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趵突泉導遊詞精品多篇

趵突泉導遊詞精品多篇

趵突泉導遊詞精品多篇

2022趵突泉導遊詞 篇一

趵突泉導遊詞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九五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成了趵突泉羣。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羣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温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説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説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轉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説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轉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

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説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説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説。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着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遊客,那裏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着“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峯”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説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温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裏,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峯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着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墻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九五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着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鈎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説,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泉城導遊詞 篇二

各位團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泉城濟南來遊玩。我非常高興有機會陪同各位在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我是大家此次泉城之旅的導遊--小李。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地方是濟南市的中心廣場,也被熱情好客的濟南人譽為"城市大客廳"的泉城廣場。各位朋友,泉城濟南素以泉為特色,兼以山、湖風景,自古以來便有"瀟灑似江南"的美譽,而泉城廣場就是把泉、山、湖有機結合在一起的一幅世大優美畫卷。廣場始建於1998年7月,歷經15個月,於1999年9月竣工。

泉城廣場東傍黑虎泉、解放閣;西依趵突泉;南望千佛山;北臨大明湖,並與昔日古城的護城河(環城公園)相伴。東西長780米,南北寬23米,佔地約17公頃(約250畝),其中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綠化面積6.3萬平方米。泉城廣場集文化娛樂、遊覽休憩、商品購物於一體,突出了以泉為主旋律,寓意"泉城風采,齊魯文化,現代都市"相融合,塑造出濟南形象工程。

泉城廣場從西向東,由趵突泉廣場、濟南名士林、泉標廣場、頤年園與童樂園、下沉廣場、四季花園、濱河廣場、荷花音樂噴泉、文化長廊、科技文化中心、銀座購物廣場十一部分組成。

濟南泉城廣場

現在我們在廣場西側下來,前面就是趵突泉廣場。它與擴建後的趵突泉公園相銜接,由趵突泉公園東門向東延而形成。現在讓我們步行穿過三座山水橋,進入趵突泉廣場。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泉城廣場"這四個鑲嵌在入口處的大字,它的背後刻有《泉城廣場記》,詳細記載了泉城廣場的籌備修建過程,泉城廣場的主題組成,泉城廣場的周邊環境及地理位置等內容。

大家看,廣場的北面就是〔廣場鴿放養處〕。它既給廣場帶來了生氣,也給休閒的人們帶來了快樂,同時也象徵着人們追求希望、渴望和平的意義。大家可以買一些鴿食來犒勞一下這些可愛的精靈們,説不準,還會有些鴿子跳到你的手上、肩上、頭上,你可以真正體會到親近自然,接近動物的真實感覺,大家不妨試一試。清晨或傍晚,許多市民都會從各地趕到此處鍛鍊身體。(跳交際舞、民族紅綢舞、太極劍、太極拳)

我們繼續往前走,前面與廣場鴿放養處相的是濟南〔名士林〕。它的創意來源於唐代詩人杜甫。在唐天寶四年,杜甫重遊大明湖,時任北海太守李邕設宴於大明湖歷下亭,杜甫寫下的《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的千古絕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海右是指濟南,歷下亭建於北魏古稱古。而這片由銀杏樹和雪松組成的茂密的樹林就是名士林。這些樹木高大挺直,寓意像傲然屹立的名士,經久而不衰。大家知道,銀杏和雪松適應性很強,病蟲害少,到了秋季樹木變黃,形成一片金黃色,給廣場的秋天帶來了別樣的景觀。地面鋪裝採用透孔耐火的地磚,沙墊層以嗇地面的透水性,有利於樹木生長。

名士林樹木佈局以草襯樹,綠樹成蔭,芳草如茵,生機盎然,漫步林間小道,清風拂面,涼爽舒適,詩情畫意,別有情趣,大家看到兩側的名士亭,小築林中,還有精巧別緻的石椅、石凳都是遊人憩息和避暑的好地方。

