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王勃的介紹(精品多篇)

王勃的介紹(精品多篇)

王勃的介紹(精品多篇)

主要成就 篇一

思想方面

王勃的思想人格交融儒、釋、道多種文化因子。他直接繼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張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濟世,雖然在宦海中幾沉幾浮,但最終難以割捨的依然還是何時濟世和如何濟世。從人格精神來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遠,勇於進取;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但同時也處事疏闊,缺少謀略。其次他還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視塵俗。王勃崇信佛教,認為佛教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會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詩歌方面

王勃王勃的詩歌直接繼承了貞觀時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風尚,又注入新的時代氣息,既壯闊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體來講,送別詩或氣勢磅礴、雄渾壯闊,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寫離別之情,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慰勉,意境開闊,一掃惜別傷離的低沉氣息;或優美靜謐、隱約迷濛,如《江亭夜月送別》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描繪的是一幅美麗的江邊月夜圖,畫面優美迷濛,讓人心醉;或重在抒發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如《別薛華》,整首詩並不着意抒寫惜別之情,而是時時處處抒發對自己身世的悲切之感,哀傷之痛。“煙霧”意象在王勃送別詩中出現頻率極高,是王勃對前途命運迷惘和困惑的外在表現,如《秋日別王長史》中“野色籠寒霧,山光斂暮煙”,田野籠罩在濃濃的秋霧中,淒寒而朦朧,遠處的山峯在沉沉暮靄中聚斂而凝重,山光野色在寒霧暮煙中顯得隱約迷濛,似夢似幻。相思詩則抒發了千里之外羈客的情感:思念家鄉,懷念親友,傷春感懷,如《羈春》,則通過寫景抒發深沉的思鄉之情。園林山水詩既寫景生動、錘鍊精工,又詩境美好,充滿生機,如《郊興》。同時,在描寫手法、詩境開拓等方面,又進行了新的嘗試,並取得顯著的藝術效果。遠遊山水詩不僅充分展現了奇險壯麗的入蜀途中風光,而且因傾注了鬱積之氣而尤顯深沉悲涼,底藴深厚。

辭賦方面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誌着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容與表達內容的諧調;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並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於凝鍊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於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台階。與初唐同時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極善於在賦中抒發情感,表白心志,表現人品。具體表現為:他在賦中表露出急於人世的。心理。當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他則在賦中表現了自己崇高的品質、美好的人格,抒發了心中的憂鬱憤懣、磊落不平之氣。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如《春思賦》和《採蓮賦》。

王勃賦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執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遊宴序寓性情於遊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遊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於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善於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僕以幽憂孤憤之性,稟僕以耿介不平之氣。”善於描寫,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僕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善於運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於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於他鄉,他鄉豈送歸之地!”

文學主張

王勃的文學主張表現為“立言見志”的創作思想、“文章經國之大業”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則呈現出“高情壯思”與“雄筆奇才”相結合的雄壯美、“氣凌雲漢,字挾風霜”的風格取向及其“感序緣情,登離寄賞”的表現方式。造成這種衝突的原因是王勃的文學思想雖然直接繼承其祖父王通的觀點,但他的文學創作則遵循了文學發展的客觀規律。

王勃的生平簡介 篇二

這是一場無聲無息的自然風雨。落水,太出乎意料的結局,讓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王勃就像一隻斷線的風箏飄落水中。在觸摸到水的冰冷時,是怎樣的一種求生慾望,不得而知。但我始終固執地相信,那曾經一抹多舛的生命,將塵世的污垢在水中,得到了最徹底的洗滌。

他有天賦,從小就享有神童的美譽。連他的朋友楊炯都認為他好像有天神相助。

身為隋末大儒、著名學者、詩人王通的孫子,少年的王勃只想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成為經天緯地的大人物。右相劉祥道慧眼識英雄,十分驚訝,稱讚王勃為“神童”,專門上書舉薦這個“神童”。於是就有了兩年後的制科,王勃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6歲。

入朝為官,讓才華橫溢、思維敏捷的他如魚得水。少年得志的王勃,也像其他文人一樣,渴求在仕途一展才華。唐高宗李治召見他,當面詢問考察,王勃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朝廷每有喜慶大典,他都能寫出精美的頌文,盡情展示着自己的才情。“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王勃比孔子、孟子還要幸運。北京大學李零教授稱孔子是一個“懷抱理想,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園”的喪家狗,而王勃遇到了右相劉祥道,遇到了唐高宗李治,前途輝煌!

