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消費經濟學重點

消費經濟學重點

第一章緒論

消費經濟學重點

第一節消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消費經濟學是以消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作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個總量及其變化;微觀經濟學以單個經濟單位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單個企業、單個行業、單個市場或單個消費者的經濟活動。

宏觀消費問題可以分為消費需求與總需求,消費結構與經濟結構,消費與經濟增長等問題。

微觀消費問題包括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儲蓄決策、投資決策以及消費信貸等問題。

微觀消費與宏觀消費的關係:微觀消費問題是宏觀消費問題的基礎;宏觀消費問題是微觀消費問題的目的。

第二節經濟學對消費問題認識的歷史演變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威廉配第,他的觀點是主張節制不必要的消費,以保證積累和財富的增值。其思想後來被亞當斯密和大衞李嘉圖繼承。

法國古典經濟學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農學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國小資產階級代表。

第三節消費者及其行為

消費者,是能夠做出獨立的消費決策的基本經濟單位。

消費者行為的層次:1、消費者資源的初次分配選擇;、消費者資源的再分配;3、消費者的資源消費—購買選擇。

消費者的行為特徵:1、效用最大化原則;、習慣性;3、不可逆性;4、示範性;5、複雜性。

效用最大化原則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基本準則。

效用,消費者通過商品或勞務的消費所得到的滿足。

效用最大化,消費者通過對商品和勞務的消費追求滿足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的原則是建立在邊際效用價值論的基礎上的。

習慣性,指消費者的行為方式要受過去習慣的影響。

不可逆性,指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響,也受自己過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影響。

示範性,消費者的行為不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的影響,還受周圍人的影響。

第二章消費者的消費決策

第一節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及其預算約束究對象

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費者行為的基本準則。

消費者的消費決策兩個基本要素:1、消費者面臨的限制性條件;、最大化目標。前者與消費者的預算約束有關,後者與效用和偏好相關。

預算約束,指消費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約束下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

預算約束線,指消費者用完其所有收入能夠買到的價格已定的兩種商品的各種可能的組合。

預算約束線變動的原因有兩個:價格的變動和收入的變動。

價格的變動導致預算約束線變動:當商品價格上升,預算約束線為圍繞E點向左轉動,當商品價格下降,預算約束線為圍繞E點向右轉動。

收入的變動導致預算約束線變動,收入的變化會引起預算約束線平行地向外或向內移動。收入增加向右移動,收入減少向左移動。

第二節收入與消費

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基礎,收入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最根本因素。

正常商品,消費量隨人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檔商品,消費量隨人民收入增加而減少的商品。

收入變化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影響取決於該種商品的性質。對於正常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將導致更高的消費;低於低檔商品而言,更高的收入將導致更低的消費。

需求收入彈性,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對收入變化的反應程度。

對於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彈性大於1,該商品為奢侈品;小於1,該商品是生活必需品。

預期收入,消費者對自己未來收入水平的預期。

第三節價格與消費

需求曲線,是表示商品價格和需求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幾何圖形。它描繪出在不同價格下某個消費者對該種商品的消費量。

替代效應,指商品價格上升後,消費者改用其他商品來滿足需求;而當商品價格下降後,消費者會用該商品來替代別的商品來滿足需求。

收入效應,如果商品價格上漲但收入不變,那麼實際收入便下降了。

替代品,如果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會引起另一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而一種商品價格的下降會導致另一種商品消費量的減少,即兩者是相互替代的關係。

互補品,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會引起另一種商品消費量的減少,即兩者是相互補充的關係。

微觀經濟學家用交叉彈性係數的正負來區分替代品和互補品。交叉彈性係數為正,是替代品;為負是互補品。

通常情況下,商品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即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收入彈性係數大於1,表示需求量的變化大於價格的變化;需求收入彈性係數等於1,表示需求量的變化等於價格的變化;需求收入彈性係數小於1,表示需求量的變化小於價格的變化;需求收入彈性係數等於0,表示價格的任何變化都不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第四節效用

效用,指商品或勞務滿足消費者慾望或需要的能力。

支付願意,消費者為了獲取某種商品組合的願意支付的金額。

邊際效用,指消費者每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或勞務的消費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