再往前走,就到了〔泉標廣場〕,它是整個廣場的中心。主體雕塑是一座高38米的泉標,它是由大型鋼製異型曲杆製成,重170噸,在廣場主軸與榜棚街副軸線相交之處,再現了居濟南八景――趵突騰空、鵲華煙雨、匯波晚照、明湖秋月、白雲雪霽、錦屏春曉、佛山賞菊之冠的"趵突騰空"畫面。作者是陝西雕塑院院長、著名雕塑家和書法 家王天任先生。該泉標採用純淨的天藍色,取篆書"泉"字的意向造型,用現代藝術手法加以修改,以曲線為主,並與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有機結合,上有三條曲標,塑造了三股清泉自城中拔地而起,輾轉上升、直衝雲霄、水天一色的城市景觀。

雕塑整體以曲線為主,兼容直線,方稜側面。泉標中的鈦金鋼球象徵着泉城廣場如城市中的明珠,璀璨奪目,而其兩個半球的造型,又與雕塑主題相輝映,不僅形成了動

與靜的鮮明對比,也寓意濟南這座城池如玉盤一般,承載着萬顆明珠,萬點清泉。在泉標底部的地面上,還鑲嵌着72名泉和四大泉羣(趵突泉泉羣、黑虎泉泉羣、珍珠泉泉羣、五龍潭泉羣)的名稱,並配置了72股湧泉,進一步烘托了"泉"自"城"出的奇觀,形成一道"水天一色"的城市景觀。

再往東走就到了〔下沉廣場〕。下沉廣場在泉標廣場的東鄰,佔地2.4萬平方米,既作為地下建築的出入口,又起到了豐富廣場空間的作用。這裏有兩處景觀非常引人注目,一處即是用花崗石鋪築的"山東版圖",刻畫了齊魯大地的幅員遼闊,顯示了博大精深的自然,人文內涵;另一處是"泉城攬勝"浮雕,長約10餘米,寬約1.5米,雕刻精細,入筆神化,畫龍點晴,體現了"山、泉、湖、城、河"的泉城特色,是濟南旅遊資源的縮影。自北向南,10個景點依次是:章丘百脈泉、濟南大明湖、珍珠泉、五龍潭、趵突泉、解放閣、黑虎泉、千佛山、歷城的四門塔、長清區的靈巖寺。地下空間除了有停車場外,還設有大型購物超市(銀座購物廣場)、餐飲娛樂等設施,使遊覽者可隨時購物,購物者也可同時遊覽,極大方便了市民的娛樂和休閒生活。

〔頤年園和童樂園〕是老年人和獐蝗天地,內有國槐、垂柳、合歡、松柏等喬木,榆葉梅、百日紅等灌木,花木叢中設環椅、花壇、小徑及山石小路,顯得幽靜明快。

再往東走我們就來到了荷花〔音樂噴泉廣場〕。

荷花是濟南的市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濁清蓮而不妖,迎驕陽而不拒,深得市民喜愛。荷花音樂噴泉的中央是一朵直徑8米的不鏽鋼荷花雕塑,環繞主體荷花有10個小的不鏽鋼荷花雕塑,周圍還有一圈寬為6米的圓環狀旱泉。整個造型構成是荷花與噴泉,靜動相映的組合形成了"泉育荷"的主題,渲染了廣場藝術空間氣氛,體現了生活之源。荷花的主噴頭直徑5釐米,可以噴射出78米高的水柱,副主噴頭可以噴射出28米高的水柱,1800多個水泵帶動4000多隻噴水噴頭,隨着音樂的起伏和節奏,彩色激光可以變換出40餘種造型。每當音樂響起,泉水即從大小水也和荷花中噴湧而出,形成大小無數股噴泉,構成湧泉,大對拋、綵帶、搖擺、編網、皇冠、追浪、旋轉、拱橋等造型,眾多噴泉伴隨着音樂的旋律,或轟鳴雄壯,或清婉多姿,既成為眾人心儀的奇觀,又將泉城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夜幕降臨時,眾多噴泉在彩色激光的照射下,更渲染出一片流光溢彩、玉宇瓊樓的瑰麗景色。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齊魯文化長廊〕,它是泉城廣場東部重要的標誌性建築,集中突出了齊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是一座記載着齊魯文化歷史和廣博內涵的豐

