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一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要求:

(1)正確: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讀、不頓讀,不讀破句。

2、用直線劃出寫三個徒弟分別畫了什麼,又是怎麼畫的句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重點關注讀準“召”、“幅”的讀音;複習多音字“只、禁”的讀音;正確書寫“截”字;理解“召集、連綿起伏、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的意思並積累。

2、能聯繫文章內容,理解並用對話形式説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和“恍然大悟”的具體內容。

3、能理解小徒弟與其他兩個徒弟想法的不同之處,初步感受小徒弟那幅畫的獨特創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事先板書課題“30、想別人沒想到的”)揭示課題,指導讀清課題。

2、整體瞭解文章主要人物。

師:昨天讀過課文了,課文裏講到了哪幾個人物?

出示:四幅人物圖片

3、故事導入,理解“召集”,瞭解起因。

(1)故事導入,理解“召集”。   出示:召集、畫一幅畫

(2)讀準“召”、“幅”的讀音。

(3)聽錄音,瞭解畫師提出的作畫要求。

師:關於畫這一幅畫,師傅可是有要求的,仔細聽,看誰能聽清有什麼要求?

(4)學生複述作畫要求。

(畫師要三個徒弟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

板書上貼出:一張紙    板書:最多

(5)齊讀第2節,瞭解事情起因。

出示:文章第2小節

(二)藉助課題,瞭解故事主要人物。

師:昨天讀過課文了,你一定知道課題中的別人指的是誰和誰,那誰能用一句話説清是誰想到了誰和誰沒想到的。

出示詞卡: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師過渡:看來大家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瞭解,要知道小徒弟到底想到了前兩個人沒想到的什麼呢?我們就一定先得來了解一下,他們三個人各自畫了什麼?

(一)反饋預習情況,瞭解三個徒弟所畫的內容。

1、交流,逐步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細筆密密麻麻地在紙上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

他畫了許許多多駱駝的頭。

小徒弟只畫了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不斷的山峯,一隻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隻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

2、朗讀三句句子。

(1)學生自由朗讀句子。

(2)指名朗讀句子,正確朗讀長句,讀準多音字“只”的讀音。

(二)瞭解三幅畫的內容,指導“截”字的書寫,理解“連綿起伏”的意思。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們知道這三個徒弟分別畫的是什麼?

1、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貼出圖片:駱駝、駱駝頭、

2、請學生在黑板上的一張紙上畫山,理解“連綿不斷”的意思。

3、指導“截”字的書寫。

三、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並説清兩個徒弟“奇怪”的內容,初步瞭解第4、5節寫法上的不同。

師過渡:三個徒弟畫了什麼,我們都瞭解了。他們畫的駱駝多不多?再來讀讀這幾句話,抓住其中的詞語説説你的理解。

(一)瞭解大徒弟、二徒弟是怎麼作畫的,初步感受4、5小節寫法上的變化。

1、學生交流“大徒弟是如何作畫的”。

出示詞卡: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板書:滿

2、師引讀句子,瞭解大徒弟是怎麼作畫的。

3、生繼續交流,板書:許許多多

4、初步感受4、5兩節寫法上的變化。

(1)聯繫上下文,用一句話説清二徒弟是怎樣作畫的。

(2)出示:第4、5兩節,初步感受寫法上的變化。

(3)師引讀4、5兩節。

(二)理解並説清兩個徒弟“奇怪”的內容。

師過渡:兩個徒弟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在同樣大小的紙上都畫了很多很多。可畫師看了並不滿意。但當他看到小徒弟的這幅畫時卻禁不止點頭稱讚。

1、藉助黑板上的畫,説清小徒弟畫的那幅畫的內容。

2、創設情境,用對話形式説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的內容,理解他們的疑惑。

小結:從剛才你們的問話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想法,你們都以為自己已經想盡辦法在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得很多很多了,(板書:多)而你們的小師弟僅僅畫了兩隻,這麼少,(板書:少)似乎離這個要求還遠得很呢,怎麼師傅還要表揚他呢?