消費者剩餘,指消費者願意支付的貨幣量與其實際支付的貨幣量之差,即消費者通過消費在心理上所獲得的收益。

第五節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其他因素

影響消費決策的因素:①不同社會階層的消費決策②社會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響③市場發育程度對消費決策的影響;

社會階層是指一個社會以生活方式、價格觀念、行為態度等方面的不同進行等級劃分,所劃分成的許多組相對永久的同類人羣。

現代社會,社會階層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可以概括為:1、不同的社會階層具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費水平、消費結構、消費方式上都表現出不同;、較高階層的消費方式對較低階層的消費方式具有較強的示範作用。

關係集團,指一個人用以指導自己目前行為的那個具有某種價值觀念和觀察事物準則的團體。

文化環境對消費者的影響:1、文化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從而影響消費觀念;、不用文化有不同的風俗和消費習慣;3、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費方式也有所不同。

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心理因素:動機和社會心理特徵。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從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社會心理特徵:1、從眾心理;、攀比心理;3、消費流行。

從眾,是一個人因受到別人影響而按照別人的行為方式去行動的現象;

攀比心理,指不同收入階層之間,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者以高收入階層的消費方式為參照進行模範。

消費流行,是社會時尚在消費活動中的反映。

第三章消費者的儲蓄決策

第一節預算約束與儲蓄

一種物品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可以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替代效應:指當一種價格變動使消費者沿着一條既定的無差異曲線移動到新一點時所引起的消費變動;

收入效應:是指當一種價格變動使消費者移動到更高或更低無差異曲線時所引起的消費變動;

利率上升時,替代效應使消費者儲蓄更多,收入效應使消費者儲蓄減少;

利率對儲蓄的最終影響既取決於收入效應,又取決於替代效應;

退休是儲蓄最重要的動機之一。

生命週期儲蓄的關鍵思想:生命週期儲蓄的關鍵思想是消費計劃的制定通過在高收入時期儲蓄而在低收入時期負儲蓄,以實現均勻的消費跨時期配置;

第二節儲蓄的其他動機

儲蓄的其他動機:遺產動機、謹慎動機、目標儲蓄。

遺產動機,是指人們為了能給孩子留下一份遺產而進行儲蓄。

遺產動機對儲蓄的影響;①遺產動機越大,人們在有能力的工作年間進行的儲蓄越多②反之越小

謹慎動機,為了應付可能出現的未料到的對資金的需要,人們也要進行適當的儲蓄。

目標儲蓄,指人們為了一些特定的目標,諸如支付購買住宅的現金、或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費用而進行的。

目標儲蓄三大特點:1、有特定的目的;、存貸款融於一體;3、存款時間相對來説較短。

第三節影響儲蓄的其他因素

影響儲蓄的其他因素有:社會保障制度;資本市場;消費觀念。

社會保障制度,指國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情況下,對公民受到的損失或生活處境的困難給予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條件的一種制度。

社會保障三大內容:1、社會救濟;、社會福利;3、社會保險。

現收現付社會保障體系對儲蓄的影響:1、現收現付社會保障制度不會影響人們退休前後的消費數量;、社會保障制度將排擠私人儲蓄。

貨幣市場,由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各種融資活動組成的市場為短期資金市場。

資本市場,由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種融資活動組成的市場為中長期資金市場。

資本市場對儲蓄的影響:1、若存貸款利率相同,那麼資本市場不會對儲蓄產生太大影響;、若存貸款利率相差很大時,人們很少儲蓄;3、當存貸款利率相差減小時,人們傾向於減少儲蓄,增加消費。

消費觀念:指支配和調節人們消費行為的思想、意識;

消費觀念對儲蓄的影響:1、“及時行樂”的消費觀念使人民減少儲蓄;、“克勤克儉”的消費觀念使人民增加儲蓄。

簡答高儲蓄的原因;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風險預期增加、③東亞文化背景的影響、④實現正利率

論述收入水平提高對儲蓄的影響;①收入水平的增加會促使儲蓄的增加②投資渠道狹窄單一,從反面促使人們儲蓄的增加③過高的消費門檻客觀上增強了人們的儲蓄傾向④居民儲蓄率及儲蓄餘額的變化從客觀上證實了收入對儲蓄的促進作用

