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精品多篇)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精品多篇)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精品多篇)

政治經濟學重要的知識點歸納 篇一

一、商品的基本屬性的易錯觀點

(1)使用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購買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2)商品的質量越好,價格越高?(注意:價格的基礎是價值,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關係)

(3)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然有使用價值?(注意: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4)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具有價值)

(5)價值是使用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顛倒了,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二、商品價值量的易錯觀點

(1)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的價值量減少。【注意: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價值量不變。因為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也一定變化。(注意:不一定,價格還受供求關係、宏觀調控、貨幣發行量等因素的影響)

(3)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注意:商品價格下降是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三、貨幣的易錯觀點

(1)貨幣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需要的是現實的貨幣。(注意:執行價值尺度是觀念中的貨幣)

(2)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注意:應該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

(3)金銀天然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注意: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四、價值規律的易錯觀點

(1)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律。(注意:應該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2)商品供應量與需求量互相影響。(注意:應該是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

(3)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注意: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4)價值決定供求,供求影響價值。(注意: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

(5)等價交換是指每次交換商品的價格都與價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經常不一致)

(6)價格由購買力決定。(注意: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政治經濟學重要的知識點歸納 篇二

1、政治經濟學為什麼具有階級性

政治經濟學,無論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包括當代西方經濟學還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都具有鮮明的階級性。這是因為,政治經 濟學的研究內容,涉及人們的經濟利益關係,而經濟利益關係在存在階級關係的社會中,會表現為階級利益關係。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從其整個思想體系來説,是為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服務的。政治經濟學都是有階級性的。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是:一方面,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已經成熟,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並開展了強大的工人運動。

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來源。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地繼承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科學因素,揭示了資本主義的運動規律。在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並以此為基礎,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説。

(3)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的政治經濟學,主要研究資本主義經濟,並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體制提出了一些預見性設想。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不斷髮展和創新的經濟學科,它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中獲得重大發展發。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總體上説,是研究特定社會制度中的社會生產關係,即經濟利益關係,揭示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經濟規律。

(2)生產關係是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係,它屬於經濟利益關係。

(3)狹義的生產關係是指直接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人與人的關係,廣義的生產關係是指社會再生產過程中諸環節、諸方面的關係,既包括直接生產過程中的關係,也包括分配關 系、交換關係、消費關係。

(4)政治經濟學研究生產關係時,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現象,而是揭示生產關係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性,即研究各種客觀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同社會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有什麼異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與資本主義部分的研究對象,既相統一,又有差異。

(1)二者有統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會生產關係,即經濟利益關係,揭示經濟運動規律。

(2)二者有差異面。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重在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研究,揭示其內在矛盾、階級對抗性和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與滅亡的客觀規律,揭示資本主義終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的歷史必然性。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則重在研究怎樣鞏固、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實現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經濟利益。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我國的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 篇三

1.公有制經濟的含義: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和關鍵領域,如金融、通訊、鐵路、航空、電力、石油、天然氣、冶金、化工等,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二、國有經濟要增強自己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引導和影響其它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在國內外競爭中不斷擴大。

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公有資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第二,公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應該多樣化:①必要性:一切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這也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規律決定的。只要符合‘三個有利於’,各種形式都可以利用。②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③意義:不僅有利於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壯大,也有力地推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5.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體制: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6.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屬於公有制經濟。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企業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7.我國的非公有制經濟:①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注意:不能説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或重要經濟形式”)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方針: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8.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①內容: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必然性:根本原因: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決定:評價所有制結構優劣的標準:是否適合現實的生產力狀況。具體原因:Ⅰ、社會主義性質: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不平衡。Ⅲ、“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實踐證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9.我國現階段的分配方式:

(1)按勞分配: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個人消費品的分配方式。

(2)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3)按生產要素分配:憑藉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①勞動: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收入。②資本:私營企業主取得税後利潤;利息;股息分紅;債券股票交易收入。③土地:出租土地、房屋取得的收入。④技術、信息:科技、信息工作者提供技術和信息取得收入。⑤管理:企業的管理人才憑藉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參與分配。

(4)福利性分配和社會保障分配。

10.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必然性:

(1)這是與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不可能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

(2)這是由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決定的。在公有制經濟之外,還存在着多種非公有制經濟,因而也就必然會存在多種非按勞分配的個人收入分配方式。

(3)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資本、勞動力、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等多種所有者,而這些生產要素在生產中各自發揮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11.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12.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1)平等性:①含義:市場上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的關係平等。②決定:這種平等是由價值規律的作用決定的。③表現:A、地位平等;B、等價交換(2)競爭性:①含義:經濟活動參加者之間存在着廣泛的競爭。②原因:競爭是商品交換得以進行的前提;③作用:競爭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A、價值決定價格:競爭→壓力→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優勝劣汰;B、供求影響價格:充分的市場競爭→可以保證價格變化的靈敏性→使供求關係儘快得到調整→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實現。④原則:公平競爭。⑤負面效應:盲目競爭可能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競爭會導致壟斷,從而不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3)法制性:①含義:社會經濟運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依據市場經濟的法規進行。②作用:協調和處理矛盾、體現公正平等原則的依據和準則。③要求: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4)開放性:①含義:指市場不是相互封閉的,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並同世界市場聯在一起。②開放性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和內在屬性:A、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廣泛發展的要求B、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C、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的要求。

13.知識運用:如何認識地方保護和行業壟斷?

