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多篇【通用多篇】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多篇【通用多篇】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多篇【通用多篇】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 篇一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4~46頁例2、例3,,練一練,第47~48頁練習七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

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重點:

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整數除以分數與相應乘法的相等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2.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二、教學例2

1.提問:幼兒園李老師把4個同樣大小的橙子分給小朋友。

繼續提問:如果每人吃1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2.出示第(2)題,指名讀題,口頭列式。

問:解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也是用除法計算?

出示掛圖,請根據圖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把4個橙子每個分成一份,可分成幾份?

板書:=4×2

看到這個等式,你能想到什麼?

3.出示第(3)題。

(1)學生讀題,列式。

(2)你能在圖中分一分,再想出計算結果嗎?讓學生操作後明確:

(3)出示:

提問:從這兩個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麼?

三、教學例3

1.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列式。

2.請根據每米剪一段,在圖上分一分,看看結果是多少。

3.想一想:可以怎麼算,為什麼?

板書:

4.歸納和總結:想一想,整數除以分數可以怎麼算?

先在小組中説一説,再全班交流。

四、練習

1.做“練一連”第1題。

先讓學生各自在書上獨立填寫,再指名交流。

提問:整數除以分數可以怎樣計算?

2.做“練一連”第2題。

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練習後評議交流。

提醒學生:把分數除法轉化成分數乘法後,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

3.做練習七第5題。

先讓學生看圖想商是幾,再計算。比較看圖得出的結果與計算得出的結果是否一致。

4.做練習七第7題。

先計算,再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麼聯繫?

五、作業:練習七第6題和第8題。

六、全課總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知識點有哪些 篇二

一、正數和負數

1、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

2、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

3、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零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

4、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

二、有理數

1、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

2、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3、把一個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

三、數軸

1、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2、數軸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達。

3、注意事項:⑴數軸的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數軸,單位長度不能改變。

4、性質:(1)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

(2)正數都大於零,負數都小於零,正數大於負數。

四、相反數

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2、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關於原點對稱。

3、零的相反數是零。

五、絕對值

1、一般地,在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記做|a|。

2、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六、有理數的大小比較

1、正數大於0,0大於負數,正數大於負數。

2、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七、有理數的加法

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1)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3)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零。

(4)一個數同零相加,仍得這個數。

2、有理數加法的運算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即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即(a+b)+c=a+(b+c)

八、有理數的減法

1、有理數減法法則

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即a-b=a+(-b)

九、有理數的乘法

1、有理數的乘法法則

(1)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

(2)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3)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4)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

(5)幾個數相乘,有一個因數為零,積就為零。

2、有理數的乘法的運算律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相等。即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相等。即(ab)c=a(bc)

(3)乘法分配律: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即a(b+c)=ab+ac

十、有理數的除法

1、有理數除法法則

(1)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2)零不能作除數。

(3)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

(4)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十一、有理數的乘方

1、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在an中,a叫做底數,n叫做指數,當an看作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

2、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3、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十二、有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

2、同極運算,從左到右進行;

3、有括號,先做括號內的運算,按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依次進行

十三、科學記數法

1、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數數位只有一位的數,n是正整數),使用的是科學記數法。

2、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一個n位整數,其中10的指數是n-1。

十四、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1、接近實際數目,但與實際數目還有差別的數叫做近似數。

2、精確度:一個近似數四捨五入到哪一位,就説精確到哪一位。

3、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

4、對於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a10n,規定它的有效數字就是a中的有效數字。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初步建立1°角、30°角、60°角、120°角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聯繫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2)通過先估後量,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靈活、正確地測量各種不同位置的角,並感知角的大小與所畫邊的長短無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會用量角器量角,會正確讀出所量角的度數。

三、教學用具:

電子白板、量角器、三角板、多媒體課件,牙籤。

四、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並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了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課的知識,併為學生後續學習角的分類和畫角打下基礎。

五、學生分析:

學生對於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體驗,並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且有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量角器,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用量角器來測量角幾乎沒有體驗。

六、教學過程:

課前一分鐘:

師:同學們,喜歡玩兒遊戲嗎?我們一起來玩兒一個打蚊子的遊戲。(鏈接到導入-大炮遊戲)一次角度大了,二次角度小了,三次擊中目標。

師:遊戲中我調整了大炮的什麼,最後擊中了目標?