初入京師,憑着高超的文采,少年英才的王勃讓唐高宗李治龍顏大悦,這也驚動了另一位少年——皇子沛王李賢。於是,王勃被沛王李賢邀至沛王府成為侍讀,為沛府修撰,備受器重。這是王勃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候。

然而命運也常常像遊戲,時不時要捉弄一下這位少不更事、漫不經心而又自恃才高的少年。正當王勃做着用文章來經營人生的美夢和萬人羨慕的同時,一篇《檄英王雞》為自己招來了禍患。

當時皇宮中風行一種鬥雞的遊戲,沛王李賢與英王李哲鬥雞,他們玩得正高興,王勃卻興致勃勃地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來討伐英王雞,以此為沛王助興。《檄英王雞》助了沛王的興卻掃了英王的興,一場鬥雞遊戲不歡而散。

高宗皇帝知道此事便聯想起當年父輩們之間的相殘和兄弟之間明爭暗鬥的驚心動魄的駭人場面,一篇本來是玩笑的文章卻不經意間揭了高宗皇帝的感情瘡疤。

年輕氣盛、不諳時世的王勃哪裏知道,按理他也應該知道。王勃你是讀書人,三國的楊修因恃才放曠,終遭殺身之禍的歷史事實你應該知道,怎麼就沒能讓你清醒為人?

也許是王勃太過於專著對沛王的忠誠,也許是他太想炫耀自己的文采與聰明,也許一心想建功立業的熱情讓他忽略了伴君如伴虎的危險處境。王勃太年輕,只憑着個人喜好,太不瞭解為官之道,結果被趕出了沛王府。

王勃經歷了這樣的打擊,心情自然沉重,在悽愴悲苦和憤激之情中,悻悻地離開了長安,入蜀地遊覽。他與楊炯等人結伴而行,放曠詩酒,馳騁文場。仕途的挫折,生活的體驗,山川的感召,使王勃此間寫下了很多優美的抒情之作。

王勃畢竟是一位少有的才子,滿腔熱情地追求功名利祿,企圖用一世才華躋身上流官層,一篇《檄英王雞》的文章打擊怎麼會讓他馬上學會韜光養晦,安安分分,選擇低調呢?

正在節骨眼上,王勃聽到朋友陸季友説虢州這個地方多藥草,不知道他的哪根神經過敏,對藥草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興趣。這三心二意的動機,讓王勃第二次走上了仕途,於是,經父親八方請託,他終於謀了個虢州參軍的職位。

但一到虢州,他不好好做官,而是手持長鏟,身背籠鬥,踏遍山巒,搜覓藥草。然而,他的不拘世俗、桀驁不馴的詩意與同僚簡直判若雲泥,格格不入,眾多同僚開始不斷用異樣的目光盯視眼前這位不遵典禮的“怪人”。只要王勃不在眼前,他們就三五成羣議論紛紛。

王勃肯定覺察到有人在造謠中傷,但他並沒有過多地在意。可他萬萬不該在不該出問題的時候,偏偏又毫不猶豫地做出驚世駭俗的大事,並因此帶來了第二次更加沉重的影響終身的大災難。

當時有一個名叫曹達的官奴犯了死罪,王勃不知為何卻把他藏到自己的府內。後來又害怕此事泄露,竟然私下把曹達給殺了。

王勃本來是出於義氣,收留了有罪的官奴,事發以後,又害怕惹禍上身,選擇了殺人。接下來的便是事情暴露,下獄,斷頭台。也可能是有人蓄意謀害,此事甚為蹊蹺,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將其殺死?

