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夸父逐日》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多篇

《夸父逐日》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多篇

《夸父逐日》文言文原文註釋翻譯多篇

註釋 篇一

逐走:競跑,賽跑。

逐:競爭。走:跑。

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欲得飲:想要喝水解渴。

河、渭:即黃河,渭水。

北飲大澤:大湖。傳説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北:方位名詞用作狀語,向北方,向北面。

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

鄧林:地名,今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即“桃林”。

未至:沒有趕到。

渴:感到口渴。

棄:遺棄。

為:成為。

逐日:追逐太陽。

於:到。(飲於河、渭中的於,應譯為到,介詞)

大澤:大湖。

足:夠。(因為足的意思等同於夠,所以 足夠:同義複合詞)

詞語活用

北飲大澤

北:名詞作狀語,向北。

道渴而死

道:名詞作狀語,在半路上。

古今異義

①夸父與日逐走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②飲於河渭

河:古義:指黃河。 今義:泛指所有河流。

一詞多義

飲:

①欲得飲 飲:名詞,飲食,食物和水。

②飲於河、渭飲: 動詞,喝。

主題思想 篇二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恆的渴求。

夸父是一個巨人型的神祗,而這一類巨人型神祗在中國古文化裏是不多見的。這似乎可説明先民已認識到追趕、超越時間的艱鉅性和重要性, 於是才賦予與日相逐的夸父以巨大的力量。至於夸父逐日的具體原因,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可以窺視到夸父逐日的本質原因。在中國古文化裏,后土乃幽冥之都,亡靈之在所。這樣,便產生了“夸父的所在地都是古代中國人觀念中的幽冥地獄,夸父是幽冥巨人”的合理推論。

夸父較一般人更容易感受到時間對生命的壓迫,而其對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生命永恆的渴求也自然要比常人強烈得多。

而“超越死亡的唯一建釋便甚與太陽相隨同行,脱離有限的死海,加入無限的宇審環。”

因此,這種來自時間的壓迫,來自死亡的恐懼感以及對命永恆的渴求,就是夸父“不量力”而逐日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所謂的“夸父不量力”,一方面説明了客觀上人類自然生命最終難以衝破時間即生命有限的束縛,同時也是中國文化中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夸父身上的體現。所以,夸父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在後人眼中,他依然是英雄,千百年後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與愛戴。

夸父逐日的失敗,表面上是由於飲不足而道渴而死,但其真正原因並非如此。須知時間固然有使生命飽嘗死亡熬煎的痛苦的一面,卻又是生命不可缺少和不可離棄的因素。這正如恩格斯所説的,“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外的存在,同樣是非常荒誕的事情”。海德格爾把人規定為“此在”,認為“此在的意義是時間性”。時間是人類的生存狀態性,時間一旦被否棄,人類自身生命的存在也就被否棄。

夸父的失敗,表明了人類不可能直接與時間抗衡。由於死亡的恐懼和永恆的誘惑過於強大,人們希望從別的渠道與時間和死亡作間接的抗爭。於是,出現了“不死樹”。

“夸父逐日”中的杖化鄧林。關於“鄧林”,畢沅雲注曰:“鄧林即桃林也,鄧、桃音近。”《山海經·中山經》亦有記載雲:“夸父之山,北有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説博(誇)父國,“鄧林在其東,二樹木。”

在中國文化裏,“桃”具有特殊意義。陶淵明《桃花源記》使得“桃園”成為沒有生命憂慮的人間樂園的象徵,而果實——“桃”,象徵着生命長度的延伸——長壽。夸父在延長生命的絕對長度上,因無法超越時間而失敗了,但他的這一願望,最後卻又化為鄧(桃) 林,以幫助人類通過享樂(對桃果的食用)來增加生命的密度,從而相對延長生命的長度。在這個意義上,夸父實現了他的願望。

杖化鄧林是夸父信念的持續存在, 鄧林也是人類生命的長青樹。這是夸父——悲劇英雄通過他虛死而實生的行動,傳達給人類的永恆意象。通過杖化鄧林,並以“屍膏”來將之養育,從而為後人提供增加生命密度的物質,夸父已獲得了綿綿不絕的生。

夸父使人類在生命——時間——生命的關係中,獲得了相對和諧與永恆。

在中國古籍中,有不少關於“不死山”、“不死樹”、“不死草”、“不死泉”的神話傳説記載。這本身就已表明了遠古之時先民對生命的有限、死亡的恐懼以及對生命永恆的渴求和信仰。

對於夸父逐日,陶淵明有詩云:“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陶淵明不認為夸父逐日是“不量力”,而視之為與時間抗爭的宏志,並且認為夸父逐日雖告失敗,但由於“杖化鄧林”即為後人提供物質資料而可以相對延長生命長度, 達到了與有限生命的抗爭目的,因而是“功竟在身後”。

先民對太陽與時間的崇拜與恐懼,構成了先民的心理因素,從而影響到先民們對生命與生死的看法。綜觀人類逐日等太陽系列神話,可知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嚮往生命永恆。

遠古先民,通過幻想、想象與逐日等神話來表現他們對生命——時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嚮往永恆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恆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鬥。