碑。它屹立在廣場最東側,以噴泉為中心形成半弧狀,南北長150米,高15米,分三層,可登高鳥瞰廣場全景。建築佈局採用了園林建築手法中的間隔手法,在視覺上將廣場內景與外景相隔,使廣場總體上統一完整,高低錯落有致,框架間距形成漏景,框景中近在咫尺的解放閣,如在畫中。南北方向共有19個開間,整個建築體理均衡,主次分明,牆身嵌以中國傳統柱式造型,又藉助西洋手法,頂部柱頭細部呈木結構建築,出挑木檁頭狀。

文化長廊的12根方柱下方,各配一浮雕,加上長廊南北兩端門額上的浮雕,共有14幅浮雕組成《聖賢史蹟圖》,以生動的畫面記述了從東夷至漢初齊魯文化的形成、發展直至融入中華文明的過程,展示了齊魯文化的淵源和風采。北端門額上的浮雕是東方曙光,南端門額上的浮雕是舜耕歷山,12幅浮雕由北向南依次是:鄒衍辯論、扁鵲行醫、魯班工藝、孟子游説、稷下爭鳴、孫武兵法、子貢貨殖、孔子講學、晏嬰諫君、管仲霸齊、太公封齊、伯禽治魯。齊魯文化長廊內設12尊山東歷史名人雕像,雕像從南至北按年代排序是:大舜、管仲、孔丘、墨翟、孟軻、諸葛亮、王羲之、賈思勰、李清照、戚繼光、蒲松齡。齊魯文化長廊12座雕像和14幅浮雕無不展現出泉城廣場利用有限空間濃縮了山東省歷史文化的內涵。

泉城廣場的佈局借鑑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對稱式格局,又充分結合廣場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周圍建築的特點,景觀設計上採用了"一主兩副"為主的框架。"一主"以貫通趵突泉和解放閣的連線為主軸線;"兩副"一是榜棚街與泉標廣場相交匯為副軸線,一是濼文路與荷花音樂噴泉相交匯為副軸線。三條視覺軸線形成了泉城廣場的骨架。整體泉城廣場建築風格,綠化設計,燈光設置,廣場佈局,加上週圍的市容市貌,林立的高樓商廈,夜幕降臨,呈現出現代都市不夜城的泉城風采。

同時廣場針殘疾人以無障礙設計為原則,在各出入口設置了標誌牌和室內外石坡道、盲道,從馬路進入廣場入口處設置音響交通裝置,在主要景點設置了殘疾人遊覽路線,以至包括地下衞生間、停車場、樓梯等,都設有殘疾人設備。泉城廣場的無障礙設計為殘疾人提供了方便,最大程度滿足了殘疾人"暢行無阻"遊覽廣場,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和讚許。

好了,今天的泉城廣場就到此遊覽結束了。

山東趵突泉導遊詞 篇三

Hello,大家好,很有緣我們相聚在一起,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周導,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聞名天下的第一泉——趵突泉。它位於濟南市的中心。

這個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在趵突泉公園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泉:金線泉、漱玉泉、卧牛泉、皇華泉、龍池泉、白龍灣等。這些泉和一些別的泉形成了趵突泉羣。

漱玉泉是我們公園裏的名泉,是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大家看“漱玉泉”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家關友聲的手筆。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此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

下面我們來到的是趵突泉主景區,泉水四季常温,保持在十八攝氏度。趵突泉歷史悠久,古稱濼,趵突泉,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

我們右前有幾塊石碑,大家看一下,不知有所注意“突”字上少了三個點呢?據説這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願望,希望趵突泉永噴無盡,故意寫成這樣的。聽老人説,用趵突泉的水泡茶味醇色鮮,素有“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這水如仙水一般,所以也有喝趵突泉水長生不老之説。

各位朋友,今日之旅到此結束,下面大家可以隨便看看,但記住“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

趵突泉導遊詞 篇四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來的樣子,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説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不過傳説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變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説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説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説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説。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趵突泉導遊詞 篇五

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世界泉水景觀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位於濟南趵突泉公園,趵突泉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2002年,有專家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湧不息的特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比之為“平地湧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遊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

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巖溶洞中湧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18℃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雲蒸霧潤”。

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嚐了趵突泉水後,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緻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遊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山東趵突泉導遊詞 篇六

