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多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多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多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一

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引領孩子們感悟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時,學生反饋並説明理由時老師的引導和評價過於瑣碎,像這樣的環節如果操作不好容易讓一部分孩子精神渙散,在仍然以字詞掌握為主的二年級孩子難度也有點大!要是改成:通過默讀課文畫出前四個自然段中每段最能體現戴嵩繪畫技藝高超的詞語,並説説自己的理解,我覺得效果肯定會好很多。1、畫詞語難度低,學生對詞語容易聯繫上下文或調動自身的生活材料去理解;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比較透徹,表達也會流利順暢很多;3、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孩子。就像於永正老師上《荷花》一課,學生初讀完課文後,讓孩子們把自己畫的每一段中最能體現荷花美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然後談談自己對這些詞語的體會,於是,孩子們畫了:“清香”、“冒”、“花骨朵兒”、“彷彿”等詞;再如《月光曲》一課,學生抓住:“幽香”、“斷斷續續”、“隨便説説”等詞理解,效果都非常好!

今後的備課,一定要有更細緻的課堂預設,關注到孩子的。學段特點、不同的層次以及興趣所在!

當然,這兩堂課也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1、把畫家寫得大大的,把牧童寫得小小的,然後讓孩子們説説從大畫家和小牧童之間看出了什麼。孩子們的發言很精彩,有的説大畫家很偉大,小牧童很普通;有的説大畫家很會畫畫,小牧童卻不會畫;還有的説大畫家能賺錢,小牧童不會賺錢。.。.。.

2、戴嵩謙虛聽取牧童的批評後,決定再畫第二幅《鬥牛圖》,他會怎麼想?怎麼畫?孩子們都能入情入境流利表達自己的看法。

3、我們班未來的畫家(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教師。.。.。.)們,將來你想當一名怎樣的畫家(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教師。.。.。.)?從學生的發言中發現謙虛這一美德已經深入孩子門的心靈!

守住自身的優勢,正確認識自己不足的地方,勤學善思,教學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敞!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二

這是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它位於日本東京市中心,建築面積370多平方米,內部安裝有100多台電腦,設計師是東京大學教授阪村健。它展現了21世紀科技的飛速發展,讓人們的幻想變成了現實,是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篇課文。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邊默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那裏的電腦有什麼功能怎樣工作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如,填寫表格,將電腦住宅的具體設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內容以表格形式展示出來。如此一來,學生對電腦住宅就有一個整體清晰的印象了。另外,我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控究的形式,按課文的講述順序畫出電腦住宅的示意圖,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畫面。

我知道學生對電腦比較感興趣,於是我讓學生再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鼓勵學生以“電腦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參觀者”介紹電腦住宅,以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和語言,並能重新組織語言,準確地介紹電腦住宅中各項設施的佈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以後,我再讓學生展開想象,圍繞“如果我是一名設計師,我會怎樣設計電腦住宅”進行交流,討論。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有的説把牆壁造成玻璃的,可以吸收熱能,然後通過電腦控制家裏的電器設備,隨時供電;有的説把牀設計成電腦按摩牀,這樣,對主人的健康有利……我還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設計智能化的教室,學校,商場……並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把想象的內容寫下來。

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但是由於本課是略讀課,教學時間只有一課時,在一節課的時間裏較難把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地發揮出來,因此本課的一些問題講述不夠深入。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三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6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情感豐富,形象生動,內含深刻哲理,貼近學生認知水平的文章。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讚揚了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因此我在教學《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中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

一、突出低年級識字重點

識字教學是一、二年級教學的重點。根據二年級學生識字特點我設計了幾個識字環節:説難讀的字、讀帶拼音的字、讀去拼音的詞。讀的方式力求多樣,有自由練習讀,有全班齊讀,有開小火車讀。期間從重點字音、字義、字形進行有選擇、有針對性地指導。如“價錢”讀輕聲,“蠅”讀好後鼻音,“慚”讀好平舌音;對於“拱手”這個比較生僻的詞,通過做動作,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詞義。

二、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牧童敢於在這麼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麼想?怎麼做?我通過讓學生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後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人們在讚不絕口的時候,我出示課文的最後一段:戴嵩連連拱手説:“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這麼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着問題研讀課文,並讓學生説説為什麼“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於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然後啟發學生:你想對這個牧童説什麼呢?學生都一一稱讚牧童,很自然就感悟到了牧童的品質了。