(1)含義①地方保護(地區封鎖):地方政府從本地利益出發,或者不讓緊缺的原材料等產品流向外地,或者不讓外地產品進入本地市場參與競爭,或者對外的產品採取歧視措施,人為地分隔市場。②行業壟斷(部門壟斷):資源壟斷性部門和市場集中度高的部門,限制競爭或搞壟斷價格。(2)危害①否定了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和等價交換原則②排除競爭,保護落後,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③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④違背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發展要求,割裂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阻礙資源優化配置(3)措施①宏觀調控;②依法治國;③以德治國。

14.市場經濟的特徵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15.國家的宏觀調控:

(1)含義: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

(2)必要性:市場的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在市場調節可以廣泛發揮作用的領域,市場存在固有弱點和缺陷①自發性:產生不正當經濟行為;擴大收入差距,造成兩極分化,引起社會矛盾,不利於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②盲目性: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是分散的,各自獨立,信息不全,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③滯後性:事後調節,有時間差,造成經濟波動和資源浪費。

(3)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的關係: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要求發揮市場的作用,但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才能克服市場的缺陷,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4)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5)手段:(1)經濟手段:①含義: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②內容:A、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外匯政策等);B、經濟計劃:十年規劃、五年計劃、年度計劃、西部大開發戰略

(2)法律手段:①含義: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②作用: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3)行政手段:①含義:國家通過行政機構,採用行政命令、指示、指標、規定等行政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②特點:直接、迅速③要求:必須反映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強調和過多運用,否則,將不利於市場作用的發揮,甚至產生消極的後果④當前我國宏觀調控的改革主要是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強化法律和經濟手段。

(4)結論①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各有所長,各具特色,它們相互聯繫,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體系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③宏觀調控必須尊重市場經濟規律。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產業和勞動者 篇四

1.三大產業的劃分:我國根據人類社會生產活動的歷史順序和各行各業的性質,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所有行業的總稱。

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與作用,主要表現在:農業是人類社會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業是工業等其它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是支撐整個國民經濟不斷髮展與進步的保障。

從經濟角度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從社會角度看,農業是社會安定的基礎,是安定天下的產業。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從政治角度看,農業是國家自立的基礎。

(2)我國農業的現狀

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較脆弱,我國農業發展速度仍相對滯後。表現:首先,我國農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與勞動生產率水平均比較低、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差。其次,我國農產品供給尤其是糧食供給始終處於基本平衡但偏緊的狀態。最後,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體國情。農業人均資源佔有量在世界上屬於低水平,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

(3)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措施

必須走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道路(新的提法是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實際上是將農業生產從原來追求產品數量為主轉變到高產、優質並重和提高效益上來。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核心是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這是完成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①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②關鍵是發展農業科學技術。

③增加農業投入。

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3.工業的主導作用

(1)工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工業是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技術改造的物質基礎。

(2)要着重發展建築業、機械工業、信息產品製造業、石油化工業和汽車製造業,使它們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3)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4.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1)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必然性:第三產業的普遍興起已成為全球性的經濟發展趨勢,第三產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第三產的繁榮與發展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發達程度的主要標誌之一。

(2)我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意義;①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②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就業領域和就業人數,保證社會安定;③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可以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可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5.優化產業結構

要進一步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6.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1)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這是勞動者依照勞動法享有的最重要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享有獲得勞動安全衞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2)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職業技能的意義:首先,從國家的角度講,勞動者職業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着一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其次,從勞動者個人角度講,勞動者職業技能的提高,是勞動者迎接21世紀挑戰的需要。

提倡遵守道德對於勞動者個人來講,其重要意義在於:遵守職業道德是每個勞動者基本的道德準則。其次,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講,遵守職業道德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保障。

7.勞動合同制度

訂立勞動合同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平等自願的原則(核心原則);協商一致的原則(平等自願原則的延伸和結果);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原則(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8.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內容、原則和作用:

(1)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

(2)基本內容:社會保險(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

(3)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則:既要有利社會生產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權利和義務相統一;

(4)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意義:

