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語文學習方法(多篇)

語文學習方法(多篇)

語文學習方法(多篇)

語文學習方法 篇一

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古人就很重視積累。

荀子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韓愈説:“俱收並蓄,待用無遺。”。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麼重要

近幾年大學聯考語文卷,字音、字形、詞義、實詞、虛詞、病句、名句等基礎知識部分直接考查知識積累的題目佔了很大的分數,此外,在文言文翻譯、現代文閲讀中,有許多題目都是需要學生激活積累才能完成的。因此,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

一是摘抄,

二是背誦,

三是記憶,

四是訓練。

此處就不多加贅述。

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篇二

高效聽課方法: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説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着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傾聽很容易放鬆,能記住幾點,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快速整理記憶。

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否則,問題會積累得越來越多,最終我們將不得不等待迎接“三不四”的考試分數。

高效記憶方法:

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比如:把需要記憶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温習、掌握。同時,學會將新知識與你所學到的知識聯繫起來,不斷地融合和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複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具體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快速閲讀是一種高效的閲讀學習方法,其訓練有助於激活我們的“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閲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閲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後,在閲讀文章中,可以快速提取材料的關鍵點,促進整理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閲讀速度快,還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便於做其他事情。具體學習可以: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件。

學習思維映射,思維映射是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一種方式,也是一種高效整理和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裏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然而,學習思維圖並靈活運用並不容易。這需要很長時間。前面説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件"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學習。

總結提升方法:

4、學會總結。

一是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當你正確地看待成績時,你才不會被他們矇住眼睛,而是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和背後的祕密。

二是總結考試的成功與失敗,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這是考試結束後總結的中心任務。當然,學習取決於努力的過程,但分數是知識和技能的象徵之一。辛勤工作的過程是否合理經常反映在分數上。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

三是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高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篇三

一。課前預習法:

預習很重要,你只有課前預習了,才能提前瞭解課文內容。怎樣預習才算到位?

1、預習之前準備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詞過關。這樣方便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2、標自然段。

3、熟讀課文三遍(以上)。

4、概述課文大致內容,瞭解中心思想。

5、課後題試着做一做,最好不用參考書,這樣能提高閲讀能力,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課後在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解決。

二。上課聽講法:

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學會傾聽的人走到哪裏都會得到別人的讚賞。培養聽力首先從聽課開始:

1、老師講課時,不要東張西望,要集中精神這是培養聽力的第一步。

2、耳朵邊聽要邊記重點,這樣方便回家、考試前的複習(筆記最好記書上)。

3、同學回答問題時,不要插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改善自己的不足。即使同學回答得不夠完美,也等同學説完再補充。

三。課後複習法:

我個人認為複習沒預習重要,你預習做好了 國中學習方法,複習起來就自然跟着容易:

1、複習也要拿筆,第二次看要又有收穫,把第二次的收穫和看法另外寫下來。

2、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要“一目十行”,要同時記重點、生字等知識內容。

四。課外閲讀法:

閲讀是學習的重點,多閲讀能提高我們自身的閲讀能力、寫作能力。

1、選書。選一本好書也是一個人的能力。

2、閲讀時拿一支筆,在讀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句畫出來,不一定要背下來,只要瞭解一些句型,恰當的運用到作文中去。

3、摘抄就是把你畫記的那些好詞好句摘抄下來。摘抄和閲讀又不一樣,它要更深一層。摘抄的內容,語言優美是不夠的,有時一些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也能寫下來、記下來。

4、課外積累的多,課內閲讀你自然得心應手。

語文學習方法 篇四

語文學習方法

1、如何學習語文: 不僅僅要背誦那些文學常識、課文,這只是個步驟,應該從更大的角度上學“大語文”。

1)多讀書:也不一定要看魯迅、矛盾的小説,並不一定會有效果的。多讀是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的。讀文章時一定要注意它的內涵。整個高中期間,“我”都反覆看課文上的文章,將精彩之處做上標記,寫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練習協作,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不管是雜文、散文,還是小説,都可以寫,寫完了要反覆修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要多思考,學而不思則惘。

