腳後,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比別人趕先。

除夕這一天,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春聯以自撰自寫者為上,內容豐富,詞藻高雅貼切,以顯示門第、家風和情操。凡家中當年無逝者均貼紅聯,若家中有喪事未滿三年,則張貼綠色或黃色春聯,以示春節對死者的追思和哀悼。

除夕這一天,白族人還有“植天神樹”的習俗,居民一般都要在大年三十這天在天井植一棵幼鬆或柏樹,也有種慄樹的,以作“天神”之位;這一習俗後來慢慢失去了“天神之位”的作用,多數白家人把樹苗村到房前屋後或別的什麼地方,但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種樹的做法卻一直保存下來。

燃放鞭炮是除夕夜白族人的一項特別重要活動,以表示送舊迎新。同時,除夕夜還要進行年祭,年祭畢,白族人還有封門、封井的習俗,封門以後,各家各户間當晚就不再串客。

祭年結束後,一家人就圍在一起吃除夕年飯,除夕晚餐的菜餚不僅豐富,而且還有一定寓意,如豬頭肉一定要配有豬尾巴,寓意“有頭有尾”;蒜苗炒魔芋,寓意“順順利利”;燴茈菇,寓意“圓圓滿滿”;燴蓮藕,寓意“通通泰泰”;燴魚,寓意“吉慶有餘(魚)等等。

年飯吃了,晚輩要向祖宗及長輩磕頭,稱為辭年。然後在燈火下飲茶吃瓜果看電視守夜,稱為守歲。至此,除夕節才算結束。

傳統節日習俗 篇二

1.火把節。火把節是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以彝族和白族過得最隆重。大理地區的白族過六月二十四日,彝族過六月二十五日。節日這天,各村寨教師阿豎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寫有“五穀豐登”、“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語言的大小升鬥和五色彩旗,掛上火把梨、花紅等水果和包子饅頭。天黑前,各户都要扶老攜幼繞大火把,求清吉平安。

2.重陽節。白族重陽節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家庭富裕、三代不分家的白族人家,都要殺一隻肥羊,燉全羊湯閤家共飲。還要準備栗子、核桃和酒等。生活清貧些的人家,也要設法吃羊頭羊蹄。白族流傳這樣的民謠:九月九,栗子核桃和燒酒。吃了羊頭蹄和全羊湯,還要吃煮栗子和核桃。鶴慶縣壩區的白族這天要帶上果品上螺峯山佔陰晴。螺峯山頂,有一塊方圓百丈的大石,人稱陰晴石。人們來到石下先唱歌跳舞,讚頌陰晴石。待太陽落山,人們從陰晴石上敲取一塊,帶回家中以驗天氣陰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vw8e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