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

一、聽故事,引發思考

《我和動物交朋友》這一課是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長頸鹿“海濱”的故事引入課堂教學的。故事闡述了發生在上海動物園的長頸鹿“海濱”吃了遊客扔給它的塑料包裝袋後不治而亡的真實事例。教師講完故事後,自然地引發學生的思考;聽了故事後有什麼感受,也就是這個故事留給我們什麼啟示?學生對此事感到很難過,很傷心,並且還在課堂中自然地引發出了“餵動物好不好”的思考: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把包裝袋拆開後再餵動物;有的學生認為根本不應該餵動物,他們認為動物園裏的動物應該有專門的飼養員餵養,這樣才是真正地愛護動物,把動物當成人類的好朋友。

“餵動物好不好?”這個問題的提出出乎教師的意料,是由學生自己通過思考、理解而提出的。對於學生即興提出的問題,教師沒有迴避,而是進行適當的引導,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通過思考,互相啟發,最終發現^答~`案。事實證明,這個問題最後還是能夠找到正確^答~`案的,而學生之間因為思維火花的碰撞而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以及“以學生髮展為本”這一教學理念。

二、聯繫生活經驗,引發思考

在理解“為什麼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問題時,教師通過媒體畫面的提示,啟發學生了解動物可以幫助人們做很多事,如,打鳴的公雞,沙漠之舟──駱駝、莊稼的好朋友──青蛙等動物形象。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畫面,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能説出這些可愛的動物能夠幫助人類做很多事,得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結論。教師在選擇圖片時考慮這些動物的有關知識是學生平時見過、課外閲讀過的,事實證明學生能夠講清畫面的意思,這就體現了課堂教學要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的原則。

課堂中教師還向學生展示了一段描寫動物幫助殘疾人的錄像。錄像中一隻可愛的小狗能夠周到地照顧它的小主人──一個身患殘疾的孩子,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錄像中的小狗能夠幫助小主人做哪些事?他們之間有着怎樣的感情?並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思考:作為人類的忠實朋友──狗還能夠幫助人們做些什麼?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能夠互相啟發找到很多^答~`案。學生的活躍思維再一次把課堂教學帶入了^***,可以感覺到學生對“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觀點產生了更深切的認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提升。

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通過辨析題的形式讓學生分析一些不愛護動物的現象。在看到“人們買鴿食喂鴿子”的畫面時,很多學生積極舉手發言,顯然不少學生都有“買鴿食喂鴿子”的生活經驗,看來這個班級的學生在愛護鴿子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教師抓住了這一現象,再次讓學生體驗當可愛的小鴿子在啄食着你手中的鴿食時,其實它在對你説話,它會對你説什麼呀?一下子引起了學生回答的興趣,學生也很快能體驗到小鴿子對大家的感謝的話語,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情,讓學生的心和小小的鴿子更加貼近了。教師帶領學生與鴿子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情感^對`話,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的親身感受,激活了學生的心靈體驗,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作為動物的朋友的快樂。

三、課內外結合,引發思考

在《我和動物交朋友》的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介紹一個寵物,可以展示實物,也可以畫成一幅畫,在介紹的時候可以介紹小寵物的生活習性,餵養方式,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其實是讓學生能夠開展探究性地學習,有目的地去了解餵養小寵物的有關知識。結果,不少學生將自己餵養的小寵物帶到課堂中展示給大家看,並能夠流利地介紹自己的小寵物,甚至有一個學生提出了“為什麼烏龜是長壽的動物”的問題,並在課外書籍中找到了相關^答~`案。教師在課堂中及時表揚了這個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主動精神,鼓勵其他學生今後有問題也應該到課外的書籍中自己去尋找^答~`案。

還有一個學生提出家裏養的小金魚需要定期換水,但這些事情平常都是由喜歡金魚的爸爸來做的。當堂有一位同學對於如何給魚換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提出了問題。作為教師明白:這個問題對於那位家裏養金魚的同學可能也説不清楚,於是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建議:是否能夠請這位提問的同學有機會到養金魚的同學家去看看,親眼目睹這位同學的爸爸是如何換水的,到時候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當面請教。看似在課堂上並沒有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其實教師在暗示學生如果碰到問題,不能馬上得到^答~`案的話,可以開動腦筋,和小夥伴進行合作,開展一系列的調查,或者通過自己的小小的探究行動來尋找^答~`案,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會更有價值。

課堂中教師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臨時把自己畫的關於小動物的畫布置成了一個小畫廊,把大家帶來的寵物佈置了一個有趣的“動物之家”;還讓學生看了有關動物的錄像,錄像中提到了動物拯救者幫助瀕危動物的故事,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我們還能夠為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園的動物們做些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需要學生在課堂中用語言來回答,希望他們將來長大了,能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需要幫助的動物付出自己的愛。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2

《我和動物交朋友》是義務教育國小課程《品德與生活》(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讓家園更美好》其中的一個主題。通過這節活動課要是學生知道動物使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動物的可愛,激發學生喜歡動物的情感、願意和動物交朋友,並在活動中明確和動物相處時要有愛心和責任心。

