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精品多篇)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精品多篇)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精品多篇)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篇一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重難點分析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1.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因為:①在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上要求理解這個觀點。

②學生從理論上弄清受教育不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的義務,從而能夠增強受教育的義務感,增強接受義務教育的自覺性,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

2.學習此觀點應把握以下幾點

①受教育是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

國家規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權利。

國家積極籌措資金作為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物質基礎。

國家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學習這部分時,應和解放前相比較來看,從而更加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②受教育是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從受教育權的來之不易、從國家、社會、家庭、個人發展的需要、從法定責任來看公民履行受教育義務的必要性。

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應履行的受教育的最基本的義務是: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遵守校紀,尊敬教師,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學習這部分要和社會現實相結合,從社會實際出發,加深理解自己承擔的受教育的義務。這部分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只認為受教育是權利,認識不到受教育還是義務,因而,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刻苦程度不夠。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篇二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受教育權的基本含義、我國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權的基本內容、我國憲法關於公民受教育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教學重、難點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案例教學法 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框題的知識要點:1、什麼是教育?它的作用是什麼?

2、什麼是受教育權?它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

3、我國公民的受教育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4、為什麼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5、為什麼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

二、組織教學

(一)、導入  新課

想一想:透過女孩的一雙明亮的大眼睛,

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師生共同學習新課

1、什麼是受教育權(以自學為主,教師點拔)

閲讀課文P29-30,找一找:1)什麼是教育?它的作用是什麼?(劃書)

2)什麼是受教育權?它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

3)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閲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1)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學生閲讀材料,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希望工程第一個受助者張勝利自述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淶源縣桃木疙瘩村,人均收入不到百元。上國小三年級的時候,父親病故,娘改嫁,家中只剩下弟弟妹妹和近80歲的奶奶。為了生活,我只好離開學校,上山放羊去了。1989年10月,全國開始實施希望工程作為第一批受助生,我重新走進了課堂。那年,我13歲。這以後,我不再為學費發愁。3年後,我國小畢業升入上莊中學讀書。讀到國中畢業,我看到村裏因為沒老師,孩子沒學可上。於是,我當上了桃木疙瘩村的一名代課老師。1995年,中國青年基金會在浙江建立了希望工程全國教師培訓基地,我又榮幸地成為第一批學員。在上海舉行的開學典禮上,我被上海第一師範學校破格錄取。1996年6月,我作為希望工程受助生的代表,赴美國參加了第26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聖火的傳遞。

討論:張勝利從小山村到大上海、到大洋彼岸,是什麼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張勝利的經歷給我們了哪些啟示?

從上述學習中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2)、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學生閲讀材料,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獅山教育體系為高效經濟構築平台

獅山,南海的“綠色明珠”,近年來憑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大佛山”中心城鎮的優勢,成功吸納了200多家國內外優勢企業進駐,成為了南海“園區經濟”的排頭兵。而獅山發展的另一個奇蹟,是教育體系的構建。

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產學研一體化

獅山“南海大學城”的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南海校區”,其專業設置將充分考慮南海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人才類型,為本地提供大量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區的中等職業教育的龍頭學校——南海信息技術學校也落户獅山,將於今年9月開學。該校北鄰南海軟件科技園,與華南師範大學南海學院、東北大學東軟信息技術學院(南海)以及東軟軟件園、中望信息產業園、新太軟件園等形成一體化的產、學、研基地,該校的辦學目標是打造南海“軟件藍領”的搖籃。

基礎教育:引入完整的“優質鏈”

而在發展基礎教育方面,獅山成功地引入了“石門”教育品牌——石門實驗國小落户獅山,老牌名校石門中學(獅山分校),同時,獅山已引進廣州高素質幼兒教育,獅山中心藝術幼兒園也在籌建中。

至此,獅山已成功地構建起了集以IT為特色的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以及優質基礎教育為一體的完善的教育體系。搭起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兩個平台

獅山街道辦事處黨委有關負責人説,教育體系的構建,目的是要為經濟發展搭起兩個平台。一方面,具有信息化特色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建起了“人才庫”,為企業提供和儲備人才,為獅山經濟搭起了可持續發展的平台。另一方面,優質的基礎教育對外來人員來説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幫他們免除了後顧之憂,為投資創業者提供了安居樂業的支撐平台。

討論:獅山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對此你有何感想。

閲讀分析材料,認識教育作用。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一、不定項選擇題:

1、下列選項中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的是

A 受教育 B 人身自由權 C 公民住宅不受侵犯 D 婚姻自由權

2、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關鍵靠——,基礎在——

A 科學技術 教育 B 科學技術 綜合國力

C 經濟發展 人才 D 經濟發展 思想覺悟

3、亞里士多德説:“國家的命運,有賴於對青年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理解

A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B 受教育是公民基本義務

C 只有接受教育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D 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4、調查資料表明,在現在的農村,農民的致富程度同起文化程度成正比,表現在

A文化程度高的,一般致富門路多 B文化程度高的,一般致富速度快

C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無門D 文化程度低的,往往致富較慢

5、在當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識,才能

A 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B 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C 豐富和完善自己 D 更好地享受現代文明

二、問答題:

國家財政部、教育部宣佈,為資助高等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國家決定設立國家獎學金,並於2002年9月1日實行。2003年8月,一些家庭貧困的優秀大學生如期完成了自己的學業。

這一事實體現了我國教育法中的哪一條規定?説明了什麼?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篇三

導入  新課:

投影:錄取通知書遲到一年 湖北一女生告贏母校

秦春梅,家住隨州市曾都區尚市鎮戰士村。2000年,她參加了大學聯考,即始終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兩個月後,秦春梅南下打工。