3)多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4)語文的習題訓練:並不是多多益善,做題是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如果要做一項如何學習語文的問卷調查,大概會有不少於80%的學生覺得語文學習猶如老虎吃天無處下爪,縱然是足踏登雲梯身在摩天嶺,也難以找到入門之路。產生這種認識的原因,固然是語文這塊“天”實在是無邊無垠,寥廓曠邈,它涵蓋了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可以説生活的空間有多廣,語文的天地就有多大,正如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涅斯所言:“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另一方面恐怕與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無關係。因為當前學生中存在着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漫不經心,懶散無為,認為語文學習就是那麼回事學了長進不大,不學也不會考不及格,與其白花功夫作無謂的付出,不如痛痛快快地學其它課程。另一種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不願做細緻瑣碎的積累工作,企圖一日吃個胖子,幻想着一朝一夕十天半月語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不克服這兩種心理,要學好語文恐怕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具體可歸納為“三步曲”(理解—識記—運用)

一理解:語文學習固然要多看課外書籍,多讀好文章,多看報紙,甚至標語、廣告,古人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多頻道、全天候地接收外來信息,但是有些同學因為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進中學默寫國小學過的古詩“每逢佳節倍思親”,“倍”會寫成“備”、“被”,“渭城朝雨輕塵”,“輕塵”會寫成“清晨”,我想如果學生真正懂得這句詩的意思,是不會產生這種錯誤的。為什麼現在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詞義是主要原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教學,無疑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識記: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前學後忘,學期剛開始教的內容到中途就忘卻了,時過境遷就不再有什麼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沒有用心去讀用心去記,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頌外必要的還要做筆記,好記心不及爛筆頭,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師有一條重要的讀書經驗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現在要求學生課外閲讀要寫讀書雜記,也正是出於這一原因,這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

三運用:俗話説“學以致用”,從某種意義上説,知識積累的多少和運用的好壞,都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現在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是學歸學,寫歸寫,把學與寫絕然分開,不會模仿名篇的構思佈局,學了那麼多優美的詞語不會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裏去,文章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學與用是相輔相存的,常用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而學又為寫提供了源頭活水。

學語文難,難在需要你持之以恆地積累,難在必須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運用“理解、識記、運用”的方法,堅持多看、多思、多寫,做生活的有心人,那麼閲讀和寫作能力是會逐步提高的。

高效學語文的方法

一、活用錯題本

[誤區]“活用錯題本=錯題摘抄?”

“No!”很多同學,都很聰明,但並不智慧。同樣的學習時間,但是知識掌握情況卻千差萬別,那便是“死學”和“活學”的區別了。

活用錯題本,讓我們學習由事倍功半,變成事半功倍。而何謂“活用”呢?很多同學都有做錯題的習慣,但僅僅把錯題整理做成了“錯題摘抄本”。這道題錯了,好,下次題型一變,繼續錯,好,錯題本又可以增加內容了(心中那個滿足啊~)。於是,考前捧着厚厚的錯題本,以表示自己曾有多用功、多刻苦。當成績慘不忍睹,想想自己付出那麼多(起碼錯題本是足夠的厚),得到的分數那個冤啊!

這樣的“錯題摘抄”其實壓根就是死學,把自己累得半死,沒有把知識掌握好,真心是不會“偷懶”。活用錯題本,就是活化知識,把問題逐個突破。

活用方法有三:

1、串聯知識。用活頁本整理錯題,可以及時補充,把知識進行串聯,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2、有的放矢。從錯題整理中,找到自己的短板,把複習的重點放在加長短板上。

3、分析和總結。把錯題進行整理,不斷補充變式題,比較類似題型的變化,總結方法。

二、知識整合

[誤區]“備考就是要對每個知識點進行單打獨鬥?”

“No!”知識點從來都不是零散、單一的,大學聯考備考其實就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整合的過程。目的在於“把厚書讀薄”。歸納整合不是進行知識的簡單堆積,而是為了找出知識的本質規律及其內在聯繫,從而提高自身對知識的理性把握。古人曰“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日損,幾近於道”,就是這個道理。

第一點講到的活用錯題本,其實就是整合的方法之一,有效運用錯題本,可以進行基礎知識、閲讀技法的整合。

而古詩文的整合,可以從內容、主題、類型、作者等角度入手。以下的案例供同學們參考: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一、善於運用聯想和想象

