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中藥材種植方法新版多篇

中藥材種植方法新版多篇

中藥材種植方法新版多篇

種植草藥的方法 篇一

第一、要注意中耕除草。春季是中藥材萌發並開始旺盛生長的季節,也是雜草發生的季節,一般要進行3次中耕除草,苗期根淺,宜勤鋤淺鋤,做到田間無雜草。結合中耕除草,直播的中藥材要進行間苗、定苗,同時要及時的查苗補種。

第二、要注意追肥澆水。追肥一般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要根據每種中藥材的生長習性和收穫部位確定追肥量和澆水次數。春季中藥材多以莖葉生長為主,在施農家肥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氮肥的用量。莖葉類和全草類的中藥材以施用的有機肥和氮肥為主,根莖類和花果類的中藥材要適當增加磷、鉀肥的用量。由於春季容易發生乾旱,追肥要結合澆水進行,以保證肥料能很快被植株吸收。對於喜濕潤的中藥材,要特別注意勤澆水,如半夏、天南星、半枝蓮等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

中藥材種植要點 篇二

種植環境是否適宜

雖然中藥材種類很多,但真正值得種植的中藥材並不多。一些種植效益較高的中藥材,如人蔘、天麻、黨蔘、黃連等,一般對環境要求極為嚴格,只在氣候冷涼、植被良好、光照適宜、降雨充沛、土壤濕潤、有機質含量高的特殊區域才能生長,其他地區種植難度很大,甚至根本不能種植。有的中藥材雖然適應範圍較廣,在高山、平原都能夠生長,但種植後如果作為商品出售的藥用部分(一般是根莖)產量很低,或產量高但質量太差,有效成分含量達不到中藥材基本要求,不能作為中藥材出售,也就不宜種植。因此,廣大農户要發展中藥材種植,首先必須看當地的種植環境是否適宜,最好選擇當地其他農户已種植多年的中藥材,或者選當地有野生資源分佈的中藥材種植,千萬不可只看中藥材價格,只看理論效益,就盲目從外地引種。

種植技術是否掌握

種植中藥材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技術上存在較大差異。一是種植中藥材,不僅注重產量,更注重質量。因此,中藥材必須種在適宜其生長的生態環境中,要選擇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儘量施用農家肥,少施化肥、農藥。二是大多數中藥材以根、莖為收穫對象,因此耕地一般都要求土層深厚、疏鬆,便於種植、開挖。三是很多中藥材,如黨蔘、當歸等,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一些特殊物質遺留在土壤中,不利於下茬生長。因此多數中藥材都不宜連作,在種植過程中必須注意輪作換茬。四是不少中藥材在種植技術上還有特殊要求,如有的需要遮陽,有的需要掐蕾,有的需要打頂,有的需要修剪,有的需要趁鮮去皮,有的需要揉搓整形。如果對這些基本技術都沒有掌握,很可能導致種植失敗。

市場風險能否承受

種植中藥材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市場風險更大。一是中藥材大多數採用根莖繁殖,單位面積用種量大,而且生長週期長,一般需要生長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費工多,投入相對較大,特別是在發展初期,需要的投入更大。二是中藥材少了是“寶”,市場價格可能很高,但多了就是“草”,市場價格可能出現暴跌,價格起伏、波動很大。種植中藥材在可能獲得高效益的同時,也伴隨着高投入、高風險。而種植糧食作物則投入相對較低,而且很快就能見到收益,市場價格也較為穩定。

因此,農户在發展中藥材種植時,必須對市場風險有足夠的認識與承受能力。在發展過程中,除要堅持因地制宜外,還要注意循序漸進,先少量引種,成功後再逐步擴大種植面積,以自己繁殖種苗為主,持之以恆發展,從而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