2001年6月18日,秦父從2001年6月9日《隨州日報》上得知,女兒被武漢某師範學校錄取。6月23日,秦春梅的父母終於在秦春梅的班主任那裏找到了普通高校錄取通知書,通知書上要求秦春梅於2000年9月15日報到。

此時離報到時間已過了9個月,曾都區第四中學為秦春梅出具介紹信,請求武漢市某師範學校讓秦繼續到校學習,可是該校未能批准。

因為學校未按時送達通知書使自己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秦春梅非常氣憤。2001年8月,秦以侵犯自己受教育權為由,將母校告上法庭,請求法院責令四中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5萬元。

法院審理後認為,秦父請求其班主任在錄取通知書寄到後,通知其有關親戚轉告,並留下了相關地址和聯繫電話,班主任對此給予了承諾。班主任收到秦春梅的錄取通知書後,在撥打了一次電話沒有接聽後,便再也沒有進行聯繫。而且秦春梅填寫的收件人地址是學校地址,曾都四中對此未提出異議,表明其同意代收錄取通知書。

2002年9月1日,曾都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曾都區第四中學賠償秦春梅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

——中國新聞網 2002年9月13日

在這個案例中,秦春梅狀告母校侵犯自己受教育權,並且最終贏了這場官司。那麼,什麼是受教育權?國家有何相關規定和措施呢?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了解這些內容。

一、(板書)

(一)什麼是受教育權(板書)

受教育權是一項基本人權。人降生伊始,其生存能力並不比動物優越,但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他具有區別於動物的潛能,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教育。

要擺脱軟弱狀態而能夠自助,要開啟潛能而得到發展,都有賴於教育。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經驗的必要手段。在當代,一個人所獲得的科學知識,絕大部分是通過受教育取得的。

受教育權,是指公民有從國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機會,以及獲得受教育的物質幫助的權利。

來自200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消息:

普通中國小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國普通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113298.8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498.12萬平方米。國小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率48.79%,音樂器械配備達標率37.7%,美術器械配備達標率35.69%,數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率49.37%;普通國中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率64.43%,音樂器械配備達標率52.46%,美術器械配備達標率50.86%,理科實驗儀器達標率69.45%。

幼兒園及在園幼兒數均比上年略有增加。2002年全國共有幼兒園11.18萬所,比上年增加0.01萬所,在園幼兒(包括學前班)2036.02萬人,比上年增加14.18萬人。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65.93萬人,比上年增加2.92萬人。

全國普通高中1.54萬所,比上年增加0.05萬所;招生676.70萬人,比上年增加118.72萬人,增長21.28%;在校生1683.81萬人,比上年增加278.84萬人,增長19.85%;畢業生383.76萬人,比上年增加43.3萬人,增長12.72%。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72.87%,比上年增長2.16個百分點。

為了保障殘疾學生的受教育權,有些地方也採取了專門的措施。

舉例:南京要求中國小對殘疾少兒入學“零拒絕”

人民網南京6月10日電 近日,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門再次強調,全市任何學校都必須無條件地接收義務教育階段的殘疾少兒入學。南京市自1927年開辦全國第一所國立盲啞學校以來,加大特教學校的擴建和改造,堅持殘疾人教育"零拒絕"原則,竭力滿足家長對殘疾孩子教育需求,特殊教育得到了全面發展。全市現有特殊教育學校13所,特教輔讀班4個,在各類特教學校(班)就讀的學生1428人,另有4000多名殘疾孩子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9%以上,初步形成了種類齊全(盲、聾、弱智)、形式多樣(校、中心、輔讀班、隨班就讀、聯辦等)、上下延伸(學前、國小、國中、高中、大專)、結構完整(學制一條龍,普、職教並舉)的特教體系。

為保證殘疾兒童平等的教育權利,今年,南京市各類特教學校將繼續面向全市、區(縣)招收適齡(與當地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相同)殘疾兒童入學,報名時間與正常孩子同時進行。

(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板書)

1、從公民的自身發展和對國家的要求來講,受教育,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

每個人都是通過教育來完成自己的社會化過程的;受教育過程中獲得的生存知識和技能則是將來獨立謀生的必要準備。所以,無論是人的社會化還是獲得獨立生存的手段,都離不開教育。人不僅要謀生存,而且要謀發展;不僅要生活,而且要追求優質的生活。要實現這種高於生存的目標,更是離不開教育。可見,教育對個人一生的生存和發展至為關鍵。

2、從國家的繁榮發展和對公民的要求來講,受教育又是公民的一項基本義務。

較高的人口素質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人口素質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與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口素質決定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程度。首先,資源利用的實質就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資源利用中的技術含量是資源利用率高低的重要標誌。只有高素質的勞動者才能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其次,人口素質制約資源替代程度。對於人類生產和生活需求量較大的不可再生資源,最終需要開發替代資源來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開發替代資源需要尖端的科學技術,需要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質的專業人才和勞動者。提高人口素質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進而不斷開發利用新的資源,從某種程度上説就是以人力資源替代物質資源。

提高人口素質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提高人口素質有利於經濟增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現代經濟增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主要依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又有賴於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對科學技術的掌握程度和勞動熟練程度。因此,提高人口素質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根本要求。其次,提高人口素質有利於消費結構的調整與改善。隨着人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生活方式日益現代化,在消費結構中,一般生活資料的比重將日益下降,享受資料的比重將日益上升。消費結構的這一變化,又將促進生產結構的優化升級,對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第三,提高人口素質有利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質就是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人口素質的高低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首先,人口素質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或抑制作用,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其次,人口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等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提高人口素質對於消除貧困、推動教育、科技、文化、衞生事業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要保證人口素質,必須注重教育的發展。

(學生閲讀教材上陳章良的故事。)

正因為如此,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學生小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g15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