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多篇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一

在日常教學中,我開始見識了越來越多這樣的學生,動輒就伸腿不學了,問其理由,就是學不會。我開始更加深入的尋找自身和學生的原因。從學生來講,學生們是比以前智商低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現在的學生無論從營養上還是接觸的新鮮事物上來説都比以前的80後和70後的我們都要高級得多,所以這不是問題。但是這也並不代表他們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純是個人意見,我認為,70後和80後的我們比他們多了一份對生活的執著和堅毅,多了一份不放棄。當然還是要從自身找原因,首先從老師的敬業精神上來説是當代的老師沒有以前的愛崗敬業嗎?不是!是現在的各種對老師的專業培訓不夠先進嗎?我想答案也是否定的!

究其原因,現在的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如果在講解知識點的過程中,沒有講求效率而是仍然延續以前的填鴨式方法,加上學生缺乏堅定的意志,所以導致不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出現了我們口中所説的越來越多的差生。

直到第一次聽到“陽光課堂”這個字眼的時候,我隱隱感覺到這可能是一次機會。其實真正有意義的教學,應該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依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藴含着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真正的生命化課堂是一個讓學生既充滿敬畏,又充滿夢想和期待的課堂。經過充分研究後,我慢慢參透其中的真諦。我班學生多,班額大,難以面向全體,。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在此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老師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因為課堂是“思維場”,課堂是“情感場”,課堂是“活動場”,所以“知識課堂”必須要轉變為“生命化課堂”。

1、在預習中初步感知知識。

每個單元我們都會出一份單元預習學案,讓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就對本單元的知識有個大致的瞭解。通過預習,學生對本單元的重難點,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需要再思考已經心中有數。為後面的課堂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知識。

每堂課,都會留給學生時間小組交流。通過交流,小組內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組內自己解決,小組交流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使每個學生都能把自己認為學得最好的介紹給同學們,彼此欣賞學習的收穫,小組交流沒有了指名交流的尷尬,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其中,並且把不會的問題提出。教師需要做的:一是加強交流指導:而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歸類。

3、在展示中進一步深化知識。

對於上個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歸納後,可讓會的同學展示給全班。仍然堅持學生能解決的讓他們自己解決的原則。此環節的關鍵是教師要制定好長期有效的評價制度。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精講點撥,專門訓練。

4、專題精練,鞏固知識。

對本部分的知識點結合平時考試考查範圍,精選練習,但切忌搞題海戰術。當然,不同的練習可採用不同的練習方式。總之,鞏固環節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在豐富多彩的鞏固鞏固環節中,我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課堂的魅力,讓學生們在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風采。

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斷的試驗,是一個終生的學習過程。實現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從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經過這一系列的改革,我不敢説那些“差生”能夠立馬得到極大地轉變,但是我敢説,在他們早已荒蕪的心靈之田上,已經多多少少滲進了一些陽光,希望我們可以一起聯手,為他們的心靈支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教育教學反思 篇二

教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在教育的星空中,我是一顆凡星,雖不奪目,但卻璀璨;在教改的浪潮中,我是一朵浪花,雖不壯觀,但卻是浪尖上最有活力的一朵。在身為人師的這些日子裏,我學習着、實踐着;努力着、進取着;奉獻着、收穫着;留下了串串清晰、生動的足跡。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1990年我踏上三尺講台的第一天起,這句話就成了我工作的座右銘。

作為一名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的職責。平時對自身的師德修養比較重視,努力以自己的行為、作風和品質去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年青的我,以認真踏實不斷進取的精神對待自己的工作;以對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全體學生;以虛心好學的精神與組內老師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學習課程新理念、在實踐中勇於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人文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整合”等實踐滲透在日常教學中,以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體現新課程的精神。在實踐中,不僅增強了對教育科學研究的興趣,還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更嘗試着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收穫頗豐。

不斷地將研究課,互觀課上的精華延伸運用於日常教學實踐,把仍在困惑着我們的許多問題,在認識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在知識傳授的同時,也不忘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只有親近學生,研究學生,才能展現自我,樹立威望。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善於接近孩子,體貼和關愛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和“愛”。因此多年來,我總是在工作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的藝術性。雖然因為工作的繁忙有時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忘記了微笑。但通過理論學習,反思與同伴互助,很快意識到自己應該怎樣做。所以在處理問題時多溶入了些寬容、理解,多講了些藝術性。我也終於發現,只有我帶着一顆真誠的心去走近孩子,關心孩子,即便是批評,也會被他們所接受。孩子們只有真正接受了我這個他們所喜歡的老師,才會接受我。

每接一個班我都很用心的去教,對待特殊的孩子,我的方法就是給他信心,喚醒他內心的渴望,這就等於給他自己體內安了發動機。而運轉發動機的“機油”就是我們給予孩子的讚譽和信任!