在授課時,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加深感受、體驗、動物的重要性這樣才能達到此項活動的總目標。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這是一堂課,主要從在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利用多媒體制作各類動物的課件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動物的可愛。而且節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在讓學生觀察動物的同時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動物。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激情,從而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家園的教育。我們的學生均是農民的孩子他們對家養動物特別喜歡。讓學生在闡述交流中,喚發出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讓他們從而真切地體會與動物友好相處的快樂。我又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更好的加強品德教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加強的教學反思的問題。

2、教學中的激情、環節來源於生活。例如在激情這個環節中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最喜歡的動物,並説出為什麼喜歡它。明理環節,這些動物都是學生平時生活中餵養和觀察過的小動物。通過學生互相介紹初步表達了自己對動物的喜愛。再利用日常生活中學生和動物的密切接觸,讓他們説説動物的生活習性及特點,把現實生活中觀察到一些不愛護動物的不良行也話説出來,更加熱愛動物。

這節課,首先,對教材內容的重點確定為從學生身邊的小動物出發,通過對小動物的觀察和親密接觸,使學生明確要和動物成為真正的朋友,一定要有愛心和責任心,把“愛”的教育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其次,學生始終是學在教學中,通過每個小組議一議説一説,增強了學生保護動物,愛護家園的意識。學生在和動物的交往中觀察,去感受、去體驗,使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對動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3

教材分析:

《動物的天敵與朋友》是大班下學期科學領域的第二個主題活動下的一個小活動。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知道動物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我們是賴以生存的夥伴,要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雖然很喜歡小動物,但對動物的知識瞭解甚少,對動物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清楚,這些有待於教學中逐步加以解決。在此活動中我抓住了孩子的天性――喜歡小動物的興趣,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孩子喜歡的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我主要讓孩子通過看動物視頻激發孩子對動物的興趣、根據圖片、視頻瞭解動物之間的關係,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及重點:

1、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

2、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1、收集動物的朋友和天敵的圖片,資料。

2、視頻《動物世界》、《蚜蟲和螞蟻》、《保護動物》。

3、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視頻引入,激發興趣。

1、播放《動物世界》視頻,激發幼兒對動物的興趣。

2、提問:在剛才的視頻中你都看到了什麼動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二、由貓抓老鼠圖片引入,引導幼兒瞭解動物之間的“敵人”關係。

1、出示貓和老鼠、蛇和老鼠、老鷹和蛇、螳螂和蟬的圖片,讓幼兒瞭解有的動物之間是“敵人”關係。

2、引導幼兒瞭解“天敵”概念:一種動物捕食或者殘害另一種動物,前者就是後者的天敵。

3、舉例説明“天敵”的概念。例如:貓是老鼠的天敵、老鷹是蛇的天敵、蛇是老鼠的天敵、蟑螂是蟬的天敵。

4、幼兒思考:黃鼠狼、公雞、蜈蚣之間的關係。

三、出示蚜蟲和螞蟻的視頻,引出動物之間的“朋友”關係。

1、出示視頻螞蟻和蚜蟲的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2、分析螞蟻和蚜蟲相互依存的原因。

3、介紹分析犀牛和犀牛鳥、海葵和寄居蟹、小丑魚和海葵之間的關係,讓幼兒瞭解動物界的互惠互利關係。

4、幼兒思考:“鯊魚和嚮導魚、鱷魚和牙籤鳥、海豹和企鵝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他們之間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關係?

四、總結思考:

還有那些動物之間是朋友關係?那些動物之間是敵人關係呢?

延伸活動:

播放《保護動物》的視頻,瞭解動物之間的食物鏈關係,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活動微反思:

這節微課充分體現了科學活動來源於生活、迴歸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理念,教學環節清晰、明確、教師教授清楚,多媒體使用恰當,畫面生動,富有很強的感染力,能較容易的解決主題活動中關於動物關係的難點,活動時間只有7分鐘,便於幼兒進行碎片化學習。

活動微反思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天敵與朋友>>是大班上學期科學領域的第 2個主題活動下的一個小活動。本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從而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讓孩子知道動物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我們是賴以生存的夥伴,要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

二、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雖然很喜歡小動物,但對動物的知識瞭解甚少,對動物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清楚,這些有待於教學中逐步加以解決。在此活動中我抓住了孩子的天性――喜歡小動物,從孩子的興趣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孩子喜歡的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我主要讓孩子通過看動物視頻激發孩子對動物的興趣、根據圖片説動物之間的關係,操作配對加深孩子的認識,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讓孩子在遊戲中感知動物之間的關係,萌發孩子保護動物的意識,符合《綱要》中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要求。

三、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1、認知目標: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

2、情感目標:形成初步的生態保護意識。 活動重難點:活動重點:初步瞭解動物之間存在的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關係活動難點:根據動物之間朋友和敵人關係準確地給它們配對。

四、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孩子知道一些常見動物的名字。

材料準備:1、收集動物的朋友和天敵的圖片,資料。

2、動物世界視頻,《我想有個家》視頻、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綱要》指出,老師應成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次活動中我採用了實物導入法、多媒體示範法、引導發現法、語言激勵法,情景創設法、個別指導法。學法:《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兒童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孩子的具體學法有:觀察法、操作法、討論法。