名義利率:指包括對通貨膨脹風險補償的利率;

實際利率:指物價不變從而貨幣購買力不變條件下的利率;

人們在消費與儲蓄之間的選擇,更主要的是依據實際利率的變動;

第四章消費者的投資決策

第一節消費者投資決策及其主要類型及方式

投資,是指為了在未來獲得可能但不確定的收益而放棄現在的消費,並將其轉換為資產的過程。

投資具有兩個特性:時間性和不確定性。

消費者投資的主要類型:金融投資、實物投資、教育投資。

金融投資:是以金融資產為對象的投資,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和基金。

金融投資的特點:1、在進行金融投資時,消費者讓渡的是貨幣資金的使用權;、在這三種投資類型中,金融投資的流動性最強;3、金融投資為實物投資提供資金,而不是直接參與生產。

實物投資:是指以有形資產為對象的投資,包括不動產投資、貴重金屬投資、珠寶投資、古董級藝術品投資等。

實物投資的特點:1、流動性低;、有形資產基本上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因而實物投資具有保值功能。

教育投資的特點:1、教育投資具有投資和消費雙重屬性;、教育投資的收益具有時間上的間接性。

消費者投資的主要方式:銀行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住宅投資、教育投資。

銀行存款的優點:1、品質多、檔次多;、變現能力強3、銀行存款償還性高,風險小;4、對消費者的專業技能要求低。

債券:指政府、企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其借款承擔還本付息義務所開具的憑證,用以表明彼此間的債務、債權關係。

債券的特點:1、債券的發行人和持有人之間是債權、債務關係;、債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3、債券有一定的期限;4、債券可以買賣流通。

按發行主體來分類,債券可分為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

按償還期來分,債券可分為長期債券(5年以上)、中期債券(-5年)和短期債券(1年內);

按發行的方式,債券可分為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

公募債券:指在市場上公開發行,沒有具體的發行對象的債券;

私募債券:事先指定,在小範圍內發行的債券;

債權投資的特徵:1、風險性小;、債券多樣化可以滿足投資者的不同需求。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股東的所有權憑證,是股東取得股息和分紅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投資的特徵:1、風險較大;、流動性好;3、需要投資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

基金:指專門的投資機構通過發行收益憑證或入股憑證,將社會的閒散資金集中起來,交由各種專家進行經營和管理。

基金投資的優點:1、規模經濟;、投資分散,降低風險;3、具有專業管理效果。

第二節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利息和資本增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指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

第三節投資風險

風險:由於不確定因素造成未來損失的可能性。

按照風險是否可以避免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是指某一投資領域內所有投資者都將共同面臨的風險,是無法避免和分散的風險。

非系統風險:是指由影響某一投資對象收益的某些獨特事件的發生而引起的風險。

按照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分為:市場風險和經營風險。

市場風險:是因為投資市場各種因素,如利率升降、外匯價格漲跌、購買力的強弱等因素,而導致投資者虧損的可能性。

經營風險:指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對未來的預期出現偏差,導致決策不當,操作失誤,從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按照風險的大小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

第五章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決策

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決策包含:勞動者個人的供給時間、教育培訓一級家庭勞動供給決策。

人的大部分時間劃分為兩種:工作和閒暇。

馬克思認為,隨着社會的進步,勞動將成為人內在的第一需要;

消費者在預算線束線上選擇的點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點;

非勞動收入的各類包括各種政府計劃如失業保障、醫療和養老保險,以及遺產和私人養老金等;

勞動是一種正常商品,但工資變化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卻是反方向的;

勞動供給曲線的形狀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向後彎曲;

勞動供給彈性:指某一消費者的勞動供給量對工資變化的反應程度;

在現實社會中,多數情況下市場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消費者不參與勞動力市場的原因:①消費者對非勞動時間的偏好較強②對收入的弱偏好③工資低

勞動力參與率:指勞動力在總人口中的比重;

美國經濟學家查德、伊斯特林從預期與實際情況相偏差離的角度來分析婦女參與率提高的原因,並提出了“相對收入假説”;

人力資本:指通過教育或培訓轉化在人身上的各種技能;

經常學家認為人力資本是教育投資的結果;

