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梁祝》聽後感(精品多篇)

《梁祝》聽後感(精品多篇)

《梁祝》聽後感(精品多篇)

梁祝聽後感 篇一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早晨,聽着《梁祝》,一部傳世佳作,似乎沒有語言可以形容。平靜的思緒在音樂的自然催化下更加迷茫。突然,清脆的“砰”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和音樂緊緊聯繫在一起。可能是因為這個音樂聽多了。潛意識裏,我不禁感到一絲淡淡的悲傷。然而音樂呈現的整體畫面是愉悦的。這自然讓我想起了春天的三月,白鳥輕盈地飛翔,兩個陌生人在這個美麗的世界相遇。

隨着音樂的繼續,我的思想也跟着緊跟着。我彷彿看到了一個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環繞的度假勝地。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互相交談。這一刻我的幻想充滿了幸福。但此時,一場劫數的到來,似乎預示着這段愛情的悲哀與痛苦。(這當然只是我的理解。也許是因為這個話題的評論太多了。)有聚就有散。以小提琴為代表的祝英台和以大提琴為代表的梁山伯相互迴應,彷彿在訴説彼此的友誼和悲傷。這時候很明顯悲劇就要上演了。如管絃樂的浪潮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豐富、低沉、恐怖的音樂彷彿被強大的封建勢力所阻撓,迫使一個柔弱的女子放棄了自己美好的追求,順從了父母的意願。此時,以小提琴為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戰鬥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到音樂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逐漸平息。《樓台會》在音樂中緩慢播放。小提琴和小提琴就像訴説着彼此的友情,聽着彼此的哀歎。音樂給人一種傷感的感覺。突然,音樂飛馳而去,彷彿在告訴我們的聽眾,梁山伯因過度悲傷而帶着遺憾在絕望中死去。也許祝英台也陷入了無盡的絕望。也許祝英台知道前方會有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結局,她遵從了父母的意願。在結婚的路上,她在梁山伯的墓前停下來哭泣。我聽到祝英台在小提琴低沉而遙遠的音樂中悲傷而痛苦的哭泣;看到了陵墓周圍深邃而荒誕的一幕。我陷入了深思。幾千年來所有的女人都遭受過同樣的壓迫嗎?突然一聲巨大的爆炸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曲子達到了高潮。瞬間像煙霧繚繞,兩顆自由的心終於緊密相連。

一切如夢似幻的東西漸漸消逝,音樂又開始播放温柔的段子。三月的春天,明媚的陽光普照大地,一對美麗的蝴蝶在繁花中翩翩起舞。音樂改變了威爾勒從祈禱中獲得的快樂。我覺得這是浪漫主義的傑作。我突然覺得這樣的悲劇有這樣的結局太牽強了,儘管他把這種悲哀變成了忠誠的誓言。

歌曲結束了。而我的思考並沒有停止。我回想起歌中呈現的場景,心情變得沉重。想到的不僅僅是梁祝的悲劇,而是所有被封建勢力束縛的人的悲劇。面對這一點,我不能説有什麼深刻的哲理讓它不再重演。只希望這能在現代社會被全世界的父母拋棄,給孩子一個真正的幸福。

這一系列的推薦書都是我匆匆寫的,而我,一個天真單純的女孩,聽完《梁祝》,感受到了,也希望。

《梁祝》聽後感 篇二

我喜歡音樂,音樂可以讓我的心情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旋律和節奏,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音樂裏面還有着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老師的講課後我才知道原來聽一曲音樂裏有這那麼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己現在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老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老師所説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裏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愛情故事。

現在我終於聽出了,原來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應答着,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絃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彷彿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歎。音樂給人以悽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着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

這幾天在聽藝員楊采妮演繹的《梁祝》,那優美的曲調,悽悽慘慘,手起琴響,一段遠古的愛情,漫過歲月,穿越時空,像風華絕代的女子,由遠而進,姍姍飄來。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讓激動靜於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驚動了低訴情語的蝶兒。

蝶兒彷彿從遠古趕來,嬉戲在曲譜上下,彷彿在還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雙雙飛過萬世千生。

歌聲蝶語,從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時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愛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脣齒之間遊弋。

瞬間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那曾經的誓言,被陣陣狂風吹落,落於生與死長眠的時空。一座孤墳靜寂獨立,拉開一道長長的思念!