六、活動過程

我將本次活動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氛圍 、激情引入。教師播放《動物世界》視頻,引起孩子對動物的興趣並説出常見動物的名字,提問: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自然引入新課,引起孩子思考,激發孩子探究的慾望。

(二)、由淺入深,理清關係首先,出示老鼠布偶引起孩子的興趣,還厚提出問題:小老鼠最害怕誰?為什麼?引出貓和老鼠的關係,然後進行小結,引出“天敵”的概念;接下來讓孩子通過看一系列的圖片加深孩子的認識,激發孩子討論交流的願望;然後讓孩子説一説還有哪些動物是天敵關係這樣就完成了孩子對“天敵”的認識的任務。接下來,出示嚮導魚和鯊魚,引導幼兒討論動物間的朋友關係,自然導入。然後用相同的方法引導孩子認識動物之間的朋友關係。

(三)、拓展延伸,放飛心願。在這個環節我首先《我想有個家》的視頻,播放視頻是為了激發孩子保護動物的意識,接下來組織幼兒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和動物保護動物?鼓勵孩子把思想付諸於行動。然後最後和孩子一起進行小結,使孩子孩子的生態保護意識。最後,鼓勵孩子繼續探索動物之間的關係,使孩子我的興趣得到延伸。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4

動物是小朋友們最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動物,小朋友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與動物相關的故事,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那麼,怎樣讓幼兒瞭解世界動物,進而能根據它們的特徵、生活習性進行分類,並簡單的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呢?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在國際理解背景下,我們幼兒園的新課程裏設計關於動物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能更加貼近動物、愛護動物,結合主題我們開展科學《動物朋友》,從而讓幼兒更好的瞭解各國的動物。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讓幼兒觀察獅子、牛、燕子、雞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給孩子們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自己總結出動物的分類,使他們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野獸、家畜、飛禽、家禽的概念,進行一個概念上的提升,進一步瞭解世界的動物。

孩子們對於動物的喜愛程度是根據小動物的可愛程度來決定的,通過遊戲的形式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教師以遊戲的身份介入遊戲中,既便於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動物找家》遊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遊戲中,教師可以增加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膽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能直接在遊戲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當然,在遊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場所的特徵應更加的明顯些,這樣“小動物”們就不會進錯“家”了。教師應該真正的參加遊戲,以獵人的身份去抓捕動物,這樣孩子們才會對遊戲更感興趣,才能起到預設的效果。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孩子們應該保護它們,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觀看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瞭解了世界上動物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的原因,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真正瞭解到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5

本節課的課堂氣氛很活躍,在放音樂讓幼兒聽兒歌時,應讓幼兒多聽幾遍,加強幼兒的記憶力,應做些頭飾,來吸引孩子。

這樣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多鼓勵幼兒大膽的和班裏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已和好朋友之間的快樂,幼兒對兒歌掌握的還可以,教師應多讓孩子玩些遊戲。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6

一、聽故事,引發考慮

《我和動物交朋友》這一課是通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長頸鹿“海濱”的故事引入課堂教學的。故事論述了發生在上海動物園的長頸鹿“海濱”吃了遊客扔給它的塑料包裝袋後不治而亡的真實事例。教師講完故事後,自然地引發同學的考慮;聽了故事後有什麼感受,也就是這個故事留給我們什麼啟示?同學對此事感到很難過,很傷心,並且還在課堂中自然地引發出了“餵動物好不好”的考慮:有的同學認為應該把包裝袋拆開後再餵動物;有的同學認為根本不應該餵動物,他們認為動物園裏的動物應該有專門的飼養員餵養,這樣才是真正地保護動物,把動物當成人類的好朋友。

“餵動物好不好?”這個問題的提出出乎教師的意料,是由同學自身通過考慮、理解而提出的。對於同學即興提出的問題,教師沒有迴避,而是進行適當的引導,在課堂中引導同學展開討論,讓同學通過考慮,互相啟發,最終發現答案。事實證明,這個問題最後還是能夠找到正確答案的,而同學之間因為思維火花的碰撞而充沛體現了同學是課堂的主體以和“以同學發展為本”這一教學理念。

二、聯繫生活經驗,引發考慮

在理解“為什麼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問題時,教師通過媒體畫面的提示,啟發同學瞭解動物可以協助人們做很多事,如,打鳴的公雞,沙漠之舟──駱駝、莊稼的好朋友──青蛙等動物形象。同學通過仔細觀察畫面,聯繫自身的生活經驗,就能説出這些可愛的動物能夠協助人類做很多事,得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結論。教師在選擇圖片時考慮這些動物的有關知識是同學平時見過、課外閲讀過的,事實證明同學能夠講清畫面的意思,這就體現了課堂教學要與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的原則。