教育的成本包括經濟成本、心理成本和機會成本;

勞動供給彈性係數可正可負;

教育收益的趨勢是遞減趨勢;

如果非收入增加,則閒暇和收入之間的預算線束線將平行向外移動;

如果工資增加,則閒暇和收入之間預算線束線將以下方端點為支點向外旋轉;

家庭規模決策,對長期勞動供給的影響主要表現對未來就業人口數量的影響;

婦女勞動參與率提高的原因:①男性對女性工作看法的轉變②高質量的家用電器③婦女工資提高④晚婚⑤離婚增加

簡述工資增加對勞動供給的影響:答:由於工資增加,消費者所獲得的商品越多,激發了他對工作更多時間的慾望,就是替代效應;但收入效應卻是相反的,工資增加的收入效應導致更多的閒暇和更少的勞動時間,而替代效應卻導致更多的勞動時間和更少的閒暇。因此,最終勞動供給是增加減少,取決於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孰大孰小了;

相對收入假説的含義:認為婦女參與率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丈夫的收入低於收入增長的預期,所以促使婦女參與工作來保持家庭收入的增長;

退休年齡提前的原因:①政府的強制②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③養老保障;

論述教育對消費的影響:①貨幣收益②福利收益如果認為教育的未來收益大於現在的成本投入,就犧牲眼下的消費;

簡述婦女收入越高,家庭規模越小的原因;答:第一種看法,母親工資較高時,家庭會決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種看法,家庭規模越大的婦女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務上,在工作上的精力較少;第三種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導致了高工資,也導致了家庭的小規模;

第六章消費信貸

第一節消費信貸及其主要種類

消費信貸:是個人金融業主的一種形式,是指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刺激消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為目的,用居民的未來收入做擔保,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的以特定消費目的為對象的貸款。

消費信貸產生的原因:1、對耐用消費品需求的增加;、解決家庭收支在時間上不匹配問題的需要;3、消費觀念的轉變。

直接貸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直接向消費者提供貸款。

間接貸款:是指銷售商以分期付款的形式銷售商品。

消費信貸的特點:1、利率水平高;、規模呈週期性;3、貸款的利率彈性較低。

消費信貸的主要類型:住宅抵押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

第二節消費信貸的作用

發展消費信貸對個人消費的影響:1、消費信貸會提高消費者的即期消費水平。、消費信貸還會影響人們的儲蓄行為,具有降低儲蓄的作用;3、降低了當期的可支配收入,會降低自由儲蓄額。

發展消費信貸對宏觀經濟的影響:P138

第三節消費信貸的風險與收益分析

消費信貸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借款人信用風險及其他風險。

簡述銀行控制流動性風險的三種方式:①當資金來源以中短期為主時,控制長期信貸的比例②以住宅抵押貸款為主的應大力吸收中長期存款③當長期資產比例過高時,通過二級市場將其出售給其他商業銀行;

利率風險:指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銀行造成的損失;

銀行控制利率風險的措施;①加強利率的風險管理②利用金融創新產品來消除利率風險③開發新產品

西方銀行評估個人資信時使用5C含義:品格、能力、資本、擔保、環境條件;

消費信貸的收益主要來源:利息收入、貸款手續費及其他收入。

個人信用制度:是指社會對個人信用關係的發生發展、個人信用歷史記錄的建立及個人信用的調查、分析與評估所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

第四節消費信貸在中國的發展P149

制約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 ①收入水平②消費觀念③社會保障制度④個人信用制度⑤金融機構和控制管理風險的水平

第七章消費函數

第一節凱恩斯消費函數(絕對收入假定

消費函數主要是揭示收入與消費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基於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基礎對總量消費狀況的描述。

凱恩斯的消費函數被稱為“絕對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費傾向遞減論。

“絕對收入假定”體現的這樣的思想:消費隨着收入的變化而絕對的變化。

影響消費傾向的主觀因素:謹慎、遠慮、計算、改善、獨立、投機、自豪、貪婪。

影響消費傾向的客觀因素:1、工資單位的變化;、收入和淨收入之間差額的變化;3、財產貨幣價值的意想不到的變化;4、利息率的變化;5、財政政策的變化;6、個人對未來收入預期的變化。