心碎,絃斷,只有餘音繞樑。

人醉了,夢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麗。

多情的雙蝶兒哪肯離去,依然守候在記憶裏,編織着恆古的纏綿和悽美。

是誰,在千年愛情的史冊裏留下了最經典的一頁!望那悲慘的愛情不要復演,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梁祝》聽後感 篇三

《梁祝》聽後感

我想一定有不少同學寫《梁祝》的聽後感,網上也有許多關於這個作品的鑑賞,相信老師看過的圍繞這首曲子寫的文章不勝枚舉。有同學勸我另選題材,我有猶豫過,但最終仍舊未改變決定。我憧憬愛情,所以我對《梁祝》有着特殊的熱忱。

《梁祝》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佔豪和陳剛於1959年寫成並首演的,是小提琴協奏曲。隨後人們根據需要將它改成了古箏協奏曲、古箏獨奏曲或者二胡獨奏曲等版本。

在眾多的演繹版本中,我更偏愛古箏獨奏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也許是因着演奏樂器本身製作材料的緣故,又也許是受到想到二胡就會聯繫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響,總是使我的情緒籠罩在無邊無盡的哀怨、悽楚、悲涼的氛圍當中。我覺得,《梁祝》雖然是悲劇,但這個故事以及演繹這個故事的曲子的本意與其説是在表達它的悽婉悲情,不如説是在表達人們對忠貞於愛情的讚美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希冀和追求。而古箏這種樂器,發出來的聲音較二胡更加潤滑、更加渾厚,聽起來讓我感覺更加悦耳、舒服,也更有感慨。因此,我認為以古箏彈奏《梁祝》更能表達其意。協奏版本的《梁祝》,通過獨奏和樂隊協同能夠演繹更多的場景,表達不同的情感,聽起來是最有感覺的,但是我很多人都欣賞過,就不再重複協奏版本的分析,轉而嘗試對古箏獨奏版本進行分析。

獨奏版本存在某些缺陷,故事情節只能通過較為單調的高音低音、快板慢板方式來表達。

曲子伊始,演奏者利用古箏的低音緩慢拉開了故事的序幕,在這裏我聯想到的是嫩綠的草叢和散發着淡淡香氣的鮮花在風中搖曳生姿,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緊湊的高音引出了祝英台的出場,雖然男扮女裝,但仍舊難掩其楚楚動人的姿態。絃音出現一小段滑音,好似在表達祝英台和梁山伯邂逅的美妙情懷。隨後音樂節奏放慢,渾厚的絃音娓娓道出梁祝二人草橋結拜的過程。繼而主旋律不緩不急地奏出,時而伴隨着輕快、調皮的高音,反映了梁祝同窗共讀、同享喜憂的生活。活潑的音樂漸漸消退,隨之而來是輕而慢的絃音,猶如十八相送英台欲語還休的壓抑心情。接着音樂先是低沉陰暗,後則表現為高音和加快的節奏,刻畫了英台被逼婚但不屈反抗的精神。緊接着的時而單音調斷斷續續、時而連音連綿,宛若樓台會中梁祝相互傾述愛慕之情。隨後音樂出現高音連續,偶爾伴隨着單音調的出現,激昂果斷,表現了英台哭靈並跳入墳內的情景。最後音樂一轉,音調宛若兩隻從墳中飛出的蝴蝶,故事由此在美好的想象中結束。

此前,為了用心寫好這篇文章,我聽了很多遍《梁祝》——因為個人的樂感很差,不會打節拍,不會唱歌,也不太懂得欣賞。這也是我選這門課的原因。經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的薰陶,在黃老師邊放音樂邊指點的教學方式下,我漸漸學會了根據曲子裏跌宕起伏的調子去判斷故事情節的發展,用心去聆聽去想象。對我來説,音樂是一門語言,它既可以表達想法,也可以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懂得鑑賞的人,必定要用心去聽。