課堂中教師還向同學展示了一段描寫動物協助殘疾人的錄像。錄像中一隻可愛的小狗能夠周到地照顧它的小主人──一個身患殘疾的小朋友,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同學,教師適時地引導同學觀察錄像中的小狗能夠協助小主人做哪些事?他們之間有着怎樣的感情?並聯系同學的生活經驗考慮:作為人類的忠實朋友──狗還能夠協助人們做些什麼?以培養同學的發散思維。同學能夠互相啟發找到很多答案。同學的活躍思維再一次把課堂教學帶入了高潮,可以感覺到同學對“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觀點發生了更深切的認同,同學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提升。

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通過辨析題的形式讓同學分析一些不保護動物的現象。在看到“人們買鴿食喂鴿子”的畫面時,很多同學積極舉手發言,顯然不少同學都有“買鴿食喂鴿子”的生活經驗,看來這個班級的同學在保護鴿子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教師抓住了這一現象,再次讓同學體驗當可愛的小鴿子在啄食着你手中的鴿食時,其實它在對你説話,它會對你説什麼呀?一下子引起了同學回答的興趣,同學也很快能體驗到小鴿子對大家的感謝的話語,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情,讓同學的心和小小的鴿子更加貼近了。教師帶領同學與鴿子進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情感對話,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的親身感受,激活了同學的心靈體驗,使同學真正體會到了作為動物的朋友的快樂。

三、課內外結合,引發考慮

在《我和動物交朋友》的課堂教學中,要求同學介紹一個寵物,可以展示實物,也可以畫成一幅畫,在介紹的時候可以介紹小寵物的生活習性,餵養方式,也可以介紹一些有關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其實是讓同學能夠開展探究性地學習,有目的地去了解餵養小寵物的有關知識。結果,不少同學將自身餵養的小寵物帶到課堂中展示給大家看,並能夠流利地介紹自身的小寵物,甚至有一個同學提出了“為什麼烏龜是短命的動物”的問題,並在課外書籍中找到了相關答案。教師在課堂中和時褒揚了這個同學積極探求知識的主動精神,鼓勵其他同學今後有問題也應該到課外的書籍中自身去尋找答案。

還有一個同學提出家裏養的小金魚需要定期換水,但這些事情平常都是由喜歡金魚的爸爸來做的。當堂有一位同學對於如何給魚換水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提出了問題。作為教師明白:這個問題對於那位家裏養金魚的同學可能也説不清楚,於是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建議:是否能夠請這位提問的同學有機會到養金魚的同學家去看看,親眼目睹這位同學的爸爸是如何換水的,到時候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當面請教。看似在課堂上並沒有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其實教師在暗示同學假如碰到問題,不能馬上得到答案的話,可以開動腦筋,和小夥伴進行合作,開展一系列的調查,或者通過自身的小小的探究行動來尋找答案,這樣得出的結論將會更有價值。

課堂中教師還創設了情境,讓同學臨時把自身畫的關於小動物的畫安排成了一個小畫廊,把大家帶來的寵物安排了一個有趣的“動物之家”;還讓同學看了有關動物的錄像,錄像中提到了動物拯救者協助瀕危動物的故事,引發了同學的考慮;我們還能夠為一起生活在地球家園的動物們做些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需要同學在課堂中用語言來回答,希望他們將來長大了,能夠用自身的實際行動為需要協助的動物付出自身的愛。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7

“動物王國”這一主題活動,旨在使幼兒學會關心、愛護動物,具有初步的生態環保意識。活動開展以來,幼兒通過自己的蒐集、交流能夠對常見動物的名稱、生活環境、用比較豐富的詞彙表達出來。幾周活動使孩子們對動物有了較為系統的瞭解,同時也增加了孩子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保護的意識。

在與幼兒不斷的交流、互動中,我不斷進行思考,以下是我對一節綜合活動講述活動:《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的反思:

綜合活動:講述

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目標:1.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善待動物。

2.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動物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

活動重點: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善待動物

活動難點: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動物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

活動準備:故事《獵狗救人》、瞭解動物和人類的關係

(自評:這次活動在週四展開,早在一週之前,我便請幼兒蒐集有關動物和人的密切關係的資料,並請幼兒自己用圖畫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在活動進行中,孩子們有了一定的經驗準備,才能更好的'參與其中)

活動過程:1.瞭解獵狗救人的故事

(1)講述獵狗“鐵蛋”就獵人的故事

師:你們喜歡狗嗎?為什麼呢?

(自評:拋出這個問題後,孩子們發言很踴躍,對於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

師:有一條獵狗它叫鐵蛋,關於它有一個有感人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2)討論:獵狗是怎樣幫助主人的?

(自評:當一個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出來後,我表揚了他然後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故事中是怎麼説的”。這樣的要求,目的是讓幼兒的語言完整起來,更加邏輯。)

(3)師:你喜歡故事中的獵狗嗎?

(自評:當聽完故事後,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感情都是一致的,都被忠誠的獵狗所感動了。但是孩子們的思路都在獵狗的勇敢上,並沒有體會獵狗與主人的密切關係,所以,我引導:獵狗不僅僅勇敢,它還對它的主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想想看,如果主人平時對待它怎麼樣?這樣引導後,孩子們的思路打開了。)

2.分享更多的有關動物和人類相互幫助的故事。

(1)討論: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和人的故事?