各位遊客,一路辛苦了,歡迎您來趵突泉遊園賞泉。

我們公園始建於一六年,因內有趵突泉而得名。現居市中心,位於濼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圍泉池眾多,構成了趵突泉羣。著名的金線泉、漱玉泉、馬跑泉、卧牛泉、皇華泉、柳絮泉、老金線泉、洗缽泉、尚志泉、螺絲泉、滿井泉、無憂泉、白雲泉、望水泉、東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龍池泉、白龍灣等,構成了四大泉羣之首。作為眾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獨特象徵。

我們趵突泉公園以觀泉、賞魚、品茶、山石、文化為特色,以小巧玲瓏、步移景異,清潔幽靜、古樸典雅而著稱。全園共規劃為十個景區,這就是趵突泉景區、三大殿景區、尚志堂景區、漱玉泉景區、東門入口區、楓溪景區、滄園景區、白雪樓區、南門入口區、萬竹園景區,總面積近百畝。

趵突泉景區在我們公園內西側,是全園構圖中心,由亭、堂、廊、榭組成了一個封閉空間,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突騰湧的趵突泉,人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泉景,被譽為濼水之源,在史書上第一次出現是《《春秋》》上關於魯桓公和濟襄公談判兩國邊界一事的記載。魯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齊國和魯國因邊界爭執發生戰爭,次年春,魯桓公到齊國談判邊界問題,會齊侯(齊襄公)於濼。濼,濼水的源頭,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為人所知已經有二千五、六百年的歷史了。當然那時濼水之源,名字並不叫趵突泉,北魏時,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廟,谷稱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學家曾鞏始稱為趵突泉,並流傳至今。但是,宋朝。金代曾有人稱叫“温泉”、“檻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這個名字精當傳神。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稱“趵突騰空“。“雲霧潤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到了嚴冬早晨,水面上水氣裊裊上升,象一層薄煙,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這一切與淡淡的薄霧,構成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奇特景觀為濟南八景之一,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多有讚美。諸如宋代曾鞏、蘇軾、金代元好問,元代趙孟府、張養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禎、蒲松齡、何紹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讚頌的美文。

趵突泉東西之間的這座南北向的小橋,名曰來鶴橋,原為木橋,明代萬曆初所建,天啟末年重修,濟南解放後擴建公園時將其改建為石橋。橋南首的彩繪木牌坊是原先的樣貌,牌坊匾額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舊跡”,“蓬山”指傳説中東海神山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為何稱“蓬山舊跡”?意為東海神山但是傳説而已,誰也沒有見過,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狀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話中的蓬萊仙山一般,所以稱其為“蓬山舊跡”。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觀瀾亭,此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亭西牆壁上嵌刻的兩塊石碑,一塊“觀瀾”兩個大字,取自《《孟子。盡心》》“觀水有術,必觀其瀾”,為明代書法家張欽的墨跡。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王鍾霖的手筆。亭東泉池中這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為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細心的遊客有的可能會發現突轉成了“突”,缺了兩點,傳説勁挺柱湧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轉成了此刻這個樣貌,當然這只是形容泉水勢強,人們的一種遐想。泉池南岸透窗臨池榭廊是解放後所建,近年來成了“閒時墨客會名優”京劇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幾

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茶社,又稱望鶴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閏章曾寫詩歌曰:“仰而見山之青,俯而見泉之潔,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潛蛟出蟄兮,飛虹蜿蜒”。説明這個地方在當時是極目遠眺,俯首凝視,觀賞領略遠近山水之美的絕妙境地。據説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那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換為趵突泉的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泉的水,空負濟南遊之説。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濼源堂”,緊挨濼源堂的兩座大殿,統稱呂祖廟,也叫“呂仙祠”、“呂公祠”、“呂祖閣”。