(設計意圖:本情境設計既能圍繞知識關鍵點、重點展開,卻又點到為止,彰顯了情境設計直接為教學服務的目的,不僅明確了精確角度的重要,更產生了一種欲罷不能和急切學習的心理狀態。)

(一)複習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稱

1.提問:(1)怎樣的圖形叫做角?白板上畫1個角。(2)説一説角各部分的名稱。白板上書寫:邊、頂點、邊。並演示延長。

(預設: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角的兩邊都是射線,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教師用直線筆延長演示,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無限延伸的含義。)

2.白板上畫幾個角。

(1)讓學生把這些角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它們排隊。

角1角 2角 3

(2)教師繼續追問:“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嗎?”

3.揭示課題

師小結: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這兩個角的大小,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

(設計意圖:“思起於疑”,在導入環節,在讓學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稱之後,將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你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嗎?”拋給學生,由於無法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解決這個問題,一下激起了學生的疑問,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探究新知

揭示課題後,教師順勢提出,要知道“角3比角1大多少,可以使用什麼方法?”

(1)目測:用以個固定大小的角去比和量。白板演示。(鏈接到導入-置景導新)

(2)用量角器。板書“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

(1)白板工具欄中選取出量角器。學生觀察白板上的或者自己的量角器上有什麼。

(2)讓部分學生嘗試説一説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稱。

(3)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鏈接到概念-量角器),補充並小結歸納:

量角器半圓周上所刻的線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每10格上標一個數。圓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外圓刻度(順時針方向)從0度開始到180度止,內圓刻度(逆時針方向)也是從0度開始到180度止。

(4)同桌之間互相説一説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

(5)自學看書本的知識。

(6)學生彙報,教師邊用多媒體演示邊説明,並板書: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o”來表示。把半圓形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的角叫做1度的角,記作1° 。這裏的“度”同温度的“度”不同,温度是“攝氏度”,也不同於用電的多少“度”,用電的“度”是“千瓦/時”。這兩個地方的“度”是我們的習慣用語。

(7)、建立1度的觀念。利用白板上的量角器畫出1度。(畫角要小心)

(8)認識幾度。學生在白板量角器上找出20度、30度、60度、120度、135度、150度。並請一學生在白板上指出。

(設計意圖:在認識量角器時,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量角器,知道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並認識。在讓學生認識1度的角時,放手讓學生自主觀察,這樣將學生自主探索和多媒體演示補充有機結合,有效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度角的實際大小的表象。)

2.量角。

(1)(窗口播放器)課件上出示書本上的∠1,提問:你能讀出這個角的度數嗎?該怎麼辦呢?

讓學生嘗試度量書本37頁的∠1,並標上度數。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以下幾種錯誤類型的同學,但不急於糾正。

①錯誤類型一: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有重合。②錯誤類型二:零刻度線與角的邊沒對齊。③錯誤類型三:內外圈讀數反了。

(2)學生同桌之間説一説自己度量角的具體步驟。

(3)請學生説一説量角的方法和步驟。讓剛才巡視中注意發現有錯誤的同學先彙報,同時教師要組織學生説説怎樣才能避免以上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4)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小結學生的量角的步驟:課件展示。

(5)教師一邊演示量角,一邊讓學生對着課本上的∠1,跟老師一起用量角器度量。

(6)課件展示歌謠: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它邊看度數,內外要分辨。(齊讀)

(7)學生自主度量37頁的∠2,同時同桌互相交流方法。

(8)教師再次點一下量角的方法和量角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3.角的大小決定因素。

(1)白板上畫兩個角(一個用小量角器畫,一個用大量角器畫):請學生説一説兩個角有什麼不同。估計一下,誰大誰小。

師: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請看到書本p38頁例1。用量角器在書上具體量一量,並標出度數。

(2)學生操作,教師巡視,進行個別輔導。

(3)學生彙報哪個角大?”相信通過度量,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兩個一樣大。教師此時要指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並提出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的問題,學生很容易説出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鏈接到測量-想一想)

(4)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並板書:

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係。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叉開的大小,叉開的越大,角越大。

(設計意圖:角的大小決定因素的教學,由猜測到驗證,再到結論的得出,加深了學生對角的大小的認識,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同時,也把角的兩邊是射線可以無限延長這一知識點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系統。)

4.擺角。(每人提供兩根牙籤)

(1)在自己的量角器上用牙籤擺角:一人板演,在實物展台上擺相應角。

①擺一個1度的角。指名演示,同桌説説怎麼擺的?