四、創設情境,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説清“恍然大悟”的內容。

(一)讀懂第7小節,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獨特創意。

1、出示:圖片  師講述畫師的一番話。

2、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出示詞卡:恍然大悟

3、出示句子:

畫上雖然只有兩隻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的羣山裏走着,若隱若現,誰也説不清會從山谷裏走出多少隻駱駝,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4、讀準並理解詞語“若隱若現”。 媒體泛紅:若隱若現

5、聯繫“連綿起伏”,理解“若隱若現”的原因,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獨特創意。

(1)出示:連綿起伏(2)引讀句子:看來誰也説不清——?這——?

(3)板書:數不盡、數不清

(二)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説清“恍然大悟”的內容。

師:讀到這裏,你們一定知道他們明白了什麼?能不能用“我們只想到——沒想到——”這樣的句式來説説?

1、同桌互説。

2、指名説。

(三)師總結。

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創意)

最多

大徒弟                          滿      圖(駱駝)

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多   數得清

二徒弟                       許許多多   圖(駱駝頭)

三徒弟                            圖                 “少” 數不盡

【作業設計】

1、抄寫板書,藉助板書,把故事説給父母聽。

2、用兩種對話形式把大徒弟、二徒弟“恍然大悟”的內容寫下來。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二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重點:學習他人遇事要善於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過程:

一、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

3、説説小徒弟的一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二、彙報交流

1、同桌互相檢查

2、指名讀,想機指導讀流利。交流思考問題: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説説為什麼師父誇小徒弟畫得好?好在哪裏?根據交流,重點讀師父説的話,體會好在哪裏?

三、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讀好三徒弟各是怎麼畫的,以及師父的話。

四、總結,隨文閲讀

一張紙,即使畫滿了駱駝,也是有數的,而小徒弟不光畫法簡潔,而且利用山路轉彎,只畫兩頭行走的駱駝,意味深長,給人無限想象。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只有這樣,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創新。你通過讀書或在生活中發現還有沒有這樣的事?閲讀《踏花歸去馬蹄香》,畫一畫,看誰想別人沒想到的。

五、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一個這樣的故事講給同學聽。把課文中的事像畫師那樣考考家人,看他們誰想得更妙。

板書:    想別人所沒想到的

大徒弟    畫滿

二徒弟    許多

小徒弟    兩隻 剛露頭——巧    (不知多少,給人想象)

語文實踐活動7

教學目標:

複習鞏固本單元的生字,利用熟字學生字,體會温故知新是識字的好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漢字的同音特點,激發識字的興趣。複習多音字,能夠根據詞語的意思確定字的讀音。練習給詞語分類,滲透詞性的知識;進行分類思維的訓練;積累詞語。通過練習,明確寫信的目的,內容、格式及怎樣寫信、寄信。養成良好的書寫、表達習慣,讓學生學會積累,做事大方,善於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能夠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表達。

教學重點:複習多音字,能夠根據詞語的意思確定字的讀音,會給詞語正確的分類,滲透詞性的知識,進行分類思維的訓練。明確寫信的目的,內容、格式及怎樣寫信、寄信。

教學難點:能夠意思清楚,語句通順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並將它寫成一封信寄出。

教、學具準備: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 一課時

教學要求:

複習鞏固本單元的生字,利用熟字學生字,潛移默化地滲透漢字的同音特點,激發識字的興趣。複習多音字,能夠根據詞語的意思確定字的讀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的漢字是非常神奇的,每個字都有着它深刻的含義,而且每個字和每個字之間又有着密切的聯繫,就像一個魔術師,給我們帶來了神祕的色彩。在今天這節課上,我們就用漢字來個大比拼,看誰是勝利者。

二、練習:給下面的字加一部分或換一部分,寫出本單元的生字,使它字音不變。

1、 給字加一部分:

式(   )  昏(   )  厲(   )  林( )

尤(   )  州(   )

2、 給字換一部分

側(   )  購(   )  狼( ) 槳( )

欲(   )  附(   )

3、 給變化完的生字組詞:

4、 問: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例子嗎?思考想一想、彙報。

師:看來你們對於學過的生字已經掌握的非常牢固了,所以才能夠做到拖口而出。下面還要有更困難的題目等着你們,看誰表現的更好!