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軸線上,自成院落,是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稱“呂祖閣”,第二大殿祀呂洞賓的教師鍾離權,稱“鍾離宮”,上層祀文昌,第三大殿是鬥母殿。最南的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聯,“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是趙孟府的泳泉句,由當代著名書法家金榮先生書寫。一大殿始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南殿臨濼水的源頭,故稱“濼源堂”,北殿應對歷山故稱“歷山堂”,解放後恢復為“濼源堂”。遊客們看到中間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紀念大舜的兩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據《水經注》》記載:“濼水谷謂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證明在1520xx年前就建有此祠。此刻的祠是明代建築。娥英祠後面的“三聖殿”是清代建築。在院落內花格透牆鑲嵌着的30餘方石刻都是明清時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內這尊石碑,前書“激湍”二字,後《再題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兩個皇帝在同一石碑題詞作詩,在國內極為少見,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僅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脈不可多得的史料。

各位遊客,那裏是尚志堂景區。尚志堂原是“金線書院”(亦名尚志書院),由金線泉得名,同治九年,山東巡撫相寶禎建書院,手書額“尚志堂”,“尚志”是“仁義”的意思。堂後設齋舍數十間,門口寫着“金泉精舍”。此後,相繼改為“校士館”、“師範傳習所”、“存古堂”,是專門培養科舉人才的機構。院外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個院落顯的敞中有蔽,鬧中有靜。北廳房為主建築,背後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樹叢,掩映道路,構成綠廊。院內名石“待月峯”屬宋代壽山艮嶽遺物,上面佈滿月形透洞,每當皓月當空,月光穿過洞穴,灑在池邊水中,景觀奇特,故有詩讚詠:“精靈俊逸玉玲瓏,神工鬼斧渾然成,一輪三十六輪月,變幻俱在此石中”。(竹石軒)尚志堂院中栽植的白玉蘭,紫玉蘭,初春花開,芳香撲鼻,人們還把該院稱作“玉蘭院”。

漱玉泉景區與尚志堂景區相鄰。東側高近4米,重約8噸的太湖石,挺拔露骨,筋絡明顯,紋理凹凸,具有皺、痩、透的優點,名叫龜石,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張養浩之物。別小看這塊石頭,它是重要文物,現鳳、龍、麟稱為四大靈石,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塊名石,極為珍貴,稱為鎮城之石,堪稱泉城第一名石。傳説在這塊石下留影將可健康長壽。這方名石立於這蒼松翠竹之間,宛若一幅立體山水畫軸。龜石北面隔路處的假山建於六十年代,泉溪環繞,山徑盤曲,青松垂蔭,登高望下可一覽園內外景色。漱玉泉是大家看到的這個呈長方形,四壁欄杆皆有漢白玉石砌成,潔白温潤,清澈可見的泉池。您們看,泉水從石壁上平展溢出,狀如水晶簾幕,經過一片雲集的亂石斜濺,活潑歡騰地瀉入這方遠二十餘公尺的池塘裏,其聲琅琅,響若漱玉,相傳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的這座民族形式的小院落,是為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堂”。這是根據李清照故居在漱玉泉邊的歷史記載,按照民族風貌六十年代的建築。院內由正廳溪亭、疊翠軒、迴廊、大門構成,奇峯聳立,松竹掩映,整個院落顯得樸實清幽。門樓、正廳、迎門屏風前後均為當代文豪郭沫若民題字。正廳楹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對聯體現着郭沫若大師的文才。院內東牆壁嵌刻的20方石刻墨跡出自啟功、蔣維崧等著名書法家之手。紀念堂正廳,迎門聳立的李清照全身塑像,為著名雕塑家王照善等人創作。廳內陳列的李清照生平事蹟、各種版本的著作和書畫家為紀念堂所作的字畫極為珍貴難得。漱玉泉景區名泉眾多,除了千秋飛流的漱玉泉,還有春城飛花的柳絮泉、千載神奇金線泉,古樸如鏡皇華泉,水聲聲情馬跑泉等諸多名泉。您們看,天資慧質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這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嗎?東門入口區建築中採用了許多“建築小品”。運用障景手法,迎門疊山,避免一覽無餘,山高4米,寬13米,長30米,氣勢磅礴,青條披扶,松柏儲澗。山後溪流環抱,山中洞壑幽深。遊人可繞繞山穿洞進入南側景色開朗的楓溪區。楓溪開闊狹長,透視線達120餘米。前景為向島榭,中景為曲橋,遠景是假山,山後跌瀑布,兩岸植花木,景深悠悠。