反思自己十八年來工作的歷程,回顧前行中留下的串串足跡。我要感謝曾熱忱幫助過我的`領導們;要感謝曾無私指導過我的老教師;也要感謝曾悉心教育過的小朋友。正是無數個他們的存在,才使我體驗到成長的喜悦、教師的快樂和人生的價值。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三

在新課程實施中,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無疑是廣大實驗區教師們共同關注和努力解決的焦點問題。儘管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筆者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多向自己發問,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一、通過生活中的事例,闡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是因為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

操作猜想促進數學歸納與整個數學體系所包羅的知識相比,國中數學所包含的知識只是這汪洋大海中小小的浪花。藉助於這些知識載體,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可言。

案例一:問:n條直線相交,最多有多少個交點。啟發:不妨採用數學家華羅庚“先退後進”的思想,通過特例來研究考察事物的本質,從而歸納問題的規律和性質。於是教師引導學生動手,當畫第二條直線時,發現最多可有一個交點;當畫第三條直線時,最多可與原有的兩條直線相交併有兩個交點,共有三個交點;漸漸發現很有規律的數據:根據高斯定理,可得:n條直線相交,最多可有n(n-1)/2 個交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從沒頭緒到豁然開朗,正是操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引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 案例二:在“平方差公式“教學中,採用遊戲切入,創設問題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由於平方差公式是特殊的多項式乘法,它的一個重要應用在於簡便計算,為此設置問題:

首先,做一做:

(1)寫出你最喜歡的個位數

(2)計算100與這個數的和,乘以100與這個數的差的積

師:同學們算得很投入,但只要告訴我,你寫出的個位數,我就能説出計算結果,信嗎?並請兩位學生來試驗

生1:我想的個位數字是4,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84

(100+4)*(100-4)=9984

生2:我想的個位數字是8,

師:你算出的答案是9936

(100+8)*(100-8)=9936

(由遊戲切入,學生興致十足,求知慾高漲,感歎算法奇妙)

師:想學這招,學完這節課,你就能解開它的奧祕

在小結處:回到遊戲問題,説出其中的奧祕。

三、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慣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實例。

案例三:用“黃金分割”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有經驗的報幕員不站在舞台中央,而是站在離左邊或右邊多一點的地方,即接近黃金分割點,這樣可使觀眾感到她十分大方、恰當、和諧,且音響效果最好;因為一般人的軀幹與身高之比小於0.618,大約只有0.58~0.60左右,所以許多女士覺得穿高跟鞋更漂亮些、芭蕾舞演員表演時踮起腳尖能給人以美的感覺。又如,飛機、輪船都是軸對稱圖形,這樣可使它們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築上的對稱多半是為了美觀,有時也考慮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問題;許多飾品做成圓形的,不但美觀大方,而且節省材料。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最終要回歸到實際,為人類社會服務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習一些初步的統計知識後,可與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的某些廣告、有獎銷售等問題,從中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

案例四:某公司在對外招聘時稱該公司職工的月平均工資超過1200元,吸引了一些工人前往做工,但到月底發工資時,工人們發現自己和周圍的工人,月工資卻只有800元,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去找老闆説理,老闆説:大家不要激動,我這裏有一份工資清單,

我將證明我講的話是真話,沒有欺騙大家。請分析下面這個工資表,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的確,老闆沒有欺騙工人,工人們之所以有上當的感覺,問題在於他們不應該去關心平均數,而應該去關心大多數工人的工資──眾數。在這個問題中,學生幫助工人揭穿了數據造成的假象,從而更進一步理解了平均數、眾數在反映數據信息方面的差異。俗話説得好:“數字不會騙人,但人可以利用數字騙人”,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新課程

教育教學反思 篇四

在本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並順利完成育教學任務,下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反思: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持續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説説説,透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務必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閲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與年級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我能讓學生學得簡單、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光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一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

2、抓好寫字訓練。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個性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透過自我的課堂板書,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從技能方面和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個性強化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持續怎樣的'寫字姿勢,使學生構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用心性。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4、注重在閲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出來。注重自我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個性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首先是學生學習用心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僅體此刻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此刻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用心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我的需要。不僅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用心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教學工作取得了必須成績。但是,由於一小部分學生因為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有點困難。