這一次的災禍不僅影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影響了他的家庭。父親王福峙因此從雍州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

死到臨頭,他卻沒有死成!也許是皇帝的母親過壽,也許是宮廷裏有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小太子,也許……不管怎麼説,算他王勃幸運,遇到大赦,一道赦免令救了王勃的性命。

王勃揹着簡易的行囊,少年壯志已成塵夢,而今以一無爵無祿的刑餘之人,萍浮梗泛,羈身南北,怎能不深深陷於極度的憤懣與絕望之中!他帶着心靈的創傷,帶着江北的淒涼,帶着對父親熾熱的愛,從龍門的老家啟程,一路經過洛陽、揚州、江寧,九月初到達洪州,緩緩地行走在通往江南的'崎嶇蜿蜒的古道上,一頭就闖進了洪都新府南昌郡,冥冥之中彷彿上天的安排就這樣與翹首以待的滕王閣不期而遇。

唐王李淵的兒子李元嬰建滕王閣時,做夢也不會想到後來會有個曠世奇才王勃出現。為自己修葺滕王閣的壯舉傑作感到由衷喜悦,並已然成為內定作序人的都督閻伯嶼,做夢也不會想到王勃這小子一點謙虛的樣子都不做,就搶先弄出個曠世奇文《滕王閣序》來。王勃到死也沒有想到就這一場酒宴,他把《滕王閣序》留在了滕王閣,把自己留在了贛江,也把他的名字留在了文學史的重要位置上。

滕王閣宴會之後,王勃繼續南下,第二年秋由廣州渡海赴交趾。這次渡海,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渡海時讓王勃溺水驚悸而死,那年他還不足27歲。

一個太出乎意料的離開,一場太美麗的意外,一個學富五車的才子這麼年輕就這樣被扼殺。他的生命太過於短促,也太過於無奈,那七彩斑斕的生命之華還未來得及充分綻放,就悄然隕落了,身後留下的是無邊的空白,是不是遺憾才是最美的結局呢?

王勃就是王勃,正如他詩中所寫“落花落,落花紛漠漠”。逝去的生命,如煙花般歸於平靜。一個年輕而短暫的生命,萬萬沒有想到一篇《滕王閣序》,讓他的靈魂和生命那麼閃光。

詩傑的代表作 篇三

王勃的詩文集原有30卷,現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詩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閣序》。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憤然離席,至配室更衣,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另有:

《漢書指瑕》十卷

《周易發揮》五卷

《次論語》十卷

《舟中纂序》五卷

《大唐千歲歷》若干卷

《皇帝八十一難經注》若干卷

《合論》十卷

《玄經傳》若干卷

《續文中子書序詩續》若干篇

都已亡佚。

詩傑王勃 篇四

王勃(649/650年-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初唐時代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詩傑王勃的名句 篇五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杜少府之任蜀州》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滕王閣序》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滕王閣序》

文學成就 篇六

滕王閣

王勃雖然只活了二十七個春秋,但着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歷》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傳者,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彙編的《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清同治甲戌蔣清翊着《王子安集箋註》,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着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着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何林天教授點校整理的《重訂新校王子安集》,收錄了輯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風也受到了王績的影響,在扭轉齊樑餘風,開創唐詩上的功勞尤大。在當朝,世人並不公認王勃以及“四傑”的詩文,但他的詩對後世詩人頗有影響,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名篇佳句都是公認的唐詩極品,而“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絕唱。“詩聖”杜甫讚賞“四傑”的詩文是“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為六絕句(其二)》

社會地位 篇七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1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1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綺麗的風氣,“思革其弊,用光志業”,致力於改革六朝文風,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於革除齊樑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經過他與同時代的人的努力,“長風一振,眾蔭自偃,積年綺碎,一朝清廓”,以獨具特色的文風,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ydz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