聯想和想象伴隨學習語文的始終,聽、説、讀、寫都離不開聯想和想象。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聯想起我們學過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詩句,還可以通過想象在頭腦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景。我們經過聯想與想象,可以豐富學習的內容,還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甚至可以對文章進行加工處理。

二、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你學習、發現、思考、討論。我們要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大膽置疑。課堂上,我們若不願動腦筋,坐等老師的答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收穫。車爾尼雪夫斯基説:"老師是對手,而不是模本,否則永不能青出於籃"。一篇文章,老師有老師的理解。老師的理解融入了教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師的話也好,教參的話也好,都是一家之言。我們學生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這理解之中融入了我們自己的知識和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説不定我們自己的理解更好。課堂上我們若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一定很高興,因為他希望與我們進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既可以激活我們的思維,還可以鍛鍊我們的多種能力。所以,我建議同學們多思考,多提問,多設計,使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活動,活動,活躍的人願意動,不活躍的人動了就會活。

三、養成自控式學習習慣

培根説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自控式學習習慣是指在自控式學習活動中,由於重複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內在需要的學習行為方式,是在一定情境中不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督而能自動學習的行為傾向。它雖然屬於非智力因素,並不直接參與智慧活動,但在智慧活動中具有動力和調節效能,屬於意志活動範疇。語文學習尤其要有這種習慣,如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範、獨立完成作業、制訂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

語文學習的方法很多,我只向同學們介紹這三種,希望大家掌握好這三種方法,並琢磨、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有了好方法,加上勤奮,還怕學不到知識嗎?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要忽視了方法。不過,我最後還得補充一句:不是每種方法都對你管用,要學好語文,你得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

語文最佳學習方法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 篇五

一、積累的習慣。

從大學聯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對學好高中語文確實重要。積累也是大學聯考應試的需要。因此,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根據《考試説明》和大學聯考試卷的命題點,積累的內容主要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積累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2。積累文言實詞

3。積累古詩文名篇。

4。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5。答題技巧。

二、閲讀的習慣

閲讀能力將是未來大學聯考語文重點考察的核心能力,這項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閲讀習慣的培養絕非一日之功,因此高中生應建立對閲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寫作的習慣

總之,同學們要想語文實現逆襲,可以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語文學習計劃,從積累、讀書、作文入手,反覆的練習,長期堅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語文學習方法 篇六

語文,是我們中國的母語,不把語文學好是不能學別的科目的。但是,我們還是有些同學語文學習成績不高,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學習方法。

説起我最得意的學習方法,那就是玩中學學中玩。在考試之前,大家一定會讓自己做一大堆課外題目,讓我們心不甘情不願的學習。我就不是這樣的,在考試前一自己喜歡的作文書或課外書來代替課外題目或參考書,把課內課外的知識全部複習一遍,想想課文的提綱,思考作者的思路,一經整理,就可以玩兒了,記得還很準,很快,不需要再花就是要多看課外書籍,從而豐富了自己的詞彙和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2、多讀:就是要多讀課文,對自己學習的知識加以鞏固,也能從課文中明白課文的中心,對掌握課文是非常有利的。

3、多寫,就是要多寫作,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4、多思:在背書的同時,也要進行思考,思考這個句子的意思。

5、多練:可説是幫助記憶的好方法,同時也可以擴展你的知識面。

6、多問:在學習方面,有不懂的問題就要善於向他人請教,要做到不恥下問。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除了做到這“六多”,認真聽課才是學習的核心。聽課時應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跟着老師的思路走,積極舉手發言。上課時不能開小差,切忌一邊説話一邊聽講。聽講時要注意記筆記,不要等老師説把這句話記下了才動筆。總之,聽講要做到“五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

“六多”“五到”是我學習語文的學習方法,但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止這些,大家應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成績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語文學習方法 篇七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語數外一直都是伴隨着孩子們在學校裏的必學科目,很多孩子在語文方面下的功夫都比其他兩科要少,那怎樣學好語文呢,今天老師總結了一些小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下。

學習語文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你學習質量的好壞。

《禮記》中説“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們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們的學習之中。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則又給我們敲響了要“學”“思”結合的警鐘。“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有許多的名人對學習做出了總結,我們不妨一試(但不可盲目)。

