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範本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範本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範本

好的倡議書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倡議書的場合越來越多,相信寫倡議書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關於一些拾金不昧的倡議書,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1

同學們: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説起這個話題,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在我的身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年前的一個傍晚,我放學回家,上樓梯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在樓梯上躺着兩張鈔票,一張 50 元,一張 10 元。

我頓時眼睛一亮,三步並做兩部,把錢緊緊地握在手中,心裏高興得咚咚直跳。

60 元錢啊,對我來説,可是一大筆的財富呢!巧克力、漢堡包、奶油餅乾、高級鉛筆盒……一股腦地湧進我的腦海。

我跑回家,告訴媽媽這個驚人的喜訊,沒想到媽媽並不高興,反而給我分析説這錢一定是鄰居家丟的,動員我還給人家。

我一聽就把嘴噘起來了,一百個不願意,這錢是我撿來的,又不是偷來的,有什麼不光彩的?媽媽給我講了一大堆道理,我都聽不進去。

第二天,媽媽又給我帶回一本書來。

我十分喜歡讀書,便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原來,這是一本《中華五千年美德叢書》。

當我讀到《許衡不吃無主之梨》時,我深深地被打動了。

故事講的是元朝學者許衡一次和同伴趕路,烈日當頭,走得口渴難耐,突然前方有一片梨樹林,黃澄澄的.梨兒掛滿枝頭,讓人垂涎三尺,同伴們紛紛上樹吃梨,只有許衡坐在樹下不動。

同伴們勸他説:“這裏附近沒有人家。

這梨是沒有主人的,吃吃又有何妨?”許衡卻説:“梨無主,心有主。

意思是説:梨兒即使沒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不是自己的東西,我是不能據為己有的。

比比許衡,想想自己,我認識到自己的確做錯了,於是主動要求媽媽把錢還給人家。

錢果然是鄰居家丟的。

同學們,古人云:“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拾到別人的錢物,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的損失和心情,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是一種羞恥。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羞恥,那將是一個人墮落的開始,對於一個民族來説,則是一個民族沉淪的開始。

所以,同學們,拾到錢物而據為己有,看似一件小事,其實是一件大事,以後我們再也不要去做這樣的事了。

讓我們把這句話永遠地記在心裏吧:先義後利者榮,先利後義者辱。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2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我是六(1)班的劉凱琪。今天我很榮幸站在莊嚴的國旗下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做一個拾金不昧的人》。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必須堅持並應當弘揚的高尚品德。在我們的校園中,老師偶爾會講一些關於拾金不昧的故事,那拾金不昧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拾金不昧的意思就是:拾到東西交給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交給警察或老師,絕對不自己私吞所拾錢財和物品。不僅僅是口頭説説,而且要付出實際行動。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是這投射出的確實一顆發光發亮金子般的心。一個拾金不昧的人,不僅要在言語上、行動上做到,更是要在心底裏面紮根似的意識到這種行為,這種思想,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拾金不昧的人。

實際上,我們從小就接受着,“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給警察叔叔手裏邊??”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也不乏拾金不昧的先進人物,在我們校園,各個年級也不乏拾金不昧的優秀同學,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當代有作為有理想的我們更應保持善良純真的心態,學習拾金不昧的精神,造就良好的思想道德。在學校做一名具有良好風尚的好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名拾金不昧的好羣眾。為此,六1班特向全校同學發出以下倡議:

一、服務同學,服務他人,服務社會,樂於助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在奉獻中體現自身價值,反對自私自利的行為。

二、崇尚科學,刻苦學習,抵抗社會誘惑,反對愚昧無知。

三、淨化心靈,提高個人修養,提高覺悟,反對見利忘義。

四、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反對驕奢淫逸,反對鋪張浪費。

五、自覺培養拾金不昧的意識,讓文明之花到處綻放。

同學們,拾金不昧是美德,拾金不昧是品質,拾金不昧是責任,我希望讓這個理念在我們學校中巍然成風,讓我們同心協力用實際行動為廣外肇慶外校的建設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使全校形成一個講道德、講文明、講奉獻的良好氛圍。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3

尊敬的校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王三浦,是我校七(1)班的一名學生。

今年的9月5日早上,我在回宿舍的樓梯上,拾到了300元錢,當時我毫不猶豫的把錢繳到了班主任李老師手裏,並通過學校千方百計的找到了失主!