第二節相對收入假定消費函數

“相對收入假定”是由美國經濟學家杜生貝提出的。

相對收入有兩個含義:第一,相對於別人的收入,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要同周圍人的收入和消費進行對比;第二,相對於過去的收入,消費者現期收入和消費要同自己過去的收入和消費進行對比。

相對收入假定的消費函數包含要點如下:1、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其自身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周圍人的消費行為及其收入和消費相互關係的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不僅受自己目前收入的影響,而且也受自己過去收入和消費水平的影響,特別是過去“高峯”時期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影響。3、一個消費者的消費支出變化往往落後於其收入的變化。4、當消費者減少了的收入又逐漸回升,並恢復到過去的水平,消費者可能首先恢復儲蓄,而消費不會增加。

第三節持久收入假定

“持久收入假定”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佛理德曼提出的。

持久收入假定的核心是用人們的長期收入(未來收入)來分析人們現期消費支出的變化。

持久收入假定的要點:P158

第四節生命週期理論

生命週期假定的要點:個人的現期消費取決於個人現期收入、預期收入、開始時的資產和個人年齡大小;個人儲蓄額的大小也取決於個人現期收入、預期收入、開始時的資產和個人年齡大小。

第八章消費需求

第一節社會總需求的構成

社會總需求即國民收入。由四個部分構成:對消費品的需求;對投資品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

第三節消費模式的選擇

三種不同模式的消費模式:同步型消費;早熟型消費;滯後型消費。

同步型消費:指消費水平、國民收入和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基本保持一致。

早熟型消費:消費的增長速度在較長一段時間內超過國民收入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

滯後型消費: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國民收入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

滯後型消費模式的實現,需要兩個條件:1、經濟處於起飛階段;、有廣闊的出口市場。

改革前我國的消費模式屬於滯後性消費。

消費模式的選擇要考慮本國目前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以及各種消費模式的特點及其產生條件。

現階段我國應當採用適度滯後型消費模式。

判斷消費的增長速度是否合理,應考慮兩個標準:1、有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消費率保持在合理的區間。

1.社會總需求通常有4個部分構成:

①對消費品的需求、②對投資品的需求、③政府支出、④出口需求;

.投資乘數:指國民收入的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的始初注入時間的比例;

3.投資乘數的大小由邊際消費傾向的高低決定;

4.投資乘數作用的發揮是通過投資需求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實現的;

5.消費率:指最終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6.消費才是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對社會總需求起着拉動作用;

7.經濟增長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 惠特曼 羅斯托提出;

8.早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採用的消費模式是同步型消費;

9.經濟可持續發展主張發展集約型經濟;

10.邊際消費傾向越高,投資乘數越大,邊際消費傾向為零,投資乘數等於1;

11.消費模式的選擇要考慮:經濟發展所處階段、各種消費模式特點、產生條件;

1.可持續發展涉及到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13.滯後型消費模式的實現條件:經濟處於起飛階段、有廣闊的出口市場;

14.羅斯托在《經濟增長的的階段》中,將各國經濟過程概括為五個階段:

①傳統社會、②為起飛創造條件的階段、③起飛階段、④向成熟推進階段、⑤高額羣眾消費階段;

15.經濟增長階段理論中,最關鍵的是起飛階段;

16.199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是人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大轉折點;

17.經濟可持續發展: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重視經濟增長的數量,更關注經濟發展的質量;

18.消費增長與本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有三種模式:

①同步型消費、②早熟型消費、③滯後型消費

19.前蘇聯、東歐國家、中國建國後較長的時間裏推行的就是滯後型消費模式;

0.評價我國現階段消費的模式的選擇;

答:鑑於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性特徵,以及各種消費模式的特點及產生的條件,現階段我國應當採用適度滯後型消費模式。其基本含義是,在工業化加速階段,消費水平的增長適度低於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1.判斷消費的增長速度是否合理,應該考慮兩個標準:

一、消費率保持在合理的區間、二、有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

.試述我國實施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對策;

答:其一,在經濟效益方面,我國經濟運行並沒有克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痼疾;

其二,在經濟發展速度方面,我國在總體上還沒有完全擺脱通脹和增長、通縮和增長的矛盾;