其實,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從學習中去總結,比如説,在一個幽靜的地方,我們不妨坐下靜靜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類,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還增深了印象。如果説好的學習習慣是一位獨具匠心的建築師,那好的學習方法則是精美實用的建築材料。

■通常情況下,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

多讀,就是反覆讀。據説,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説,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推薦一定要訂閲《語文報》,這份報紙讓人受益匪淺。拿到報紙,每一篇文章都能仔細的去閲讀,準備一個本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記下來。

強記,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頭”不無道理。

語文學習方法 篇八

要答好現代文閲讀題,除了要有必要的基礎知識和課內外閲讀量的積累外,掌握一些科學有效的方法也十分必要,現介紹一種五步答題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飛馬觀花。即拿到一篇閲讀材料後,首先以最快的速度瀏覽材料的標題、作者、寫作時間、文段出處、內容註釋和各試題題幹,在頭腦中對材料的背景、文體、內容範圍和考試要求等形成總體印象,從而把整個閲讀理解過程放在一個整體氛圍中。做到這一步,不僅能提高閲讀理解速度,而且能提高材料理解的準確度,避免望文生義。

第二步:跑馬觀花。這是在明白了閲讀材料的背景、文體、話題、內容範圍和考試要求之後,用跑馬觀花、一目兩三行的速度快速閲讀全文的一步。通過這一步,要了解材料的話題對象、具體內容和行文思路。如果是記敍文,則要通過這一步明確記敍的對象、事件及其前因後果,勾畫出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抒情議論性語句、材料中反覆強調的句子和考題中涉及到的語句,在頭腦中初步概括出文段中心;如果是議論文,則要通過這一步明確材料的論題、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論證方法;如果是説明文,則要通過這一步明確説明對象、對象特徵、説明步驟、説明方法、説明目的和説明語言的特色。不管哪種文體,都要高度重視“首尾段”、“段首尾”和過渡段,都要高度重視“首先”、“其次”、“總之”、“縱觀”、“同樣”、“一方面”、“另一方面”、“綜上所述”、“總而言之”等等表領屬或概括的詞語,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是信息的集中地帶,是理解一篇文章行文思路以及篇段內容的關鍵所在。“跑馬觀花”一步,目的是對閲讀材料的整體形成初步認知,明確材料的信息分佈,明確要對材料進行深入理解應抓住的重點。

第三步:下馬觀花。這一步是利用前兩步所獲取的信息,結合具體考題,有針對性地推敲、理解相關詞、句、段,作出答題抉擇的一步。閲讀試題的設計一般是按由局部材料的理解到整體信息的把握順序排列的,即首先考查考生從局部材料中正確提取信息的能力(詞、句、段信息挖掘),然後再考查考生對材料進行整體把握的能力(一般是最後兩題)。“下馬觀花”是推敲、理解、把握局部信息的階段。那麼,怎樣進行 “下馬觀花”呢?我認為,應緊密結合考題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1)找準與具體考題緊密相關的關鍵詞、句、段,然後聯繫上下文仔細分析、推敲,弄清這些詞、句、段所涉及的對象、話題、背景和修飾限制性詞句,把詞、句、段的理解放在一個具體語境中來進行。

(2)要善於把握信息的強調方式。整篇材料的重要信息往往在首尾段中,一段材料的重要信息常常在段首尾裏,篇段的理解要高度重視“跑馬觀花”中所提到的重要詞語後面的內容;複句材料的強調重心一般在後一分句,問句的強調重心在於對問題的回答,倒置句的強調內容是被倒置的成分,句子中凡用逗號隔開的成分一般都是強調內容。

(3)緊扣中心和話題,準確挖掘隱含信息。根據需要,材料中的一些信息的表達不用直言方式,而是把要表達的意思隱藏在字裏行間,因此考生必須能夠透過字面去領悟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即理解材料語言的“話中之話”“弦外之音”。語言使用中體現隱含信息的主要形式有比喻、比擬、誇張、象徵、引用、反語、委婉説法、刻意描寫等等,要準確理解語言的隱含信息,就必須緊緊抓住語言的字面意思和所涉及字面對象的特徵緊扣材料中心和話題(或敍説對象)進行認真的分析、推敲。