(自評:由於事先有準備,再加上前面的故事已將幼兒對動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烘托,所以,孩子們很積極的和小夥伴進行交流與分享。)

(2)請幼兒講述

(自評:上一環節的是一個生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可以使用視頻展示的方式邊出示自己準備的圖片,邊來講述故事。孩子們的故事不僅僅精彩還滲透着許多的知識,如:海豚與自閉症小孩,沙漠中的駱駝艾米)

(3)閲讀活動,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瞭解

(自評:在畫冊中,我準備了一些圖片,可以對幼兒的經驗進行補充,並在閲讀中,請幼兒自己講一講圖片告訴我們什麼。)

3.小組合作表演(分工表演)

(自評:孩子們很喜歡這種角色的表演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我隨機參與孩子們之中,發現孩子們有些模仿小動物,有些模仿動物的好朋友人類,模仿小動物其實就是幼兒鞏固動物習性的過程。模仿表演活動讓幼兒樂趣無窮,也讓本次活動生動許多。)

4.組織交流—你表演了什麼?

教師就活動進行小結

(自評:孩子們的回答都是小動物的形態上面的,似乎偏離了主題,我有些着急,急着找機會“撥亂反正”讓中心重新回到人於動物關係的主題上去,後來想想我的問題就是這麼問的,況且有些情感需要自然的喜愛,過渡的強調反而會起反作用,所以聽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思路講了下去。)

活動小結:這次活動從聽故事到自己講故事,進而表演最後交流,緊扣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聽故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幼兒的情感、思維自然的進入。本次活動不僅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有想説、敢説、有機會説的環境,更重要的是昇華了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和繼續探索動物與人類、大自然奧祕的願望。

活動反思:因為有了幼兒的課前的經驗準備所以課堂氣氛很活躍,只有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其中,才是活動的意義所在。在這次綜合活動中我抓住了重點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善待動物。活動中不斷引導幼兒體會情感,豐富幼兒的內心感受。在難點的攻破上,因為有了前面情感的滲透,才能使得幼兒想説,重點加強幼兒在語言方面的完整性和邏輯性。活動中幼兒表達對動物的情感時,總是喜歡模仿它們憨態可掬的樣子,這讓我有些着急了,我覺得有些偏離主題,其實孩子們的模仿表演不正是表現對動物的理解和情感嗎?所以換個角度,跟隨孩子我們就會有新發現的。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8

本次習作的主題是“我的動物朋友”,學會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先了解自己熟悉的動物,深入細緻地觀察,把動物的特點了解得一清二楚,準確具體地描寫出來。描述動物時可以抓住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動物與人相處時發生的趣事來表現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感,培養學生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本節課教學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我及時捕捉他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係、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2、及時歸納和整理學生的習作思維。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往往內容比較散亂,動物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傾聽的過程中及時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便於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

3、在反覆對話中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感覺,對情感的知覺。這節課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打通了學生的習作命脈,讓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有感覺,對朋友間的情誼有知覺。

4、在交流與評改中,我引導學生髮現描寫中的閃光點,尤其是關注體現人與動物間濃濃情誼的描寫。通過二度展示,學生實現了習作語言的增量,習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處:

沒有很好地結合課文中習作提示的內容去設計。

1、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評價的不及時,學生的積極性沒能充分的調動起來。

2、教師對學生的親和力不夠,師生之間還是有距離感。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9

主題環境的創設:主題版面分3個版塊――整個版面就像 “動物世界”一樣,裏面有各種動物在大森林裏有趣的遊戲着,各個版塊間沒有深層次的分開。 我認識的動物朋友:有家長、老師和孩子共同收集的動物圖片、毛絨玩具、仿真魚和自制動物(棉花粘貼小兔)圖片,讓孩子們欣賞各種動物。 能幹的小動物:老師製作了小貓、小狗、小兔、小熊四個小動物圖片圍着一張魚形的桌子,待主題開展后豐富禮貌待客故事圖、表演照片等張貼在裏面。 我和小動物做遊戲:“模仿動物表演”把孩子表演有關小動物的兒歌、音樂遊戲、故事等照片放在裏面,增強孩子們的表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主題進行的方式:孩子都是喜歡小動物的,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探索興趣。這一主題通過讓幼兒觀察、飼養、模仿小動物,瞭解幾種常見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產生探索動物的慾望,培養幼兒的愛心和責任心。

一日活動中主題內容的滲透:隨着主題的開展,把孩子們描述動物的名字、樣子、喜歡吃的食物等語言記錄在裏面,幫助幼兒擴展詞彙,豐富孩子相關動物經驗;“小鳥回家”把孩子撕的樹葉貼在大樹上孩子們學會小動物禮貌靠待客的語言,比如:你好,請你吃**,把孩子表演故事的照片,故事掛圖、孩子們禮貌待客的娃娃家表演張貼在主題牆上,供孩子們間相互講述。