其三,在結構方面,產業結構的失調仍然存在,產業結構升級遠遠沒有完成;

要實施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

一、首先,要樹立公正為本的發展理念;

二、其次,在生產和消費方面設立節儉資源的經濟體系;

三、再次,發展綠色導向的科技體系;

四、最後,實施共同行動的系統工程

第九章消費需求與宏觀消費政策

第一節消費政策的含義及內容

消費政策是國際在一定時期內有關消費發展的各種方針、制度及相關措施的總和,是一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消費政策主要有:有關消費水平提高的政策;有關消費結構變化的政策。

有關消費水平提高的政策:1、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消費與儲蓄的關係;3、收入分配政策;4、福利政策及社會保障制度。

消費結構政策:1、消費品產業結構;、消費品市場。

消費政策實現的手段:1、税收手段;、利率手段;3、國債手段;4、政府支出;P187

第二節經濟週期與宏觀消費政策

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徵。

一般來説,低收入階層受通貨膨脹影響的程度要大於高收入階層。這個因為:1、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支出佔其收入的比重較大,消費品價格的上漲會大幅增加其消費支出,從而增加財務負擔;、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支出中,必需品所佔比重較大,非必需品比重較小。3、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高收入階層往往可以有更多的增加收入的渠道,因此其名義收入的增長有可能超過通貨膨脹的增長,而低收入階層增加收入的可能性較小,因而實際收入降低的可能性更大。

治理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政策:1、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出售政府債券,收回資金,減少貨幣存量;提高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率、再貸款率,提高商業央行的借款成本,進而影響市場利率;提高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率);、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削減財政支出;增税);3、緊縮性的收入政策(確定工資-物價指導線;凍結工資;特別税收手段);4、其他政策(控制價格、控制集團購買率、直接信用控制)。

治理通貨緊縮的宏觀經濟政策:1、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減税、增加財政支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吐出貨幣,增加市場中的貨幣存量;降低央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貼現率或再貸款率,降低金融機構的成本);3、國債政策。

第三節開放經濟中的消費政策

消費政策的目標:1、有助於穩定經濟、緩和經濟波動;、有助於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3、有利於縮小社會各階層生活狀況的差距,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水平。

發展中國家消費政策的重點:1、抵制發達國家消費方式的示範作用的不利影響,防止出現“消費早熟”;、迅速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和消費水平,防止城鄉消費差距的過分懸殊;3、大力發展消費品市場,理順消費品價格機制,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消費品流通。

制定消費政策需要考慮的因素:1、消費戰略;、社會發展經濟目標;3、社會資源狀況;4、需要協調的其他政策(人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

現階段我國消費政策的要點:1、發展消費信貸,刺激消費需求;、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特別是養老金制度的改革,促進經濟的長期增長。

第十章消費結構

第一節消費結構的含義

消費結構:是指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所消費的各種消費資料的比例關係。

消費支出結構:是指消費者通過貨幣支出反映的消費結構。

新的統計分類把我國消費支出劃分為八項: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家庭設備及其服務;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文化教育及其服務;居住支出;雜品及其服務支出。

第二節消費結構的影響因素

微觀消費結構的影響因素:1、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目標及家庭類型;3、家庭消費支出功能;4、家庭生命週期所處的階段;5、家庭規模;6、家庭的投資。

宏觀消費結構的影響因素:1、消費水平;、福利制度及價格體系;3、消費品市場狀況;4、人口年齡結構。

消費水平對消費結構的影響:P08。

根據各國發展的經驗,耐用消費品的支出會隨着收入水平提高而上升。

判斷一個國家消費結構是否合理的標準:1、消費結構與當時社會經濟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是否相適宜;、消費結構及其變動趨勢與一國的資源條件是否相符。

第四節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P19

第十一章消費方式

1.消費方式:指消費需求的滿足方式,或消費主體與消費客體的結合方式;

.簡答消費方式的兩層含義及其內在聯繫;

①消費的技術方式、②消費的社會實現方式

從消費需求滿足的角度來看,消費的社會實現方式是前提,消費的技術方式涉及的則是需求滿足的具體過程;從消費與生產的關係來看,消費方式的兩個方面都受生產力水平的制約;