②擺一個直角。

③擺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同桌互評。

④教師在白板上運用量角器畫角,注意與直角形成對比。

(2)在桌面上擺一個50度左右的角。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擺1度的角、90度的角,幫助學生建立特殊角的表象,再擺30度、45度、60度、120度的角,有利於學生正確判斷所擺的角的度數是讀內圈,還是外圈,從而解決量角時讀數的難點。最後讓學生脱離量角器,在桌子上擺角,培養學生對角度大小的初步估量。)

5.檢測環節(白板出示)

(1)迴應課前引入“角3比角1大多少”這一問題。通過讓學生度量,計算出角3比角1大的度數。(漫遊返回)(b、c組做)

(2)你能估出下面的角哪些角小於90°?哪些角大於90°?(畫角在白板上)(b、c組做)

(3)書本38頁做一做第3題。先讓學生估計兩個三角板上各個角的度數,然後把這些角描在練習本上,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各是多少度?(a組做)

(教師進行小結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以後量角的時候,可以先心裏把所要度量的角與三角形的角比一比,估計一下多少度,再進行度量。)

七、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 篇四

教材解析:例1教學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通過分彩旗情景引出算式,然後呈現小棒圖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教材呈現了兩種口算方法。例2教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重點是遷移例1掌握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探索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應用能力。

3.體會口算方法的多樣化,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和估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題卡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給小動物找家,快速口算

【設計意圖:複習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幫助學生回憶口算方法,為接下來的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做準備。】

二、探究新知

1.老師手裏有80個氣球,每個同學分兩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

提問:誰能列式,並説你是怎麼算的?

預設:80÷2=40(個)

因為2×40=80

所以80÷2=40

提問:誰還有不同方法?

預設:8÷2=4 80÷2=40

2.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8裏面有4個2,所以80裏面有4個20.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將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融入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探索方法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給幾個班?

提問:讀題説一説知道了什麼。

提問:誰能列式?

預設: 80÷20

提問:為什麼用除法計算?

預設:因為80裏有幾個20,就可以分給幾個班, 所以用除法計算。

提問:看着道題與80÷2有什麼不同?

預設:除數是整十數

談話:這道題又該怎麼口算呢?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板書)

2.活動:80÷20怎麼口算,先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3.指明彙報:

預設1:因為20×4=80 所以80÷20=4

預設2: 因為4個20是80,所以所以80÷20=4

談話:我們可以藉助小棒圖來理解,這裏有80根小棒,代表80面彩旗,20根為一份,80裏面有4個20,所以80除以20等於4.

4.指明説一説,同桌再説一説。

提問:還有不同方法嗎?

預設:因為8÷2=4 所以80÷20=4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我們可以把80看作幾個十?那20呢?

預設:因為8÷2=4,所以8個十除以2個十等於4

指名再説

總結:在解決這道口算時,有的同學用到了相乘法算除法,有的同學結合除法的意義來口算,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口算。由於這道題是解決問題,我們還要寫上答。

【設計意圖:藉助小棒圖理解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自主總結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歸納的能力。】

5.同學們利用了以前學習知識解決了新問題,這就叫學以致用,那這兩道估算題目你能夠結合以前學習的知識估算嗎?自己試一試,再和同桌説一説你是怎樣估算的?

預設:學生獨立解決,再交流

2.83÷20≈ 80÷19≈

預設:83看成80 ,19看成20

6.同學們説的很準確,能總結一下這類題的估算方法嗎?

預設:兩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把兩位數看作與它最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求出結果。

(三)自主探究

談話:剛才同學們學會了整十數除整十數的口算和估算,如果把數據增大用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你還會算嗎?請你嘗試解決學習單上的題目。

1. 學生嘗試解決

2. 學生板書

3. 集體交流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同學們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

問題,了不起,這句話送給大家。

【設計意圖:藉助所學的知識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培養遷移知識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

1.書中做一做,計算接龍

2.書後72頁第1題

3.書後72頁第3題

4. .書後72頁第7題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數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五、總結

數學小史

板書:

口算除法

80÷2=4 80÷20=4 (個) 150÷30=5(個)