(4)重視科技説明文的説明對象的存在條件和存在狀態。科技説明文的説明對象是已然狀態、將然狀態還是科學推理是考生容易忽視的地方,也是大學聯考檢測準確獲取信息、篩選信息的常考點。對科技説明文的理解必須將説明對象置於一定條件、一定存在狀態下來理解。

第四步:走馬觀花。這一步是在完成局部信息把握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閲讀全文,對全文進行整體理解、整體把握的階段。“下馬觀花”中,我們完成了對局部信息的把握,把握了局部信息,為我們正確歸納全文中心,理解結構層次、表達技巧、選材特點和評鑑思想內容等作好了充分準備。但要準確把握整體信息,我們還必須站在全文的高度去對材料進行“走馬觀花”似的快速閲讀,把局部信息認真加以梳理、綜合、概括,使之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並根據題的要求進行求證,這樣才能保證所提取的整體信息的可靠性。歸納中心、評鑑思想內容要極其重視首位段、段首位的議論抒情語言和感情色彩濃厚的敍述描寫性語言,在頭腦中形成全文的內容系統;理解結構層次,頭腦中必須有清晰的全文行文脈絡;表達技巧評析和信息篩選,頭腦中必須有全文的選材特點、作者構思、語言風格等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是否準確可靠,走馬觀花一步必不可少。

第五步:回馬觀花。這是完成從局部到整體的閲讀理解後,回過頭來用所獲取的整體和局部的信息進一步推敲、求證答題是否準確、完整的階段。答題中提取的局部信息是否準確,需要用整體信息的事理邏輯來推導驗證;整體信息的理解是否完整全面,需要用局部信息來歸納求證,二者相輔相成。回馬觀花一步,可以儘量減少和消除答題中的失誤,幫助考生儘可能準確地完整地理解材料。

總之,“五步法”是一種較實用的閲讀答題法,它能有效提高閲讀速度和答題的準確性。

篇二: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思維輻射思維

孔夫子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可見,學習中的“舉一反三”是至關重要的,而拓展性思維——輻射思維,即有“舉一隅”“以三隅反”的功效。

譬如授冰心的《小桔燈》一文,在第十四自然段涉及到“朦朧”一詞,倘若只解釋為“光線微弱”或“模模糊糊”一帶而過,就只能瞭解這一個“朦朧”,而對別的同音“méng lóng” 就極易產生混淆,用起來,就有可能張冠李戴,假如進行異向思維,幅射面大一些思維,便可引出若干同變形似的詞來:“朦朧”,原指月光不明,《小桔燈》中借指“燈光”不明;而“??”,則指日光不明瞭:“蒙?”與“??”,儘管二體結構有差異,但含義卻相同,即:“快要睡着或剛醒時,兩眼半開半閉,看東西模糊的樣子。”這樣,對四組讀音相同的“ménglóng”就有了清晰地瞭解。

為何説《詩經》是我國詩歌的光輝起點?

相傳,我國古代有“采詩”的制度。遠在堯、舜、禹、夏、商、周的時代,朝廷就設有專門采詩的官員,每年的正月或者八月,在民間徵集羣眾口頭流行的歌謠,然後把採集

來的歌謠獻給樂官太師,樂官再配上樂譜,演唱給天子聽。天子則依靠這些詩歌體察風土人情,瞭解民間疾苦以及老百姓對朝廷政治設施的反映和意見。《詩經》就是周代樂官們收集並經過加工整理的歌謠,它前後醖釀了五百多年,並且被不斷地潤色和刪減,精心編選,分門別類,按“風”(民間詩歌)、“雅”(貴族官吏詩歌)、“頌”(宗廟祭祀詩歌)三大類,進行加工整理,最後選出三百零五首,編成一部詩歌總集。當時,這部詩歌總集就叫《詩》,或按其詩篇之整數,稱《詩三百》。

春秋時代,羣雄並起,各諸侯之間,交往頻繁。許多王侯貴族、公卿大夫,為加強自己的外交辭令,使語言含蓄婉轉且優美動人,常常借用詩句來表達意見和態度。這種風氣越演越烈,以至一時形成風氣,上層人物説話辦事,多引詩傳情達意,證其得失,否則就覺得大失面子。