①建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②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增加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③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猜你感興趣的:

政治經濟學重要的知識點歸納 篇五

商品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1、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勞動產品。

商品的基本屬性:商品的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不同商品使用價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換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商品的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不同商品都有價值,所以才能夠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換。

2、貨幣的含義、本質和基本職能

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當貴金屬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時,貨幣就出現了。

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基本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價值尺度是指貨幣具有表現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則需要現實的貨幣。

3、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P5。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商品的價格總額=待售商品量x價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4、紙幣的產生和發展P6:

(1)紙幣是隨着商品交換的發展,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一是由國家發行的。如果不是本國國家發行的,就不是法定貨幣,而是偽幣假幣,在市場上不能流通。製造假幣的行為在各個國家都是犯罪行為。二是國家現在正在強制使用的。國家以前強制使用的而現在不再強制使用的,則不能在市場上流通。這兩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含義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上漲。物價總水平的持續下跌。

表現需求旺盛,物價上漲,紙幣貶值,經濟過熱。需求不足,物價下跌,紙幣升值,經濟衰退。

本質社會總供給小於社會總需求,流通中的紙幣量過多。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流通中的紙幣量過少。

成因①紙幣發行過多;②社會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①紙幣發行過少;②社會需求不足等。

影響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但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沒有提高,就會導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會經濟秩序混亂,影響經濟發展。適度的通貨緊縮可以擠去經濟泡沫,抑制投資過熱;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對策可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

備註:

①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物價上漲有多種情況、多種原因,所以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

②通貨膨脹是宏觀上的賣方市場;但賣方市場有宏觀、微觀之分,所以賣方市場不一定就是通貨膨脹。

政治經濟學重點知識:企業和經營者 篇六

1.企業及其作用

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表現)①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②社會生產和流通的直接承擔者。③推動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

2.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由法定數額的股東組成(基本特徵)。大中型企業一般都採取公司形式。

3.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1)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把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股東(持有股票的人)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數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則以其全部資產對自己的債務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它是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員組成;股東大會的常設機構是董事會,負責處理公司重大經營管理事宜;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監事或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經理的工作進行監督。

4.股票和股票價格(1)企業:籌集資本的一種形式,不可退還的永久性證券。(2)股東:入股憑證,是取得收入的一種有價證券。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和分享公司的盈利。(3)居民:投資,是為了獲得收入→股息或紅利;(4)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息率。

5.股份制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1)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的作用:有利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使企業真正成為適應市場需要的法人和競爭主體,有利於提高資本的運作效率(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有利於擴大國有資本的支配範圍。(2)股份制本身不具備制度屬性,關鍵是看它從屬的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性質,看它的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裏。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和集體控股,它就具有明顯的公有性,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

6.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1)地位和作用:國民經濟的支柱。(注意: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①控制國民經濟命脈②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③社會主義國家的主要經濟基礎。④直接關係到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重大的經濟問題),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重大的政治問題)。

(2)目標和措施:①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抓大放小”,“有進有退”,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型企業→通過市場和政策引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

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範的公司制改革: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投資主體多元化,重要的企業由國家控股。③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

7.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經濟效益的含義: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

(2)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的綜合指標,企業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3)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和途徑:①科技:依靠科學進步,採用先進技術,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企業,提高企業職工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勞動技能,使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單純依靠增加投資,鋪新攤子,擴大規模,增加人員、設備的方式來增加國民經濟總量。也叫外延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在外部規模不擴大,人員、設備不增加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採用先進技術和工藝,改進機器設備,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國民經濟總量。也叫內涵型增長方式)轉變。②管理:採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的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

(4)實行兼併和破產,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接受優勝劣汰選擇①企業兼併和破產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價值規律的作用)。②企業兼併和破產只是手段,目的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③鼓勵兼併,規範破產,不斷完善兼併和破產製度→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再就業工程

8.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

(1)作用: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開發企業的金鑰匙。

(2)表現:企業信譽和企業形象集中表現在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上→名牌戰略。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經濟實力的競爭;而經濟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產品質量的競爭。誰的產品好,誰的質量高,誰的牌子過得硬,誰就有競爭力,誰就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名牌產品質量優,信譽高,競爭力強。名牌產品可以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發展需要名牌,民族振興需要名牌,國民消費需要名牌,國際競爭更需要名牌,因此,企業產品開發要以創名牌為主導。

9.正當競爭和不正當競爭

(1)正當競爭:①含義:經營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場活動準則的前提下,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促進技術進步為目的,用正當的手段進行競爭。②方法:提高質量,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創立名牌,提高信譽。③意義:保護國家、集體和消費者利益,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技術進步,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2)不正當競爭:①含義:經營者違反有關法律法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②方式:通過躲避法律或直接違法的形式,採取弄虛作假,欺詐,損人利己的手段牟取高額的利潤。③危害: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不能增加社會財富,給現有財富帶來巨大浪費,是法律所禁止並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政治經濟學重要的知識點歸納 篇七