主題目標的完成:在這一主題中,我們先從幼兒比較容易觀察到的“烏龜”朋友入手,請小烏龜來到孩子們的身邊,通過故事、遊戲、創作,有目的地認識烏龜,走進小烏龜的世界。當孩子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我們又帶着孩子通過網絡、圖書、故事等,認識更多的動物朋友。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動物世界的複雜、動物的智慧、動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通過討論讓幼兒初步瞭解生態平衡的知識,瞭解各種動物生存的價值。通過欣賞和歌唱體驗動物的喜怒哀樂,激發幼兒真善美的情感。為了彌補幼兒繪畫技能的不足,在主題中特別穿插了幾次繪畫各種動物的活動,通過幼兒熟悉和喜歡的形象,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繪畫的方法,並發展想象力。通過這一主題的活動,幼兒的表述、繪畫、表演、科學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家長也積極配合活動提供了許多資料。

家園合作:請家長幫忙蒐集了幾種小動物,如:小兔、小魚、小烏龜等,讓孩子更直觀地看到小動物的外形特徵、簡單瞭解生活習性。請家長與孩子共同收集關於動物的資料,併為孩子解答關於動物的問題。幫助孩子查閲一些有關動物的資料(上網、提供相應的書籍等);和孩子一起收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專題電視節目。和孩子一起觀察兔子,激發孩子愛護動物的情感:平時在家給孩子講一些有關狗的知識和趣事;和孩子一起餵養金魚,瞭解其生活習性;引導孩子觀察烏龜不同的動態,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常帶孩子到花鳥市場、魚市等地遊玩,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動物品種。在家中為孩子與同伴交往創設條件,讓孩子與同伴友好交往,使用禮貌用語;並引導孩子與同伴一起玩捉迷藏、捉小魚等遊戲。隨機教育孩子講衞生,不亂放垃圾。如家長有時間的話在家中創設條件讓孩子招待客人,提醒孩子招待客人時使用禮貌用語:“謝謝”、“再見”、“請座”等。

主題內容的延伸:把蒐集的小動物放到自然角近距離讓幼兒體驗飼養並照顧它們,在各區角中滲透主題活動,如:在閲讀區增加認識各種動物的圖書和如圖片;在美工區中投放加深瞭解動物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的操作材料,裝飾動物的家;在建構區中,搭建各種動物的家。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0

教學完這一課之後,對於自己的教學我作了一些反思,我覺得自己在上這一課時,始終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鼓勵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使學生在知識、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能夠得到提升。

課堂中的這一環節我感覺處理的比較成功,我向學生展示了一段描寫動物幫助殘疾人的錄像,錄像中一隻可愛的小狗能夠周到地照顧它的小主人──一個身患殘疾的孩子。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教師適時地引發學生觀察:錄像中的小狗能夠幫助它的小主人做哪些事?他們之間有着怎樣的感情,並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思考,作為人類的忠實朋友──狗還能夠幫助人們做些什麼?引起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能夠互相啟發找到很多答案,學生的活躍思維再一次把課堂帶入了高潮,可以感覺到學生對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一觀點產生了更深切地認同,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提升。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二年級第四冊《動物朋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和了解與我們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的形態特徵。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通過畫、剪、貼、接等方法制作小動物。培養學生與動物和睦相處,引發學生喜愛動物之情和保護動物的意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利用各種廢舊材料的形狀、色彩通過畫、剪、貼、接等方法來製作成動物。教學難點是巧妙運用各種廢舊材料的特點表現合適的動物。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通過一年級的美術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貼、撕、畫的基本技能,但造型能力是他們的薄弱之處。而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採用多媒體可視形象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聽、看、想、説、做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投入到學習中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以遊戲的方式導入,低年級學生對於遊戲是非常感興趣的,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氣氛活躍,在遊戲的同時又簡單的回顧了《動物朋友》的內容。新授部分,我通過範作的欣賞來引導啟發學生如何巧妙運用各種廢舊材料的特點表現合適的動物,讓學生明白:哪怕是同一種動物也能巧妙運用不同的材料來製作,要大膽的發揮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對於製作方法有一定的瞭解,我利用示範的過程一邊做一邊説出這種方法,使學生對於製作技巧有更直觀的印象,最後再請學生根據老師的示範自主的找出製作方法有哪些?這樣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整堂課比較順利,但在學生製作過程中,我發現二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很強,在材料的選擇上除了外形特點合適以外,對於製作環節老師還應加以引導。雖然學生掌握了一些製作方法,但在現實操作中還有許多問題,比如紙盒和飲料瓶連接,這對學生就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飲料瓶底部不是平整的,加上瓶子過大過重的話只是用雙面膠固定就有難度,如果挖洞的方法紙盒太厚安全又是一個問題,這時老師就應引導學生用其他更方便的材料來代替。還有的小孩子用的箱子過大製作會有困難,這時老師也應及時引導。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2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範疇,本課通過對動物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的瞭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再加上對動物動作的模仿,使肢體語言進一步協調,並得到發展,使他們樂學;在對動物的模仿與繪畫中,引發學生思考動物與人的關係問題,使他們感悟到要愛護小動物,珍惜動物。二年級學生,年齡處於9歲-10歲之間,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級美術學習,對美術有了一定的認識,知道美術不止是畫畫,還包括製作、欣賞。再加上學生對美術有一定的興趣,學生比較活躍。由於學生的年齡小,對圖片的注意相對比文字要多,在本課中採用大量的圖片、視頻欣賞,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對於動物來説並不陌生課堂教學應充分注意學生的特點,使教學活動的活動方式適合他們的心理,與他們的愛好一致起來。