《左傳》襄公十六年還記載,晉平公即位不久,一次大宴諸侯,讓赴宴的諸位大夫,賦詩並配樂舞,還提出“詩歌必類”,即要求所賦詩歌,應符合宴會內容。誰知齊國大夫高厚,賦詩“不類”,晉大夫荀偃立即拍案而起,怒聲喝道:“諸侯有異志矣!”認為齊國有叛逆之心,於是和赴宴的其他大夫盟誓:“同討不庭!”只因賦詩不當,幾乎引發一場大禍,可見稔熟《詩》在春秋時期,是何等重要!據後人統計,一部《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政治、外交活動時,引詩之句,竟達二百五十條,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出自《詩三百》。

正是在如此時代氛圍中,孔子對《詩》推崇備至,不只授徒講學,把它作為主要課本,還多次對兒子説:“不學詩,無以言”。到了漢代,朝廷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開創者孔子的地位,一下子被抬得很高,直至奉為“聖人”。愛屋及烏,孔子推祟的《詩》,也被看作重要經典,因而出現了《詩經》這一名稱,並廣為流傳,沿用至今。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的光輝起點。它是中國上古時代社會生活的藝術反映,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兩千多年來,《詩經》如巨眼噴泉,一直流澤和滋潤着中國詩歌這條源遠流長的長江大河,哺育着眾多才華卓絕的文人墨客。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一份寶貴遺產,而且早在古代就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十八世紀時,還傳播到了歐洲,時至今日,世界上各種主要文字,都有了《詩經》的翻譯本。《詩經》已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財富。

語文學習方法 篇九

怎麼學好語文?究竟有哪些方法?這是很多同學家長一直想要問明白的問題。問過很多次,講過很多次,都有些零碎不完整。我想,該做一個全面的整理。終於有一刻,我覺得自己能夠把這些表達清楚,遂緊急行文。

眾所周知,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漸變的過程,靠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語文的學習尤其如此。

然萬事萬物皆有其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無功而返。語文亦然。

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大部分語文學得好的人都如是説。那麼,語文究竟是怎麼得法的呢?是怎樣成為會者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深入全面探討這個問題。

圖難於其易。相信每一位語文的初學者在當初剛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都感覺語文不難,多簡單啊,每天就學那麼幾個漢字。後來循序漸進也不難,因為每天學的內容都是可以在當天吸收和消化的,學習的內容由此觀之:不難。

難的是,學習是一個積累的持續的過程。很多人在持續的環節中出了問題,沒有把每天原本簡單的東西吸收進來:或許是偷懶,或許覺得內容太少不值一學,或許是忙於其他的事。天下難事必作於易。長期下來,各種原因的困擾導致我們落下越來越多,最後造成了很大差距,語文的提高成了難事。

再有一種天天學語文卻總是學不好的同學,必然也有困惑:事倍功半,何也?其實,我們忽略了:這個長期積累、持之以恆本身是一種模式,而不是方法,或者不是確切的方法。

問題的根源找到了。是長期的細微差距積累下來導致了大的差距。這個差距或是由於自己什麼都沒幹,偷懶,或是由於自己的方法不得當,雖持之以恆卻難見效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此言甚有道理。讀的書多了,許多詞彙、搭配、語義、文章構架、描寫方法等就都見得多了,見得多了就熟,熟能生巧,巧能創新,故而下筆如有神。問題是現在很多人號稱已破萬卷,未見有神。問題有二:一是對萬卷理解有誤。大家都知道古文中萬常常是概數,代指很多。這裏會很多人沒有讀到該讀的數量。每個人的悟性不一樣,獲得靈感和竅門所需要的積累量也不一樣。可能有的人需要百卷,有的人需要千卷,果真萬卷,再沒有神,謂之奇人可也。二是讀書的方式有誤。有的人瀏覽,有的人精讀,有的人不僅熟讀還背誦,有的人背誦之後還與人探討交流心得,到大庭廣眾下朗誦演講,可見,讀的方式不一樣,效果自然千差萬別。

這是強調積累的重要性。積累是必要的,該如何積累呢?上一段中我們看到,積累的量多了,會使我們有更多的知識積累:語法字詞、文學常識、文章構架等。這些是需要我們在積累的過程中學到的。

最容易在閲讀中積累的是字詞,不好積累的是如何把握文章脈絡,領會深層含義,進而自己能寫出好的文章。對於會閲讀的人,做到這些非常簡單。有些閲讀以娛樂為目的的人,不存在這樣的目標。這裏,我們着重探討學生該以什麼為目的及注意什麼。

學生閲讀首先需要有興趣,願意讀。不是可以逼着自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狀態好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效率會格外提高,對知識吸收的能力也相當非凡。故而在自己學習疲憊想要看書休息的時候,讀書是不錯的選擇:既感興趣放鬆身心,又積累知識獲得收益,何樂而不為?

