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1一3歲幼兒古詩合集(精品多篇)

1一3歲幼兒古詩合集(精品多篇)

1一3歲幼兒古詩合集(精品多篇)

精選1一3歲幼兒古詩集錦 篇一

詠鵝

駱賓王〔唐代〕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鑑賞

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寫的極為生動活潑。

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着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象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着鵝説:鵝,鵝,鵝,彎曲着長長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徵,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羣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着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敍鵝羣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豔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迴環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説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撥”字則説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精選1一3歲幼兒古詩集錦 篇二

梅花

王安石〔宋代〕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裏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説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説梅花,而説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3歲寶寶學的唐詩 篇三

望廬山瀑布

李白〔唐代〕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峯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從遠處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絹綢懸掛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註釋

香爐:指香爐峯。

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色的煙雲。

遙看:從遠處看。

掛:懸掛。

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裏指瀑布。

直:筆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裏是誇張的説法,不是實指。

疑:懷疑。

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羣。

九天:一作“半天”。

-3歲寶寶學的唐詩 篇四

出塞

王昌齡〔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里征夫未回還。

只要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註釋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漢書·衞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衞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衞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峯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這裏指英勇善戰的將領。

教:令,使。

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度:越過。

陰山:位於今內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精選1一3歲幼兒古詩集錦 篇五

王維〔唐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譯文

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處卻聽不到水的聲音。

春天過去花仍在爭奇鬥豔,人走近鳥卻沒有被驚動。

賞析

此詩描寫的是自然景物,讚歎的卻是一幅畫。前兩句寫其山色分明,流水無聲;後兩句描述其花開四季,鳥不怕人。四句詩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鳥圖。全詩對仗工整,尤其是詩中多組反義詞的運用,使其節奏清晰,平仄分明,韻味十足,讀着琅琅上口。全詩讀起來似乎行行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異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其有無限的風光。此乃是“靜境”,靜境之美出乎首句,在於有靜心者能品之。這就好比是陽春白雪,一開始就將下里巴人給趕出了藝術空間。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賞美的資格。在這裏,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靜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畫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於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源頭活水本是“動境”,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和首句並無矛盾之處。動靜的取捨上詩人可以説是能夠做到遊刃有餘。是什麼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去一探究竟,這樣,我們就會接近此詩此畫,這樣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一種美。王羲之的詩中有“在山陰 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便也是這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一起時,便共同構成一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裏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飄然而去。但此中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寫的近近是畫中的花,是春盡之時,花兒盡逝,無處得美而傷懷的感觸在裏面。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着一種夢想,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着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恆的美麗,而一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3歲寶寶學的唐詩 篇六

詠柳

朝代:唐朝|作者: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詩簡介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是一首詠物詩,主要描寫了在早春二月時分詩人的見聞及聯想。

這首詩借柳樹歌詠春風,將春風比作剪刀,讚美她是美的創造者,裁 出了春天,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讚美之情。

翻譯/譯文

如同碧玉裝扮成的高高的柳樹,長長的柳條柔嫩輕盈,像千萬條綠色的絲帶低垂着,在春風中婆娑起舞。

這一片片纖細柔美的柳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呢?

就是這早春二月的風,温暖和煦,恰似神奇靈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絲絲柳葉,裝點出錦繡大地。

註釋

1、詠:歌頌、讚美。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該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裏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的顏色如碧綠色的玉。

3、粧成:裝飾,打扮。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並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絛(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絛: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時節。似:好像,如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k1k6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