梁祝聽後感 篇四

聽着那悠揚的曲調,摻夾着淡淡的悽婉,我的思緒飄往了那草長鶯飛的江南――三月的錢塘雲淡風輕……

不知是茫茫人海里的偶遇,還是歲月匆匆間生死契闊的尋覓,即使那又如何呢,遇到了,便是一段美麗得無以言訴的故事。

同為求學,一道徜徉在文學的清幽小路上,那不經意間的淡淡默契,使幽幽的情愫在英台心中滋長。三年同窗之旅,二人情深似海。

在那跳躍的旋律中,我感受到了那五色斑斕的生活,活潑而不失清雅。

合一卷書簡,點一盞青燈,吟一闋傷詞,思一段情事,紙墨間,都是你的幽香。

可然有桃花滿樹,綠水悠悠,春山黛青,卻舍不去滿腔的離愁。

送君千里終不若,雙鵝似織鴛樑兄。

“可記得英台?樑兄記得英台嗎?”曲間仿若纏繞着英台思念之至的哀怨,“那難忘的三年,我好似檐間歡叫的畫眉,卻不曾道出心事。”

聲聲情致深處,聽――“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可是難違父命,説什麼附攀權貴,説什麼錦衣玉食、畫棟雕樑不會零落了韶華年紀,哪至兩鬢如霜。但是英台怎會稀罕這些塵世虛華。“不願,不願,我要反抗,為了我的幸福。”內心深處,突然冒出了一個小小的聲音,繼而慢慢變響,柔弱而不失剛毅。

命運弄人,只惜英台為女兒身,父母之命比天高。以淚洗面,卻依是孤身作戰,無能為力。含淚輕詠――只可惜畫屏深鎖,小徑蘭窗是這一派春光,獨念樑郎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閉上眼,急切的音律,憂傷的小調,眼前突然呈現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悽然而別。

……

那沉重的獨奏彷彿死神的腳步。我的心也沉了一拍。

我知道,接下來便是那悽傷壯烈的化蝶。

忽而大起大落的一陣旋律,眼眸中忽而閃過紅色的嫁衣,翩然躍入墳中。

“隨了你去,生不同衾,死同穴!”那劃破天際的悽聲吶喊拂過耳旁。

……繼而這旋律忽而開闊明朗起來,好似風停雨霽,彩虹高懸。側耳傾聽,那細微的蝶翼震動聲,飽含着幸福的沁香。

好似有一滴露水滴落在我的心湖上,泛起了淡淡漣漪;好似有一雙纖細的手撥動了我的心絃。

這短短的二十多分鐘,我卻仿若經歷了生離死別,大起大落的一生,輕笑,淚水中帶着幸福的微笑,感動,好一曲動人心魄的“梁祝”。

“化作一對翩翩的蝶,魂兮相依,魂兮相守,練衣洞府,香雨人間……”

梁祝聽後感 篇五

小時候就聽説“梁祝”是人間難得的故事,但那時卻不明白和所謂難得,帶自我慢慢長大,才明白,那種難得就是真正的感情,是人間難得感情,直到上了這門音樂欣賞課才懂得:雖然梁祝的感情故事是個杯具,可是劇作者仍把期望留給人間,讓他們雙雙化成蝴蝶,和煦的陽光中飛舞,享受着感情的愉悦,並且子孫繁衍,千古流傳。

聽着曲子,不由得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奇遇和感情所處,它們的故事的每個情節都那麼真實感人,都讓人覺得那才是人間最幸福的感情,是人間最真摯的情感,聽着這首曲子,我們的每個人都像是身處其境,想不感動都很難,想不動情都很難,心隨着曲子波動,思想隨着曲子跳動,我們的感覺真的很激動,很激動,但我們不得不為他們的最終結果而惋惜,而欣喜,惋惜的是,多麼完美的一對竟然最終難逃這一劫,最終還是雙雙死去;欣喜的是,這一對情侶最終死也死了一塊,他們不能夠一起做人,就雙雙的華為了蝴蝶……

梁山伯和祝英台為什麼“化”成的是蝴蝶,而不是其他飛禽走獸或寵物呢?原因是,蝴蝶是我國傳統的吉祥物,他象徵着和平、自由、感情和幸福,他代表着人們對於真愛的渴求和稱頌。

人們喜愛蝴蝶,和平的環境是第一位。炮火連天、血肉橫飛的戰爭狀態,人們哪有心境去欣賞美麗的蝴蝶!性命都旦夕不保,自由、感情和幸福均無從談起。編寫故事的人期望梁山伯和祝英台永遠生活和平的環境中,獲得自由和新生,享受感情和幸福。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了自我的所愛雙雙化為蝴蝶,他們沒有那個混亂的時代尋到自我的真愛,所以他們寧肯離開人間選擇死亡而尋找自我的感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wkor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