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精品多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精品多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精品多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篇一

少年終究需成長

李奕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述了魯迅從童年時代邁入了少滿分作文網年時期,生活也從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變成了枯燥乏味。

三味書屋當中的老先生是一個具有很多形象的淵博宿儒,他十分古板,從來不允許學生問他怪哉是什麼蟲,認為這不是一個讀書的學生該問的問題;他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説明他不會經常去責打,學生還是比較和藹慈祥的。文中還寫道,先生最初幾天對我很嚴厲,説明他十分負責,盡職盡責,可以嚴格地對待學生。

我認為美女蛇的故事有必要寫,因為這個故事承載了魯迅的童年回憶。長媽媽為了不讓魯迅道長的草裏去,所以講了這個故事。而年幼的小魯迅把這個故事當真了,並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體現出小魯迅的天真可愛。

幼小的魯迅為了更快地捉住更多的鳥,性子很急,等不到鳥走到中間再去拉繩子,導致捉到的鳥很小,很少。小魯班為了成仙,不停地去拔何首烏,不斷地去尋找人形的何首烏,甚至弄壞了泥牆。小魯迅和夥伴們一起在菜畦邊嬉戲,在時頂欄上玩耍攀爬,一起爬上高大的皂莢樹,搗碎了泡水完,摘下桑葚來品嚐,玩各種各樣的遊戲。

小時候的魯迅十分頑皮,在三味書屋上課時不專心聽講,在下面畫畫,長大後覺得很可笑,給我的枯燥的學習生活添上了一絲色彩。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雖然那裏只有長長的草,但在我的眼裏,裏面的一切都是好玩的。

百草園中充滿了魯迅兒時的回憶,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雖然十分枯燥,但也有樂趣。無論如何,少年終究需要成長,要接受這現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篇二

可敬的壽鏡吾老先生

董馨瑩

魯迅去到三味書屋學習,認識了壽懷鑑老先生。

文中寫道“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先生是個博覽羣書、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為人正直的人,充分地體現了他作為清末秀才的風采。先生雖是私塾裏的老師,卻與別的不同。“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先生的嚴厲並不令人討厭,俗話説“嚴師出高徒”,嚴厲也是一位老師負責的表現,正因為如此,才能教導出一批批好學生。先生雖然嚴厲,但並不喜歡體罰犯錯的學生,他注重對學生的教育,卻也不是用責罰的方式來教育。

可畢竟“封建思想害人”,即使是作為知識分子的先生,也難免受到影響:在魯迅問他有關“怪哉”的事時很不高興,讓學生們讀他們根本不理解的詩句。雖然如此,但魯迅依舊對先生充滿了尊重與敬愛,不乏對他的讚美。

三味書屋雖可玩耍,也有可敬的先生,但畢竟與在百草園自由玩耍有別,這樣上學經歷十分枯燥。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字裏行間中,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的不滿,認為它禁錮了孩子的思想,約束了孩子們的天性,拘束、死板又無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文6 篇三

小時大門前的那塊小天地,我永遠不能忘記。

不必説長得老高的香椿樹,毛茸茸的狗尾草,磚塊上潮濕的苔蘚,河道中的小苗;也不必説布穀鳥在樹上“布穀——布穀——”的鳴叫,成羣的蜜蜂飛舞在房檐下,鳴蟬在香椿上長吟。單是姑姑家房 ww 後的泥牆一帶,就被有一番趣味。螞蟻們在這裏忙碌,蜈蚣在這裏鑽來鑽去。要運氣好,還能碰到一種條狀的黑色昆蟲,聽説他是可以預測天氣的,我於是常在地上畫個圈,再把它翻過來,背脊朝下。把手放開,他通常會跳得老高。若是出了圈,明天就會下雨;要出不了,大概就是晴天了。他的`寓言準不準,我早已不曾記得了,可它卻常在我不留神時悄悄飛走,上我鬱悶老半天。要是碰見一隻刺蝟,那也是不錯的。可他一般在晚上出來,我只得把他扣在盆子裏,剩下的,就得等媽媽收拾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篇四

伏在菜花,樂在心頭

施依欣

從開頭“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描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不上半里”到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是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這兩部分是通過一個過渡段連接起來的。