其次是讀書習慣的養成。妙的讀書習慣在於適合自己。這個適合自己不是最適合自己放鬆休息,是指既能一定程度的放鬆休息,又能最佳狀態的吸收知識。好文章可以細讀詳讀甚至背誦,一般的文章則可觀其大略,取精華棄糟粕可也。時間上則可以每週專門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作為對自己的獎勵。此外,隨時帶一本書,在等待的時候看書絕對是一種享受。

第三是書的選擇。作為中國小生,要廣泛閲讀中外名著,言情小説、不良的(注:這三個字後加的)武俠小説要堅決摒棄。中國小階段是一個人開闊視野,形成人生觀的關鍵時期,接受正面的知識和教育會使我們終身受益。

第四是注意順序,在適當的階段看適當的書。要循序漸進,不可揠苗助長。死啃硬讀目前自己還讀不懂的書,是享受不到讀書樂趣的。樂趣被破壞,就不好再培養,慎之。

量的積累已經夠了,如何能夠發揮出來呢?

字詞語法容易掌握,最關鍵的是閲讀和作文。作為讀者,掌握文章大意是沒有問題的,但能否做好細節性題目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為作者,也不會把文章寫到別人都看不懂的地步,這樣的文章也不會是好文章。要掌握解題的辦法,一是要有足夠的積累,使自己在理解文章方面儘量深刻,另一方面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和技巧。這也不難,總體而言題型和和技巧一一對應,只要記住幾個固定方法,以後自然越用越熟,可臻化境。等到這些套路方法都熟悉了,又可以創新了,答題時新意頻出,自然會贏得青睞。從最初不能掌握方法,到熟練掌握方法,再到自己創造方法,這是一個順序和過程。到最後自己創造方法的時候,就是靈感頻發的時候,這是以熟悉普遍方法為基礎的,由於不遵守普遍的原來的方法,我們稱此時叫做無法。無法勝有法,這個無法不是沒有經過學習的無法,而是經過努力和淬鍊之後的另一層高度創新的境界!這種境界裏,一切的技巧運用隨心所欲,流暢自然。

作文亦然。下筆如有神。原本不懂任何作文技巧,不知如何下筆,到後來陸續學會了一些方法,這些技巧和積累就很多了,需要我們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當我們按照一定的寫作方法能夠寫出不錯文章的時候,另一層境界就快到了。這層境界也是無法。就是作者行文過程中不按常理的寫作方法,而是行雲流水,揮灑自如,表面看似無法,細細斟酌每一個字眼卻都嚴格遵守了各種寫作方法,甚至還有所超越和創新。這就是作文的無法境界。整體的文章並不是事先佈置的,而是自然流暢的運用各種手法表達出自己的所想所感,表達過程中各種手法活靈活現,遂成美文。

我們會感歎做閲讀題時那些大師級的文章如此精妙。如何寫成的呢?絕不是事先安排好佈局,然後再一點一點勾勒進去。而是靈感所至,情真意切,各種表現手法和技巧信手拈來,如影隨形,呼之即到,一氣呵成。再加上後來的修改潤色,自然成為不朽名篇。我們在鑑賞和分析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些大師們靈活的表現手法和各種技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無法,才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但要無法,必須先有法。所以,我們得耐下心來,一步一步分析做題,廣泛練習,努力使我們見多識廣,量變終將引爆質變。所有的技巧和方法都可以將我們帶入無法的境界。