3.個人消費:指在消費者個人及其家庭範圍內實現的消費活動;

4.消費經濟學主要研究的消費方式是消費的社會實現方式;

5.現階段消費的主導方式是家庭消費;

6.我國現階段制約生活服務業發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場需求不足;

7.按照消費的社會實現範圍,可以將消費分為:個人、公共、集體消費;

8.個人消費特點:分散性、靈活性、多樣性;

9.集體消費:指以消費資料公開所有為基礎的滿足人們公共需求的消費活動;

10.論述個人消費與公共消費的變化趨勢;

(1)家庭消費方式的長期必然性。

①家庭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基本單位,因而是社會的基本消費單位

②家庭成員基於血緣關係而產生的某種需要

③消費者的需求因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公共消費比重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①公共消費的存在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共同需要、

②只有通過公共消費活動,才能獲得比較高的規模經濟效益;

6.論述自給性消費與商品性消費的變化趨勢;

答: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自給性消費比重將逐漸降低,商品性消費的比重將逐漸上升;

①消費品的商品化。消費品的商品化是實現商品性消費的初級階段,也是最關鍵②勞務的商品化。勞務的商品化是商品性消費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7.消費服務社會化:消費者不是直接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來獲得服務,而是通過付費的方式從市場上的購買服務;

8.消費服務社會化的過程也就是消費過程中的個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的過程;

9.簡答消費服務社會化的意義;

①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②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消費規模效益

③有利於產業結構的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的增加

10.論述縮短家務勞動時間,增加閒暇時間的意義;

①對於消費者來説,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②有利於提高勞動力質量,發展勞動力

③發展假日經濟對當前啟動內需有着積極的作用

11.簡答我國消費者閒暇消費的狀況;

①閒暇消費內容單調、形式單一

②閒暇消費的知識化程度低

③閒暇消費產業有待發展

1.消費服務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取決於以下三個條件:

①費者的收入、②時間的價值、③社會服務行業的發展狀況

第十二章消費者保護

1.消費者權益: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的一系列生活費活動中,應當享有的權利和得到的利益;

.消費者權益本質上是貨幣權利的體現;

3.消費者權益的內涵體現在消費者購買力的實現和消費者需求的滿足;

4.我國於1993年10月31日正式通過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5.消費者權益的確認和保護主要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6.在賣方市場中,生產者在商品交換中占主導地位。

7.消費者主權:指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中,消費者是起支配的一方,生產者應當根據消費者的意願和偏好來安排生產;

8.論述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必要性;

①消費的分散性

②消費者信息的缺乏

③消費決策的可誘導性

④消費者的小額購買造成其索賠的不經濟

⑤消費風險的存在

⑥負的外部性的存在

9.消費者運動最早產生於美國;

10.在消費者運動權益保障的法律體系包括:對消費者權益的確認、對市場交易的管理、對商品質量的管理、對商品促銷的管理、對商品價格的管理;

11.在消費者運動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消費者運動已成為普遍的社會運動,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從側重於立法過渡到側重於消費者權益、企業開始與消費者組織合作並提供援助;

1.從企業行為來説,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表現為:

①企業不良經營作風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②在產品質量方面

③價格方面、④促銷方面、⑤售後服務方面

13.論述消費者運動的發展階段;

①19世紀末0世紀初,消費者運動的興起

②30年代到50年代,消費者運動的發展

③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消費者運動成為世界潮流

④70年代末到80年代,消費者運動已成為普遍的社會運動

14.簡述制約消費者權益的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與消費者權益

②制約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因素

③市場管理狀況與消費者權益

④消費者自身的因素

15.論述消費者保護體系對於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具體體現;

(1)社會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①法制的健全、②政府的作用、③社會公眾的力量

()消費者權益的自我保護

16.我國目前對消費者權益損害的主要表現;

答(1)由於社會原因。市場商品數量和品種供應不足,消費者瞭解商品及勞務的權利受到限制;

()由於企業或個人的行為原因

①企業不良經營作風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②在產品質量方面

③價格方面、④促銷方面、⑤售後服務方面

消費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消費者的權益觀念及自我保護意識淡薄

②消費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容易造成自身權益的損害

②費者某些消費知識的缺乏

標籤: 經濟學 消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kjno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