1、商品的基本屬性的易錯觀點

(1)使用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是購買者的目的所在(注意:使用價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2)商品的質量越好,價格越高(注意:價格的基礎是價值,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關係)

(3)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必然有使用價值(注意: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

(4)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具有價值)

(5)價值是使用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注意:前一句顛倒了,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價值量的易錯觀點

(1)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的價值量減少【注意: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商品的價值量不變因為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影響(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2)價值決定價格,商品價值變化,價格也一定變化(注意:不一定,價格還受供求關係宏觀調控貨幣發行量等因素的影響)

(3)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注意:商品價格下降是由於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貨幣的易錯觀點

(1)貨幣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職能需要的是現實的貨幣(注意:執行價值尺度是觀念中的貨幣)

(2)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注意:應該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

(3)金銀天然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注意: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4、價值規律的易錯觀點

(1)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律(注意:應該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2)商品供應量與需求量互相影響(注意:應該是供求與價格相互影響)

(3)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注意: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4)價值決定供求,供求影響價值(注意: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

(5)等價交換是指每次交換商品的價格都與價值相一致(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經常不一致)

(6)價格由購買力決定(注意:價格的決定因素是價值,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5、生產與消費及消費類型

(1)生產是消費的目的和動力(注意: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2)消費決定生產(注意:顛倒了二者的關係)

(3)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注意:是按消費的交易方式不同分的)

(4)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將逐步被享受性的消費所取代(注意:取代的説法錯誤)

(5)有從眾心理的人,看到許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的加入,仿效和重複人家的行為,所以從眾心理不可有(注意:盲目從眾才不可取)

6、關於基本經濟制度的易錯觀點

(1)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注意:公有制是基礎,國有經濟是主導)

(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注意:應該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3)公有資產佔優勢,主要是看量的優勢(注意: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4)個體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的(注意:個體經濟以勞動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

(5)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經濟混同;是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

(6)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中都佔有支配地位(注意: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佔有支配地位)

(7)股份制有利於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注意:不能籠統地説)

7、關於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錯觀點

(1)有限責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徵是可以向社會公開募股集資(注意: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

(2)股份制是產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業組織形式)

(3)股份制是我國公司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實現形式)

(4)股票是一種表明債權債務關係的憑證(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債券)

(5)股票價格與股息收入成反比,與銀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後者是反比)

8、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的易錯觀點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不可放棄的(注意:權利可以放棄,義務不能放棄)

9、投資的選擇

(1)銀行存款利率 本站…提高,儲户的實際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實際收益取決於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2)債券和股票都是有價證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為條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3)金融債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強等特點(注意:政府債券)

(4)通過購買社會保險,投保人把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使自己所承擔的風險損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購買商業保險)

10、關於分配製度的易錯觀點

(1)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注意:不能將分配原則等同於分配製度)

(2)個體勞動者的分配方式屬於按勞分配(注意:按勞動成果分配)

(3)私營企業中的工人獲得的工資收入屬於按勞動成果分配(注意:按勞動要素分配)

(4)在我國的分配製度中,按勞分配體現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5)勞動生產率越高,產量越大,效率越好(注意:勞動生產率與效率是不同概念)

11、關於財政的易錯觀點

(1)國有企業上繳的利潤收入是我國財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

(2)財政赤字是指當年財政收入大於支出,出現差額的經濟現象(注意:是小於)

(3)財政收入減少,會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注意:應該是財政收入增加,會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

(4)要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加税收收入(注意:關鍵是發展經濟,還要調整分配政策)

12、税收和納税人

(1)每個公民的所有收入都在個人所得税的納税範圍(注意:按照個人所得税法規定的個人所得)

(2)要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就要提高税收的税率(注意:二者無必然聯繫)

(3)不同性質國家的税收,其分配主體都是國家,税款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注意:社會主義税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4)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注意:固定性是指不經過國家批准不能隨意改變,而不是不能改變)

(5)納税人是指税法上規定的最終負有納税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注意:應該是直接負有納税義務)

(6)在我國,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納税人,人人都應該具有“納税人”意識(注意:不一定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納税人)

13、市場經濟的易錯觀點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注意: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是市場)

(2)必須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動後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注意:不可能同步富裕)

(3)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以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為主,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注意: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

(4)宏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注意:促進經濟增長)

14、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的易錯觀點

(1)總體小康水平就是全體人民都在達到的小康水平(注意:總體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5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面對開放的世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注意:獨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根本基點)

(2)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注意:發達國家是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大的挑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kn7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