趵突泉東南的滄園,是一六年為紀念明代嘉清年間濟南的著名詩人,也就是“後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滄溟)所建,因其自稱滄海一勺,故為滄園,共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園內植有奇花異木,陳列有各種盆景,如果在冬季,蒼松滴翠,修竹婆娑,臘梅盛開,恰似一幅立體歲寒三友圖。滄園,內設王雪濤畫,王雪濤是當代著名畫家,善長小寫意,與潘天壽、李苦禪等齊名,展室內珍藏着200餘幅珍品遺作,供遊人長期觀賞。

白雪樓景區西臨無憂泉,東靠楓溪島、南沿新泉池,白雪樓位於景區中心。原先的白雪樓是明代萬年間所建,樓是五間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木鬲,起初稱“歷山書院”、“白雪書院”直到嘉慶八年,樓上房檐下方有“白雪樓”匾額。光緒年間,在此居住的膠州人匡源在門的上方又雕刻了“李滄溟先生祠”的匾額。房舍後為李姓居住,擴建公園時被拆除。白雪樓是李攀龍的讀書處。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後七子之一,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詞宗。倡導文學復古運動,寫過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集》,考中進士後去陝西任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因與巡撫殷中丞意見不合,辭職東歸,後起復為浙江按察司副使,轉河南按察使,卒於官。白雪樓景區藤蘿掩蔭,地形開闊成了趵突泉的文化娛樂中心,每一天絲絃悠揚,古箏陣陣,專業劇團為遊客獻上他們精心創作的節目,聽曲觀泉別有一番情趣。

趵突泉南大門佔地1575平方米,東西長47.5米,南北深13米,主門高8.4米,設計新穎,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韻味十足的垂花門,配以懸山歇山鈎連幹革塔屋面,門樓飛檐,前後丹柱,雙脊比翼。紅柱、綠瓦,盎然古意。石級、圍欄、平台典雅莊重。門前方池總長29米,寬9米,池內吐水吐雨,人造噴泉珠濺玉。大門內外顏額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取自康熙、乾隆手跡,門內側“濼源門”集書聖王羲之之字。抱柱前“噴珠屑玉水瀾翻,盈魯育齊相鼎峙”的楹聯摘取自乾隆的詩文筆跡。整個建築空間通透,園景顯露,景色交融,流線貫通,迎門假山上的紅楓、耐冬、青松、翠竹與大門相映增輝,優美和諧,有關專家認定,趵突泉南大門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濟南又一重要景觀。

萬竹園是趵突泉的園中園,位於公園西鄰,是一座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它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外有白雲、白龍、東高、望水、登州、杜康諸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萬竹園之名始見於元朝,明代隆慶四年(1570)宰相殷士儋歸隱濟南,居萬竹園易名為“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清朝康熙年間,濟南著名詩人王蘋購得此園,又易名為“二十四泉草堂”,取園內望水泉居濟南二十四位之意。到了民國初年,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一九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一九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李苦禪珍藏的書畫、文物及本人作品共400餘件長期展出,供遊人觀賞,萬竹園也稱李苦禪紀念館。萬竹園由四部分組成,前、東、西三園成品字形排列,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利用牆、廊、溪、橋等對空間進行分割,構成了層層迭迭的院落。這個園子現有186間房舍,各院廳房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曲廊環繞,院院相連,樓、堂、亭廡參差錯落,樑、額枋等處彩繪和雕刻的人物、鳥獸巧奪天工,細膩逼真。進門假山為清末民初遺物,萬竹園以竹為基調,各色名貴花木繁多,如玉蘭院、石榴院、海棠院、木瓜院等。萬竹園是個不可多得的園林,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它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説,都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趵突泉導遊詞 篇七

各位遊客:

你們好!在我來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在趕車的時候邊跑邊説:師傅,師傅等等我。忽然,有一個乘客伸出頭來説:悟空,別追了。遊客們,我叫劉詩茵,我的電話是xx,如果有人掉隊,我們電話聯繫。現在就開始今天的快樂之旅。我們要去的是趵突泉,現在我要先説一下的注意事項:

1、請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保證自己的人生安全。

2、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

3、注意安全。

4、每一道風景都是美麗的,我想,遊覽完以後,你文明的身影一定會為它增添一道靚麗的彩虹。

歡迎來到趵突泉,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約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一座以泉水為主的自然山水公園。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被譽為天下第一泉進了趵突泉的東門。大門正中匾額上趵突泉三個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寫的。再往前走就是馬跑泉。過了馬跑泉,就來到了漱玉泉,漱玉泉三字是已故濟南書畫家關有聲的手筆。在古代人們常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女詞人李清照常在此打扮梳洗而得名。李清照是我國宋時傑出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人。

再繼續往西走,就來到了尚志堂。出尚志堂西行,便來到了濼源堂。濼源堂的北面的建築是娥英殿,是為紀念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的寺。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趵突泉景區,三股泉是趵突泉就有名的景點,三股泉是自然形成的,有三個泉眼,中間的最大,旁邊兩個稍小,它們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這三個泉眼永遠不會停止,日夜噴着,充滿了生命力與活力。你還可以在這拍照呢!站在來鶴橋上,來鶴橋原為木橋,明萬曆年間厲城知縣張鶴鳴所建。1956年開闢趵突泉公園時,修建了這座石橋。趵突泉泉池呈長方形,東西長三十米,南北寬二十米,周圍繞以石欄,有許多歷代文人學者都對趵突泉留下了諸多詠贊。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見!

趵突泉導遊詞 篇八

濟南是泉世界,被稱為大名鼎鼎的--泉城!在七十二泉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了!你只要一進大門,就可以感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到處都能聽到清泉湧流的清脆聲音,到處都能看到垂柳蕩岸、青松挺拔、翠竹婀娜的美麗顏色。非常悠然自在,看起來非常舒服!

春天,垂柳姑娘把頭髮浸到趵突泉裏,洗着它那柔軟長髮。小魚都游到柳樹姑娘的發下紛紛議論:“柳樹姐姐可真美,有一首詩叫“詠柳”“是不是在讚美他的呢!”有些遊客們拍下照片了當作美好的回憶。

趵突泉的春天雖然非常美麗,但是我還是更喜歡趵突泉的冬天!

冬天的時候泉裏升上來一層薄薄的霧像一層白紗圍繞在泉面上,周圍的閣樓,假山,長欄若隱若現像仙境一樣,十五的時候在花燈的照耀下趵突泉更美了。

我不但喜歡趵突泉的冬天,我還喜歡趵突泉的小泉和魚兒們呢,趵突泉池中小泉很多,水泡像珍珠一樣,一簇簇、一串串,飄飄悠悠。水中的水藻慢慢地浮動。五顏六色的魚兒穿梭在泉水中,有金色的、有黑色的、有白色的、還有身上佈滿斑點的……它們各個身體豐滿、雙鰭像輕紗一樣,和尾巴同時一搖一擺的,美麗極了。

山東趵突泉的導遊詞 篇九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到濟南的趵突泉來參觀。我是你們的導遊李秋立,你們叫我李導好了。今天,我帶大家到趵突泉遊園賞泉,希望我能陪伴大家度過一段愉快的遊園時光。大家也許知道,濟南又叫“泉城”,就因為它有很多泉水,有名的就有72名泉,最著名的九算趵突泉,它被喻為眾泉之冠,也是泉城的象徵。可以這樣説,不遊覽一下趵突泉就不能説到過濟南。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的“大客廳”泉城廣場的西邊,在濼源大街北面,公園始建於1956年,因為公園裏有趵突泉而得名。公園小巧玲瓏,清靜幽雅,是周圍市民晨練、遊玩的好地方。全園由十個景區,今天,我來為大家就趵突泉景區、漱玉泉景區做重點介紹。