(二)用多音字分別組成詞語。

1、學生讀題目要求 ,看題思考。

báo         gěi              lù          xìng

薄            給            露            興

bó          jǐ   lòu            xīng

2、讀拼音, 給字組詞語 , 瞭解不同讀音字的不同意思。

(三)給詞語分類,再每類寫幾個。

猜測  符號  擁抱  木雕  沉甸甸  栩栩如生  給予樹成績  寬裕  觀賞

1、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有:

2、表示動作的有:

3、表示樣子或狀態的有:

學生給詞語分類 , 説一説為什麼這麼分類。師生共同判斷。

問:你還能再寫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生試着寫出每類詞語)

(四)按照例子,縮寫句子。

問:如果從這個要求裏面抽出一個詞語,應該抽出誰來?

板書:縮寫

問:什麼叫縮寫?你怎樣理解?學生讀例子。

問:你發現兩句話有什麼變化?

板書:誰   幹什麼

師:我們把句子精簡成兩個部分就是誰、幹什麼就可以了。

生練習,將答案寫出來。

三、總結:字、詞、句是我們學習語文路上永遠的朋友,希望我們能夠把每一個字詞句都牢牢的掌握好。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自學生字詞,瞭解“召集、密密麻麻、連綿不斷、連綿起伏、”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用筆畫出三個徒弟各是怎樣畫的句子,弄懂課文為何以“想別人沒想到的”為題。

2、全班討論、交流,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生活實際,培養“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2、培養“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具準備】 ppt課件、一張白紙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一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你們在一張a4紙上畫儘可能多的駱駝,你會怎樣畫?(生自由作答、師順勢適當點評)

2、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麼畫的。(板書課題:12*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出示自學提示,按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⑴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⑵ 畫出生字詞,識記字形,理解詞意。

⑶ 不理解的詞句作上記號。

⑷ 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指名讀,齊讀:

召(zhào)集 駱(luò) 駝(tuo) 連綿(mián)

起伏(fú)若(ruò)隱若現 恰(qià)好

⑵ 生交流詞意,掌握字形。

⑶  針對不理解的詞句提疑、解疑。

⑷  指名回答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分組討論

1、出示問題,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

⑴ 畫師給徒弟們出了一個什麼考題?

⑵  三個徒弟的畫分別是什麼樣的?在文中用“ ”把句子劃出來。

⑶ 你覺得誰畫得最棒?為什麼?

⑷  從三個徒弟的畫中,你體會到什麼?

2、小組討論。

3、學生彙報,全班交流、點評。

4、誰能讀一讀畫師的話,看誰讀得最像,最有感情。

5、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6、齊讀。

四、拓展延伸

宋代的趙佶皇帝,他以詩句為題讓人作畫。詩題是“深山藏古寺”。畫師們把畫好的畫送到了他面前,分別是:

①一座深山前畫着一座寺廟。

②一座深山。

③一座深山後露出寺廟的一個角。

④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台階,一個小和尚在山下的小溪裏舀水。

你覺得趙佶皇帝會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1、你們平時是不是也有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過的事?

2、你還知道哪些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關於創新的故事)

五、總結全文:

從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想別人沒想到的,做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試一試在一張紙上畫出儘可能多的花?

附:【教學設想】

課前我沒有佈置學生預習,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體現閲讀教學,讓學生髮自內心地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情趣;也為了避免因學習內容的重複而失去了課文的魅力以及故事情節的吸引力。

想別人沒想到的 篇四

一、教材簡説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大徒弟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二徒弟畫的是許許多多駱駝的頭,小徒弟雖然只畫了兩隻駱駝,一隻完整,一隻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但畫面卻營造出數不盡的駱駝的情境,讓人拍案叫絕。課文的題目揭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插圖揭示了小徒弟畫面的內容,教學時,要利用好插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課文雖然篇幅短小,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學生讀後能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課文引人入勝是因為採用了懸念的手法。文章並不急於告訴我們究竟該怎樣才能畫出最多的駱駝,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個徒弟所畫的畫,讓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最後揭開奧祕,説明為什麼小徒弟的畫是最好的。

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並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是理解畫師最後説的那段話。畫師的話雖然只有一句,但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要幫助學生認真領會。

二、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三、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開發學生智力的有趣故事。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或者從類似的民間故事入手,或者營造一個相同或者類似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充分調動的基礎上,導入本課的學習。