中藥材種植方法 篇三

板藍根

生長習性對土壤要求不嚴,冷暖地區一般土壤都能種植。怕漬水,喜陽光,可連作。

栽培管理用種子繁殖,春播和夏播。春播:3~5月間,選排水良好、疏鬆肥沃土壤,按行距18~20釐米,劃15釐米深的溝。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覆土,腳踩一遍,或用大鋤連續推兩遍,耬平澆水。一般在18℃左右,7~10天出苗。夏播:6~7月間,方法同春播,4~5天出苗。

田間管理苗高6釐米左右定苗,株距5釐米左右,小滿至芒種節,每畝可追施硝酸銨1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埋土後澆水,夏至小暑節進行割葉,割葉後4~5天澆水時,可追尿素10公斤。

收穫加工春播板藍根在伏天割葉一次,將葉從基部割下,一兩天曬乾為好。寒露至霜降刨根,曬乾入藥。夏播的在上刨時割葉曬乾,刨根季節同上。

金銀花

金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灌木,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在零下35~40℃也不受傷害。

植物特徵莖直立,栽植後當年株高1米至1.5米,如發現徒長要剪掉,以利多生側枝。側枝越多,產量越高。畝栽450~500株,成活率98%以上。

在上半年花蕾含苞待放時採摘一次,中秋節前後採摘一次,採後在通風乾燥處晾乾,栽後到第二年為盛產期,並保持多年,畝產乾花100~150公斤。冬栽於上凍前,春栽開花至6.1節止,按行距1.5米,株距1.2米,挖小坑栽培。澆一些水即可成活。山坡、荒地沙灘均可生長。

田間管理每年秋末,清除花墩基部的枯枝落葉,剝去枝幹栓皮,可減少來年病蟲危害。將花墩周圍30釐米的土壤深翻,每墩施入土雜肥5~10公斤,有條件加施0.1公斤過磷酸鈣,整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凹槽形,山地的花墩施肥後,根據地形,將花墩整成魚磷坑或盆形,以利積蓄雨雪。頭茬花采摘後,應及時追施速效肥,以提高二三茬花的產量。

冬剪一般在冬季葉全部脱落後到翌年春萌動前進行,冬剪主要掌握“旺枝輕剪,弱枝、重剪、枝枝都剪”的原則;壯枝宜輕剪一般保留8~10芽;弱枝要重一些,保留3~5對芽;對細、弱、病和纏繞枝交叉枝要全部剪除。對水肥條件好,生長壯旺的植株一般剪要採取回縮更新,以疏刪為主,動“大手術”的方法,改造更新老花墩。對定植後的幼齡花株,以培養株型為主,一般先留3~5個主杆,主杆的佈局要合理,應採取短截頂梢,促其增粗。

夏剪對二三茬花增產影響大,修剪得當產量增加顯著,採花時間相對集中,便於採摘。一般在前茬花采摘之後,對長勢旺盛的枝條剪去頂梢,控制頂端優勢,以利新枝條萌發;對生長細弱,葉片發黃的小枝條,影響通風透光的應全部剪除。

收穫加工現蕾後15~20天即可採摘。花蕾上部膨大,呈青白色為採摘適期,延誤則花朵開放,影響商品的質量和產量。採摘宜在每天的清晨和上午,採後的鮮花應及時加工乾燥。

種植草藥的要點 篇四

土壤

土壤的結構、PH值、肥力、水分與植物生長密切相關。一般藥用植物適宜在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保水、保肥性能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生長。以根部、莖葉、花、果實入藥的植物可以種在地勢平坦、乾燥、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含有機質較多,理化性質好,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土壤為宜。

而砂質重土壤一般質地過分疏鬆,缺乏有機質,蒸發量大,保水性能差,只宜種植北沙蔘、茛菪、王不留行等適宜於砂質土壤的中藥。對於瘠薄黏重、缺乏有機質、通透性很差的土壤,適宜種植杜仲、黃柏等木本中藥材。對於偏鹼的土壤可以種植枸杞、麻黃、甘草、薏苡等藥材。

地勢

海拔、坡度、坡向、地形外貌都影響到當地氣温、太陽輻射、濕度等因素的變化。如海拔高度不僅影響藥用植物的形態和分佈,而且可以影響到藥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的變化。