百草園不僅是“我”的樂園,還是“我”的精神寄託。

“樂”體現在百草園中的美景,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和在冬天的百草園中可乾的事情。“不必説……不必説……單是”,這兩個“不必説”強調的是“單是”後面的內容。説明了百草園的有趣,體現了魯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蟬”、“黃蜂”、“叫天子”等詞是視覺描寫,“長吟”、“低唱”等詞是聽覺描寫。“我”內心十分快樂,才覺得百草園裏有無限趣味。“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肥胖”能夠看出菜花多,蜜也多,黃蜂因此吃得很飽,也能體現百草園的環境是很不錯的。“伏”字,説明我沒去打擾黃蜂,它就很放鬆。體現了百草園是個美好、和諧的地方。“我”在聽説何首烏根吃了可以成仙,就經常去拔它,表現出“我”的天真,充滿活力。

“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單獨成一段,不僅是個過渡段,承上啟下,也帶有強烈的神祕感,吸引讀者。而“我”只是聽了大人編的一個故事,就信以為真了,表現出“我”的天真爛漫的兒童形象。

接下來寫的是“我”在冬天的百草園中捕鳥。“掃、支、撒、系、看、拉”等詞是動作描寫,有條理的講述捕鳥的過程。“我”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而閏土父親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既體現了閏土父親的厲害,也體現了“我”對他的敬佩之意。因為“我”只注重結果,所以捉住的很少。而閏土的父親注重過程,便也有了好結果。

第九自然段是過渡段,“我”被家人送去三味書屋讀書,表現了“我”對百草園無限的不捨與留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悟 篇五

百草園的樂

盧永豪

這篇散文條理清晰,描寫了魯迅在百草園裏玩,聽長媽媽講故事,和閏土父親一起捕鳥以及在三味書屋裏和其他夥伴一起到庭院裏玩的事。

從對百草園的描寫,與魯迅小時自己挖何首烏根、玩斑蝥蟲,可以發現魯迅即使已經隔了七八年未見百草園,沒在這裏玩要,但對那裏的事物依舊熟悉,體現了他對百草園的熱愛,對裏面蟲子植物的喜愛,表現了兒童熱愛自然,天真活潑的心理。再來看長媽媽對魯迅講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書生,在古廟裏用功,卻不料被美女蛇纏身,這時來了一個老和尚,給了他一盒飛蜈蚣,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而長媽媽之所以講這個故事給魯迅聽,是因為她要告誡魯迅,陌生人叫你的名字時不能答應,那時天真純潔的魯迅也就相信了,並一直渴望能夠得到一盒飛蜈蚣,這也體現出了長媽媽對魯迅的關心、愛護。讓我們再來看看魯迅和閏土父親一起在雪地裏捕鳥。魯迅同閏土父親雖然捕鳥的方法、用具都一樣,但奈何魯迅那時還是一個心智未熟的小孩,性子難免有些急躁,每每見鳥剛走進籃子就拉線了,還沒讓其走到中間去,所以捕的鳥比閏土父親少得多。

然後魯迅就被送到了三味書屋,裏面的老師對他十分嚴格,這也使魯迅不能像在百草園裏一般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在院子裏玩耍,滋味自然比在百草園裏遜色了很多,這也體現出了魯迅對當時社會的這種虐殺兒童童心教育的批判。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篇六

告別諸暨,回程途中,我們順路來到紹興。

説起紹興,自然會想到魯迅先生,我們當然要去看一看魯迅故里。

現在的魯迅故居已不完全是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樣子,各個院落、房屋修繕一新,從一些陳列品中依稀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痕跡。

我一心想一睹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風貌,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魯迅先生筆下“樂園”的樣子: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

這樣想着,我就繞到了屋後,果然發現了一座園子,想必這就綠色作文網是百草園了。只見園子中正有幾處碧綠的菜畦,種着韭菜、南瓜等蔬菜,石井欄、皂莢樹也都跟魯迅筆下的描寫一一對應。

出了百草園,循着路標緩緩而行,我們來到三味書屋,我非常激動,一心想看一看先生當年刻在書桌上的那個“早”字,可惜整個三味書屋被保護起來了,我們無法湊近了看,只能在門口看個大概,先生的課桌太靠內,任憑我怎麼伸長脖子也望不到桌子上的“早”。這真是遺憾。

我這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行,算是真切領略到文章裏的場景了,不虛此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7rq5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