三、重視語言訓練

本堂課中,引導學生通過多種讀,來體會到畫家畫技高超,如““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讚的,有錢的人還爭着花大價錢購買。”於是引導學生結合課文重點,進行語言訓練,使得學生在語言訓練上有新的收穫,接着用這種句式進行訓練。如:“看畫的人一( ),就( )。有錢的人一( ),就( )。”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四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讀”佔鰲頭。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讀的訓練。每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學生通過讀、思、畫、議、悟等幾個環節,將文章讀通、讀懂。最終使學生的言語得到豐富,能力得到發展。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重點句子的品讀,感受戴嵩畫技的高超。在讀中理解“深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和藹、慚愧”等詞語的意思,知道“誇讚、稱讚、讚揚”表示的意思相同,是近義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學習中積累了語言。在教學的結束時,我設計了一個拓展,讓學生説説讀了課文,你想對誰説點什麼?通過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的理解和感悟。這時,他們盡情潑灑情感。有的説:“我想對戴嵩説,你畫畫得那麼好,還那麼虛心地向小牧童請教,我要向你學習。”有的説:“我想對小牧童説,你真勇敢,敢向大畫家提意見。”還有的説:“我想對圍觀的人説,不要以為大畫家就沒有錯,以後做什麼事都要多動腦筋想想。”此時,學生的思維在靈動,情感在昇華,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再如,課末贈言,“三人行,必有我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真實的話永遠是最好的。”我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意思。這既是對文本的拓展,也是對語言文字的積累。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敍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採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説一説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着情學生説一説我為什麼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瞭解大意之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麼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後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説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説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説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後,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蒐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課堂上學生的興趣一直很高,各抒己見,學得也很快樂,效果較好。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畫家與牧童》這篇文章短小、易懂,備課時我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熟讀課文,識字寫字,感受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他的《鬥牛圖》畫得特別好。教參上的教學目標也就是這麼多。但是,我覺得不夠。這樣上完課文,學生除了多認了幾個字之外,沒有更多的收穫。

在陪浩然學英語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社會力量辦學的語數英課程都很有實效?只要在外面學習的同學的成績就會有很大提高,甚至出現質的飛躍呢?浩然的新概念英語老師上課思路非常簡單:講一個單詞,帶出相應的語法,然後進行句子練習,最後進行測驗。在這一系列環節中學生將語法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語文課可不可以這樣上呢?我在腦海裏勾勒這樣一幅畫面:我在上課時先出示一個生字,讓學生擴詞、造句子,進行相應的字詞句練習,讓學生在識字中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想到這裏我不由得笑起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我還不具備這樣勇於創新的精神。

雖然我無法複製這種應試教學模式,但是可以借鑑這樣教學的思路,讓學生紮實掌握基礎知識,從而提大學聯考試成績。於是,備課時,我反覆閲讀課文,從中尋找知識點以便課堂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一個問題“從哪裏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引領全篇,讓學生默讀課文勾畫語句。在交流答案中,重點理解“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他一會兒濃墨塗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完了。”並在理解朗讀之後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説句子。最後在理解過圍觀的人紛紛讚賞的話之後,請同學們設想: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中的一員,你會怎樣稱讚戴嵩的《鬥牛圖》?因為擔心學生詞彙少不會誇,我準備了一些好詞出示給大家,供大家使用。(絕妙之作  上乘之作  神來之筆  神乎其神  出神入化  妙手丹青活靈活現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美好的設想往往幻滅在實踐面前。實際上課中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朗讀訓練不到位。課堂中只重視句子練習,朗讀訓練草草收場。問題之二,預計到學生對於“戴嵩”的“嵩”字易讀錯,“濃墨塗抹”這個詞不好讀,上課中發現“教書先生”的“教”總讀成四聲。對這些學生出現的字詞問題只做糾正,未作分析,估計學生上過課後該錯的還會錯。問題之三,沒有在理解課文中進行如何理解句子的訓練。其餘林林總總的小問題還有很多。

反思之後,確定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項:

1.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朗讀的指導訓練。詞句練習可以放在書寫生字之後進行,保證理解課文的完整性。

2.要教給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方法。

3.預計到或臨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困難,要利用有效方法幫助學生解決,而不是單純糾正糾正再糾正。

4.板書設計要體現文章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5.只讀不寫的字要有檢查環節,保證全班每個人都掌握。