得無法境界者,學習是極大的樂趣。

走進題海,走出題海。其它科目的學習也是這個道理。

謹為此文,願對諸學子有所助益。

語文的學習,是對自己的一種修煉。文如其人,所以,要終生努力的去修煉。

語文學習方法 篇十

一、科目複習時間規劃

語文是大學聯考的第一門,作為我們的母語,也是比較容易拿分數的一門,當然了,想拿高分也是不太容易的,這對閲讀、作文的要求很大,但110分以上卻不難。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讀,無疑是複習語文的最佳時機。一般學校會組織每個班的語文早讀,在早讀上,我們以背誦為主,內容包括一些文言文、唐詩宋詞之類。背誦完畢後可以自己給自己檢驗一下,也就是默寫,順便查找出自己不會寫的字或是容易寫錯的字。總之,早讀要專心,要充分利用這個記憶裏最佳時間段。

其餘時間,除了做一些練習題,可以翻閲一些滿分作文之類。

在回家的路上,不管是哪種交通方式,都不妨礙你背誦,所以可以利用這些細碎時間來鞏固你今天所背的東西。舉一反三,洗澡、上廁所的時候也可以。

二、科目學習方法

語文考試,有的分是一定要拿下的:比如默寫和成語題;有的是要靠平時積累和臨場發揮的:比如閲讀和作文;有的是要靠做題的量來決定的:比如語病題。它們的共同點是要有一定的語文基礎,要多積累、多見識,所以平時要留出專門複習語文的時間,不要因為是母語所以就忽略。

根據國家政策,語文考試的分值會增大,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們首先要提高對語文的重視,然後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

對於背誦類的題,沒有什麼好方法,就是背。

不過,背誦也是要講究技巧的。乾巴巴地背、不動腦子只動嘴是最沒有效率的一種,而且還乾燥無趣。對於背誦,首先一定要讀順,要很流利,這是通用原則。我推薦給大家幾種記憶方法:一是在讀的過程中去還原語境,瞭解這篇文章講的是什麼意思,作者發生了哪些事,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樣,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帶入原文,還有一些特殊用法如賓語前置、使動用法要特別留意一下,這既是背誦時容易出錯的地方,也是文言文閲讀的考點,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二是去想像一下當時的畫面,並把它看成一個短劇,按步驟記住。以《記承天寺夜遊》為例,你是導演,主人公是蘇軾,他被貶了,大晚上的睡不着覺,忽然見月色正好,就出來溜達,結果正好他的好朋友張懷民也還沒睡覺,倆人就一塊賞月。然後鏡頭轉向周圍的風景,再轉向地面:月光盪漾,月影婆娑,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在月光下分外美麗。見此美景,二人頓時心胸開闊:風景時時有,只是缺少一位欣賞的人。現在有同伴陪我一同欣賞,多麼美好啊,然後劇終。用這樣的方法,順理成章地就把故事捋了一遍,想不記住都難。

對於積累要求很高的一些題,比如成語、語病方面,我的建議是把見到的都用一個專門的本子記下來,可以給自己規定一個量,比如每天記五個成語、三種語病,切忌獅子大張口一天背好幾十個甚至上百,貪多嚼不爛,今天記住了明天就會忘掉,還是細水長流比較好,也不會給自己造成負擔,抽個時間就看一下,輕鬆又方便。欲速則不達,所以要鍛鍊自己的耐心,同時也要堅持。

對於閲讀題,題量是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做多了之後就會發現一些答題的。套路。比如經常會問“你如何理解文中的某某句話或某某詞語”,在做了很多類似題並且和標準答案案對過之後你就會發現無非就那麼幾步:這句話或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在本文中是什麼意思,作業藉此想表達什麼思想,最後體現出作者的什麼感情。所以,在每次月考和週考之後,要對着卷子去思考,成績已經是過去,但經驗確是一直在積累的。

對於作文題,審題是關鍵,是重中之重。現在大部分是滿分六十分的材料作文題,材料中想表達的意思搞明白了,作文四十分以上就沒有懸念了;作文的立意和材料對上了,四十五分以上即沒有懸念了;然後文筆再精煉一些、優美一些、多用些修辭手法、適當舉幾個例子,五十分左右就沒有問題了。多看一些滿分作文,其中特別好的句子就摘抄下來,到時候套用一下,自然是有好處的。

三、推薦教材和輔導班

語文輔導班一般都比較少,而且就算去了講的東西和上課講的也差不多,所以建議剩下那個時間多背幾篇古文,多看幾篇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7mm9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