故事來源 篇三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山海經》對夸父的描述雖然簡單,但關於夸父的死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説法,一説是渴死的;一説是被應龍殺死的。在同一本書中,卻有這樣矛盾的説法,郭璞認為:“死無定名,觸事而寄,明其變化無方,不可揆測。”顯然對此表示無法理解,後來的學者或認為是錯簡,或認為有兩個夸父,總之,很難給出令人滿意的答覆。

夸父逐日動機與夸父之死

用後人的眼光來看,夸父對太陽的追逐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大荒北經》説“夸父不量力”,顯然,“夸父不量力”這句話不是神話本身所包含的,而是《大荒北經》的作者自己對夸父的評價。神話有着古老的傳承,但是到了《山海經》撰寫的那個年代,人們已經無法理解夸父逐日的動機了。

對於夸父逐日的動機,當代學者有人認為是先民對光明的追求,夸父類似於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也有人認為夸父可能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巫師,逐日只是一種巫術儀式,夸父死於一次祈雨的巫術活動。從神話的傳播特徵來看,第二種解釋可能比較接近神話的本意。

故事中的夸父應該是一個部落而不是一個具體的、簡單的人(夸父也可能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名字)。從故事的表面來看,夸父是先逐日,然後口渴。而實際情況呢?可能恰恰相反,夸父應該是先口渴,然後才逐日。很多學者都認為,夸父時代一定是發生了非常嚴重的乾旱,就像后羿射日故事中“十日並出”所描述的情景一樣,作為一個逐水而居的部落,尋找新的水源是部落生存的先決條件。於是,夸父開始了一場尋找水源的大遷徙,只是這次的遷徙並不成功,夸父(或者他的部落)消亡在了遷徙的途中。

遷徙必須選擇方向,而太陽的方位則是他們遷徙的依據。從故事的描述來看,夸父來到了禺谷,也就是日落的地方,因此他們可能是選擇向西遷徙。所以,所謂的夸父逐日其實是夸父依據太陽墜落的方向進行遷徙,遷徙的目的是為了尋找水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夸父真正追逐的不是太陽,而是水。關於夸父死因的解釋將進一步説明這個觀點。

夸父是渴死的、同時又是被應龍殺死的,這看似矛盾的記載曾經讓我們糾結了上千年。然而,仔細分析,這兩個死因並不矛盾。殺死夸父的是應龍,應龍是黃帝的下屬,他所管轄的恰恰是水。從《山海經》的“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可知,應龍在哪裏,哪裏就有充沛的水,夸父是被控制水的人(或神)殺死的。應龍控制了水,夸父得不到水,所以渴死,當然也就可以説是應龍殺死了夸父,而其真實的含義是:應龍部落打敗了夸父部落。第一種死因,夸父是因為失去水源而死的,第二個死因是説明讓夸父失去水源的人是應龍,兩者其實一點也不矛盾。

根據《山海經》的描述,應龍是先殺死蚩尤然後才殺死夸父的,那麼,應龍是怎樣殺死蚩尤的?蚩尤是炎帝的殘部,黃帝與蚩尤曾經在涿鹿發生過一次大戰,《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這是一次非常激烈的戰役,《山海經》的描述也非常精彩,通過這個神話,我們可以看到應龍的作戰方式是“蓄水”,這很有意思,“蓄水”不是水攻,而應該是截斷水源,否則,很難理解“蓄水”如何用於作戰;而蚩尤的應對則是“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從兩者的攻防可以看出,蚩尤只不過是通過祈雨來解決飲水問題,以此來瓦解應龍“蓄水”的圖謀。最後,黃帝派了天女魃,魃是何方神聖?魃是旱神,所過之處“赤地千里,滴水全無”,這樣蚩尤的降雨也斷了(雨止),所以最終蚩尤大敗。

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抽絲剝繭,漸漸顯露出其本來面目,不過是水源的爭鬥:應龍蓄水;蚩尤降雨;魃致使乾旱無雨;最終蚩尤無水而敗。所以説,應龍殺死蚩尤,蚩尤也是渴死的,這與應龍殺死夸父、夸父也是渴死的一樣,所以《山海經》才將兩件事情一併提起。至此,夸父之死已經真相大白,夸父的兩個死因只是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而已。應龍先後戰勝蚩尤與夸父兩個部族,使用的是同樣的方法。回過頭來,再看看夸父逐日的故事,很明顯,夸父追逐的應該是水、而不是太陽了。

作品鑑賞 篇四

《夸父逐日》的主題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圖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縛以及對生命永恆的渴求。

遠古先民,通過幻想、想象與逐日等神話來表現他們對生命——時間——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類生命,強烈地嚮往永恆的時光。有限的個體生命,“飽嘗”時光流逝帶來的痛苦。人類為追求永恆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絕奮鬥。

夸父逐日 篇五

先秦:佚名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故事典故 篇六

典故之一

夸父與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飲③,飲於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飲大澤⑤。未至⑧,道渴⑨而死⑥。棄⑩其杖,化為鄧林⑦。——《山海經·海外北經》

典故之二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③,赴飲河、渭。河、渭④不足,將走北飲大澤⑤。未至⑧,道渴⑨而死⑥。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裏焉。——《列子·湯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5nm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