在《動物朋友》單元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孩子觀察各種動物的形態特徵,並指導學生用繪畫的各種表現方法來表現動物,我不是為了教他們畫動物或做動物,而是讓學生懷着一份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的心情來畫和製作的,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從小培養環抱意識,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並且也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從整體入手到細節刻畫。

這節課我用參加動物舞會這樣一個情境導入,貫穿整個流程,在過程中,我用遊戲動物模仿秀,更讓學生的激情大到高潮,這是我本節課的閃光點,當然在內容的安排上可能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多了點,在創作實踐方面我並沒有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我忽略他們接受的能力,在今後我還需要注意這一點,加強學生創作的有效性。對個別創作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輔導。

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教學流程及策略設計如下: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的是:情境創設——觀察探究——啟發點撥——歸納拓展教學法。

1、情境創設:我用參加動物舞會這樣一個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自然而然地進入動物世界,並引申出課題。

2、觀察探究:圖片展示動物的起源於單細胞,以動物的種類、以及有關動物的故事及作用為例,説一説動物存在的意義及價值。

3、啟發點撥:我讓學生模仿動物的聲音、動作、表情等,激發了他們的表現慾望,再充分利用教材上大量圖片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表現方法,問學生:“除了用水彩筆和油畫棒,還可以喲每個什麼樣的表現手法?”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撕貼、雕塑製作、綜合材料製作。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動物認識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的程度而採用以上幾種方法。

4、歸納拓展:讓他們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要保護他們,呼籲更多的人加入保護動物的行列中來。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主要的教法:對於課改後的各學科,教學方法上都體現出“玩中學”的理念,特別是對於國小美術學科來説更是這樣。對於國小的孩子來説,理念性的知識往往引不起他們的興趣,但是如果把這些知識融入到遊戲中,讓孩子一邊玩一邊體會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雖然不能上升到理論,但孩子們在玩中理解了知識,明白了道理。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3

這堂課我無論從選材到備課、教具的製作準備以及多媒體課件都進行了認真的組織、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利用橡皮泥以及其它廢棄的材料製作他們喜歡的動物朋友,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整節課氣氛活潑、生動、且愉快,整堂課很成功,很值得我們學習。

一、課堂導入

引用奧爾夫音樂《啤酒桶波兒卡》輕快的音樂旋律激發學生邊跳邊做各種動物的動作讓學生導入了角色(讓學生從身體語言上開始感受和投入),並在短時間內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然後老師以魔法師的身份帶來禮物箱(範作),問學生想不想看看是什麼禮物?敢不敢去解開這兩個魔咒?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裏,採用激將法,一下子把學生的心抓住了,於是適時地拋出兩個課堂預設解決問題(魔咒),通過解開兩個問題(魔咒)循序漸近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餘下的問題,自主發現動物的造型特徵、表現材料和製作方法。

二、賞析與探究

首先,在揭示課題後,我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範作圖片:紙碟、紙杯、卡紙、紙盒、黑豆、牙籤、布、夾子、瓶子、樹葉、菜、香蕉、橡皮泥等等材料製作的各種動物。通過學生的欣賞、觀察、分析、自主地發現了不同動物可用不同材料的表現方法(材料適合法,就是不同造型、色彩、質感、性格的動物採用適合表現的材料,恰倒好處地把動物的個性美感表現了出來。),在造型上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啟發了學生的想象力,運用繽紛的材料、色彩使學生突破了原有動物的色彩概念,為下面創作的多樣性打下了基礎。

接着,我又提出:“如果讓你來做魔法師,你會把他們變成什麼樣的呢?”提出兩個問題:(1)你會做什麼動物? (2)你會用什麼材料、方法來表現?學生通過小組熱烈的討論,然後在班級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材料表現不同的動物,不同的材料表現同種動物,同種材料表現不同的動物,以及各種材料的製作方法等幾個方面發表了各自的想法。)將自己的奇思異想描述給其他同學聽,形成一種交流會,無形中互相之間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學習交流,更促發了各種創新,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挖掘創新了不少新的材料和製作表現方法,我根據學生的想法引導他們歸納出各種材料的基本技法。(例如:水粉、水彩、蠟筆可以用畫、塗、印、吹、染、印、刮等技法;卡紙和熒光紙以及瓶子等可以用剪、貼、折、插、撕、摟空等方法;粘、貼、壓、刻、劃、點、挖、折、插等等方法;以及綜合運用法。)

三、合作創作,共享成功快樂。(合作實踐)

我通過設置作業要求引導學生大膽嘗試、實踐,親手來做一做,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自己喜歡的“動物”朋友製作。在合作製作中讓學生學會協作,學會互助、學會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通過設置“材料自選商場”為學生好的創意思維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材料,讓更多創意作品展示可能空間。