83÷20≈4 122 ÷30 ≈4

80 ÷19≈4 120÷28≈4

七年級數學代數初步知識知識點 篇五

1、代數式:用運算符號“+ - × ÷ …… ”連接數及表示數的字母的式子稱為代數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數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數應保證它所在的式子有意義,其次字母所取得數還應使實際生活或生產有意義;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2、列代數式的幾個注意事項:

(1)數與字母相乘,或字母與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寫;

(2)數與數相乘,仍應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號;

(3)數與字母相乘時,一般在結果中把數寫在字母前面,如a×5應寫成5a;

(4)帶分數與字母相乘時,要把帶分數改成假分數形式,如a× 應寫成 a;

(5)在代數式中出現除法運算時,一般用分數線將被除式和除式聯繫,如3÷a寫成 的形式;

(6)a與b的差寫作a-b,要注意字母順序;若只説兩數的差,當分別設兩數為a、b時,則應分類,寫做a-b和b-a 。

3、幾個重要的代數式:(m、n表示整數)

(1)a與b的平方差是: a2-b2 ; a與b差的平方是:(a-b)2 ;

(2)若a、b、c是正整數,則兩位整數是: 10a+b ,則三位整數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數,則被5除商m餘n的數是: 5m+n ;偶數是:2n ,奇數是:2n+1;三個連續整數是: n-1、n、n+1 ;

(4)若b>0,則正數是:a2+b ,負數是: -a2-b ,非負數是: a2 ,非正數是:-a2 。

國中一年級上冊數學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聯繫生活經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化和解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複習:看圖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轉木馬圖,提出問題:旋轉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我們也可以藉助學具擺一擺,再在小組裏互相説説。(教師在黑板上擺上4排小棒,分別是3、3、3、2。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小棒的出現使數學由具體人到符號化的一種過渡。)

2、小組交流解決過程。

説清楚

(1)你想出了幾種方法?

(2)算式怎麼列?

(3)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聽仔細

(1)同學的方法和你的一樣嗎?

(2)怎麼不一樣?

(設計意圖:自主關鍵,合作是內化,讓學生在獨立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交流,能進一步幫助學生們獲得多種的解題策略。)

3、展示學生的解法,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在這個過程中,允許學生交流意見,以達全員參與的目的;提倡並鼓勵算法多樣化,;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採用獨立嘗試,讓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探索過程中鍛鍊提高能力;同時學會傾聽,在同學的經驗上想出新的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結果

①3+3+3+2=11 ②3x3+2=11 ③4x3-1=11等

(以上幾種方法中,方法①是連加,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方法②、③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得出這兩種結論。對於其它的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能講出算理的都要及於肯定。以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維。)

(1)師: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能看懂嗎?有什麼問題要考考這些小老師嗎?

(2)生生、師生相互質疑。

4、結合小棒分析意義。

3×3+2就是求比3個3多2的數。

4×3-1就是求比4個3少1的數。

5、小結: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對同桌説一説算理。

6、怎麼計算,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7、觀察比較。

(1)你喜歡哪個算式,為什麼?(優化方法。)

(設計意圖:在複習連加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發現3+3+3+2,還可以用乘加算式來表示3×3+2。乘加算式的發現源自於學生的心理需要——追求簡單美,同時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方法①我們已經知道了,它叫連加。方法②、③。你給它們取個名字,叫什麼好?

(3)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內容。(板書:乘加,乘減)

(設計意圖:觀察比較是一種提升)

(設計意圖:在上述活動中,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通過情境理解了乘加、乘減的意義,自然得出了計算的順序,同時為今後兩步計算應用題的學習建立了感性認識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操作體驗和算法多樣化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繫,要藉助有效的“表象操作”促使學生從“實物”到“算式”的過渡。)

三、鞏固運用,模型內化

1、p58 做一做1。

2、練習十二4。

3、練習十二5。

四、課堂總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設計有梯度的習題,層層遞進。在層層遞進的問題情境中思維不斷提升,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特別是在例題的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的説明方法,並展現算法的多樣化,有效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學生都是具有豐富潛力的個體。事實證明,正確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靈活駕御教材,新教材才能展示它深沉的魅力。)

板書設計:

乘加 乘減

一共坐了多少人?

3+3+3+2=11

3×3+2=11 4×3-1=11

9 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mwn6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