坡向和坡度對藥用植物的種植也有很大關係,如黃連喜冷涼氣候,但是山高谷深,有寒風吹襲,易造成凍害,要選東北向和西北向坡度緩又避風的地段;若選陽坡種植,早春氣温回升,嫩葉也發得早,由於早春氣温不穩定,如遇寒流突然降温,嫩葉常受凍害。又如廣東培植砂仁的地區,應選擇坡度30°以下,三面環山,一面空曠,坡向東南的斜地種植,並修成梯田,保持水土。這種條件下砂仁花多、果多,授粉昆蟲多,結果率高。由此可見大地形中選擇有利於藥物生長的小地形也十分重要。

水分

是藥用植物原生質的主要成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態。供水狀態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缺水時,根系吸收營養下降,葉子會出現萎蔫,氣孔關閉,影響二氧化碳進入,從而光合作用下降。

水分過多,植物根系環境缺氧,抑制呼吸作用的進行,甚至厭氧細菌會產生有毒物質,不利於根系的生長,也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如藏紅花生長在水分過多的土壤中會引起球莖腐爛。植物水分的供應狀況也影響到藥用植物的代謝,如金雞納樹在雨季並不形成奎寧,羽扇豆種子和植株中生物鹼的含量,在温潤年份較乾旱年份少。

温度

藥用植物的生長過程有最低温度、最適温度和最高温度即三基點温度。温度直接影響植物體內各種酶的活性,從而影響其代謝即合成和分解的過程。同時,温度也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但呼吸作用更易受温度的影響。

此外,許多藥用植物種子的萌發需要低温處理,有的甚至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温度交替作用才能萌發,如西洋參的種子需要經過較高的温度完成形態後熟,再經過低温完成生理後熟才能發芽。因此,在生產上多采用低温沙藏、遮蔭、培土、覆蓋等措施來滿足藥用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對温度的要求。

光照

是藥用植物賴以生存的必需條件之一。根據藥用植物對光照的反應可以分為陽生植物 、陰生植物以及耐陰植物。

藥用植物的生長受自然界晝夜長短規律性變化的影響,稱為光周期現象。許多藥用植物的休眠、落葉、地下器官的形成及種子萌發等分晝夜長短的變化有關。根據藥用植物開花對日照長度的反應,又可分為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間植物。短日照的南方植物在北方生長,營養期將增長,往往要到深秋短日照來臨時才能開花,因而易受低温的危害。

長日照的北方植物生長在南方的短日照條件下,常常會早熟或因温度不合適而不能開花。因此,藥用植物栽培必須根據其光周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栽培措施。此外,藥用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光照的要求也不一樣,如黃連的“前期喜陰,後期喜光”,西洋參春季的透光度應比高温的夏季稍大為宜。

適合農村種植的藥材品種 篇五

生地

產量300~500千克,近期市場價格12~16元/千克。由於幾年生產調減,今後還有上漲空間。

4、白朮

產量200~300千克,近期市場價格25~35元/千克之間。

5、柴胡,

產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30~40元/千克,因需求量大,貨源緊俏。

6、黃芪

7、水飛薊

產量100~2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5~25元/千克,由於採收不方便,老產區種植年年在調減,隨着飛薊素的價格上漲,今後原藥材的價格將會好轉。

8、金銀花

產量100~200千克左右,由於需求量逐年遞增,金銀花價格一直在穩中上漲,目前市場價格120~280元/千克,因產區不同,價格區別較大。

9、丹皮

產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5~25元/千克,由於生產週期長,今後價格將逐漸走高。

10、牛膝

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0~15元/千克,貨源暢銷。

11、丹蔘

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0~12元/千克,由於心腦血管用藥的加大,今後還將穩中有升。

12、白芍

產量300~5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2~18元/千克,由於生產週期長,不為大多數生產者注重,今後價格還會在波動中 上漲。

13、防風

產量200~300千克,目前市場價格15~25元/千克,東北所產價格更高。

猜你感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n5qw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