四、學生作業及講評(互賞互評)

我在這節課評價學生作業時主要採用了多元的評價方式,我非常注意評價的角度和方式。在過去的教學中,無論是學生回答問題,還是學生作畫、製作手工作品等,都是由教師作單一的評價,學生是沒有發言權的,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很單一,長期下來就導致了學生只會聽教師評價來區分好壞、對錯,或者合理不合理。

在本節課的作品展示環節中,當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時,所做的動物作品可謂是構思巧妙、形狀各異、色彩紛呈,很多作品都是出乎於我的意料之外,這時我覺得如果我們仍以成人、常規、傳統的評價觀念、思維方式去評價一件學生的作品,那將是對學生心靈展現的封殺,個性表現的抹殺,創新能力的扼殺。我們作為孩子們的藝術啟蒙者應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允許奇思異想,於是我決定要鼓勵學生敢於與眾不同,並給予學生客觀、多元的評價。

例如:在本節課作業賞評環節中,我以魔法師的身份説同學們本節課中表現很好,為了獎賞同學們特邀請學生去參觀“動物王國”(實際上是讓學生互相觀賞各自的作品),創造互賞互評平台,而在評價時我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評價(引導他們從材料選擇、技法運用、顏色搭配等方面進行評價),同學們一個個表現得很有熱情,大膽互評,有讚賞的,有批評的,有提出建議的等等,課堂氛圍變得非常熱烈、濃厚;然後再轉變為師點評,從選材、配色、技法等方面促進學生表現創新能力的發展。在讓評價者的面變廣,評價的方式變多的同時,我還要求他們要學會善於觀察,並在評議時先是告訴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再提出誠、合理的建議。於是,本節課中孩子們學會了欣賞自己,欣賞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交往,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自由、輕鬆、和諧的氣氛。

五、課後延伸

最後,我還注意了課後的延伸,知識的拓展,佈置學生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動物朋友進行組合,並創編一個小故事,寫成一篇《我的動物朋友》簡單角色故事劇,並要求下節課進行簡單的角色表演。這樣在課後仍然可以繼續延伸了學生創作慾望,增進學生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間的協作精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藝術表演能力,合作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即多元發展。

總之,讓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將繼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找尋規律,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獲得提高,真正實現學生“自主、愉快地學”的情感體驗,在探究和發現中學會創新和發展。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4

動物是小朋友們最為熟悉的朋友,一提起小動物,小朋友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與動物相關的故事,愛動物是孩子的天性。那麼,怎樣讓幼兒瞭解動物,進而能根據它們的特徵、生活習性進行分類,並簡單的掌握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概念呢?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新課程裏設計關於動物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能更加貼近動物、愛護動物。

在本次主題活動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讓幼兒觀察獅子、牛、燕子、雞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給孩子們一個主動學習與發展的機會,讓幼兒自己總結出動物的分類,使他們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不同特徵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野獸、家畜、飛禽、家禽的概念,進行一個概念上的提升。

孩子們對於動物的喜愛程度是根據小動物的可愛程度來決定的,我們班的孩子喜歡兔子、

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通過遊戲的形式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教師以遊戲的身份介入遊戲中,既便於觀察幼兒又拉近了與幼兒的距離,在《動物找家》遊戲中幼兒又進一步鞏固了對家禽、家畜、野獸、飛禽的認識,另外在第二遍遊戲中,教師可以增加幼兒難以歸類的動物,再一次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膽識,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合作意識,能直接在遊戲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當然,在遊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還有三個家的佈置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場所的特徵應更加的明顯些,這樣“小動物”們就不會進錯“家”了。教師應該真正的參加遊戲,以獵人的身份去抓捕動物,這樣孩子們才會對遊戲更感興趣,才能起到預設的效果。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孩子們應該保護它們,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觀看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瞭解了動物為什麼會越來越少的原因,通過觀看視頻,孩子們真正瞭解到保護動物從我做起。

在教學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做,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嘗試用這種形式來開展以後的教學中,充分拓展孩子的潛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使自己不斷地進步、成長。

《動物朋友》教學反思15

語言活動“動物好朋友”,是讓幼兒在遊戲中正確發言,並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不搶話,不插嘴,學説簡單而完整的合成句。

為了更加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我把兒歌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並藉助於課件,孩子們津津有味的看着,不時地用語言與我互動着。

在這之後的幾個環節,依照活動前的設計,進行的很順利,但在引導幼兒創編動作表演兒歌時,卻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當我們大家一起説“小山羊”時,我立即問大家:小山羊用什麼動作來表演?接連叫了幾個幼兒,動作都不是很理想,陳聰平日想法很多,問問他吧,陳聰站起來説:“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對於一句這樣有想法的話,我卻忽略了,輕輕地對她説:“奧.”所以在這之後,創編動作中,基本都是我來創編,孩子們機械的模仿。

我們經常會提到的一句話就是:提高幼兒的索質,張揚幼兒的個性,放飛孩子的思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9yj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