教育教學反思 篇五

不知不覺,新課程的實施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間,新課程的理念一天天進入千萬所中國小,即使是最偏僻的農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有所瞭解。

乘着這股春風,我利用工作之餘不斷學習、摸索、實踐,並聽取各類的講座,以便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認識。新課程的實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強調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回顧這兩年,我結合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策略以及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覺得有喜也有憂。下面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反思。

一、教學觀念及師生之間的關係的反思。

千百年以來,教師總是讓人覺得是高高在上的師道尊嚴者,我覺得在現代發達的現今社會裏,教師的角色需要轉換,從學習的意義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生活上的益友,這樣,教師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配合學生,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着想,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記得班上的詩嘉,她剛進入國小讀書時,學習上很多都不能領悟,她的膽子小,不敢向別人請教,這時我主動地接近她,幫助她,鼓勵她,慢慢地她走出學習的困境,獲得了成功。而她也把我當作是她的好朋友,我也為她的點滴進步感到高興。

二、教學策略的反思

教學策略一般是指教學當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如何讓學生積累知識,運用知識,培養語感;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等方面。我在教學當中注意培養學生積累知識,培養語感,提高寫作水平。例如: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並教會學生進行分類摘錄,然後讓學生們把精選的部分詞句先進行理解;接着在此基礎下再進行背誦,背誦一般通過堂上檢查或進行背誦競賽,久而久之,學生積累的詞彙量大了,動筆寫作時就有話可説,有文可寫,不再像以往那樣將朗才盡,學生真的有收穫。

從這看來,我覺得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運用也很重要,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的。

三、對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究竟學到了什麼,形成了什麼能力,解決了什麼問題。這樣可以從另一方面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例如:我在講第五冊《會搖尾巴的狼》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對狡猾的狼與老實的老山羊的五次對話的理解和認識像狼這樣的壞人是不會跟別人講道路的。我在第一次試教時,設計出比較多的問題,想讓學生尋着我的步伐去把課文理解,師生一問一答,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就比較熱烈,但其實教學的效果卻不太理想。後來聽取了老師們的意見以及反思了一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發揮教育機智,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只是限於個別學生來回答,學生沒有全部參與課堂的學習當中,沒有嘗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被我的教案中的問題所侷限了,缺少了思考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換為主動,我再認真地鑽研了教材,重新修改了教案,然後再一次去上這堂課,這節課我首先讓學生整體瞭解課文大意之後,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通過讀書、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情況,自己去把課文讀懂,自己去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小組同學互相幫助去解決問題或在全班上交流小組裏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只作適時的點撥、指導,在讀懂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分組進行情景表演,有的學生朗誦,有的學生表演動作。這一節課我把課堂真正地交給了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真正地體驗了語文學習的快樂,並學到了知識。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六

暑假裏閲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願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為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誌。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做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景、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 篇七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主要通過教育學生、教師自己本身進行反思、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閲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等方式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國中歷史;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的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及情境的能力。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可見教學反思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我已從事多年國中歷史教學,深感歷史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歷史教學的樂趣。面對生龍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新課程實施以前人教學,大都是為了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都是以講解、概括為主。學生則是聽眾,然後根據講課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歷史課更是枯燥無味,一上課學生就想打瞌睡。現在新課程實施以後的內容更多的是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同時要求教師改變過去“填鴨式”的教法,還學生以課堂和學習的自主權。教與學是交往、互動的,師生雙方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情感,體驗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根據我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我在上課時讓學生充分閲讀教材,然後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生活海洋裏盡情地暢遊。使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得到極大的滿足,學習興趣愈來愈濃。