2.課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較淺顯,但講述的道理很有啟發性。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可以先讓學生參照課文前的提示語,明確學習的要求,獨立閲讀、思考,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為什麼小徒弟的畫能得到畫師的稱讚。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儘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到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畫法,那就是把駱駝畫小。當然,駱駝畫得越小,畫出的駱駝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來代表整個駱駝,這樣,他畫出的駱駝數就比大徒弟多了。不過,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脱出俗套。與他們相比,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最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隻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説不清究竟會有多少隻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問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

3.課文最後學習夥伴説:“我也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的事。”目的是引導學生從課文的學習中拓展開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也可以從生活實際中提出一些問題,啟發學生提出改進或解決的辦法。鼓勵學生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把自己隨時想到的一些好點子記錄下來。

4.教師可以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一些“想別人沒想到的”例子。可以回憶一下學過的課文,比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聰明的華佗、愛迪生救媽媽的故事。也可以列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講畫家作畫的一些巧妙的構思。

四、參考資料

畫家作畫的構思

繪“藏”有人給畫師出了一個題目:深山藏古寺。畫師們煞費苦心,精心製作──有的畫出羣山綿延,林木繁茂,露出古寺一角;有的畫了羣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似的塔尖;有一位畫師也畫了山,畫了樹,卻不見古寺,只畫了蜿蜒的山道和一位在山下小溪旁汲水的老和尚。

提示:老和尚與古寺緊相關聯,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出來了。第一、二幅或露寺角,或露塔尖,説不上是“藏”了。

畫“聲”據説著名作家老舍曾經給畫家齊白石出了一道畫題:蛙聲十里出山泉。畫蛙聲,也許只要畫出鼓起鳴囊的青蛙就行了,但要畫出“十里”,還要“出山泉”,就並不容易了。齊白石思來想去,終於完成了──他以青山為背景,從山中流出淙淙泉水,水中歡快地遊動着好幾條蝌蚪。老舍看見了,十分讚賞。

提示:山泉中既然遊動着蝌蚪,由畫面展開聯想,不難推出泉裏邊必有青蛙,透過畫面,一片蛙聲似乎遠遠傳來,縈繞耳際呢。

傳“香”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後,特別設立了翰林圖畫院,並用考畫來取仕。考題都是一句詩,讓考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作畫。有一年,考畫的內容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裏“花”“歸來”“馬蹄”都好表現,唯有“香”是無形的東西,用畫很難表現,這就得考生們動一動腦筋了。有的畫是騎馬人踏春歸來,手裏捏一枝花;有的還在馬蹄上畫上沾着的幾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別出心裁,他畫了幾隻蝴蝶繞着馬蹄翻飛。主考官一見之下十分欣喜,當眾表揚了他。

提示:既然“踏花歸來”,再畫花,與題不合;但直接在馬蹄上畫花,又顯得太直露了。而蝴蝶繞蹄翻飛,恰恰暗示踏花歸來,馬蹄上花香猶存,引得蝴蝶前來湊熱鬧,含蓄而給人以想象的空間,十分精妙。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 篇五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便於閲讀和理解。

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和領導的點評,我有幾點體會: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用《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故事吸引學生,讓他們以濃厚的興趣投入到課堂中來。聽完故事,問:“你們知道為什麼皇帝剛開始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後一幅畫的時候又連聲叫好嗎?”學生回答後,自然導入到新課:“是啊,最後一幅畫的作者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話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問題沒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後解決。正是由於這一思想指引,我指導學生自主閲讀課文,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主要是想讓學生把前面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本課的閲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閲讀能力。為了節省時間,我設計了一個表格,目的是讓學生小組討論後填表,但可能是因為每人手中都有一個表格,大家沒有討論而是各自完成後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會給每小組發一張表格,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環節,我把教學創新點放在以教材為基點,向生活、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閲讀內容,開閲學生的朗讀視野。

然而,這是一節語文課,雖然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也要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品味語言,加強語感,加深體驗。因此,在教學時,同樣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讚。可是,我卻把這種讀設計、實踐為學生的默讀全全代替了,使課堂上沒有聽見一次完整的或個人的或集體的朗讀聲。今後不管再上任何語文課,我都不會忘了朗讀在語文中的作用。當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一個故事,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按課型的特點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今天這節課上回答的幾個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語言都不是十分簡練,遇到這種情況應及時給他們一個思路,一條線索,讓他們準確地説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們學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紛紛表示明白了學習、生活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而我講完了《想別人沒想到的》,則更加明白教學中更要有所創新,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yk6gj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