現在我們到了公園西側的趵突泉景區,這裏可是大家擦亮眼睛觀賞的景觀。這裏由亭台樓閣、廊、榭組成。高低錯落的建築像眾星捧月一樣簇擁着噴吐騰湧的趵突泉。有三個大泉眼一起噴發。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像不像雷聲滾動?這被稱為“趵突騰空”。趵突泉的泉水一年四季都在18度左右,到了嚴冬,水面上的水氣裊裊上升,像一層薄霧。一邊是幽深的泉池,一邊,波光粼粼,一邊是彩繪的樓閣,雕樑畫棟,這些與薄霧形成“雲霧潤蒸”的景象,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的文學家、詩人都有作品讚美,就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經在趵突泉邊寫詩刻石,頌揚名泉。當代作家郭沫若、老舍業有讚美的文章。

“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遊客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詞嗎?對了,這是著名的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有趵突泉還有一處值得觀賞的景區,就是漱玉泉。漱玉泉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長方形、四面欄杆用漢白玉砌成的、清澈可見的泉池。你們看,泉水從石壁上溢出來,活潑歡騰的流入池塘裏,聲音清脆。相信女詞人李清照在這裏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粧打扮。漱玉泉對面這座漂亮的院落,是為了紀念李清照而建的“李清照紀念館”。院內正廳的對聯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這是大學者郭沫若題寫的。你們看,天資聰慧的李清照難道不正是名泉爭流的優美環境和晶瑩透明的泉水孕育而成的嗎?

今天的趵突泉之行就要結束了,希望美麗的趵突泉和我能給大家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讓趵突泉的泉水給大家帶來靈氣和詩情畫意,讓美麗的泉城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裏。再見!

趵突泉導遊詞 篇十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趵突泉公園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

趵突泉,三窟併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湧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樑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觀瀾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亭內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憩賞泉。亭西牆壁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家的墨跡,”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家王鍾霖手筆,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東巡府胡纘宗所書。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築,窗明几淨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當年康熙、乾隆兩位皇帝都曾在這裏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嚐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説。

趵突泉北岸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羣,通稱三大殿。最南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建於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着元代文學家趙孟頫的著名詩句:”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生動傳神,恰與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殿堂後面還有兩座大殿,原寫”娥姜祠“,現寫”娥英祠“,後人為讚頌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紀念。在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着30餘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那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着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着趵突泉的地位。趵突泉以南石灣泉處的白雪樓,是為紀念明朝文學家、後七子領袖李攀龍所建,原樓毀於一旦,199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與白雪樓連為一體的戲劇大舞台,於同年建成。這裏常年舉辦以京劇為主的各種戲劇演出,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動中心。趵突泉東南處的滄園據説是李攀龍曾讀書的地方,院內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院中奇花異木,蒼松滴翠,當代著名花鳥畫家王雪濤紀念館1987年建於此處,200餘件繪畫常年陳列展出。步出滄園,跨過楓溪島小橋,東北方向不遠處一泓碧水,從地面湧出似一面明鏡,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邊緣柳成蔭,泉水清澈見底,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

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黃華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並肩媲美。在柳絮泉邊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這便是著名的金線泉和老金線泉。泉水中有兩道來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紋,經過陽光一照,金光閃閃,故曰”金線“,因在一定氣候和條件下才能出現”金線“,故有誰能看到金線,誰交好運的傳説。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腳下蒼松翠柏,雜花爛漫,綠草如蔭,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馬跑泉。在假山以南綠樹掩蔭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絡明顯,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之藏寶。喻為濟南第一名石。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紀念堂按照民族風格建成,院內溪泉、溪亭、疊翠軒、迴廊,奇峯聳立,松竹掩映,院落靜雅素樸,當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詞人“、”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墨寶刻立於紀念堂正亭和報柱上。室內,除陳列着女詞人著作、塑像外,還有歷代名家對詞人的生平論述和作品評價的書刊及古今名人的書畫題詠等。李清照紀念堂以西有一個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禎在此建的培養科舉人才的”尚志書院“,又名”尚志堂“。

位於濼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門,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遊人賞景留影的好去處。位於公園西鄰,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萬竹園是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有望水、白雲、東高等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始建於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詩人王蘋都曾是此園主人,後軍閥張懷芝佔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1986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18個展室中國共產黨陳列字畫、文物200餘件,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書畫紀念館。園內還長年陳列着200餘件明清古傢俱和文物。萬竹園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曲廊環繞,院院相通,樓、堂、亭、廡參差錯落,園內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絕,199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説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pmeg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