現在的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頭腦中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多渠道的:電影、電視、書刊、網絡等,因此獲取的知識是多樣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識可謂五花八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歷史知識。他們憧憬未來,關注現實,經常對現實的問題要問個為什麼,卻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們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和敏捷的記憶力。這就使他們想象力豐富,思維能力具有極大的廣闊性。這又給當前的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歷史老師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長期以來,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歷史這門學科成為單純的複述性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很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具體而言,從教學方法來看,還比較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如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讓歷史課煥發出應有的生機與活力,這是歷史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從教學結構來:看現在很多歷史教師大多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這一點與我們與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從教學內容來看,歷史課的內容是講述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進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就成為歷史課內容的四要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太偏重於四要素的傳授而容易忽略蒐集與處理信息、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在解析材料時普遍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新課程實施後,如何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成為歷史教師共同面隊的一個難題。從思想教育方面來看,教師進行愛國教育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時,只是給出一個或幾個結論,説這一事件是愛國的,那個人物是愛國的,學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顯思想教育在歷史課堂上落實不夠。如何在課堂創設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學生的品質和情操受到良好的薰陶,把歷史課堂變成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又是歷史教師在新課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為了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使自己儘快得成長、成熟起來,作為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一、通過學生進行教育反思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具有敏鋭的觀察能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例如,我在上八年級上冊《辛亥革命》一課時,讓學生對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進行討論並選幾名代表進行發言,有位同學平時對歷史很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踴躍,但那節課卻顯得比較沉默,課後我主動與他進行交流,他説,對辛亥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不理解,原因是對當時的英國曆史知識缺乏瞭解,隨後我對導入新課這個環節進行了反思。

二、通過教師本身進行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使得學生滿腹疑慮,這就意味着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三、通過請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

俗話説: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作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着什麼不足,但如果青銅市或教學專家來聽課以後,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進的地方。

四、通過閲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來進行教學反思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閲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從中吸取營養並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對比,不斷反思,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八

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幾年的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反思中我覺得教學的效果最終從學生身上體現出來,也就是説學生的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標準。那麼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裏所説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突出一個“活”字

這裏所説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藴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出幕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究,指導學生推導公式、歸納結論,在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時,多在“導”字上下功夫,講究“導”的藝術,教師“導”得好,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駕馭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成功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將趣味性、娛樂性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樣的教學一定是學生所喜歡的,因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數學、主動學數學,培養學生求異創新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九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改革也隨之大力開展,通過觀摩學習和實踐,發現自己不會上課了,每節課後都有很多疑問和反思,和我有同感的老師很多。課堂內容豐富了,教學素材廣泛了,教學形式多樣了,課堂氛圍活躍了,學生參與積極了……問題是:該學的知識學生學會了嗎?我們課堂真的是有效課堂嗎?

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些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理解成課堂形式的改變就是課改,就能成就有效課堂。

在我上師範的政治課堂裏,老師繪聲繪色,抑揚頓挫,滔滔不絕,揮灑自如,我們也聽得如痴如醉。那時我特崇拜這位老師。現在看來我們僅僅停留在:“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想想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很多時候也是這樣的,那麼什麼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呢?

通過學習、結合我的從教經歷,我認為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無效益的唯一指標。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只有全體學生都愛學、樂學,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重要指標。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突出三大量(大容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讓思維和訓練強度達到學生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性。全國的一些名校,他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教學課堂改革的突破口幾乎都是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把記憶型課堂改變為思考型課堂。

通俗地説,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因此,我認為在平時我們的教學中只有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才會有收益,我們的教學才會有效。我認為教學有效性最核心的內涵是在最短的教學時間內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得到最快樂的體驗。

課堂教學反思優秀 篇十

當科組長把上一節精品課程課的任務交給我時,我心裏是很沒底的,作為一個新老師,對於平常上公開課都沒十足的把握,更何況是採用一種我從來沒嘗試過的教學模式——“學生講課”。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鍛鍊自己,我還是接受了。儘管由於準備的時間短,來不及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適應這中模式,加之小老師的素質差異,在上課過程中出現了緊張的情況,因而課後的結果並不能讓我滿意,但是我還是從中收穫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更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如何在“學生講課”的模式下,讓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文時明白中年人所處的重要的地位,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此下來我仔細的閲讀了文本,查閲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對文章內涵的把握基本上沒有了問題,但是如何通過小老師的嘴讓學生逐漸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為此,我先和幾個小老師在寬鬆的環境下進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當時的效果還不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都對本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有個小老師説“以前還認為當老師很容易,現在真正要讓自己當老師時才發現有這麼多東西要準備”,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吧,只是這次小老師的人數稍顯少了一點,以後可以嘗試分組,讓每一組的同學準備輪流講課,這樣對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語文這門科目的整體瞭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點,即小老師的表達能力,雖然我挑的這幾位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對文章有比較深刻理解的學生,但是畢竟要讓他們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通過一個一個問題有條理地去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是欠缺很多。另外,對於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都沒有很好的評價和引導,只是匆匆表揚而過,這也是一個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這次課後,我總在想,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引導他們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學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備課,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係。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鬆,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生命是多麼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qpnl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