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共7篇)

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共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相關的範文。

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共7篇)

篇一: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代:張養浩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峯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

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註釋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⑵峯巒如聚:形容羣峯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裏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裏: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陝門户,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⑸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⑹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裏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⑺“傷心”二句:謂目睹秦漢遺蹟,舊日宮殿盡成廢墟,內心傷感。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⑻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賞析

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浩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峯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峯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羣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峯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湧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迴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湧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位於羣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裏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作者途徑潼關時的`所見之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弔古蹟,思緒萬千,激憤難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詩人躊躕傷心。 曾經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萬千滋味湧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專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他不禁感慨萬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令人“傷心”的。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觸目驚心。在這裏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裏作者面對繁華過後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恐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百餘里。”後來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 這種局面是他們不曾想到的吧!同時亦為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漢王朝為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築,但它卻隨着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為焦土。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爭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地説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千古流傳的語句。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上,那麼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古詩(與《洛陽懷古》“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陳草菴《山坡羊 歎世》“興,也任他;亡,也任他。” 《驪山懷古》“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趙慶善《長安懷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楊慎《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主題並無多大區別。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正因為最後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百姓苦”的原因則是: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一句,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歸納總結: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個元散曲中的優秀作品。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特殊的仕途經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 《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 《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這些曲中張養浩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説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裏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從作品內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為 一份難得的沉重。

篇二: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賞析

張養浩赴陝西途中登臨潼關古塞,懷古思今,寫下了這一抒情名篇。前三句寫登臨潼關所見,由遠至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心中波瀾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寫出了山河的動態與靈性,將山的雄偉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弔古傷今的悲憤傷感之情。“望西都”四句點題懷古,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突出了歷史的變遷。最後兩句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裏,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示出來,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

詩人站在潼關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華山羣峯,腳下是黃河急流,河水在峽谷中奔騰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瘋狂的獸羣。羣峯高低參差地簇擁着,攢動着,彷彿集合到這裏來接受檢閲。潼關,雄偉險要的潼關,古來兵家必爭之地的潼關啊!

想起古代,詩人不禁向西方望去。潼關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長安,從秦漢到隋唐,好幾個朝代在那一帶建過都。落日蒼茫之中,詩人一無所見,卻在腦海裏浮現出一座座巍峨壯觀的古都,一座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多少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曾在那裏龍爭虎鬥,威震一時,然而如今蹤影全消,剩下來的只有黃土一片。西望長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詩人只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不,他最傷心的是歷代人民。無論秦漢,無論隋唐,儘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對幾千年歷史一針見血的總評。

這首散曲,從潼關要塞想到古都長安,又從古都長安想到歷代興亡,地域遠近數百里,時間上下千餘年,思緒馳騁縱橫,最後歸結為“百姓苦”一句,反覆詠歎,兼有山水詩的意境和歷史家的眼光。

篇三:《山坡羊·潼關懷古》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篇四:山坡羊潼關懷古詩詞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詩詞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註釋:

1、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2、峯巒如聚:形容羣峯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3、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4、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裏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5、“傷心”二句:謂目睹秦漢遺蹟,舊日宮殿盡成廢墟,內心傷感。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6、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賞析:

此曲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作者途徑潼關時的所見之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這首曲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篇五: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

作者:張養浩

朝代:唐朝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峯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註釋

①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②聚——聚攏;包圍

③怒——指波濤洶湧

④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⑤山河表裏——外面是山,裏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⑥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⑦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裏不平靜。

⑧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

⑨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⑩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

賞析:

《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元代散曲作家。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他隱居後,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説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陝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歎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後,“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潼關懷古》便寫於應召養關中的途中。

篇六:《山坡羊·潼關懷古》翻譯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翻譯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作者是唐朝文學家張養浩。其古詩詞全文如下: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前言】

《山坡羊·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這是他赴陝西救災途經潼關所作的。此曲撫今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這種同情與關懷的出發點是儒家經世濟民的思想,在傳統的五七言詩歌中本為常見,但在元代散曲中卻是少有。全曲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註釋】

⑴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⑵峯巒如聚:形容羣峯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裏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裏: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裏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陝門户,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⑸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⑹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裏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⑺“傷心”二句:謂目睹秦漢遺蹟,舊日宮殿盡成廢墟,內心傷感。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⑻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翻譯】

羣峯眾巒像是在這裏匯聚,大浪巨濤像是在這裏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遙望古都長安,思緒此起彼伏。令人傷心的是途中所見的秦漢宮殿遺址,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賞析】

此曲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浩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峯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峯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羣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峯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湧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迴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湧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位於羣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裏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作者途徑潼關時的所見之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弔古蹟,思緒萬千,激憤難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詩人躊躕傷心。 曾經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萬千滋味湧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專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他不禁感慨萬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令人“傷心”的。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觸目驚心。在這裏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裏作者面對繁華過後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恐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百餘里。”後來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 這種局面是他們不曾想到的吧!同時亦為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漢王朝為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築,但它卻隨着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為焦土。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爭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地説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千古流傳的語句。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上,那麼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古詩(與《洛陽懷古》“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陳草菴《山坡羊 歎世》“興,也任他;亡,也任他。” 《驪山懷古》“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趙慶善《長安懷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楊慎《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主題並無多大區別。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正因為最後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百姓苦”的原因則是: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一句,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歸納總結: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個元散曲中的優秀作品。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特殊的仕途經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 《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 《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這些曲中張養浩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説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裏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從作品內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為 一份難得的沉重。

篇七:《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及賞析

元代:張養浩

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峯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

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賞析

此曲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浩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峯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峯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羣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峯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湧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迴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湧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位於羣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裏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寫作者途徑潼關時的所見之感,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弔古蹟,思緒萬千,激憤難平。“望西都,意躊躇”,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詩人躊躕傷心。 曾經是好幾個朝代的都城,它的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過記載,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涼,萬千滋味湧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專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他不禁感慨萬千。第六、七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點出無限傷感的原因。“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令人“傷心”的。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觸目驚心。在這裏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這裏作者面對繁華過後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恐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百餘里。”後來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曰:“阿房一炬”。) 這種局面是他們不曾想到的吧!同時亦為百姓悲涼,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漢王朝為彰顯一個時代的輝煌,集國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築,但它卻隨着秦漢王朝的滅亡而化為焦土。輝煌過去,隨即而來是朝代的變換,百姓在戰爭中苦不堪言。此情此景,讓作家沉重地説出第三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千古流傳的語句。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如果這首曲子的曲意僅僅停留在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上,那麼它僅僅宣揚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與其它懷古詩(與《洛陽懷古》“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 陳草菴《山坡羊 歎世》“興,也任他;亡,也任他。” 《驪山懷古》“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趙慶善《長安懷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楊慎《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的主題並無多大區別。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正因為最後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於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百姓苦”的原因則是: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一句,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歸納總結:這首小令語言精練,形象鮮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個元散曲中的優秀作品。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特殊的仕途經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 《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 《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這些曲中張養浩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説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裏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裏行間中充滿着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從作品內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為 一份難得的沉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z18p9m.html
專題