其實長這麼大,我也是第一次拿這麼多的錢!當時我就在想丟這個錢的同學此時一定着急壞了!這三百元錢也許是這個同學一個月的生活費,也許是這個同學準備買複習資料的全部費用。作為一個來自農村孩子,我深深知道這三百元錢意味着什麼,所以當時我沒有多想什麼,就是着急着要找到這名丟錢的同學,好讓這名同學能安心、開心的在我們這美麗的校園裏讀書學習!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只是做了我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學校和老師卻給了我如此之高的榮譽!我想以此為激勵,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加熱愛祖國、更加發奮學習,爭當一名追求上進,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謝謝大家。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4

尊敬的校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每當我從電視上、報紙上看到有人拾到東西后物歸原主,我深深為他們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感動。

我默默地想:他們豈止是拾到了財物,更多的是拾到了一顆發光發亮金子般的心。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説起這個話題,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有親身經歷。

上個月三十一日中午下學,我像往常一樣高高興興和朋友一同回家。

當走到城建局宿舍時,一個黑色的錢夾映入我的眼簾。

我和朋友隨即撿了起來,環顧了一下四周,打開一看,裏面有五張百元大鈔,還有幾張卡。

我們想:失主一定很着急,於是,我們加快了步伐,小跑回家,和朋友告了別。

一到家,我就告訴媽媽這個消息。

媽媽也着急地説:“看看裏面有沒有手機號碼,如果有,趕緊給失主打電話。

”我雖然想,誰家往錢包裏放電話號碼呀!但我還是抱着一絲希望翻看了錢包。

很失望,沒有。

裏面除了錢,還有四張銀行卡、身份證!還有今天下午六點多的動車票!我和媽媽更着急了,看了看身份證,名字叫:暢晉鵬,太原人。

我和媽媽商量,下午藉助張老師的幫助,一定要儘快找到失主。

下午張老師經過電話聯繫警察,在六點之前,終於找到了失主。

我心裏懸着的大石頭終於放了下來。

同學們,古人云:“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拾到別人的錢物,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別人的損失和心情,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是一種羞恥。

所以,同學們,拾到錢物而據為己有,看似一件小事,其實是一件大事。

而後,張老師在班上表揚了我們,其實我明白,這是我應該做的,物歸原主本來就是恆古不變的道理。

而且我相信,我們161班的同學都會這樣做。

什麼是拾金不昧?顧名思義:“拾”就是撿到,“金”就是類似與金錢貴重的東西,“昧”就是不據為己有。

拾金不昧便為撿到貴重的東西不據為己有。

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優良的傳統美德:拾金不昧、尊老愛幼、見義勇為、關心弱勢羣體、節約用水……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這個世界充滿着愛。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拾金不昧的倡議書5

同學們: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説起這個話題,我是深有體會的,因為我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三個星期前,我放學後打完針,回家的路上來到地鐵站,爺爺説去麪包店買麪包,我沒什麼事幹,就左晃晃,右轉轉,東張張,西望望。突然發現不遠處地上躺着一個錢包,我頓時眼前一亮,三步並作兩步走,把錢包撿起來緊緊地握在手中。我看着來往的人羣,沒有一個人在尋找東西,都是急匆匆走過。打開錢包,發現裏面有一張身份證和一沓厚厚的鈔票!呀,這些錢可以買好多東西呢!我站在那裏等呀,等呀,沒有失主過來認領。頓時,巧克力、漢堡包、奶油餅乾、高級鉛筆盒、小玩具……一股腦地湧進我的腦海。正當我想入非非的時候,爺爺買了麪包走了過來,我連蹦帶跳跑到爺爺面前説:“爺爺!我撿到一個錢包!”爺爺用鼓勵的目光看着我,問:“沒有失主過來認領,你説該怎麼辦呢?”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許衡不吃無主之梨》,講的是元朝學者許衡一次和同伴趕路,烈日當頭,走得口渴難耐,突然前方有一片梨樹林,黃澄澄的梨兒掛滿枝頭,讓人垂涎三尺,同伴們紛紛上樹吃梨,只有許衡坐在樹下不動。同伴們勸他説:“這附近沒有人家,吃吃又有何妨?”許衡卻説:“梨兒即使沒有主人,但我的心是有主人的,不是自己的東西,我是不能據為己有的。”想到這裏,我大聲對爺爺説:“把錢包交給警察叔叔!”爺爺輕輕拍拍我的頭説:“你真是爺爺的好孫女!”爺爺又接着對我説:“失主一定特別着急,你知道嗎,有的時候身份證或其他證件比錢還重要,證件丟了會嚴重影響失主的工作和生活,有身份證在,警察叔叔會很快找到失主的!”聽了爺爺的話,我又懂了好多道理。

説話間,我和爺爺走出地鐵站,朝警察崗亭走去,爺爺叫我把錢包交給警察叔叔,我走進警務室,把錢包遞給警察叔叔説:“我撿到一個錢包!”,説完扭頭就走,警察叔叔叫住了我説:“小朋友先別走,你真棒,贈給你一個小牌子,也替那位失主謝謝你!”

我和爺爺離開警務室,看着警察叔叔送給我寫着“拾金不昧”四個字的愛心小牌子,我很開心,感覺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一件自己應該做的事。如果是大家遇到這樣的事,也一定會這樣做的!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oqozj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