6.重點詞語要引導學生理解意思。

7.整個課堂教學還算成功。在備課時我查閲了幾篇教學實錄,翻看了十幾個課件,對教學重點做到心中有數。這個方法以後還要使用。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五

我認為本節課有兩個亮點:

一、主問題的設計使整體感知一氣呵成

新課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體感知,教師們也因此而嘗試運用各種方式去進行整體感知。但就目前而言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性的方式。這其中的原因既與這一理論提出的時間短有一定的關係,又與教師的風格和文章體裁內容等密不可分。但是就本文而言,設計有效的主問題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途徑,之所以説比較好,因為問題的設計還是有點請學生入甕之嫌。

“禮讚白楊樹的原因是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立即抓住了本文的線索:“不平凡”;“樹的不平凡表現在什麼地方呢?”使學生走進文本之中,從而在閲讀中體會到作者之所以認為白楊樹不平凡是因為它的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精神不平凡,這樣從而完成對文章前半部分的感知;而“作者僅僅是在讚美白楊樹嗎?”將學生的思維引到對文本後一部分的閲讀之中;然後水到渠成的提出本文寫作手法並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二、預揚先抑手法的學習效果喜人

計本環節之前,我並沒有事先設計一個寫作話題。只是因為在剛剛結束的片斷練習中,我也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閲讀積累和生活體驗去寫得,所以再讓學生自由選擇話題學生可能有點疲倦,於是我決定選一個話題,既讓學生快速進入片斷練習,又使學生相互之間有比較。

學生動筆寫得過程中,我穿梭於學生之中,和學生一起探討怎樣在原有的基礎上改的更好,許多同學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確實有所提高。接下來要做的是,讓學生的這種成功感與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學生的發言確實很精彩,教師的點評鑲嵌於其中,讓學生確實有收穫。

當小組代表的發言接近尾聲時,一般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基本上都鬆懈了,因為片斷的高潮基本上已經過去。但今天孫燕燕這一組的發言確讓全班同學都情不自禁的鼓氣了掌聲。孫燕燕因為是一個女孩,她發言的聲音相當小,當她讀完本小組的傑作後,全班同學都沒有聽清楚,這時這個女孩顯得很靦腆,也相當不好意思,於是我叫她再讀一篇,可是全班同學依舊沒有聽清楚,這時我把她所寫的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誦了一遍,頓時,所有的同學鴉雀無聲,都把目光投向了我,於是我再次朗誦了一遍:“它不能像玫瑰那樣留芳香於人間,卻能留清白於教室”。全班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由此我想到了語文教學的兩個問題: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很多時候,一個細節往往能將整個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潮;語文教學相比較其他的任何科目而言,所肩負的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更重。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六

很喜歡一位語文老師説的一句話,讓語文課味正情濃,這也是我在課堂上一直想要追求的。教學了<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使我更有這樣的觸動。

1關注字詞的教學。我在教學中力圖找到最佳方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如理解“沉思片刻”我設計了小資料讓學生拓讀,在理解“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先讓學生試着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再通過錄象直觀的方式,使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清晰化和深入化。

2、關注朗讀訓練的過程:《新課標》提出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行為,提倡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閲讀,是讓學生思維的個性能從教師一味地牽引出來釋放出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活動中,依據文本,憑自己已有的舊知去發現、嘗試、並通過不斷反饋,達到新的實踐。在畫技高和人們誇讚兩塊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方式,前面是讀議結合,讀悟結合,在後半部分是讀演結合,不僅停留在理解而是運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體現讀的層次性以及文本的生成過程,這也是符合文本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出發點和語文學習的目的。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篇七

新大綱強調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並特別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我根據低年級學生愛讀、愛演的天性和學習語文的特點,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演中品味。

教學的主要過程還是以讀貫穿始終的,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充分的讀。讀中感悟,演中品味,從讀中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步驟:

1、讀出內容。

正確的讀出內容,是理解、感悟的基礎,在此環節的設計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尊重了學生讀書的自由。

2、讀出理解。

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引領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在此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在自讀、評讀、再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來理解文章的內涵。

3、讀出情感。

朗讀是將無聲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有形有聲的語言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着想象,充滿着不可言喻的獨特的情感體驗,此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讀、演、評的過程中去細細品味,如此一來,學生就更深入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演中品,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將課文中的語言輸入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的達到了“我心入書,書入我心”的境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qk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